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继气宗和剑宗之后,三哥粉又发明了种菜和种树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9:14:57
『国际观察』 [经济博弈]中国种菜、印度栽树!
作者:阿忠评论  发表日期:2011-9-3 14:06:00
       最近,老是有媒体拿中国和印度做比较,当人,更有好事之徒乐此不疲、特别是中国的某些自大狂,一提到印度,那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把印度鄙视得不成样子,要是有谁不同意不服,就马上将印度不知是什么年代拍出来的非常穷苦非常落后的照片放出来加以证实。要是还有谁还不同意,他们就马上将上海或者深圳的都市大镜头放出来,加以佐证。要是最后还有人有什么异议,便马上被质问:你到底爱不爱国?总之,就是冲一个目的,中国比印度强过不知多少倍,印度不知比中国落后了多少年。

   其实,中国和印度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古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很长时间内各自区域的文化中心、当之无愧的区域龙头、都是人口众多、地域广袤、也都曾经经历过西方轮船枪炮和新式文明的洗礼 。总之,两国都是源远流长多灾多难的国度。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也就是欠发达区域。
  
   不知是哪个天才,创造出来金砖国家的概念,而且被列进金砖行列的国家都欣然受之。而中国和印度都有幸成为这个行列里的共同成员。其实,原因无他,不过都是经济发展快速的潜在超级大国。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总有某些人拿中国印度加以比较。
  
   的确,中国自从1978年确立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国家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就、经济特区的强势运行成绩喜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也节节攀升、GDP量也在2010年一举超过日本升入世界第二位、而且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的国际分量愈来愈强,国际影响显著提升。而印度的发展成绩也不容小觑、自从1991年实行类似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经济总量也是稳步上升、并以年均8%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强劲发展,并对国际经济国际局势发挥一定的影响力。就着这种论述,两国也的确是有比较的条件,更何况,两国选择了两种绝然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那更是有比较的必要了。
  
   无法否认,以最近几年的经济数据作为对比,印度的确落后中国很多,几乎就不在一个档次。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人均状况都相类似。仅看数据,印度对比中国就相形见绌,望尘莫及了。但仅凭数据的对比,我们可能看不出什么东西来,毕竟,做裤子的跟做飞机的相比较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了。
  
   如果真要把中国与印度相比较。我倒是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中国种菜、印度栽树。
  
   众所周知,菜农种菜、撒种、浇水、施肥、收割——投入小、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而且可以种了萝卜种白菜、种了白菜种土豆等等多种模式运作。而果农的工作就不是那么的干净利索了——先要培养果苗、然后移栽、浇水、施肥、精心呵护、然后嫁接、最后还有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果树早点挂果。其工作的周期长、收效慢,恐怕等到果树挂果时别人菜农不知已经收割了多杀茬蔬菜了。
  
   种菜虽然好处多多,却也并非毫无风险。蔬菜的种植销售,无不仰仗天气,更离不开市场的消费水平,更何况,还有不为人可预知的诸如洪水、大旱、大雪、台风泥石流等等类似的天灾。只要碰上某一个,就够上脑筋的了,而且,蔬菜还讲究一个新鲜期,过了某个时间点,前面的工作都是白费,除了当垃圾般的扔掉就别无他法。这些恐怕算是菜农需要时时刻刻防范的潜在风险。种果树的工作虽然看上去不太美妙,但也并非乏善可陈,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强过种菜。只要等到果树成林、开始挂果,后续的工作后续的投入就会慢慢减少,无非修剪下枝叶、防范下害虫、直等到硕果累累摘取便是。更何况,果树的抗灾能力比菜园子要强很多,挺过洪水、挺过旱灾、硕果累累依然可期。当然,果农还有一个菜农无法比拟的优势——水果有比较长的保鲜期,而且,社会上存在很多水果深加工的企业,能将果农的利益保障化,最大化。
  
   中国的经济模式,何尝不类似于菜农的种菜。来料加工、订单加工、外向型经济、一单单的接活、一批批的出货。国际经济形势良好,便一片繁荣繁忙的景象,高速得不得了。国际形势不太对劲,萧条的影像立显,裁员的裁员、降工资的降工资、关停的关停。这不正类同于在自己的责任田里面接了别人的委托,拿了别人的种子、受了别人的订单,大张旗鼓的种菜?菜种好了,出货了,货出了、有订单,就继续种,没有,就是白花花的空地一块,不见有什么实质性的积累。这不就可以从中国沿海的某些外资企业集中的城市可以看出来吗?工厂何其多,自身技术何其少,几乎就没有自身技术的积累,全然一个代工的大作坊、而且美其名曰世界工厂。可笑的是,我们某些人还对此津津乐道,骄傲得不得了,时不时搬资料、引数据极力证实这一模式的天大好处。着实令人哭笑不得。当然,不能昧着良心否认这种模式对我们国家的贡献,一是代工的模式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改善了中国务工者的经济条件,极大的促进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增加了国家的税收、让国家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国家的基础建设当中去、有更多的能力投入到教育投资当中去。三是促进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像国外先进生产企业学习的极多机会。四是实实在在的提高并保证了中国GDP的高速增长。这些,的确无可否认。但经济的发展,总是要仰仗外资企业外向型企业的状况总是不太好的,至少,对国际经济的衰退下滑缺乏必要的抵抗能力。这些问题恐怕这些年多有所体现。
  
   印度的经济模式是,注重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注重发展服务业,而对来料加工式的模式依赖较小。这就是为什么印度的IT产业为世人所称道、有名的塔塔集团时不时狂登报纸媒体的原因,无非是国家注重一个培育和扶持的结果了。也因此,印度的经济对外贸的依赖比较小,能比较有力的对抗世界经济总体局势的下滑。还记得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时,中国活生生的投入四万亿进行对抗才保住了增长率为8%,但印度似乎没有如此的猛药,但依然可以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率,已经足够值得我们深思的了。也即是说,中国印度的经济模式有本质区别,中国热心并满足于世界工厂的头衔,并对其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印度注重自身关键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结果:在起步的初期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见效时间短、速度高,而印度见效慢、速度会比较低,当然,是相对的低。但对于长期的未来时光来说,恐怕就真不见得中国真能一直跑得有多快,没有自身优势产业、核心产业,如何投入到世界经济竞争当中去?而且,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如何能长久的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这些,恐怕是那些喜欢拿印度开涮的人应该思考的东西。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信息社会,这是某些天才早就预言过的,未来的世界也是一个服务型产业为主导的社会,这些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可以看出来,而印度似乎早就明白这个道理,着重培育自己的软件外包行业IT及其他与信息相关的产业、积极发展服务业,甚至有数据显示,服务业和私人消费在印度GDP的权重为60%上下,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印度开始注重加强扶持自身的制造业,希望借用中国的模式为GDP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恐怕,这些还真是中国所不能与之相比的东西。当然,要说中国缺乏核心产业关键行业也是不公道的,首先一个房地产行业,这从中国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就可以看出来,房地产在中国是一个多么强大的产业,恐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高房价已经成为中国人、中国政府都无法完美解答的难题。第二,高铁行业,这是前几年某些部门,某些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产业,甚至有报道说,中国的高铁已经站上了技术的制高点并规模化走上出口的道路。可惜的是,经过7。23事件的冲击,曾经为国人所骄傲的高铁运行体系开始普遍降速,并未达到我们从前所预期的效果,恐怕现在也算不得关键行业,称不上产业亮点。
  
   以上,便是对中印经济模式的一个简单分析概述。好坏利弊也一目了然。总之,种菜的不要嘲笑栽树的,多多学习才是明智正确的。我们需要多多认清自身之不足,虚心讨教虚心学习,别被某些西方势力恭维几句就真觉得自身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两国的模式真这么一成不变,“栽树”的超过“种菜”的只是时间问题,是必然。
  
   无可否认,经济水平较高的西方世界是当今国家关系政治关系社会模式的真正主流,而与其社会政治制度相似的印度更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印度也能更好的与之融合,能更快的被接纳。而且,印度坐拥印度洋,地理位置优越,离世界的能源中心更近一些、而且与邻国的关系相对单纯而且目的明确。这些,又是中国所没有的优势,这为未来经济的发展再次增添一个未知数,也即,中国模式并非没有替代品,印度的发展开放为众多国际公司跨国集团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印度也同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这是任何利益团体都不会忽视的要素、而且,相似的社会政治制度更能让西方势力亲近而不存在意识形态的落差。
  
   等到印度的果树“成林”步入稳定的收获期时,恐怕就真难再说,恐怕到时某些好事之徒的骄傲神情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诚然,说得太多都不过是中肯的推测。好在中国的领导者已经有所警觉,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引导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等被提上日程。虽然前景无法判断,但有所行动就该加以欢迎。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82967.shtml『国际观察』 [经济博弈]中国种菜、印度栽树!
作者:阿忠评论  发表日期:2011-9-3 14:06:00
       最近,老是有媒体拿中国和印度做比较,当人,更有好事之徒乐此不疲、特别是中国的某些自大狂,一提到印度,那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把印度鄙视得不成样子,要是有谁不同意不服,就马上将印度不知是什么年代拍出来的非常穷苦非常落后的照片放出来加以证实。要是还有谁还不同意,他们就马上将上海或者深圳的都市大镜头放出来,加以佐证。要是最后还有人有什么异议,便马上被质问:你到底爱不爱国?总之,就是冲一个目的,中国比印度强过不知多少倍,印度不知比中国落后了多少年。

   其实,中国和印度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古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很长时间内各自区域的文化中心、当之无愧的区域龙头、都是人口众多、地域广袤、也都曾经经历过西方轮船枪炮和新式文明的洗礼 。总之,两国都是源远流长多灾多难的国度。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也就是欠发达区域。
  
   不知是哪个天才,创造出来金砖国家的概念,而且被列进金砖行列的国家都欣然受之。而中国和印度都有幸成为这个行列里的共同成员。其实,原因无他,不过都是经济发展快速的潜在超级大国。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总有某些人拿中国印度加以比较。
  
   的确,中国自从1978年确立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国家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就、经济特区的强势运行成绩喜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也节节攀升、GDP量也在2010年一举超过日本升入世界第二位、而且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的国际分量愈来愈强,国际影响显著提升。而印度的发展成绩也不容小觑、自从1991年实行类似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经济总量也是稳步上升、并以年均8%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强劲发展,并对国际经济国际局势发挥一定的影响力。就着这种论述,两国也的确是有比较的条件,更何况,两国选择了两种绝然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那更是有比较的必要了。
  
   无法否认,以最近几年的经济数据作为对比,印度的确落后中国很多,几乎就不在一个档次。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人均状况都相类似。仅看数据,印度对比中国就相形见绌,望尘莫及了。但仅凭数据的对比,我们可能看不出什么东西来,毕竟,做裤子的跟做飞机的相比较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了。
  
   如果真要把中国与印度相比较。我倒是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中国种菜、印度栽树。
  
   众所周知,菜农种菜、撒种、浇水、施肥、收割——投入小、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而且可以种了萝卜种白菜、种了白菜种土豆等等多种模式运作。而果农的工作就不是那么的干净利索了——先要培养果苗、然后移栽、浇水、施肥、精心呵护、然后嫁接、最后还有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果树早点挂果。其工作的周期长、收效慢,恐怕等到果树挂果时别人菜农不知已经收割了多杀茬蔬菜了。
  
   种菜虽然好处多多,却也并非毫无风险。蔬菜的种植销售,无不仰仗天气,更离不开市场的消费水平,更何况,还有不为人可预知的诸如洪水、大旱、大雪、台风泥石流等等类似的天灾。只要碰上某一个,就够上脑筋的了,而且,蔬菜还讲究一个新鲜期,过了某个时间点,前面的工作都是白费,除了当垃圾般的扔掉就别无他法。这些恐怕算是菜农需要时时刻刻防范的潜在风险。种果树的工作虽然看上去不太美妙,但也并非乏善可陈,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强过种菜。只要等到果树成林、开始挂果,后续的工作后续的投入就会慢慢减少,无非修剪下枝叶、防范下害虫、直等到硕果累累摘取便是。更何况,果树的抗灾能力比菜园子要强很多,挺过洪水、挺过旱灾、硕果累累依然可期。当然,果农还有一个菜农无法比拟的优势——水果有比较长的保鲜期,而且,社会上存在很多水果深加工的企业,能将果农的利益保障化,最大化。
  
   中国的经济模式,何尝不类似于菜农的种菜。来料加工、订单加工、外向型经济、一单单的接活、一批批的出货。国际经济形势良好,便一片繁荣繁忙的景象,高速得不得了。国际形势不太对劲,萧条的影像立显,裁员的裁员、降工资的降工资、关停的关停。这不正类同于在自己的责任田里面接了别人的委托,拿了别人的种子、受了别人的订单,大张旗鼓的种菜?菜种好了,出货了,货出了、有订单,就继续种,没有,就是白花花的空地一块,不见有什么实质性的积累。这不就可以从中国沿海的某些外资企业集中的城市可以看出来吗?工厂何其多,自身技术何其少,几乎就没有自身技术的积累,全然一个代工的大作坊、而且美其名曰世界工厂。可笑的是,我们某些人还对此津津乐道,骄傲得不得了,时不时搬资料、引数据极力证实这一模式的天大好处。着实令人哭笑不得。当然,不能昧着良心否认这种模式对我们国家的贡献,一是代工的模式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改善了中国务工者的经济条件,极大的促进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增加了国家的税收、让国家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国家的基础建设当中去、有更多的能力投入到教育投资当中去。三是促进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像国外先进生产企业学习的极多机会。四是实实在在的提高并保证了中国GDP的高速增长。这些,的确无可否认。但经济的发展,总是要仰仗外资企业外向型企业的状况总是不太好的,至少,对国际经济的衰退下滑缺乏必要的抵抗能力。这些问题恐怕这些年多有所体现。
  
   印度的经济模式是,注重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注重发展服务业,而对来料加工式的模式依赖较小。这就是为什么印度的IT产业为世人所称道、有名的塔塔集团时不时狂登报纸媒体的原因,无非是国家注重一个培育和扶持的结果了。也因此,印度的经济对外贸的依赖比较小,能比较有力的对抗世界经济总体局势的下滑。还记得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时,中国活生生的投入四万亿进行对抗才保住了增长率为8%,但印度似乎没有如此的猛药,但依然可以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率,已经足够值得我们深思的了。也即是说,中国印度的经济模式有本质区别,中国热心并满足于世界工厂的头衔,并对其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印度注重自身关键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结果:在起步的初期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见效时间短、速度高,而印度见效慢、速度会比较低,当然,是相对的低。但对于长期的未来时光来说,恐怕就真不见得中国真能一直跑得有多快,没有自身优势产业、核心产业,如何投入到世界经济竞争当中去?而且,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如何能长久的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这些,恐怕是那些喜欢拿印度开涮的人应该思考的东西。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信息社会,这是某些天才早就预言过的,未来的世界也是一个服务型产业为主导的社会,这些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可以看出来,而印度似乎早就明白这个道理,着重培育自己的软件外包行业IT及其他与信息相关的产业、积极发展服务业,甚至有数据显示,服务业和私人消费在印度GDP的权重为60%上下,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印度开始注重加强扶持自身的制造业,希望借用中国的模式为GDP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恐怕,这些还真是中国所不能与之相比的东西。当然,要说中国缺乏核心产业关键行业也是不公道的,首先一个房地产行业,这从中国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就可以看出来,房地产在中国是一个多么强大的产业,恐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高房价已经成为中国人、中国政府都无法完美解答的难题。第二,高铁行业,这是前几年某些部门,某些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产业,甚至有报道说,中国的高铁已经站上了技术的制高点并规模化走上出口的道路。可惜的是,经过7。23事件的冲击,曾经为国人所骄傲的高铁运行体系开始普遍降速,并未达到我们从前所预期的效果,恐怕现在也算不得关键行业,称不上产业亮点。
  
   以上,便是对中印经济模式的一个简单分析概述。好坏利弊也一目了然。总之,种菜的不要嘲笑栽树的,多多学习才是明智正确的。我们需要多多认清自身之不足,虚心讨教虚心学习,别被某些西方势力恭维几句就真觉得自身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两国的模式真这么一成不变,“栽树”的超过“种菜”的只是时间问题,是必然。
  
   无可否认,经济水平较高的西方世界是当今国家关系政治关系社会模式的真正主流,而与其社会政治制度相似的印度更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印度也能更好的与之融合,能更快的被接纳。而且,印度坐拥印度洋,地理位置优越,离世界的能源中心更近一些、而且与邻国的关系相对单纯而且目的明确。这些,又是中国所没有的优势,这为未来经济的发展再次增添一个未知数,也即,中国模式并非没有替代品,印度的发展开放为众多国际公司跨国集团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印度也同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这是任何利益团体都不会忽视的要素、而且,相似的社会政治制度更能让西方势力亲近而不存在意识形态的落差。
  
   等到印度的果树“成林”步入稳定的收获期时,恐怕就真难再说,恐怕到时某些好事之徒的骄傲神情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诚然,说得太多都不过是中肯的推测。好在中国的领导者已经有所警觉,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引导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等被提上日程。虽然前景无法判断,但有所行动就该加以欢迎。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82967.shtml
当HAL成林的时候................哈哈哈
这些人还是饶了印度吧,印度要是会种树早不是现在这样子了。
少生孩子多种树
三哥迟早要被你们弄死。
看下印度的出口,原材料和初级材料占大头,所以较中国这种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受的影响要来的小,但经济危机发生会严重影响印度的经常项目平衡。
三炮瞄准印度了
3哥不容易啊
三哥毕竟是发展中国家,三炮这样搞太过分了
我去看原贴了,很好的解闷贴~
原帖好像就是CD的吧
三炮施威,印度必亡……
阿三种的什么树啊
这货码字不累吗?
菜农和树农有的一拼
三炮还有木有人性了?这样下去三锅还不被咒死了?
理顺土地关系,普遍教育和医疗卫生保健,建设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重工业化……到底是哪位在种树哪个在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