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 缘 路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24:44
男孩几乎都爱玩枪。我的童年也是如此。与别人略微不同的是,这种童趣我一直保持到成年。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正在小学阶段的我看过几部战争题材的电影,王成、李向阳、高传宝等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英雄人物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手里都有一把枪。受他们的影响,我很羡慕有枪的人。


    那个年代,在街上经常能看到背枪的人,那主要是民兵。据说,每个生产队都编有民兵排,生产大队有民兵营,住在城镇、公路沿线的民兵营编有高射炮连、迫击炮连或机枪连,基干民兵一般配备冲锋枪、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或美-30步枪。每当公社召开万人大会,全公社18个民兵营全副武装沿街游行,看到满街的人都扛着枪,就会让人感觉到“七亿人民七亿兵”这句话绝不是夸张的。


    由于广西处于抗美援越战场前沿位置,因此我们也感觉到了战备的气氛。记得当时有一条毛主席语录就这样写:“全党都要注重战争,学习军事,准备打仗”。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机关、学校、街道农村都组织军事训练。凡有人员活动的地方都挖了防空壕,有的村庄还挖了地道,成人都备有干粮袋,里面装满炒米,仿佛已经到了战争的前夜。


    学校的军训内容主要是:一、识别空袭警报信号;二、利用地形地物躲避敌机轰炸;三、搜索敌空降人员;四、对敌用语(美式英语),如缴枪不杀,出来,不许动;五、基本的剌杀动作。在军训中,我们使用的都是木枪木棒。对此,我感觉很不过瘾。这时,“做一支枪”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这时,已经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虽然处于“文革”,学校的文化课经常停顿,但自己还是粗通文字的。我拿来大姐的物理课本翻了一下,里面有一节就是专门介绍枪械的。我认为制作一支枪并不复杂。于是开始动手。第一步是准备材料,如钢管、弹壳、铁皮、铁钉、弹簧、木板,这些东西主要是在废品收购站或其它地方寻找。第二步是借工具。恰好有个同学的父亲是铁匠,他家里有我所需要的工具。第三步是制作,用收集来的材料加工成枪管、枪把、枪机等部件,最后组装成手枪。整个过程没花父母一分钱,有些材料确实需要买的,就找些牙膏皮鸡毛之类的废品去卖,拿到钱再买。


    随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备料配制发射药和寻找弹头。当时配制火药所用的硝灰都是到农村的猪圈、牛圈的墙壁上搜刮的,硫磺到兽药店里买,木炭自备。弹头则是利用去校办农场劳动的机会,顺路到靶场用锄头在挡弹墙上挖。


    经过试验,枪可打响,但射击精度太差。再改进,仍不理想。这时,我很渴望有一支真家伙。


    上初二时,得知学校进行民兵登记,我也报名参加民兵,目的就是拥有一杆真枪。可惜,那年未满16岁,被拒绝了。为此,我伤心了很长时间。


     17岁那年高中毕业,想报名参军,但又犹豫了。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眼睛近视,估计体检难过关;二是当时尚有一些说不清道不白的所谓的复杂社会关系,担心政审不过关。不过,我似乎也看到了一线希望,这就是缘份:外祖父扛过枪,打过日本鬼子;伯父打过仗,是红军烈士;父亲当过土改队长,多次在剿匪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堂兄也当过兵扛过枪。家族中有很多人与枪有缘,我想,自己不应例外。


    在体检、政审过程中,竟出奇的顺利。虽然眼睛近视,但接兵的干部看我文字基础不错,就网开一面招录了我。


    我去的部队是空军梁平场站。经过2个月的新兵连集训,多数人都要求分配到汽车、雷达、气象、导航、通信、卫生、油料等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分队。负责分兵的司令部参谋问我想去哪单位,我反问他哪里有枪,他说警卫连,我说就去警卫连。


     连队举行了一个比较庄重的授枪仪式。我得到了一支56式半自动步枪。这支枪比较特殊,刺刀是三棱形的,与其它双刃刺刀的枪相比,有点与众不同。


     授枪后,商胜军连长给我们讲连史,告诉我们,警卫连的首任连长王圣文原是塔山英雄团的战斗英雄,传说枪法很准,他的爱人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介绍的。我对这位英雄肃然起敬。


     授枪后几天每人配发了半个基数的子弹(2个弹匣,40发子弹)。战士宿舍没有枪柜。我们白天就用自己的枪训练、执勤,晚上垫在枕头底下。这时对“枕戈待旦”这个成语才有了真正的理解。每当场站组织活动如开大会、放电影等,警卫连的官兵都是全副武装前往的。我们每天24小时基本上枪不离身。


    警卫连的专业训练主要有射击、投弹、刺杀、擒拿格斗等内容。当兵第一年,从射击第一练习至第四练习连续取得优秀成绩,自己的射击技术水平得到全连官兵的认可。当时,自己还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首七律:靶场即刻响枪声,如水心情波未平。山路小桥通营地,河边大雾遇风晴。肩枪队伍高歌唱,扛靶官兵健步行。散尽硝烟标靶现,功夫深浅看分明。            


    入伍第二年,考取总参谋部直属防化学院核武器化学武器防护专业。在学员队,仍按步兵编制组编并配备武器。每班11人左右,正副班长配56冲锋枪,机枪手配56轻机枪,机枪副手和其余人员配56半自动步枪。有一段时间,每个学员还增配了一支五四手枪。演习和拉练时,临时增配重机枪、四0火箭筒、82无后座力炮、迫击炮。


     第一学期,在进行共同课目训练时,有幸遇到一位很好的射击教员,他姓曾,广东梅县人,据说曾是八一射击队的队员。经他指点,我在步枪一、二练习,冲锋枪一、二练习,手枪一、二练习实弹射击中,均取得优秀成绩。


     军校毕业时,我直接回到原部队报到。由于部队未组建专业防化分队,我回到警卫连任职。


    当警卫排长后,实践的机会更多了。1983年10月,全国第一次开展“严打”斗争。因驻地警力不够,请求部队支援。当时我正在组织兼职防化排集训。上级决定以这个排为基本力量参加行动。往后几年,我又多次率警卫排执行这种追捕、围捕、押送犯人的任务。有一次,一名罪犯持刀拒捕。我叫他“请看你脚前的那块石头”随后一枪打碎那块石头。罪犯当即放下刀子。这段经历,曾在日记中留下一诗:深夜出兵月正高,寒风更使血涨潮。攀墙上树布法网,涉水砸门捣匪巢。善恶相视持正义,刀枪对阵逞英豪。练兵千日堪当用,窃喜频频拭枪刀。            


     每年冬都组织一次全场站和所在机场航空兵团的实弹射击训练,靶场的保障和组织指挥自始至终由警卫连负责。随着实践机会的增多,自己的技术水平又有新的提高。通过摸索,自己创造了五四手枪打100米人头靶、50米鸡蛋靶的独门绝活。每次给兄弟单位官兵和共建单位民兵讲解射击学理和演示射击动作,都引来一片惊叹,几乎达到了人枪一体、随心所欲、指哪打哪的境界。情趣一来,又有诗句:圆睁双目斗风沙,站立端枪待令发。汗水赢得春景早,靶心相竟绽梅花。/打靶归来伴晚霞,歌声一路卷尘沙。咽干不怕行人笑,枪弹功夫敢自夸。/功夫深浅当自知,最喜前方报靶时。五弹集成梅花点,少年偶尔露雄奇。/先行理论释人疑,示范一回令众奇。磨剑深山终有用,台前站立敢为师。            


     1986年8月,成都军区空军举办首届射击运动会。上级指派我率领空军大足场站、空军白市驿场站、空军梁平场站3支代表队赴成都参赛。来自云、贵、川、藏四省区部队的高手云集凤凰山靶场,部分八一射击队、空军射击队的队员归建原部队参赛,军区空军副司令张书田少将担任组委会主任。比赛设手枪、步枪、冲锋枪3个项目。手枪使用五四式,7.62毫米子弹,50米胸环靶;步枪、冲锋枪均使用65式,7.62毫米子弹,200米人头靶卧姿无依托,150米胸环靶跪姿无依托,100米半身靶立姿无依托。比赛过程全部设为隐显靶。


     我出发前在重庆临时配了副眼镜,但眼睛还不太适应,因此对步枪、冲锋枪的远距离目标射击并没抱太多的幻想,只好收缩目标,决心拿下手枪的奖牌。没想到,比赛那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前面两组的队员借我的手枪去比赛(我编在第三组),到我参赛的时候,由于枪机发热膨胀,枪机拉不动,折腾了一阵子,匆忙打出3发子弹,时间到了。我伤心透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竟然阴差阳错地获得步枪组的第一名,也算是不虚此行。


     在赴成都及返回途中,曾分别作七律一首,今天翻开一读,仍能感觉到当时的心情:其一,率队赴成都参加军区射击运动会途中:自古蓉城粮米仓,军营多遇硬儿郎。山川过眼光阴促,稻黍扑鼻气味长。一日三餐酸辣酱,六人十把短长枪。临窗坐卧心难静,枪口犹闻火药香。其二,参加成都军区射击比赛获步枪组个人第一名:苦练梁山艺渐高,蓉城比武涌人潮。雄心沉默几年累,奇技峥嵘一邑豪。枪震巴山舒豪气,弹惊蜀水立功劳。弛突天府少年志,千里戎装任我翱。


     1986年10月,国家领导人到四川省平昌县为刘伯坚烈士纪念馆揭幕。上级要求部队挑一名神枪手担任警卫。这任务很自然地落在我的身上。


    在当了四年排长后,上级要调我去机关任职。我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枪。但也没办法:一是军令如山,必须执行;二是总不能老当排长吧,也该进步一下了!


     我不喜欢机关工作的环境,因此要求回基层。领导问我想去哪里,我说去警卫连当连长。可后来又一次阴差阳错,上级让我到四站连任政治指导员。这个连队的主要业务是制氧制冷,给飞机充氧充电,装备20多台特种车辆。很多干部都羡慕那20多台车,可我说,宁要几十条枪,不要几十台车。


    两年后,又回到机关,而且一干就是十余年,这期间再没闻过火药味。


     任师政治部副主任时,接受训练大学新生的任务,出任大学生军训团团长。进入最后一个课目就是实弹射击。选靶场,构筑靶壕靶台,划警戒线……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当我想象翌日一千多人实弹射击的场面时,偷偷笑了。可天有不测风云,当天晚上,部队夜航训练发生一等飞行事故。我连夜奔赴坠机现场,只好把学生军训的事托给别人了。


     在空军指挥学院战役指挥系进修时,选定的课题是大型岛屿进攻战役。学习方式主要是听报告、查资料、写论文、图上作业、网上推演。我一直感觉这种方式太虚太假。没听到枪炮声,没闻到火药味,总觉得不象回事。不过既然如此,也只能以假当真了。论文写完后,意犹未尽,写了三首七律:(其一)读书写作情相似,布阵排兵趣不同。导弹鱼雷沉海里,飞机火箭响空中。课题深议灯光近,战法新出墨色浓。且待兵强国富日,迎归宝岛九洲同。(其二)银鹰呼啸刺青天,骇浪惊涛伴舰船。奇计三千键盘上,雄兵百万指头间。雷达导弹荧屏里,炮火硝烟阵地前。科技强军结硕果,雄狮跃步有新篇。(其三)银雁轰鸣上碧空,装甲战舰竞称雄。滩涂峡谷枪声密,海岛群山炮火红。十指轻敲机键上,三军直指海峡东。统一大业神州愿,破阵冲滩勇建功。


    在部队忙碌了26年后,领到一个国防部发的小红本,回归社会又成了老百姓。


     有一次出去办事,路过一家银行门口,正好有运钞车过来,看到保安拿着枪乱摇乱晃,军不军民不民的确有点不沦不类,忍不住要瞥一下,但他们却用一种异常的目光回报我,可能是把我当成东*分子了。老婆拉住我说,又不是你的兵,管他干什么。想想也是,拔毛凤凰不如鸡啊!还是听老婆的,乖乖走吧。


     20年前去慰问老干部时,曾看到一名离休干部端着一支汽枪蹲在围墙边对着老鼠洞瞄准,旁边还放着一根粉笔,每打中一只老鼠就在墙壁上划一笔,挺有趣的。我想,等我退休后,也就过这样的日子了。


     日月如梭,自己已经不年轻了。眼睛既近视又老花:开车要戴眼镜,否则看不见远方的红绿灯;看书要推到2尺以外,否则看不清3号字。不过,这并不能减少我对枪的思念。我知道不再有机会玩真枪真弹了,连汽枪都被公安管制了,就退而求之吧---我在东盟博览会上买了一支激光玩具枪。我将靶子挂在客厅的墙壁上,自题一联:节日不忘战备,和平仍需练兵。下班回家,瞄它两枪,不亦乐呼?

男孩几乎都爱玩枪。我的童年也是如此。与别人略微不同的是,这种童趣我一直保持到成年。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正在小学阶段的我看过几部战争题材的电影,王成、李向阳、高传宝等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英雄人物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手里都有一把枪。受他们的影响,我很羡慕有枪的人。


    那个年代,在街上经常能看到背枪的人,那主要是民兵。据说,每个生产队都编有民兵排,生产大队有民兵营,住在城镇、公路沿线的民兵营编有高射炮连、迫击炮连或机枪连,基干民兵一般配备冲锋枪、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或美-30步枪。每当公社召开万人大会,全公社18个民兵营全副武装沿街游行,看到满街的人都扛着枪,就会让人感觉到“七亿人民七亿兵”这句话绝不是夸张的。


    由于广西处于抗美援越战场前沿位置,因此我们也感觉到了战备的气氛。记得当时有一条毛主席语录就这样写:“全党都要注重战争,学习军事,准备打仗”。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机关、学校、街道农村都组织军事训练。凡有人员活动的地方都挖了防空壕,有的村庄还挖了地道,成人都备有干粮袋,里面装满炒米,仿佛已经到了战争的前夜。


    学校的军训内容主要是:一、识别空袭警报信号;二、利用地形地物躲避敌机轰炸;三、搜索敌空降人员;四、对敌用语(美式英语),如缴枪不杀,出来,不许动;五、基本的剌杀动作。在军训中,我们使用的都是木枪木棒。对此,我感觉很不过瘾。这时,“做一支枪”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这时,已经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虽然处于“文革”,学校的文化课经常停顿,但自己还是粗通文字的。我拿来大姐的物理课本翻了一下,里面有一节就是专门介绍枪械的。我认为制作一支枪并不复杂。于是开始动手。第一步是准备材料,如钢管、弹壳、铁皮、铁钉、弹簧、木板,这些东西主要是在废品收购站或其它地方寻找。第二步是借工具。恰好有个同学的父亲是铁匠,他家里有我所需要的工具。第三步是制作,用收集来的材料加工成枪管、枪把、枪机等部件,最后组装成手枪。整个过程没花父母一分钱,有些材料确实需要买的,就找些牙膏皮鸡毛之类的废品去卖,拿到钱再买。


    随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备料配制发射药和寻找弹头。当时配制火药所用的硝灰都是到农村的猪圈、牛圈的墙壁上搜刮的,硫磺到兽药店里买,木炭自备。弹头则是利用去校办农场劳动的机会,顺路到靶场用锄头在挡弹墙上挖。


    经过试验,枪可打响,但射击精度太差。再改进,仍不理想。这时,我很渴望有一支真家伙。


    上初二时,得知学校进行民兵登记,我也报名参加民兵,目的就是拥有一杆真枪。可惜,那年未满16岁,被拒绝了。为此,我伤心了很长时间。


     17岁那年高中毕业,想报名参军,但又犹豫了。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眼睛近视,估计体检难过关;二是当时尚有一些说不清道不白的所谓的复杂社会关系,担心政审不过关。不过,我似乎也看到了一线希望,这就是缘份:外祖父扛过枪,打过日本鬼子;伯父打过仗,是红军烈士;父亲当过土改队长,多次在剿匪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堂兄也当过兵扛过枪。家族中有很多人与枪有缘,我想,自己不应例外。


    在体检、政审过程中,竟出奇的顺利。虽然眼睛近视,但接兵的干部看我文字基础不错,就网开一面招录了我。


    我去的部队是空军梁平场站。经过2个月的新兵连集训,多数人都要求分配到汽车、雷达、气象、导航、通信、卫生、油料等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分队。负责分兵的司令部参谋问我想去哪单位,我反问他哪里有枪,他说警卫连,我说就去警卫连。


     连队举行了一个比较庄重的授枪仪式。我得到了一支56式半自动步枪。这支枪比较特殊,刺刀是三棱形的,与其它双刃刺刀的枪相比,有点与众不同。


     授枪后,商胜军连长给我们讲连史,告诉我们,警卫连的首任连长王圣文原是塔山英雄团的战斗英雄,传说枪法很准,他的爱人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介绍的。我对这位英雄肃然起敬。


     授枪后几天每人配发了半个基数的子弹(2个弹匣,40发子弹)。战士宿舍没有枪柜。我们白天就用自己的枪训练、执勤,晚上垫在枕头底下。这时对“枕戈待旦”这个成语才有了真正的理解。每当场站组织活动如开大会、放电影等,警卫连的官兵都是全副武装前往的。我们每天24小时基本上枪不离身。


    警卫连的专业训练主要有射击、投弹、刺杀、擒拿格斗等内容。当兵第一年,从射击第一练习至第四练习连续取得优秀成绩,自己的射击技术水平得到全连官兵的认可。当时,自己还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首七律:靶场即刻响枪声,如水心情波未平。山路小桥通营地,河边大雾遇风晴。肩枪队伍高歌唱,扛靶官兵健步行。散尽硝烟标靶现,功夫深浅看分明。            


    入伍第二年,考取总参谋部直属防化学院核武器化学武器防护专业。在学员队,仍按步兵编制组编并配备武器。每班11人左右,正副班长配56冲锋枪,机枪手配56轻机枪,机枪副手和其余人员配56半自动步枪。有一段时间,每个学员还增配了一支五四手枪。演习和拉练时,临时增配重机枪、四0火箭筒、82无后座力炮、迫击炮。


     第一学期,在进行共同课目训练时,有幸遇到一位很好的射击教员,他姓曾,广东梅县人,据说曾是八一射击队的队员。经他指点,我在步枪一、二练习,冲锋枪一、二练习,手枪一、二练习实弹射击中,均取得优秀成绩。


     军校毕业时,我直接回到原部队报到。由于部队未组建专业防化分队,我回到警卫连任职。


    当警卫排长后,实践的机会更多了。1983年10月,全国第一次开展“严打”斗争。因驻地警力不够,请求部队支援。当时我正在组织兼职防化排集训。上级决定以这个排为基本力量参加行动。往后几年,我又多次率警卫排执行这种追捕、围捕、押送犯人的任务。有一次,一名罪犯持刀拒捕。我叫他“请看你脚前的那块石头”随后一枪打碎那块石头。罪犯当即放下刀子。这段经历,曾在日记中留下一诗:深夜出兵月正高,寒风更使血涨潮。攀墙上树布法网,涉水砸门捣匪巢。善恶相视持正义,刀枪对阵逞英豪。练兵千日堪当用,窃喜频频拭枪刀。            


     每年冬都组织一次全场站和所在机场航空兵团的实弹射击训练,靶场的保障和组织指挥自始至终由警卫连负责。随着实践机会的增多,自己的技术水平又有新的提高。通过摸索,自己创造了五四手枪打100米人头靶、50米鸡蛋靶的独门绝活。每次给兄弟单位官兵和共建单位民兵讲解射击学理和演示射击动作,都引来一片惊叹,几乎达到了人枪一体、随心所欲、指哪打哪的境界。情趣一来,又有诗句:圆睁双目斗风沙,站立端枪待令发。汗水赢得春景早,靶心相竟绽梅花。/打靶归来伴晚霞,歌声一路卷尘沙。咽干不怕行人笑,枪弹功夫敢自夸。/功夫深浅当自知,最喜前方报靶时。五弹集成梅花点,少年偶尔露雄奇。/先行理论释人疑,示范一回令众奇。磨剑深山终有用,台前站立敢为师。            


     1986年8月,成都军区空军举办首届射击运动会。上级指派我率领空军大足场站、空军白市驿场站、空军梁平场站3支代表队赴成都参赛。来自云、贵、川、藏四省区部队的高手云集凤凰山靶场,部分八一射击队、空军射击队的队员归建原部队参赛,军区空军副司令张书田少将担任组委会主任。比赛设手枪、步枪、冲锋枪3个项目。手枪使用五四式,7.62毫米子弹,50米胸环靶;步枪、冲锋枪均使用65式,7.62毫米子弹,200米人头靶卧姿无依托,150米胸环靶跪姿无依托,100米半身靶立姿无依托。比赛过程全部设为隐显靶。


     我出发前在重庆临时配了副眼镜,但眼睛还不太适应,因此对步枪、冲锋枪的远距离目标射击并没抱太多的幻想,只好收缩目标,决心拿下手枪的奖牌。没想到,比赛那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前面两组的队员借我的手枪去比赛(我编在第三组),到我参赛的时候,由于枪机发热膨胀,枪机拉不动,折腾了一阵子,匆忙打出3发子弹,时间到了。我伤心透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竟然阴差阳错地获得步枪组的第一名,也算是不虚此行。


     在赴成都及返回途中,曾分别作七律一首,今天翻开一读,仍能感觉到当时的心情:其一,率队赴成都参加军区射击运动会途中:自古蓉城粮米仓,军营多遇硬儿郎。山川过眼光阴促,稻黍扑鼻气味长。一日三餐酸辣酱,六人十把短长枪。临窗坐卧心难静,枪口犹闻火药香。其二,参加成都军区射击比赛获步枪组个人第一名:苦练梁山艺渐高,蓉城比武涌人潮。雄心沉默几年累,奇技峥嵘一邑豪。枪震巴山舒豪气,弹惊蜀水立功劳。弛突天府少年志,千里戎装任我翱。


     1986年10月,国家领导人到四川省平昌县为刘伯坚烈士纪念馆揭幕。上级要求部队挑一名神枪手担任警卫。这任务很自然地落在我的身上。


    在当了四年排长后,上级要调我去机关任职。我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枪。但也没办法:一是军令如山,必须执行;二是总不能老当排长吧,也该进步一下了!


     我不喜欢机关工作的环境,因此要求回基层。领导问我想去哪里,我说去警卫连当连长。可后来又一次阴差阳错,上级让我到四站连任政治指导员。这个连队的主要业务是制氧制冷,给飞机充氧充电,装备20多台特种车辆。很多干部都羡慕那20多台车,可我说,宁要几十条枪,不要几十台车。


    两年后,又回到机关,而且一干就是十余年,这期间再没闻过火药味。


     任师政治部副主任时,接受训练大学新生的任务,出任大学生军训团团长。进入最后一个课目就是实弹射击。选靶场,构筑靶壕靶台,划警戒线……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当我想象翌日一千多人实弹射击的场面时,偷偷笑了。可天有不测风云,当天晚上,部队夜航训练发生一等飞行事故。我连夜奔赴坠机现场,只好把学生军训的事托给别人了。


     在空军指挥学院战役指挥系进修时,选定的课题是大型岛屿进攻战役。学习方式主要是听报告、查资料、写论文、图上作业、网上推演。我一直感觉这种方式太虚太假。没听到枪炮声,没闻到火药味,总觉得不象回事。不过既然如此,也只能以假当真了。论文写完后,意犹未尽,写了三首七律:(其一)读书写作情相似,布阵排兵趣不同。导弹鱼雷沉海里,飞机火箭响空中。课题深议灯光近,战法新出墨色浓。且待兵强国富日,迎归宝岛九洲同。(其二)银鹰呼啸刺青天,骇浪惊涛伴舰船。奇计三千键盘上,雄兵百万指头间。雷达导弹荧屏里,炮火硝烟阵地前。科技强军结硕果,雄狮跃步有新篇。(其三)银雁轰鸣上碧空,装甲战舰竞称雄。滩涂峡谷枪声密,海岛群山炮火红。十指轻敲机键上,三军直指海峡东。统一大业神州愿,破阵冲滩勇建功。


    在部队忙碌了26年后,领到一个国防部发的小红本,回归社会又成了老百姓。


     有一次出去办事,路过一家银行门口,正好有运钞车过来,看到保安拿着枪乱摇乱晃,军不军民不民的确有点不沦不类,忍不住要瞥一下,但他们却用一种异常的目光回报我,可能是把我当成东*分子了。老婆拉住我说,又不是你的兵,管他干什么。想想也是,拔毛凤凰不如鸡啊!还是听老婆的,乖乖走吧。


     20年前去慰问老干部时,曾看到一名离休干部端着一支汽枪蹲在围墙边对着老鼠洞瞄准,旁边还放着一根粉笔,每打中一只老鼠就在墙壁上划一笔,挺有趣的。我想,等我退休后,也就过这样的日子了。


     日月如梭,自己已经不年轻了。眼睛既近视又老花:开车要戴眼镜,否则看不见远方的红绿灯;看书要推到2尺以外,否则看不清3号字。不过,这并不能减少我对枪的思念。我知道不再有机会玩真枪真弹了,连汽枪都被公安管制了,就退而求之吧---我在东盟博览会上买了一支激光玩具枪。我将靶子挂在客厅的墙壁上,自题一联:节日不忘战备,和平仍需练兵。下班回家,瞄它两枪,不亦乐呼?

2012-4-20 23:19 上传


不是我要分开贴,在第一贴上传不了图片
不错,也算戎马半生。
f500a96a 发表于 2012-4-20 23:19
不是我要分开贴,在第一贴上传不了图片
楼主,这是当年的老警服吧?您退役进了警界?却没有机会摸枪?
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多对枪的感情很特别,支持,支持。
楼主这张照片里,领章是颗四角星吧?这相当于现在的二杠一?
老兵了啊  
梁平机场啊,十多年前去玩过,现在好象已经不用了吧。

我老父亲以前是公社的武装部长,我一到放暑假就被带到去乡下管教,父亲的寝室是个小套间,里面就是民兵放枪库房,外面是睡觉的地方。不过里间经常是铁将军锁门,看得见摸不着啊
可敬的老兵
楼主当过杨利伟的领导吗?
戎马半生的老兵
楼主起码是副师职领导转业啊
老前辈了,要致敬。


lz贵庚?哪年兵?路阳,是主人公,文章作者?不明白啊

lz贵庚?哪年兵?路阳,是主人公,文章作者?不明白啊
老兵!敬礼了!
顶一下老兵!
楼主也是老兵了,光摸枪的经历就够让人羡慕了。致敬!
楼主文武双全 厉害  
楼主,这是当年的老警服吧?您退役进了警界?却没有机会摸枪?
上百度搜索,这个只是转帖,09年的文章
楼主,请对十九楼版主的回帖给予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