食品真相大揭秘:在充斥着各种添加剂和垃圾食品的天朝,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25:28


《食品真相大揭秘》
全文链接: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71757.html

本书作者“食品添加剂之神”安部司在食品行业工作20余年,深知食品加工生产的台前幕后,他关于加工食品的主题演讲在日本场场爆满,并被迅速口耳相传。本书中,他揭秘了骨汤拉面、火腿、果汁饮料、咖啡奶精、酱油、盐、酒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食品制作真相,更告诉了消费者选择安全健康食品的方法,教你学会看产品配料表,变成精明理智的购物人。

导读 看穿食品的美色与美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 范志红

在超市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宣传:

“松软得可以弹起来。”

“柔滑得如丝绸一样。”

“无与伦比地松脆。”

消费者为这些诱人的语言所征服,于是欣然购买。其实,食品的美妙口感毫无例外地来自食品添加剂。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和柔软的蛋糕,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消费者的味蕾,拥抱着浓郁的香精;消费者的眼睛,追随着美丽的色素;消费者的牙齿,欣赏着带来脆爽的起酥油。

也有一些食品如此宣传:

“本品不含防腐剂。”

“本品不含人工色素。”

“本品不含香精。”

……

消费者心有所动,认为它们更健康,就更高兴地把它们放入购物篮。其实,这些食品不含防腐剂,未必不含抗氧化剂;不含色素,不等于不含防腐剂;不含香精,也不等于不含增稠剂等其他添加剂。

其实,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因为消费者对食物的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所以要想按照家庭方式来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

很多消费者不这么想,总觉得添加剂是生产厂家骗人害人的东西。但是,只要想一想以下这些事实,就能明白,消费者自己有没有责任。

为什么自己家里的苹果切开来就会变褐,而如果超市卖的鲜切苹果是褐色,你却不肯买,偏偏要选择那些洁白或淡黄色的产品?如果你这样选择,就是逼迫生产者使用大量的亚硫酸盐抗褐变剂。

为什么自己家里的肉煮熟了就会变褐,而如果超市里的酱牛肉是粉红色,你却非常喜欢,而且嫌弃那些颜色发褐的?如果你这样选择,就是引导生产者使用亚硝酸盐发色剂。

为什么明知道牛奶是没有水果香味的,几小块烫过的水果也不可能带来多少风味,你却还喜欢那些带有浓烈水果香味的乳饮料和酸奶呢?

自己家里炸的食品稍微凉一点就会变软渗油,而外面卖的很多煎炸食品放了多久都还是挺拔酥脆。为什么你总是选择那些最脆最爽的呢?

自己家里的馒头放半天就会变硬发干,而超市的面包几天后还是松软依旧。为什么你专门选那些最松最软的面包,稍微干一点的你都不肯问津呢?

可见,在这个消费决定生产的时代,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了生产者的行为。要想真正避免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花费一些时间,按照传统的方式,亲自动手制作健康的家庭食品。

家做新鲜食品的好处,远不仅仅是避免食品添加剂。新鲜食物可以提供最平衡的养分,最多的保健成分,最多的膳食纤维,还能最好地提高免疫力———总之,用完全天然形态的食品原料在家烹调,虽然花费时间精力,却可以充分获得大自然赋予的健康好处。如果一味追求“方便”、“快捷”,必然要牺牲一部分健康特性。因为,天然食物中的健康成分,很难在加工中完全保留;天然食物的美好特性,也只能存留非常短的时间。消费者应当接受这个基本事实。

如果不肯降低对食物的要求,又不肯购买新鲜原料自己制作,就只能与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了。

实际上,国家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整体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在正常用量下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对于加工食品来说,很多食品添加剂必不可少,例如低盐酱菜和酱油中的防腐剂,方便面和各种曲奇点心等中的抗氧化剂,还有防止面包长霉的丙酸盐,等等。如果没有这些食品添加剂,就很难想象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也很难想象消费者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

然而,尽管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毒性都很低,但如果在膳食中的摄入量过大,仍然可能带来副作用。同时,各种食品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食物成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详尽的研究。因此,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仍然是明智的做法,特别是对于解毒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儿童。国外已经有不少研究报道,在让儿童远离各种加工食品之后,不少孩子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侵略性行为等都有所改善。也有研究发现,合成色素如柠檬黄等会妨碍锌的吸收,而酥脆食品中的明矾和氢化植物油等原料不利于智力发育。总之,家长应当尽可能不给两岁以下幼儿吃任何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包括彩色的糖果、甜味饮料以及添加味精和膨化食品(使用了明矾)。

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消费者注意食品添加剂的过量摄取问题,避免过度追求口感、颜色、味道的误区,接受食品的天然特性,重视食品的自然品质,从而明智地选择食品。本书也告诉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应当心平气和地接受,肯定它们对食品的安全、美味和方便所做的贡献。但应当尽量选择添加剂较少、用优质天然原料制作的食品。最要紧的是,通过反思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树立正确的食品选择和评价观念,不再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而是珍视自然的风味,感激父母家人不辞辛苦烹调制作一日三餐的爱心,并把健康的民族饮食传统传承下去。

《食品真相大揭秘》
全文链接: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71757.html

本书作者“食品添加剂之神”安部司在食品行业工作20余年,深知食品加工生产的台前幕后,他关于加工食品的主题演讲在日本场场爆满,并被迅速口耳相传。本书中,他揭秘了骨汤拉面、火腿、果汁饮料、咖啡奶精、酱油、盐、酒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食品制作真相,更告诉了消费者选择安全健康食品的方法,教你学会看产品配料表,变成精明理智的购物人。

导读 看穿食品的美色与美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 范志红

在超市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宣传:

“松软得可以弹起来。”

“柔滑得如丝绸一样。”

“无与伦比地松脆。”

消费者为这些诱人的语言所征服,于是欣然购买。其实,食品的美妙口感毫无例外地来自食品添加剂。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和柔软的蛋糕,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消费者的味蕾,拥抱着浓郁的香精;消费者的眼睛,追随着美丽的色素;消费者的牙齿,欣赏着带来脆爽的起酥油。

也有一些食品如此宣传:

“本品不含防腐剂。”

“本品不含人工色素。”

“本品不含香精。”

……

消费者心有所动,认为它们更健康,就更高兴地把它们放入购物篮。其实,这些食品不含防腐剂,未必不含抗氧化剂;不含色素,不等于不含防腐剂;不含香精,也不等于不含增稠剂等其他添加剂。

其实,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因为消费者对食物的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所以要想按照家庭方式来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

很多消费者不这么想,总觉得添加剂是生产厂家骗人害人的东西。但是,只要想一想以下这些事实,就能明白,消费者自己有没有责任。

为什么自己家里的苹果切开来就会变褐,而如果超市卖的鲜切苹果是褐色,你却不肯买,偏偏要选择那些洁白或淡黄色的产品?如果你这样选择,就是逼迫生产者使用大量的亚硫酸盐抗褐变剂。

为什么自己家里的肉煮熟了就会变褐,而如果超市里的酱牛肉是粉红色,你却非常喜欢,而且嫌弃那些颜色发褐的?如果你这样选择,就是引导生产者使用亚硝酸盐发色剂。

为什么明知道牛奶是没有水果香味的,几小块烫过的水果也不可能带来多少风味,你却还喜欢那些带有浓烈水果香味的乳饮料和酸奶呢?

自己家里炸的食品稍微凉一点就会变软渗油,而外面卖的很多煎炸食品放了多久都还是挺拔酥脆。为什么你总是选择那些最脆最爽的呢?

自己家里的馒头放半天就会变硬发干,而超市的面包几天后还是松软依旧。为什么你专门选那些最松最软的面包,稍微干一点的你都不肯问津呢?

可见,在这个消费决定生产的时代,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了生产者的行为。要想真正避免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花费一些时间,按照传统的方式,亲自动手制作健康的家庭食品。

家做新鲜食品的好处,远不仅仅是避免食品添加剂。新鲜食物可以提供最平衡的养分,最多的保健成分,最多的膳食纤维,还能最好地提高免疫力———总之,用完全天然形态的食品原料在家烹调,虽然花费时间精力,却可以充分获得大自然赋予的健康好处。如果一味追求“方便”、“快捷”,必然要牺牲一部分健康特性。因为,天然食物中的健康成分,很难在加工中完全保留;天然食物的美好特性,也只能存留非常短的时间。消费者应当接受这个基本事实。

如果不肯降低对食物的要求,又不肯购买新鲜原料自己制作,就只能与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了。

实际上,国家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整体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在正常用量下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对于加工食品来说,很多食品添加剂必不可少,例如低盐酱菜和酱油中的防腐剂,方便面和各种曲奇点心等中的抗氧化剂,还有防止面包长霉的丙酸盐,等等。如果没有这些食品添加剂,就很难想象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也很难想象消费者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

然而,尽管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毒性都很低,但如果在膳食中的摄入量过大,仍然可能带来副作用。同时,各种食品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食物成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详尽的研究。因此,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仍然是明智的做法,特别是对于解毒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儿童。国外已经有不少研究报道,在让儿童远离各种加工食品之后,不少孩子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侵略性行为等都有所改善。也有研究发现,合成色素如柠檬黄等会妨碍锌的吸收,而酥脆食品中的明矾和氢化植物油等原料不利于智力发育。总之,家长应当尽可能不给两岁以下幼儿吃任何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包括彩色的糖果、甜味饮料以及添加味精和膨化食品(使用了明矾)。

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消费者注意食品添加剂的过量摄取问题,避免过度追求口感、颜色、味道的误区,接受食品的天然特性,重视食品的自然品质,从而明智地选择食品。本书也告诉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应当心平气和地接受,肯定它们对食品的安全、美味和方便所做的贡献。但应当尽量选择添加剂较少、用优质天然原料制作的食品。最要紧的是,通过反思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树立正确的食品选择和评价观念,不再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而是珍视自然的风味,感激父母家人不辞辛苦烹调制作一日三餐的爱心,并把健康的民族饮食传统传承下去。


部分内容选读:

前言

用白色粉末做成的猪骨汤

“好,下面我给大家演示如何做拉面汤。做什么味道的好呢?就做猪骨味的吧。”

这是我演讲时经常做的一个表演。

我面前摆着一排装着白色粉末的瓶子。我卷起袖子,大家都吃惊地看着将要发生的事情。

有谁能想象,用眼前的这些白色粉末就能做出拉面汤?

“这才是真正的‘酌’量添加。”

我一边开着玩笑,一边用勺子一次次地舀出这几十个小瓶里的粉末进行调和———因为我已经做了几十年,所以手上有数———然后注入热水瓶里的开水,“汤”就完成了。然而我用的材料只是白色粉末,一滴猪骨汤也没加。

“好,猪骨汤完成了,要尝尝吗?”

我端起杯子来,大家都像吓了一大跳似的躲开了。是啊,把用白色粉末调和做成的东西递到你面前说“这是猪骨汤”,不管是谁都会不知所措吧。

但其中一个有勇气的人还是战战兢兢地尝了尝。

“啊,真的是猪骨汤。真好喝。”

此话一出,大家都开始喝了起来。

“真的。就是拉面汤的味道。”

“就是一直吃的那个味道。”

大家发出一片惊叹声。

连平常常吃猪骨拉面的人也觉得好吃,然而这汤确实没用一滴猪骨汤,仅仅是用白色粉末做成的。

谁也不知道食品是怎样加工的

本书的内容,不仅会让那些对食品添加剂没有了解的人感到不可思议,也会使那些对此一知半解的人感到惊讶。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吃的食品是如何加工而成的。

我们不会知道平时那些加进咖啡里的牛奶是用水、植物油和添加剂做成的,不会想到喝的那些“健康饮料”是用寄生在仙人掌里的虫子碾碎染色而成的,不会知道那些“为了身体健康”而买来的袋装蔬菜沙拉是在消毒池子里一遍一遍被消过毒的,更不能想象现在我们吃的肉丸是由本应被丢掉的废肉再加上大量添加剂制成的。

每天填进肚子里的食品是怎样加工而成的,使用了多少、什么样的添加剂———对此,我们毫不知情。只是天真地相信“一流厂家生产的东西没有问题”、“大型超市销售的东西不会有错”。

一味强调食品添加剂危险毫无意义

与此相对,有些人过分关注食品添加剂的毒性,不知疲倦地到处传播其危险性。

“山梨酸很危险。”

“合成着色剂会致癌。”

“这个不能买。”

“那个不能吃。”

他们就这样喋喋不休地说添加剂有毒。而且,大部分有关添加剂的书都在夸大其危险性,通篇充斥着“这是比较安全的”、“这是危险的”等类似的“毒性等级表”。

但是,只对添加剂的毒性进行大力渲染并不是我的意图。

我也并不是说添加剂没有任何毒性。毒性确实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但现状是许多还未被完全证实是否安全的添加剂,仍然大量地在被使用。

虽说添加剂有毒害,但我们无疑也受到其恩惠: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做好的食物,使用加工食品的话,5分钟就可以完成;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买到价格不太贵的食品;本来很快就会腐烂的东西,现在经过处理也可以长期储存;忙碌或是嫌麻烦的时候,使用加工食品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准备一桌饭菜。

而这种“便宜”、“快捷”、“方便”,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

我们在享受添加剂带给我们的好处的同时,又不断指责其危害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而且,在几乎所有食品都使用添加剂的今天,废除添加剂,也是不太可能的。

既然现状如此,就算我们再吹毛求疵地叫嚷着“添加剂是有毒的,要加以排斥,要严加控制”,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如果头脑里只有“添加剂=毒性”这一等式,就会忽视许多重大问题,后果无法预计。

一本揭发食品“幕后”的书

我主张的是添加剂信息公开。

添加剂的世界里有着很多不为消费者所知的“内幕”。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深入食品制造的“舞台背后”。我们根本不能想象在什么食品里加入了多少、什么样的添加剂。

但是,实际上挑选食品的是我们消费者,把食品吃进嘴里的也是我们消费者。

“那样做出来的食品,我不想吃。”

“即便出高价钱,也要吃无添加剂的。”

“安全性虽然重要,但还是便宜的好。”

“本来就对添加剂不关心,不会在意。”

如何选择是消费者的自由,但选择的前提是必须先知道事实。不知道事实,也就谈不上选择。而现状是,什么都不被知晓,什么都不能知晓。

本书是一本揭发食品“幕后”的书。

我曾经在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当过销售员,拿着食品添加剂到处推销。

我是亲眼见证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人。我是亲眼见证食品生产“幕后”的“活证人”,而这些情况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根本看不见的,只有我这样的人才知道。

但是,由于某个契机,我从食品添加剂公司辞了职,之后,慢慢地开始了关于添加剂的演讲活动。幸运的是,我的演讲受到好评,大家都说“安部先生的话通俗易懂”、“很有趣”,现在我会收到来自全国的演讲邀请。

走遍全国,令我吃惊的是,有这么多的人关心添加剂。另一方面,我也会经常听到“添加剂的名字太复杂”、“毒性列表一点也记不住”等声音。

作为一名曾与食品添加剂亲密接触的“添加剂的翻译”,我想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为大家通俗并且有趣地讲解关于添加剂的事情。

本书完全不会出现较难的毒性词语和化学符号,您可以轻松愉快地阅读。如果读完后,您对于今后要怎么做,能够得出明确答案的话,作为笔者的我就喜出望外了。

部分内容选读:

前言

用白色粉末做成的猪骨汤

“好,下面我给大家演示如何做拉面汤。做什么味道的好呢?就做猪骨味的吧。”

这是我演讲时经常做的一个表演。

我面前摆着一排装着白色粉末的瓶子。我卷起袖子,大家都吃惊地看着将要发生的事情。

有谁能想象,用眼前的这些白色粉末就能做出拉面汤?

“这才是真正的‘酌’量添加。”

我一边开着玩笑,一边用勺子一次次地舀出这几十个小瓶里的粉末进行调和———因为我已经做了几十年,所以手上有数———然后注入热水瓶里的开水,“汤”就完成了。然而我用的材料只是白色粉末,一滴猪骨汤也没加。

“好,猪骨汤完成了,要尝尝吗?”

我端起杯子来,大家都像吓了一大跳似的躲开了。是啊,把用白色粉末调和做成的东西递到你面前说“这是猪骨汤”,不管是谁都会不知所措吧。

但其中一个有勇气的人还是战战兢兢地尝了尝。

“啊,真的是猪骨汤。真好喝。”

此话一出,大家都开始喝了起来。

“真的。就是拉面汤的味道。”

“就是一直吃的那个味道。”

大家发出一片惊叹声。

连平常常吃猪骨拉面的人也觉得好吃,然而这汤确实没用一滴猪骨汤,仅仅是用白色粉末做成的。

谁也不知道食品是怎样加工的

本书的内容,不仅会让那些对食品添加剂没有了解的人感到不可思议,也会使那些对此一知半解的人感到惊讶。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吃的食品是如何加工而成的。

我们不会知道平时那些加进咖啡里的牛奶是用水、植物油和添加剂做成的,不会想到喝的那些“健康饮料”是用寄生在仙人掌里的虫子碾碎染色而成的,不会知道那些“为了身体健康”而买来的袋装蔬菜沙拉是在消毒池子里一遍一遍被消过毒的,更不能想象现在我们吃的肉丸是由本应被丢掉的废肉再加上大量添加剂制成的。

每天填进肚子里的食品是怎样加工而成的,使用了多少、什么样的添加剂———对此,我们毫不知情。只是天真地相信“一流厂家生产的东西没有问题”、“大型超市销售的东西不会有错”。

一味强调食品添加剂危险毫无意义

与此相对,有些人过分关注食品添加剂的毒性,不知疲倦地到处传播其危险性。

“山梨酸很危险。”

“合成着色剂会致癌。”

“这个不能买。”

“那个不能吃。”

他们就这样喋喋不休地说添加剂有毒。而且,大部分有关添加剂的书都在夸大其危险性,通篇充斥着“这是比较安全的”、“这是危险的”等类似的“毒性等级表”。

但是,只对添加剂的毒性进行大力渲染并不是我的意图。

我也并不是说添加剂没有任何毒性。毒性确实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但现状是许多还未被完全证实是否安全的添加剂,仍然大量地在被使用。

虽说添加剂有毒害,但我们无疑也受到其恩惠: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做好的食物,使用加工食品的话,5分钟就可以完成;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买到价格不太贵的食品;本来很快就会腐烂的东西,现在经过处理也可以长期储存;忙碌或是嫌麻烦的时候,使用加工食品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准备一桌饭菜。

而这种“便宜”、“快捷”、“方便”,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

我们在享受添加剂带给我们的好处的同时,又不断指责其危害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而且,在几乎所有食品都使用添加剂的今天,废除添加剂,也是不太可能的。

既然现状如此,就算我们再吹毛求疵地叫嚷着“添加剂是有毒的,要加以排斥,要严加控制”,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如果头脑里只有“添加剂=毒性”这一等式,就会忽视许多重大问题,后果无法预计。

一本揭发食品“幕后”的书

我主张的是添加剂信息公开。

添加剂的世界里有着很多不为消费者所知的“内幕”。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深入食品制造的“舞台背后”。我们根本不能想象在什么食品里加入了多少、什么样的添加剂。

但是,实际上挑选食品的是我们消费者,把食品吃进嘴里的也是我们消费者。

“那样做出来的食品,我不想吃。”

“即便出高价钱,也要吃无添加剂的。”

“安全性虽然重要,但还是便宜的好。”

“本来就对添加剂不关心,不会在意。”

如何选择是消费者的自由,但选择的前提是必须先知道事实。不知道事实,也就谈不上选择。而现状是,什么都不被知晓,什么都不能知晓。

本书是一本揭发食品“幕后”的书。

我曾经在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当过销售员,拿着食品添加剂到处推销。

我是亲眼见证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人。我是亲眼见证食品生产“幕后”的“活证人”,而这些情况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根本看不见的,只有我这样的人才知道。

但是,由于某个契机,我从食品添加剂公司辞了职,之后,慢慢地开始了关于添加剂的演讲活动。幸运的是,我的演讲受到好评,大家都说“安部先生的话通俗易懂”、“很有趣”,现在我会收到来自全国的演讲邀请。

走遍全国,令我吃惊的是,有这么多的人关心添加剂。另一方面,我也会经常听到“添加剂的名字太复杂”、“毒性列表一点也记不住”等声音。

作为一名曾与食品添加剂亲密接触的“添加剂的翻译”,我想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为大家通俗并且有趣地讲解关于添加剂的事情。

本书完全不会出现较难的毒性词语和化学符号,您可以轻松愉快地阅读。如果读完后,您对于今后要怎么做,能够得出明确答案的话,作为笔者的我就喜出望外了。
第一章 被人称作“食品添加剂之神”(1)

我要创立全国第一的添加剂公司

这是30年前的事情了。

我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工作是向食品加工集团、地方食品加工厂及个体商店等客户推销添加剂。

刚进公司的我首先看到的是添加剂的化学名称:亚硝酸钠、山梨酸钾、甘油脂肪酸酯……

我在大学是学化学的,所以对化学名词十分熟悉,但还是感到些许惊讶:那些东西竟被用在我们吃进嘴里的食品上。

而初次见到食品加工现场时则更为惊愕,添加剂的效果实在太了不起了!

暗土色的鳕鱼子原料,只要把它放在添加剂里浸泡一个晚上,就会变成像婴儿肌肤一样粉嫩的鳕鱼子。

浅褐色干瘪了的萝卜,如果在添加剂里泡一晚的话,就会变成漂亮的黄澄澄的萝卜咸菜。咬起来咯吱咯吱,口感也好,谁都会觉得味道不错。而且由于使用了添加剂,比起以前的咸菜来盐分更低。这样对身体也有好处,我发自内心地佩服。

添加剂了不起。简直是魔法粉末。

我觉得遇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

好,我要加倍努力,创立全国第一的添加剂公司。

年轻的我心里燃烧着激情。

凌晨四点起床学习制作鱼糕

要创立全国第一的添加剂公司,必须了解一线生产,所以我首先要不断积累一线生产的实践经验。

这是我最初的想法。

比如,我凌晨四点钟就起床去鱼糕(一种高级的鱼糜制品)工厂帮忙。这样的食品加工厂一般开工时间都很早。我在那些打零工的阿姨中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鱼糕的基本制作方法和制造技术。

工作结束之后,我再接着去上班。有好几次在公司早晨集会的时候,同事们都奇怪地问:“咦?今天怎么有股鱼腥味?”

这样在生产现场待熟了,就能够学到许多知识,如需要在什么食品里加什么样的添加剂等,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说一说我那个顽固的父亲,他开了一家面条加工厂,以前他根本不听我说话。后来我天天去帮忙,父亲才慢慢地对我敞开心扉,一点点地跟我唠起了家常。

有一天,父亲略带忧郁地低声对我说:“这种面,质量很好,但不能长期储存,很让我头疼啊。”

其他小作坊式或家族式的食品加工厂也有很多类似的苦恼。

于是,我告诉他:“如果是这样的话,倒可以用一种叫做丙二醇的添加剂试试看,就会完全不一样了。”“还有,加入pH 调整剂就可以长期储存了。”这就是“恶魔的私语”。

顽固的父亲那时很信任我,说:“是吗,既然你这样说了,那就试试看吧。”

换成其他公司的销售人员,他们会冒冒失失跑过来推销说:“你们的面条试试这种添加剂怎么样?”而我和他们的做法完全不同。

“推销方式比推销次数更重要”———因此我才能顺顺当当地推销我的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谁都喜欢的魔法粉末

一个关系不错的饺子皮加工厂厂长问我:“饺子皮会粘到机器上,剥饺子皮的时候,每次都必须把机器停了。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我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那么,加乳化剂吧。工作起来会更加轻松,还能防止干燥。再加点增稠多糖类,皮就会很筋道。各试用两种怎么样?”

“恶魔的私语”又开始了。

跟前面一样,对方很信任我这个熟面孔的人,就回答我说:“好像不错,试试吧。”我就这样卖掉了四种添加剂。

四种添加剂交货后,过了几天我再去工厂,厂长已是满脸笑容。

他非常高兴,“啊,加进那个之后,机器一次也没有停过。那种‘药’真厉害啊。”

就这样,我的销售业绩不断地增加。

出卖手艺人灵魂的“恶魔私语”

渐渐地,我的销售方法变得更加巧妙,我能让食品加工业者都非常乐于使用添加剂。

某个面馆。

那家店的手擀面颇受好评,客人也络绎不绝,老板的目标是开设多家连锁店。

但是,做手擀面的师傅很难培养。即便将擀面技法传授给在厨房工作多年的人,他也根本无法达到老板自己的水平。

做手擀面的技能是要经过常年练习才能培养出来的,光看是看不会的。

此时,该我登场了,我要开始“从旁指点”。

“和面的时候加进面筋粉的话,就很容易做出筋道顺滑的面条。然后,再加进这个和这个,会更加容易。”
第二章 大量使用添加剂的加工食品(1)

明太鱼子、咸菜、火腿

我在食品添加剂公司工作的时候,生产明太鱼子、咸菜、火腿等的厂家是我的老主顾。

这些食品中都加入了大量的添加剂。

当然,我并不是说它们的品质极为恶劣,除了这三类,其他的加工食品也大量使用了添加剂。

只是,添加剂在这三类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尤为神奇的作用。

因此,我首先想以这些食品为代表,跟大家说说添加剂及其背后的故事。

大家一定要知道自己所吃的食品是怎样制作的。

低级的鳕鱼子瞬间变为锃亮的高级货

明太鱼子的原料是鳕鱼子。品质好的鳕鱼子比较硬、饱满且色泽透亮,然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添加剂制造出来。

制造商使用的原料是软软的、色泽不好的低级鳕鱼子。

低级鳕鱼子放在添加剂液体里浸泡一晚,会变得像婴儿的肌肤一样通透,同时也变硬和饱满了。我在前文里已描述过,这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奇妙。

添加剂公司为了卖出更多的添加剂,将磷酸盐、亚硝酸盐和有机酸盐等数种添加剂混合在一起,按着色用、紧缩肉质用、改良品质用等不同用途出售。

制造商也只求目的,不明就里地使用添加剂。

看了图表中一般市售明太鱼子的配料,你就会知道到底使用了多少添加剂,量多得让人无话可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制造商都会同时使用图表里列举的全部添加剂,但用量很大,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用10多种添加剂制成的明太鱼子

为了使风味更佳并便于保存,在鳕雪子加工制成明太鱼子的过程中还要加入10种以上的添加剂。

特别是化学调味料用的尤其多,几乎没有比明太鱼子用得更多的食品了。为了做出好吃的味道,一袋又一袋的白色粉末被混合在一起。

以前曾经有制造商把添加剂直接倒在鳕鱼子的上面,以至于都看不到鳕鱼子了。

在明太鱼子中加入的添加剂的重量约占产品总重量的2%~3%。鱼糕也是使用了大量添加剂制成的食品,但添加剂的重量顶多才占总重量的1%左右。明太鱼子用了多少化学添加剂,对照一下数据大家就会明白了吧。

大家都喜欢并啧啧称赞的那种鳕鱼子、明太鱼子、鱼糕的味道,其实只是添加剂的味道。也就是说,大家把添加剂的味道当作食品的味道,夸奖添加剂“好吃”。

一下子吃进10多种添加剂会怎么样

这样大量使用添加剂,会产生许多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添加剂的复合摄取。

添加剂都必须经过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满足一定标准才被许可使用。国家标准认为,只要是正常的饮食,即便摄取了添加剂也不会有问题。

但是,这些检验结果只是基于单种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得出的,一次摄取若干种添加剂会怎么样,这种检验还没有很好地做过。

也就是说,当只摄取添加剂A的时候,其对于人体的副作用我们做过了检验。但是如果同时摄取A、B、C等几种添加剂会怎么样呢?关于复合摄取的研究还没进行过。

更何况,关于添加剂的毒性及致癌性的测验,都是在老鼠等动物身上进行的。能否使用该添加剂以及使用量等标准,都是基于老鼠实验的结果来决定的。

“如果对老鼠施用100克的添加剂,老鼠就会死。那么,对人的话,就按照1%,1克来计算。”

标准就是这样模糊地制定出来的。

但其实,老鼠和人类的分解、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人类特有的紧张状态也没有被考虑进去。由于不能进行人体实验,所以也只好将其作为一个“标准”。

鉴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明白,虽然是国家制定的标准,但也不是可以完全信赖的。

不管怎么说,同时摄取若干种添加剂有无危险性、危险的程度如何等,只能由将其吃进嘴里的人来验证。

无着色明太鱼子是安全的吗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种无着色明太鱼子。

细看超市里卖的明太鱼子,就会发现有的包装上标着“无着色”的字样。

这种无着色的明太鱼子给人一种添加剂少、健康的印象。但是,翻过来看看产品标签,就会发现除了没有使用合成着色剂外,其他的添加剂一样也没少。亚硝酸钠、三聚磷酸钠、抗氧化剂、化学调味料等一应俱全。难道只有合成着色剂才是有害的吗?

这些摆在超市里的无着色明太鱼子,外包装故意贴着“无着色”的金色标牌,价钱也比其他的明太鱼子高。
第四章 看不见摸不着的食品添加剂是这样存在的(1)

奶精的真面目

我曾看到这样的情景。

在某个可以外带的咖啡店,一个年轻女子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放着几杯刚买的咖啡,同时在用手机打电话。

“咖啡买了,大家需要牛奶吗?”

大概受同事或朋友所托,她来给大家买咖啡。

“xx和xx不在?是吗,算了,随便拿几个吧。反正免费的。”

她面前放着一堆免费的小份装奶精。她随手拿了五六袋,潇洒地走了出去。

我不禁要问读者一个问题。

“为什么奶精是免费取用的,你想过吗?”

我在演讲的时候,经常会问:“你觉得奶精是用什么制成的?”大家都稍有困惑,“哎,这个问题没想过”,之后大部分的人会回答“牛奶”、“鲜奶油”。

但事实是,奶精不是由牛奶或鲜奶油做的,而是在植物油(具体说是“氢化植物油”,其中含“反式脂肪酸”,是不健康成分)里加水、添加剂混合搅拌,做成的类似牛奶的东西———这就是奶精的真面目。使用植物油,比用牛奶和鲜奶油要便宜得多。因此,才可以免费取用。

而且,如果看看“背面”的话,就会明白。

“植物油、乳化剂、增稠多糖类、pH 调整剂、着色剂、香料”,上面写着这些成分,“牛奶(鲜牛奶)”却只字未提。容器包装上也没有“牛奶”的字样,而是用“咖啡用奶油”、“奶精”表示的。

虽说看了配料表就会明白,但往往配料表只在总包装上才注明,而小包装本身并没有写。

食品卫生法规定,小包装(表面积在30平方厘米以下)上可以不用标示配料。所以在咖啡店及餐厅里,我们无法看到其“背面”。

用水、油和白色粉末做成的奶精

在植物油里加水搅拌,就能做成“牛奶式”的东西,但大家都知道,普通状态下水和油是不能互溶的。

这样就需要用到添加剂了。

首先,使用乳化剂。乳化剂就是界面活性剂,可以使油和水混到一起,乳化成像牛奶一样的白色。

但还不像牛奶那样黏稠,所以要用增稠多糖类使其黏稠。乳化剂和增稠多糖类可以“合并标示”(后面会提到),所以用多少种都没关系。

然后要用到焦糖色素,将其着色成极淡的茶色,使之看上去就像奶油的颜色。为了长时间保存,还要加入pH 调整剂。另外再加进具有奶油香味的香料。

所以你经常加进咖啡里的那种奶精,是用水、油和若干种添加剂做成的“牛奶式植物油”。

我在演讲的时候,经常在现场演示奶精的做法,每次会场都会响起惊讶声。

谁也不知道这幕后的故事。

的确,没有法律规定不能用植物油做奶精。

但是,这些难道不都是些仿冒商品、假冒商品吗?

这种仿冒、假冒商品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我们消费者也应该反省。奶精为什么会在咖啡店里码放成堆、随便取用呢?有多少人能抱着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想一想其中的理由呢?(当然,并不是说所有随便取用的都是不好的。)

不仅是奶精,如果没有怀疑精神的话,不管什么时候,都易中制造商的下怀。

在这种仿冒食品、假冒食品横行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具有一双鉴别真假的慧眼。

合并标示的“背后”

中午时分,某便利店。

上班族Y先生(35岁)正在挑选午饭吃的饭团。他将饭团一个个的拿在手里,专心地读着“背面”。

“因为妻子跟我说最近发生过牛肉仿冒事件,必须好好看了标示再买。但实际上,看了标示也不明白。”

Y先生一边说着,一边挑了一个鲑鱼饭团。标示上有pH 调整剂、甘氨酸、调味料(氨基酸等)。比起其他的饭团,标示的添加剂算是少的。

“3种添加剂,种类少的应该好一些吧。”

Y先生拿起饭团走向收银台。

但是,Y先生拿的饭团里所含的添加剂不止3种,实际上少说也有6种,多的话有可能有10多种。

这是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合并标示。

合并标示,指的是把若干种添加剂算作一种进行标示。食品卫生法规定,香料、乳化剂等,如果是用于同一目的,可以算在一起合并标示。

这一规定的本意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但对于添加剂公司、食品加工业者来说,没有比这再方便、再好的法律了。

比如说防止食品变质、变色的pH 调整剂。

这不是哪一种物质的名字,而是柠檬酸钠、醋酸钠、富马酸钠、三聚磷酸钠等添加剂的集合体。通常会使用四五种,如果不加入这么多的话,pH 的调整效果就不会显现。
第五章 今天,你吃食品添加剂了吗(1)

不知不觉吃进了大量的添加剂

前几章我们说了食品背后的故事,也就是在什么食品里用了什么添加剂以及食品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

接下来,我要站在摄取添加剂消费者的角度来谈谈。

在这里,我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一天究竟会吃进多少添加剂呢?

我想,这个量一定比大家想象的要多。

一般来说,人均每天摄取的添加剂大约是10克,一年约4千克。人均每天食盐的摄入量是11~12克,添加剂的摄入量基本上与此持平。

对个体而言,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因而各人的添加剂摄入量会有显著不同。不知不觉地吃进添加剂,是常有的事。

比如,在人们的印象中,便利店的饭团应该没怎么使用添加剂,但是翻过来看看背面,就会发现它用了相当多的添加剂。

拿海带饭团来说,就用到了调味料(氨基酸等)、甘氨酸、焦糖色素、增稠多糖类、山梨糖醇、甘草、甜菊糖、多聚赖氨酸等。

而且,做饭团所用的米也加进了添加剂。

为了做出甜味、做得好吃,加入氨基酸等化学调味料;为了延长保质期加入甘氨酸。此外,为了让饭团不那么干巴巴、变得光润,口感顺滑,还有用机器大量生产时,为了使米粒不粘在机器上,要加进乳化剂、植物油。

“今天做饭太麻烦,就吃便利店的饭团凑合一下吧。”

孰不知,光吃这种买来的饭团,就会摄取10多种添加剂。

单身上班族N先生的一天

那么,我们一天会吃进多少添加剂呢?

下面,是N先生(25岁)一天中实际所吃的食物。

N先生是一个普通的单身上班族, 自己不做饭。因为平常工作忙,没有时间做饭,所以基本上都是在便利店、超市里买着吃。

我们来看看他一天究竟会摄取多少添加剂。

早饭 火腿三明治

早饭吃便利店买来的三明治随便凑合过去。

火腿三明治里的添加剂,在背面的标签上,共标示了12种。

但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乳化剂、酵母粉、调味料、pH 调整剂、磷酸盐、香料等,属于前文说过的合并标示情况。如果把每个“背后”使用的具体添加剂算作2~3种的话,光吃一个三明治,N先生就摄取了共20多种添加剂。

尽管这样,三明治上还打着“不含防腐剂、合成着色剂”的宣传语。的确,其中不含山梨酸钾等防腐剂、红色3号等合成着色剂,但也并不能说这种三明治是令人放心的。

它虽然没用合成着色剂,却用了天然着色剂类胡萝卜素、胭脂红等。类胡萝卜素是植物色素,可以另当别论,但有问题的是胭脂红。

胭脂红是一种把寄生在仙人掌里的虫子(胭脂虫)进行干燥、碾碎后,从中提取出来的色素。它呈透明、漂亮的粉红色,稍微改变pH 值的话,就会变成橙色。

很多纤维饮料就是使用这种色素着色成漂亮的橙色的。办公室的女职员们都觉得纤维饮料对健康有好处,很喜欢喝。一旦她们知道那是用碾碎了的虫子做成的着色剂染过的,又会怎么想呢?这种虫子在南美一直以来被用于衣料的染色。

不管怎样,N先生光早饭就摄取了20 种以上的添加剂。

火腿三明治

●原材料 面包、鸡蛋、火腿、蛋黄酱、生菜

●添加剂 乳化剂、酵母粉、抗氧化剂(维生素C)、调味料(氨基酸等)、pH 调整剂、甘氨酸、磷酸盐(钠)、酪蛋白酸钠、增稠多糖类、发色剂(亚硝酸钠)、着色剂(类胡萝卜素、胭脂红)、香料

午饭 猪肉咸菜便当、速溶咖啡

N先生在办公室里忙得焦头烂额。为了节省时间,就从附近超市买来便当作午饭,在办公桌前匆匆吃完了。

N先生买的是猪肉咸菜便当。也许有人觉得,这就是用猪肉和咸菜炒出来的,不会有添加剂。

但是,翻过来一看背面,就会发现便当里也有添加剂。而且,pH 调整剂、香料是合并标示的,那么实际添加剂会多达20余种。

饭后,N先生喝了杯速溶咖啡。

N先生买的是那种杯装的,咖啡粉末、奶精、砂糖都放在一起。

咖啡粉末和砂糖是无添加的,用到添加剂的是奶精。

前文已经说过,奶精不是由牛奶制成的,乳化剂、香料又是合并标示的,那么奶精中所含的添加剂就有6~8种。

也就是说,粗算起来,包括重复的,N先生从早饭和午饭中摄取的添加剂共有40种以上。
楼主搞个连载得了。。。。对了这是那个日本人写的吗??
要真不用这些添加剂,食品价格可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纸飞机 发表于 2012-4-23 19:04
要真不用这些添加剂,食品价格可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实际上无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安全吗?我知道的是,比如大米饭----纯粹的大米饭,食量过多导致绝大多数中国人的2型糖尿病呀!
个人认为,在当今社会,完全不接触食品添加剂是不现实的,转发此文的原因,也是为了大家至少能吃得明白,不被各种煽动性的广告所欺骗。
虽然有点吓人,但这书还是蛮中肯的
现代大工业真是食品安全的大敌啊
很久以前就看过。
食品添加剂今后须详细标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3日 14:39  北京青年报

  记者走访发现 食品致敏物质包装提示少———

  本报讯 自4月20日起,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在经过一年过渡期后正式实施。食品中加入哪些添加剂,须标注在食品标签上,让消费者心知肚明。昨天,记者走访了京城多家超市发现,近期生产的牛奶、面包、豆制品等食品,生产企业基本能做到对添加剂进行具体描述。

  昨天,记者在大望路一家超市内选择了本月20日之后生产的面包、牛奶、豆浆、豆制品等食品,从这些食品的外标签上看,添加剂标注的均较为具体,如一些食品的“添加剂”、“着色剂”后面都加了括号,注明具体名称。

  与以往实施的国标相比,今年出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明确标明食品成分,添加剂标示更具体。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解释,这一次出台的相比老标准,增强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过去只要注明含着色剂、增稠剂就行,但现在必须把具体的着色剂名称标注出来。”董金狮说,以食品添加剂“柠檬黄”为例,可选择标示为三种形式:1)柠檬黄;2)着色剂(102);3)着色剂(柠檬黄),但不能只标示“着色剂”。

  不过,记者同时发现,品类繁多的添加剂有可能增加消费者困扰,比如很多真空包装的熟食加工肉制品,添加剂少则10多种,多则20余种。“那么多添加剂,我们也看不懂,只能信赖品牌和厂家宣传了。”针对市场上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话题,多位消费者表示生产者自律的同时,希望质监和工商部门加强监管。

  此外,标准还要求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生产日期的术语也统一为“生产日期”,标示为“包装日期”、“灌装日期”等,将视为违反新标准的规定。

  新版国标还列出了八类致敏物质,包括“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鱼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鼓励企业自愿标示以提示消费者,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

  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标注致敏物的食品生产企业非常少,只有个别合资零食品牌会提示消费者注意产品中含有花生、果仁等致敏物。

出处: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 ... /143911897452.shtml

至少制度上已经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了,希望真能落到实处,而不是成为一纸空文。
我的胃别名叫胃坚强
上学期我学过一门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的选修课。。。我记得课上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现代食品工业生产的东西,没有食品添加剂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我认为食品添加剂本身问题不大,只要不是违法违规地添加进去,谈添加剂色变是不合适滴。真正让人担心的是一些小厂、黑厂的乱添加。
民以食为天啊。
有钱移民,没钱认命
十五字 发表于 2012-4-23 20:19
虽然有点吓人,但这书还是蛮中肯的
现代大工业真是食品安全的大敌啊
没有工业这个论坛一半的人根本活不下来,很可能包括你
小资的感叹一文不值
十五字 发表于 2012-4-23 20:19
虽然有点吓人,但这书还是蛮中肯的
现代大工业真是食品安全的大敌啊
这个。。。传统农业的菌类、寄生虫控制可想而知是个什么样子
楼主转载的可能是节选本,看过报章转载的。里面提到过防腐剂,是这样说的,植物本身经过进化,也产生了足够的防腐剂,例如番茄,西瓜,如果没有自身的防腐剂,原则上,这些瓜果采摘下来离开母体后两小时即可腐败,根本没有时间到达你的厨房餐桌上。人工合成的防腐剂,只要分子式是一样的,适量食用,就和天然防腐剂没有任何区别。

追求完全天然食品,地球上现有的人口都养不活。
其实吧,不是拯救胃,而是锻炼胃~~~

纸飞机 发表于 2012-4-23 19:04
要真不用这些添加剂,食品价格可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是啊

不但价格昂贵   
而且很多东西你也吃不着
想吃必须去原产地附近
纸飞机 发表于 2012-4-23 19:04
要真不用这些添加剂,食品价格可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是啊

不但价格昂贵   
而且很多东西你也吃不着
想吃必须去原产地附近
妖魔化食品添加剂问题
akula971 发表于 2012-4-24 08:37
没有工业这个论坛一半的人根本活不下来,很可能包括你
小资的感叹一文不值
事实是俺活得好好的呢,你的“很可能”也一文不值:D
泡菜……
诸多美味都不会出现的
至于“寄生虫”俺只能说中华美食熟食居多很有道理哦
reallancelot 发表于 2012-4-24 10:30
妖魔化食品添加剂问题
看过原书,不算妖魔化,只是感叹资源匮乏工业发达而又追求精致的脚盆鸡还是蛮悲摧的
想吃原生态?估计只能去黑非洲了
十五字 发表于 2012-4-24 11:06
这话说的……
如果没有传统农业的菌类,什么酱油酒醋醪糟皮蛋酱豆腐臭豆腐酸奶奶酪豆豉纳豆酸菜泡菜…… ...
非得逼我补个“病菌类”啊。
想想痢疾霍乱那种样子,太可怕了。
rottenweed 发表于 2012-4-24 11:35
非得逼我补个“病菌类”啊。
想想痢疾霍乱那种样子,太可怕了。
熟食啊熟食……
其实,制作一些传统食品过程中产生的肉毒毒素也是很可怕的
不久前还有报道食用自制腐乳肉毒毒素中毒的例子呢
而现代大工业生产在这方面倒可以控制得很好
现在纠结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用生命给我们摸索出了如许美食,现代的我们怎样才能给后代摸索出一条无害食品添加剂之路
没钱认命吧,兄弟我喝了快20年的三鹿,然后又出现地沟油之类的,咱还是活的好好的,没病没灾的。算啦,有钱移民,没钱认命吧,
现代食品工业离开添加剂根本无法存在。

实际上论食品卫生,工业社会比农业社会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要紧的是按照法定安全规范使用添加剂。
WW有起云剂
我们有铬胶囊
活着真不易
很好的文章,标注一下,收藏了。
Demonhunter 发表于 2012-4-24 12:36
没钱认命吧,兄弟我喝了快20年的三鹿,然后又出现地沟油之类的,咱还是活的好好的,没病没灾的。算啦 ...
外国的食品就木有添加剂了么?
在食品添加剂方面我们是发达国家的学生吧;P
ycjihj 发表于 2012-4-23 20:28
我的胃别名叫胃坚强
我的胃别名叫陶瓷胃
某些个没有国家认同的少民趁早滚蛋
十五字 发表于 2012-4-24 11:00
事实是俺活得好好的呢,你的“很可能”也一文不值
你还活着就是托你咒骂的“工业”的福。
不然非洲那些饿殍就是榜样。

当然,一边开着大奔,吹着空调,用着IPHone,一边大骂现代工业,向往绿色田园的那啥青年多的是,也不多你一个
进口恒河水,新生儿强制服用……
akula971 发表于 2012-4-24 21:55
你还活着就是托你咒骂的“工业”的福。
不然非洲那些饿殍就是榜样。
噗……
俺神马时候咒骂过“工业”?
你被害妄想吧?
再说,没工业时就没人活着了?
俺还就说没工业时俺活得挺好,还少你一个喷子呢
俺不开大奔,现在春和景明用不着空调,俺没骂现代工业也不向往绿色田园更不是青年
你的话原璧奉还
十五字 发表于 2012-4-24 23:23
噗……
俺神马时候咒骂过“工业”?
你被害妄想吧?
现代大工业真是食品安全的大敌啊

原话奉还,再多表情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