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防第一哨:高地巡逻要过两道生死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41:21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24/3133553.shtml



黑瞎子岛巡逻。盖旭辉 吕衍海摄


  核心阅读

  在祖国的边境线上,高原戈壁、林海雪原、远洋孤礁、生命禁区,边防军人高擎党的旗帜,与巨浪搏斗、同严寒抗争,与孤独为伴、向极限挑战,忠于职守,忠诚使命。

  在党的90华诞即将到来之时,黑龙江省军区主办了“边陲哨兵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暨首届中国“边陲”哨兵代表交流会。来自祖国边防线上最东、最南、最西、最北的哨兵代表,齐聚北极漠河,共同讲述一个个戍边人爱党尽忠心、爱国立壮志、爱边建功业、爱岗做奉献的动人故事。

  东方第一哨:英雄哨所英雄兵

  【背 景】

  “东方第一哨”始建于1969年,地处北纬48度15分42秒,东经134度40分32秒,在祖国大陆的东极点上,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乌苏镇,是祖国“最先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哨所先后23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哨所和“红旗观察哨”, 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3次荣立集体二等功,6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98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亲笔为哨所题词“英雄的东方第一哨”。

  “在祖国边防最东端的角落,耸立着我们小小的哨所。每当星星月亮悄悄地隐没,那是我第一个把太阳迎进祖国……”3时40分,一轮火红的朝阳从江面冉冉升起,给“东方第一哨”执勤战士披上一道绚丽的朝晖。随着这个哨所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来这里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预计将达到七八万人次。

  班长方朝对我们说:“能在这里为祖国执勤放哨,我非常自豪!每当家人和亲友从电视里看到我们执勤的身影时,也都为我们感到无比骄傲。”连长陈国良告诉我们,“东方第一哨”与“西陲第一哨”和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建立了联系,互换过国旗,共同发出守卫好祖国的誓言。

  “别看这里夏天热热闹闹,冬天却冷冷清清。”团政委曲道成介绍说,“乌苏镇冬天的最低气温达-41℃,风狂雪大,周围没有人烟。但战士们以苦为乐,不仅坚守边防,而且学会享受边防。”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战士们已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哨所装上了自来水,可以打球、看电视、上网、到阅览室读书。

  边防无小事。这是上士项胜奎傅欢的亲身感受。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为防止一些渔民夏季越界捕鱼和冬天在冰面上不小心越过国界,哨所执勤战士不厌其烦地发出信号,为维护中俄友谊尽了自己最大的责任。

  【感 言】

  苏晓宇(士官):“东方第一哨”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责任担当。作为这里的哨兵,我既感到无上荣耀,更感到责任重大、使命神圣。

  西陲第一哨:风雪边防铁脊梁

  【背 景】

  “西陲第一哨”地处东经73度55分,北纬39度41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境内,海拔3000米,在我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国接壤处,是祖国“送走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连队连续10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18次。1999年3月,兰州军区授予该连“西陲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连队党支部2001年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斯姆哈纳边防连守护着10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其中到被称为远山口的6020高地巡逻最为艰苦。

  到6020高地巡逻,途中不仅需要在外风餐露宿八九天,还要通过两道生死关。一道是5230冰达坂,一道是托呼秋山上的攀崖坡。官兵每上去一次,都面临着一次生死考验。

  盛夏的一天,连长黄学带着巡逻队抵达人畜无法正常行走的攀崖坡时,已是下午3时多了。距国境线实际距离不足一公里的攀崖坡,坡度足有五六十度,即使兵强马壮,最快也得四五个小时才能爬到山顶。

  在翻越5230冰达坂时,黄连长在前面拉着马尾巴往上攀,每挪动一步,都要用战备锹给后面的战士凿一个脚窝,谁知马失前蹄,把他摔得多处受伤。当他们到达达坂顶部时,剩下的唯一给养,就是维吾尔族战士艾合买提的一壶水了。黄连长动员大家每人喝几口,而他自己却背过身去,偷偷地吃着冰块,干裂的嘴唇被沾得血肉模糊。幸好这天傍晚他们在山脚下遇到了我方看护草场的一位牧民,这才得到了简单的给养补充。

  “快,扶住连长!”一名战士惊呼。当他们快接近攀崖坡顶部时,黄连长险些又一次摔倒。此时,他们个个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可老天还不长眼,又下起了冰雹,噼里啪啦地往官兵头上砸。天又快黑下来了,战士们看着黄连长带伤爬行的艰难情形,噙着泪近乎哀求地说:“连长,你再不能往上爬了,我们几个人上去就是了。”“那怎么行……”又过了两个小时,他们终于登上了国境线上的6020高地,端端正正地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在高地一侧的峭壁上,如今已密密麻麻地刻满了连队官兵的名字,那是他们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见证!

  【感 言】

  邹献勇(指导员):带队干部到不了巡逻点,那是失职,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当干部的越要带头咬牙挺住,要让党和人民放心……

  南海第一哨:壮士天涯谱浩歌

  【背 景】

  “南海第一哨”,位于西太平洋北部的南中国海上,地处祖国西沙群岛最南端的中建岛,远离祖国大陆1000多公里,1982年8月12日被中央军委授予“爱国爱岛天涯哨兵”荣誉称号。先后21次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明明知道中建苦,我却偏愿中建留。”这是中建岛守备队每个官兵的真心话。20世纪80年代中期,海军为了照顾艰苦地区部队,批准对西沙守岛部队的干部实行3年换防工作制,西沙守备部队党委也曾规定:凡在中建岛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士官,可以调到驻永兴岛或其他生态好一点的岛屿工作。然而,几乎所有的官兵到了“换班”时间,却一再跑到领导面前,恳求继续留在中建岛工作,没有一个人主动要调出岛的。

  细高高的个儿、略带几分腼腆,“学生官”朱贵君当年是地方大学的外语高材生,毕业时本想分配到外交部门工作,却怎么也没想到作为特殊专业人才分到了海军部队,并且不久便来到中建岛,成了岛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外语翻译。

  在这个只有1.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朱贵君很快实现了由一名“学生官”到军官的转变。不但工作干得非常出色,而且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勤学苦读,准备报考研究生。通过初试后,上级已批准他的志愿,报考表格都填好了,天公却不作美,连续27天寒潮不断。没有交通工具上岛,朱贵君只能望“表”兴叹,在学业中留下一个遗憾。

  指导员张昭华母亲病危。接到电话后,中建岛补给船上不来,张昭华面对北方长跪不起:“娘,就是再过多少年月,这岛还是得有人守。父母面前不能尽孝,妻子面前不能尽情,中建岛有兵以来,我不是第一个……”

  闻讯赶来的李德长、方华、王建瑞等老兵看到此情此景,也跟着指导员一并跪在了沙滩上。

  【感 言】

  徐清杰(守备队队长)说:“天涯哨兵”用爱浇铸忠诚,合格的“天涯哨兵”不只是“特别能吃苦”,还要“特别能奉献”。

  “北极”第一哨:极地勇士赛青松

  【背 景】

  “北极第一哨”地处东经122度21分13秒、北纬53度21分13秒的交汇处,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是祖国版图的最北端,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57摄氏度。1999年被沈阳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2003年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学雷锋先进集体”,被沈阳军区授予“艰苦奋斗模范连”荣誉称号。共荣立1次集体一等功,18次集体二等功,8次集体三等功。

  这是个“一对好父子,两代戍边人”的动人故事。贾鹏飞的父亲贾永才曾是这个连的连长,小鹏飞当年与母亲随军,几乎是在兵堆儿里长大的。不幸的是,1991年8月9日,四连连长贾永才为救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父亲去世后,生活本就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母亲孙国花为了供小鹏飞读书,自己有病连药都舍不得吃。2000年12月,她又把刚满18岁的贾鹏飞送到军营。

  贾鹏飞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第二年就当了班长,荣立二等功,被省军区评为学雷锋标兵,并作为优秀士兵标兵保送上了军校。

  2005年10月,孙国花的病情不断恶化。贾永才的一些老战友宽慰她:我们会照顾好鹏飞,等他军校毕业,想办法把他分配到条件好的部队或留在机关。但孙国花临终前却嘱咐儿子:到你爸爸战斗过的地方去,守卫好祖国的边疆。

  在四连,类似贾鹏飞这样经历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一排长刘坤厚。这位个头不高却精明强干的少尉军官,曾经是个机关兵。2002年报考军校时,他以661分的优异成绩被大连陆军学院录取,在校期间,连续3年被评为全优学员,以至毕业时,学校想让他留校任战术教员。能留在素有北方明珠之称的大连市工作,多少人求之不得,可刘坤厚却主动要求来到漠河。当时,他带了两麻袋书;如今,他收获了一个边防军人的满腔豪情。

  另一个是中士王继龙。他的二哥王继光是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战士,1994年冬在巡逻途中遭遇暴风雪,与另外两名战士不幸殉职。当时,王继龙只有8岁,他的大哥王继振接过烈士的枪,入伍来到弟弟生前所在部队,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副连长。2005年底,年满18岁的王继龙也穿上军装,来到更为寒冷的“北极村”戍边。临行前,父母对他的嘱托只有一句话:“部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要向你的两个哥哥学习,在部队好好干!”

  【感 言】

  霍文博(哨长):在北陲的风雪中,在漫长的边防线,新一代戍边人正在成长,我们从前辈军人手中接过的,既是神圣的责任,更是不变的信念。(李祥辉 李帮宏 姚志刚 詹 虎)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24/3133553.shtml



黑瞎子岛巡逻。盖旭辉 吕衍海摄


  核心阅读

  在祖国的边境线上,高原戈壁、林海雪原、远洋孤礁、生命禁区,边防军人高擎党的旗帜,与巨浪搏斗、同严寒抗争,与孤独为伴、向极限挑战,忠于职守,忠诚使命。

  在党的90华诞即将到来之时,黑龙江省军区主办了“边陲哨兵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暨首届中国“边陲”哨兵代表交流会。来自祖国边防线上最东、最南、最西、最北的哨兵代表,齐聚北极漠河,共同讲述一个个戍边人爱党尽忠心、爱国立壮志、爱边建功业、爱岗做奉献的动人故事。

  东方第一哨:英雄哨所英雄兵

  【背 景】

  “东方第一哨”始建于1969年,地处北纬48度15分42秒,东经134度40分32秒,在祖国大陆的东极点上,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乌苏镇,是祖国“最先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哨所先后23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哨所和“红旗观察哨”, 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3次荣立集体二等功,6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98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亲笔为哨所题词“英雄的东方第一哨”。

  “在祖国边防最东端的角落,耸立着我们小小的哨所。每当星星月亮悄悄地隐没,那是我第一个把太阳迎进祖国……”3时40分,一轮火红的朝阳从江面冉冉升起,给“东方第一哨”执勤战士披上一道绚丽的朝晖。随着这个哨所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来这里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预计将达到七八万人次。

  班长方朝对我们说:“能在这里为祖国执勤放哨,我非常自豪!每当家人和亲友从电视里看到我们执勤的身影时,也都为我们感到无比骄傲。”连长陈国良告诉我们,“东方第一哨”与“西陲第一哨”和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建立了联系,互换过国旗,共同发出守卫好祖国的誓言。

  “别看这里夏天热热闹闹,冬天却冷冷清清。”团政委曲道成介绍说,“乌苏镇冬天的最低气温达-41℃,风狂雪大,周围没有人烟。但战士们以苦为乐,不仅坚守边防,而且学会享受边防。”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战士们已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哨所装上了自来水,可以打球、看电视、上网、到阅览室读书。

  边防无小事。这是上士项胜奎傅欢的亲身感受。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为防止一些渔民夏季越界捕鱼和冬天在冰面上不小心越过国界,哨所执勤战士不厌其烦地发出信号,为维护中俄友谊尽了自己最大的责任。

  【感 言】

  苏晓宇(士官):“东方第一哨”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责任担当。作为这里的哨兵,我既感到无上荣耀,更感到责任重大、使命神圣。

  西陲第一哨:风雪边防铁脊梁

  【背 景】

  “西陲第一哨”地处东经73度55分,北纬39度41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境内,海拔3000米,在我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国接壤处,是祖国“送走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连队连续10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18次。1999年3月,兰州军区授予该连“西陲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连队党支部2001年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斯姆哈纳边防连守护着10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其中到被称为远山口的6020高地巡逻最为艰苦。

  到6020高地巡逻,途中不仅需要在外风餐露宿八九天,还要通过两道生死关。一道是5230冰达坂,一道是托呼秋山上的攀崖坡。官兵每上去一次,都面临着一次生死考验。

  盛夏的一天,连长黄学带着巡逻队抵达人畜无法正常行走的攀崖坡时,已是下午3时多了。距国境线实际距离不足一公里的攀崖坡,坡度足有五六十度,即使兵强马壮,最快也得四五个小时才能爬到山顶。

  在翻越5230冰达坂时,黄连长在前面拉着马尾巴往上攀,每挪动一步,都要用战备锹给后面的战士凿一个脚窝,谁知马失前蹄,把他摔得多处受伤。当他们到达达坂顶部时,剩下的唯一给养,就是维吾尔族战士艾合买提的一壶水了。黄连长动员大家每人喝几口,而他自己却背过身去,偷偷地吃着冰块,干裂的嘴唇被沾得血肉模糊。幸好这天傍晚他们在山脚下遇到了我方看护草场的一位牧民,这才得到了简单的给养补充。

  “快,扶住连长!”一名战士惊呼。当他们快接近攀崖坡顶部时,黄连长险些又一次摔倒。此时,他们个个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可老天还不长眼,又下起了冰雹,噼里啪啦地往官兵头上砸。天又快黑下来了,战士们看着黄连长带伤爬行的艰难情形,噙着泪近乎哀求地说:“连长,你再不能往上爬了,我们几个人上去就是了。”“那怎么行……”又过了两个小时,他们终于登上了国境线上的6020高地,端端正正地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在高地一侧的峭壁上,如今已密密麻麻地刻满了连队官兵的名字,那是他们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见证!

  【感 言】

  邹献勇(指导员):带队干部到不了巡逻点,那是失职,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当干部的越要带头咬牙挺住,要让党和人民放心……

  南海第一哨:壮士天涯谱浩歌

  【背 景】

  “南海第一哨”,位于西太平洋北部的南中国海上,地处祖国西沙群岛最南端的中建岛,远离祖国大陆1000多公里,1982年8月12日被中央军委授予“爱国爱岛天涯哨兵”荣誉称号。先后21次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明明知道中建苦,我却偏愿中建留。”这是中建岛守备队每个官兵的真心话。20世纪80年代中期,海军为了照顾艰苦地区部队,批准对西沙守岛部队的干部实行3年换防工作制,西沙守备部队党委也曾规定:凡在中建岛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士官,可以调到驻永兴岛或其他生态好一点的岛屿工作。然而,几乎所有的官兵到了“换班”时间,却一再跑到领导面前,恳求继续留在中建岛工作,没有一个人主动要调出岛的。

  细高高的个儿、略带几分腼腆,“学生官”朱贵君当年是地方大学的外语高材生,毕业时本想分配到外交部门工作,却怎么也没想到作为特殊专业人才分到了海军部队,并且不久便来到中建岛,成了岛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外语翻译。

  在这个只有1.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朱贵君很快实现了由一名“学生官”到军官的转变。不但工作干得非常出色,而且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勤学苦读,准备报考研究生。通过初试后,上级已批准他的志愿,报考表格都填好了,天公却不作美,连续27天寒潮不断。没有交通工具上岛,朱贵君只能望“表”兴叹,在学业中留下一个遗憾。

  指导员张昭华母亲病危。接到电话后,中建岛补给船上不来,张昭华面对北方长跪不起:“娘,就是再过多少年月,这岛还是得有人守。父母面前不能尽孝,妻子面前不能尽情,中建岛有兵以来,我不是第一个……”

  闻讯赶来的李德长、方华、王建瑞等老兵看到此情此景,也跟着指导员一并跪在了沙滩上。

  【感 言】

  徐清杰(守备队队长)说:“天涯哨兵”用爱浇铸忠诚,合格的“天涯哨兵”不只是“特别能吃苦”,还要“特别能奉献”。

  “北极”第一哨:极地勇士赛青松

  【背 景】

  “北极第一哨”地处东经122度21分13秒、北纬53度21分13秒的交汇处,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是祖国版图的最北端,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57摄氏度。1999年被沈阳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2003年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学雷锋先进集体”,被沈阳军区授予“艰苦奋斗模范连”荣誉称号。共荣立1次集体一等功,18次集体二等功,8次集体三等功。

  这是个“一对好父子,两代戍边人”的动人故事。贾鹏飞的父亲贾永才曾是这个连的连长,小鹏飞当年与母亲随军,几乎是在兵堆儿里长大的。不幸的是,1991年8月9日,四连连长贾永才为救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父亲去世后,生活本就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母亲孙国花为了供小鹏飞读书,自己有病连药都舍不得吃。2000年12月,她又把刚满18岁的贾鹏飞送到军营。

  贾鹏飞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第二年就当了班长,荣立二等功,被省军区评为学雷锋标兵,并作为优秀士兵标兵保送上了军校。

  2005年10月,孙国花的病情不断恶化。贾永才的一些老战友宽慰她:我们会照顾好鹏飞,等他军校毕业,想办法把他分配到条件好的部队或留在机关。但孙国花临终前却嘱咐儿子:到你爸爸战斗过的地方去,守卫好祖国的边疆。

  在四连,类似贾鹏飞这样经历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一排长刘坤厚。这位个头不高却精明强干的少尉军官,曾经是个机关兵。2002年报考军校时,他以661分的优异成绩被大连陆军学院录取,在校期间,连续3年被评为全优学员,以至毕业时,学校想让他留校任战术教员。能留在素有北方明珠之称的大连市工作,多少人求之不得,可刘坤厚却主动要求来到漠河。当时,他带了两麻袋书;如今,他收获了一个边防军人的满腔豪情。

  另一个是中士王继龙。他的二哥王继光是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战士,1994年冬在巡逻途中遭遇暴风雪,与另外两名战士不幸殉职。当时,王继龙只有8岁,他的大哥王继振接过烈士的枪,入伍来到弟弟生前所在部队,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副连长。2005年底,年满18岁的王继龙也穿上军装,来到更为寒冷的“北极村”戍边。临行前,父母对他的嘱托只有一句话:“部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要向你的两个哥哥学习,在部队好好干!”

  【感 言】

  霍文博(哨长):在北陲的风雪中,在漫长的边防线,新一代戍边人正在成长,我们从前辈军人手中接过的,既是神圣的责任,更是不变的信念。(李祥辉 李帮宏 姚志刚 詹 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