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一个王朝的谎言?(中国国家地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11:37
浙江沿海历史上曾有过连绵漫长的“倭患”,被认为是“明朝时日本海盗对中国沿海的一场侵略”。然而,在数百年正统史观的笼罩之下,诸多史实却也透漏出无法掩盖的微光——所谓“倭寇”,实际上是被误读的一群中国海商,而在他们被掩盖的身份和命运背后,则是中国曾经强劲的民间海洋力量与农耕王朝的对峙、抗争和落败……

  ……

    博物馆中的历史迷雾:浙江的舟山群岛由于岛屿和良港众多,扼多条中外航线之要冲,遂成为中国民间海洋力量与农耕王朝之冲突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在双屿、普陀、沥港和岑港等地留下了众多所谓的“抗倭”遗址。直到今天,那些曾经为海上贸易自由而奋战过的中国海商,依然被视作“倭寇”,而他们曾与官兵之间所展开的“硝烟弥漫,海水为赤”的战斗,在当地的博物馆中依然被阐述为被“民族英雄”最终击败的一场外族入侵。

  嘉靖大倭寇的真相——反海禁的中国海商与海盗

  上世纪末出版的权威著作《中国历史大辞典》中有“倭寇”词条,将其明确定义为“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在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印象里,倭寇是日本强盗,戚继光则是扫荡倭寇的民族英雄。然而,如果以严谨的态度来钩沉史实,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嘉靖倭患的起因似乎与日本人没什么关系——双屿港的主角其实是中葡商人,而谢氏血案的肇事者则主要是葡萄牙人。最早闹出争贡事件的虽是日本商人,乘坐的却是中国船:嘉靖时期,日本根本没有能力造出横渡东海的海舶,抵达中国的那两艘朝贡船也是早年永乐皇帝赠送给日本将军足利义满的礼物。况且,明朝时蒸汽机尚未发明,海船越洋需要依靠季风,一年间往返次数受到极大局限,再加上当时日本正处在战国时期,各地领主混战不止,在这重重阻碍下,连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的日本人想要大举侵扰中国沿海,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这张古画浓墨重彩地展示了舟山双屿港极盛时期的场景——岛上常住居民3000人,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葡萄牙人,被历史学家称为“16世纪的上海”,中西建筑鳞次栉比,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数不清的白银在这里交换、中转和集散。曾有历史学者称:“双屿港邻近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借助浙东运河可与明朝的经济神经中枢京杭大运河连接,从经济地理角度来说,双屿的价值远胜澳门。”

  那么,在嘉靖大倭寇风起云涌之后,其参与者究竟又是谁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场所谓的“倭患”中领导者的身份。嘉靖年间,御倭官员王忬曾上奏朝廷,历数了最著名的倭寇头目:“臣询访在海贼首约有百人,其雄狡著名者,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全是安徽、浙江和福建人。随后的《筹海图编》详列了危害最大的14股海盗首领名字及籍贯等,也是清一色的中国人。明朝官员,福建长乐人谢杰则在《虔台倭纂》中明明白白指出了倭寇首领的真实身份:“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可以说,翻遍嘉靖年间的抗倭史料,倭寇首领中的日本人极为罕见,即使有,也是无足轻重的低等小头目。

  再者,中下层的“倭寇”中,到底有多少日本人呢?据《嘉靖实录》称:“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这已经是史籍中对真倭的最高估计了,其他文献的估计更低。如明代兵部侍郎郑晓称:“大抵贼中皆我华人,倭奴直十之一二。”而根据一位被倭寇掳去50多天的昆山人的回忆:“大抵艘凡二百人,所谓倭而锥髻者,特十数人焉而已。”——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且根据历史记录,梳着倭人发型的,也很可能是中国人冒充的日本浪人。

  而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这帮被朝廷定性为侵略者的“倭寇”,却在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民间支持和水土融合——地方百姓“任其堆货,且为打点护送”,“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倭寇深入陆地时“若熟路然”,甚至“与农民杂耕于舟山山阜处”,“或披蓑顶笠,沮溺于田亩,或云中履,荡游于都市”;连本地官兵也与倭寇里应外合,通报军情,“关津不查不问,明送资贼”。种种异状,让负责“剿倭”的官员惊呼“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高级官员外,其他的人全是倭寇。若真乃外藩入侵,那真是一幅令人绝望的画面。

  以上这些记录,皆出自倭寇同时代人的直接观察,拥有很高的可信度。

    双屿港覆灭后,王直收集余部占领了舟山沥港,继续开展海上走私贸易。1553年俞大猷率官军攻克沥港,并放火焚烧,王直败走日本。事后,朝廷在此地竖立了“平倭碑”以示纪念,沥港自此亦称“平倭港”。从此,明清时的浙海再无海商的容身之地。大量曾经的海商及其跟随者为了生存,不得不转商为寇,酿成了巨大的沿海动乱。

  可见,从首领到从属的身份,从其对地方的熟悉程度以及与百姓的水乳交融都可以看出,所谓的“嘉靖大倭寇”其实就是中国人。

  解释这一沿海动乱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并不困难——明中叶以后,沿海地区人口过剩,加之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多,很多农民破产,无以谋生,遂入海经商。可以说,利润丰厚,“一倍而博十倍、百倍之息”的海上贸易乃是东南沿海的重要经济支柱,不仅平民以此为生,连许多豪门巨室也踊跃投资。所以,在双屿港繁荣的二十多年间,舟山海域风平浪静,鲜有“倭乱”记载。而双屿港覆灭后,丧失生机的众多“海商”及其从属只好转以劫掠为生,商变成盗。

  谢杰便曾在《虔台倭纂》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抗倭官员谭纶则用“老鼠洞”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海禁乃倭患大起的根本原因:比如发现家里有老鼠,一定要留一个洞,若是都堵上,更多的地方便会被老鼠穿破。嘉靖时边防政论家唐枢更是洞若观火地指出:“非倭夷敢自犯中华,乃中国自为寇也。”

  这也合理解释了朱纨的悲剧——他颠覆双屿港,断了普通民众生路和豪门势族的财路,很快遭遇到闽浙权贵之朝中势力的围攻和弹劾。他不肯接受即将到来的审讯和侮辱,留下了“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的遗言,服毒自杀。(撰文/郭又惊 摄影/袁蓉荪 等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2期)

  ……

  ……浙江沿海历史上曾有过连绵漫长的“倭患”,被认为是“明朝时日本海盗对中国沿海的一场侵略”。然而,在数百年正统史观的笼罩之下,诸多史实却也透漏出无法掩盖的微光——所谓“倭寇”,实际上是被误读的一群中国海商,而在他们被掩盖的身份和命运背后,则是中国曾经强劲的民间海洋力量与农耕王朝的对峙、抗争和落败……

  ……

    博物馆中的历史迷雾:浙江的舟山群岛由于岛屿和良港众多,扼多条中外航线之要冲,遂成为中国民间海洋力量与农耕王朝之冲突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在双屿、普陀、沥港和岑港等地留下了众多所谓的“抗倭”遗址。直到今天,那些曾经为海上贸易自由而奋战过的中国海商,依然被视作“倭寇”,而他们曾与官兵之间所展开的“硝烟弥漫,海水为赤”的战斗,在当地的博物馆中依然被阐述为被“民族英雄”最终击败的一场外族入侵。

  嘉靖大倭寇的真相——反海禁的中国海商与海盗

  上世纪末出版的权威著作《中国历史大辞典》中有“倭寇”词条,将其明确定义为“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在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印象里,倭寇是日本强盗,戚继光则是扫荡倭寇的民族英雄。然而,如果以严谨的态度来钩沉史实,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嘉靖倭患的起因似乎与日本人没什么关系——双屿港的主角其实是中葡商人,而谢氏血案的肇事者则主要是葡萄牙人。最早闹出争贡事件的虽是日本商人,乘坐的却是中国船:嘉靖时期,日本根本没有能力造出横渡东海的海舶,抵达中国的那两艘朝贡船也是早年永乐皇帝赠送给日本将军足利义满的礼物。况且,明朝时蒸汽机尚未发明,海船越洋需要依靠季风,一年间往返次数受到极大局限,再加上当时日本正处在战国时期,各地领主混战不止,在这重重阻碍下,连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的日本人想要大举侵扰中国沿海,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这张古画浓墨重彩地展示了舟山双屿港极盛时期的场景——岛上常住居民3000人,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葡萄牙人,被历史学家称为“16世纪的上海”,中西建筑鳞次栉比,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数不清的白银在这里交换、中转和集散。曾有历史学者称:“双屿港邻近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借助浙东运河可与明朝的经济神经中枢京杭大运河连接,从经济地理角度来说,双屿的价值远胜澳门。”

  那么,在嘉靖大倭寇风起云涌之后,其参与者究竟又是谁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场所谓的“倭患”中领导者的身份。嘉靖年间,御倭官员王忬曾上奏朝廷,历数了最著名的倭寇头目:“臣询访在海贼首约有百人,其雄狡著名者,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全是安徽、浙江和福建人。随后的《筹海图编》详列了危害最大的14股海盗首领名字及籍贯等,也是清一色的中国人。明朝官员,福建长乐人谢杰则在《虔台倭纂》中明明白白指出了倭寇首领的真实身份:“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可以说,翻遍嘉靖年间的抗倭史料,倭寇首领中的日本人极为罕见,即使有,也是无足轻重的低等小头目。

  再者,中下层的“倭寇”中,到底有多少日本人呢?据《嘉靖实录》称:“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这已经是史籍中对真倭的最高估计了,其他文献的估计更低。如明代兵部侍郎郑晓称:“大抵贼中皆我华人,倭奴直十之一二。”而根据一位被倭寇掳去50多天的昆山人的回忆:“大抵艘凡二百人,所谓倭而锥髻者,特十数人焉而已。”——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且根据历史记录,梳着倭人发型的,也很可能是中国人冒充的日本浪人。

  而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这帮被朝廷定性为侵略者的“倭寇”,却在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民间支持和水土融合——地方百姓“任其堆货,且为打点护送”,“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倭寇深入陆地时“若熟路然”,甚至“与农民杂耕于舟山山阜处”,“或披蓑顶笠,沮溺于田亩,或云中履,荡游于都市”;连本地官兵也与倭寇里应外合,通报军情,“关津不查不问,明送资贼”。种种异状,让负责“剿倭”的官员惊呼“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高级官员外,其他的人全是倭寇。若真乃外藩入侵,那真是一幅令人绝望的画面。

  以上这些记录,皆出自倭寇同时代人的直接观察,拥有很高的可信度。

    双屿港覆灭后,王直收集余部占领了舟山沥港,继续开展海上走私贸易。1553年俞大猷率官军攻克沥港,并放火焚烧,王直败走日本。事后,朝廷在此地竖立了“平倭碑”以示纪念,沥港自此亦称“平倭港”。从此,明清时的浙海再无海商的容身之地。大量曾经的海商及其跟随者为了生存,不得不转商为寇,酿成了巨大的沿海动乱。

  可见,从首领到从属的身份,从其对地方的熟悉程度以及与百姓的水乳交融都可以看出,所谓的“嘉靖大倭寇”其实就是中国人。

  解释这一沿海动乱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并不困难——明中叶以后,沿海地区人口过剩,加之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多,很多农民破产,无以谋生,遂入海经商。可以说,利润丰厚,“一倍而博十倍、百倍之息”的海上贸易乃是东南沿海的重要经济支柱,不仅平民以此为生,连许多豪门巨室也踊跃投资。所以,在双屿港繁荣的二十多年间,舟山海域风平浪静,鲜有“倭乱”记载。而双屿港覆灭后,丧失生机的众多“海商”及其从属只好转以劫掠为生,商变成盗。

  谢杰便曾在《虔台倭纂》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抗倭官员谭纶则用“老鼠洞”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海禁乃倭患大起的根本原因:比如发现家里有老鼠,一定要留一个洞,若是都堵上,更多的地方便会被老鼠穿破。嘉靖时边防政论家唐枢更是洞若观火地指出:“非倭夷敢自犯中华,乃中国自为寇也。”

  这也合理解释了朱纨的悲剧——他颠覆双屿港,断了普通民众生路和豪门势族的财路,很快遭遇到闽浙权贵之朝中势力的围攻和弹劾。他不肯接受即将到来的审讯和侮辱,留下了“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的遗言,服毒自杀。(撰文/郭又惊 摄影/袁蓉荪 等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2期)

  ……

  ……
图片不会传,也没权限发链接{:soso_e136:}
我一口血,潜水一年多的列兵
这玩意看过,似乎在微博还是什么地方,被骂的挺惨,但也有认为真相的。
我个人认为说的夸张了。
一家之言。
让历史为现实服务CD版?
我看的日本史书上,也有倭寇的记载    ╮(╯▽╰)╭
那个徽州人王直比较厉害,在日本建立了徽国,自称徽王,至今日本人还给他塑了像,可见日本人还是崇拜强者的。
南方系的身影依稀可见
把我们的民族英雄一个个都弄没了
我们都是被封建思想洗脑的暴民

只有他们那些代表了友好贸易、普世价值的资本家才是王道啊
晚期的倭寇确实主要是以中国东南沿海和日本为据点的武装海上贸易商和强盗,首领一般为中国人,日本人不过是小喽罗。王直,邓芝龙(郑成功的父亲)就是典型。海禁政策对于倭寇的猖獗负有很大责任。

倭寇其实是给中国人打工的雇佣兵
是,他们都是走私不缴税,所以叫自由贸易是么?
搞清楚什么叫自由贸易再说。我怎么记得缴倭的战斗大多是发生在陆地上呢?他们那些倭寇那些武器在明朝本土上玩什么自由贸易呢?
翻案有个限度,整天美化神辫王朝还不够,还有丑化明朝才行。
真不知道明朝是为了什么才开始禁海的么?正是这些所谓自由贸易得倭寇
嘉靖年间倭寇主体是中国人,这点已经是史学界的定论了。日本人数量很少,层次也不高,就是少量雇佣兵的性质。
历史就是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
晚期的倭寇确实主要是以中国东南沿海和日本为据点的武装海上贸易商和强盗,首领一般为中国人,日本人不过是 ...
这里说的倭寇大多指的都是嘉靖年间的。郑之龙的时代,他本人已经接受了诏安,且郑氏集团是名副其实垄断了整个东亚贸易的海商
早期部分中国人参与个倭寇,后期主要是日本人
这文章作者够SB
jbyyyyyyy 发表于 2012-3-2 18:36
早期部分中国人参与个倭寇,后期主要是日本人
这文章作者够SB
一直是中国人为主,日本人都是被中国人控制的.不过,开始是海商无奈自我保护的武装,到后来就真是无恶不作的寇了.因为买卖不如偷,偷不如抢.抢上瘾之后,买卖就不做了.
又换了啊,给秦桧翻案的事不搞了?
想起了当年的岳飞是不是明族英雄的讨论。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郑芝龙
知道点,不过第一次知道这么详细。
总感觉当时要是发了私掠证放开海禁要好点,至少东南亚已经是不可分割的。。。
13155996 发表于 2012-3-2 18:18
那个徽州人王直比较厉害,在日本建立了徽国,自称徽王,至今日本人还给他塑了像,可见日本人还是崇拜强者的 ...
汪直,谢谢
这好像是真的

只不过倭寇中也真有日本人,可以说是最早的跨国武装走私集团吧...
可怜我大明那苦逼的海禁政策啊!禁到最后,海上贸易额年年创新高,规模那叫一个庞大! 整个大明上层阶级除了皇帝之外都玩儿欢啊! 就这,一毛钱的税收都没有!   把江浙福建加上广东那边做海贸的家伙,每个人捐百分之一的财产——大明估计可以免税免赋二十年!   这叫尼玛什么事儿    明朝可以说是唯一一个不是因为土地兼并而导致的封建王朝固有灭亡周期而灭亡的王朝!  他在最不可能灭亡的时候灭亡了! 神了    话说如果混到一介商贾都比皇帝有钱的时候,这个王朝要么已经是进入了后工业时代,要么是我大明!     死的真实冤啊!   每次读明史就这感觉
不得不说,在明代当好官是需要一定水平的......
悲剧的胡忠宪~
看来,这商人和倭寇的本质是一样的

还是马克思说的对....
看来,这商人和倭寇的本质是一样的

还是马克思说的对....
   文章基本靠谱,日本人也算是躺着都中枪。海商(盗)集团需要一个马甲,因为他们目的是钱无意反叛,朝廷也不想点破,因为点破了就意味着赶尽杀绝。
倭寇里确实日本人都是马仔,那时候大明相对日本是天堂。。。。能天天吃上白米饭的大名都是少数
汪直吧?

这事多年前当年明月科普过。

而且在这之前历史书上就有了。

我要头顶少将!!!!  沾沾光  然后去发奋读书  报效祖国  绞杀倭寇
倭寇本就是给那帮明人卖命的打工仔而已。
古代的海外贸易基本就是悲剧,基本换回的就是一堆不能吃不能喝的白银。统治者(其实就是古代精英)不待见这东西也很正常。
倭国人占少数,大部分是中国人。汪直确实厉害,跑到倭国占地为王。
倭寇就是倭寇。对中国的侵略也是事实。但牛逼的是汪直在日本就跟土皇帝一样。曰本人不敢惹。可参见明朝那些事。
吗了个巴子的  倭寇也要翻案了?
真他妈的愤怒 有证据上证据 没证据就是谣言 整天翻案
小心心语 发表于 2012-3-2 19:54
吗了个巴子的  倭寇也要翻案了?
不但缺乏历史知识,还满口脏话。赶快多读几本书吧。
一个戚继光又没了..............
那拉 发表于 2012-3-2 20:04
真他妈的愤怒 有证据上证据 没证据就是谣言 整天翻案
    上两个证据
  
  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倭寇势力蔓延滋生,江苏浙江两省几乎全部收到倭寇的抢掠和侵扰,屠杀和攻击。攻破杭州城之后。竟然破淳安,到达安徽的绩溪、旌德,突破泾县侵扰芜湖。倭寇穿着红色衣服,带着黄色的帽子,在中国的江河里大摇大摆的开船,在沿河两岸抢掠,最后竟然没有阻挡的达到宜兴。倭寇听说明朝的军队出太湖,马上越武关,抵无锡,住惠山,一昼夜奔走一百八十里。最后抵达浒墅的时候,被明朝官军包围歼灭,结果让官军大吃一惊,倭寇仅仅六七十人,竟然猖獗数千里,杀戮和战伤者达四千人,八十多天之后,才被歼灭。倭寇之猖狂,让读史人匪夷所思。



  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另一支倭寇从乐清登岸,流荡强劫,黄岩、仙居、奉化、余姚、上虞,皆被攻击和抢掠,被杀戮者没有办法计算。《明史》说:“被杀戮者无算。”这股倭寇到了嵊县被歼灭,原来不足二百人,却深入三府五十多天,杀人如麻。同时另一支倭寇从山东日照开始强劫杀戮,径直进入淮安、赣榆,到清河遇到大雨,阻挡了倭寇抢掠的步伐。被徐州、邳州的官军歼灭,不过数十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