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机密情报为何大量泄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1:31:31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机密情报为何大量泄露?

2011年10月08日 来源:凤凰网历史


   核心提示:他利用自己亲戚在东北铁路总局担任部长的机会,趁机偷看了一些党内机要文件,获得了一些极有价值的情报。比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某些部队的集结地点,部队的调动、装备等等。这些情报被转交给陈祖汉,随后被发给在香港的从克中,利用这个完整的情报网络,大量重要军事、经济情报被源源不断地送往美国中央情报局。

凤凰卫视2011年10月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2011年6月2日,美国中情局内部播放了一部名为《忠贞不二》的纪录片。这部影片描述的是1952年美国中情局在东北地区空投了华裔间谍,想要发展地下抵抗组织,破坏中国的抗美援朝。

但是在空投的时候,行动计划被破坏,两名美国军官被中国警方抓捕,囚禁了近二十年才回到美国。

这起失败的案例被美国情报系统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在内部学习,今天就让我们把时光也拉到六十年前,当朝鲜战场硝烟四起的时候,中国大陆也同时在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反美间谍大案。

解说:1951年沈阳,在东北铁路总局厂务部部长的家里,晚饭后,一家人在谈论着朝鲜战争,部长的姐夫于宝廉也参与其中。

朱振才:气氛挺热烈的,这时于宝廉就向厂务部部长提出来,他说美国经常轰炸我们,挺厉害呀。厂务部部长说那有什么厉害,我们的喷气式飞机,每小时达到多少多少速度,我们的雷达怎么怎么着,还怕它。飞机多少速度,这都是军事机密,这个部长,他说的无心,于宝廉他心里有意。

解说:这一天晚上,寂静的北京城里响起了嘀嘀嘀的电报声,发报者就是取走情报的男人。

这些军事情报都被位于香港的一个名叫美国中情局海外第44观测队所接收。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

郝在今:朝鲜战争它一看那边打起来了,它就特别要监视中国大陆的动向。当时美国这个军方啊,还正式给中央情报局提出要求,要求中央情报局用情报手段来向中共进行致命的打击。

解说:对于未来朝鲜战场的形势发展,美国军方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将占据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通过情报的手段来给中共施压。于是他们向新中国周围一些国家派遣了高级特务混入美国驻各国大使馆,对新中国形成新月形包围圈。

郝在今:也叫东亚包围圈,就是围绕中国大陆从尼泊尔、缅甸这么转一圈,一直到北边的南朝鲜,都建立对大陆的一个情报网络,对大陆来讲形势是很紧张的。

解说:第一时间获悉情报的是时任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对于美国围绕中国大陆所建立的新月形包围圈的情报,其实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1950年4月已经被中国公安部门所获悉,如果说中共过去的主要对手是国民党的特务,那么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共的对手又增加了国际间谍,而对于如何与国际间谍作斗争,又必将牵涉到外交问题。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敏感的问题,于是杨奇清专门向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进行请示。

杨清:请示他以后,专门成立了一个就是关于国际间谍的这个也不叫专案组,反正就是类似的这个组织,就是专门来了解国际间谍是怎么潜伏下来,然后对我们的新生政权有什么威胁,怎么破案,父亲对这个是很重视的。

解说:这个专门针对国际间谍特别是美国间谍的专案组隶属公安部政保处,由杨奇清直接领导。这个部门后来破获了轰动一时的炮轰天安门阴谋案。

此时新中国成立还未满周岁,国民党特务依旧四处肆虐。一些美国情报系统的国际间谍也在窥视着新生政权,而虽然朝鲜问题的不断激化,中国国内的几股反革命势力都借机开始加紧活动。

郝在今:在大陆留下的这些特务啊,还有解放后受到镇压的这些反革命啊,他就想起来搞破坏,一直想破坏。一有了朝鲜战争啊,他们就觉得时机到来了,就是可能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杨清:他们就跃跃欲试,觉得反攻大陆的机会到了,另外那些残渣余孽也出来捣乱,就觉得就是说我们一定要配合。






http://news.ifeng.com/history/ph ... /08/9682530_0.shtml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机密情报为何大量泄露?

2011年10月08日 来源:凤凰网历史


   核心提示:他利用自己亲戚在东北铁路总局担任部长的机会,趁机偷看了一些党内机要文件,获得了一些极有价值的情报。比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某些部队的集结地点,部队的调动、装备等等。这些情报被转交给陈祖汉,随后被发给在香港的从克中,利用这个完整的情报网络,大量重要军事、经济情报被源源不断地送往美国中央情报局。

凤凰卫视2011年10月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2011年6月2日,美国中情局内部播放了一部名为《忠贞不二》的纪录片。这部影片描述的是1952年美国中情局在东北地区空投了华裔间谍,想要发展地下抵抗组织,破坏中国的抗美援朝。

但是在空投的时候,行动计划被破坏,两名美国军官被中国警方抓捕,囚禁了近二十年才回到美国。

这起失败的案例被美国情报系统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在内部学习,今天就让我们把时光也拉到六十年前,当朝鲜战场硝烟四起的时候,中国大陆也同时在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反美间谍大案。

解说:1951年沈阳,在东北铁路总局厂务部部长的家里,晚饭后,一家人在谈论着朝鲜战争,部长的姐夫于宝廉也参与其中。

朱振才:气氛挺热烈的,这时于宝廉就向厂务部部长提出来,他说美国经常轰炸我们,挺厉害呀。厂务部部长说那有什么厉害,我们的喷气式飞机,每小时达到多少多少速度,我们的雷达怎么怎么着,还怕它。飞机多少速度,这都是军事机密,这个部长,他说的无心,于宝廉他心里有意。

解说:这一天晚上,寂静的北京城里响起了嘀嘀嘀的电报声,发报者就是取走情报的男人。

这些军事情报都被位于香港的一个名叫美国中情局海外第44观测队所接收。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

郝在今:朝鲜战争它一看那边打起来了,它就特别要监视中国大陆的动向。当时美国这个军方啊,还正式给中央情报局提出要求,要求中央情报局用情报手段来向中共进行致命的打击。

解说:对于未来朝鲜战场的形势发展,美国军方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将占据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通过情报的手段来给中共施压。于是他们向新中国周围一些国家派遣了高级特务混入美国驻各国大使馆,对新中国形成新月形包围圈。

郝在今:也叫东亚包围圈,就是围绕中国大陆从尼泊尔、缅甸这么转一圈,一直到北边的南朝鲜,都建立对大陆的一个情报网络,对大陆来讲形势是很紧张的。

解说:第一时间获悉情报的是时任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对于美国围绕中国大陆所建立的新月形包围圈的情报,其实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1950年4月已经被中国公安部门所获悉,如果说中共过去的主要对手是国民党的特务,那么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共的对手又增加了国际间谍,而对于如何与国际间谍作斗争,又必将牵涉到外交问题。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敏感的问题,于是杨奇清专门向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进行请示。

杨清:请示他以后,专门成立了一个就是关于国际间谍的这个也不叫专案组,反正就是类似的这个组织,就是专门来了解国际间谍是怎么潜伏下来,然后对我们的新生政权有什么威胁,怎么破案,父亲对这个是很重视的。

解说:这个专门针对国际间谍特别是美国间谍的专案组隶属公安部政保处,由杨奇清直接领导。这个部门后来破获了轰动一时的炮轰天安门阴谋案。

此时新中国成立还未满周岁,国民党特务依旧四处肆虐。一些美国情报系统的国际间谍也在窥视着新生政权,而虽然朝鲜问题的不断激化,中国国内的几股反革命势力都借机开始加紧活动。

郝在今:在大陆留下的这些特务啊,还有解放后受到镇压的这些反革命啊,他就想起来搞破坏,一直想破坏。一有了朝鲜战争啊,他们就觉得时机到来了,就是可能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杨清:他们就跃跃欲试,觉得反攻大陆的机会到了,另外那些残渣余孽也出来捣乱,就觉得就是说我们一定要配合。






http://news.ifeng.com/history/ph ... /08/9682530_0.shtml
解说:1950年10月10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跨过鸭绿江前几天,毛泽东亲自做出批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此前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镇压反革命一直处于审慎保守的态度。

直到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决定出兵抗美援朝后,毛泽东认为时机到来,严惩国内反革命分子,同时大造仇美,敌美的宣传攻势。

杨清:把这个罪大恶极的拉到街上去游斗啊,公开处决啊,这些都是一种威慑力量,所以他们小特务就害怕,这种害怕心理导致他们赶快去登记,别再耽搁了。

解说:镇反所形成的强大的心理攻势,无论是国民党潜伏特务,还是有着国际背景的间谍,都感到无形可遁。

1951年4月18日,长春市公安局来了一位自称叫陈守铭的人,他主动要求自首。

(画中音)

公安人员:请你讲一下你来自首什么呀?

陈守铭:我现在住在长春,1951年3月18日由香港来长春潜伏。我在香港加入了一个美国间谍组织,上峰给我的任务是搜集朝鲜战争期间东北的政治、经济还有军事情报。

朱振才:当时长春公安局把材料转到北京来以后,北京市公安局进行调查核实,他交待的情况比较属实。

(画中音)

公安人员:介绍一下你们这个组织。

陈守铭:我们这个组织叫美国海外观测队44支队沈阳潜伏组,隶属于美国中央情报局。

朱振才:美军观察队第44支队,这是美国间谍组织在中国最猖獗的一个组织。

孙有光:全国各地都有,特别是沿海,比如在北京、天津、沈阳、长春、青岛、广州都设有它的分支。

解说:第44海外观测队是二战期间成立的美国战略情报局的一部分改组的,名字叫美国陆军战略情报处。第44海外观测队是它们在中国对外使用的一个名称。1943年这个组织进入中国大陆,1947年7月美国中央情报局成立后,第44海外观测对被纳入中央情报局。

陈晓楠: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第44海外观测队全力开始刺探关于苏联和东北的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情报,那么这个组织在中国大陆到底潜伏有多少小组,有多少人参加呢?他们的活动和联络方式又是怎样呢?

随着陈守铭的自首,这个神秘的美国中情局海外第44观测队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

解说:新中国成立了,但是初生的新政权却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吴光祥:当时中国面临的是一个两极世界,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而且这两大阵营的对抗,就逐渐演变成一种意识形态跟社会制度的对抗。

郝在今:美国出现了一个大的政策的转向,就是出现了麦卡锡时代,他们就总结说是为什么丢掉了大陆,然后就倒向反共更加极端,美国也出现了这么一个风潮。

解说:就在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白皮书,虽然美国此前在对待中共的政策上还是一种摇摆不定的心态,但是白皮书中流露出了对共产党新中国的不满和敌视。

而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直接导致美国情报部门紧随其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目的的转移,作出了重大调整。
郝在今:应该说美国也是个搞情报工作的大国,是个情报大国,它的情报也是有战略眼光的,1947年就成立了中央情报局,就专门负责海外的情报工作,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格局,它就开始对社会主义国家,对共产党有个战略的部署。

解说:建立新月形情报网络包围圈,正是这一期间美国情报部门准备实施的一项计划。

而1949年就在国民党全面撤出大陆之际。美国中情局海外第44观测队在中国大陆的总部也撤离到了香港,在撤出前,观测队效仿国民党也秘密搞了一个应变计划。

郝在今:新中国成立,美国也留下了一些人,美国也要留情报种子,所以它要经营一些在北平、天津地区的情报工作,它应该说有一定的基础,甚至还留了电台,留了武器。

杨清:在东四三条有一个美国新闻处,对外称美国新闻处,但实际上是美国战略情报局,出入那里的人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以及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一些侨民。

孙有光:第二次公安会议开完以后就是说我们要对帝国主义间谍应该注意了,这时候原来北京竟发现这么多的帝国主义间谍机构都在这儿,像战略情报局,知道他们是特务组织。它走的时候也有布置,布置谁我们不清楚。

解说:他叫孙有光,1950年曾经亲自参与破获美国间谍李安东等人的炮轰天安门阴谋案。这起震惊中外的炮轰天安门中的几名案犯,都是为美国情报机关所雇佣的间谍,他们原本是意大利籍、日本籍等国的间谍。

二战结束后,被美国情报机关收买,安插在中国各大城市,试图颠覆新生的中国。

然而新成立的中国公安部,对这些间谍组织的具体情况却知之甚少。如何破获间谍案,对于新中国的公安部门来说,是一个全新又复杂的领域,这必将面临重重困难。

郝在今:因为中共这些保卫人员多数对外国情况不熟悉,而且外国间谍呢,他的技术手段比较先进,他那个活动范围也大。

解说:只有当真正介入调查炮轰天安门阴谋案时,孙有光才亲身体会到了处理外国间谍案最大的难度并不在于具体的侦查手段,而是难在介入了复杂的政治和外交的因素。

孙有光:咱们当时破这个案子,凡是破这种牵扯到外国人的案子,都得经过毛主席周总理批准的,哪一天破案什么。另外他们的活动你每天都给毛主席周总理汇报,他们都知道。特别外国人牵扯到外交的,必须经过周总理,他是外交部长嘛。

解说:1949年2月,毛泽东就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这一通俗的语言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鲜明特点,但是对于涉及外国间谍的一切事务,中共高层又采取的是慎重和灵活的态度。

杨清:因为它牵扯到外交关系的问题,如果尺度掌握不好呢,它掌握不好的话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比如说炮轰天安门未遂案,就是公安部和外交部紧密配合的。

朱振才:比如说这个时期,我们也破了一些英国的案子,英国的间谍,但是英国当时正要急于和我们建交,我们可以不逮捕,我们采取别的方式或者把他挤走,叫他感觉到我们在侦查他,他害怕了,走了,我们采取别的方式。所以反间谍斗争处理方式是灵活的。

解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并没有关闭对外的大门,对新中国友好的一切外国友人,依旧可以自由的出入中国。外国间谍乘机而入,他们以各种职业作为掩护,掩藏在中国大陆各个城市中。

孙有光:杨部长就对这些外国人做出分析,他说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有这么五种类型。第一种就是长期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侨民,就是普通侨民。第二种就是外国驻中国的使领馆这些人,跟国民党有外交关系的,有使领馆,这些使领馆撤走以后,这些人没有撤走。

郝在今:有的是后来通过经商啊什么渠道,有意派进来搞情报的,就这几类人员对他们进行分析啊,发现除了第一种人员,是正常的社会交往以外,后几种人员里面潜伏特务的可能性非常大。
解说:如何挖出这些潜伏在暗处的外国间谍,确保新生政权的长治久安呢?1949年7月所有居住在北京的外国侨民全部到一个叫北京市公安局治安处外侨管理科的部门进行登记,这其中也明令外国使馆人员,一律按外侨登记。

外侨管理科一个看似普通的部门里,却是暗藏玄机。

朱振才:表面是治安处要进行登记,实际工作是我们的侦讯处在里面进行工作。

孙有光:要查这些人过去他什么时候来中国的,来到中国以后干了一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任过什么职务,有没有特务间谍身份。

解说:这是把公开管理和秘密侦查结合起来的一种高明的手段,通过这次登记,一些有嫌疑的外国间谍被北京市公安局列为调查的重点。这其中就包括1950年破获的炮轰天安门阴谋案的几名主犯。

这种外侨登记制度给美国中央情报局海外第44观测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他们最终决定撤离大陆,但在撤离前,他们秘密派遣了一些情报小组,继续潜伏在中国大陆,陈守铭所在的沈阳潜伏组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组。

陈晓楠:1951年4月,就在陈守铭自首期间,上海市公安局对一个叫雷德蒙的美国人开始进行调查,他们发现1947年雷德蒙就来到了中国大陆,而那个时候正是东北解放战争紧张之际,他以美国联络团联络员的名义专门和国民党情报机关进行联系。1949年在第44海外观测队撤出大陆,迁往香港的应变计划当中,他被任命为上海潜伏组负责人,那么这个上海潜伏组和陈守铭所在的沈阳潜伏组,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解说: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郝在今:当天晚上美国就有动作,就是美国远东驻军,驻在日本的远东驻军的司令麦克阿瑟当天晚上就从日本派了两个上校,连夜坐飞机赶到台湾,建立情报合作关系。就是打仗的人都非常重视情报,然后过了两天,华盛顿那边又派正式的外交官在台湾驻点。然后他们就开始进行第二次情报合作,这次情报合作就更紧密更升级了,后来还设立了一个叫西方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建立情报合作。

国民党与美国进行情报合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43年的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就在国民党陪都重庆成立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那时他们共同的敌人主要是日本。

时过境迁,当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和台湾国民党建立起来的第二次情报合作,其目标是他们的老对手中国共产党。

郝在今:这应该说是围绕着朝鲜战争啊,中国和这个美国,这边中国一方,那边美国和台湾进行了大量的情报斗争、秘密斗争。蒋介石就想趁这个机会啊,实现他的反攻大陆。蒋介石甚至向美国提出,我要派台湾的部队去朝鲜参展。

解说:台湾,美国人一直视其为在远东的不沉的航空母舰。除了军事和政治意义之外,为什么这一时期,美国情报机关又如此重视与台湾的情报合作呢?

郝在今:它是用台湾这些人员受美国的指挥,来进大陆活动,等于是国民党台湾这里出人,美国出设备,出钱。

杨清: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它打着就是美国战略情报处这个名义,但实际上里面的特务呢,也都是跟国民党的军统有关系的,它是这么一种状态。

解说:此时,由于中共采取的对外侨严格的管理登记制度,和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使得美国本土间谍很难展开有效的工作。但朝鲜战争又迫使美国不能放弃对华情报,于是除了与台湾方面合作共享对华情报外,美国方面也加快了发展中国籍间谍,参加其情报组织的步伐。

于是海外第44观测队在中国大陆布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中国籍间谍为这个美国情报组织服务。

杨清:中国人,他要是来窃取情报,比外国人要容易的多,外国人这个脸就是他是一个外国人的脸,所以人家都很警惕。
解说:北京市公安局侦查处经过研究分析,认为陈守铭交待的情况比较具体,其交待过程也合乎情理,于是组织力量开始对这个美国中情局海外第44观测队沈阳潜伏组展开全面的调查工作。

与此同时,北京公安局联合上海公安局,及全国其他城市公安局进行联合调查。一项针对美国中情局海外第44观测队的侦查行动在中国大陆展开。

陈晓楠:这项针对美国中情局海外第44观测队的联合调查,果然有了重大发现。警方掌握了雷德蒙领导的上海潜伏组,全体七名间谍成员的身份和活动情况,而雷德蒙除了领导上海潜伏组之外,还领导着沈阳潜伏组。

沈阳潜伏组的组长从克中在抗战结束之后,从一名法西斯间谍摇身一变成了美国间谍,他的对外掩护身份是一名药商。从克中其实正是这个沈阳潜伏组的核心人物,是他一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情报链条。

(画中音)

陈守铭:从克中现在人在香港,主要培训间谍,然后再把这些间谍派到大陆来,我们这个沈阳潜伏组组长叫陈祖汉。

朱振才:也交待了发报员王庚文,还交待了沈阳铁路局的于宝某某,于宝什么他没记清楚。

解说:由从克中领导的美国中情局海外第44观测队沈阳潜伏组共有五人,情报员名叫陈祖汉。陈祖汉和从克中一样也是药商,解放前夕他被从克中以金钱利诱的方式拉下了水。

朱振才:他们互相都有联系,而且认识,到以后来到北京,他们在中山公园邂逅,就碰见了,首先从克中就问,陈老弟现在买卖怎么样,他说别提了,现在买卖做的不好都赔了,没钱了现在,他说没钱了,这样吧,你到我家去,我借给你钱。

解说:陈祖汉拿着从克中借给他的钱,北上到沈阳继续贩卖药品,这一次,陈祖汉赚了一大笔钱。回到北京后,陈祖汉登门面谢从克中,而从克中故意再一次慷慨地借给他钱。如此一来二去,陈祖汉觉得这其中必定有什么蹊跷之处。

朱振才:陈祖汉就比较惊讶地问他,他说从老弟,现在买卖都不好做,我看你的买卖挺好,那怎么回事,他就提这个,这样从克中就看条件成熟了,就说我怎么参与一个组织,到时候就给我钱,我希望你也参加。

解说:陈祖汉在金钱的诱惑下走上了歧路,他成为从克中建立的情报链条上一个重要的环节交通员。

1950年4月,当国内镇反风声鹤唳之时,从克中逃到了香港,临走前,从克中将沈阳潜伏组组长的重任交给了陈祖汉,而这个情报链条上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个叫于宝廉的人。

于宝廉就是本片开头出现的那个窃取朝鲜战争情报的人。他的对外掩护身份是东北铁路总局的一名职工。他利用自己亲戚在东北铁路总局担任部长的机会,趁机偷看了一些党内机要文件,获得了一些极有价值的情报。

比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某些部队的集结地点,部队的调动、装备等等。这些情报被转交给陈祖汉,随后被发给在香港的从克中,利用这个完整的情报网络,大量重要军事、经济情报被源源不断地送往美国中央情报局。

陈晓楠:1951年7月,北京市公安局一举将美国中情局第44海外观测队,沈阳潜伏组的成员抓捕归案。而同一时期上海潜伏组的雷德蒙等人也相继落入了法网。很快天津公安局也侦测到了同属这个情报系统的组织。

此后各地公安局就开始陆续抓捕这个组织的潜伏间谍。但这显然并不是全部,美国中情局第44海外支队到底在中国布置了多少个小组,又有多少间谍在为其服务呢?由于美国方面始终没有公布这方面的档案,至今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这故事编的朱振才:气氛挺热烈的,这时于宝廉就向厂务部部长提出来,他说美国经常轰炸我们,挺厉害呀。厂务部部长说那有什么厉害,我们的喷气式飞机,每小时达到多少多少速度,我们的雷达怎么怎么着,还怕它。飞机多少速度,这都是军事机密,这个部长,他说的无心,于宝廉他心里有意。
这也算情报?美国人的钱果然好骗,原来建国初期的建设资金就是这么“草船借箭”骗来的。
美国人很长时间连志愿军司令是谁都不知道,估计是被本山大叔的前辈忽悠了
夜空下的烟花 发表于 2011-10-9 12:59
这故事编的朱振才:气氛挺热烈的,这时于宝廉就向厂务部部长提出来,他说美国经常轰炸我们,挺厉害呀 ...
我看到这也喷了
飞机飞多少美国人心里都没数?天天在天上交手 咋个估算不出来?
夜空下的烟花 发表于 2011-10-9 12:59
这故事编的朱振才:气氛挺热烈的,这时于宝廉就向厂务部部长提出来,他说美国经常轰炸我们,挺厉害呀 ...
间谍不是专才, 很多所谓情报, 内容就不过如此.   花钱养的, 大部分时间并非情报,  而是关键时刻的途径渠道.

qqweee 发表于 2011-10-14 11:44
我看到这也喷了
飞机飞多少美国人心里都没数?天天在天上交手 咋个估算不出来?


实战估算并不容易, 且代价高昂.   比如零战, 很多应对战术, 还应归功于缴获后测试.  
qqweee 发表于 2011-10-14 11:44
我看到这也喷了
飞机飞多少美国人心里都没数?天天在天上交手 咋个估算不出来?


实战估算并不容易, 且代价高昂.   比如零战, 很多应对战术, 还应归功于缴获后测试.  
个人分析, 美国军情机关, 和台湾GMT方面的密切合作, 应该是志愿军出兵把西点校长打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