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应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53:20
 作者: 高盛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 哈继铭


2015年以后,中国老龄化问题会变得非常明显,这和建国以来的人口变迁有很大的关系。

  在建国初期,我国是鼓励多生多育的。在1950年代、1960年代,乃至于1970年代的上半期,我国的出生率都很高。当时鼓励生育,部分原因是解放前中国经历了长期战争,解放后需要补充人口。因此,高出生率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约有20多年,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称之为“婴儿潮时期”。在这之后,我国的人口政策出现了180度的转变,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1970年代后期一直到现在,我国的出生率都非常低。

人口政策的巨大转变,势必导致人口年龄结构也出现巨大转变。“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在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初之后进入了青年和中年阶段,因此劳动人口的比例很高,而且在持续上升。这个时期的人口结构是“橄榄形”:老人不多,婴儿也不多,而青壮年劳动人口占比非常高。以后会逐渐演变为“右三角形”:老人占比急剧上升,而青少年占比明显下降。这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结构。从“橄榄形”转变为“右三角形”的拐点,我们预测是在2015年。因为1950年代初出生的人从2015年前后开始进入法定退休年龄。

  现阶段老龄化问题已经开始显露。例如这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比显著提高。从一些社会和经济现象中,我们也能发现这样的迹象。近年来,沿海和一些内陆地区都出现了民工荒或者说招工难,工资上涨压力大。这与十几二十年前形成了鲜明对照,那时中国是以劳动力价格长期低廉为特征的。

  如果我们人口政策不变,2015年老龄化肯定会到来,而且会来得非常剧烈、非常迅猛。

  人口变迁影响经济增长

  目前我们仍处在在“橄榄形”阶段。大多夫妻都有工作,只须抚养一个孩子,家庭负担比较轻,社会抚养比也比较低;而劳动力非常充裕。所以,这时社会的储蓄率比较高,而且在持续上升。人们的收入水平还不是很高,金融业还不是很发达,购买耐用消费品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储蓄,因而银行存款不断膨胀。银行存款的膨胀,使资金较为充裕,利率水平较低,因此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在这个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年人更加不敢消费,因为他们担心不能靠孩子养老,必须抓紧储蓄。同时,我国还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国企改革,又加强了人们谨慎储蓄的愿望。这些因素导致资金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低廉。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利润迅速增长,国家税收也快速增长。出口产品在国际上极具竞争力,再加上国内不敢消费,进口较少,导致外贸顺差不断上升,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本币面临升值压力。

  以上是中国目前的经济现象。在人口结构的“橄榄形”阶段,国家经济增长处于鼎盛时期,这是人口红利集中释放带来的高增长、低通胀阶段。随着金融信贷的改革和开放,更多的信贷工具涌现出来,例如房地产贷款等。如果仅以政策手段、行政方式抑制价格上涨,而不解决高储蓄率带来的资金过剩问题,资金又会流向其他领域,例如农产品、奢侈品、黄金等。总体而言,这个阶段是流动性非常充裕,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扬。

  未来当人口结构变为“右三角形”时,社会储蓄率会下降,因为这时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而他们的储蓄较少;而青壮年人口占比下降则导致劳动力供应紧张,因此,资金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都会上扬。经济增长速度会明显放缓,可能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也会放缓,国家税收的增速也受到影响。同时,通货膨胀压力会比较大。与之前的高增长、低通胀相比,在人口结构“右三角形”时期,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速度慢一些,通货膨胀高一些”的现象。

  在这个阶段,人们在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之间会进行更为科学的选择,而不是像贫困时期那样一味追求发展。所以,对环保的要求会更高。各种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出口竞争力,出口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而消费会保持比较强劲的增长,进口增长速度会保持稳定。因此,外贸顺差会减少,汇率升值压力有所减轻,经济外部失衡会得以改善。

  经济增长的形态也会发生改变。经济增速会明显低于10%,而通货膨胀的压力开始增大。如果不加以治理,它可能变成常态,造成人们通胀预期上升,从而使得通胀很难控制。因此,应该用较紧的货币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一方面治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防止经济大幅下降。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主要不是体现在投资方面,更多地是要消除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担忧,应该是致力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包括保障房的建设,让人们放心消费。另外,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时候,仅有需求管理的宏观政策是不够的,还要有供应方的政策,把供应曲线向外拉。要通过制度改革和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未来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也会出现一些新现象。前期大量购买房地产的中年、青年逐渐进入老龄阶段,他们对房地产的需求减弱。而下一代人的数量少于上一代,对房地产的需求也会比上一代少,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会从父母那里继承房地产。这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下降,房价有下降的压力。另外,因为储蓄率下降,银行存款增长速度下降,银行贷款的增长也会放缓,一些融资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本市场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股权类、债权类,还是租赁,都会有比较强劲的需求。

  人口老龄化肯定会到来,到那时房地产价格可能出现下降压力,如何应对?应从现在开始未雨绸缪,防止人口红利过度释放推高房价,防止今天大起明天大落。所以,应当防止房价过度上涨,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供应方面,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二是需求方面,可以采取价格手段,如提高利率水平,抑制房地产需求过度膨胀。根据黄金法则,经济增长和利率水平应该相一致,而我们现在的利率

  水平明显低于经济增速。无论用负利率标准还是黄金法则来衡量,我国的利率水平都是过低的,完全有上升的空间。现在的一些政策,比如限购,也是在抑制需求,但这种方式行政色彩比较重,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有效,但不一定能够治本,而且也会造成资源的错配。

  改变生育政策无益于应对老龄化

  有人提出,要改变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大家生两个孩子甚至更多。但我认为,现阶段改变计划生育政策,并不能避免未来老龄化对经济的冲击。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当老龄化到来时,老人占比上升,劳动人口占比下降,但小孩占比并没有上升。如果改变计划生育政策,情况就是老人的比例上升,青壮年的比例没有增加,而小孩的比例增加。在后一种情况下,社会抚养率上升得更快,不仅要负担老人,还要负担更多的孩子。这样的话,经济增长速度会进一步下滑,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可能也会更大。以房地产为例,如果年轻夫妇只有一个孩子,家庭负担并不重,他们会有相当的储蓄购买房地产;但如果他们有多个孩子,家庭负担很重,那就根本没有家庭储蓄,未来老年人抛售房产,年轻一代根本接不下来。当然,这是从一个周期来看,如果看得更远一点,多看几个周期的话,情况会发生变化。

  应当用生育政策以外的方式缓解老龄化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考虑移民政策。日本老龄化问题严重,跟这个国家几乎没有移民有关。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老龄化问题较轻,跟他们从其他国家移民有关。所以,当我们国家劳动力供应不足时,我们可以考虑从周边国家吸纳一些移民。

  更为重要的是用改革红利来弥补人口红利。改革红利体现在城市化方面。现阶段,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工最终可能又回到家乡,因为他在城市没有社会保障,享受不了医疗、教育这些福利,又没有自己的房子。农民工没有支付首付款的能力,家乡的宅基地没有商品化,他不能把宅基地变卖筹得首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土地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土地改革会为未来的城镇化带来更大空间。户籍制度改革也能对推进城市化做出贡献。这些改革不仅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而且会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政府在完善社保体系,但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政策。在养老保险方面,政府主导的养老保险是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部门的商业化养老保险也应该有很大发展空间。养老保险资金要实现保值增值,需要依托于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应该放在相当优先的议事日程中。

  (本文由中国金融40人论坛秘书处采访、整理,经作者审核)

http://news.hexun.com/2011-05-21/129828216.html作者: 高盛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 哈继铭


2015年以后,中国老龄化问题会变得非常明显,这和建国以来的人口变迁有很大的关系。

  在建国初期,我国是鼓励多生多育的。在1950年代、1960年代,乃至于1970年代的上半期,我国的出生率都很高。当时鼓励生育,部分原因是解放前中国经历了长期战争,解放后需要补充人口。因此,高出生率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约有20多年,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称之为“婴儿潮时期”。在这之后,我国的人口政策出现了180度的转变,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1970年代后期一直到现在,我国的出生率都非常低。

人口政策的巨大转变,势必导致人口年龄结构也出现巨大转变。“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在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初之后进入了青年和中年阶段,因此劳动人口的比例很高,而且在持续上升。这个时期的人口结构是“橄榄形”:老人不多,婴儿也不多,而青壮年劳动人口占比非常高。以后会逐渐演变为“右三角形”:老人占比急剧上升,而青少年占比明显下降。这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结构。从“橄榄形”转变为“右三角形”的拐点,我们预测是在2015年。因为1950年代初出生的人从2015年前后开始进入法定退休年龄。

  现阶段老龄化问题已经开始显露。例如这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比显著提高。从一些社会和经济现象中,我们也能发现这样的迹象。近年来,沿海和一些内陆地区都出现了民工荒或者说招工难,工资上涨压力大。这与十几二十年前形成了鲜明对照,那时中国是以劳动力价格长期低廉为特征的。

  如果我们人口政策不变,2015年老龄化肯定会到来,而且会来得非常剧烈、非常迅猛。

  人口变迁影响经济增长

  目前我们仍处在在“橄榄形”阶段。大多夫妻都有工作,只须抚养一个孩子,家庭负担比较轻,社会抚养比也比较低;而劳动力非常充裕。所以,这时社会的储蓄率比较高,而且在持续上升。人们的收入水平还不是很高,金融业还不是很发达,购买耐用消费品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储蓄,因而银行存款不断膨胀。银行存款的膨胀,使资金较为充裕,利率水平较低,因此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在这个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年人更加不敢消费,因为他们担心不能靠孩子养老,必须抓紧储蓄。同时,我国还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国企改革,又加强了人们谨慎储蓄的愿望。这些因素导致资金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低廉。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利润迅速增长,国家税收也快速增长。出口产品在国际上极具竞争力,再加上国内不敢消费,进口较少,导致外贸顺差不断上升,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本币面临升值压力。

  以上是中国目前的经济现象。在人口结构的“橄榄形”阶段,国家经济增长处于鼎盛时期,这是人口红利集中释放带来的高增长、低通胀阶段。随着金融信贷的改革和开放,更多的信贷工具涌现出来,例如房地产贷款等。如果仅以政策手段、行政方式抑制价格上涨,而不解决高储蓄率带来的资金过剩问题,资金又会流向其他领域,例如农产品、奢侈品、黄金等。总体而言,这个阶段是流动性非常充裕,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扬。

  未来当人口结构变为“右三角形”时,社会储蓄率会下降,因为这时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而他们的储蓄较少;而青壮年人口占比下降则导致劳动力供应紧张,因此,资金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都会上扬。经济增长速度会明显放缓,可能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也会放缓,国家税收的增速也受到影响。同时,通货膨胀压力会比较大。与之前的高增长、低通胀相比,在人口结构“右三角形”时期,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速度慢一些,通货膨胀高一些”的现象。

  在这个阶段,人们在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之间会进行更为科学的选择,而不是像贫困时期那样一味追求发展。所以,对环保的要求会更高。各种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出口竞争力,出口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而消费会保持比较强劲的增长,进口增长速度会保持稳定。因此,外贸顺差会减少,汇率升值压力有所减轻,经济外部失衡会得以改善。

  经济增长的形态也会发生改变。经济增速会明显低于10%,而通货膨胀的压力开始增大。如果不加以治理,它可能变成常态,造成人们通胀预期上升,从而使得通胀很难控制。因此,应该用较紧的货币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一方面治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防止经济大幅下降。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主要不是体现在投资方面,更多地是要消除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担忧,应该是致力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包括保障房的建设,让人们放心消费。另外,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时候,仅有需求管理的宏观政策是不够的,还要有供应方的政策,把供应曲线向外拉。要通过制度改革和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未来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也会出现一些新现象。前期大量购买房地产的中年、青年逐渐进入老龄阶段,他们对房地产的需求减弱。而下一代人的数量少于上一代,对房地产的需求也会比上一代少,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会从父母那里继承房地产。这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下降,房价有下降的压力。另外,因为储蓄率下降,银行存款增长速度下降,银行贷款的增长也会放缓,一些融资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本市场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股权类、债权类,还是租赁,都会有比较强劲的需求。

  人口老龄化肯定会到来,到那时房地产价格可能出现下降压力,如何应对?应从现在开始未雨绸缪,防止人口红利过度释放推高房价,防止今天大起明天大落。所以,应当防止房价过度上涨,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供应方面,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二是需求方面,可以采取价格手段,如提高利率水平,抑制房地产需求过度膨胀。根据黄金法则,经济增长和利率水平应该相一致,而我们现在的利率

  水平明显低于经济增速。无论用负利率标准还是黄金法则来衡量,我国的利率水平都是过低的,完全有上升的空间。现在的一些政策,比如限购,也是在抑制需求,但这种方式行政色彩比较重,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有效,但不一定能够治本,而且也会造成资源的错配。

  改变生育政策无益于应对老龄化

  有人提出,要改变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大家生两个孩子甚至更多。但我认为,现阶段改变计划生育政策,并不能避免未来老龄化对经济的冲击。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当老龄化到来时,老人占比上升,劳动人口占比下降,但小孩占比并没有上升。如果改变计划生育政策,情况就是老人的比例上升,青壮年的比例没有增加,而小孩的比例增加。在后一种情况下,社会抚养率上升得更快,不仅要负担老人,还要负担更多的孩子。这样的话,经济增长速度会进一步下滑,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可能也会更大。以房地产为例,如果年轻夫妇只有一个孩子,家庭负担并不重,他们会有相当的储蓄购买房地产;但如果他们有多个孩子,家庭负担很重,那就根本没有家庭储蓄,未来老年人抛售房产,年轻一代根本接不下来。当然,这是从一个周期来看,如果看得更远一点,多看几个周期的话,情况会发生变化。

  应当用生育政策以外的方式缓解老龄化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考虑移民政策。日本老龄化问题严重,跟这个国家几乎没有移民有关。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老龄化问题较轻,跟他们从其他国家移民有关。所以,当我们国家劳动力供应不足时,我们可以考虑从周边国家吸纳一些移民。

  更为重要的是用改革红利来弥补人口红利。改革红利体现在城市化方面。现阶段,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工最终可能又回到家乡,因为他在城市没有社会保障,享受不了医疗、教育这些福利,又没有自己的房子。农民工没有支付首付款的能力,家乡的宅基地没有商品化,他不能把宅基地变卖筹得首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土地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土地改革会为未来的城镇化带来更大空间。户籍制度改革也能对推进城市化做出贡献。这些改革不仅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而且会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政府在完善社保体系,但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政策。在养老保险方面,政府主导的养老保险是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部门的商业化养老保险也应该有很大发展空间。养老保险资金要实现保值增值,需要依托于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应该放在相当优先的议事日程中。

  (本文由中国金融40人论坛秘书处采访、整理,经作者审核)

http://news.hexun.com/2011-05-21/12982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