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石油讹诈」遏制中国发展 中国怎接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02:05
<P>美「石油讹诈」遏制中国发展 中国怎接招?   

2004年10月19日 07:10 </P>
<P>据综合报道。近日,纽约油市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令人瞠目的每桶55美元的水平。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炮制的「中国祸水论」又借石油问题有了新的表现。一种论调认为,中国是抬高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石油储备导致很多国家不得不接受高油价。然而,综合国内外多数专家的看法,国际油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中国不是导致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P>
<P>对于新的石油危机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有关专家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油价的不断上涨给中国所带来的真正危机在于,中国可能正面临一场在劫难逃的「石油讹诈」。 </P>
<P>欲迫使人民币升值</P>
<P>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西方石油消费国来讲,将中国列为油价上涨的「罪魁」之一,不仅可以有效地转移国内民众对于政府控制油价乏力的指摘,更能从政治与经济两方面,实现「讹诈」中国的目的。

据介绍,随着伊拉克形势的恶化,「中国应为国际油价上涨负责」的言论首先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传出。这显然表明,美国在大选期间,有急于转移选民注意力的用心。而在经济上,迫使人民币升值,一直是西方国家抑制中国出口强势、复苏本国经济的既定目标。此次油价上涨,正好给了这些国家说服中国改变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最好理由。在他们看来,中国迫于石油进口费用的高涨,最终将向西方做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方面的让步。 </P>
<P>与此同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国家在实施「讹诈」中国险恶用心的同时,也意欲延缓、打乱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其遏制中国战略的一步棋。 </P>
<P>当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消费者,而且美国具有政治、经济的、国际的、国内的种种手段来抑制油价飞涨,如向中东国家施压、动用战略储备、开启封存油井等,但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似乎在「坐视」油价上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其中「大有文章」。

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P>
<P>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石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现在石油圈内已经有人推测,国际油价上涨可能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因为由于美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油价的上涨对其本国的影响已经大大小于当年两次石油危机时期;而中国却处在由经济增长带动的石油需求的增长期。同时,虽然美国消费者在高油价时期受到了损失,可美国的大公司在全球从事石油开采,这笔损失又从其海外业务中得到了一定补偿。所以说,高油价对美国影响不大,但对中国却影响很大。不能不警惕西方大国借高油价遏制中国发展的可能性。 </P>
<P>大部分内地专家都认为,不管当前的所谓「中国祸水论」是出于无知还是另有阴谋,也不管西方大国对当前油价上涨有什么政治企图,对于中国来说,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也许更加重要。</P>
<P>战略储油须防战术错误</P>
<P>面对连创新高的国际油价市场,国家发改委在「十一」长假后宣布,将增加四个石油储备基地,并公布了相关的地点和计划。但内地专家对此异议。《财经时报》的一篇报道尖锐指出:期货市场炒作的就是信息,中国作为石油购买大国,这一消息对目前疯狂的上涨的行情无异于火上浇油;中国如果因为担心油价继续上涨,而此时大量采购石油现货,那无异于主动扮演受害者角色。

「本轮石油期货行情的运作,其中有没有美国利益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绝不会在这个价位上购买石油,无论其石油储备量如何减少。」一位期货界人士对《财经时报》说。

一名化名王建的学者更指出,反观中国行动,无论学者、专家还是政府机构,忽然提出抓紧增加石油储备,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战术。「这几乎已成惯例,即国际市场什幺商品价格上涨,我们就大量买什幺商品。」

期货业专家还提醒,中国的石油采购,不要重蹈2003年高价采购大豆之覆辙。据一期货界人士介绍,「目前的石油期货行情,就是2003年大豆期货行情的翻版。而中国企业从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高价采购大豆的后遗症延续至今。」 </P>
<P>《财经时报》引述一位中国石油巨头海外公司经理曾透露过一个数字:中国国内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约五成。其中,比同样是石油进口国的日本高出六成,更是新加坡航油价格的两倍多。 </P>
<P>原因何在?「从国内看,是由于中国航油行业的柯断供应所致;从国际环境看,中国长期以来就缺少石油储备的战术性考虑。」王建指出,既然是战略储备,采购方式当然就应该是常规的,而不能是应急性的。「买涨不买跌」显然不是明智的战术举措。</P>
<P>报道同时指出,中国买什幺、买多少、什幺时间买等商业机密,好象全世界都知道。

「零星、短期的采购方式,谈何保密。」某石油公司人士说,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石油采购一般采用远期供货合同,即固定客户、固定数量以及相对稳定的价格;而中国作为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一个后来者,目前还是出于寻找供货伙伴时期,采购合同基本是在半年之内的短期合同。于是,每一次购买行为,就意味着一次「大范围的国际询价」。客观上,给国际市场充分传达了「狼来了」的信息,被动局面可想而知。</P><P>美「石油讹诈」遏制中国发展 中国怎接招?   

2004年10月19日 07:10 </P>
<P>据综合报道。近日,纽约油市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令人瞠目的每桶55美元的水平。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炮制的「中国祸水论」又借石油问题有了新的表现。一种论调认为,中国是抬高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石油储备导致很多国家不得不接受高油价。然而,综合国内外多数专家的看法,国际油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中国不是导致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P>
<P>对于新的石油危机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有关专家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油价的不断上涨给中国所带来的真正危机在于,中国可能正面临一场在劫难逃的「石油讹诈」。 </P>
<P>欲迫使人民币升值</P>
<P>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西方石油消费国来讲,将中国列为油价上涨的「罪魁」之一,不仅可以有效地转移国内民众对于政府控制油价乏力的指摘,更能从政治与经济两方面,实现「讹诈」中国的目的。

据介绍,随着伊拉克形势的恶化,「中国应为国际油价上涨负责」的言论首先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传出。这显然表明,美国在大选期间,有急于转移选民注意力的用心。而在经济上,迫使人民币升值,一直是西方国家抑制中国出口强势、复苏本国经济的既定目标。此次油价上涨,正好给了这些国家说服中国改变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最好理由。在他们看来,中国迫于石油进口费用的高涨,最终将向西方做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方面的让步。 </P>
<P>与此同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国家在实施「讹诈」中国险恶用心的同时,也意欲延缓、打乱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其遏制中国战略的一步棋。 </P>
<P>当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消费者,而且美国具有政治、经济的、国际的、国内的种种手段来抑制油价飞涨,如向中东国家施压、动用战略储备、开启封存油井等,但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似乎在「坐视」油价上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其中「大有文章」。

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P>
<P>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石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现在石油圈内已经有人推测,国际油价上涨可能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因为由于美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油价的上涨对其本国的影响已经大大小于当年两次石油危机时期;而中国却处在由经济增长带动的石油需求的增长期。同时,虽然美国消费者在高油价时期受到了损失,可美国的大公司在全球从事石油开采,这笔损失又从其海外业务中得到了一定补偿。所以说,高油价对美国影响不大,但对中国却影响很大。不能不警惕西方大国借高油价遏制中国发展的可能性。 </P>
<P>大部分内地专家都认为,不管当前的所谓「中国祸水论」是出于无知还是另有阴谋,也不管西方大国对当前油价上涨有什么政治企图,对于中国来说,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也许更加重要。</P>
<P>战略储油须防战术错误</P>
<P>面对连创新高的国际油价市场,国家发改委在「十一」长假后宣布,将增加四个石油储备基地,并公布了相关的地点和计划。但内地专家对此异议。《财经时报》的一篇报道尖锐指出:期货市场炒作的就是信息,中国作为石油购买大国,这一消息对目前疯狂的上涨的行情无异于火上浇油;中国如果因为担心油价继续上涨,而此时大量采购石油现货,那无异于主动扮演受害者角色。

「本轮石油期货行情的运作,其中有没有美国利益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绝不会在这个价位上购买石油,无论其石油储备量如何减少。」一位期货界人士对《财经时报》说。

一名化名王建的学者更指出,反观中国行动,无论学者、专家还是政府机构,忽然提出抓紧增加石油储备,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战术。「这几乎已成惯例,即国际市场什幺商品价格上涨,我们就大量买什幺商品。」

期货业专家还提醒,中国的石油采购,不要重蹈2003年高价采购大豆之覆辙。据一期货界人士介绍,「目前的石油期货行情,就是2003年大豆期货行情的翻版。而中国企业从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高价采购大豆的后遗症延续至今。」 </P>
<P>《财经时报》引述一位中国石油巨头海外公司经理曾透露过一个数字:中国国内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约五成。其中,比同样是石油进口国的日本高出六成,更是新加坡航油价格的两倍多。 </P>
<P>原因何在?「从国内看,是由于中国航油行业的柯断供应所致;从国际环境看,中国长期以来就缺少石油储备的战术性考虑。」王建指出,既然是战略储备,采购方式当然就应该是常规的,而不能是应急性的。「买涨不买跌」显然不是明智的战术举措。</P>
<P>报道同时指出,中国买什幺、买多少、什幺时间买等商业机密,好象全世界都知道。

「零星、短期的采购方式,谈何保密。」某石油公司人士说,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石油采购一般采用远期供货合同,即固定客户、固定数量以及相对稳定的价格;而中国作为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一个后来者,目前还是出于寻找供货伙伴时期,采购合同基本是在半年之内的短期合同。于是,每一次购买行为,就意味着一次「大范围的国际询价」。客观上,给国际市场充分传达了「狼来了」的信息,被动局面可想而知。</P>
雖然我很想看懂,但總是似懂非懂,不過從年初就聽到這種說法了,一些說法是說中國現在的作法是在給美國輸血!好像有點不樂觀,,,,,,,實在越看越有些樣子!!
<P>中国上个月的石油采购的增幅已经大量减少了。</P><P>高价的时候才想到石油储备,真是莫名其妙。</P>
<B>以下是引用<I>lumuyu</I>在2004-10-19 11:07:00的发言:</B>

<P>中国上个月的石油采购的增幅已经大量减少了。</P>
<P>高价的时候才想到石油储备,真是莫名其妙。</P>

<P>  恐慌性购买是一种群众心理。越抢购价格越搞,价格越高越恐慌,越恐慌越抢购……
<P>  高价时候才想到石油储备,说明决策者水平非常低。好在已经有人提醒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9 12:05:20编辑过]
<P>我们要相信政府有这样的能力!</P>
<P>美国等白人国家纯粹是群恶棍!</P><P>中国前进中不可不防!别老把人家当爷爷!</P>
相信涛哥、温总![em09][em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