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15亿美元诱IBM成交 吞并IBM笔记本及PC业务 将成全球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39:01
<P>  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将以现金和换股形式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交易金额约为15亿美元。如果此宗交易能顺利完成,联想集团将拥有IBM著名的“Think”商标使用权。</P>
<P>  据悉,目前收购谈判已处于最后阶段,两家公司最早可能在本周宣布结果。若收购谈判能够达成,那么联想集团将成为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而作为这宗收购交易的一部分,IBM将拥有联想集团超过5%的股份。</P>
<P>  但是,收购谈判仍处于关键时刻,也存在失败的可能。如果联想集团的收购计划流产,将为这场收购战中另一竞争对手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创造条件。据悉,这一竞争对手为一家美国私人股本基金。IBM把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联想集团将标志着IBM从其一项传统业务中退出,此举具有历史意义。同时也标志着在全球信息技术时代,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业正在兴起。</P>
<P>  据悉,IBM同意出售该公司全部个人电脑业务,以及“Think”品牌和商标。IBM目前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售台式和笔记本电脑。业内专家认为,“Think”品牌具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因为它和IBM公司“Thinkpad”系列笔记本电脑联系紧密。</P>
<P>  如果联想集团得以成功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集团可能拥有几年内在其个人电脑产品上使用IBM商标的权利。而且若交易成功,IBM将得以拥有联想集团部分股份,这可使IBM公司保持其在个人电脑业务上的兴趣。由于生产服务器和进行信息服务的利润更高,长期以来一直抢了个人电脑业务的风头。</P>
<P>  据悉,IBM正在和联想集团商讨,作为交易的一部分,IBM将持有联想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5%以上的股份。分析人士认为,此宗交易可能包括一个冻结期,在此时期内,IBM不得出售联想集团股份。今年1月以来,联想集团的股价已经下跌了超过30%。联想公司股票昨天在香港股市上已经停牌,等待有关交易的进一步消息,目前为每股2.675港元。以此价格计算,该公司5%的股份价值约10亿港元。</P>
<P>  在去年一次减记资产价值前,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一直保持小幅盈利。收购的其余资金可能将来源于联想集团约4亿美元现金和债务。</P>
<P>  联想集团、IBM及其收购顾问美林证券的相关人员昨天都拒绝对此事发表看法。分析人士认为,联想集团通过收购将获益颇丰,因为此举可以降低其个人电脑部件和笔记本电脑的成本。</P>
<P>  他们还补充道,两家公司在个人电脑业务上大体可以形成互补,联想集团自己生产台式电脑,但从台湾制造商处购买笔记本电脑,而IBM生产笔记本电脑,但其大多数台式电脑是由Sanmina-SCI制造的。Sanmina-SCI是IBM的合约生产厂家。目前联想集团仅占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2%,IBM占6%,戴尔公司位列第一,市场份额为17%。</P><P>  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将以现金和换股形式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交易金额约为15亿美元。如果此宗交易能顺利完成,联想集团将拥有IBM著名的“Think”商标使用权。</P>
<P>  据悉,目前收购谈判已处于最后阶段,两家公司最早可能在本周宣布结果。若收购谈判能够达成,那么联想集团将成为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而作为这宗收购交易的一部分,IBM将拥有联想集团超过5%的股份。</P>
<P>  但是,收购谈判仍处于关键时刻,也存在失败的可能。如果联想集团的收购计划流产,将为这场收购战中另一竞争对手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创造条件。据悉,这一竞争对手为一家美国私人股本基金。IBM把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联想集团将标志着IBM从其一项传统业务中退出,此举具有历史意义。同时也标志着在全球信息技术时代,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业正在兴起。</P>
<P>  据悉,IBM同意出售该公司全部个人电脑业务,以及“Think”品牌和商标。IBM目前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售台式和笔记本电脑。业内专家认为,“Think”品牌具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因为它和IBM公司“Thinkpad”系列笔记本电脑联系紧密。</P>
<P>  如果联想集团得以成功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集团可能拥有几年内在其个人电脑产品上使用IBM商标的权利。而且若交易成功,IBM将得以拥有联想集团部分股份,这可使IBM公司保持其在个人电脑业务上的兴趣。由于生产服务器和进行信息服务的利润更高,长期以来一直抢了个人电脑业务的风头。</P>
<P>  据悉,IBM正在和联想集团商讨,作为交易的一部分,IBM将持有联想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5%以上的股份。分析人士认为,此宗交易可能包括一个冻结期,在此时期内,IBM不得出售联想集团股份。今年1月以来,联想集团的股价已经下跌了超过30%。联想公司股票昨天在香港股市上已经停牌,等待有关交易的进一步消息,目前为每股2.675港元。以此价格计算,该公司5%的股份价值约10亿港元。</P>
<P>  在去年一次减记资产价值前,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一直保持小幅盈利。收购的其余资金可能将来源于联想集团约4亿美元现金和债务。</P>
<P>  联想集团、IBM及其收购顾问美林证券的相关人员昨天都拒绝对此事发表看法。分析人士认为,联想集团通过收购将获益颇丰,因为此举可以降低其个人电脑部件和笔记本电脑的成本。</P>
<P>  他们还补充道,两家公司在个人电脑业务上大体可以形成互补,联想集团自己生产台式电脑,但从台湾制造商处购买笔记本电脑,而IBM生产笔记本电脑,但其大多数台式电脑是由Sanmina-SCI制造的。Sanmina-SCI是IBM的合约生产厂家。目前联想集团仅占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2%,IBM占6%,戴尔公司位列第一,市场份额为17%。</P>
非常非常的不看好..............
联想就算收购成功,IBM蓝色巨人也照样屹立不倒!
<P>黑本本会不会变成了联想牌?</P>
<P>事实的真相是</P><P>IBM通过联想大量资本(6。5亿现金6亿联想的股份)成功的控制了联想</P><P>现在的联想其实就等于IBM的一个子公司而已</P><P>联想吞并IBM?怎么可能</P><P>大家看看其他公司的态度就知道了</P><P>再看看IBM的股票这几天狂张</P><P>其实IBM这招真的厉害</P><P>如果说联想以前还是一个不争气的国有企业的话</P><P>现在就成了IBM在中国的全职买办</P><P>大把的钞票啊</P><P>整个一个卖国行为!</P>
<P>资本游戏就是这样的</P><P>你IBM现在有我联想的钱</P><P>我联想现在有你IBM的股份</P><P>互相牵扯</P><P>但有大脑的人都会明白</P><P>联想扯的过IBM吗?</P>
<P>为什么其他国家的大公司对收购IBM PC业务这么不热情了</P><P>因为他们明白一旦上了IBM的船,成了他所谓的伙伴</P><P>那就等于被他庞大的实力死死的绑住了</P><P>以后你想往哪走就由不得你了,而是由IBM这个船长说了算了</P>
<P>联想只是收购PC部门而已,IBM真正赚钱的部门并没有被收购。</P><P>说到吞并两方面都谈不上,IBM现在只占联想股份的17%吧?还不到控股的阶段。</P><P>不过,现在好像掌握了IBM在日本和美国几个PC 和笔记本电脑的研发中心,应该是可以好好利用的。</P>
<P>IBM明显的是甩包袱,PC利润微薄,前景也不太妙,而利润相对丰厚的PC服务器,IBM却攥住不放。</P><P>联想在自己的PC还不错的时候,四面出击,结果呢,啥也没搞成。等到回头想起自己的PC业务的时候,市场早就不是以前的市场了。</P><P>企业并购,向来凶多吉少,就算是美国的企业自己相互兼并,都是败多胜少,更何况国情差别如此之大,而联想又毫无国际化管理的经验。</P>
<B>以下是引用<I>暗夜流星</I>在2004-12-8 13:53:00的发言:</B>

<P>IBM明显的是甩包袱,PC利润微薄,前景也不太妙,而利润相对丰厚的PC服务器,IBM却攥住不放。</P>
<P>联想在自己的PC还不错的时候,四面出击,结果呢,啥也没搞成。等到回头想起自己的PC业务的时候,市场早就不是以前的市场了。</P>
<P>企业并购,向来凶多吉少,就算是美国的企业自己相互兼并,都是败多胜少,更何况国情差别如此之大,而联想又毫无国际化管理的经验。</P>

<P>
<P>管理者还是美国人,联想的CEO变成董事长,现在的CEO是美国人。</P>
<P>至于成败,还是观望再说。</P>
<P>汗。。。。。</P>[em03][em03]
<P>IBM—随需应变;联想—只要你想——联想收购IBM PC 业务
作者:孙永杰  2004-12-8 1:01:58  
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b57927c  
  
最近,IT圈最热的新闻是什么?当然是中国的联想要收购IBM的PC业务。不管是15亿美元也好,还是25亿美元也罢,此次并购可谓是意义深远。首先,联想借此收购一举挺进世界500强的行列,而IBM则是卸掉包袱,轻装前进。</P><P>一、PC产业 今不如昔</P><P>如果这一交易成功实施的话,它只是PC产业整合趋势的一个最新范例。在PC诞生后的23年中,PC产业不断地在上演着收购、合并、合作退出的好戏,并导致PC产业逐渐成熟。IDC 的分析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PC产业将向汽车产业的方向发展:市场由少数几家巨头把持、增长速度放慢,相互之间竞争激烈。PC市场已经没有太多的新市场供开拓,市场可能稳定在每年1.5亿—2亿台的出货量上。</P><P>展望PC的发展历程,已经有许多PC品牌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Packard Bell、Micron、AST ,AT&amp;T、Zenith、德州仪器也已经撤消或出售了它们的PC业务部门。而在新千年伊始,PC市场再次遭遇寒冬。在PC自1985年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后,PC市场在2000年下半年开始减速,2001年的出货量更是下滑了4 个多百分点。PC市场的不景气触发了新一轮的收购,其中包括惠普收购康柏。Gateway被迫放弃海外业务,而专攻美国市场,它还收购了 eMachines。只有戴尔扛了过来,能够在PC产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中逆势增长。</P><P>尽管PC销售在2003年有所反弹,Gartner 更是预计今年PC的出货量将达到1.8亿台,但PC市场的未来最好也只能算作是“阴天”而已。在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中,Gartner 预测,随着PC出货量在2005年开始下跌,10大PC厂商中将至少有3 家被迫退出全球PC市场,IBM 、惠普可能会被迫出售PC业务。目前,按发货量计算,戴尔、惠普、IBM 是三大PC巨头,排在第4-10位的是富士通、富士通-—西门子、东芝、 NEC 、苹果、联想、Gateway。</P><P>而2006年对于PC产业来说,则是另一个严峻时刻的到来。</P><P>预测2006-2008 年间PC产业增长速度放慢的并非只有Gartner。IDC 的预测2005年后PC产业只有1 位数的增长速度。</P><P>尽管如此,仍然会有一些厂商活得比较滋润。例如戴尔在渡过需求低迷期方面最有实力,即使在2000-2002 年的 “艰苦岁月”中,戴尔的出货量和客户一直在增长。</P><P>苹果公司的独特性有助于它不会受到PC业界合并大潮的影响。其Mac 计算机与大多数PC的设计不同,使用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处理器。尽管这使得它无法分享PC产业的规模优势,但却有助于它的盈利能力。它最近涉足数字音乐领域,使得它更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免疫力”。 </P><P>评论一、诸多分析机构的研究表明,PC市场的疲软将是不争的事实。未来制胜的法宝就是PC产品的差异性(例如苹果电脑)和成本之间的较量。戴尔独特的直销商业模式最终将康柏和IBM这两位PC巨头赶出了PC市场,HP也极有可能成为戴尔的下一个牺牲品。而就此时介入国际PC市场的联想而言,在成本结构方面,联想距离戴尔存在不小的差距。联想最新一个季度的库存周期为22.7天,而戴尔中国部门的库存周期仅为4天。而对于其他PC厂商更为不好的消息是,戴尔最近又大幅下调了面向企业用户的一系列产品,其整机降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成功地压缩了产品各个部件的成本。此次降价涉及的产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液晶显示器等多个类别。看来除了少数PC厂商外,PC今不如昔的局面还将延续。</P><P>IBM——随需应变</P><P>提到IBM,熟悉的人马上就会想到“随需应变”。这个由WPP旗下奥美广告(Ogilvy&amp;Mather)设计的公司广告使用的“随需应变”标语,是一种将IBM描述为问题解决者,而不是特定的电脑服务提供商。有了它,IBM就能谈论转变业务流程的必要,将技术与客户做的任何事情整合起来的必要。</P><P>公司标语还旨在与公司收购普华永道(PwC)咨询业务后的形象更为保持一致。公司于2002年7月以35亿美元收购了普华永道的咨询部门。按IBM的话说,IBM战略的核心是建立一种对IBM的认知,公司不仅仅是全球最大的技术公司,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咨询公司,我们是一家不一样的公司。</P><P>从上述IBM“随需应变”的战略可以看出,今天它退出PC市场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这次是给自己来了个“随需应变”。</P><P>作为个人电脑划时代的缔造者和先驱,IBM可能最终将退出目前颇有些拥挤的PC制造业领域。这个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现实。</P><P>位于纽约Armonk的IBM公司率先于1981年将个人计算带给每一位个人用户,然而随着PC价格的急剧走低及来自戴尔和惠普等巨头的竞争加剧,从1990年代末IBM就开始出售其PC制造部门。2003年,IBM出售了最后一家独自拥有的位于英格兰的PC制造厂,又将位于墨西哥的一家PC厂出租。同时,IBM与还与Sanmina和长城科技(Great Wall Technology)等公司签署代工协议,由它们组装贴牌IBM的PCs和ThinkPad笔记本电脑。IBM将新的业务重点转向了服务及外包业务,它称之为商务转型服务(Business Transformation Services),IBM称该项业务每年的市场高达5000亿美元。</P><P>在PC推出之前,计算机极其笨重又非常昂贵,只有大公司及有钱的科研机构买得起,但过去二十年来,个人电脑无论从体积和售价都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今天已成了人们案头必务的一种日常工具。PC价格持续走低对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于公司首席技术官来说,PC越来越变得像铅笔一样普通。随着价格的下跌,PC在IBM整体业务中变得无足轻重。PC销售占IBM全部销售额的10%,而利润率却更低。摩根斯坦利估计IBM每股收益中PC部门的贡献还不足1%。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 提供的数据表明,IBM虽然是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销售商,但与第一名戴尔公司(戴尔 Inc.)和第二名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Co.)相比差距甚远。这三家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6.8%、15%和5.6%。去年,IBM个人系统业务实现收入115.6亿美元,税前亏损为1.18亿美元。</P><P>今年得益于ThinkPad膝上电脑的热销,IBM的PC部门整体表现不错,PC、打印机及终端设备的销售前9个月比去年同期上涨17%。而2003年的情况却非常糟糕,排除美元疲软的有利影响,价格狂跌导致销售额下滑2.5%. </P><P>PC制造已经沦落到低端市场行列,不再像一、二十年前那样是高技术领域。因此,像微软、摩托罗拉、施乐等家喻户晓的公司都认为制造业已无利可图,因此将业务转向大量不知名的公司。 </P><P>IBM引领了PC行业外包的潮流。尽管IBM还负责PC的设计,然而即便是其最知名的产品 ThinkPad也是由代工厂制造的,比如中国的长城科技公司等。IBM还与设备制造商Solectron、Sanmina、Wistron和Quanta电脑公司拥有代工协议。</P><P>评论二:没有了个人电脑,IBM会是什么样子?答案是:规模大大缩小,但盈利能力更高。就在IBM公布出售个人电脑销售部门计划的第二天,公司的股票就上涨了1.89%,达到每股97.57美元。有人认为IBM公司最近的股票上扬得益于科技板块的整体回暖,不过调查机构Wendy Abramowitz分析表示:IBM的季度财政收益报告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公司向芯片以及服务领域的逐渐转型使得公司迎来了有一次的业务高峰。而在25家分析机构中,共有17家推荐购入IBM公司股票,而分析家给出的公司股价预期目标是每股110美元。公司今年第三季度营收达到2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将近九个百分点。其受益得到12%的增幅,达20亿美元。分析家预计公司2005年每股收益将会达到5.50-5.55美元。</P><P>IBM公司近期的计划名为商务表现改革服务。通过此项服务,IBM公司将会帮助客户在会计、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并且在短时间内极大的提高公司的运营效果。IBM公司CEO表示,此市场具有极大的潜力,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将会达到5000亿美元的规模。</P><P>蓝色巨人的另一个目标是今年发表的保险服务行业, IBM公司正式宣布其将会购买Liberty Insurance保险服务公司,而Liberty Insurance公司700名员工正式并入了IBM旗下。此项计划也是蓝色巨人进军保险服务行业的第一次尝试,根据统计数字,此市场年度价值大约在25亿美元左右。而在此之前IBM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会计、客户服务、产品链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等等领域。</P><P>而在芯片市场,IBM公司也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今年11月29日,日本索尼公司正式公布了其新一代芯片代号Cell的细节信息,并且把IBM及东芝公司定为了主要合作伙伴。而作为索尼下一代家庭数字游戏机平台的主要芯片,Cell产品将会于2006年正式上市,而其中也会整合IBM公司的Power Processor技术。</P><P>这样一来,家用视频游戏机领域的三国局面将会呈现出有趣的IBM现象,因为之前IBM公司已成为任天堂GameCube游戏机的主要芯片制造商,而另外两个竞争对手索尼及微软也都把IBM公司定为了下一代主机产品的主要芯片供货商。与此同时,Cell芯片的应用范围极为广阔,其中包括高清晰电视及其他家用数字娱乐电子产品,这也意味着IBM公司的Power Processor技术将会在未来几十年中在消费者中奠定坚实的基础。</P><P>  凭借芯片以及服务市场的坚挺表现,IBM公司的未来看起来一片光明,如果这种强劲的走势能够持续下去,即使在每年规律性的业务低潮季度,相信IBM公司也能够创造两位数字的惊人增长速度。</P><P>联想——只要你想</P><P>20年,对一家中国IT企业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已经拥有五家主力子公司(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的“联想大家庭”,跟与它同期的四通、大恒、科海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了。这家1984年从中科院计算所分立出来的集体企业,在柳传志“贸工技”策略的引领下通过12年在中关村的打拼,使联想成长为中国第一PC品牌,四年后又座上了亚太第一的位置。</P><P>CEO杨元庆在2000年上台初期定的“三年规划”目标是在2003年营业规模达到600亿元,但眼下只完成了200多亿元。联想早早地关掉了FM365,与互联网的第二个春天失之交臂;斥巨资收购的汉普咨询不但没有振兴“联想IT服务”,反而亏损;它既想变得像IBM那样厚重,又想如SONY那般时尚,结果顾此失彼,使得领导人精力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核心业务的竞争力提升。 </P><P>这时的联想,显然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后柳传志时代”的问题,如何成功地在一个新领域里成霸主,成为摆在杨元庆及郭为面前的最大难题。而历史就是这么凑巧,他们同时选择了手机——这个国内外厂商已经打得交头破血流的领域。不过,这回倒没像IT服务业务那么“倒霉”。自2002年2月起,经过不到1年的努力,联想手机业务便开始出现赢利迹象。但就在2004年3月,也就是联想正好进入20岁的门槛之时,“裁员风波”一下子又把刚刚“暖和”起来的联想带进了媒体舆论的低谷。</P><P>几年前,联想曾提出了四大战略。即高科技战略、互联网战略、国际化战略、IT服务战略。联想为了实现这四大战略不遗余力。甚至忽视了自己起家的PC。不过,事过境迁,联想的四大战略先后夭折,回头看看PC市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计算机市场,仅次于美国。在国外市场进展缓慢,而在国内市场又面临激烈竞争,这是联想以及很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困境。联想在创新方面乏善可陈,该公司此前的主要战略就是跟随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芯片巨头英特尔以及软件霸主微软。前不久,联想开始面向收入较低的中国农村地区销售采用AMD处理器的低价电脑。目前联想正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为此,联想于今年年初进行了大的改组。此外,联想还面向大客户开始应用直销的商业模式,而这正是戴尔赖以成名的法宝;联想还放弃了两年前制定的走多种经营之路的战略方针,集中全力发展核心业务——PC业务。</P><P>目前联想股价已经基本上反映了它实际的价值。最近一段时间联想股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其第一财季报告增长势头良好,手机业务停止了亏损,给投资人以良好的信心;二是以1.9元的价格来看确实低估了联想的价值,在股价探底的情况下出现了股价的回升乃至大幅上扬。不过由于联想的“持续增长性”一直是投资者所担心的问题,所以股价反弹至3元以上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除非联想找到了一个最新的发展亮点,能把联想目前的业绩持续发展下去。而PC业务可能就是联想的筹码。</P><P>联想也曾表示,联想不是不能继续扩大在国内的PC市场份额,而是不愿意这么去做。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是以牺牲产品毛利率为代价的,作为上市公司联想更看重公司整体盈利而不是市场占有量。所以突围海外市场是联想PC战略中不得不做的选择。所以联想决定收购IBM的PC业务。而此次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会给联想带来什么呢?</P><P>目前,联想品牌在国外的知名度还不高。根据Gartner公布的最新数据,联想在全球PC市场占据了2%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九位,位于Gateway和苹果电脑之间。IBM则排在戴尔和惠普之后位列第三,但其市场份额也仅有5.6%,距离前两名有很大的差距。数据显示,戴尔今年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为16.8%,惠普则为15%。</P><P>尽管同世界顶级PC厂商还有一定差距,但联想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根据Gartner的预计,2004年联想的PC销量将达到370万台,比2003年增长30%,这一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第一大PC厂商戴尔。联想希望向海外市场进军,这毫无秘密可言。开发国外市场可以进一步扩大联想的PC业务,同时也可以增强公司自身的竞争力。</P><P>评论三:收购了IBM PC业务的联想会怎样呢?首先是要看联想的整合能力。一般来说,并购的目的是希望一加一大于二,但许多先例表明,企业并购的结果,不仅不是绝对的一加一大于二,而且要想等于二都很难,小于一的结果也并不鲜见。最典型的是惠普与康柏的合并。两家世界顶级公司合并之后,并没有充分提高计算机业务的竞争力,也没有给自己带来稀缺资源,不管怎么看,新惠普的业绩都没有并购前预期的那样好。一加一没有大于二,惠普所面临的竞争就更为艰巨,一方面要应付戴尔的价格战,另一方面还要承受IBM综合服务的压力,日子很不好过。那么联想首先面对的就是人员管理这个大问题,面对仅在IBM美国总部,相应业务部门就有5000人,中国人要跑到美国去管理美国公司、管理美国人,其难度不言而喻。</P><P>其次是市场份额。有人认为,收购IBM的PC业务之后,联想就能完全控制亚太甚至全球大半PC市场。事实可能不会这么简单。从亚太市场看,联想曾经稳居亚太第一的宝座,但今年一开始,市场行情就很不妙。今年第二季度整个亚太区(不包括日本)的个人PC销量增长19.6%,联想14.1 %的增长率已经低于平均值,而惠普增长35.7%,IBM增长27.5%,戴尔增长38.8%,都远远高于平均值近20个百分点。从全球市场看,根据Gartner公布的最新数据,联想在全球PC市场只占2%的份额,排在第九位。数据显示,戴尔今年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为16.8%,惠普则为15%,IBM则排在戴尔和惠普之后位列第三,其份额也仅有5.6%。如果把IBM与联想的份额加在一起,也不到8%,只相当于戴尔和惠普各自所占份额的一半。联想即使收购了IBM的PC业务,与前两名也还有很大差距。</P><P>此外,IBM彻底放弃PC部门,将会给该公司的用户群体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目前,联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而要在美国和欧洲开展业务需要新的后勤保障和供应链。目前索尼、惠普以及Gateway等公司都在为争夺零售渠道而激烈竞争,尽管这些厂商在业界早已是声名赫赫,更何况刚涉足其中的联想。面对全球PC产业即将到来的低迷时期,IBM和惠普都要退出PC市场,联想在这个时候向国际市场扩张,一不小心,就很可能陷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困境:国际市场受阻,国内市场失守。</P><P>柳传志也曾表示,如果联想选择向国际化进军,形成国际的知名品牌,容易顾此失彼,不仅容易使联想在国内的品牌优势消失,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其次,联想还将需要各个层次的国际化的人才。尽管近些年联想不断地吸收中国到海外读书、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员,但是离国际化的人才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且骨干员工主要是在本土发展、培养起来的。</P><P>当然也有证券从业人士分析,由于联想资产负债率极低,资本市场对其十分看好。一旦收购完成,必将使联想集团在资本市场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联想的股价将大幅上升,资本市场的收入也可增加公司的现金流量。 </P><P>总评: 此次并购无论是对于IBM,还是联想来说,都是一次战略上的选择,所以在战略的层面上来进行比较和说明更具深远意义。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最近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什么是战略”,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战略就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trade-offs),其实质就是确定什么可以不做。</P><P>    持久的战略定位需要做放弃。迈克尔-波特也曾断言:除非公司做出一定的取舍,否则,任何一种战略定位都不可能持久。事实上,联想曾是国内最为清晰的战略放弃实战者。</P><P>联想最大、最倍受争议的战略放弃就是选择“贸工技”。1990年,联想自己生产微机,在此过程中,柳传志慢慢根据中国国情,放弃了“技工贸”,理出了“贸工技”的思路。除此之外,联想也做了不少其他的战略放弃,比如坚决不炒房地产,盯准IT业内多元化,不急于进军海外。靠着这种战略放弃理念,联想作为国内PC大佬的定位日渐清晰,而这些战略放弃也使联想成功避开了后来的模仿者,使得联想的“重建新规则”成为可能。</P><P>但是,在称霸国内PC江湖多年后,联想似乎进入一个致命的“增长陷阱”。在影响战略的诸多因素中,强烈的增长欲望也许是危险的。迈克尔-波特的研究发现:乍看上去,有所取舍和限制似乎会制约企业的增长。管理者们一直跃跃欲试,想一步一步地突破以上这些限制,但是这样会使一个公司的战略定位更加模糊不清。</P><P>虽不能确认联想已入“增长陷阱”,但是可以确认的是,联想三年来已有几大失误:互联网失误、服务策略失误、技术战略不清晰,另几大多元化路线,手机和数字电视目前来看依然方向不明。从根本上保证公司赢利的仍是个人电脑销售。最为关键的是,这种多元化策略并没有使联想在战略定位上更清晰、更具差异化。</P><P>IBM也曾经面临着这样的危机时刻。过去,IBM公司一直以“硬件供应商”的形象来给自己定位。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硬件等作为IBM传统的支柱产品,其市场已经开始步入衰退期,利润越来越薄。IBM陷入困境,命悬一线。 与此同时,信息产业市场的主要增长来源也发生了变化,网络成了该产业最主要的增长点,当中,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占据了营业额的2/3。而这种情况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新经济时代,效率是竞争的关键所在,电子商务遂成商家追逐的热点。</P><P>郭士纳接任后,他敏锐地感受到了全球市场的变化浪潮。于是,他提出了网络运算模式,并于1998年进一步发展为“电子商务”。现在,承袭着郭士纳的管理思想,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IBM全新推出了引领行业潮流的“随需应变”的战略目标。</P><P>郭士纳接任后,他敏锐地感受到了全球市场的变化浪潮。于是,他提出了网络运算模式,并于1998年进一步发展为“电子商务”。现在,承袭着郭士纳的管理思想,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IBM全新推出了引领行业潮流的“随需应变”的战略目标。 </P><P>然而,IBM之所以成为一家真正成功的企业,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定下了正确的战略目标,最主要的是,IBM本身的体制中所具备的灵活的自我调节能力,即它懂得适时地舍弃,这使它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事实也的确如此,为配合公司战略目标的舍弃,IBM通过兼并、分立、剥离等各种手段对IBM的业务进行了重新组合,从而突出IBM适应全球竞争环境变化的核心业务,IBM从一家单纯的“硬件供应商”一跃而成为一家全面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IBM在竞争中做出了正确的取舍。</P><P>今天IBM终于将它的PC业务独立出去,或者说是PC战略的放弃,而联想购进IBM的PC业务,意味着其PC战略的重建,一个是随需应变,一个是只要我想。究竟结果如何呢?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那谁说了算?市场说了算!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8 15:54:56编辑过]
什么叫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就是!
<P>联想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P>
看好..............
IBM股票为什么下跌?因为其PC 业务市值50亿美元。为什么联想17.5亿就搞定了?难道IBM就这么傻?告诉你们:IBM+LENOVO=计算机老大+世界工厂=世界最大PC企业=全球垄断。在美国有反垄断法不可能实现,中国没人管。
<B>以下是引用<I>gs726</I>在2004-12-8 19:53:00的发言:</B>

<P>联想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P>

<P>都不是了 现在称其为“民营”企业了。</P>
<P>看联想怎么整合了!</P>
<P>和IBM放弃硬盘部门一样,这次放弃的是PC部门,以后怎么样只能走着瞧了</P>
不好说……等等看。
不好说,看联想能不能消化。
<P>我看了china的现场直播,直播过程中联想的员工兴奋得可以,如果没有作秀的成分的话,里面的口哨声音表示~~~~</P><P>个人不看好~~~</P><P>以后联想的电脑和笔记本是打着legend(早期都用这个的)还是IBM的牌子呢?还是出来个类似“索爱”的“想爱”呢?</P>[em04]
还是支持一下,我是支持收购IBM PC部的
<P>韩国的IBM全是LG/IBM的标。</P>
<P>个人觉得IBM这样做的方法还是比较正确的。</P><P>首先解决了5亿美元的债务问题</P><P>其次,联想有5年的IBM的品牌使用权力,换句话说就是联想要投入资本发展IBM的品牌。IBM的品牌没有价值,对于联想也就没有价值了。</P><P>再次,IBM拥有联想5%的股权。</P>
联想是民营企业。
又是个微利项目。[em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