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全军十大战备值班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50:57
六十年代初,我国面临美帝国主义的西太平洋反华战略包围圈和苏联的三北重兵压境。为应对时局,中央军委首次确定了了十大战备值班师,由沈阳、北京、济南、武汉、南京、福州、广州、昆明军区各1个步兵师;沈阳、北京军区各一个机械化师组成。这些值班师全部齐装满员,全年全训。军委给值班师规定的任务是,随时机动到全国任何一个战区完成作战任务。本文接下来就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下这10个师的历史和现状。
    全军首批10大战备值班师1960年11月确定,1961年1月发布命令。分别是:第1师、第37师、第70师(机械化师)、第76师、第82师、第116师、第124师、第179师、190师(第1机械化师)、196师。   

     

第1军1师

     第1师的前身是30年7月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1931年3月改称红3军,34年9月恢复红2军团番号,1936年7月编入红2方面军仍为红2军团。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1939年4月旅机关大部及一部分部队随张宗逊旅长赴冀中组建120师张、张纵队,同年9月与独2旅合并改称第120师358旅(张358旅),1942年12月兼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1943年6月免兼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调赴陕甘宁,1945年7月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为第358旅,1946年11月编入晋绥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358旅,1947年2月随所在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兵团仍为第1纵队358旅,同年7月底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1949年2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1师。该师是红军师,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西华池、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沙家店、延清、宜川、黄龙山麓、西府陇东、澄郃、荔北、西北冬季、春季攻势、陕中、扶眉、陇东追击战等战役战斗。部队战斗作风勇猛顽强,战斗经验丰富,能攻能守,长于进攻,战斗力超强,是军第一主力师,也是一野头等主力师。

    1团的前身是120师独立第3支队,40年7月与120师独立第6支队合编为第120师358旅8团,43年6月随所在旅调赴陕甘宁,45年7月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为第358旅8团,46年11月随所在旅编入晋绥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358旅8团,47年2月随所在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兵团仍为第1纵队358旅8团,同年7月底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8团,同年8月8日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714团,49年2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1师1团。该团是“硬骨头六连”所在团,战斗力较强。

    2团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第7师,34年10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第4师,37年8月25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5团,38年6月编入120师大青山支队为715团,39年3月编入新组建的120师独立第1旅仍为第715团,43年6月归回358旅建制并随所在旅调赴陕甘宁,45年7月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为第358旅715团,46年11月随所在旅编入晋绥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358旅715团,47年2月随所在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兵团仍为第1纵队358旅715团,同年7月底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715团,49年2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1师2团。该团是红军团,战斗作风勇猛稳重,坚决顽强,有持续作战能力,能经得起大的战斗考验,部队能攻能守,战斗力超强,是军、师主力团,也是一野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团之一。

    3团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第9师,34年10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第6师,37年8月25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39年4月编入新组建的120师独立第2旅仍为第716团,同年9月改称120师第358旅716团,43年6月随所在旅调赴陕甘宁,45年7月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为第358旅716团,46年11月随所在旅编入晋绥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358旅716团,47年2月随所在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兵团仍为第1纵队358旅716团,同年7月底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716团,49年2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1师3团。该团是老红军团队,部队战斗作风英勇顽强,战斗经验丰富,执行命令坚决,组织战斗严密,攻守兼备,战斗力超强,是军、师主力团,也是一野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团之一。

   第1师1961年1月作为武汉军区主力师,被军委列为全军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了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1984年参加中越边境老山防御作战。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步兵第1师。1998年后,第1师改编为全军第一个水陆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现该师下辖步兵第1团(红军团)、步兵第2团(红军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是南京军区主力师。


第13军37师
    第37师是1961年1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10大战备值班师之一,该师是昆明军区的主力师,战斗作风顽强,善打大仗、恶战。驻防云南期间,进行剿匪、抗法援越等任务,曾帮助越南训练装备部队。1968年移防四川,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85年9月,称陆军第13集团军步兵第37师,执行南方甲种步兵师编制。1988年4月至1989年10月,步兵37师参加老山轮战,歼敌1787人,为中越十年边境战争划上圆满句号。1998年9月体制编制进行调整,步兵第37师下辖第109团(红军团)、111团、炮兵团、高炮团、装甲团。
    诞生于1927年黄麻起义的37师109团(红军团)前身是于1931年1月组建的红73师一部。1932年底,红73师到达川陕根据地后,扩编为红三十一军,将原红73师的三个老团,集中于红93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三十一军改编为一二九师386旅,红91、93师分别编为771、772团。长生口、七亘村、神头岭、长乐村、香城固、百团大战、豫北等战役战斗永远的写在772团光荣的军史记录本上,歼敌1.5万人的战绩记载着772团前辈的荣耀。1945年9月,772团随386旅参加上党战役,1946年1月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0旅28团,跟随陈赓兵团南征北战。一直被作为陈赓部头等主力团使用,在陈赓指挥的“晋南三战三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11旅的配合下全歼国民党“天下第一旅”;南渡黄河,中原逐鹿,洛阳歼敌。1949年2月,28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7师109团。109团是我军所有的红军团中红军连队保留最完整和最多的一个团。红军时期,红93师英勇顽强,战功显赫。突围漫川关,夜袭青龙观,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千佛山阻击,血战百丈关。
    解放战争结束后,109团驻防云南期间,进行剿匪、抗法援越、建设边防等任务,曾帮助越南训练装备部队。1968年移防四川,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红军团建团81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走出了100多名我军高级将领,仅仅在55年授衔时,出自109红军团的开国将军就达102名。  


第24军70师(机械化师)
   第70师的前身为1940年2月以原新四军2支队机关及新3、新4团等组建的新的第2支队,1941年4月改编为新四军6师16旅,1943年1月与1师2旅(前身1940年7月由新四军老2团扩编的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合编为 16旅,1945年1月改编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同年11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1946年3月第6纵队扩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师,以原6纵队4个团组成6师16旅,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第70师。
   这是一支诞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卫(韦)岗、贺甲、黄桥、杭村等战斗,歼敌55862人,创下新四军首战日军、首俘日寇、首克敌据点、首夺敌县城的纪录,为开辟和坚持苏南、苏北、浙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老2团(70师210团)因作战勇猛顽强、每战必胜,打出了虎威,被新四军授予“战斗模范团”光荣称号,被江南人民誉为“老虎团 ”。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沙土集、豫东、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战斗,是第三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之一,其下属各团分别被誉为“打不垮的46团,赶不走的47团,大大的48团”。

   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参加了上甘岭防御、金城等战役战斗,歼敌9600余人。1955年10月,驻防京郊担负首都保卫重任。1960年4月,改编为摩托化师(机械化师),1961年1月,第70师作为北京军区的机械化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10月底,执行陆军机械化师编制。1966年6月15日,改隶北京卫戍区,改称警卫第3师(延续至今)。1974年12月31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警卫第11团(原70师208团)开始担负迎外任务。1989年,警卫第13团(原70师210团)改为特种警备团。该师历史悠久、战功卓著,是我军最早的摩托化部队之一。现辖警卫第11团(红军团)、警卫第13团(红军团、老虎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后来的24军70师是1969年由24军原74师改称,并于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4集团军步兵第70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2003年陆军第24集团军撤销,步兵第70师缩编为步兵第70旅,改隶陆军第65集团军建制。



第26军76师
  76师的前身是41年8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旅,42年3月兼鲁中第1军分区,同年8月第4旅番号撤销为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45年8月以该分区为基础组建山东军区第4师,同年 12月28日改称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第4师,47年1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为第22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第76师,辖226、227、228团。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洛阳、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6万余人,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师。1950年11月随军入朝作战,参加第二、第四和第五次战役。1952年6月回国,驻防山东胶东半岛。该师是沂蒙山上的老部队,是山东军区大反攻期间组建的八个主力师之一,部队基础好,所辖团队均为老部队,该师战斗作风过硬,有较强的攻坚能力,是三野的头等主力师之一。1961年1月,76师作为济南军区的主力师被军委确定为全军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了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

  226团的前身是八路军第129师津浦支队,38年末改称八路军第115师津浦支队,39年10月调归山东纵队,11月与原山东纵队第2支队(胶东第61团第2、3营)合编为山东纵队第2支队,40年9月改编为山东纵队第2旅第4团,42年8月编入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第4团,43年3月改称山东军区鲁中第4团,45年8月中旬编入山东军区第4师为第10团,同年12月28日改称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第4师第10团,47年1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为第22师第64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第76师第226团。该团是山东纵队中为数不多的拥有红军连队的团队,战斗作风硬朗,战斗经验丰富,执行命令坚决,攻防兼备,以攻坚能力见长,部队战斗强。

  227团的前身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旅第10团,42年8月调入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仍为第10团,43年3月团部撤销番号保留,部队由分区直接指挥。44年初重组该团团部,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第4师为第11团,同年12月28日改称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第4师第11团,47年1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为第22师第65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第76师第227团。该团是山东纵队第4旅的主力团,部队作风勇猛,战斗力强,是师主力团。

  228团的前身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旅第12团,42年8月调入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仍为第12团,43年3月团部撤销番号保留,部队由分区直接指挥。43年10月以该团部队为基础组建沂山支队,后改编为鲁中军区第4分区第12团,46年9月调入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第4师为第12团,47年1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为第22师第66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第76师第228团。该团也是山东纵队的老部队,战斗力较强。

    1967年7月,76师奉军委命令到江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69年10月划归福州军区建制江西省军区领导,同年12月改称陆军第88师,1975年4月,划归陆军第29军建制,改称第86师,调入福建。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步兵第86师,执行南方甲种步兵师编制。90年代该师被确定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后,下辖步兵第256团、第257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由步兵第258团与27集团军步兵第79师坦克团合并整编)。是南京军区主力师。



第28军82师

     第82师的前身是原渤海军区7师开赴东北后组建的第二个7师,47年1月下旬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第28师,49年2月改编为第3野战军第28军第82师,下辖第244、245、246团。该师作风顽强,长于防御作战,战斗力较强,是军主力师。

  244团的前身是山东寿光县抗日武装改编的寿光县独立营,40年1月改建为寿光独立团,同年底编为山东纵队第3旅第9团,43年3月该团1营改编为清河军区特务营,其余部队与清东独立团合编为新的清东独立团,44年2月清河、冀鲁边两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该营仍为军区特务营,45年2月军区组建一3000人的新兵教导团,同年9月特务营与新兵教导团合编为军区特务1团,46年7月编入军区重新组建的第7师为第1团,47年1月下旬编入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为82团,49年2月编入第3野战军28军82师为244团。该团作风勇猛、战斗力强是军、师主力团。在金门战斗中该团参加登岛作战,但因后援受阻,遭受严重损伤。

  245团前身是45年秋由渤海5分区地方武装组建的警7旅14团,46年11月编入渤海11师仍为14团,47年1月下旬编入10纵28师为83团,49年2月编入28军82师为245团,该团战斗力较强是师主力团。

  246团的前身是47年1月组建的渤海第4分区警备团,47年1月下旬编入10纵为纵队特务团,49年2月编入28军82师为246团。金门战斗中该团损失两个连。

   1961年1月,第82师作为福州军区的主力师,被中央军委定为全军首批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了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其作风扎实,战斗力强,在总参考核全国战备值班部队时名列前茅。1969年11月随军北上,转隶北京军区。19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28集团军步兵第82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9月缩编为步兵第82旅并转隶陆军第63集团军,2003年9月又划归陆军第27集团军建制。



第39军116师

   第116师是红军师,是四野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顽强,是四野头等主力师之一,亦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师之一。

   第39集团军116师最早的前身是陕北红26、27军部队,这两支部队是红军名将刘志丹、谢子长所建立的陕北红军,这两支部队在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取得了许多胜利,并建立了陕北根据地,为中央红军的到来准备了一块诺亚方舟,1935年9月陕北红26、27军与后到陕北根据地的红25军合编,成立了红15军团,1937年8月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开赴敌后抗日战场。1940年6月后开赴苏北,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该部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10旅。

   1945年11月,10旅随第3师开赴东北,1945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师,1948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6师。而39军从1935年9月成立红15军团直到1948年11月成立第39军,部队机关建制从未编散,是解放军中唯一保留下来的红军军。

   1961年1月,116师作为沈阳军区的主力师,被定为全军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了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出色完成任务,受到好评。1984年4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6师,为我军主力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现辖第346团、347团(红军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第42军124师
   第42军是人民解放军中历史最为年轻的部队,其前身为是1948年春由辽东军区第1.2.3独立师改编而成的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也是解放战争各野战军中唯一的第5纵队),是在辽沈战役前才由辽南、辽东解放区的地方部队升级组成的。

   124师的前身是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成立后即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但都没有经历恶仗。唯一可说的是在辽沈战役打响后,5纵在辽西阻击,强行军280公里,截断廖耀湘兵团的退路,歼灭敌军1.7万人,在朝鲜战争的第一次战役中,42军军第124师单独在东线黄草岭地区,顽强阻击强大的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完成了战役掩护任务。在第三次战役中,42军并指挥第66军在东线勇猛突破“三八线”,大胆于白天连续作战,给韩国陆军第5、7两个师以毁灭性打击,受到志愿军总部通令嘉奖。在前三次战役结束后的总结中,第42军第124师被列为表现最好的三个师之一(另外两个为第38军113师和第39军116师)。

   1961年1月,第124师作为广州军区主力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1970年10月至1983年10月,该师承担对外开放任务。1979年124师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歼敌2991名,战后有2个单位、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42集团军步兵第124师,执行南方摩托化步兵师编制。90年代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2000年底,开始改建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师。该师现辖步兵第370团、步兵第372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第60军179师   

   步兵179师前身是45年12月13日以山西决死三纵队为基础改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下辖:67,68,69团。同年7月改番号为太行军区独立旅。同年11月改番号为太岳军区第12旅。1947年8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成立,该旅改称第23旅,隶属第8纵队建制。

   1948年3月7日,该旅参加了临汾战役,经过72个昼夜的艰苦战斗,解放了临汾。战役中该旅歼敌6000余人,缴获火炮205门,机枪358挺,长短枪3034支。枪炮弹109万发。6月4日当时的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代表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授予该旅“光荣的临汾旅”的称号。

   1949年3月5日,该旅在太原东山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179师。所属67,68,69团分别改番号为535,536,537团。在解放战争中,179师是华北军区野战军的主力师,参加过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扶郿、秦岭等战役,战功卓著。1951年2月,该师奉命改编为志愿军第60军179师,入朝参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东线防御作战和东线和中线夏季反击作战,首创一次歼敌一个团的范例,荣获“联司”和兵团通报表彰。1953年10月,179师凯旋回国。

   1961年1月,179师作为南京军区主力师,被军委定为全军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了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1971年3月,该师奉军委命令对外开放,开展迎外任务。 1985年9月179师改归第12集团军建制,执行北方乙种师编制,1998年缩编为179旅。



第64军190师(第1机械化师)
   190师部队前身可追至1937年11月成立的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1945年9月编为晋察冀军区冀晋(陈正湘)纵队第3旅,1946年6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4 纵队第10旅。1949年1月,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第10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0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易满战役、保南战役、正太战役、青沧战役、清风店围歼战、解放石家庄、平津战役、太原战役、扶眉战役、金灵战役、解放宁夏等重大作战行动,是晋察冀军区主力师,在清风店、石家庄、新保安等战役战斗中均有突出表现,是解放战争中晋察冀军区表现最出色的几个师之一。
   1951年2月,随军入朝参战。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569团3营与军侦察支队勇猛地向敌后突进,20小时打垮敌人7次阻击,前进120 里,占领了通向汉城的交通要道、议政府附近的制高点—道峰山,炸毁了山下公路的铁桥,切断了敌人的退路,随后又在敌围攻下坚持了三天四夜。这一行动打乱了汉城以北敌军的部署,战后该营被志司授予“道峰山营”光荣称号。
   1953年8月,190师回国。1955年2月,改编为第1机械化师,归军委装甲兵建制。1961年1月,190师作为驻沈阳军区机械化师,被中央军委定为全国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1年8月第1机械化师归隶陆军第64军建制,改为步兵第190师,执行摩托化师编制。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64集团军步兵第190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陆军第64集团军撤销,改隶陆军第39集团军建制,下辖第568团、570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2003年,改建为机械化步兵旅。
   1955年3月,铁道公安第21师曾改编为新的190师,归64军建制。1961年3月撤销,以师部机关和步兵568团为基础,组建空军工程学院。


第66军196师

196师前身是1946年8月以晋察冀军区冀晋(赵尔陆)纵队第2旅第6团和冀晋军区第2军分区独立第1团为基础组建的冀晋军区独立第1旅,1947年7月编入冀晋纵队(又称冀晋兵团)。1947年11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第1旅,归北岳军区领导。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1旅,1948年8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

该师586团前身是著名的晋察冀军区19团,曾被授予“势如破竹的十九团”称号。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1纵队第1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6师,解放战争中,196师参加了平汉北段、易满、石家庄、察南、绥东、第二次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屡建战功。特别是1948年1月保北战役中,重创敌王牌35军军部,击毙敌参谋长,逼迫中将军长鲁英麟自杀,在军史上写下辉煌。

1950年10月,196师随66军入朝参战。1951年3月回国。同年6月,在全军第一个进行正规化改编。1952年6月,196师在全军第一个进行苏式武器改装。以后又第一个进行国产武器改装。1956年起,196师担负对外开放任务,是我军第一支对外开放部队。1961年1月196师作为北京军区主力师,被军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6月,入闽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六十年代196师在正规化建设、军事素质、训练水平上可称第一流,为全军陆军师样板。   

1985年全军整编,196师划归天津警备区,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86年9月,该师侦察连编为北京军区第11侦察大队第4连,赴云南老山参加对越防御侦察作战,表现突出,1987年12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1998年9月,196师缩编为摩步第196旅,1999年9月调归陆军第24集团军建制。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陆军第24集团军撤消番号,摩步196旅转隶第65集团军。
六十年代初,我国面临美帝国主义的西太平洋反华战略包围圈和苏联的三北重兵压境。为应对时局,中央军委首次确定了了十大战备值班师,由沈阳、北京、济南、武汉、南京、福州、广州、昆明军区各1个步兵师;沈阳、北京军区各一个机械化师组成。这些值班师全部齐装满员,全年全训。军委给值班师规定的任务是,随时机动到全国任何一个战区完成作战任务。本文接下来就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下这10个师的历史和现状。
    全军首批10大战备值班师1960年11月确定,1961年1月发布命令。分别是:第1师、第37师、第70师(机械化师)、第76师、第82师、第116师、第124师、第179师、190师(第1机械化师)、196师。   

     

第1军1师

     第1师的前身是30年7月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1931年3月改称红3军,34年9月恢复红2军团番号,1936年7月编入红2方面军仍为红2军团。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1939年4月旅机关大部及一部分部队随张宗逊旅长赴冀中组建120师张、张纵队,同年9月与独2旅合并改称第120师358旅(张358旅),1942年12月兼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1943年6月免兼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调赴陕甘宁,1945年7月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为第358旅,1946年11月编入晋绥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358旅,1947年2月随所在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兵团仍为第1纵队358旅,同年7月底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1949年2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1师。该师是红军师,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西华池、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沙家店、延清、宜川、黄龙山麓、西府陇东、澄郃、荔北、西北冬季、春季攻势、陕中、扶眉、陇东追击战等战役战斗。部队战斗作风勇猛顽强,战斗经验丰富,能攻能守,长于进攻,战斗力超强,是军第一主力师,也是一野头等主力师。

    1团的前身是120师独立第3支队,40年7月与120师独立第6支队合编为第120师358旅8团,43年6月随所在旅调赴陕甘宁,45年7月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为第358旅8团,46年11月随所在旅编入晋绥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358旅8团,47年2月随所在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兵团仍为第1纵队358旅8团,同年7月底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8团,同年8月8日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714团,49年2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1师1团。该团是“硬骨头六连”所在团,战斗力较强。

    2团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第7师,34年10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第4师,37年8月25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5团,38年6月编入120师大青山支队为715团,39年3月编入新组建的120师独立第1旅仍为第715团,43年6月归回358旅建制并随所在旅调赴陕甘宁,45年7月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为第358旅715团,46年11月随所在旅编入晋绥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358旅715团,47年2月随所在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兵团仍为第1纵队358旅715团,同年7月底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715团,49年2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1师2团。该团是红军团,战斗作风勇猛稳重,坚决顽强,有持续作战能力,能经得起大的战斗考验,部队能攻能守,战斗力超强,是军、师主力团,也是一野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团之一。

    3团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第9师,34年10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第6师,37年8月25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39年4月编入新组建的120师独立第2旅仍为第716团,同年9月改称120师第358旅716团,43年6月随所在旅调赴陕甘宁,45年7月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为第358旅716团,46年11月随所在旅编入晋绥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358旅716团,47年2月随所在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兵团仍为第1纵队358旅716团,同年7月底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716团,49年2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1师3团。该团是老红军团队,部队战斗作风英勇顽强,战斗经验丰富,执行命令坚决,组织战斗严密,攻守兼备,战斗力超强,是军、师主力团,也是一野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团之一。

   第1师1961年1月作为武汉军区主力师,被军委列为全军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了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1984年参加中越边境老山防御作战。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步兵第1师。1998年后,第1师改编为全军第一个水陆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现该师下辖步兵第1团(红军团)、步兵第2团(红军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是南京军区主力师。


第13军37师
    第37师是1961年1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10大战备值班师之一,该师是昆明军区的主力师,战斗作风顽强,善打大仗、恶战。驻防云南期间,进行剿匪、抗法援越等任务,曾帮助越南训练装备部队。1968年移防四川,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85年9月,称陆军第13集团军步兵第37师,执行南方甲种步兵师编制。1988年4月至1989年10月,步兵37师参加老山轮战,歼敌1787人,为中越十年边境战争划上圆满句号。1998年9月体制编制进行调整,步兵第37师下辖第109团(红军团)、111团、炮兵团、高炮团、装甲团。
    诞生于1927年黄麻起义的37师109团(红军团)前身是于1931年1月组建的红73师一部。1932年底,红73师到达川陕根据地后,扩编为红三十一军,将原红73师的三个老团,集中于红93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三十一军改编为一二九师386旅,红91、93师分别编为771、772团。长生口、七亘村、神头岭、长乐村、香城固、百团大战、豫北等战役战斗永远的写在772团光荣的军史记录本上,歼敌1.5万人的战绩记载着772团前辈的荣耀。1945年9月,772团随386旅参加上党战役,1946年1月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0旅28团,跟随陈赓兵团南征北战。一直被作为陈赓部头等主力团使用,在陈赓指挥的“晋南三战三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11旅的配合下全歼国民党“天下第一旅”;南渡黄河,中原逐鹿,洛阳歼敌。1949年2月,28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7师109团。109团是我军所有的红军团中红军连队保留最完整和最多的一个团。红军时期,红93师英勇顽强,战功显赫。突围漫川关,夜袭青龙观,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千佛山阻击,血战百丈关。
    解放战争结束后,109团驻防云南期间,进行剿匪、抗法援越、建设边防等任务,曾帮助越南训练装备部队。1968年移防四川,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红军团建团81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走出了100多名我军高级将领,仅仅在55年授衔时,出自109红军团的开国将军就达102名。  


第24军70师(机械化师)
   第70师的前身为1940年2月以原新四军2支队机关及新3、新4团等组建的新的第2支队,1941年4月改编为新四军6师16旅,1943年1月与1师2旅(前身1940年7月由新四军老2团扩编的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合编为 16旅,1945年1月改编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同年11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1946年3月第6纵队扩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师,以原6纵队4个团组成6师16旅,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第70师。
   这是一支诞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卫(韦)岗、贺甲、黄桥、杭村等战斗,歼敌55862人,创下新四军首战日军、首俘日寇、首克敌据点、首夺敌县城的纪录,为开辟和坚持苏南、苏北、浙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老2团(70师210团)因作战勇猛顽强、每战必胜,打出了虎威,被新四军授予“战斗模范团”光荣称号,被江南人民誉为“老虎团 ”。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沙土集、豫东、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战斗,是第三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之一,其下属各团分别被誉为“打不垮的46团,赶不走的47团,大大的48团”。

   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参加了上甘岭防御、金城等战役战斗,歼敌9600余人。1955年10月,驻防京郊担负首都保卫重任。1960年4月,改编为摩托化师(机械化师),1961年1月,第70师作为北京军区的机械化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10月底,执行陆军机械化师编制。1966年6月15日,改隶北京卫戍区,改称警卫第3师(延续至今)。1974年12月31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警卫第11团(原70师208团)开始担负迎外任务。1989年,警卫第13团(原70师210团)改为特种警备团。该师历史悠久、战功卓著,是我军最早的摩托化部队之一。现辖警卫第11团(红军团)、警卫第13团(红军团、老虎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后来的24军70师是1969年由24军原74师改称,并于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4集团军步兵第70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2003年陆军第24集团军撤销,步兵第70师缩编为步兵第70旅,改隶陆军第65集团军建制。



第26军76师
  76师的前身是41年8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旅,42年3月兼鲁中第1军分区,同年8月第4旅番号撤销为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45年8月以该分区为基础组建山东军区第4师,同年 12月28日改称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第4师,47年1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为第22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第76师,辖226、227、228团。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洛阳、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6万余人,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师。1950年11月随军入朝作战,参加第二、第四和第五次战役。1952年6月回国,驻防山东胶东半岛。该师是沂蒙山上的老部队,是山东军区大反攻期间组建的八个主力师之一,部队基础好,所辖团队均为老部队,该师战斗作风过硬,有较强的攻坚能力,是三野的头等主力师之一。1961年1月,76师作为济南军区的主力师被军委确定为全军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了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

  226团的前身是八路军第129师津浦支队,38年末改称八路军第115师津浦支队,39年10月调归山东纵队,11月与原山东纵队第2支队(胶东第61团第2、3营)合编为山东纵队第2支队,40年9月改编为山东纵队第2旅第4团,42年8月编入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第4团,43年3月改称山东军区鲁中第4团,45年8月中旬编入山东军区第4师为第10团,同年12月28日改称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第4师第10团,47年1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为第22师第64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第76师第226团。该团是山东纵队中为数不多的拥有红军连队的团队,战斗作风硬朗,战斗经验丰富,执行命令坚决,攻防兼备,以攻坚能力见长,部队战斗强。

  227团的前身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旅第10团,42年8月调入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仍为第10团,43年3月团部撤销番号保留,部队由分区直接指挥。44年初重组该团团部,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第4师为第11团,同年12月28日改称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第4师第11团,47年1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为第22师第65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第76师第227团。该团是山东纵队第4旅的主力团,部队作风勇猛,战斗力强,是师主力团。

  228团的前身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旅第12团,42年8月调入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仍为第12团,43年3月团部撤销番号保留,部队由分区直接指挥。43年10月以该团部队为基础组建沂山支队,后改编为鲁中军区第4分区第12团,46年9月调入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第4师为第12团,47年1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为第22师第66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第76师第228团。该团也是山东纵队的老部队,战斗力较强。

    1967年7月,76师奉军委命令到江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69年10月划归福州军区建制江西省军区领导,同年12月改称陆军第88师,1975年4月,划归陆军第29军建制,改称第86师,调入福建。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步兵第86师,执行南方甲种步兵师编制。90年代该师被确定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后,下辖步兵第256团、第257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由步兵第258团与27集团军步兵第79师坦克团合并整编)。是南京军区主力师。



第28军82师

     第82师的前身是原渤海军区7师开赴东北后组建的第二个7师,47年1月下旬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第28师,49年2月改编为第3野战军第28军第82师,下辖第244、245、246团。该师作风顽强,长于防御作战,战斗力较强,是军主力师。

  244团的前身是山东寿光县抗日武装改编的寿光县独立营,40年1月改建为寿光独立团,同年底编为山东纵队第3旅第9团,43年3月该团1营改编为清河军区特务营,其余部队与清东独立团合编为新的清东独立团,44年2月清河、冀鲁边两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该营仍为军区特务营,45年2月军区组建一3000人的新兵教导团,同年9月特务营与新兵教导团合编为军区特务1团,46年7月编入军区重新组建的第7师为第1团,47年1月下旬编入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为82团,49年2月编入第3野战军28军82师为244团。该团作风勇猛、战斗力强是军、师主力团。在金门战斗中该团参加登岛作战,但因后援受阻,遭受严重损伤。

  245团前身是45年秋由渤海5分区地方武装组建的警7旅14团,46年11月编入渤海11师仍为14团,47年1月下旬编入10纵28师为83团,49年2月编入28军82师为245团,该团战斗力较强是师主力团。

  246团的前身是47年1月组建的渤海第4分区警备团,47年1月下旬编入10纵为纵队特务团,49年2月编入28军82师为246团。金门战斗中该团损失两个连。

   1961年1月,第82师作为福州军区的主力师,被中央军委定为全军首批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了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其作风扎实,战斗力强,在总参考核全国战备值班部队时名列前茅。1969年11月随军北上,转隶北京军区。19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28集团军步兵第82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9月缩编为步兵第82旅并转隶陆军第63集团军,2003年9月又划归陆军第27集团军建制。



第39军116师

   第116师是红军师,是四野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顽强,是四野头等主力师之一,亦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师之一。

   第39集团军116师最早的前身是陕北红26、27军部队,这两支部队是红军名将刘志丹、谢子长所建立的陕北红军,这两支部队在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取得了许多胜利,并建立了陕北根据地,为中央红军的到来准备了一块诺亚方舟,1935年9月陕北红26、27军与后到陕北根据地的红25军合编,成立了红15军团,1937年8月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开赴敌后抗日战场。1940年6月后开赴苏北,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该部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10旅。

   1945年11月,10旅随第3师开赴东北,1945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师,1948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6师。而39军从1935年9月成立红15军团直到1948年11月成立第39军,部队机关建制从未编散,是解放军中唯一保留下来的红军军。

   1961年1月,116师作为沈阳军区的主力师,被定为全军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了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出色完成任务,受到好评。1984年4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6师,为我军主力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现辖第346团、347团(红军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第42军124师
   第42军是人民解放军中历史最为年轻的部队,其前身为是1948年春由辽东军区第1.2.3独立师改编而成的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也是解放战争各野战军中唯一的第5纵队),是在辽沈战役前才由辽南、辽东解放区的地方部队升级组成的。

   124师的前身是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成立后即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但都没有经历恶仗。唯一可说的是在辽沈战役打响后,5纵在辽西阻击,强行军280公里,截断廖耀湘兵团的退路,歼灭敌军1.7万人,在朝鲜战争的第一次战役中,42军军第124师单独在东线黄草岭地区,顽强阻击强大的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完成了战役掩护任务。在第三次战役中,42军并指挥第66军在东线勇猛突破“三八线”,大胆于白天连续作战,给韩国陆军第5、7两个师以毁灭性打击,受到志愿军总部通令嘉奖。在前三次战役结束后的总结中,第42军第124师被列为表现最好的三个师之一(另外两个为第38军113师和第39军116师)。

   1961年1月,第124师作为广州军区主力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1970年10月至1983年10月,该师承担对外开放任务。1979年124师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歼敌2991名,战后有2个单位、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42集团军步兵第124师,执行南方摩托化步兵师编制。90年代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2000年底,开始改建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师。该师现辖步兵第370团、步兵第372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第60军179师   

   步兵179师前身是45年12月13日以山西决死三纵队为基础改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下辖:67,68,69团。同年7月改番号为太行军区独立旅。同年11月改番号为太岳军区第12旅。1947年8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成立,该旅改称第23旅,隶属第8纵队建制。

   1948年3月7日,该旅参加了临汾战役,经过72个昼夜的艰苦战斗,解放了临汾。战役中该旅歼敌6000余人,缴获火炮205门,机枪358挺,长短枪3034支。枪炮弹109万发。6月4日当时的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代表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授予该旅“光荣的临汾旅”的称号。

   1949年3月5日,该旅在太原东山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179师。所属67,68,69团分别改番号为535,536,537团。在解放战争中,179师是华北军区野战军的主力师,参加过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扶郿、秦岭等战役,战功卓著。1951年2月,该师奉命改编为志愿军第60军179师,入朝参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东线防御作战和东线和中线夏季反击作战,首创一次歼敌一个团的范例,荣获“联司”和兵团通报表彰。1953年10月,179师凯旋回国。

   1961年1月,179师作为南京军区主力师,被军委定为全军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了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1971年3月,该师奉军委命令对外开放,开展迎外任务。 1985年9月179师改归第12集团军建制,执行北方乙种师编制,1998年缩编为179旅。



第64军190师(第1机械化师)
   190师部队前身可追至1937年11月成立的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1945年9月编为晋察冀军区冀晋(陈正湘)纵队第3旅,1946年6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4 纵队第10旅。1949年1月,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第10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0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易满战役、保南战役、正太战役、青沧战役、清风店围歼战、解放石家庄、平津战役、太原战役、扶眉战役、金灵战役、解放宁夏等重大作战行动,是晋察冀军区主力师,在清风店、石家庄、新保安等战役战斗中均有突出表现,是解放战争中晋察冀军区表现最出色的几个师之一。
   1951年2月,随军入朝参战。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569团3营与军侦察支队勇猛地向敌后突进,20小时打垮敌人7次阻击,前进120 里,占领了通向汉城的交通要道、议政府附近的制高点—道峰山,炸毁了山下公路的铁桥,切断了敌人的退路,随后又在敌围攻下坚持了三天四夜。这一行动打乱了汉城以北敌军的部署,战后该营被志司授予“道峰山营”光荣称号。
   1953年8月,190师回国。1955年2月,改编为第1机械化师,归军委装甲兵建制。1961年1月,190师作为驻沈阳军区机械化师,被中央军委定为全国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1年8月第1机械化师归隶陆军第64军建制,改为步兵第190师,执行摩托化师编制。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64集团军步兵第190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陆军第64集团军撤销,改隶陆军第39集团军建制,下辖第568团、570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2003年,改建为机械化步兵旅。
   1955年3月,铁道公安第21师曾改编为新的190师,归64军建制。1961年3月撤销,以师部机关和步兵568团为基础,组建空军工程学院。


第66军196师

196师前身是1946年8月以晋察冀军区冀晋(赵尔陆)纵队第2旅第6团和冀晋军区第2军分区独立第1团为基础组建的冀晋军区独立第1旅,1947年7月编入冀晋纵队(又称冀晋兵团)。1947年11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第1旅,归北岳军区领导。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1旅,1948年8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

该师586团前身是著名的晋察冀军区19团,曾被授予“势如破竹的十九团”称号。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1纵队第1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6师,解放战争中,196师参加了平汉北段、易满、石家庄、察南、绥东、第二次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屡建战功。特别是1948年1月保北战役中,重创敌王牌35军军部,击毙敌参谋长,逼迫中将军长鲁英麟自杀,在军史上写下辉煌。

1950年10月,196师随66军入朝参战。1951年3月回国。同年6月,在全军第一个进行正规化改编。1952年6月,196师在全军第一个进行苏式武器改装。以后又第一个进行国产武器改装。1956年起,196师担负对外开放任务,是我军第一支对外开放部队。1961年1月196师作为北京军区主力师,被军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6月,入闽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六十年代196师在正规化建设、军事素质、训练水平上可称第一流,为全军陆军师样板。   

1985年全军整编,196师划归天津警备区,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86年9月,该师侦察连编为北京军区第11侦察大队第4连,赴云南老山参加对越防御侦察作战,表现突出,1987年12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1998年9月,196师缩编为摩步第196旅,1999年9月调归陆军第24集团军建制。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陆军第24集团军撤消番号,摩步196旅转隶第65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