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官兵家属“随军不随队” 部队生活艰苦留不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45:17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17/3117351.shtml

  观察视点

  军人家属随军政策的调整,使黑龙江省军区干部和士官家属符合随军条件的人数大幅度增加,许多军人家庭结束夫妻分居,告别两地相思之苦。

  但在这项“幸福工程”实施过程中,黑龙江省军区边防部队发现,一些官兵家属“随军不随队”,给部队建设发展和管理带来了一些新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种现象根源何在?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本报特约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度调查。

  家属“随军不随队”,这事好像有点怪

  某边防连指导员鲍宇,3年前与妻子黄睿结婚,至今还没要孩子,夫妻俩也只是一年见一次面。军人家属随军政策调整后,他高高兴兴办了家属随军手续。可是,当他满心欢喜要接妻子到部队安家时,在哈尔滨某区委组织部当公务员的妻子,怎么也舍不下那份干得如鱼得水的工作。

  4月16日下午,驻守在黑龙江畔的边防某团三连很是热闹,官兵敲锣打鼓迎接连长苏安峰怀孕6个多月的妻子随军来队。这是新的军人家属随军政策施行后,团里第一位正连职军官家属随军。为此,团领导专门安排车辆去70多公里外的火车站接人,并送上两个“大礼包”:一套家属房钥匙,一份当地政府对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承诺卡。然而,夫妻刚刚相聚了还不到30天,苏安峰的妻子就离开了部队。为啥?原来,妻子发现,团队周围50公里范围内的医院条件都很一般。尽管有丈夫守在身边,她还是担心影响孩子顺利生产。

  一位人武部部长15岁的儿子准备升高中。夫妻俩一打听才知道,部队驻地周围的几家中学,多年未考出一个名牌学校本科大学生。为此,他们将儿子送到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大庆市实验中学。没想到,孩子离开父母后,竟然迷上了网络游戏,入学短短半年时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了孩子的前途,妻子只好告别了丈夫,在离儿子学校较近的市区租房,长期跟着孩子陪读。

  夫行妇随梦难圆,事出有因言难尽

  有了好政策,为啥还有官兵家属随军不随队?记者调查归纳出几种原因。

  ——好工作舍不得放弃。在记者调查的130名随军未随队的家属中,有92人在原籍是公务员、教师、医生,工作环境和待遇较好。边防部队驻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致使不少随军家属对随军望而却步。

  ——家有实际困难离不开。去年8月,某团一位营长的妻子随队不久,母亲因中风患病,急需回家长期照顾。这位营长只好将妻子送上返乡的火车。调查发现,在家属随军不能随队干部和士官中,接近45%的人家中有实际困难。

  ——部队生活条件艰苦留不下。调查显示,多数随军家属对边防生活条件不满意是不随队的主要原因。一年春节,一位军人家属从江苏连云港老家出发,乘火车坐客车赶了3天3夜,顶风冒雪来到大兴安岭地区看望在边防某团当副营长的丈夫。此次来部队,这名军嫂原本想办理随军手续,谁知越走心越凉,住了不到一周就“打道回府”。

  ——子女就学不便不想来。学校距离营区的远近、教学质量和就学门槛的高低,也是影响随军家属考虑是否随队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表明,38%的随军家属因为子女上学的具体困难不得不放弃随队。有的长期两地分居的干部感慨:谁不想过上夫妻团圆的生活,可为了孩子,也只能承受分居之苦。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利影响莫小视

  随军家属选择随队还是不随队,看似是军人家属的自由选择,实际上对部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降低了军人家庭“幸福指数”。一些家属随军不随队,两地分居导致诸多家庭困难无法解决,家庭生活质量不高。大兴安岭军分区一位副营职干部在给家属办理了随军手续之后,因种种原因妻子没有随队,久而久之两人感情日渐淡漠,终以离婚收场。

  增加了管理工作难度。根据有关规定,连队干部和士官配偶随军的,休息日和节假日可按规定统一安排轮流回家住宿。可是因为妻子没有随队,有些干部和士官的“家”实际是个“空巢”,只好和战友、朋友闲聊、打扑克打发时光,到了上班时间也难打起精神来。也有的选择到附近景点旅游,外出看望老战友和老同学。

  影响官兵工作积极性。边防某团一位连队指导员,抱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念头,来到地广人稀的边防任职,工作任劳任怨,成绩突出。可是,看着年龄相差无几的战友夫妻卿卿我我,自己结婚多年还是独来独往,心中不免有些失意,导致思想不稳、工作标准不高。

  军地联手排忧解难,不让家事影响国事

  “股长张伟的妻子范琳琳随军随队不到一个月,就到佳木斯国华私立学校上班啦!”这一消息传出后,某巡逻艇大队官兵欢欣鼓舞。

  5月初,范琳琳放弃了在内蒙古赤峰市一所私立学校老师的工作,办理了随军手续。人还没到部队,大队领导就帮着协调解决工作,驻地一所学校很快就答应接收。

  “家属随军不随队虽然是官兵的家事,但解决不好将会影响保卫边疆的国事。”据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夏中国介绍,省军区通过各种形式,督促地方政府落实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各项优惠政策,仅去年全省就安置未就业家属1400余人,占申请安置工作家属的89.7%,800余名干部子女享受入学优待政策。近年来,各级还举办340多期随军家属就业技能培训班,协调地方减免160多万元的税收,先后帮助120余名随军家属落地生根。某边防团二营营长李强的妻子初永贤,在驻地开了一家食杂店,团里协调当地政府每年为她减免上万元工商、税务等费用。如今,初永贤已拥有3家连锁超市,资产规模超过700万元。

  为改善拴心留人小环境,黑龙江省军区还先后筹集1亿多元资金,修复和新建公寓住房50余栋,85%以上的团以上单位开通班车接送家属上下班和子女上下学,70%以上的团以上单位把驻地公交车路线引进到营房门口,方便随军家属出行。

    特约记者 杜善国 李大勇 李帮宏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17/3117351.shtml

  观察视点

  军人家属随军政策的调整,使黑龙江省军区干部和士官家属符合随军条件的人数大幅度增加,许多军人家庭结束夫妻分居,告别两地相思之苦。

  但在这项“幸福工程”实施过程中,黑龙江省军区边防部队发现,一些官兵家属“随军不随队”,给部队建设发展和管理带来了一些新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种现象根源何在?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本报特约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度调查。

  家属“随军不随队”,这事好像有点怪

  某边防连指导员鲍宇,3年前与妻子黄睿结婚,至今还没要孩子,夫妻俩也只是一年见一次面。军人家属随军政策调整后,他高高兴兴办了家属随军手续。可是,当他满心欢喜要接妻子到部队安家时,在哈尔滨某区委组织部当公务员的妻子,怎么也舍不下那份干得如鱼得水的工作。

  4月16日下午,驻守在黑龙江畔的边防某团三连很是热闹,官兵敲锣打鼓迎接连长苏安峰怀孕6个多月的妻子随军来队。这是新的军人家属随军政策施行后,团里第一位正连职军官家属随军。为此,团领导专门安排车辆去70多公里外的火车站接人,并送上两个“大礼包”:一套家属房钥匙,一份当地政府对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承诺卡。然而,夫妻刚刚相聚了还不到30天,苏安峰的妻子就离开了部队。为啥?原来,妻子发现,团队周围50公里范围内的医院条件都很一般。尽管有丈夫守在身边,她还是担心影响孩子顺利生产。

  一位人武部部长15岁的儿子准备升高中。夫妻俩一打听才知道,部队驻地周围的几家中学,多年未考出一个名牌学校本科大学生。为此,他们将儿子送到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大庆市实验中学。没想到,孩子离开父母后,竟然迷上了网络游戏,入学短短半年时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了孩子的前途,妻子只好告别了丈夫,在离儿子学校较近的市区租房,长期跟着孩子陪读。

  夫行妇随梦难圆,事出有因言难尽

  有了好政策,为啥还有官兵家属随军不随队?记者调查归纳出几种原因。

  ——好工作舍不得放弃。在记者调查的130名随军未随队的家属中,有92人在原籍是公务员、教师、医生,工作环境和待遇较好。边防部队驻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致使不少随军家属对随军望而却步。

  ——家有实际困难离不开。去年8月,某团一位营长的妻子随队不久,母亲因中风患病,急需回家长期照顾。这位营长只好将妻子送上返乡的火车。调查发现,在家属随军不能随队干部和士官中,接近45%的人家中有实际困难。

  ——部队生活条件艰苦留不下。调查显示,多数随军家属对边防生活条件不满意是不随队的主要原因。一年春节,一位军人家属从江苏连云港老家出发,乘火车坐客车赶了3天3夜,顶风冒雪来到大兴安岭地区看望在边防某团当副营长的丈夫。此次来部队,这名军嫂原本想办理随军手续,谁知越走心越凉,住了不到一周就“打道回府”。

  ——子女就学不便不想来。学校距离营区的远近、教学质量和就学门槛的高低,也是影响随军家属考虑是否随队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表明,38%的随军家属因为子女上学的具体困难不得不放弃随队。有的长期两地分居的干部感慨:谁不想过上夫妻团圆的生活,可为了孩子,也只能承受分居之苦。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利影响莫小视

  随军家属选择随队还是不随队,看似是军人家属的自由选择,实际上对部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降低了军人家庭“幸福指数”。一些家属随军不随队,两地分居导致诸多家庭困难无法解决,家庭生活质量不高。大兴安岭军分区一位副营职干部在给家属办理了随军手续之后,因种种原因妻子没有随队,久而久之两人感情日渐淡漠,终以离婚收场。

  增加了管理工作难度。根据有关规定,连队干部和士官配偶随军的,休息日和节假日可按规定统一安排轮流回家住宿。可是因为妻子没有随队,有些干部和士官的“家”实际是个“空巢”,只好和战友、朋友闲聊、打扑克打发时光,到了上班时间也难打起精神来。也有的选择到附近景点旅游,外出看望老战友和老同学。

  影响官兵工作积极性。边防某团一位连队指导员,抱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念头,来到地广人稀的边防任职,工作任劳任怨,成绩突出。可是,看着年龄相差无几的战友夫妻卿卿我我,自己结婚多年还是独来独往,心中不免有些失意,导致思想不稳、工作标准不高。

  军地联手排忧解难,不让家事影响国事

  “股长张伟的妻子范琳琳随军随队不到一个月,就到佳木斯国华私立学校上班啦!”这一消息传出后,某巡逻艇大队官兵欢欣鼓舞。

  5月初,范琳琳放弃了在内蒙古赤峰市一所私立学校老师的工作,办理了随军手续。人还没到部队,大队领导就帮着协调解决工作,驻地一所学校很快就答应接收。

  “家属随军不随队虽然是官兵的家事,但解决不好将会影响保卫边疆的国事。”据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夏中国介绍,省军区通过各种形式,督促地方政府落实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各项优惠政策,仅去年全省就安置未就业家属1400余人,占申请安置工作家属的89.7%,800余名干部子女享受入学优待政策。近年来,各级还举办340多期随军家属就业技能培训班,协调地方减免160多万元的税收,先后帮助120余名随军家属落地生根。某边防团二营营长李强的妻子初永贤,在驻地开了一家食杂店,团里协调当地政府每年为她减免上万元工商、税务等费用。如今,初永贤已拥有3家连锁超市,资产规模超过700万元。

  为改善拴心留人小环境,黑龙江省军区还先后筹集1亿多元资金,修复和新建公寓住房50余栋,85%以上的团以上单位开通班车接送家属上下班和子女上下学,70%以上的团以上单位把驻地公交车路线引进到营房门口,方便随军家属出行。

    特约记者 杜善国 李大勇 李帮宏
可以实行军航货机搭载军官团聚。比如说,一个月团聚一次,给军官家属选择安置地以就近大城市为主。
太正常了,真的


编辑掉。。。。。。。愿军人过得安心~~~~

编辑掉。。。。。。。愿军人过得安心~~~~
国魂 发表于 2011-6-17 08:52
编辑掉。。。。。。。愿军人过得安心~~~~
真给你这个ID丢脸
好人卡擦屁股 发表于 2011-6-17 08:56
真给你这个ID丢脸
真给你这个ID丢脸

军不安则国不安~~~
不能因为有时候效果不好就放弃努力,折现给不随军的家属或者不需要国家资源办随军的家属好了:)
希望能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法
子女上学什么确实,就算妻子能适应部队的艰苦条件,可是谁不想孩子能读上好点的学校,而孩子还小的时候谁能放心他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读书呢。
确实问题比较难解决.
我娘当年也是军嫂,四岁以前我和我爹好几个月才见一次面,我妈要上班,要管我,要管家,要照顾老人。后来我爹调到了我们城市所在的军校,但也经常见不了面。

女女们,受不了苦请别当军嫂。
我娘当年也是军嫂,四岁以前我和我爹好几个月才见一次面,我妈要上班,要管我,要管家,要照顾老人。后来我 ...
真正要做的是,让军嫂享福。这样才有战斗力。
r626 发表于 2011-6-17 09:33
真正要做的是,让军嫂享福。这样才有战斗力。
国民党的军嫂享福不?;P

我们是要保护好军嫂,让军嫂们安心工作安心生活。
但是非要让军嫂所到之处都条件那么优越,是不现实的。
如果军人因为自己的老婆不能处处如意就丧失战斗力,那么这支军队不要也罢。
国民党的军嫂享福不? 我们是要保护好军嫂,让军嫂们安心工作安心生活。
同意,快反、边防,野战,高山海岛…这些全裁,招农民工。

哦对了一装修行业的泥水工要价都是150/曰
那文章也是狗屁……末尾团以上怎么样!团以上是师军级,条件自然好许多。营连基层部队老爷们看不见!

和那个平均工资五千多的报导一个口味
ilsoviet1917 发表于 2011-6-17 09:46
国民党的军嫂享福不?

我们是要保护好军嫂,让军嫂们安心工作安心生活。
就像我说的,给军人机会,搭乘军航的运输机,回家团聚
还是多给探亲假
多多回家探亲就好了
何时能达到MD的水准?
除了边防、二炮、铁道桥梁、水电之类特殊的,其他部队还是有条件搞好的
ilsoviet1917 发表于 2011-6-17 09:46
国民党的军嫂享福不?

我们是要保护好军嫂,让军嫂们安心工作安心生活。
国民党的军嫂在解放以前还真不是享福

到了台湾才开始享受的。
papabearfox 发表于 2011-6-17 10:10
那文章也是狗屁……末尾团以上怎么样!团以上是师军级,条件自然好许多。营连基层部队老爷们看不见!

和 ...
连长多团长多?
大唐刀客 发表于 2011-6-17 12:30
连长多团长多?
你认为呢?
确实需要改善。
很少有部队驻地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方。一般部队都在郊区,有的是在远郊,基础设施很落后、环境比较差造成很多家属因为生活质量问题不愿随军,特别是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的家属更不愿意离开已经得到的稳定的好工作而屈就随军。
问题是部队大多数在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方随军家属自然没几个人愿意去,另外如果部队驻地是穷地方,经济落后,财政吃紧,安置自然也困难,如果是在大城市里的部队机关,大城市里好单位对用工条件自然会很挑剔,而部队家属个人学历和能力大多数确实未必达得到他们的要求
什么时候高铁通农村就可以改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