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新纪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7:58:05
<P ><p></p> </P>
<P  align=center><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第一章古猿化石(改)<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公元1999年9月25日,全国人民都为祖国母亲50岁生日做着准备,在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在那神秘的东方国度中,一面面红旗正迎风飘扬。而此时,北京的一个四合院内,曾旭华还是像往常一样,准时6点起床,按习惯在院子里做了做健身运动。曾旭华,男,1927年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偏远山区,中国目前唯一的古生物学院士,堪称中国古生物学界的泰山北斗。72岁高龄的他已经从科研考察的第一线退了下来,原本国家为他安排了环境优美的别墅,但他认为在四合院住惯了,谢绝了国家的好意。他的助手还和他开玩笑:“曾老果然是古生物学者,住的都是全北京年代最久远的房子。”就这样,曾老在他的四合院内和老伴渡过了5年休闲平静的晚年生活。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一个月前,他亲如儿子的学生王励志博士带领的科研考察队在陕西一个叫古溪的地方带回了一个猿类动物头骨化石。昨天,头骨化石的检测报告送到了曾老的面前。从报告上看这个化石据今大约50万年,脑部结构和今天的猿类生物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自从接到这个报告后,曾老的头脑里就不断出现“50万年,古溪,黄河流域,周口店,北京人头骨,中华文明起源。”这几个问题。“这个头骨化石和北京人头骨化石有什么联系呢?”曾老低着头在院子里来回走着。突然,曾老觉得想起了什么,“小华,帮我把昨天那份报告拿来。”曾老对着屋里大声喊道。小华是曾老对老伴的称呼,曾老的老伴叫王华,比曾老小1岁,也是一名古生物学者,两人在一起已经有50个年头了。“拿来了,看你低头思考的样子我就知道你要干什么。”曾老的话语刚落,老伴就拿着报告出现在眼前了。曾老对老伴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还有什么比50年的默契更令人欣慰。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奇怪,这个头骨后部的窟窿是什么?”曾老看着头骨的照片自言自语。“给你放大镜。”曾老接过老伴递过来的放大镜仔细地看了看。“来,你来看看。”曾老对老伴说。曾夫人接过照片,“是撞击产生的痕迹?难道50万年前的古猿已经知道使用简单的武器互相攻击了?”“不对,应该是什么东西穿过后留下的。”曾老反驳道。“你注意看,在头骨前额部份也有如此的窟窿,比后脑的小一些,更规则一些。而且后脑的窟窿周边还有放射状裂纹,没有前额的那么规则。究竟是什么造成的?看来我们需要亲自去研究室看看。”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同一时间,北京地震预防中心。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站在一幅大型的中国地质结构电子显示图前沉思。近段时间中国地震活动记录表示,不久将在中国境内发生一次大地震,其强度将是前所未有的。“地震中心到底在哪里?”这位老人不断地在问自己。“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预测出地震中心和震发时间,那将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多大的损失。到那时,我可就是人民的罪人啊!”在空调房里的老人流出了颗颗汗滴。这名老人叫张国兴,国家地震预防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学院士。“张老,最新地震活动记录。”一名助手的声音将张老从沉思中拉回到现实。“立即将近段时间的地震活动记录全部调出来,李远负责第一组,做对比分析;王晨负责第二组,做震源预测;徐熙负责第三组,做资料整理搜集;赵文,负责第四组继续做地震活动记录。要快,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张老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下达了任务。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地点转到辽宁省锦州市以西50公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突击师驻地。该师成立于1998年10月1日,是解放军第一支以直升机为主的快速反应部队,直属军委管辖。该师定额25000人,下辖2个装甲突击团,1个直升机突击旅,2个机械化步兵突击团,1个炮兵团,1个信息连,1个后勤团,1个工程团,1个混合防空营,1个特种作战大队。主要装备有T-90Ⅱ型主战坦克216辆,90式履带装甲车160辆,122毫米自行榴弹炮60辆,83式273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10辆。Z9-Z侦察型10架,Z9-G格斗型突击直升机120架,Z9-Y武装运输机直升机150架。作为中国最具打击力力量的第一任师长,张炜是自豪的。但是同时责任也是最大的。军委验收部队战斗力的时间是99年12月的台海地区军事演习,留给张炜的时间只有14个月,要在14个月的时间里将这支部队形成爆裂的战斗力。到验收时,这支部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将面临被解散的命运,同时张炜的军人生涯也将结束。99年9月25日这一天,张炜师长像往常一样亲自到基层检查训练。看着战士们忘我的投入,张炜感到一阵欣慰:“我们的士兵是全球最好的,我们的装备是全军最先进的,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智慧。”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张炜是解放军在近几年崛起的一颗新星,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指挥学院,在校期间各科成绩均为满分,毕业论文“论我军与美军的攻防”获得了中央军委的肯定,并将该毕业论文列为国家一级保密文件,直接纳入总参部作战计划,于是该院出现了未交毕业论文而顺利毕业的怪事。张炜更是一毕业就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部参谋上校,这在解放军的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事。101突击师就是在张炜的建军理念下组建的,当然随其自然,张炜也就成为了该师的第一任师长,并被任命为少将。该年张炜25岁。这一年龄使其成为了我军建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但此时身在辽宁的他绝没有想到,远在北京的两位院士的报告和几天后发生的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不,准确地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和全人类的命运。 <p></p></FONT></FONT></P>
<P ><a href="http://book.tiexue.net/" target="_blank" >铁血读书 book.tiexue.net</A><p></p></P><P ><p></p> </P>
<P  align=center><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第一章古猿化石(改)<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公元1999年9月25日,全国人民都为祖国母亲50岁生日做着准备,在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在那神秘的东方国度中,一面面红旗正迎风飘扬。而此时,北京的一个四合院内,曾旭华还是像往常一样,准时6点起床,按习惯在院子里做了做健身运动。曾旭华,男,1927年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偏远山区,中国目前唯一的古生物学院士,堪称中国古生物学界的泰山北斗。72岁高龄的他已经从科研考察的第一线退了下来,原本国家为他安排了环境优美的别墅,但他认为在四合院住惯了,谢绝了国家的好意。他的助手还和他开玩笑:“曾老果然是古生物学者,住的都是全北京年代最久远的房子。”就这样,曾老在他的四合院内和老伴渡过了5年休闲平静的晚年生活。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一个月前,他亲如儿子的学生王励志博士带领的科研考察队在陕西一个叫古溪的地方带回了一个猿类动物头骨化石。昨天,头骨化石的检测报告送到了曾老的面前。从报告上看这个化石据今大约50万年,脑部结构和今天的猿类生物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自从接到这个报告后,曾老的头脑里就不断出现“50万年,古溪,黄河流域,周口店,北京人头骨,中华文明起源。”这几个问题。“这个头骨化石和北京人头骨化石有什么联系呢?”曾老低着头在院子里来回走着。突然,曾老觉得想起了什么,“小华,帮我把昨天那份报告拿来。”曾老对着屋里大声喊道。小华是曾老对老伴的称呼,曾老的老伴叫王华,比曾老小1岁,也是一名古生物学者,两人在一起已经有50个年头了。“拿来了,看你低头思考的样子我就知道你要干什么。”曾老的话语刚落,老伴就拿着报告出现在眼前了。曾老对老伴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还有什么比50年的默契更令人欣慰。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奇怪,这个头骨后部的窟窿是什么?”曾老看着头骨的照片自言自语。“给你放大镜。”曾老接过老伴递过来的放大镜仔细地看了看。“来,你来看看。”曾老对老伴说。曾夫人接过照片,“是撞击产生的痕迹?难道50万年前的古猿已经知道使用简单的武器互相攻击了?”“不对,应该是什么东西穿过后留下的。”曾老反驳道。“你注意看,在头骨前额部份也有如此的窟窿,比后脑的小一些,更规则一些。而且后脑的窟窿周边还有放射状裂纹,没有前额的那么规则。究竟是什么造成的?看来我们需要亲自去研究室看看。”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同一时间,北京地震预防中心。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站在一幅大型的中国地质结构电子显示图前沉思。近段时间中国地震活动记录表示,不久将在中国境内发生一次大地震,其强度将是前所未有的。“地震中心到底在哪里?”这位老人不断地在问自己。“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预测出地震中心和震发时间,那将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多大的损失。到那时,我可就是人民的罪人啊!”在空调房里的老人流出了颗颗汗滴。这名老人叫张国兴,国家地震预防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学院士。“张老,最新地震活动记录。”一名助手的声音将张老从沉思中拉回到现实。“立即将近段时间的地震活动记录全部调出来,李远负责第一组,做对比分析;王晨负责第二组,做震源预测;徐熙负责第三组,做资料整理搜集;赵文,负责第四组继续做地震活动记录。要快,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张老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下达了任务。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地点转到辽宁省锦州市以西50公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突击师驻地。该师成立于1998年10月1日,是解放军第一支以直升机为主的快速反应部队,直属军委管辖。该师定额25000人,下辖2个装甲突击团,1个直升机突击旅,2个机械化步兵突击团,1个炮兵团,1个信息连,1个后勤团,1个工程团,1个混合防空营,1个特种作战大队。主要装备有T-90Ⅱ型主战坦克216辆,90式履带装甲车160辆,122毫米自行榴弹炮60辆,83式273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10辆。Z9-Z侦察型10架,Z9-G格斗型突击直升机120架,Z9-Y武装运输机直升机150架。作为中国最具打击力力量的第一任师长,张炜是自豪的。但是同时责任也是最大的。军委验收部队战斗力的时间是99年12月的台海地区军事演习,留给张炜的时间只有14个月,要在14个月的时间里将这支部队形成爆裂的战斗力。到验收时,这支部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将面临被解散的命运,同时张炜的军人生涯也将结束。99年9月25日这一天,张炜师长像往常一样亲自到基层检查训练。看着战士们忘我的投入,张炜感到一阵欣慰:“我们的士兵是全球最好的,我们的装备是全军最先进的,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智慧。”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张炜是解放军在近几年崛起的一颗新星,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指挥学院,在校期间各科成绩均为满分,毕业论文“论我军与美军的攻防”获得了中央军委的肯定,并将该毕业论文列为国家一级保密文件,直接纳入总参部作战计划,于是该院出现了未交毕业论文而顺利毕业的怪事。张炜更是一毕业就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部参谋上校,这在解放军的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事。101突击师就是在张炜的建军理念下组建的,当然随其自然,张炜也就成为了该师的第一任师长,并被任命为少将。该年张炜25岁。这一年龄使其成为了我军建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但此时身在辽宁的他绝没有想到,远在北京的两位院士的报告和几天后发生的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不,准确地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和全人类的命运。 <p></p></FONT></FONT></P>
<P ><a href="http://book.tiexue.net/" target="_blank" >铁血读书 book.tiexue.net</A><p></p></P>
蛤蟆东东?接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