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确定,第二代高分辨率星载遥感成像雷达卫星------遥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11:37


h t t p:/ /roll.sohu.com/20111228/n330690502.shtml
2011年12月25日,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一戎院士到该所在内蒙古的外场试验队考察遥感卫星十三号的在轨测试工作,并慰问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坚守岗位、努力工作的科研人员。

  考察工作时,吴一戎听取了洪峻研究员关于卫星在轨测试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试验队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试验计划进度,赞扬了试验队员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困难、不畏艰苦的精神,对全体试验队员为我国航天遥感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表示了感谢。
     吴一戎一行还冒着严寒,实地考察了野外场地,详细了解试验队有关工作情况,并勉励试验队科研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为我国遥感事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源电子学研究所)
吴一戎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男,1963年7月生于北京,籍贯安徽合肥。北京理工大学81级校友,曾就读于该校信息学院电磁场与微波专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1988年5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后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大型遥感地面信息系统的研制,参与国家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方向战略研究。
  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起任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专家组成员,是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
  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6月起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主任。
  吴一戎院士长期担任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专家组成员,为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研究方向的规划和项目部署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担任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家,大科学工程“国家航空遥感系统”总设计师和中国遥感卫星一号系统副总指挥等。
  十余年来,吴一戎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开拓广泛覆盖现代微波成像领域的科研工作,为我国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贡献。
  长期从事先进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技术、大型遥感地面处理及应用系统等的研究和建设,系统性地突破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他领导下的研究团队获得了国防科工委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主要研究方向:微波成像理论研究、微波成像技术、雷达信号处理[1]。
  包括星载/机载SAR信号处理;遥感图像几何与辐射校正;大型计算机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包括高速网络、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大型存储设备、系统软件、数据库、存储迁移软件);机载InSAR系统。
  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以及遥感卫星地面处理和应用系统的研究。系统性地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
  2010年6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隆重举行仪式吴一戎院士受聘为信息学院名誉院长

  

h t t p:/ /roll.sohu.com/20111228/n330690502.shtml
2011年12月25日,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一戎院士到该所在内蒙古的外场试验队考察遥感卫星十三号的在轨测试工作,并慰问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坚守岗位、努力工作的科研人员。

  考察工作时,吴一戎听取了洪峻研究员关于卫星在轨测试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试验队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试验计划进度,赞扬了试验队员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困难、不畏艰苦的精神,对全体试验队员为我国航天遥感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表示了感谢。
     吴一戎一行还冒着严寒,实地考察了野外场地,详细了解试验队有关工作情况,并勉励试验队科研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为我国遥感事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源电子学研究所)
吴一戎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男,1963年7月生于北京,籍贯安徽合肥。北京理工大学81级校友,曾就读于该校信息学院电磁场与微波专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1988年5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后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大型遥感地面信息系统的研制,参与国家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方向战略研究。
  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起任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专家组成员,是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
  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6月起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主任。
  吴一戎院士长期担任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专家组成员,为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研究方向的规划和项目部署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担任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家,大科学工程“国家航空遥感系统”总设计师和中国遥感卫星一号系统副总指挥等。
  十余年来,吴一戎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开拓广泛覆盖现代微波成像领域的科研工作,为我国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贡献。
  长期从事先进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技术、大型遥感地面处理及应用系统等的研究和建设,系统性地突破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他领导下的研究团队获得了国防科工委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主要研究方向:微波成像理论研究、微波成像技术、雷达信号处理[1]。
  包括星载/机载SAR信号处理;遥感图像几何与辐射校正;大型计算机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包括高速网络、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大型存储设备、系统软件、数据库、存储迁移软件);机载InSAR系统。
  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以及遥感卫星地面处理和应用系统的研究。系统性地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
  2010年6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隆重举行仪式吴一戎院士受聘为信息学院名誉院长




这个应该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雷达星了,估计 分辨率一米,详查SAR星,尖兵系列


这个应该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雷达星了,估计 分辨率一米,详查SAR星,尖兵系列
分辨率不好说 TG第一代SAR星的地面分辨率是5米. 这个已经很HKC了基本跟美 欧保持同步.印度现在购买加拿大的星载SAR雷达 然后组装在自己的平台上 搞的所谓第一颗SAR雷达侦察卫星 分辨率就是5米量级的,达到TG第一代的水平.

TG的SAR星行波管是14所 中科院电子所双剑合壁搞的 水平可是国内顶尖了  38所单搞很难与14 电子所竞争了.
h t t p:/ /news.xinhuanet.com/mil/2011-03/24/c_121227363.htm
德国的Sar卫星最先进,电子所与德国交流也很频繁h t tp:/ /hi.baidu.com/%CE%D2%B5%C8p%C3%F1/blog/item/d222664090eeb9049313c62b.html
1米的SAR卫星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如果飞机能到多少?


X波段的遥感六号02星

X波段的遥感六号02星
1米啊,我干活的时候能否见
lsquirrel 发表于 2012-1-25 20:36
X波段的遥感六号02星
h t t p:/ /w ww.shyouth.net/html/chxzy/cxzy_hdjb/2011-08-17/Detail_120500.htm
好,就一个字
啥时候分辨率到0.2米,玩车震都看得清了
llin7 发表于 2012-1-26 13:47
啥时候分辨率到0.2米,玩车震都看得清了
两回事啊,神!
和遥感6是兄弟
好消息不断啊~~~~~~·加油
llin7 发表于 2012-1-26 13:47
啥时候分辨率到0.2米,玩车震都看得清了
额,这个,估计看到的就是一根貌似牙签的东东了吧,呵呵!这分辨率反而不爽了!
老兄,这世上除了大象的那玩意儿0.2分辨率能见到一条线,其他的么?
sdkk88 发表于 2012-1-27 16:38
老兄,这世上除了大象的那玩意儿0.2分辨率能见到一条线,其他的么?
还有鲸鱼吧
sdkk88 发表于 2012-1-27 16:38
老兄,这世上除了大象的那玩意儿0.2分辨率能见到一条线,其他的么?
你不晓得鲸鱼的有多粗?
西科斯基0811 发表于 2012-1-27 20:48
你不晓得鲸鱼的有多粗?
{:soso_e120:}{:soso_e120:}歪了歪了,就此打住,对不起楼主了,哈哈
你不晓得鲸鱼的有多粗?
按照体型换算,估计得有两把标准铁锹那么长吧……呼唤学霸科普!
2012-3-15 00:11 上传



http://www.doc88.com/p-17885338759.html
歪楼的光荣传统………
这个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