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之一(于平常中寻味不平常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3:03:45
有"大洋黑洞"美誉的基洛级采用了现代潜艇上少见的T字形尾舵布置,不知是何道理?还是另有其独到之处?[em04]望有识之士多多授道解惑![em1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28 11:06:48编辑过]
有"大洋黑洞"美誉的基洛级采用了现代潜艇上少见的T字形尾舵布置,不知是何道理?还是另有其独到之处?[em04]望有识之士多多授道解惑![em1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28 11:06:48编辑过]
减少造价
以下是引用暗金游侠在2003-5-27 15:32:00的发言:
减少造价


你真幽默呵呵!
v
怎么没人肯赐教吗?(郁闷啊......)[em04]
俄罗斯的基洛型潜艇首次加入现役是八十年代早期,由圣彼德堡的红宝石设计局完成,并派生发展出现在的877EKM型和最新的636型,他们的“继任者”阿穆尔(Amur)级也由红宝石设计,它可是一种有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的潜艇呦。
    636型潜艇早先在共青城造船厂建造,后改在圣彼德堡建造。基洛潜艇一向有海底黑洞之称,形容它的噪音很低,636型性能更加优异。636型潜艇的主要任务是反潜和反舰,同时也可以完成普通的侦察和巡逻任务。636型潜艇一直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安静”的柴电潜艇,这样它就可以在敌方发现自己之前发现对方并抢先发动攻击。

设计
    基洛型潜艇采用水滴型外型设计和T型尾舵,艇身是耐压双壳体,里面有六个水密间隔间,由横向的防水壁隔开。这种设计使潜艇有很好的上浮能力,增加了潜艇的生存能力。即使一两个水密间大量漏水,潜艇也可以上浮求生。 636潜艇柴油发电机经过了改善,增加了能量,同时主推进轴的速度降低以减少潜艇的声学信号,使敌人的声纳更不易探测。636型潜艇长 72.6米, 宽 9.9 米, 长宽比为 7.45,排水量2,325 吨 最大潜深为300米, 潜艇水面速度为11节,水下速度为20节。续航力通气航行为7500英里/7节,潜航为400英里/3节,耐久工作天数为45天,艇上艇员共 52人.

控制系统

    基洛636型潜艇装备了一部多功能作战和控制系统,同时跟踪5个目标。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潜艇并控制鱼雷发射。系统的高速计算机主要完成如下工作:处理监控设备传来的数据并将它显示在屏幕上;测定水下和水面的目标数据并计算鱼雷发射参数;提供自动发射控制;提供武器操纵和展开的各项信息和建议。

鱼雷
    鱼雷是潜艇最主要的攻击手段,636型潜艇装备了六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装备18枚鱼雷,或24枚水雷。两座鱼雷发射管设计成可以发射高精度的遥控鱼雷。鱼雷的装填有快速装载设备,并由计算机控制。第一波鱼雷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发射,第二波可以在五分钟之内发射完成。有报道说636型还可以发射sa-n-5型防空导弹,不知是否属实。

传感器
    基洛636型潜艇装备MGK-400EM型数字声纳。它的功能特点是:在监听模式它可以发现水下和水面目标;声纳探测范围是+/-30度扇面;发现水下的声响信号并测出信号的方位。潜艇的雷达在潜艇水面航行和潜望镜深度航行时工作,它可以探测水下和空中的情况,并能为潜艇提供导航。


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设备包括电子支援措施(ESM),雷达告警接收仪和方位探测器等等。

推进
    该型潜艇的推进系统包括两座柴油发电机,一座主推进发动机,一座经济燃料发动机和 一个单轴驱动的七叶定螺距螺旋桨.浅水航行时有两座备用发动机 进出港时和紧急情况下使用。两座120单元存储电池装在潜艇的第一和第三间隔间 . 主要机器装备有自动控制系统。

    1996年,中国向俄国购买了四艘基洛级潜艇,其中有两艘636型潜艇,并于1999年1月全部交付,在形成战力后将极大提升中国潜艇的作战水平,同时中国还希望获得基洛潜艇的技术转让以提高中国潜艇生产的水平。在台湾海峡这么窄的水域基洛的“静音”效果更能发挥作用。台湾方面基于此,又向美国申请引进p-3c反潜机和S-70C反潜直升机。某种意义上讲两岸海军之争就是潜艇与反潜之争,基洛级潜艇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引用jianghu在2003-5-28 11:10:00的发言:
怎么没人肯赐教吗?(郁闷啊......)[em04]


老弟你问的问题太专业了吧![em05][em10]

老汉我也不知道呀![em06][em06][em11][em12]
专业的东东我们哪敢乱谈呢?




————————————————————————————————————————————
  
减少一个尾舵就是减少一个突起,可以降低紊流造成的噪音
以下是引用近视眼镜蛇在2003-5-28 11:58:00的发言:
减少一个尾舵就是减少一个突起,可以降低紊流造成的噪音


近兄的说法我不太同意,实际上,目前使用了锥尾单轴单浆推进的潜艇,X舵的除外,其余的大部分用的是十字舵,KILO的T型尾舵,的确做另类了些,还有他的六叶浆也是比较少见,当然636上改用了7叶大侧斜,至于T型舵和十字舵的差别么,老实说实在理解不透,缺少半个露出水面的垂直尾舵操纵面显然会影响到潜艇的水平机动性能,毕竟比人家十字舵少了半个操纵面啊,如果说少了这半个操纵面有什么好处???猜不透能有什么好处呢呵呵,近兄讲的降低絮流减低嘈音,个人觉得这方面靠减少半个垂直尾舵操纵面来处理有点不太可能,最大的可能性是红宝石设计局在综合了KILO的艇体线条和流体动力性能方面考虑使用了种比较特殊的锥尾单轴六叶浆T形尾舵的布局,道理么我也不知道呵呵!哪位兄弟能够讲讲小马洗耳恭听!
期待ING???[em04][em04]
呵呵,连安琪儿都不是十分清楚,看来这个问题是太偏了一些.[em04]
安琪儿,尾舵采用T字形布置方式的在现代潜艇中是否是基洛独此一家?阿穆尔型是什么样子的?[em11][em11][em1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28 13:32:20编辑过]
安琪儿,这是基洛还是阿穆尔/拉达?[em11]
不晓得
以下是引用jianghu在2003-5-28 14:10:00的发言:
安琪儿,这是基洛还是阿穆尔/拉达?[em11]
T舵,KILO呀。[em11]
应该是基洛吧
这是636的模型用了大侧斜的7叶浆,KILO877EKM和以前的型号都是6叶浆,当然还有艘877B(V)用了泵喷!
谁有阿穆尔的模型图片啊?发一个上来让大家看看。[em15]
以下是引用SleepyDragon在2003-5-29 9:52:00的发言:
谁有阿穆尔的模型图片啊?发一个上来让大家看看。[em15]



http://www.fas.org/man/dod-101/sys/ship/row/rus/677.htm


去FAS看吧,我懒的贴了!还有详细的资料不过老了点!
我的一点分析,请方家指正:
基洛是苏联第一艘短长径比,水滴形常规动力潜艇,而其围壳又是筒形的,像个大号的垂直舵,这么近的相对距离内同时存在两个垂直面,扰流效应肯定不小,可操纵性就会降低,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流体噪声,所以T形尾舵是因地制宜的结果。大家想想飞机上的鸭式布局,还有苏35的三翼面结构,当然了,扰流在这里对他们是有利的,他们又不必在乎噪声问题(他们比声音快,呵呵)。苏联在技术和工艺上要比美国落后5-10年,所以他们是通过高超的理论水平来弥补因此造成的性能差距的,结果他们的产品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光对比“暴风雪”和“奋进”,你就该有此结论了。在理论上,他们又有足够的自信,不至于亦步亦趋,不因别的艇都是十字舵或X舵就效尤,R77和SS-21上的栅格尾舵不也是独辟蹊径?他们是把手头所有的条件应用到了极致,是真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将来二外一定要学俄语,做个一样优秀的工程师。
而苏联其他的水滴型潜艇都是核动力,因为多了反应堆舱段,长径比要大一点,并且围壳是半水滴形,对后方的扰流效应较少;至于其它常规动力潜艇,一方面研究时间太早,流体动力学方面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都是鲸形舰体,长径比更是恐怖,扰流很不明显,再者他们本身的噪音就大得那样,没必要计较这点小儿科的问题,费效比也较高,不值。
阿穆尔是小步快跑的产物,和苏27系列一样,一是因为没钱,二是因为母型设计实在太优秀了,在相当一个阶段内难有飞跃性的提高。
分析得很好!老汉我对流体力学实在没有什么发言权(大学时刚及格!),大汗!!!
以下是引用信号与系统在2003-5-29 17:44:00的发言:
我的一点分析,请方家指正:
基洛是苏联第一艘短长径比,水滴形常规动力潜艇,而其围壳又是筒形的,像个大号的垂直舵,这么近的相对距离内同时存在两个垂直面,扰流效应肯定不小,可操纵性就会降低,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流体噪声,所以T形尾舵是因地制宜的结果。大家想想飞机上的鸭式布局,还有苏35的三翼面结构,当然了,扰流在这里对他们是有利的,他们又不必在乎噪声问题(他们比声音快,呵呵)。苏联在技术和工艺上要比美国落后5-10年,所以他们是通过高超的理论水平来弥补因此造成的性能差距的,结果他们的产品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光对比“暴风雪”和“奋进”,你就该有此结论了。在理论上,他们又有足够的自信,不至于亦步亦趋,不因别的艇都是十字舵或X舵就效尤,R77和SS-21上的栅格尾舵不也是独辟蹊径?他们是把手头所有的条件应用到了极致,是真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将来二外一定要学俄语,做个一样优秀的工程师。
而苏联其他的水滴型潜艇都是核动力,因为多了反应堆舱段,长径比要大一点,并且围壳是半水滴形,对后方的扰流效应较少;至于其它常规动力潜艇,一方面研究时间太早,流体动力学方面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都是鲸形舰体,长径比更是恐怖,扰流很不明显,再者他们本身的噪音就大得那样,没必要计较这点小儿科的问题,费效比也较高,不值。


好问,能否指教为什么鲸型比水滴型的噪声大?是什么使得两者建造难度变大?鲸型潜艇是否可以通过合理布置排水孔来优化噪声水平?
把这个问题发到JC去,也许有人可以回答你。
偏题了啦!!!
以下是引用一定要点射在2003-6-13 2:07: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信号与系统在2003-5-29 17:44:00的发言:
我的一点分析,请方家指正:
  基洛是苏联第一艘短长径比,水滴形常规动力潜艇,而其围壳又是筒形的,像个大号的垂直舵,这么近的相对距离内同时存在两个垂直面,扰流效应肯定不小,可操纵性就会降低,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流体噪声,所以T形尾舵是因地制宜的结果。大家想想飞机上的鸭式布局,还有苏35的三翼面结构,当然了,扰流在这里对他们是有利的,他们又不必在乎噪声问题(他们比声音快,呵呵)。苏联在技术和工艺上要比美国落后5-10年,所以他们是通过高超的理论水平来弥补因此造成的性能差距的,结果他们的产品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光对比“暴风雪”和“奋进”,你就该有此结论了。在理论上,他们又有足够的自信,不至于亦步亦趋,不因别的艇都是十字舵或X舵就效尤,R77和SS-21上的栅格尾舵不也是独辟蹊径?他们是把手头所有的条件应用到了极致,是真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将来二外一定要学俄语,做个一样优秀的工程师。
  而苏联其他的水滴型潜艇都是核动力,因为多了反应堆舱段,长径比要大一点,并且围壳是半水滴形,对后方的扰流效应较少;至于其它常规动力潜艇,一方面研究时间太早,流体动力学方面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都是鲸形舰体,长径比更是恐怖,扰流很不明显,再者他们本身的噪音就大得那样,没必要计较这点小儿科的问题,费效比也较高,不值。


好问,能否指教为什么鲸型比水滴型的噪声大?是什么使得两者建造难度变大?鲸型潜艇是否可以通过合理布置排水孔来优化噪声水平?
[/quote]


信号兄的分析很有独到之处哇呵呵,能拓展人的思路的说,至于下面那位兄弟的问题么呵呵,很简单的所,因为鲸型是兼顾水面航行和水下航行的一中潜艇艇型当然它是偏重于水下航行性能的,但鲸型从流体动力性能上讲水下航行时的阻力要比水滴型艇型要大,快速性,嘈声自然也不如水滴型潜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