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成为舰载武器维修保障的兵头将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27:06
曹学军 古领华 赵江宜

</P>集体攻关解难题</P>
</P>     
面对有上百万个元器件的导弹、鱼水雷等高技术武器装备,南海舰队某军械技术保障大队的士官,立足本职,不畏艰难,一点点将它们“啃”下来,成为驾驭它们的高手。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每个军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岗位,我们都需要有像这些士官一样的精神,努力成为精通本职工作的能手。为此,特将这些士官的事迹介绍给广大读者。                                                                       ——编者
    用士官名字命名革新成果
<P>    军事变革没有官与兵之分,作为一名士官,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脚踏实地,立足岗位思变革,就能有所作为,甚至能有所创新。
<P>                                                                 ——四级士官  王龙珠
<P>    来玉楔环扳手、亚平模拟燃油开启活门、小会等三角水平仪调试法……走进军械技术保障大队荣誉室,用士官名字命名的技术和方法革新成果实物十分夺目。每件实物旁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包括个人简历、革新过程、应用价值等。从荣誉室,笔者走进了该大队士官革新的天地。
<P>    几年前,某新型导弹装备大队。一天,三级士官黄亚平与中队长刘仁杰一起来到某驱逐舰,进行该型导弹与舰上导弹发射系统的协调,可折腾了半天也没协调好。换了一枚弹,不行。再换一枚弹,还是不行。黄亚平判定问题可能出在舰上导弹发射系统与导弹的连接协调上。于是,他看图纸、查资料,在反复对比中发现舰上导弹发射系统缺少对这种新型导弹发动机燃油开启活门回答指示装置。他及时向刘中队长汇报了这一重大发现,并主动请缨研制这种装置。黄亚平的请求很快得到上级批准。方案设计、绘制图纸、参数计算、现场实验。两个多月后,由黄亚平主持研制的模拟燃油开启活门,使这种新型导弹与舰上导弹发射系统顺利协调成功,并迅速推广应用。
<P>    像黄亚平一样,四级士官盛来玉发现拆卸导弹各舱段连接处螺钉的楔环扳手不好用,还容易对弹体造成损伤,便自己设计加工了一个可直接套在这种螺钉上的扳手,拆卸速度比过去提高了两倍。
<P>    除了“小革新、小发明、小科研”的“三小”革新成果外,技术保障方式方法的革新也是该大队士官革新的重要方面。测试导弹飞行状态的一种水平仪,按操作规程,检测时要在360度范围内的多个点进行反复调整。三级士官李小会摸索总结出取360度平面内任意等边的三个点进行调试的办法,检测速度比过去提高8倍。
<P>    目前,该大队92%的士官有研讨文章,66%的三级以上士官有“三小”技术革新成果或技术保障方法革新成果,90%以上的士官班长都主持或参与了本专业操作规程和训练大纲的改写工作。
<P>    大队政委李明强介绍说:“用士官的名字命名革新成果,也是一种创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士官立足岗位投身军事变革。”
    士官帮专家解维修难题
<P>    科学技术研究没有职位高低之分,只要认为自己的观点、思路等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哪怕是一名小小的士兵。
<P>                                                                 —一级士官  秦伟兵
<P>    今年3月,某型导弹生产厂家的两名专家应邀来大队维修导弹。在测试1枚导弹的舵机时,信号出现跳动。两位专家经过初步分析,判定问题出在控制仪,便更换了1台新的控制仪。再测试,故障依旧。
<P>    两位专家最后把问题锁定在舵机本身。舵机被换成新的,故障还是没有排除。
<P>    “我看问题既不在控制仪,也不在舵机,而在测试设备。可能是测试设备与导弹的连线出了问题。”一直在旁观的三级士官刘本军语出惊人。
<P>    两位专家上下打量着这个肩扛士官肩牌的小伙子,不约而同地说:“测试设备是刚检修过的,绝不会有问题。”
<P>    最后,两位专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采纳了刘本军的意见。经过仔细排查,结果还真是测试设备与导弹之间的一根连线的接口有松动,故障很快被排除。
<P>    无独有偶,今年6月,航天某院派两名专家到大队帮助检修导弹发射箱,在检修其中1个发射箱时花费了1个多小时也没找到故障原因。
<P>    一直跟在专家屁股后面想学点技术的二级士官赫顺富,认为专家忽略了导弹助推器点火插头这个小细节,便向专家讲出了自己的想法。专家取出导弹助推器点火插头,发现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盐雾,经擦拭、吹干,一切便恢复正常。
<P>    据了解,近年来,该大队有20余名士官在技术保障中,与科研院所、生产厂家、修理厂家的专家曾经因一些技术问题发生争论,而很多时候“真理”在士官这边。
<P>    四级士官王青红一语道破天机:“真正论技术,我们这些士官给专家提鞋子都不一定够格,但我们对手中的装备已十分熟悉,越是容易忽视的细小问题,心中越有数,可专家们就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P>    正因为如此,对近年来装备大队的一些新型导弹、鱼水雷等,士官们为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提供了数十条改进意见和建议,且多数都被采纳。
    人人都成为排除故障的行家
<P>    每当随舰艇出海演习,看到“利剑出鞘”准确命中目标的时候,心中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这些士官的汗水、智慧和心血早已融入其中。
<P>                                                                  ——三级士官  孟兵
<P>    一次,某驱逐舰1枚值班导弹的雷达发不出战斗指令,舰上便向该大队求援。大队派一级士官秦伟兵带两名义务兵来到舰上。舰长一看这阵势,拿起电话就打给大队长王诚:“怎么就派几个小兵来?”
<P>    “放心吧,小兵能管大事。”王大队长向舰长保证。
<P>    但见秦伟兵等人通电、检测、分析,很快就判断出故障原因:雷达自动频率微调系统失调。秦伟兵钻进导弹发射筒,仅半小时就排除了故障。
<P>    技术保障不仅在港岸,还在海上。每次执行重大任务,该大队士官都要随舰出海保驾。一次重大演习前,某驱逐舰1枚导弹在发射前的最后通电检测中出现断电报警故障。四级士官王青红连夜对其进行抢修,可检查了导弹的所有电路系统,都正常。他意识到是发射系统出了问题。经过排查,发现是射前指挥仪舱1个新改装的配电箱电压不稳。但舰上没有备用的配电箱。情急之中,王青红从舰上发电机上直接连接1根等电压的电缆到射前指挥仪舱,终于赶在演习前两小时排除了故障。
<P>    该大队士官这手排故的“绝活”,来自于他们长期刻苦的钻研。今年5月,北京某研究院4名专家到大队帮助维护导弹发动机,一级士官李江波事先就将所有弄不懂的问题记在本子上。专家到后,他天天跟在后面不厌其烦地问这问那。功夫不负有心人!专家走时,小李已完全掌握了导弹发动机的维护技术。
<P>    多少个寒来暑往,多少个日日夜夜,该大队士官就是凭着这股钻劲,逐渐从只有初中、高中或中专水平,变成了一个个能保障舰载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专家”。
<P>     





( 来源:解放军报第10版   发布时间: 2004-11-17 06:15 )曹学军 古领华 赵江宜

</P>集体攻关解难题</P>
</P>     
面对有上百万个元器件的导弹、鱼水雷等高技术武器装备,南海舰队某军械技术保障大队的士官,立足本职,不畏艰难,一点点将它们“啃”下来,成为驾驭它们的高手。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每个军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岗位,我们都需要有像这些士官一样的精神,努力成为精通本职工作的能手。为此,特将这些士官的事迹介绍给广大读者。                                                                       ——编者
    用士官名字命名革新成果
<P>    军事变革没有官与兵之分,作为一名士官,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脚踏实地,立足岗位思变革,就能有所作为,甚至能有所创新。
<P>                                                                 ——四级士官  王龙珠
<P>    来玉楔环扳手、亚平模拟燃油开启活门、小会等三角水平仪调试法……走进军械技术保障大队荣誉室,用士官名字命名的技术和方法革新成果实物十分夺目。每件实物旁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包括个人简历、革新过程、应用价值等。从荣誉室,笔者走进了该大队士官革新的天地。
<P>    几年前,某新型导弹装备大队。一天,三级士官黄亚平与中队长刘仁杰一起来到某驱逐舰,进行该型导弹与舰上导弹发射系统的协调,可折腾了半天也没协调好。换了一枚弹,不行。再换一枚弹,还是不行。黄亚平判定问题可能出在舰上导弹发射系统与导弹的连接协调上。于是,他看图纸、查资料,在反复对比中发现舰上导弹发射系统缺少对这种新型导弹发动机燃油开启活门回答指示装置。他及时向刘中队长汇报了这一重大发现,并主动请缨研制这种装置。黄亚平的请求很快得到上级批准。方案设计、绘制图纸、参数计算、现场实验。两个多月后,由黄亚平主持研制的模拟燃油开启活门,使这种新型导弹与舰上导弹发射系统顺利协调成功,并迅速推广应用。
<P>    像黄亚平一样,四级士官盛来玉发现拆卸导弹各舱段连接处螺钉的楔环扳手不好用,还容易对弹体造成损伤,便自己设计加工了一个可直接套在这种螺钉上的扳手,拆卸速度比过去提高了两倍。
<P>    除了“小革新、小发明、小科研”的“三小”革新成果外,技术保障方式方法的革新也是该大队士官革新的重要方面。测试导弹飞行状态的一种水平仪,按操作规程,检测时要在360度范围内的多个点进行反复调整。三级士官李小会摸索总结出取360度平面内任意等边的三个点进行调试的办法,检测速度比过去提高8倍。
<P>    目前,该大队92%的士官有研讨文章,66%的三级以上士官有“三小”技术革新成果或技术保障方法革新成果,90%以上的士官班长都主持或参与了本专业操作规程和训练大纲的改写工作。
<P>    大队政委李明强介绍说:“用士官的名字命名革新成果,也是一种创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士官立足岗位投身军事变革。”
    士官帮专家解维修难题
<P>    科学技术研究没有职位高低之分,只要认为自己的观点、思路等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哪怕是一名小小的士兵。
<P>                                                                 —一级士官  秦伟兵
<P>    今年3月,某型导弹生产厂家的两名专家应邀来大队维修导弹。在测试1枚导弹的舵机时,信号出现跳动。两位专家经过初步分析,判定问题出在控制仪,便更换了1台新的控制仪。再测试,故障依旧。
<P>    两位专家最后把问题锁定在舵机本身。舵机被换成新的,故障还是没有排除。
<P>    “我看问题既不在控制仪,也不在舵机,而在测试设备。可能是测试设备与导弹的连线出了问题。”一直在旁观的三级士官刘本军语出惊人。
<P>    两位专家上下打量着这个肩扛士官肩牌的小伙子,不约而同地说:“测试设备是刚检修过的,绝不会有问题。”
<P>    最后,两位专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采纳了刘本军的意见。经过仔细排查,结果还真是测试设备与导弹之间的一根连线的接口有松动,故障很快被排除。
<P>    无独有偶,今年6月,航天某院派两名专家到大队帮助检修导弹发射箱,在检修其中1个发射箱时花费了1个多小时也没找到故障原因。
<P>    一直跟在专家屁股后面想学点技术的二级士官赫顺富,认为专家忽略了导弹助推器点火插头这个小细节,便向专家讲出了自己的想法。专家取出导弹助推器点火插头,发现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盐雾,经擦拭、吹干,一切便恢复正常。
<P>    据了解,近年来,该大队有20余名士官在技术保障中,与科研院所、生产厂家、修理厂家的专家曾经因一些技术问题发生争论,而很多时候“真理”在士官这边。
<P>    四级士官王青红一语道破天机:“真正论技术,我们这些士官给专家提鞋子都不一定够格,但我们对手中的装备已十分熟悉,越是容易忽视的细小问题,心中越有数,可专家们就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P>    正因为如此,对近年来装备大队的一些新型导弹、鱼水雷等,士官们为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提供了数十条改进意见和建议,且多数都被采纳。
    人人都成为排除故障的行家
<P>    每当随舰艇出海演习,看到“利剑出鞘”准确命中目标的时候,心中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这些士官的汗水、智慧和心血早已融入其中。
<P>                                                                  ——三级士官  孟兵
<P>    一次,某驱逐舰1枚值班导弹的雷达发不出战斗指令,舰上便向该大队求援。大队派一级士官秦伟兵带两名义务兵来到舰上。舰长一看这阵势,拿起电话就打给大队长王诚:“怎么就派几个小兵来?”
<P>    “放心吧,小兵能管大事。”王大队长向舰长保证。
<P>    但见秦伟兵等人通电、检测、分析,很快就判断出故障原因:雷达自动频率微调系统失调。秦伟兵钻进导弹发射筒,仅半小时就排除了故障。
<P>    技术保障不仅在港岸,还在海上。每次执行重大任务,该大队士官都要随舰出海保驾。一次重大演习前,某驱逐舰1枚导弹在发射前的最后通电检测中出现断电报警故障。四级士官王青红连夜对其进行抢修,可检查了导弹的所有电路系统,都正常。他意识到是发射系统出了问题。经过排查,发现是射前指挥仪舱1个新改装的配电箱电压不稳。但舰上没有备用的配电箱。情急之中,王青红从舰上发电机上直接连接1根等电压的电缆到射前指挥仪舱,终于赶在演习前两小时排除了故障。
<P>    该大队士官这手排故的“绝活”,来自于他们长期刻苦的钻研。今年5月,北京某研究院4名专家到大队帮助维护导弹发动机,一级士官李江波事先就将所有弄不懂的问题记在本子上。专家到后,他天天跟在后面不厌其烦地问这问那。功夫不负有心人!专家走时,小李已完全掌握了导弹发动机的维护技术。
<P>    多少个寒来暑往,多少个日日夜夜,该大队士官就是凭着这股钻劲,逐渐从只有初中、高中或中专水平,变成了一个个能保障舰载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专家”。
<P>     





( 来源:解放军报第10版   发布时间: 2004-11-17 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