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航空部队开展夜间条件下升空演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48:13
夜间行进间着舰:中国海军舰载直升机首开纪录
<P>     
<P>□胡宝良本报记者钱晓虎
<P>     
<P>夕阳渐渐隐去,暮色越来越浓。一艘新型导弹驱逐舰在黄海某海域悄然破浪前行。
<P>    11月4日17时58分,天边出现了一个闪烁的红点:一架直-9新型舰载直升机闪着夜航灯,超低空疾速飞向深海,奔向航行中的战舰。今夜,我海军舰载直升机将在这里进行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训练。
<P>    夜间行进间着舰,是舰载直升机训练中难度最大的科目,是舰载机征服大洋的最大难关,被各国飞行员称为飞行技能的“最高境界”。飞行前,记者采访了参加此次飞行的某舰载机部队副部队长赵鲁英。这位有着2600多个飞行小时的特级飞行员谈起夜间飞行一脸严肃:“夜间,训练海区漆黑一片,没有参照物。舰载机飞行员注意力分配转移比白天要慢得多,对速度、高度、方位感知能力大大下降,很难及时修正误差;着舰过程全凭仪表观察和舰上航空指挥员的引导,而驱护舰飞行甲板狭小,没有像大型航空母舰一样宽阔的甲板和完备的起降设施,着舰的时机很难把握。”
<P>    闪烁的红点越来越清晰,可风浪也变大了。记者站在摇晃着的甲板上,不由为海天夜鹰捏一把汗。
<P>    搜索、定位……由特级飞行员刘进坤和赵鲁英驾驶的直-9舰载机很快锁定大海中航行的目标舰。在距战舰2000米时,舰载机放下了起落架,锁好了主轮。
<P>    “发现目标,放下起落架,请示着舰!”机长刘进坤向指挥组报告。
<P>    “注意高度,可以着舰。”此次训练的指挥员、某舰载机部队部队长政佃祥向夜鹰发出命令。
<P>    夜色中,战舰在波浪中起伏摇摆,给着舰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刘进坤迅速建立航线,利用高超的夜航技能牢牢控制飞行航向和速度,对准甲板上的灯光点不断下降高度。
<P>    舰载机一点点地接近战舰,危险也在一点点增加。
<P>    “距舰100米……注意高度、速度!”18时12分,政佃祥发出指令,从容而镇定。看得出,他对自己的部下很有信心。长时间的海天砺翼练就了舰载机飞行员强健的身体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飞行技能。为了确保夜间训练的成功,部队挑选的参训飞行员飞行时间都在800小时以上,其中夜间飞行不低于200小时。
<P>    直-9舰载机在左舷外高度8米左右的空中稳稳悬停。旋翼飞速旋转,在海面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飞溅起的水雾弥漫在空中,在甲板红色边界灯的反衬下显得色彩斑斓。
<P>    两分钟过去了,一切准备就绪。甲板指挥员举起允许着舰的绿色信号牌。刘进坤在机组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抓住战舰相对平稳的瞬间,迅速放下了变距杆,以一个平稳的“三点着舰”动作准确降落在飞行甲板“圆心”上。顿时,翘首以待的官兵们欢呼起来。
<P>    训练仍在进行。旋翼还没有停转,直-9舰载机再一次飞离战舰,消失在夜幕中……从黄昏到深夜,直-9舰载机共完成了数十架次的起落训练,次次干净利落,显示了中国舰载机飞行员高超的技能。
<P>    部队长政佃祥告诉记者,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取得成功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又一项空白,为我海军舰载机部队遂行海上应急机动作战任务夯实了基础,标志着我舰载机部队战斗力又实现了新的跃升。
<P>     
<P>    编队星夜长途奔袭
<P>     
<P>□李斌富本报记者钱晓虎
<P>     
<P>    记者近日在胶东半岛某机场目睹了海军某航空兵师组织的一场夜间长途奔袭演练。
<P>    阵阵秋风中,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的升起,两架新型战机腾空而起。编队一路起降20个机场,抵达南海某海域后,迅速展开相关课目的演练,使夜间训练实现了向多兵力、全时段、跨区域、大强度的跨越。
<P>    夜间编队长途奔袭,对飞行员生理、技能和装备性能都是一种挑战。以往,该师只有个别执行特殊任务的机组能完成跨区长途奔袭课目。为扭转这种局面,该师在成功组织单机后半夜远程跨区机动训练的基础上,调整训练计划和组训方法,重点瞄准多架次、高强度的后半夜跨区机动课目训练。
<P>    千里奔袭训练中,该师师团主官勇当长机,机组人员克服诸多困难,围绕突破“敌”电子干扰等高难课目,磨砺官兵实战状态下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面对气候条件差异大等不利因素,他们密切协同,高质量完成了后半夜机动侦察、仪表穿云等多个课目的训练任务。
<P>
<P>    神兵天降黄河滩
<P>     
<P>    □赵启洪本报记者谭洁
<P>     
<P>    10月18日晚,空降兵某部在黄河滩上成功进行了复杂背景下的夜间空降作战演练。此次演练,一批高科技夜战新装备和新器材纷纷登场,一批夜战新战法得到检验和完善,多项高难课目得到突破。
<P>    当晚,无月,有雾。19时,数架大型运输机从某地机场远程机动,悄然飞抵作战空域。上百名伞兵操作具有较好机动性的翼伞,悄然降落在黄河滩。刚一着陆,他们就迅速集结,向“敌”重要工事突击。夜间战斗视线差,官兵们运用多种高科技夜视夜战器材,使夜间战场瞬间变得透明。开进途中,部队遭到装备精良的“蓝军”阻击。他们灵活运用多项战法,实施火力打击,摧毁了“敌”外围警戒。政工干部也全程参与作战指挥,发挥了充分的服务保证作用。
<P>    据该部领导介绍,空降兵夜战是未来战场的重要作战样式。要练就过硬的夜战本领,必须贴近实战,从难从严摔打。近年来,该部注重设置复杂恶劣的战场环境,加大训练难度和强度,提升夜间作战训练层次。他们围绕夜间作战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改进装备和器材,多次在夜间把各兵种专业分队拉到陌生地域进行联合训练,并组成应急救护等多个保障小组,确保了演练有序实施。(空降组图赵启洪李爱明刘伟平摄)
<P>     </P>夜间行进间着舰:中国海军舰载直升机首开纪录
<P>     
<P>□胡宝良本报记者钱晓虎
<P>     
<P>夕阳渐渐隐去,暮色越来越浓。一艘新型导弹驱逐舰在黄海某海域悄然破浪前行。
<P>    11月4日17时58分,天边出现了一个闪烁的红点:一架直-9新型舰载直升机闪着夜航灯,超低空疾速飞向深海,奔向航行中的战舰。今夜,我海军舰载直升机将在这里进行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训练。
<P>    夜间行进间着舰,是舰载直升机训练中难度最大的科目,是舰载机征服大洋的最大难关,被各国飞行员称为飞行技能的“最高境界”。飞行前,记者采访了参加此次飞行的某舰载机部队副部队长赵鲁英。这位有着2600多个飞行小时的特级飞行员谈起夜间飞行一脸严肃:“夜间,训练海区漆黑一片,没有参照物。舰载机飞行员注意力分配转移比白天要慢得多,对速度、高度、方位感知能力大大下降,很难及时修正误差;着舰过程全凭仪表观察和舰上航空指挥员的引导,而驱护舰飞行甲板狭小,没有像大型航空母舰一样宽阔的甲板和完备的起降设施,着舰的时机很难把握。”
<P>    闪烁的红点越来越清晰,可风浪也变大了。记者站在摇晃着的甲板上,不由为海天夜鹰捏一把汗。
<P>    搜索、定位……由特级飞行员刘进坤和赵鲁英驾驶的直-9舰载机很快锁定大海中航行的目标舰。在距战舰2000米时,舰载机放下了起落架,锁好了主轮。
<P>    “发现目标,放下起落架,请示着舰!”机长刘进坤向指挥组报告。
<P>    “注意高度,可以着舰。”此次训练的指挥员、某舰载机部队部队长政佃祥向夜鹰发出命令。
<P>    夜色中,战舰在波浪中起伏摇摆,给着舰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刘进坤迅速建立航线,利用高超的夜航技能牢牢控制飞行航向和速度,对准甲板上的灯光点不断下降高度。
<P>    舰载机一点点地接近战舰,危险也在一点点增加。
<P>    “距舰100米……注意高度、速度!”18时12分,政佃祥发出指令,从容而镇定。看得出,他对自己的部下很有信心。长时间的海天砺翼练就了舰载机飞行员强健的身体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飞行技能。为了确保夜间训练的成功,部队挑选的参训飞行员飞行时间都在800小时以上,其中夜间飞行不低于200小时。
<P>    直-9舰载机在左舷外高度8米左右的空中稳稳悬停。旋翼飞速旋转,在海面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飞溅起的水雾弥漫在空中,在甲板红色边界灯的反衬下显得色彩斑斓。
<P>    两分钟过去了,一切准备就绪。甲板指挥员举起允许着舰的绿色信号牌。刘进坤在机组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抓住战舰相对平稳的瞬间,迅速放下了变距杆,以一个平稳的“三点着舰”动作准确降落在飞行甲板“圆心”上。顿时,翘首以待的官兵们欢呼起来。
<P>    训练仍在进行。旋翼还没有停转,直-9舰载机再一次飞离战舰,消失在夜幕中……从黄昏到深夜,直-9舰载机共完成了数十架次的起落训练,次次干净利落,显示了中国舰载机飞行员高超的技能。
<P>    部队长政佃祥告诉记者,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取得成功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又一项空白,为我海军舰载机部队遂行海上应急机动作战任务夯实了基础,标志着我舰载机部队战斗力又实现了新的跃升。
<P>     
<P>    编队星夜长途奔袭
<P>     
<P>□李斌富本报记者钱晓虎
<P>     
<P>    记者近日在胶东半岛某机场目睹了海军某航空兵师组织的一场夜间长途奔袭演练。
<P>    阵阵秋风中,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的升起,两架新型战机腾空而起。编队一路起降20个机场,抵达南海某海域后,迅速展开相关课目的演练,使夜间训练实现了向多兵力、全时段、跨区域、大强度的跨越。
<P>    夜间编队长途奔袭,对飞行员生理、技能和装备性能都是一种挑战。以往,该师只有个别执行特殊任务的机组能完成跨区长途奔袭课目。为扭转这种局面,该师在成功组织单机后半夜远程跨区机动训练的基础上,调整训练计划和组训方法,重点瞄准多架次、高强度的后半夜跨区机动课目训练。
<P>    千里奔袭训练中,该师师团主官勇当长机,机组人员克服诸多困难,围绕突破“敌”电子干扰等高难课目,磨砺官兵实战状态下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面对气候条件差异大等不利因素,他们密切协同,高质量完成了后半夜机动侦察、仪表穿云等多个课目的训练任务。
<P>
<P>    神兵天降黄河滩
<P>     
<P>    □赵启洪本报记者谭洁
<P>     
<P>    10月18日晚,空降兵某部在黄河滩上成功进行了复杂背景下的夜间空降作战演练。此次演练,一批高科技夜战新装备和新器材纷纷登场,一批夜战新战法得到检验和完善,多项高难课目得到突破。
<P>    当晚,无月,有雾。19时,数架大型运输机从某地机场远程机动,悄然飞抵作战空域。上百名伞兵操作具有较好机动性的翼伞,悄然降落在黄河滩。刚一着陆,他们就迅速集结,向“敌”重要工事突击。夜间战斗视线差,官兵们运用多种高科技夜视夜战器材,使夜间战场瞬间变得透明。开进途中,部队遭到装备精良的“蓝军”阻击。他们灵活运用多项战法,实施火力打击,摧毁了“敌”外围警戒。政工干部也全程参与作战指挥,发挥了充分的服务保证作用。
<P>    据该部领导介绍,空降兵夜战是未来战场的重要作战样式。要练就过硬的夜战本领,必须贴近实战,从难从严摔打。近年来,该部注重设置复杂恶劣的战场环境,加大训练难度和强度,提升夜间作战训练层次。他们围绕夜间作战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改进装备和器材,多次在夜间把各兵种专业分队拉到陌生地域进行联合训练,并组成应急救护等多个保障小组,确保了演练有序实施。(空降组图赵启洪李爱明刘伟平摄)
<P>     </P>
北海舰队航空兵某歼击机团提高全天候机动作战能力



    本报讯  王毓军、王鹏报道:北海舰队航空兵某歼击机团日前接到上级的演练命令后,10多架战机迅速升空,编队穿云破雾,以突然的火力对目标实施猛烈攻击。这是该团着眼未来战场着力提升打赢能力出现的新景象。 <P>    今年以来,该团党委“一班人”积极研究新军事变革 的发展趋势,以打赢为标准大胆进行训练改革,注重加强战法创新和战术研练,并突出海空课目训练,以此提升部队海空机动作战能力。该团组织全体飞行人员学习掌握飞机的战术性能、基本原理和指挥引导程序,积极进行海空作战的战例分析与战法研究,围绕海空截击、海空游猎等10多个课目展开训练。针对海空课目难度大的特点,扎实打牢技术战术基础,对低空特技、编队、航行等课目进行精训。针对海上参照物少的实际,加强特情处置研究,摸索防迷航、防错觉的措施和发生问题后的处置方法。他们采取先分队后团队、先陆空后海空、先近海后远海的方法,循序渐进组织高难课目训练,研练出不同海空层次、不同角度方位的攻防战法。目前,该团98%的飞行人员已具备全天候海上机动作战能力。 </P>
南空探索诸军兵种一体化联训新路
    编者按:在未来战场上,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一体化作战,需要一体化训练。目前,我军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开展一体化训练的基本条件。根据总部的统一部署,今年以来全军先后确定了一批试点部队,围绕创新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 研究一体化训练内容体系、发展一体化训练方法手段、完善一体化训练机制和培养一体化训练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南京军区空军的试点经验,对我们探索一体化训练路子,是一个有益启示。 <P><P>    本报讯  危立平、记者张金玉报道:深秋,南空航空兵某师与陆军某防空旅展开了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演练。空中,一架架战机突破强电子干扰,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地面,一枚枚导弹似闪电霹雳,织起一道道防空火力网……演练初步实现情报信息、指挥控制、火力打击和综合保障的一体化,部队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得到提高。 <P>    今年以来,南空部队根据上级赋予的试点任务,着眼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防空作战需要,全力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训练路子。他们充分利用军事训练区域协作资源,多次开展“战术协作训练周”活动,与陆军高炮、导弹部队和海军舰艇部队等一起,围绕创新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构建一体化训练内容体系、发展一体化训练方法手段、完善一体化训练机制和培养一体化训练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 <P>    与此同时,他们依托装备新型战机的航空兵某师组建了一支装备精良、素质过硬的“蓝军”分队,作为空中“磨刀石”,组织航空兵、导弹兵、雷达兵等兵种部队与之进行实战对抗演练。在对抗中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训练的新方法、新手段,使机动、协同、指挥和联合作战能力得到反复锤炼。随着一体化联合训练的深入,参训部队由过去单一兵种施训向多军兵种部队联合施训转变,促进了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提高。 <P>    通过一体化联合训练,他们把条块分割的训练资源优化组合,形成了一套互训互补、双练双赢的演练机制。据介绍,他们在对抗中把着眼点放在暴露问题上。每当战场硝烟散尽,参训部队就利用先进的视频记录和飞参判读系统,给自己“照镜子”,看清差距、找准问题,并从加强空地协同和提高快反能力等方面对新战法进行了修改完善。他们在战法研练的一些重点难点环节上合力攻关,取得了多项成果,完善了一批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新战法、新训法。 </P>( 来源:解放军报第2版   发布时间: 2004-11-16 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