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借海洋闹分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37:44
主持人 李峰:近日在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了组织框架的调整方案,将所谓的“海洋事务委员会”正式并入行政主管部门。这一消息的公布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澳门《新华澳报》9月11日就曾发表文章评论说,这是台湾当局实施所谓的“海洋立国”的政治理念,是台湾当局推行“去中国化”的重要一步。那么台湾所谓的“海洋事务委员会”并入行政主管部门意味着什么?成立“海洋事务委员会”与所谓的“海洋立国”的理念有什么关系?推行所谓的“海洋立国”将给台湾将来些什么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嘉树教授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P>  据台湾媒体的报道,2004年9月15日,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了组织架构的调整方案,方案中最受瞩目的内容之一就是所谓的“海洋事务委员会”正式并入了当局行政主管部门,它将与客委会、原住民委员会和台湾发展委员会并列为行政部门四大委员会。台湾当局行政部门负责人游锡堃表示, “海洋委员会”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平衡台湾在海洋利用上的利益,增进台湾与其他“海洋国家”的和谐,规划台湾未来的海洋政策等等。 </P>
<P>  另据台湾媒体的报道,“海洋事务委员会”从成立到列入行政部门颇费了几番周折。2004年1月2日,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一个“海洋事务推动委员会”,由六个工作小组组成,包括海洋战略组、海域安全组、海洋资源组、海洋文化组和海洋科研组。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游锡堃亲自担任召集人。当时“海洋事务推动委员会”曾提出要建立一个海洋事务的专职机构“海洋事务部”。最终当局由于担心在野党和民众的反对,只好放弃了成立所谓“海洋事务部”的企图,改为成立专门负责海洋事务的“海洋委员会”,并将其列入行政部门。 </P>
<P>  台湾当局要把“海洋委员会”列入行政部门的消息,受到了各界的强烈关注。澳门《新华澳报》就曾经发表文章评论说,台湾当局设立“海洋委员会”的实质就是落实民进党一再鼓吹的所谓“海洋立国”的“台独”理念,是台湾当局进一步“去中国化”的重要步骤。 </P>
<P>  主持人 李峰:那我首先请问黄教授,您是怎么来理解所谓的这个“海洋事务委员会”它的功能定位的? </P>
<P>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黄嘉树:它现在好像它的草案中间希望把这个机构作为一个总揽涉及海上事务,包括海上资源开发、海上权益、包括未来海上交通安全保障,跟海洋有关事务的一个行政单位把它总揽起来。照顾到本身一个海岛型经济的特点,那么它凸显一些海洋的部分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它目前规划的几个组,什么海洋战略组、海洋文化组、这都是虚的,都是构想的东西。你比如渔业有渔业署在管,像查走私,原来有海上的一些相应机构,包括海上的保安机构都有,只是分归原来不同的部门在管,它现在可能是想把它整合起来,现在看起来这个可能性很小。 </P>
<P>  主持人 李峰:也就是它更侧重一种战略上的概念,而没有很多实际的行政功能? </P>
<P>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黄嘉树:目前是这样,而且目前来看好像它也没有必要专门设这么一个部去把原来分属于其他部门的功能集中到这边来。它主要的目的呢,因为现在它想脱中国化,血缘上它很难脱离,所以它不能否认血缘上的联系,那么它就否认地理上的联系,传统的地理上的概念呢,它是中国大陆边陲的一个岛屿,是一个联系到土地的一个叫“番薯”的那么一个形象,它现在所谓“海洋立国”的理念,就是把它改像一个游向海洋的鲸鱼的形象,然后把所谓的我们大陆沿海的这样一个岛屿,改变成所谓南海语系的中心。实际上,那个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你只是把观念改变了,把眼光改变了,把自己的所谓重要性,在观念形态上把它提升了。 </P>
<P>  台湾当局企图借“海洋”切断与大陆的联系的政治理念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台独”分子提出台湾要实现所谓“海洋立国”的主张,所谓“海洋立国”的主要论点就是“台湾是一个海岛国家,与中国大陆没有什么关系,台湾应打破陆权心态,向海洋发展”。 </P>
<P>  台湾当局的部分人也在四处鼓吹所谓“海洋立国”理念。2000年5月14日,吕秀莲就在一次座谈中宣称,她要提出所谓台湾“海洋立国”的口号。2002年的5月9日和2003年1月1日,吕秀莲又到龟山岛和东沙岛,发表了所谓的“海洋立国宣言”和“海洋战略宣言”。当时就曾有媒体评论说,台湾当局已经开始把“海洋”作为对抗中国大陆的“政治武器”。 </P>
<P>  主持人 李峰:实际上吕秀莲她是一个积极的“海洋立国”的鼓吹者,它一直说“新台湾”它是以海洋为中心的,属于“蓝色文明”。与大陆的“黄色文明”是没有关系,您怎么来理解她这种说法? </P>
<P>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黄嘉树:台湾是个岛屿,它周围全是海,它有一些特质,但是用简单的,所谓贴标签的方式把什么“黄色文明”、“蓝色文明”或者海洋的、大陆的,这样来做一种国家的分类,本身也不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中国被“台独”分子称为是所谓大陆文化的国家,但是中国的海岸线远远超过很多所谓海洋国家的海岸线。作为台湾这个特殊的地区来讲,它把这样一个海岛的一些特殊性拿出来,跟中华文化来做一个区别,本身是含有政治目的的,更加不伦不类。 </P>
<P>  主持人 李峰:那么据你的了解,台湾当局的除了大力的宣传这种“海洋立国”的理念之外,实际上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情,那么具体它采取了哪些步骤呢? </P>
<P>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黄嘉树:比如说他搞学习班,搞夏令营,搞所谓海洋文化的讲习,演讲会,他叫做“精神立国”,宣扬理念,强调我们台湾人是海洋人,跟你大陆人不一样。他是要做这个精神洗脑的工程,这是其中一部分。 </P>
<P>  主持人 李峰:这些小动作都是为他的这种理念服务的? </P>
<P>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黄嘉树:它还有别的,比如像谢长廷他曾经主张“迁都”,因为他用“海洋立国”要把所谓的“首都”迁到高雄去,他是为了迎合民进党的大本营的在南部,他是为了迎合,而且他也明知道是不可能的,他是做给台湾南部人听的,这么一个骗人的这么一句话而已,叫“迁都到高雄”,那“迁都”的正当性在哪里?他就要乱找,找到一个叫“海洋立国”。那么它这一类,包括这一次它提升一个所谓的机构,这些都是它具体要落实“海洋立国”的这样一个表现。当然实质而言,他是真正在意的是“立国”,海洋是那包装。 </P>
<P>  新闻背景三 </P>
<P>  台湾当局除了宣扬“海洋立国”理念,在经济上还阻挠台商到大陆投资,鼓励台商到东南亚地区创业。台湾当局声称只有加强与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往来,才能为台湾所谓“海洋立国”打下基础。但是有经济学家则提出,台湾当局的这种做法并非明智之举,因为有统计显示,2003年台湾的外贸额约占其GDP的95%,而其中大陆不仅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大陆对台湾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美国商会在今年的《台湾白皮书》中就明确指出,很多的跨国大企业到台湾投资,是因为可以把它作为进入大陆的跳板,如果台湾割断了与大陆的经济关系,那所谓的“亚太营运中心”就失去了意义。台湾当局试图从种种方面割断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只会给台湾带来苦果。 </P>
<P>  主持人 李峰:很多人都非常忧虑,就是说台湾如果实行所谓这种“海洋立国”的这种战略,不仅不会让它走向大海,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反而会成为一种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这样的孤岛。您怎么来看待它未来的这种前景问题? </P>
<P>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黄嘉树:因为台湾是个海岛,它加进了一些比如说海洋利益的开发要更加关注,海上交通安全或者包括海上的,它的所谓的战略安全,包括东沙、南沙等等岛屿的所谓海权保障,以及未来的海洋政策,或者其他一些跟纯粹海洋利益有关的事情。可能在它大力提倡之下,可能有一些实际的作用。如果从政治目的来看,那么你要想走一条“立国”的路线,必然造成跟周边国家,包括美国关系紧张,更严重的是必然引起两岸关系的极度的恶化,必然造成台湾在亚太战略格局中自我的孤立。 </P>
<P>  主持人:在“台独”分子的眼中,只要有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帮助他们这种“独立建国”,他们就会不惜一切去采取。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黄教授与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谢谢。有媒体评论说,台湾当局成立“海洋事务委员会”,关注其周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现在却有人企图拿海洋利益来做文章,想借此来分割大陆与台湾。这样的做法,会使台湾走向海洋、还是走向孤立呢?(编导:陈曦 王艳霞 摄像:张宇) </P>主持人 李峰:近日在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了组织框架的调整方案,将所谓的“海洋事务委员会”正式并入行政主管部门。这一消息的公布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澳门《新华澳报》9月11日就曾发表文章评论说,这是台湾当局实施所谓的“海洋立国”的政治理念,是台湾当局推行“去中国化”的重要一步。那么台湾所谓的“海洋事务委员会”并入行政主管部门意味着什么?成立“海洋事务委员会”与所谓的“海洋立国”的理念有什么关系?推行所谓的“海洋立国”将给台湾将来些什么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嘉树教授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P>  据台湾媒体的报道,2004年9月15日,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了组织架构的调整方案,方案中最受瞩目的内容之一就是所谓的“海洋事务委员会”正式并入了当局行政主管部门,它将与客委会、原住民委员会和台湾发展委员会并列为行政部门四大委员会。台湾当局行政部门负责人游锡堃表示, “海洋委员会”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平衡台湾在海洋利用上的利益,增进台湾与其他“海洋国家”的和谐,规划台湾未来的海洋政策等等。 </P>
<P>  另据台湾媒体的报道,“海洋事务委员会”从成立到列入行政部门颇费了几番周折。2004年1月2日,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一个“海洋事务推动委员会”,由六个工作小组组成,包括海洋战略组、海域安全组、海洋资源组、海洋文化组和海洋科研组。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游锡堃亲自担任召集人。当时“海洋事务推动委员会”曾提出要建立一个海洋事务的专职机构“海洋事务部”。最终当局由于担心在野党和民众的反对,只好放弃了成立所谓“海洋事务部”的企图,改为成立专门负责海洋事务的“海洋委员会”,并将其列入行政部门。 </P>
<P>  台湾当局要把“海洋委员会”列入行政部门的消息,受到了各界的强烈关注。澳门《新华澳报》就曾经发表文章评论说,台湾当局设立“海洋委员会”的实质就是落实民进党一再鼓吹的所谓“海洋立国”的“台独”理念,是台湾当局进一步“去中国化”的重要步骤。 </P>
<P>  主持人 李峰:那我首先请问黄教授,您是怎么来理解所谓的这个“海洋事务委员会”它的功能定位的? </P>
<P>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黄嘉树:它现在好像它的草案中间希望把这个机构作为一个总揽涉及海上事务,包括海上资源开发、海上权益、包括未来海上交通安全保障,跟海洋有关事务的一个行政单位把它总揽起来。照顾到本身一个海岛型经济的特点,那么它凸显一些海洋的部分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它目前规划的几个组,什么海洋战略组、海洋文化组、这都是虚的,都是构想的东西。你比如渔业有渔业署在管,像查走私,原来有海上的一些相应机构,包括海上的保安机构都有,只是分归原来不同的部门在管,它现在可能是想把它整合起来,现在看起来这个可能性很小。 </P>
<P>  主持人 李峰:也就是它更侧重一种战略上的概念,而没有很多实际的行政功能? </P>
<P>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黄嘉树:目前是这样,而且目前来看好像它也没有必要专门设这么一个部去把原来分属于其他部门的功能集中到这边来。它主要的目的呢,因为现在它想脱中国化,血缘上它很难脱离,所以它不能否认血缘上的联系,那么它就否认地理上的联系,传统的地理上的概念呢,它是中国大陆边陲的一个岛屿,是一个联系到土地的一个叫“番薯”的那么一个形象,它现在所谓“海洋立国”的理念,就是把它改像一个游向海洋的鲸鱼的形象,然后把所谓的我们大陆沿海的这样一个岛屿,改变成所谓南海语系的中心。实际上,那个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你只是把观念改变了,把眼光改变了,把自己的所谓重要性,在观念形态上把它提升了。 </P>
<P>  台湾当局企图借“海洋”切断与大陆的联系的政治理念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台独”分子提出台湾要实现所谓“海洋立国”的主张,所谓“海洋立国”的主要论点就是“台湾是一个海岛国家,与中国大陆没有什么关系,台湾应打破陆权心态,向海洋发展”。 </P>
<P>  台湾当局的部分人也在四处鼓吹所谓“海洋立国”理念。2000年5月14日,吕秀莲就在一次座谈中宣称,她要提出所谓台湾“海洋立国”的口号。2002年的5月9日和2003年1月1日,吕秀莲又到龟山岛和东沙岛,发表了所谓的“海洋立国宣言”和“海洋战略宣言”。当时就曾有媒体评论说,台湾当局已经开始把“海洋”作为对抗中国大陆的“政治武器”。 </P>
<P>  主持人 李峰:实际上吕秀莲她是一个积极的“海洋立国”的鼓吹者,它一直说“新台湾”它是以海洋为中心的,属于“蓝色文明”。与大陆的“黄色文明”是没有关系,您怎么来理解她这种说法? </P>
<P>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黄嘉树:台湾是个岛屿,它周围全是海,它有一些特质,但是用简单的,所谓贴标签的方式把什么“黄色文明”、“蓝色文明”或者海洋的、大陆的,这样来做一种国家的分类,本身也不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中国被“台独”分子称为是所谓大陆文化的国家,但是中国的海岸线远远超过很多所谓海洋国家的海岸线。作为台湾这个特殊的地区来讲,它把这样一个海岛的一些特殊性拿出来,跟中华文化来做一个区别,本身是含有政治目的的,更加不伦不类。 </P>
<P>  主持人 李峰:那么据你的了解,台湾当局的除了大力的宣传这种“海洋立国”的理念之外,实际上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情,那么具体它采取了哪些步骤呢? </P>
<P>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黄嘉树:比如说他搞学习班,搞夏令营,搞所谓海洋文化的讲习,演讲会,他叫做“精神立国”,宣扬理念,强调我们台湾人是海洋人,跟你大陆人不一样。他是要做这个精神洗脑的工程,这是其中一部分。 </P>
<P>  主持人 李峰:这些小动作都是为他的这种理念服务的? </P>
<P>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黄嘉树:它还有别的,比如像谢长廷他曾经主张“迁都”,因为他用“海洋立国”要把所谓的“首都”迁到高雄去,他是为了迎合民进党的大本营的在南部,他是为了迎合,而且他也明知道是不可能的,他是做给台湾南部人听的,这么一个骗人的这么一句话而已,叫“迁都到高雄”,那“迁都”的正当性在哪里?他就要乱找,找到一个叫“海洋立国”。那么它这一类,包括这一次它提升一个所谓的机构,这些都是它具体要落实“海洋立国”的这样一个表现。当然实质而言,他是真正在意的是“立国”,海洋是那包装。 </P>
<P>  新闻背景三 </P>
<P>  台湾当局除了宣扬“海洋立国”理念,在经济上还阻挠台商到大陆投资,鼓励台商到东南亚地区创业。台湾当局声称只有加强与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往来,才能为台湾所谓“海洋立国”打下基础。但是有经济学家则提出,台湾当局的这种做法并非明智之举,因为有统计显示,2003年台湾的外贸额约占其GDP的95%,而其中大陆不仅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大陆对台湾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美国商会在今年的《台湾白皮书》中就明确指出,很多的跨国大企业到台湾投资,是因为可以把它作为进入大陆的跳板,如果台湾割断了与大陆的经济关系,那所谓的“亚太营运中心”就失去了意义。台湾当局试图从种种方面割断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只会给台湾带来苦果。 </P>
<P>  主持人 李峰:很多人都非常忧虑,就是说台湾如果实行所谓这种“海洋立国”的这种战略,不仅不会让它走向大海,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反而会成为一种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这样的孤岛。您怎么来看待它未来的这种前景问题? </P>
<P>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黄嘉树:因为台湾是个海岛,它加进了一些比如说海洋利益的开发要更加关注,海上交通安全或者包括海上的,它的所谓的战略安全,包括东沙、南沙等等岛屿的所谓海权保障,以及未来的海洋政策,或者其他一些跟纯粹海洋利益有关的事情。可能在它大力提倡之下,可能有一些实际的作用。如果从政治目的来看,那么你要想走一条“立国”的路线,必然造成跟周边国家,包括美国关系紧张,更严重的是必然引起两岸关系的极度的恶化,必然造成台湾在亚太战略格局中自我的孤立。 </P>
<P>  主持人:在“台独”分子的眼中,只要有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帮助他们这种“独立建国”,他们就会不惜一切去采取。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黄教授与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谢谢。有媒体评论说,台湾当局成立“海洋事务委员会”,关注其周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现在却有人企图拿海洋利益来做文章,想借此来分割大陆与台湾。这样的做法,会使台湾走向海洋、还是走向孤立呢?(编导:陈曦 王艳霞 摄像:张宇)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