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的消息!有关数量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9 02:03:04
深化产学研合作 加速行业技术 开发基地建设
钢铁研究总院



<P>  钢铁研究总院是原直属冶金工业部的大型工业性科研开发单位,成立于1952年,是一个学科齐全、人才荟萃、装备配套的高水平的钢铁工业研发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冶金行业共性技术与装备、先进金属材料及其关键制备技术、冶金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的研究开发、系统集成、成果转化及经营服务有机结合一体化运行为特征的核心能力,在解决冶金行业技术进步所需的共性、关键和重大前沿技术和在解决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及尖端技术发展所先进材料及其制品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99年7月1日,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原国家十个工业局所属的242家科研机构整体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通过转制的实践,我们在思想观念,体制和运行机制、运行业绩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P>
<P>  一、 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P>
<P>  作为工业性科研开发机构,钢铁研究总院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重视科技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奖,忽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重视个人单打独斗的行为方式和单体技术的创新,忽视协作配合和技术创新中的系统集成的观念。在经费投入方面,习惯于“等、靠、要”争取国家计划安排,而且缺乏有效的竞争和利益激励机制,使科技人员忽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效率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交换性,导致技术创新成果的的有效供给不足。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和企业化转制,我院科技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必须依靠体制创新提高科技创新中的投入产出效率,必须使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有机的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和促进成果的转化,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实现自己的价值。</P>
<P>  二、 以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建设为中心,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P>
<P>  根据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我院在科技体制改革和企业化转制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我国冶金行业、新材料产业科技进步发展的趋势,对自身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即建设冶金行业技术创新基地和国防军工用新材料开发基地,建立高技术产业群。确立了以效益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基础,实现产业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品牌国际化、创建一统科技企业集团的总体发展方针。</P>
<P>  在此基础上,通过战略重组、结构调整和转制工作。以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基地为中心,调整结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成立了以冶金工艺研究所、结构材料所、高温材料所、功能材料所、冶金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所为主体的研发体系,并稳住了一支300人左右的、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创新队伍,成为我院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核心技术的开发与系统集成相结合,建立了以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非晶微晶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为主体的成果转化体系,有效地推动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工程化,拓宽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渠道。对职能部门和支撑体系进行了改革和优化,将原来的23个部门调整为9个,人员由253人精减为126人,机构得到精减,效率明显提高。在行政后勤系统,实施分离,成立了钢研实业总公司,实行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以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实现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融资,募集资金8,988亿元,推动了高技术的产业化。</P>
<P>  三、依靠产学研合作,提高整合行业重大前沿技术的开发和工程资源能力</P>
<P>  1、 加强冶金重大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取得可喜进展</P>
<P>  熔融还原技术是国际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重大前沿,以实现非焦煤炼铁取代传统的高炉为目标。世界各国投入巨资竞相开发,我院与国内有关单位合作,在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的支持下,通过艰苦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开发了含碳球团预还原?铁浴终还原炼铁工艺流程,并在承德钢厂进行的两个阶段的半工业热态试验中获得成功,解决了液态渣焦(煤)流化床终还原技术、浸没式煤氧枪在熔渣中大量喷煤和氧气的技术、熔融还原条件下的渣铁分离技术、终还原炉内球团料层快速预还原技术、气动锁气阀锁气技术等五项关键,为我国开发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工作于2000年底通过了国家组织的验收。</P>
<P>  新一代钢铁材料的开发是今后钢铁工业国际技术竞争的焦点,它孕育着钢铁制造业新一轮的技术竞争,其目标是使钢铁材料性能和寿命提高一倍。我院与有关单位合作,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的支持下,组织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承担了五个主要课题的工作。通过对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合金结构钢进行洁净化、均质化和组织细化等途径,初步实现了钢材性能提高近一倍的目标,并在有关机理和焊接、铸造、材料组织与性能预报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起了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的高度重视,国内宝钢、武钢等大企业也积极要求进行合作。此项工作第一阶段已通过国家组织的验收,第二阶段已开始启动。</P>
<P>  根据冶金行业节能降耗、改善环保实现清洁生产的需求,我院冶金工艺研究所把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的开发作为重点方向之一,为此,院投入100万元建设了燃烧试验室。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主要有二个特点:一是燃烧产物显热量大限度回收,二是燃料在低氧条件下充分燃烧。因此可实现节能,回收烟气物理热使空气预热的热效率达到85-95%,燃烧效率提高到70%,降低CO2%产生量30-45%、NOx减少90%、节能55%,是当代冶金重大节能降耗技术,为此我院把它作为重点之一。该实验室建立先进齐全的各种燃料测量,记录和控制手段,为开发工业化实用新型技术服务,现该试验室已建成并点火试验,下一步将利用该试验室开发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P>
<P>  2、系统整合工程承包能力,加速高新技术改造钢铁工业的步伐并在工程国际化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P>
<P>  连铸技术实现高效化生产是国际冶金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院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利用“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进行系统集成,成功地推动了国内连铸方坯的高效化改造。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推动连铸板坯高效化生产技术的发展,2000年我院与首钢总公司合作,由我院做首钢大板坯连铸机主体在线设备高效化改造的技术设计总负责,利用直弧式铸机以改善铸坯内部质量,扇形段细辊密排技术,连续矫直技术,二冷动态控制等技术实现首钢大板坯铸机的高效化改造,改造后该铸机拉速将由目前的0.8m/min,提高到1.6m/min,年产量可由目前80万吨左右,提高到160万吨,此项工作预计将在2001年12月完成并投入生产。</P>
<P>  在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钢铁研究总院工程技术中心进行系统的整合,打破了原来各自独立,分散经营,相互扯皮,无法形成合力承担大工程项目的局面,以钢带连续热浸镀技术为突破口,组织工艺、设计、自控等专业有机结合,抓住南联盟Sartid钢铁公司拟投资近3000万美元建一条宽1500mm、厚0.25-2mm,年产15万吨热镀锌钢板生产线的契机,与中国五矿公司联合投标,经过艰苦的工作,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举中标,成为技术总承包方。这使我院在热镀锌领域一下子跨上了一个台阶,扭转了以前那种只局限小单位的利益,无法承担大工程的状况,而且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条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出口成套设备的生产线,改变了钢带连续热镀锌只引进不出口的局面。目前,该中心正组织力量参与唐钢和鞍钢的热镀锌项目的国际竞标工作。同时,工程中心还在高炉喷煤技术、球团烧结技术等冶金共性技术工程化方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P>
<P>  3、作为冶金军工新材料研发基地,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两弹一艇等关键工程研制了一大批高性能的材料和制品</P>
<P>  在钛铝系、镍铝系金属间化合物、新型多频谱隐身材料、大推力火箭用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和不锈钢、高磁性机低温系数稀土永磁、磁性液流体等一批高技术新材料取得进展。</P>
<P>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P>
<P>  探索和建立有效的产学研运作方式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钢铁研究总院在以下几方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共性技术的应用,并取得初步的成绩:</P>
<P>  1、联合开发、合资推广</P>
<P>  在冶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方面以高效连铸技术开发为例,我院国家连铸技术工程中心在实验室开发成功高效连铸的关键技术之后,与首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首先在首钢八流生产铸机上进行高效化改造,以自己的核心技术为基础,进行系统集成,成功地开发出了高效方坯连铸工程化技术。在此基础上合资建立股份公司推广应用此技术,已成功地改造了国内二十余家钢厂、30多台不同机型的铸机,为钢铁企业节约成本约50元/吨钢。现在此项工作又进一步推广应用到高效板坯连铸技术的开发和工程化。</P>
<P>  2、引进技术、消化创新</P>
<P>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开发中,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我们结合引进技术,在宝钢消化创新,使宝钢300吨转炉实现了14100炉的高炉龄。在此基础上,我结合武钢转炉溅渣改造,并与转炉复吹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转炉在复吹冶炼条件下达到15200炉的炉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项技术已应用于我国数十家钢厂,为冶金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P>
<P>  3、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同体</P>
<P>  针对我国特殊钢行业技术落后、特钢企业技术开发实力普遍不足、加入WTO后特钢企业竞争力弱的情况,与中国特殊钢企业协会合作,利用钢铁研究总院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优势,以我院结构材料研究所为基础,采用会员制的形式正式建立了中国特殊钢企业协会下属的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以共同出资、联合开发、风险共担、共同受益的方式运作,使我院成为我国特殊钢行业的技术创新基地。目前,已有近20余家特殊钢企业加入该中心,这将有力地推动我院技术创新和市场一体化运行的模式,促进我国特殊钢行业的技术升级换代。</P>
<P>  4、虚拟化经营</P>
<P>  冶金新材料的研究开发、试制一直是我院的优势,我院每年承担将近70%的冶金新材料研制,为“两弹一星”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方面,以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中09工程建设为例,该工程所需钢铁材料主要是我院研制的。以前我院研制完以后,钢厂供货我们均不过多参与。该工程核反应堆用钢数量虽只有50吨,但涉及3个钢种57个品种多种规格,技术难度大,生产要求高,供货期短,风险大,设备制造厂家不好组织货源。我院结构材料研究所利用自身研究领域宽,技术力量强,对生产技术和钢厂熟悉的特点,承担了09III核反应堆用钢材的工程承包,以技术和专家知识为基础,进行虚拟经营,使科技成果和专家知识直接转化为工程用材,为09III工程</B>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也探索了一种新的产学研运作模式。2000年又承担了国家09工程关键材料的承包工作,总重达250吨。</P>
<P>  五、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P>
<P>  通过转制,钢铁研究总院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高,2000年底总资产达到24亿元,比转制前增长220%,净资产达到10亿元,比转制前增加了170%,经营创收能力不断增强,创收结构趋于合理,创收渠道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2000年结算收入达到6.57亿元。职工人均收入从1999年的1.7万元提高到2000年的2.08万元。职工住房和福利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我院安泰科技成功发行上市,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融资8.988亿元,从体制机制、资金配套等方面彻底打破了多年来困扰科研院所产业发展的瓶颈科技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0年取得3.57亿元销售收入,7100万元净利润的良好经营业绩。</P>
<P>  六、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P>
<P>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我国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正逐步确立,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地行业内部的科技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协同性差,在行业共性和重大前沿技术开发方面,缺乏有效投入和产出,从而使可持续性的技术创新能力面临挑战。</P>
<P>  因此,建议:</P>
<P>  (1)针对我国加入WTO在即,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急需加强行业创新的工作,应国家在“十五”期间应加大对当前我国重点行业急需解决的重大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的经费投入。</P>
<P>   (2)在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强行业内科技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原行业中重点院所在共性技术开发中的作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3 18:09:05编辑过]
深化产学研合作 加速行业技术 开发基地建设
钢铁研究总院



<P>  钢铁研究总院是原直属冶金工业部的大型工业性科研开发单位,成立于1952年,是一个学科齐全、人才荟萃、装备配套的高水平的钢铁工业研发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冶金行业共性技术与装备、先进金属材料及其关键制备技术、冶金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的研究开发、系统集成、成果转化及经营服务有机结合一体化运行为特征的核心能力,在解决冶金行业技术进步所需的共性、关键和重大前沿技术和在解决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及尖端技术发展所先进材料及其制品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99年7月1日,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原国家十个工业局所属的242家科研机构整体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通过转制的实践,我们在思想观念,体制和运行机制、运行业绩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P>
<P>  一、 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P>
<P>  作为工业性科研开发机构,钢铁研究总院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重视科技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奖,忽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重视个人单打独斗的行为方式和单体技术的创新,忽视协作配合和技术创新中的系统集成的观念。在经费投入方面,习惯于“等、靠、要”争取国家计划安排,而且缺乏有效的竞争和利益激励机制,使科技人员忽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效率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交换性,导致技术创新成果的的有效供给不足。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和企业化转制,我院科技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必须依靠体制创新提高科技创新中的投入产出效率,必须使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有机的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和促进成果的转化,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实现自己的价值。</P>
<P>  二、 以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建设为中心,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P>
<P>  根据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我院在科技体制改革和企业化转制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我国冶金行业、新材料产业科技进步发展的趋势,对自身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即建设冶金行业技术创新基地和国防军工用新材料开发基地,建立高技术产业群。确立了以效益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基础,实现产业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品牌国际化、创建一统科技企业集团的总体发展方针。</P>
<P>  在此基础上,通过战略重组、结构调整和转制工作。以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基地为中心,调整结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成立了以冶金工艺研究所、结构材料所、高温材料所、功能材料所、冶金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所为主体的研发体系,并稳住了一支300人左右的、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创新队伍,成为我院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核心技术的开发与系统集成相结合,建立了以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非晶微晶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为主体的成果转化体系,有效地推动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工程化,拓宽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渠道。对职能部门和支撑体系进行了改革和优化,将原来的23个部门调整为9个,人员由253人精减为126人,机构得到精减,效率明显提高。在行政后勤系统,实施分离,成立了钢研实业总公司,实行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以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实现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融资,募集资金8,988亿元,推动了高技术的产业化。</P>
<P>  三、依靠产学研合作,提高整合行业重大前沿技术的开发和工程资源能力</P>
<P>  1、 加强冶金重大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取得可喜进展</P>
<P>  熔融还原技术是国际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重大前沿,以实现非焦煤炼铁取代传统的高炉为目标。世界各国投入巨资竞相开发,我院与国内有关单位合作,在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的支持下,通过艰苦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开发了含碳球团预还原?铁浴终还原炼铁工艺流程,并在承德钢厂进行的两个阶段的半工业热态试验中获得成功,解决了液态渣焦(煤)流化床终还原技术、浸没式煤氧枪在熔渣中大量喷煤和氧气的技术、熔融还原条件下的渣铁分离技术、终还原炉内球团料层快速预还原技术、气动锁气阀锁气技术等五项关键,为我国开发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工作于2000年底通过了国家组织的验收。</P>
<P>  新一代钢铁材料的开发是今后钢铁工业国际技术竞争的焦点,它孕育着钢铁制造业新一轮的技术竞争,其目标是使钢铁材料性能和寿命提高一倍。我院与有关单位合作,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的支持下,组织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承担了五个主要课题的工作。通过对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合金结构钢进行洁净化、均质化和组织细化等途径,初步实现了钢材性能提高近一倍的目标,并在有关机理和焊接、铸造、材料组织与性能预报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起了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的高度重视,国内宝钢、武钢等大企业也积极要求进行合作。此项工作第一阶段已通过国家组织的验收,第二阶段已开始启动。</P>
<P>  根据冶金行业节能降耗、改善环保实现清洁生产的需求,我院冶金工艺研究所把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的开发作为重点方向之一,为此,院投入100万元建设了燃烧试验室。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主要有二个特点:一是燃烧产物显热量大限度回收,二是燃料在低氧条件下充分燃烧。因此可实现节能,回收烟气物理热使空气预热的热效率达到85-95%,燃烧效率提高到70%,降低CO2%产生量30-45%、NOx减少90%、节能55%,是当代冶金重大节能降耗技术,为此我院把它作为重点之一。该实验室建立先进齐全的各种燃料测量,记录和控制手段,为开发工业化实用新型技术服务,现该试验室已建成并点火试验,下一步将利用该试验室开发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P>
<P>  2、系统整合工程承包能力,加速高新技术改造钢铁工业的步伐并在工程国际化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P>
<P>  连铸技术实现高效化生产是国际冶金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院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利用“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进行系统集成,成功地推动了国内连铸方坯的高效化改造。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推动连铸板坯高效化生产技术的发展,2000年我院与首钢总公司合作,由我院做首钢大板坯连铸机主体在线设备高效化改造的技术设计总负责,利用直弧式铸机以改善铸坯内部质量,扇形段细辊密排技术,连续矫直技术,二冷动态控制等技术实现首钢大板坯铸机的高效化改造,改造后该铸机拉速将由目前的0.8m/min,提高到1.6m/min,年产量可由目前80万吨左右,提高到160万吨,此项工作预计将在2001年12月完成并投入生产。</P>
<P>  在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钢铁研究总院工程技术中心进行系统的整合,打破了原来各自独立,分散经营,相互扯皮,无法形成合力承担大工程项目的局面,以钢带连续热浸镀技术为突破口,组织工艺、设计、自控等专业有机结合,抓住南联盟Sartid钢铁公司拟投资近3000万美元建一条宽1500mm、厚0.25-2mm,年产15万吨热镀锌钢板生产线的契机,与中国五矿公司联合投标,经过艰苦的工作,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举中标,成为技术总承包方。这使我院在热镀锌领域一下子跨上了一个台阶,扭转了以前那种只局限小单位的利益,无法承担大工程的状况,而且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条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出口成套设备的生产线,改变了钢带连续热镀锌只引进不出口的局面。目前,该中心正组织力量参与唐钢和鞍钢的热镀锌项目的国际竞标工作。同时,工程中心还在高炉喷煤技术、球团烧结技术等冶金共性技术工程化方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P>
<P>  3、作为冶金军工新材料研发基地,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两弹一艇等关键工程研制了一大批高性能的材料和制品</P>
<P>  在钛铝系、镍铝系金属间化合物、新型多频谱隐身材料、大推力火箭用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和不锈钢、高磁性机低温系数稀土永磁、磁性液流体等一批高技术新材料取得进展。</P>
<P>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P>
<P>  探索和建立有效的产学研运作方式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钢铁研究总院在以下几方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共性技术的应用,并取得初步的成绩:</P>
<P>  1、联合开发、合资推广</P>
<P>  在冶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方面以高效连铸技术开发为例,我院国家连铸技术工程中心在实验室开发成功高效连铸的关键技术之后,与首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首先在首钢八流生产铸机上进行高效化改造,以自己的核心技术为基础,进行系统集成,成功地开发出了高效方坯连铸工程化技术。在此基础上合资建立股份公司推广应用此技术,已成功地改造了国内二十余家钢厂、30多台不同机型的铸机,为钢铁企业节约成本约50元/吨钢。现在此项工作又进一步推广应用到高效板坯连铸技术的开发和工程化。</P>
<P>  2、引进技术、消化创新</P>
<P>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开发中,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我们结合引进技术,在宝钢消化创新,使宝钢300吨转炉实现了14100炉的高炉龄。在此基础上,我结合武钢转炉溅渣改造,并与转炉复吹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转炉在复吹冶炼条件下达到15200炉的炉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项技术已应用于我国数十家钢厂,为冶金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P>
<P>  3、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同体</P>
<P>  针对我国特殊钢行业技术落后、特钢企业技术开发实力普遍不足、加入WTO后特钢企业竞争力弱的情况,与中国特殊钢企业协会合作,利用钢铁研究总院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优势,以我院结构材料研究所为基础,采用会员制的形式正式建立了中国特殊钢企业协会下属的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以共同出资、联合开发、风险共担、共同受益的方式运作,使我院成为我国特殊钢行业的技术创新基地。目前,已有近20余家特殊钢企业加入该中心,这将有力地推动我院技术创新和市场一体化运行的模式,促进我国特殊钢行业的技术升级换代。</P>
<P>  4、虚拟化经营</P>
<P>  冶金新材料的研究开发、试制一直是我院的优势,我院每年承担将近70%的冶金新材料研制,为“两弹一星”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方面,以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中09工程建设为例,该工程所需钢铁材料主要是我院研制的。以前我院研制完以后,钢厂供货我们均不过多参与。该工程核反应堆用钢数量虽只有50吨,但涉及3个钢种57个品种多种规格,技术难度大,生产要求高,供货期短,风险大,设备制造厂家不好组织货源。我院结构材料研究所利用自身研究领域宽,技术力量强,对生产技术和钢厂熟悉的特点,承担了09III核反应堆用钢材的工程承包,以技术和专家知识为基础,进行虚拟经营,使科技成果和专家知识直接转化为工程用材,为09III工程</B>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也探索了一种新的产学研运作模式。2000年又承担了国家09工程关键材料的承包工作,总重达250吨。</P>
<P>  五、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P>
<P>  通过转制,钢铁研究总院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高,2000年底总资产达到24亿元,比转制前增长220%,净资产达到10亿元,比转制前增加了170%,经营创收能力不断增强,创收结构趋于合理,创收渠道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2000年结算收入达到6.57亿元。职工人均收入从1999年的1.7万元提高到2000年的2.08万元。职工住房和福利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我院安泰科技成功发行上市,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融资8.988亿元,从体制机制、资金配套等方面彻底打破了多年来困扰科研院所产业发展的瓶颈科技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0年取得3.57亿元销售收入,7100万元净利润的良好经营业绩。</P>
<P>  六、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P>
<P>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我国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正逐步确立,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地行业内部的科技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协同性差,在行业共性和重大前沿技术开发方面,缺乏有效投入和产出,从而使可持续性的技术创新能力面临挑战。</P>
<P>  因此,建议:</P>
<P>  (1)针对我国加入WTO在即,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急需加强行业创新的工作,应国家在“十五”期间应加大对当前我国重点行业急需解决的重大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的经费投入。</P>
<P>   (2)在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强行业内科技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原行业中重点院所在共性技术开发中的作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3 18:09:05编辑过]
占位 长啊  费心拉
5艘093?
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4 1:05:35编辑过]
<P>到底几艘,谁能告诉我??</P>
<B>以下是引用<I>xiongmao05</I>在2004-10-4 6:15:00的发言:</B>

<P>到底几艘,谁能告诉我??</P>


分析是5艘,不知道是否准确
不会吧,怎么真正核的生产单位没风声,怎么到是参与09部件生产单位到处放风啊。先是机械院的,现在又是钢铁厂。国家不会对这些企业没有保密要求吗?
<P>2000年又承担了国家09工程关键材料的承包工作,总重达250吨。</P><P>关键材料不只是说反应堆吧?</P>
好难的应用题,算不出来
好文章
明白了.........
俺的数学不好,谁帮俺算算!
<P>我不懂,给个数字嘛,呵呵</P>[em06]
<P>有泄密的嫌疑!!!</P>
这好像是厂子的发展情况啊`
搞出东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