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中国举行联合登陆演习 轰炸机群奔袭6000公里---仔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15:57
<P>新闻来源:</P>
<P>2004年12月08日 09:46 中国国防报
</P>
<P>        中国举行联合登陆演习 轰炸机群奔袭6000公里 </P>

<P>      背景聚焦</P>
<P>  现代信息条件下的海空突击无异于突破天罗地网。海军某轰炸机团更新作战观念,掌握改装后的新机型,实现了多项突破:</P>
<P>  ———突破气象限制,在夜间复杂低气象下随时出动,全天候升空作战;</P>
<P>  ———突破地域限制,多次组织最大作战半径飞行、远距离跨区机动拉练、陌生海域和空域奔袭作战以及临时改变航线突击等训练;</P>
<P>  ———突破时段限制,组织夜航、下半夜飞行和昼夜连续飞行等大强度训练,成功进行了对“敌”多种目标的轰炸、导弹攻击和布雷等演练。</P>
<P>  啸万里海空,挟万钧雷霆,被誉为海空突击“铁拳”的某轰炸机团是人民海军一支重要的海空突击兵力。这里采撷的是该团着眼实战需要、全面提高突击能力的几个镜头———</P>
<P>      镜头一 大机群风雨中起降……</P>
<P>  这是一次大规模联合登陆作战演练。海军某轰炸机团奉命对“敌”阵地实施突击,由时任副团长的吴中秋担任空中指挥员。当天,演练地域大面积降雨,机场能见度不足一公里,侧风强劲,斜雨蒙蒙,跑道白茫茫一片水雾。4架挂满炸弹的巨型轰炸机尾翼高垂,在风雨中滑上跑道。</P>
<P>  10时20分,吴中秋稳稳地控制飞机,第一架冒雨起飞。机群原定在3000米高度会合,可当飞机爬升到7800米时还未出云。吴中秋命令:“各自飞行,保持高度差,准时到达目标区!”</P>
<P>  高空风云变幻,险象环生,雨点砸得驾驶窗玻璃劈啪直响。忽而浓积云挡路,机群急忙爬升,绕过雷暴区;忽而水雾遮蔽视线,机群只能保持仪表飞行。1小时50分后,飞机钻出云层。此刻,只见4机前后紧跟,正以200米的高度差叠着飞行!</P>
<P>  抵近目标区,又是大片云层。机群依靠雷达在云中编队。领航员们紧盯着雷达屏幕上只有米粒大小的亮点,辨明前后左右的飞机位置,在下降中各自保持高度,进入战斗航路,成功对“敌”阵地实施突击。</P>
<P>  战机就要返回机场了。风仍在刮,雨仍在下,跑道上跳跃着无数朵水花。在复杂低气象飞行中,雨天着陆最让人揪心:重数十吨的轰炸机在跑道积水情况下降落,有一个“滑水速度”,一旦速度大于规定极限,飞机接地后就像溜冰,很难刹住车。</P>
<P>  但此刻在塔台指挥的团长王学公却一脸沉着。他对自己的部下很有把握。为了突破在复杂气象特别是雨天着陆的技术难关,他们专门展开强化训练,在反复训练中总结出多项措施。不光是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就连上天不久的新飞行员也练就了着陆硬功。</P>
<P>  轰鸣声中,第一架飞机落上了跑道。机翼下水雾飞溅,犹如巨大的快艇犁波耕浪!速度渐慢,临近跑道尽头时,轰炸机稳稳止住。紧接着,第二架、第三架……4机编队依次安全着陆。一直站在雨中等候的机务人员欢呼着跳起来。</P>
<P>      镜头二 轰炸机挟战雷扑向目标……</P>
<P>  早晨,机场上薄雾笼罩。由副团长吴晓东担任空中指挥的轰炸机群依次升空,编队向2000多公里外的第一处轰炸目标飞去。成功实施轰炸后,机群在异地机场降落。这时,弹舱打开。早已待命的地勤军械人员将一枚枚水雷挂上飞机。随后,满载战雷的轰炸机群再次呼啸升空,直扑另一处海上目标。</P>
<P>  这是多年来轰炸机团第一次实际使用战雷对重要目标实施攻势布雷。大家都清楚这一训练的风险:每枚重数百公斤的战雷威力巨大,万一投不下去或在弹舱打开时气流吹开战雷引导伞挂住了飞机,后果不堪设想!</P>
<P>  “实战需要的科目,风险再大也要训练!”团领导定下决心,并对训练的全过程作了周密的筹划和精心的准备。</P>
<P>  机群经过数小时的长途奔袭,抵近目标海域时进入夜航。突击开始!领航员紧张计算着风向、风速、飞机坐标、目标距离等要素;飞行员精心操纵,保持航向和飞机姿态,确保水雷投放时间、方位和开伞高度精确无误。一枚枚战雷准确入水,对“敌”目标区实施了封锁。突击成功的轰炸机群在夜幕掩护下迅速脱离,数十分钟后在另一陌生机场安全降落。</P>
<P>  锤炼对敌多种目标突击的过硬本领,是这支海空突击“铁拳”部队战斗力跃升的又一个侧面。为此,从现任团长吴中秋到团里的每一个飞行员可没少动脑筋。他们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又将一个个“?”拉直,于是便有了以下场景:</P>
<P>  ———轰炸机群长途奔袭6000公里,横跨10个省区,在多个陌生机场紧急着陆,完成突击“敌”陆上和海上目标等战术内容,沿途带动多个机场的歼击机起飞拦截,练协同、练对抗。</P>
<P>  ———今年3月,某海域,海面一片漆黑,星点渔火闪烁。副团长胡树清带领多架轰炸机组成的强大机群超低空飞行,躲过“敌”雷达侦察,从多个方向进入,与多艘舰艇在夜色中展开协同突防作战。</P>
<P>  ———一次飞行长达8小时,飞行员在座舱内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专门在下半夜睡梦正酣时组织飞行员进场飞行;在脱离岸基指挥和雷达引导的情况下,练习在陌生海域、空域独立作战、孤胆作战;按照战时状态下飞机连续出动、连续突击的要求,空地勤昼夜24小时在场、天上24小时有飞机、场站后勤昼夜不间断保障……</P>
<P>     镜头三 “敌”我双方一场看不见的对抗……</P>
<P>  某海域,茫茫云水间,“敌”我双方一场看不见的激烈对抗正在展开。这是一次以信息协同唱主角的海上联合演练。副团长赵勋、范利民带领轰炸机群与我方巡逻警戒机、水面舰艇编队协同作战。数百公里外,前出警戒的巡逻机仔细搜索,不断向我编队和机群实时传输着“敌”目标区态势。轰炸机群盘旋在超低空,紧贴海面,机头上仰。座舱内,飞行员屏息静气,盯着仪表,紧张判读着“敌”目标位置、航向、航速,进入“敌”我双方一场看不见的对抗。3架轰炸机相继跃升到发射高度,锁定目标,快速发射。呼啸的导弹如同倚天利剑,直向海天远处的目标扑去……</P>
<P>  “好!战机杀出了新威风!”在场观看演练的人员连声赞叹。</P>
<P>  然而在这“新威风”的背后,全团上下有着怎样的付出却鲜为人知———</P>
<P>  炎夏,无遮无挡的机场上,飞行员在飞机座舱里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熟悉、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习;空地勤人员组成专门技术小组,研究飞机的维护使用,预先设</P>
<P>  想各种技术问题和故障,探求解决之道;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出来了,使看不见的信息化训练更加直观;新型导弹攻击模拟器研制出来了,能够逼真地检验导弹攻击训练效果……</P>
<P>  该团开创了这样一个记录:新机型接来一周后就成功组织首飞,随后便是从“能飞”到“能战”的训练———</P>
<P>  与歼击机和来袭导弹进行对抗,巧妙使用战机上的信息化设备;苦练超低空突防技术,掠海飞行时,高度一降再降,转弯时巨大的机翼眼看就要划破波浪,惊险的高难动作令人咋舌。 </P>
<P>  (谢曦 王鑫 记者 司彦文) </P>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4-12-9 11:30:03编辑过]
<P>新闻来源:</P>
<P>2004年12月08日 09:46 中国国防报
</P>
<P>        中国举行联合登陆演习 轰炸机群奔袭6000公里 </P>

<P>      背景聚焦</P>
<P>  现代信息条件下的海空突击无异于突破天罗地网。海军某轰炸机团更新作战观念,掌握改装后的新机型,实现了多项突破:</P>
<P>  ———突破气象限制,在夜间复杂低气象下随时出动,全天候升空作战;</P>
<P>  ———突破地域限制,多次组织最大作战半径飞行、远距离跨区机动拉练、陌生海域和空域奔袭作战以及临时改变航线突击等训练;</P>
<P>  ———突破时段限制,组织夜航、下半夜飞行和昼夜连续飞行等大强度训练,成功进行了对“敌”多种目标的轰炸、导弹攻击和布雷等演练。</P>
<P>  啸万里海空,挟万钧雷霆,被誉为海空突击“铁拳”的某轰炸机团是人民海军一支重要的海空突击兵力。这里采撷的是该团着眼实战需要、全面提高突击能力的几个镜头———</P>
<P>      镜头一 大机群风雨中起降……</P>
<P>  这是一次大规模联合登陆作战演练。海军某轰炸机团奉命对“敌”阵地实施突击,由时任副团长的吴中秋担任空中指挥员。当天,演练地域大面积降雨,机场能见度不足一公里,侧风强劲,斜雨蒙蒙,跑道白茫茫一片水雾。4架挂满炸弹的巨型轰炸机尾翼高垂,在风雨中滑上跑道。</P>
<P>  10时20分,吴中秋稳稳地控制飞机,第一架冒雨起飞。机群原定在3000米高度会合,可当飞机爬升到7800米时还未出云。吴中秋命令:“各自飞行,保持高度差,准时到达目标区!”</P>
<P>  高空风云变幻,险象环生,雨点砸得驾驶窗玻璃劈啪直响。忽而浓积云挡路,机群急忙爬升,绕过雷暴区;忽而水雾遮蔽视线,机群只能保持仪表飞行。1小时50分后,飞机钻出云层。此刻,只见4机前后紧跟,正以200米的高度差叠着飞行!</P>
<P>  抵近目标区,又是大片云层。机群依靠雷达在云中编队。领航员们紧盯着雷达屏幕上只有米粒大小的亮点,辨明前后左右的飞机位置,在下降中各自保持高度,进入战斗航路,成功对“敌”阵地实施突击。</P>
<P>  战机就要返回机场了。风仍在刮,雨仍在下,跑道上跳跃着无数朵水花。在复杂低气象飞行中,雨天着陆最让人揪心:重数十吨的轰炸机在跑道积水情况下降落,有一个“滑水速度”,一旦速度大于规定极限,飞机接地后就像溜冰,很难刹住车。</P>
<P>  但此刻在塔台指挥的团长王学公却一脸沉着。他对自己的部下很有把握。为了突破在复杂气象特别是雨天着陆的技术难关,他们专门展开强化训练,在反复训练中总结出多项措施。不光是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就连上天不久的新飞行员也练就了着陆硬功。</P>
<P>  轰鸣声中,第一架飞机落上了跑道。机翼下水雾飞溅,犹如巨大的快艇犁波耕浪!速度渐慢,临近跑道尽头时,轰炸机稳稳止住。紧接着,第二架、第三架……4机编队依次安全着陆。一直站在雨中等候的机务人员欢呼着跳起来。</P>
<P>      镜头二 轰炸机挟战雷扑向目标……</P>
<P>  早晨,机场上薄雾笼罩。由副团长吴晓东担任空中指挥的轰炸机群依次升空,编队向2000多公里外的第一处轰炸目标飞去。成功实施轰炸后,机群在异地机场降落。这时,弹舱打开。早已待命的地勤军械人员将一枚枚水雷挂上飞机。随后,满载战雷的轰炸机群再次呼啸升空,直扑另一处海上目标。</P>
<P>  这是多年来轰炸机团第一次实际使用战雷对重要目标实施攻势布雷。大家都清楚这一训练的风险:每枚重数百公斤的战雷威力巨大,万一投不下去或在弹舱打开时气流吹开战雷引导伞挂住了飞机,后果不堪设想!</P>
<P>  “实战需要的科目,风险再大也要训练!”团领导定下决心,并对训练的全过程作了周密的筹划和精心的准备。</P>
<P>  机群经过数小时的长途奔袭,抵近目标海域时进入夜航。突击开始!领航员紧张计算着风向、风速、飞机坐标、目标距离等要素;飞行员精心操纵,保持航向和飞机姿态,确保水雷投放时间、方位和开伞高度精确无误。一枚枚战雷准确入水,对“敌”目标区实施了封锁。突击成功的轰炸机群在夜幕掩护下迅速脱离,数十分钟后在另一陌生机场安全降落。</P>
<P>  锤炼对敌多种目标突击的过硬本领,是这支海空突击“铁拳”部队战斗力跃升的又一个侧面。为此,从现任团长吴中秋到团里的每一个飞行员可没少动脑筋。他们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又将一个个“?”拉直,于是便有了以下场景:</P>
<P>  ———轰炸机群长途奔袭6000公里,横跨10个省区,在多个陌生机场紧急着陆,完成突击“敌”陆上和海上目标等战术内容,沿途带动多个机场的歼击机起飞拦截,练协同、练对抗。</P>
<P>  ———今年3月,某海域,海面一片漆黑,星点渔火闪烁。副团长胡树清带领多架轰炸机组成的强大机群超低空飞行,躲过“敌”雷达侦察,从多个方向进入,与多艘舰艇在夜色中展开协同突防作战。</P>
<P>  ———一次飞行长达8小时,飞行员在座舱内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专门在下半夜睡梦正酣时组织飞行员进场飞行;在脱离岸基指挥和雷达引导的情况下,练习在陌生海域、空域独立作战、孤胆作战;按照战时状态下飞机连续出动、连续突击的要求,空地勤昼夜24小时在场、天上24小时有飞机、场站后勤昼夜不间断保障……</P>
<P>     镜头三 “敌”我双方一场看不见的对抗……</P>
<P>  某海域,茫茫云水间,“敌”我双方一场看不见的激烈对抗正在展开。这是一次以信息协同唱主角的海上联合演练。副团长赵勋、范利民带领轰炸机群与我方巡逻警戒机、水面舰艇编队协同作战。数百公里外,前出警戒的巡逻机仔细搜索,不断向我编队和机群实时传输着“敌”目标区态势。轰炸机群盘旋在超低空,紧贴海面,机头上仰。座舱内,飞行员屏息静气,盯着仪表,紧张判读着“敌”目标位置、航向、航速,进入“敌”我双方一场看不见的对抗。3架轰炸机相继跃升到发射高度,锁定目标,快速发射。呼啸的导弹如同倚天利剑,直向海天远处的目标扑去……</P>
<P>  “好!战机杀出了新威风!”在场观看演练的人员连声赞叹。</P>
<P>  然而在这“新威风”的背后,全团上下有着怎样的付出却鲜为人知———</P>
<P>  炎夏,无遮无挡的机场上,飞行员在飞机座舱里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熟悉、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习;空地勤人员组成专门技术小组,研究飞机的维护使用,预先设</P>
<P>  想各种技术问题和故障,探求解决之道;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出来了,使看不见的信息化训练更加直观;新型导弹攻击模拟器研制出来了,能够逼真地检验导弹攻击训练效果……</P>
<P>  该团开创了这样一个记录:新机型接来一周后就成功组织首飞,随后便是从“能飞”到“能战”的训练———</P>
<P>  与歼击机和来袭导弹进行对抗,巧妙使用战机上的信息化设备;苦练超低空突防技术,掠海飞行时,高度一降再降,转弯时巨大的机翼眼看就要划破波浪,惊险的高难动作令人咋舌。 </P>
<P>  (谢曦 王鑫 记者 司彦文) </P>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4-12-9 11:30:03编辑过]
<P>  ……4架挂满炸弹的巨型轰炸机尾翼高垂</P><P>  ~~老轰六,老炸弹,而且只有4架。</P><P>  ……早晨,……,编队向2000多公里外的第一处轰炸目标飞去。成功实施轰炸后,机群在异地机场降落。这时,弹舱打开。早已待命的地勤军械人员将一枚枚水雷挂上飞机。随后,满载战雷的轰炸机群再次呼啸升空,直扑另一处海上目标。……这是多年来轰炸机团第一次实际使用战雷对重要目标实施攻势布雷。……,数十分钟后在另一陌生机场安全降落。</P><P>  ~~之前,该部队连投放战雷都没有练过。该部队是从2000多公里外的后方机场起飞。在关岛B52的战斧射程之外起飞。</P>
<P>  ……轰炸机群长途奔袭6000公里,横跨10个省区,在多个陌生机场紧急着陆,完成突击“敌”陆上和海上目标等战术内容,沿途带动多个机场的歼击机起飞拦截,练协同、练对抗。</P><P>  ~~训练时候面对拦截机群必定无比害怕,但是总比不训练在实战中手无足措好。训练的思维模式变了:我们以前是不训练不害怕无知者无畏,现在是训练必然害怕,害怕必然设法提高。</P><P>  ……一次飞行长达8小时,飞行员在座舱内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专门在下半夜睡梦正酣时组织飞行员进场飞行;在脱离岸基指挥和雷达引导的情况下,练习在陌生海域、空域独立作战、孤胆作战;按照战时状态下飞机连续出动、连续突击的要求,空地勤昼夜24小时在场、天上24小时有飞机、场站后勤昼夜不间断保障……</P><P>  ~~脱离岸基指挥和雷达引导也很有实战意义。战时我前线雷达、指挥中心可能都会被美军压制。</P>
轰炸机是我们的弱项
挂上远程巡航导弹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B>以下是引用<I>mbqs_1</I>在2004-12-9 13:00:00的发言:</B>
轰炸机是我们的弱项

<P>是弱项中的弱项。</P>
能实施导弹攻击的老六应该是新批次的。航电方面看来已与早先的六爷完全两样了。
<P>"数百公里外,前出警戒的巡逻机仔细搜索,不断向我编队和机群实时传输着“敌”目标区态势。"---------------------相信是有数据链的。</P><P>“新型导弹攻击模拟器研制出来了,能够逼真地检验导弹攻击训练效果……”-----------------------------------------------肯定不是H6D+C601。</P><P>进行攻势布雷表明没有旋转挂架,还是老样子。</P>
<P>攻势布雷这个词用的有点。...........................</P><P>水雷,地雷才有攻势布雷吧?</P>
<P>难道敌方的防空武器是摆设吗?</P>
<P>数百公里外,前出警戒的巡逻机仔细搜索,不断向我编队和机群实时传输着“敌”目标区态势。轰炸机群盘旋在超低空,紧贴海面,机头上仰。座舱内,飞行员屏息静气,盯着仪表,紧张判读着“敌”目标位置、航向、航速,进入“敌”我双方一场看不见的对抗。3架轰炸机相继跃升到发射高度,锁定目标,快速发射。呼啸的导弹如同倚天利剑,直向海天远处的目标扑去……</P><P>--------我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这段文字,其中不难判断出H6发射的导弹的射程,这样也就能判断出这种导弹的类型和所对付的特定目标。</P>
611?
轰6有可能成为YJ91的载机吗?
<B>以下是引用<I>二锅头爱好者</I>在2004-12-9 11:01:00的发言:</B>

<P>  4架挂满炸弹的巨型轰炸机尾翼高垂,在风雨中滑上跑道。</P>

<P>巨型...巨型...
<P>这报纸说是巨型,好啊,巨型的
<P>咱的轰6可是巨型的呢</P>[em03][em03][em03]
<P>这是南航独x团的报道,新轰6的反舰弹由YJ6改为YJxx,数量增加,射程没有什么变化。</P><P>实布战雷就是水雷。</P><P>数据链接收警戒机/巡逻机信息。</P>
<P>就是这个团:</P>
<P>部队通讯员比较喜欢用新型/巨型之类略有夸张的词:)</P>
<P>不过这个团的确刚换新机。</P>
<P>图中是老轰6丁。</P>
<P>龙老的话,很有意思!</P><P>新机?YJxx?</P><P>呵呵,我还是得问有没有可能是YJ91?</P>
<B>以下是引用<I>落单的</I>在2004-12-11 20:53:00的发言:</B>

<P>我还是得问有没有可能是YJ91?</P>

<P>不是。
<P>现在就批量列装的自然是成熟型号。</P>
YJ6X或者是YJ8X?
没可能,海军现在还是缺制海飞机。
<B>以下是引用<I>落单的</I>在2004-12-12 20:06:00的发言:</B>
YJ6X或者是YJ8X?

<P>
<P>借个图:</P>
<P>新机新弹:)</P>
我的名字要改成---------------啤酒爱好者!!!!!!!!!!!!!
<P>6000</P><P>准备轰炸关岛了!</P>[em04][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5 11:32:53编辑过]
看来是6X了
<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4-12-15 11:25:00的发言:</B>

<P>龙啸东方:</P>
<P>  委员觉得演练目的主要:把轰炸机布置在武汉以后的内地机场,战时紧急前出到浙江、福建沿海对台军进行空中打击,或者必要时到台湾岛以东太平洋上打击美军舰队。从内地长途奔袭2000多公里,然后就要在沿海机场降落。老轰六看来是到不了关岛。</P>
<P>相同内容的大幅度缩水报道(5年前这支部队不具备复杂气象下战斗力):</P>
<P>
          海军某轰炸机团全面提高海上突击能力纪实</P>
<P>             2004年12月15日 09:27 解放军报
              谢曦 王鑫 本报记者 司彦文</P>
<P>  本文提要 海军某轰炸机团着眼未来空战需要,在平时训练中,加大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训练强度、难度,加大战术攻防对抗力度,全团突破各种气象关,所有机组全部投过实弹,多次执行重大战备任务,新机型快速形成作战能力,成为一支锐利的海空突击“铁拳”。 </P>
<P>  5年前,海军某轰炸机团派出4个顶尖机组与友邻部队联合执行任务。那天阴云密布,空军部队的轰炸机相继起飞,而他们团的机组却抬头看天,希望能够云开雾散。 </P>
<P>  说起过去,该团领导面带愧色;谈及今天,飞行员们豪情满怀。 </P>
<P>  目前,全团已突破气象限制,80%以上的机组能在夜间复杂气象下随时出动,达到了全天候作战水平;突破地域、时段限制,多次组织最大作战半径飞行、远距离跨区机动等训练,所有机组全部投过实弹,多次执行重大战备任务,成为叱咤风云的海空突击力量。 </P>
<P>  大机群突破气象关 </P>
<P>  这是一次大规模联合演练,该团奉命对“敌”实施突击。当天,侧风强劲,斜雨朦胧,机场能见度不足1公里,跑道一片水雾,4架挂满炸弹的巨型轰炸机在风雨中滑上跑道。团长吴中秋稳稳地控制飞机,第一个冒雨起飞。 </P>
<P>  抵近目标区,又是大片云层,机群依靠雷达在云中编队,下降时各自保持高度进入战斗航路,成功对“敌”阵地实施突击。返回时机场仍是风雨交加,飞机着陆滑跑时水雾飞溅。当4机编队安全着陆后,机务人员都欢呼着跳起来。 </P>
<P>  平时在复杂气象下敢飞、会飞,战时才能充分利用天时敢打、能赢。全团上下,从团领导到普通官兵,从飞行员到地面机务人员,都在寻求全面突破、整体提升。围绕突破复杂气象,全团展开强化训练,打基础过硬过细,练技术从难从严:让飞行员进行“仪表盖罩飞行”,掌握仪表飞行技术;有意组织“复飞”,让飞行员靠仪表下降高度、对准跑道,在50米高度上打开暗舱罩,将飞机拉起,通过一次次“复飞”,减少技术偏差,克服心理压力,锻炼过硬着陆技术;结合执行重大战备任务以老带新,大胆锻炼新飞行员,提高全团飞行员在复杂气象下整体作战能力,练硬海空突击的“拳头”。 </P>
<P>  打头阵能飞又能战 </P>
<P>  今年10月的一天早晨,机场上薄雾笼罩,由副团长吴晓东担任空中指挥的轰炸机群,向两千多公里外的第一处轰炸目标飞去。成功实施轰炸后,机群在异地机场降落,挂弹后旋即呼啸升空,直扑另一处海上目标。由能飞到能战,标志着这支海空突击“铁拳”战斗能力的又一次跃升。 </P>
<P>  以前对敌滩头阵地、海上舰船突击,随便找个小岛、抓个渔船作为目标,缺少背景、敌情和战术。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需求,使该团看到了能飞与能战的差距,训练中的战术意识、战斗气氛变得浓烈,“对敌舰船、岛礁、机场突击”等实战课题训练搞得红红火火。 </P>
<P>  远距离跨区机动,锻炼飞行员战斗意识。一次,他们组成编队,昼夜间远距离跨区机动,横跨10个省区,长途奔袭6000多公里,在多个陌生机场紧急着陆,完成突击“敌”机场和海上目标等战术内容。 </P>
<P>  与舰艇部队联手,加大攻防对抗训练力度。今年3月,副团长胡树清带领强大机群,与多艘舰艇在夜暗中展开突防作战。战机从多个方向进入,以超低空飞行躲过雷达侦察,快速突击、快速脱离。 </P>
<P>  组织大强度训练,挑战飞行员生理极限。他们专门组织飞行员长时间飞行,在下半夜奔袭作战,使飞行员在陌生海域、空域独立作战的能力大增。 </P>
<P>  新机型杀出新威风 </P>
<P>  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海空突防,无异于要撕破“天罗地网”。新机型入列,飞机上装备的各种新型导弹、新型雷达和电子系统,令全团官兵目不暇接,紧迫感也陡增。 </P>
<P>  “让新机型早一天开飞!”官兵们抓紧时间学习原理、熟悉装备。南国炎夏,机场上烈日暴晒,空地勤人员围着飞机研究维护使用,设想各种技术问题和故障,探求解决办法;飞行员们在飞机座舱里,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熟悉、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习。一个新记录诞生了:新机型接来一周后,该团就成功组织开飞。 </P>
<P>  开飞不是目的,打赢才是根本。全团官兵充分开发新装备的远程通信、数据传输、保密和抗干扰等崭新的信息化功能,研究作战使用和战法。飞行员驾驭新机苦练超低空突防技术,在与歼击机的对抗中,他们强化信息战意识,突出信息化武器和手段使用,使突击的隐蔽性更强。 </P>
<P>  前不久,某海域一场以信息协同为主的联合突击演练,在茫茫云水间展开,副团长赵勋、范利民带领轰炸机群,与我方巡逻警戒机、水面舰艇编队协同作战。轰炸机群超低空飞行,进入超视距引导导弹攻击空域时,机群相继跃升到发射高度,锁定“敌”舰艇编队,呼啸的导弹如同出鞘的利剑,直向海天远处的目标扑去。 </P>

<P>
<P>这是同一个单位,前几天是国防报,现在是军报,改几个词就一稿多投。</P>
<P>这个团论经度虽然在武汉以西,但距海不远——前面说过是南航的。</P>
<P>图16首飞于1952年,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批产,就不要指望太高了。</P>
<B>以下是引用<I>落单的</I>在2004-12-15 12:39:00的发言:</B>
看来是6X了


说明你没细看21楼那图,两边四弹,比轰六丁多一倍,怎么会是6x:)
<B>以下是引用<I>龙啸东方</I>在2004-12-16 0:03:00的发言:</B>


说明你没细看21楼那图,两边四弹,比轰六丁多一倍,怎么会是6x:)


龙老转的图我在我机器上看的好模糊啊 @_@  只感觉较长 要么是8X 要么是...你那张维护某蛋的蛋(这个也比较长)
看不清楚,不是6X就是8X,也没有其他什么新鲜玩意了!
<B>以下是引用<I>落单的</I>在2004-12-16 14:43:00的发言:</B>
也没有其他什么新鲜玩意了!

<P>嗬嗬!说到点子上了。</P>
还是YJ81呀 ?!!!
<B>以下是引用<I>木棉花</I>在2004-12-22 18:43:00的发言:</B>
还是YJ81呀 ?!!!

<P>不是81,更新的。</P>
<B>以下是引用<I>龙啸东方</I>在2004-12-24 14:59:00的发言:</B>


<P>不是81,更新的。</P>


那就是YJ83啰...
<B>以下是引用<I>mbqs_1</I>在2004-12-9 13:00:00的发言:</B>
轰炸机是我们的弱项

<P>
<P>精确轰炸更是弱项!!!!!!!!!!~~~~~~~~~~~</P>
[em06][em08][em08]
轰六虽老,但是新6如果改用大功率新式雷达,火控系统,战斗力应该能有很大提升。比如用改进的DH10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