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酱油“复出” 本月内将在申城超市上架 魔都的旁友都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42:12
http://news.qq.com/a/20111212/000501.htm?pgv_ref=aio
东方网12月12日消息:据《新闻晨报 (微博)》报道,辣酱油“复出”了。在停产近半年后,今天,泰康辣酱油正式恢复生产,本周内就将重新出现在本市各大超市的货架上,彻底粉碎了辣酱油厂倒闭的传言。上周末,晨报记者赶赴位于太仓的辣酱油新厂房,摸着已用了30年的陈化酱缸,闻着由各种奇特香料组成的奇特香味,听着老师傅讲述几十年来的辣酱油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和辣酱油的味道一样,熟悉而又新奇。

“宝贝”一:22口陈化酱缸

辣酱油的新厂从上海搬到了太仓。厂是新的,但员工还是工作了30多年的老员工,用的配方也是几十年来的老配方,生产辣酱油的梅林泰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陶礼民拍着胸脯说:“除了标签上的‘产地’之外,这里生产的辣酱油和上海生产的一模一样,还是老味道。”

在这些“老家伙”中,有一样被辣酱油厂的员工称作“宝贝”。在一个名为“陈化间”的车间中,记者看到了这件“宝贝”——22口陈化酱缸。

这一口口深色的大缸上蒙着纱布,掀开一角,里面盛满了烧煮后的辣酱油原汁,正在进行陈化。原来,生产辣酱油,从原料切配到装瓶出厂,需要大约7天时间。7天中,有整整3天是在陈化。

别小看辣酱油厂用的陈化酱缸,它们和故宫(微博)里盛水当消防用的水缸是一样的材料和质地。这些缸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已有约30个年头了。

“其他缸根本用不了啊,辣酱油是酸性的,一般的容器用了没多久就会生锈,只有这个陶瓷缸容量又大又抗腐蚀。”然而,这样一口可以装上680公斤辣酱油的陶瓷大缸,如今只剩下22口了,这让陶礼民很发愁,“这个缸现在到哪里都买不到,敲坏一个就少一个了。”

“宝贝”二:专人种植神秘配料

除了陈化酱缸之外,辣酱油厂里还有另一件“宝贝”,那就是辣酱油的神秘配方。没想到,陶礼民很大方地把辣酱油的原料全都“秀”了一遍,洋葱、蒜、姜、胡椒、陈皮、肉桂、肉豆蔻……总共有20多种。“就算看到原料,你们也未必知道是什么,哈哈!”一边说,陶礼民一边拿起了一株已经晒干的植物,“喏,这个是芹菜萝卜,也是秘方中的一味,没见过吧?”

这种奇怪的植物,长着芹菜的叶子,和类似萝卜的根茎,凑近了闻,能闻到一股奇特的辛辣味道。这种大部分人既没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的植物,从辣酱油生产之初,就一直以“芹菜萝卜”的俗名出现在配方中。可就在前两年,国家出台相关规定,要求所有原料必须标注正规名称,这下可难倒了老员工们。

为了查找“芹菜萝卜”的学名,陶礼民上网查,到图书馆查,但都没能找到解释。最后,好不容易向一位70多岁高龄的蔬菜专家求救,查找了两个多星期,老专家终于给出了答案,“芹菜萝卜”学名是“美洲防风”,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和胡萝卜素,在欧洲常用来熬汤或做菜,但在国内很少种植。

虽然罕见,但它的奇特香味在辣酱油配方中不可或缺,为此,辣酱油厂特地在五四农场包下了五六亩地,请了一位老农妇专门种植“芹菜萝卜”。收割了,晒干,放在仓库里,就可以用上一年。“最近,应该熟了。”陶礼民看了看日历说,明年辣酱油又有料了。

过去在高级餐厅才能吃到

说到辣酱油的味道,不少人脑海中浮现出的,一定是炸猪排配上辣酱油的味道,炸得香喷喷带汁水的猪排,蘸上一点鲜中带辣的辣酱油,那独特的滋味被不少“吃货”称为人间美味。

这种吃法,如今看来几乎是街边小摊、家家户户都能做到,但在当年,却是高级饭店才能烹制的美味。“这道菜应该是上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的。”国家级高级技师、上海老饭店的任德峰表示,当时西餐慢慢传入国内,辣酱油也是从那时开始流行起来的,除了用来搭配炸猪排,还能搭配炸鱼排,后来也被用来和香酥鸭混搭。

“除了红房子、德大等西餐厅外,老上海饭店、德兴馆等餐厅里也能吃到辣酱油。”任德峰回忆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辣酱油要卖到0.3元一瓶,而普通酱油只有0.12元一瓶,很多普通市民家都不舍得购买。

那么,辣酱油除了配炸猪排,还有什么用途呢?上海市烹饪协会的一位“老法师”说,辣酱油主要作为蘸料使用,作用和番茄酱有点类似,因为其口味鲜中带点辛辣,微甜而又有些酸味,最适合搭配的是油炸类食品,但也可以用来做凉拌菜,例如拌海蜇、拌黄瓜等,“如果勇于尝试,还可以在吃大闸蟹时,往蟹醋里放上一点辣酱油,味道也是相当不错的。”陶礼民则推荐说,辣酱油在北方城市的销路也不错,吃饺子和各种面食时都可以蘸上一些。

[小知识]

辣酱油不是酱油

在辣酱油的诸多原料中,记者并没有看到酿造酱油要用到的大豆。这是怎么回事?“辣酱油不是辣的酱油,它根本就不是酱油。”陶礼民介绍,辣酱油其实是一种调味品。作为来自英国的舶来品,在国外,它叫“WorcestershireSauce”,得名于原产地英国的伍斯特郡,在广东、香港乃至东南亚等地区,它还有个相当文艺的广东话别名“鶬汁”。到了上海,因为颜色和酱油相似,味道又有些辛辣,上海人就把它叫做“辣酱油”。

可正因为不是酱油,辣酱油差一点就改名了。上世纪90年代时,酱油行业出台了一个质量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无论是酿造过程还是所含成分,辣酱油几乎完全不符“酱油”的要求,因此被勒令改名,不能再叫“辣酱油”。

“从上世纪30年代起,上海人就把它叫‘辣酱油’了,要是改了名字,谁还知道这是什么呢?”最后,陶礼民抱着一线希望,打报告要求保留“辣酱油”这一名称,动之以情地表示,“辣酱油”已有了60多年的历史,这一名称已经家喻户晓,成了“无形资产”。这一请求终于获得了相关部门的批准,但也提出要求,为了区分辣酱油和其他酱油产品,必须在辣酱油的名称后,注明“调味品”字样。
http://news.qq.com/a/20111212/000501.htm?pgv_ref=aio
东方网12月12日消息:据《新闻晨报 (微博)》报道,辣酱油“复出”了。在停产近半年后,今天,泰康辣酱油正式恢复生产,本周内就将重新出现在本市各大超市的货架上,彻底粉碎了辣酱油厂倒闭的传言。上周末,晨报记者赶赴位于太仓的辣酱油新厂房,摸着已用了30年的陈化酱缸,闻着由各种奇特香料组成的奇特香味,听着老师傅讲述几十年来的辣酱油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和辣酱油的味道一样,熟悉而又新奇。

“宝贝”一:22口陈化酱缸

辣酱油的新厂从上海搬到了太仓。厂是新的,但员工还是工作了30多年的老员工,用的配方也是几十年来的老配方,生产辣酱油的梅林泰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陶礼民拍着胸脯说:“除了标签上的‘产地’之外,这里生产的辣酱油和上海生产的一模一样,还是老味道。”

在这些“老家伙”中,有一样被辣酱油厂的员工称作“宝贝”。在一个名为“陈化间”的车间中,记者看到了这件“宝贝”——22口陈化酱缸。

这一口口深色的大缸上蒙着纱布,掀开一角,里面盛满了烧煮后的辣酱油原汁,正在进行陈化。原来,生产辣酱油,从原料切配到装瓶出厂,需要大约7天时间。7天中,有整整3天是在陈化。

别小看辣酱油厂用的陈化酱缸,它们和故宫(微博)里盛水当消防用的水缸是一样的材料和质地。这些缸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已有约30个年头了。

“其他缸根本用不了啊,辣酱油是酸性的,一般的容器用了没多久就会生锈,只有这个陶瓷缸容量又大又抗腐蚀。”然而,这样一口可以装上680公斤辣酱油的陶瓷大缸,如今只剩下22口了,这让陶礼民很发愁,“这个缸现在到哪里都买不到,敲坏一个就少一个了。”

“宝贝”二:专人种植神秘配料

除了陈化酱缸之外,辣酱油厂里还有另一件“宝贝”,那就是辣酱油的神秘配方。没想到,陶礼民很大方地把辣酱油的原料全都“秀”了一遍,洋葱、蒜、姜、胡椒、陈皮、肉桂、肉豆蔻……总共有20多种。“就算看到原料,你们也未必知道是什么,哈哈!”一边说,陶礼民一边拿起了一株已经晒干的植物,“喏,这个是芹菜萝卜,也是秘方中的一味,没见过吧?”

这种奇怪的植物,长着芹菜的叶子,和类似萝卜的根茎,凑近了闻,能闻到一股奇特的辛辣味道。这种大部分人既没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的植物,从辣酱油生产之初,就一直以“芹菜萝卜”的俗名出现在配方中。可就在前两年,国家出台相关规定,要求所有原料必须标注正规名称,这下可难倒了老员工们。

为了查找“芹菜萝卜”的学名,陶礼民上网查,到图书馆查,但都没能找到解释。最后,好不容易向一位70多岁高龄的蔬菜专家求救,查找了两个多星期,老专家终于给出了答案,“芹菜萝卜”学名是“美洲防风”,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和胡萝卜素,在欧洲常用来熬汤或做菜,但在国内很少种植。

虽然罕见,但它的奇特香味在辣酱油配方中不可或缺,为此,辣酱油厂特地在五四农场包下了五六亩地,请了一位老农妇专门种植“芹菜萝卜”。收割了,晒干,放在仓库里,就可以用上一年。“最近,应该熟了。”陶礼民看了看日历说,明年辣酱油又有料了。

过去在高级餐厅才能吃到

说到辣酱油的味道,不少人脑海中浮现出的,一定是炸猪排配上辣酱油的味道,炸得香喷喷带汁水的猪排,蘸上一点鲜中带辣的辣酱油,那独特的滋味被不少“吃货”称为人间美味。

这种吃法,如今看来几乎是街边小摊、家家户户都能做到,但在当年,却是高级饭店才能烹制的美味。“这道菜应该是上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的。”国家级高级技师、上海老饭店的任德峰表示,当时西餐慢慢传入国内,辣酱油也是从那时开始流行起来的,除了用来搭配炸猪排,还能搭配炸鱼排,后来也被用来和香酥鸭混搭。

“除了红房子、德大等西餐厅外,老上海饭店、德兴馆等餐厅里也能吃到辣酱油。”任德峰回忆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辣酱油要卖到0.3元一瓶,而普通酱油只有0.12元一瓶,很多普通市民家都不舍得购买。

那么,辣酱油除了配炸猪排,还有什么用途呢?上海市烹饪协会的一位“老法师”说,辣酱油主要作为蘸料使用,作用和番茄酱有点类似,因为其口味鲜中带点辛辣,微甜而又有些酸味,最适合搭配的是油炸类食品,但也可以用来做凉拌菜,例如拌海蜇、拌黄瓜等,“如果勇于尝试,还可以在吃大闸蟹时,往蟹醋里放上一点辣酱油,味道也是相当不错的。”陶礼民则推荐说,辣酱油在北方城市的销路也不错,吃饺子和各种面食时都可以蘸上一些。

[小知识]

辣酱油不是酱油

在辣酱油的诸多原料中,记者并没有看到酿造酱油要用到的大豆。这是怎么回事?“辣酱油不是辣的酱油,它根本就不是酱油。”陶礼民介绍,辣酱油其实是一种调味品。作为来自英国的舶来品,在国外,它叫“WorcestershireSauce”,得名于原产地英国的伍斯特郡,在广东、香港乃至东南亚等地区,它还有个相当文艺的广东话别名“鶬汁”。到了上海,因为颜色和酱油相似,味道又有些辛辣,上海人就把它叫做“辣酱油”。

可正因为不是酱油,辣酱油差一点就改名了。上世纪90年代时,酱油行业出台了一个质量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无论是酿造过程还是所含成分,辣酱油几乎完全不符“酱油”的要求,因此被勒令改名,不能再叫“辣酱油”。

“从上世纪30年代起,上海人就把它叫‘辣酱油’了,要是改了名字,谁还知道这是什么呢?”最后,陶礼民抱着一线希望,打报告要求保留“辣酱油”这一名称,动之以情地表示,“辣酱油”已有了60多年的历史,这一名称已经家喻户晓,成了“无形资产”。这一请求终于获得了相关部门的批准,但也提出要求,为了区分辣酱油和其他酱油产品,必须在辣酱油的名称后,注明“调味品”字样。
记得小时候辣酱油有黄牌,蓝牌之分。
后来慢慢就只看得到黄牌了。
那是年纪小分不清黄牌和蓝牌有什么区别,请懂得赐教。
作为魔都人,承认对这个不熟。
吃炸猪排的时候吃过
上次断货,主要是工厂搬迁造成的,现在不过是新厂产能正常了而已。
壮东风 发表于 2011-12-13 09:46
作为魔都人,承认对这个不熟。
你对很多魔都的文化都是不熟的,家里以前长期在外工作?
这没什么,慢慢地自然地,欢愉地重新接受,不要有虚无主义和故意抵触情绪就行了。
上海的辣酱油,跟很多海派文化一样,源自海外但是渐渐形成其独立性,
伍斯特骚斯比辣酱油浓,上海的辣酱油水果味更强,更甜,也更加适合我的口味。
(伍斯特郡的发音有些不规则,不能发成沃切斯特郡),辣酱油多用于吃油炸食品
如炸猪排,鱼排等,用在锅贴,煎馄饨也很有特色风味。日本有一种通卡兹(也就是所谓
日式炸猪排)骚斯,半流质的,(辣酱油是流质的,比正宗的伍斯特骚斯要淡)
味道有些接近伍斯特骚斯,但比伍斯特稠。当年在美国,我偶然发现伍斯特就是辣酱油,
但是没有一种牌子跟康泰辣酱油一样。
壮东风 发表于 2011-12-13 09:46
作为魔都人,承认对这个不熟。
还是吧?
辣酱油这咚咚ms只魔督有
我家就是这种上海辣酱油
辣酱油配炸猪扒大爱阿
造汽 发表于 2011-12-13 10:11
你对很多魔都的文化都是不熟的,家里以前长期在外工作?
这没什么,慢慢地自然地,欢愉地重新接受,不要 ...
敢问兄台黄牌和蓝牌有什么区别?
到我开始怀旧的时候市面上只有黄牌了
造汽 发表于 2011-12-13 10:11
你对很多魔都的文化都是不熟的,家里以前长期在外工作?
这没什么,慢慢地自然地,欢愉地重新接受,不要 ...
上海人也不是什么本地的东西都熟的,可能时不时接触过,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比如周立波总说对外白渡桥很有感情,小时候出门走几步路就到桥上玩,我对此就很陌生,往返于浦东浦西,顶多就是遥望而已。
我有些市区的同事就对浦东话里的一些说法非常茫然,我也对“打桩模子”感觉很新鲜。
上海各个区之间的差别就很大,有些地方搞得很西化,有些地方就比较乡土。
我就在浦东和普陀待过,你莫非各个区、县都住过?
这个东西,我岳父很喜欢.
starbaby2007 发表于 2011-12-13 10:14
还是吧?
辣酱油这咚咚ms只魔督有
我家就是这种上海辣酱油
平时可能吃过,但没注意。
感觉是一帮比较“洋”的人弄出来的玩意。
starbaby2007 发表于 2011-12-13 10:14
还是吧?
辣酱油这咚咚ms只魔督有
我家就是这种上海辣酱油
泰康辣酱油至少在苏南浙北都有知名度
壮东风 发表于 2011-12-13 10:37
上海人也不是什么本地的东西都熟的,可能时不时接触过,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比如周立波总说对外白渡桥 ...
我也对“打桩模子”感觉很新鲜
--
这个太形象了。呵————
辣酱油是小时候的最爱。
深涧悠蓝 发表于 2011-12-13 10:44
我也对“打桩模子”感觉很新鲜
--
这个太形象了。呵————
我感觉“打桩模子”是闸北、虹口、黄浦一带市区的说法,并不是上海所有地方都这么说。
我小时候周围没有人讲”模子“,小学从浦东搬到普陀区,也从未听到过,前年听海派清口才知道原来有这么一说。
辣酱油其实一直吃的,但要我说出它的来历,跟普通酱油的区别,那是真的不知道。
很多事情都是”从来不会想起,永远不会忘记“。前几年偶尔看到一个上海译制片厂的回顾节目,才发觉尽管这些配音已经印刻在记忆深处,但并不了解创造出奇迹的人,于是花了点时间搜索了一些材料,算是补上了童年、少年时代的记忆缺失。
壮东风 发表于 2011-12-13 11:01
我感觉“打桩模子”是闸北、虹口、黄浦一带市区的说法,并不是上海所有地方都这么说。
我小时候周围没有 ...
你忽视了上海制造新名词的速度之快。
离开上海几年后,回到上海听话都要小心那些不懂的新名词。
壮东风 发表于 2011-12-13 10:39
平时可能吃过,但没注意。
感觉是一帮比较“洋”的人弄出来的玩意。
晕,你小时候吃的炸猪排,冷馄饨沾的不就是辣酱油么。
深涧悠蓝 发表于 2011-12-13 11:12
你忽视了上海制造新名词的速度之快。
离开上海几年后,回到上海听话都要小心那些不懂的新名词。
这是一个比较老的名词,属于怀旧的范畴了。
深涧悠蓝 发表于 2011-12-13 11:13
晕,你小时候吃的炸猪排,冷馄饨沾的不就是辣酱油么。
印象不深,我童年应该在85年之前的,猪排不常吃,家里做的都是红烧大排,所以对酱油熟一点。
壮东风 发表于 2011-12-13 11:23
这是一个比较老的名词,属于怀旧的范畴了。
周立波一解释,再联想到公交站头的某些闲人
太形象了!
深涧悠蓝 发表于 2011-12-13 11:28
周立波一解释,再联想到公交站头的某些闲人
太形象了!
周立波为什么那么红?因为他唤起了上海人自己都已经遗忘的怀旧情绪。
Kirchies11 发表于 2011-12-13 10:20
敢问兄台黄牌和蓝牌有什么区别?
到我开始怀旧的时候市面上只有黄牌了
好像蓝牌的便宜。我最早用伍斯特稀释了以后代替辣酱油,后来
2000年时中国店有了一种,也是上海的,不是开康,等到这瓶用完
以后就有黄牌了。
壮东风 发表于 2011-12-13 10:37
上海人也不是什么本地的东西都熟的,可能时不时接触过,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比如周立波总说对外白渡桥 ...
我的区啊我的区,竟然被金钱的铜臭气给淹没了,没有了,消失了。
这个区可能是老上海差异最大的区,现在,差的地方好歹改善了,我的区却没有了。

我问一下你这个大佬馆:“寄爹”到底是啥意思,噱占上海摊里指干爹,但我的印象
在浦东是指姨父?不对,姨父是叫姨父爸爸的。
好像全国就只有这一种辣酱油啊。而且现在只剩黄牌了。。。
造汽 发表于 2011-12-13 13:28
我的区啊我的区,竟然被金钱的铜臭气给淹没了,没有了,消失了。
这个区可能是老上海差异最大的区,现在 ...
寄爹我们那里指姨夫。
壮东风 发表于 2011-12-13 13:33
寄爹我们那里指姨夫。
对啦对啦,对来斜拉
伍斯特酱味道比辣酱油更酸一点似乎……
虽然不常用辣酱油, 但是魔都人 几乎每家家里都会有一瓶。。。
bk-110 发表于 2011-12-13 12:45
周立波为什么那么红?因为他唤起了上海人自己都已经遗忘的怀旧情绪。
可能,也许,大概
呵——
田中芳树 发表于 2011-12-13 13:40
伍斯特酱味道比辣酱油更酸一点似乎……
不觉得,倒是上海辣酱油更酸,但是肯定更加甜。伍斯特比较咸。

其实,酱油的称呼本来就可商榷,酱油里面一点油都没有(少量大豆脂肪可能是有的,
但是不是平时厨艺概念里的油)
深涧悠蓝 发表于 2011-12-13 11:13
晕,你小时候吃的炸猪排,冷馄饨沾的不就是辣酱油么。
我倒是相信不是每个魔都人都吃过的,比如我自己就是。
作为一个在魔都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土著,家里从不吃辣酱油,平时炸猪排蘸的是番茄沙司,冷馄饨用的是花生酱或者醋。

sawyer1234 发表于 2011-12-13 14:32
我倒是相信不是每个魔都人都吃过的,比如我自己就是。
作为一个在魔都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土著,家里从不吃 ...


可以试一试
你现在用谁的反加沙司?梅林的用过没有?
sawyer1234 发表于 2011-12-13 14:32
我倒是相信不是每个魔都人都吃过的,比如我自己就是。
作为一个在魔都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土著,家里从不吃 ...


可以试一试
你现在用谁的反加沙司?梅林的用过没有?


“芹菜萝卜”学名是“美洲防风”   我觉得那个应该是 beetroot 吧,你们丫问我啊,搞得那么复杂。

好吧我自己改正是 parsnip。

“芹菜萝卜”学名是“美洲防风”   我觉得那个应该是 beetroot 吧,你们丫问我啊,搞得那么复杂。

好吧我自己改正是 parsnip。
造汽 发表于 2011-12-13 14:36
可以试一试
你现在用谁的反加沙司?梅林的用过没有?
李锦记和梅林的都用过,我不是美食家,所以也说不出有什么好坏




可能俺家比较穷,真不知道什么鶬汁,只是知道李派林喼汁,也是后来在餐厅打工才知道的。

IMG_2633.jpg (20.1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13 15:21 上传



可能俺家比较穷,真不知道什么鶬汁,只是知道李派林喼汁,也是后来在餐厅打工才知道的。

banbridge1525 发表于 2011-12-13 15:20
可能俺家比较穷,真不知道什么鶬汁,只是知道李派林喼汁,也是后来在餐厅打工才知道的。


洋的伍斯特酱汁,我的口味觉得不如魔产辣酱油,试过至少四种牌子,都不行。
在最后买到泰康黄牌之前,用日产通卡兹稀释了以后待用,也比伍斯特好一点。
banbridge1525 发表于 2011-12-13 15:20
可能俺家比较穷,真不知道什么鶬汁,只是知道李派林喼汁,也是后来在餐厅打工才知道的。


洋的伍斯特酱汁,我的口味觉得不如魔产辣酱油,试过至少四种牌子,都不行。
在最后买到泰康黄牌之前,用日产通卡兹稀释了以后待用,也比伍斯特好一点。
造汽 发表于 2011-12-13 15:31
洋的伍斯特酱汁,我的口味觉得不如魔产辣酱油,试过至少四种牌子,都不行。
在最后买到泰康黄牌之前, ...
口味是一回事,五星级酒店里面的经营却是另一回事了,我以前在苏州吴宫喜来登打工,中厨说过用上海的辣酱油就是WorcestershireSauce, 澳洲来的总厨也表示味道差不多,但是餐厅总经理说你们别胡来,价格差得远呢,被客人知道不好。同样的日本的黄酒一定要日本进口的,200元一瓶。(2003年的价格),日本友人忍不住问绍兴酒多少钱?
以前吃鲜得来排骨年糕的时候最喜欢蘸着辣酱油吃排骨了,那个时候还有很多西餐厅的炸猪排和炸鱼排是配辣酱油的,相当的美味啊,还记得小时候老爸经常带着去海宁路乍浦路口的那一家,炸猪排、土豆色拉、浓汤,噢,美味啊,现在再也没有这种感觉了
banbridge1525 发表于 2011-12-13 15:50
口味是一回事,五星级酒店里面的经营却是另一回事了,我以前在苏州吴宫喜来登打工,中厨说过用上海的辣酱 ...
这是应该的,伍斯特郡来的不一定喜欢辣酱油。
但是海派西餐,比如德大红房子吃炸猪排,一定要用黄牌辣酱油,不可以用伍斯特。
跟价格无关,要的就是这个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