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还我“西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57:45
种种迹象表明,以1999年6月江总书记视察古城西安为象征,并最终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定铎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成为本月5号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3次会议的重要话题。实际上,春节一过,关于开发大西北的报道便频频见之于国内外报端和各种其他媒体,大有拉开西部大开发的所谓"春季战役"之势头。

当然,中央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上已经定了调子,其基本原则有三条:第一,加快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第二,积极调整西部的产业结构;第三,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国家也将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和制定针对西部的优惠政策来逐步加大对西部在以上方面的支持力度。最近,国家经贸委、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部等为配合大西北的开发战略纷纷出台了倾斜政策,包括贷款支持公路铁路的建设和帮助西部企业加快调整的政策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消息是,青海、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等10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的负责人聚首西宁,探讨西部大开发的规划思路。

不过,现有的不少讨论和有些出台的政策在导向问题上不能不令人担忧,因为对于我们不少的地方官员来说,由于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开发西部的战略有可能只会强化那种传统的资金加项目式的发展地方经济的意识。这是很危险的一种倾向。如果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简单地理解为在经济上赶超东部沿海的战略,那么,开发西部的战略就有可能被误入歧途,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对此,我们应该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在中央今天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候,也到了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西部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了。"多、快、好、省"地通过铺摊子、上项目发展地方工业经济,在短期内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一直是我国地方经济开发的套路。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市场化,东部沿海和内地(特别是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始逐步拉开了差距,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随着经济越来越市场化,作为一个大国,地理上的差别(所谓的级差)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客观的。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是,这种影响靠什么来逐步减轻呢?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相信,唯一能缩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的,是加快西部经济开发的步伐。

凭心而论,20年来,中央和西部地区在大力发展西部经济方面可以说从未有过任何松懈,经济开发的步伐一直紧跟东部(我们还一定记得1993-1994年间西部在设立"开发区"上表现出的极大热情,一下子使中国当年的开发区总数突破万个大关)。而如果我们把西部20年来的经济开发与东西部经济发展之差距扩大联系起来的话,我们就需要换个脑筋来考虑问题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拉大是由于西部经济的开发不够造成的,还是由于西部经济的开发过度造成的,这恐怕是值得我们的各级政府倍加反思的。作为经济学家,有许多理由让我支持后者。从经济上说,西部不是开发不够,而是开发过度了。工业优先、争项目、一窝蜂、重复建设、遍地开花,相互封锁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语汇都是西部经济过度开发的表象,其后果早已反映在了东西部产业结构的严重雷同和西部经济的低水平重复。在整个经济相对过剩的情况下,靠低水平重复建设把西部经济推上新的台阶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西部经济已经过度开发的今天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其意义只能在"如何"二字了。

以学者之见,在中央确立的西部大开发的三大原则上,加强西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应为"重中之重"或核心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生态建设的战略保持一致。所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应是一个整体的战略。这个战略的实质是改变经济开发的传统方式,转变发展地方经济的思路和观念。这是对西部的最大挑战。由于西部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的做崇,其实"西部"正在消失,我们正在失去一个自然和生态意义上的西部。我认为,对中国来说,有一个山川秀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是西部的最大财富,也是西部最可持续的经济。有了这样的观念,从策略上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就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不是落实到快速发展哪些产业上,而是落实到逐步放弃哪些产业上来。不要以为只有搞制造业才能提高收入,要把经济和收入的文章做在恢复和保护自然和生态资源方面,有了它,就有了真正的经济基础和收入的源泉。真是那样的话,西部最大的经济看起来就是作为真正的"西部"而存在了。种种迹象表明,以1999年6月江总书记视察古城西安为象征,并最终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定铎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成为本月5号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3次会议的重要话题。实际上,春节一过,关于开发大西北的报道便频频见之于国内外报端和各种其他媒体,大有拉开西部大开发的所谓"春季战役"之势头。

当然,中央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上已经定了调子,其基本原则有三条:第一,加快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第二,积极调整西部的产业结构;第三,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国家也将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和制定针对西部的优惠政策来逐步加大对西部在以上方面的支持力度。最近,国家经贸委、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部等为配合大西北的开发战略纷纷出台了倾斜政策,包括贷款支持公路铁路的建设和帮助西部企业加快调整的政策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消息是,青海、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等10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的负责人聚首西宁,探讨西部大开发的规划思路。

不过,现有的不少讨论和有些出台的政策在导向问题上不能不令人担忧,因为对于我们不少的地方官员来说,由于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开发西部的战略有可能只会强化那种传统的资金加项目式的发展地方经济的意识。这是很危险的一种倾向。如果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简单地理解为在经济上赶超东部沿海的战略,那么,开发西部的战略就有可能被误入歧途,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对此,我们应该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在中央今天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候,也到了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西部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了。"多、快、好、省"地通过铺摊子、上项目发展地方工业经济,在短期内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一直是我国地方经济开发的套路。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市场化,东部沿海和内地(特别是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始逐步拉开了差距,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随着经济越来越市场化,作为一个大国,地理上的差别(所谓的级差)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客观的。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是,这种影响靠什么来逐步减轻呢?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相信,唯一能缩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的,是加快西部经济开发的步伐。

凭心而论,20年来,中央和西部地区在大力发展西部经济方面可以说从未有过任何松懈,经济开发的步伐一直紧跟东部(我们还一定记得1993-1994年间西部在设立"开发区"上表现出的极大热情,一下子使中国当年的开发区总数突破万个大关)。而如果我们把西部20年来的经济开发与东西部经济发展之差距扩大联系起来的话,我们就需要换个脑筋来考虑问题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拉大是由于西部经济的开发不够造成的,还是由于西部经济的开发过度造成的,这恐怕是值得我们的各级政府倍加反思的。作为经济学家,有许多理由让我支持后者。从经济上说,西部不是开发不够,而是开发过度了。工业优先、争项目、一窝蜂、重复建设、遍地开花,相互封锁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语汇都是西部经济过度开发的表象,其后果早已反映在了东西部产业结构的严重雷同和西部经济的低水平重复。在整个经济相对过剩的情况下,靠低水平重复建设把西部经济推上新的台阶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西部经济已经过度开发的今天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其意义只能在"如何"二字了。

以学者之见,在中央确立的西部大开发的三大原则上,加强西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应为"重中之重"或核心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生态建设的战略保持一致。所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应是一个整体的战略。这个战略的实质是改变经济开发的传统方式,转变发展地方经济的思路和观念。这是对西部的最大挑战。由于西部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的做崇,其实"西部"正在消失,我们正在失去一个自然和生态意义上的西部。我认为,对中国来说,有一个山川秀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是西部的最大财富,也是西部最可持续的经济。有了这样的观念,从策略上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就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不是落实到快速发展哪些产业上,而是落实到逐步放弃哪些产业上来。不要以为只有搞制造业才能提高收入,要把经济和收入的文章做在恢复和保护自然和生态资源方面,有了它,就有了真正的经济基础和收入的源泉。真是那样的话,西部最大的经济看起来就是作为真正的"西部"而存在了。
可惜要想快速看到成果邀功的话,还得~~~~~~~~~嘿嘿~~~
以下是引用UltraSonic在2003-1-6 12:44:50的发言:
可惜要想快速看到成果邀功的话,还得~~~~~~~~~嘿嘿~~~

升官与否是领导和组织决定的,所以.......,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