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4月锐减4678亿 银信理财成吸筹大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11:36
仅仅7个月之后,居民存款锐减的情况再次出现,2011年4月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储蓄存款搬家达到如此庞大的规模,近2年来也只在去年的10月发生过。两次存款搬家的过程虽然相似,结果却不尽相同。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此次存款搬家的背后,银行及信托的理财产品成为了吸筹的主力军。

资金流向调查:谁的资金流出银行?

银行:普通客户和高端客户的存款外流都很明显,因为实际利率还是负的。

信托:高净值客户购买信托产品的积极性正在不断提高。

担保公司:我们感觉无论是个人的资金,还是企业的资金,从银行往外流出的趋势都很明显。

资金流向哪些领域?

银行:分流储蓄存款的投资渠道可能有金银、艺术品投资、民间借贷。房产投资不多,很多高端客户受政策之限不想买房。

具体来讲,普通客户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抗通胀;高端客户资金的流向则更多,包括一些起点和收益率更高的高端理财产品、私人银行的信托理财产品和股权投资(PE)产品等等。

信托:投资信托产品的高端客户明显比以往多。另外很多客户倾向于投资商铺、PE等领域,投向民间借贷的资金也不少。

担保公司:个人投资者买理财产品多,企业资金则有很多流向民间借贷。

楼市和股市今年对资金的吸引力下降明显,很多企业资金宁愿投向民间借贷,也不像以往那样往楼市里投。

负利率和存款外流

何时能结束?

银行:短期内看不到结束的希望。

信托:要看通胀什么时候下来。

担保公司:一要看通胀什么时候下来,另外要看经济的活力。如果经济活力恢复,企业会把资金用在扩大规模上,流向投资领域的钱会少。

屠杀4678亿存款 银信理财担当主力军

不同以往的搬家

与历次存款搬家不同,今年4月居民存款的大幅减少,并没有刺激股市的上涨。

央行本月中旬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各家银行4月份的居民储蓄存款锐减,其中住户存款(较居民户范围更宽,统计上包含了个体经营户存款)的净减少额就达到了4678亿元之多。

近几年发生居民存款搬家在千亿以上规模的现象并不常见。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07年4月、10月及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国内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均发生了多则近7000亿、少则1600多亿的搬家现象,而与这四次搬家同期的股市也出现了多则21%、少则7%的涨幅。历次储蓄搬家或多或少导致的股市上涨在今年4月不再显现。


和去年10月份储蓄资金汹涌入市的热潮相比,4月份的A股市场无疑显得形单影只,吸纳储蓄资金的大海绵效应不复存在。上证指数在4月18日摸到年内最高的3067.46点之后一路下行,至今未有反弹迹象。

在楼市方面,和去年4~5月份以及9~10月份之间两次限购令下的急促反弹相比,今年4月份的内地楼市也显得“低调许多”。除北京、上海外,今年4月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的新房成交量均环比大幅下降,而居民购二手房并不会导致银行存款的搬家。

那么这一次,居民存款资金从银行流出后,最终流到哪里去了?

银行理财:半年吸金堪比去年全年

“今年理财产品销售很好,去年发一只理财产品一般也就募集几个亿,今年动辄可以募集到几十亿。”深圳某国有银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表示。

对于零售负债业务方面越来越火爆的市场状况,各家银行都有明显感觉。实际上,早在今年初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部门人士就非常看好今年的市场行情。一位股份制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彼时曾对记者表示,只要今年楼市调控能够坚决进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呈现大规模增长的概率将非常大。

“实际利率一直是负的,楼市和股市收益都不好,作为储蓄替代品的理财产品肯定看涨。另外,银行今年也需要存款,所以负债产品的创新一定是各家银行的重点。”该人士说。

后续的情况果然印证了这一判断。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全行业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达到了惊人的5.6万亿元。虽然5月份的规模尚不得而知,但如果按照这种趋势运行下来,保守预计今年上半年全行业理财产品规模将有望接近去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总规模7.05亿元。

以建行“乾元-日鑫月溢”按月开放组合型理财产品数据为例,该产品去年4月9日的资产约233.67亿元,今年4月9日达到463.11亿元。短短一年时间内,吸纳的资金增长了约1倍。

由于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大增,各家银行储蓄存款的波动明显加剧。“每当理财产品起息日或者打新股的日子,储蓄存款都会出现大幅波动,尤其是理财产品密集发行时,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更大。”前述深圳某国有行人士称。

面对竞争,银行对于储蓄存款的考核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期将客户的资金留在账上。据记者了解,多数银行今年以来都改变了过去简单考核储蓄存款的做法,改为考核客户综合金融资产,包括基金、保险、理财产品、存款等。

此前储蓄存款搬家的主要方向———股市、楼市,此次并没有对储蓄存款产生吸引力。据深圳上述国有银行人士称,4月份,跟股市相关的投资产品销售情况都不理想。另据兴业银行人士称,还有一部分储蓄资金进入了金、银、艺术品等投资领域。

同时,由于大量持有资金的高端客户基本上已不符合买房的条件。银行人士普遍表示,储蓄存款进入楼市的比例较小。

高端客户:转战信托与商铺

与普通个人大量购买理财产品的趋势不同,非常富有的投资者的资金流向则更为多元化。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十分活跃,三大城市写字楼新增供应面积大幅上涨,最高单月环比涨幅达 179.7%,销售面积同样出现强势增长,环比增长71.41%。而在商铺买卖最活跃的上海,在4月份商铺价格上调的个数为降价项目的2倍多,而且从2月至4月,涨价项目越来越多,呈增长趋势。

展恒理财合伙人李二刚认为,这反映了民间资本,尤其是富有人群正在对诸如商铺一类的资金推动型市场进行大量配置,而在与资金直接挂钩的资金市场更是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根据用益信托的不完全统计,4月共发行银信合作产品803款,预计全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4528.14亿元,平均每款产品规模达到5.64亿元。集合信托产品发行348款,共募集575亿元,平均规模1.65亿元。

与此同时,来自平安信托等公司的信息显示,更多短期化、高收益的产品也正加紧开发。据了解,这一块市场领域在传统上更多是被银行理财产品所把持,较少被更追求长期收益信托公司开发。不过,据平安信托人士表示,此类“抗通胀”概念产品的开发正是为迎合目前市场投资的需求。

实际上,这一配置思路,和以往富有人群热衷于住宅地产以及股票市场的投资偏好已经有了显着区别。李二刚称,目前其公司的富人客户,多倾向于在高收益的房地产信托及股权投资(PE)等高收益领域进行配置,此类产品虽大多低调发售,但却能每每遭遇“秒杀”———一些相关产品基本上都是在路演中就能卖光,甚至有一些还必须提前预约。

从4月信托产品的销售情况看,除房地产信托外,工商企业信托同样以其高收益成为资金青睐的对象。对此,深圳某信托公司人士分析,近一年来贷款政策紧缩,使得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其所发行的信托项目收益自然有所走高。


但用益信托研究员李旸认为,从不少工商企业信托具体项目来看,还是以工商企业为名行房地产之实,这也是工商企业类项目近几月持续增加的一个原因。

另外,记者从银行得到的反馈消息还显示,一些富有人群客户投资PE的动力正在不断扩大。“今年PE比较火爆,分流了相当一部分高端客户储蓄存款。”中信银行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4月中外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新募集基金数共计12只,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金额为32.2亿美元,其中5只美元基金,规模26.5亿美元,另外7只为人民币基金。

责任编辑:NF043(本文来源:证券时报网 )
http://money.163.com/11/0529/11/757I96LE00252G50_2.html仅仅7个月之后,居民存款锐减的情况再次出现,2011年4月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储蓄存款搬家达到如此庞大的规模,近2年来也只在去年的10月发生过。两次存款搬家的过程虽然相似,结果却不尽相同。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此次存款搬家的背后,银行及信托的理财产品成为了吸筹的主力军。

资金流向调查:谁的资金流出银行?

银行:普通客户和高端客户的存款外流都很明显,因为实际利率还是负的。

信托:高净值客户购买信托产品的积极性正在不断提高。

担保公司:我们感觉无论是个人的资金,还是企业的资金,从银行往外流出的趋势都很明显。

资金流向哪些领域?

银行:分流储蓄存款的投资渠道可能有金银、艺术品投资、民间借贷。房产投资不多,很多高端客户受政策之限不想买房。

具体来讲,普通客户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抗通胀;高端客户资金的流向则更多,包括一些起点和收益率更高的高端理财产品、私人银行的信托理财产品和股权投资(PE)产品等等。

信托:投资信托产品的高端客户明显比以往多。另外很多客户倾向于投资商铺、PE等领域,投向民间借贷的资金也不少。

担保公司:个人投资者买理财产品多,企业资金则有很多流向民间借贷。

楼市和股市今年对资金的吸引力下降明显,很多企业资金宁愿投向民间借贷,也不像以往那样往楼市里投。

负利率和存款外流

何时能结束?

银行:短期内看不到结束的希望。

信托:要看通胀什么时候下来。

担保公司:一要看通胀什么时候下来,另外要看经济的活力。如果经济活力恢复,企业会把资金用在扩大规模上,流向投资领域的钱会少。

屠杀4678亿存款 银信理财担当主力军

不同以往的搬家

与历次存款搬家不同,今年4月居民存款的大幅减少,并没有刺激股市的上涨。

央行本月中旬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各家银行4月份的居民储蓄存款锐减,其中住户存款(较居民户范围更宽,统计上包含了个体经营户存款)的净减少额就达到了4678亿元之多。

近几年发生居民存款搬家在千亿以上规模的现象并不常见。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07年4月、10月及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国内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均发生了多则近7000亿、少则1600多亿的搬家现象,而与这四次搬家同期的股市也出现了多则21%、少则7%的涨幅。历次储蓄搬家或多或少导致的股市上涨在今年4月不再显现。


和去年10月份储蓄资金汹涌入市的热潮相比,4月份的A股市场无疑显得形单影只,吸纳储蓄资金的大海绵效应不复存在。上证指数在4月18日摸到年内最高的3067.46点之后一路下行,至今未有反弹迹象。

在楼市方面,和去年4~5月份以及9~10月份之间两次限购令下的急促反弹相比,今年4月份的内地楼市也显得“低调许多”。除北京、上海外,今年4月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的新房成交量均环比大幅下降,而居民购二手房并不会导致银行存款的搬家。

那么这一次,居民存款资金从银行流出后,最终流到哪里去了?

银行理财:半年吸金堪比去年全年

“今年理财产品销售很好,去年发一只理财产品一般也就募集几个亿,今年动辄可以募集到几十亿。”深圳某国有银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表示。

对于零售负债业务方面越来越火爆的市场状况,各家银行都有明显感觉。实际上,早在今年初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部门人士就非常看好今年的市场行情。一位股份制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彼时曾对记者表示,只要今年楼市调控能够坚决进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呈现大规模增长的概率将非常大。

“实际利率一直是负的,楼市和股市收益都不好,作为储蓄替代品的理财产品肯定看涨。另外,银行今年也需要存款,所以负债产品的创新一定是各家银行的重点。”该人士说。

后续的情况果然印证了这一判断。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全行业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达到了惊人的5.6万亿元。虽然5月份的规模尚不得而知,但如果按照这种趋势运行下来,保守预计今年上半年全行业理财产品规模将有望接近去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总规模7.05亿元。

以建行“乾元-日鑫月溢”按月开放组合型理财产品数据为例,该产品去年4月9日的资产约233.67亿元,今年4月9日达到463.11亿元。短短一年时间内,吸纳的资金增长了约1倍。

由于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大增,各家银行储蓄存款的波动明显加剧。“每当理财产品起息日或者打新股的日子,储蓄存款都会出现大幅波动,尤其是理财产品密集发行时,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更大。”前述深圳某国有行人士称。

面对竞争,银行对于储蓄存款的考核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期将客户的资金留在账上。据记者了解,多数银行今年以来都改变了过去简单考核储蓄存款的做法,改为考核客户综合金融资产,包括基金、保险、理财产品、存款等。

此前储蓄存款搬家的主要方向———股市、楼市,此次并没有对储蓄存款产生吸引力。据深圳上述国有银行人士称,4月份,跟股市相关的投资产品销售情况都不理想。另据兴业银行人士称,还有一部分储蓄资金进入了金、银、艺术品等投资领域。

同时,由于大量持有资金的高端客户基本上已不符合买房的条件。银行人士普遍表示,储蓄存款进入楼市的比例较小。

高端客户:转战信托与商铺

与普通个人大量购买理财产品的趋势不同,非常富有的投资者的资金流向则更为多元化。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十分活跃,三大城市写字楼新增供应面积大幅上涨,最高单月环比涨幅达 179.7%,销售面积同样出现强势增长,环比增长71.41%。而在商铺买卖最活跃的上海,在4月份商铺价格上调的个数为降价项目的2倍多,而且从2月至4月,涨价项目越来越多,呈增长趋势。

展恒理财合伙人李二刚认为,这反映了民间资本,尤其是富有人群正在对诸如商铺一类的资金推动型市场进行大量配置,而在与资金直接挂钩的资金市场更是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根据用益信托的不完全统计,4月共发行银信合作产品803款,预计全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4528.14亿元,平均每款产品规模达到5.64亿元。集合信托产品发行348款,共募集575亿元,平均规模1.65亿元。

与此同时,来自平安信托等公司的信息显示,更多短期化、高收益的产品也正加紧开发。据了解,这一块市场领域在传统上更多是被银行理财产品所把持,较少被更追求长期收益信托公司开发。不过,据平安信托人士表示,此类“抗通胀”概念产品的开发正是为迎合目前市场投资的需求。

实际上,这一配置思路,和以往富有人群热衷于住宅地产以及股票市场的投资偏好已经有了显着区别。李二刚称,目前其公司的富人客户,多倾向于在高收益的房地产信托及股权投资(PE)等高收益领域进行配置,此类产品虽大多低调发售,但却能每每遭遇“秒杀”———一些相关产品基本上都是在路演中就能卖光,甚至有一些还必须提前预约。

从4月信托产品的销售情况看,除房地产信托外,工商企业信托同样以其高收益成为资金青睐的对象。对此,深圳某信托公司人士分析,近一年来贷款政策紧缩,使得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其所发行的信托项目收益自然有所走高。


但用益信托研究员李旸认为,从不少工商企业信托具体项目来看,还是以工商企业为名行房地产之实,这也是工商企业类项目近几月持续增加的一个原因。

另外,记者从银行得到的反馈消息还显示,一些富有人群客户投资PE的动力正在不断扩大。“今年PE比较火爆,分流了相当一部分高端客户储蓄存款。”中信银行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4月中外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新募集基金数共计12只,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金额为32.2亿美元,其中5只美元基金,规模26.5亿美元,另外7只为人民币基金。

责任编辑:NF043(本文来源:证券时报网 )
http://money.163.com/11/0529/11/757I96LE00252G50_2.html
数千亿银行存款大搬家再度上演 或将导致人民币加息重启
消息来源:山东商报
数千亿银行存款大搬家再度上演 或将导致人民币加息重启
  摘要:存款搬家再次上演。央行统计数据显示,4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同时各家银行4月份的居民储蓄存款锐减,其中住户存款(较居民户范围更宽,统计上包含了个体经营户存款)的净减少额就达到了4678亿元之多。

  -4月份居民储蓄存款锐减

  -与往年的存款搬家不同的是:存款并未流入股市

  -存款更多的青睐信托、委托贷款等理财产品,以防止因为通货膨胀引起的财富贬值

  存款搬家再次上演。央行统计数据显示,4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同时各家银行4月份的居民储蓄存款锐减,其中住户存款(较居民户范围更宽,统计上包含了个体经营户存款)的净减少额就达到了4678亿元之多。

  此次不同往常。正当业内认为“存款搬家能为股市做贡献”的时候,4月存款的大幅减少,却没有刺激股市的上涨。

  一方面,上证指数在4月18日摸到年内最高的3067.46点之后一路下行,至今未有反弹迹象;另一方面,新增A股开户数环比下降。根据中登所数据显示,仅以2011年4月25日-29日当周为例,新增A股开户数为24.85万户,较前一周下降5%;截至当周末,A股持仓账户数为5681.58万户,较前一周还减少3.59万户。

  在楼市方面,和去年急促反弹相比,今年4月份的内地楼市也显得“低调许多”。除北京、上海外,今年4月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的新房成交量均环比大幅下降。

  如今,存款还是照样“搬家”,目的地却已转变。

  青睐信托

  “最近有什么新信托产品卖,年息15%的还有吗?”某股份制银行下属分行一位业务经理最近不断接到客户和朋友们的咨询电话,“一天差不多十多个。现在银行员工有时间就卖信托产品,有点像早些年的代售保险和理财产品,一家银行可以动辄卖十几个亿。”

  为何如此火爆?上述业务经理坦言,“是宏观环境造成的,楼市车市遭遇限购令,股市跌跌不休,最大的矛盾在于,货币政策从紧导致体制内资金萎缩,但CPI高企,说明体制外资金增加。”

  根据用益信托统计,仅4月共发行银信合作产品803款,预计全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4528.14亿元,平均每款产品规模达到5.64亿。如此一来,信托产品找到了新的机会。但问题是,信托公司由于没有自己的渠道,最终还要依赖银行渠道销售。记者获悉的利益分成大致是,银行代销手续费佣金收取5%—7%,信托公司收六个点左右的信托管理费。

  而记者注意到,最近各家银行代理销售信托产品主要为地产信托,其中最突出的是“保障房性质”的信托产品。“在1.3万亿投资保障房资金中,敏感的信托资金正虎视眈眈。”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表示。

  2010年信托产品市场共发行23款保障房信托产品,但今年一季度此类产品就发行了14款,募集金额达33.9亿元。同时,保障房信托产品的收益率节节攀升。

  以正在发行的瑞信棚户区改造项目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例,其信托期限为1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9%,认购金额100万元起。

  某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人士告诉记者,该私人银行部今年开始已经销售了天津、北京、昆明三个保障房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规模分别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他们的销售门槛,已经由原来的400万元降到了现在的100万。“低门槛能吸引更多普通投资者加入。”

  如此看来,“一方面准入门槛降低,另一方面是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上述人士坦言,也正是如此,信托成了储蓄出逃流向的“第一站”。

  新欢委托贷款

  另外一个出口是“委托贷款”。在20%-30%的高利率回报之下,各种资金借道“委托贷款”,融出资金,储蓄出逃银行。“受资方多为房地产企业”,北京某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说道,“从今年的情况看,委托贷款数量和利率都明显增加。”

  央行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委托贷款增加3204亿元,是去年同期委托贷款增加额的2.1倍。

  对银行而言,一方面,委托贷款属于银行中间业务,银行作为受托人不承担任何贷款风险,只收取手续费,“最重要的是不用占用资本,只充当中介的角色,就可以坐收至少千分之五的手续费,何乐而不为。”某国有大行北京分行负责人说道,另一方面也是受制于监管层对贷款的限制。

  一位外资私募基金人士说,所谓委托贷款,就是受贷款方决定接受贷款方,银行充当中介角色,双方商定价格,操作简便,重要的是可以规避一些监管要求,因而备受活跃的资金所青睐。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去除上市公司出于正常经营需要给关联公司提供的贷款,上市公司通过银行至少已经发放17笔委托贷款,合计金额近1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仅香溢融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今年就发放了4笔委托贷款。而在这些委托贷款中,只有1笔为2年期贷款,其他均为1年期及1年期以内贷款。

  从利率来看,公布贷款利率的14笔委托贷款的平均贷款利率达到16.8%,其中最高一笔委托贷款利率达到22%。

  尝到委托贷款甜头的企业,今年更是兴趣盎然。而银行也同样受惠。“银行内资金太紧张了。”某国有银行相关人士说,“做委托贷款,一方面收益可观,更重要的,如若在我们这里做委托贷款,那么存款肯定要放我们行的。”

  记者从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内部获得的《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称:贷款委托人和借款人必须在我行开设存款结算账户,用于委托贷款划转,并应按照“先存后贷,先收后付”原则遵守。

  如此一来,借机揽储,也成为“委托贷款”中不得不说的秘密。“除了收取业务佣金,银行拓展客户的商业贷款需求、代发工资和本外币结算业务等。”上述人士说道。

  隐忧显现

  加息或重启

  事实上,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坦言,“存款搬家”更像是在通胀下无奈避险的行为。回顾以前数次“搬家”,初衷之一便是防止财富贬值,而不得不把存款转入股市,或者是楼市,而持续上涨的资本市场更制造了赚钱效应。

  “5月、6月储蓄肯定会回流一部分储蓄到银行,”安信证券高级分析师景晓达对记者表示,“但5月总量应该不会很大,6月会有个集中爆发回流银行的阶段,银行又到了季末考核冲时点的时候了。”

  在存款快速搬家的同时,“通胀”也成了宏观经济中最敏感的一个词汇。一方面存款释放了流动性;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必然推高物价上升的预期。

  “而即便如此,存款更愿意被释放,但无形中加剧了流动性压力。”景晓达表示,这种循环过程,如若相互推波助澜,“将使宏观调控难度愈来愈大。”

  CPI的数据同样不给力。4月CPI“成功”破5之后,最近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严重,受灾范围广,这将进一步加剧通胀的压力。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5月CPI涨幅可能为5.2%左右,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但6月和7月CPI涨幅将达5.6%-5.7%,10月之前CPI涨幅可能都在5%以上。

  隐忧显现。而直接导致的是加息或许又将成为央行调控的手段。

  而从历次央行加息的时间窗口观察,似乎有迹可循。央行今年前两次宣布加息的时点为2月8日和4月5日,分别是春节假期和清明节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按照两个月一调的频率,随着6月端午节的临近,又一个加息窗口随之开启。

  中金公司分析师亦认为,货币政策短期内非但不存在放松的基础,反而面临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6月份将加息一次,三季度将再加息一次,央行会继续使用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数量型工具控制货币和信贷增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也将逐渐增加,从紧的货币政策至少将持续到三季度末。”
就是投入到高利贷行业去了
兜兜转转,回到房子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