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世纪传奇:莱卡leica相机的9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2:51:46
<P>Leica 1913----2003</P>
<P>  一直就对一代名机leica很感兴趣,我所喜欢看的书以及崇敬的人,都与这个最初兴起于德国韦茨拉尔小镇的相机品牌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前不久得到一些来之不易的leica相机的照片,正好借贴照片的机会写一点我所知道的leica的故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也许看完你也会爱上它,不愿看文字的看图片好了,图片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历史。</P>
<P>
</P>
<P>  第一张照片是leica minilux zoom,这个型号既不是leica相机里最老的,也不是最主流的,但确是我手头最能体现leica相机质感的一张,不过既然是简史还是应该从最old的说起,下面这张才是leica的老祖。</P>
<P></P>
<P>ur在德语里的意思是;第一这台又叫莱卡原型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MM胶片的相机,说到第一台24*36MM底片尺寸的相机不说说它的制造者实在有些不象话,其实对于每一项发明人们都会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和愉悦时,自然而然的想到它背后的人就像一提灯泡就会想到爱迪生一样。</P>
<P></P>
<P> 奥斯卡·巴纳克生于1879年卒于1936,早年曾在德国的光学工业基地之一JEAN(也纳)的光学仪器厂做过工,他是一位极有才华的机械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摄影迷,Leica照相机的历史就是从他担任Leitz公司研究主任一职才开始的。</P>
<P></P>
<P>1911年奥斯卡·巴纳克来到位于德国中西部,座落于绿色山丘之间名为Wetzlar(韦茨拉尔)的小镇,从事精密光学仪器的制造工作。</P>
<P>  其实最初莱卡并不是以相机起家的它的正业,是显微镜,望远镜之类的东西,那时对光学用品的需求并不大,一间小小的工作室就可以满足要求。</P>
<P></P>
<P>B型相机分两种</P>
<P>  一种装老式的康普快门速度调节在镜头上端一个小盘,另一种为新式如现在常见到的康普快门那样速度调节在镜头外环。</P>
<P>  1930年开始生产ⅠC型相机与以上两种型号最大的不同在于C型Leica镜头可以更换不再被固定在机身上</P>
<P>
</P>
<P>1932年</P>
<P>  生产了具有联动测距的莱卡Ⅱ型相机称ⅡD型</P>
<P>  同时又生产了没有联动测距的标准型相机又称E型</P>
<P>  早期莱卡牌相机的机身除豪华型外都是黑色机身从Ⅱ型开始</P>
<P>  有黑和镀铬的白机身两种</P>
<P></P>
<P>莱卡ⅡD型</P>
<P></P>
<P>1933年生产了有慢速快门的Ⅲ型</P>

<P>  1935年生产了快门速度增加到1/1000秒的Ⅲa型。</P>
<P>  至此莱卡已基本奠定了其性能和结构上的基础。</P>
<P>  此后的改进都只是局部的事情了</P>
<P></P>
<P>1938年生产了Ⅲb型又称G型</P>
<P>  取景和测距的光学系统上有了较大改进,通过折射使取景窗的目镜能靠近测距窗的目镜,使用起来也更方便,从Ⅲ型开始莱卡相机机身上有了挂钩</P>
<P></P>
<P>现在到了1940年leica推出了Ⅲc型相机</P>
<P>  Ⅲc型的生产持续了11年之久1940--1951中间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以至于我看着它时会想:不知道勇敢的Capa在前线跟随盟军一起冲锋陷阵,玩命拍片时,胸前是不是就挂着这么一台。</P>
<P></P>
<P> 与leicaⅢb型相比Ⅲc型相机有较大的改进,上部镀铬机身是整体压制而成的,比以前的相机更加美观,胶片计数盘很巧妙每卷片一次移动一小格,不像以前那样整个转动,最重要的机身内采用了滚珠轴承,大概是为适应当时战争的需要,又一台Leica IIIC产于1946年</P>
<P></P>
<P>二次大战时leica相机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一时间成了各国随军记者手中的"武器",有人甚至把它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宁愿丢掉手枪也不能丢了leica!"</P>
<P></P>
<P>记者们这么青睐leica还是有充足的理由的与老式的相机相比它轻便小巧又足够坚固,适合军队快节奏的行动需要,抓拍更是行家里手要知道,在135相机问世之前,拍一张照片,可不是简单的一摁快门就能大功告成,从作准备到拍完最短也得半个小时,在光线好的条件下一张照片得15秒,要是光线不好那~~那就只有等了,以这种相机拍战地照片,不是明摆着当活靶子么?</P>
<P>  leica公司也很会抓商机,当即推出空军用海军用寒带作战用的各式军用机型,颜色有棕及橄榄绿,由于产于特定时期,数量也很有限了,当时leica不止是记者们的宝贝,就是在交战双方的将帅里面,也不乏leica的铁杆用户,下面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位</P>
<P>
</P>
<P>乔治·S·巴顿</P>

<P>  这位以铁血豪胆外加臭脾气而闻名于世的美国将军,除了有着诸如用马鞭抽坦克,用穿了军靴的脚猛揣装甲车等等之类的嗜好之外,对摄影也是兴趣十足,常戏称自己是一个业余战地摄影师。</P>
<P>
</P>
<P>Leica If 1952供科研所用</P>
<P></P>
<P>  Leica IIf也是1952年</P>
<P>
 要说的第二位使用者来自巴顿的敌对阵营</P>
<P>  德国陆军元帅"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P>
<P></P>
<P>1954年在科隆博览会上莱兹公司推出了一款划时代的35毫米相机leica M3,奠定了莱卡在旁轴取景式相机领域的绝对地位。</P>
<P></P>
<P>M3型相机</P>
<P>  虽然仍保持着30年代以来的基本结构,但是更完美,更精密,在机械和光学性能各方面都大有改进,取景窗与测距窗合二为一增加了视差调节装置,快门运行更滑顺更安静,镜头接口也改为卡口,机身有后盖可以掀起打开便于装片。</P>
<P>  M3的面世</P>
<P>  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相机的理解,从而带动起35毫米相机普及化的风潮,一直延续至今。</P>
<P>  M3在1954—1966年12年间总共生产了22万多台,这个数量即使在现在也足够让人咋舌,由此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P>
<P>  再来一台M3</P>
<P></P>
<P>下面出场的是leica M2</P>
<P>  你也许会觉得奇怪
</P>
<P>为什么先说M3,后说M2,看以往的型号M2不是应该在M3前面吗?事实上,莱卡M3比M2发明得早,可以说M2是M3的简化型1958年开始生产,与M3相比简化了取景器,自拍器也减掉了,成本自然比M3要低。</P>
<P>leica M1</P>
<P></P>
<P>leica M1推出时间在M2之后功能上比M2还要简化,你也许会说怎么这个相机越做越缩水,其实不是这样。</P>
<P>  M1是专为科学研究显微摄影用而制作,所以一切附属功能,全都被削掉了,1967年leica推出了M4型相机,M4和它的老大哥们有许多不同之处。</P>
<P>  M3虽是一款赢得过如潮好评的相机可惜白玉微瑕,它上底片的方式不够方便,于是在后继者M4身上,leica公司从善如流,把那个装底片的小转轴舍弃,改为固定的轴心,使装片效率大大提升。</P>
<P>  leica M4 1967--1975</P>
<P></P>
<P> 第一台加入了TTL测光计功能的M系列相机leica M5</P>
<P></P>
<P>1971年leica生产了富有革命性的M5型相机</P>
<P>  说它创新是因为它是首台加入了TTL测光计功能的M系列相机,以前的M系列机身都需要外加测光,这些测光表要装在机身顶部上,换句话说它们是不能经过镜头测光的,这对使用者来说无疑是一大恩惠。</P>
<P>  可惜呀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机身内要容纳测光元件,而使得M5的机身,显著增大,因此被当时的摄影者弃如敝屣销售量一直没有起色,只生产了5年就停产了。</P>
<P>  1977年,深受欢迎的M4已经停产,可是后继者M5的销售情况又很不理想,为了迎合对M4喜爱的摄影者的胃口,(主要还想扳回M5的败局),leica公司在复辟浪潮中生产了M4-2型相机。</P>
<P>
</P>
<P> M4-2型相机</P>

<P>  外形和性能与M4型相机相同,取消了机内测光,反增加了可以装用马达卷片,同时取消了自拍器。</P>
<P>  M4-2机身全部为黑色</P>
<P>  且主要由加拿大厂家生产,leica CL相机与M5几乎是同时面世,不过比M5显得小巧多了。</P>
<P>
</P>
<P> leica M4-P</P>
<P></P>
<P>上面这一款相机看起来是不是比较另类在一众方方正正的M系列相机里面M4-P的外形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乍见之下还以为是新推出的数码相机呢)。</P>
<P>
M4-P性能和M4-2型相仿</P>
<P>  只是取景器内增加了28和75两种焦距的取景框一共有六种之多,这样虽有方便的一面,但取景范围越来越大取景比率却越来越小对于中焦的90和135焦距时,不容易看得清楚。</P>
<P>  一款军用相机:KE-7A</P>
<P>  加拿大leica工厂1972年为美国陆军生产。</P>
<P></P>
<P>  KE-7A</P>

<P>  这台相机外型同徕卡M4相同,但内部机械的材料上做了更换,使其在野外严酷的条件下有更好的耐久性,尤其适用于寒冷地区,即使在零下20°快门光圈也可照常工作,镜头间的缝隙也相应做了防尘处理,在相机的背面刻有美国陆军军用相机编号。</P>
<P>  leica厂商不止是战时的相机供应商,即使在二战后,依然为军方提供专用相机,leica甚至在相机出厂同时附送给使用者一柄锤子,告诫使用者紧急时刻可以用来砸毁相机"宁毁己手不落敌手"。</P>
<P>  leica M6</P>
<P>  被许多莱卡迷认为是仅次于M3的相机,同时它也被认为是旁轴取景连动测距相机的典范。</P>
<P>  M6内部加装了TTL测光表,在方便摄影者的同时没有失去leica一贯雅致圆顺的设计风格,leica M6 1984年开始生产,至今生产超过了10万台。</P>
<P>
</P>
<P> 内部结构图</P>
<P></P>
<P>  全方位立体图</P>
<P></P>
<P>加装有不同镜头的M6三兄弟</P>
<P></P>
<P>leica M7</P>
<P>  无论外观还是性能都酷似M6,在保留M6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将其机械帘幕快门改为为电子控制帘幕快门,从而使M7具有了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功能。</P>
<P></P>
<P>  leica M7全方位图</P>
<P></P>
<P>leica R系列单反机R6</P>

<P>  1989开始生产,全手动专业相机,使用传统金属机身,镜头没得说,就是太贵了。</P>
<P></P>
<P> R8 1996推出</P>
<P></P>
<P> R8是一部令爱好者望而却步的专业相机,可以使用莱卡R系列从15mm到800mm焦距的所有镜头,leica绝佳的镜头质素,即使在最大光圈亦细致入微,所以其成像质量足以傲视全球,当然价格也一样可以。</P>
<P></P>
<P>还是R8感觉leica单反机比较臃肿,没有旁轴机那末惹人喜爱,当然体积方面旁轴一直是占优势的不管那个牌子。</P>
<P>R9</P>
<P>  leica最新的专业单反机Cool的一塌胡涂</P>
<P></P>
<P>leica MINI系列</P>
<P>  品种不多,名气也不及M旁?系列,但是设计与M系列一样简洁干练。</P>
<P></P>
<P> leica minilux相机</P>
<P></P>
<P>leica miniluxzoom</P>
<P>leica C系列的三款</P>
<P>  为便于比较我把它们做在一张图上从左至右依次为C1 C2 C3。</P>
<P></P>
<P>  leica数码相机系列也是3款做在一起了乍看之下,以为是打火机,小巧可爱的leica数码相机。</P>
<P></P>
<P> Digilux 1数码相机</P>
<P>  是一款拥有376万有效像素的轻便数码相机,秉承了光学相机一贯优雅干练的设计传统。</P>
<P></P>
<P>Leica最新数码专业单反相机象素:1,000万最大解像度:3,876×2,584 尺寸:26.4×17.6mm、ISO感度:100~800。</P>
<P>  RAW、TIFF、JPEG格式均可记录采用SD卡,IEEE 1394接口体积:158×89×140mm 将会推出DIGITAL-MODUL-R8和R9两款价格不详</P>
<P></P>
<P>上世纪80年代以来leica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来自日本相机制造界的冲击,leica厂商想方设法要保住自己在旁轴相机领域的领袖地位,也同日本厂商进行了某些领域的合作,但是目前看来收效甚微,虽然leica相机性能卓越,做工精良,但是不菲的价格,确是令众多爱好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喜欢上leica相机不完全是因为它"高贵"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和这个品牌血肉相连的文化内涵。</P><P>Leica 1913----2003</P>
<P>  一直就对一代名机leica很感兴趣,我所喜欢看的书以及崇敬的人,都与这个最初兴起于德国韦茨拉尔小镇的相机品牌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前不久得到一些来之不易的leica相机的照片,正好借贴照片的机会写一点我所知道的leica的故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也许看完你也会爱上它,不愿看文字的看图片好了,图片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历史。</P>
<P>
</P>
<P>  第一张照片是leica minilux zoom,这个型号既不是leica相机里最老的,也不是最主流的,但确是我手头最能体现leica相机质感的一张,不过既然是简史还是应该从最old的说起,下面这张才是leica的老祖。</P>
<P></P>
<P>ur在德语里的意思是;第一这台又叫莱卡原型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MM胶片的相机,说到第一台24*36MM底片尺寸的相机不说说它的制造者实在有些不象话,其实对于每一项发明人们都会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和愉悦时,自然而然的想到它背后的人就像一提灯泡就会想到爱迪生一样。</P>
<P></P>
<P> 奥斯卡·巴纳克生于1879年卒于1936,早年曾在德国的光学工业基地之一JEAN(也纳)的光学仪器厂做过工,他是一位极有才华的机械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摄影迷,Leica照相机的历史就是从他担任Leitz公司研究主任一职才开始的。</P>
<P></P>
<P>1911年奥斯卡·巴纳克来到位于德国中西部,座落于绿色山丘之间名为Wetzlar(韦茨拉尔)的小镇,从事精密光学仪器的制造工作。</P>
<P>  其实最初莱卡并不是以相机起家的它的正业,是显微镜,望远镜之类的东西,那时对光学用品的需求并不大,一间小小的工作室就可以满足要求。</P>
<P></P>
<P>B型相机分两种</P>
<P>  一种装老式的康普快门速度调节在镜头上端一个小盘,另一种为新式如现在常见到的康普快门那样速度调节在镜头外环。</P>
<P>  1930年开始生产ⅠC型相机与以上两种型号最大的不同在于C型Leica镜头可以更换不再被固定在机身上</P>
<P>
</P>
<P>1932年</P>
<P>  生产了具有联动测距的莱卡Ⅱ型相机称ⅡD型</P>
<P>  同时又生产了没有联动测距的标准型相机又称E型</P>
<P>  早期莱卡牌相机的机身除豪华型外都是黑色机身从Ⅱ型开始</P>
<P>  有黑和镀铬的白机身两种</P>
<P></P>
<P>莱卡ⅡD型</P>
<P></P>
<P>1933年生产了有慢速快门的Ⅲ型</P>

<P>  1935年生产了快门速度增加到1/1000秒的Ⅲa型。</P>
<P>  至此莱卡已基本奠定了其性能和结构上的基础。</P>
<P>  此后的改进都只是局部的事情了</P>
<P></P>
<P>1938年生产了Ⅲb型又称G型</P>
<P>  取景和测距的光学系统上有了较大改进,通过折射使取景窗的目镜能靠近测距窗的目镜,使用起来也更方便,从Ⅲ型开始莱卡相机机身上有了挂钩</P>
<P></P>
<P>现在到了1940年leica推出了Ⅲc型相机</P>
<P>  Ⅲc型的生产持续了11年之久1940--1951中间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以至于我看着它时会想:不知道勇敢的Capa在前线跟随盟军一起冲锋陷阵,玩命拍片时,胸前是不是就挂着这么一台。</P>
<P></P>
<P> 与leicaⅢb型相比Ⅲc型相机有较大的改进,上部镀铬机身是整体压制而成的,比以前的相机更加美观,胶片计数盘很巧妙每卷片一次移动一小格,不像以前那样整个转动,最重要的机身内采用了滚珠轴承,大概是为适应当时战争的需要,又一台Leica IIIC产于1946年</P>
<P></P>
<P>二次大战时leica相机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一时间成了各国随军记者手中的"武器",有人甚至把它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宁愿丢掉手枪也不能丢了leica!"</P>
<P></P>
<P>记者们这么青睐leica还是有充足的理由的与老式的相机相比它轻便小巧又足够坚固,适合军队快节奏的行动需要,抓拍更是行家里手要知道,在135相机问世之前,拍一张照片,可不是简单的一摁快门就能大功告成,从作准备到拍完最短也得半个小时,在光线好的条件下一张照片得15秒,要是光线不好那~~那就只有等了,以这种相机拍战地照片,不是明摆着当活靶子么?</P>
<P>  leica公司也很会抓商机,当即推出空军用海军用寒带作战用的各式军用机型,颜色有棕及橄榄绿,由于产于特定时期,数量也很有限了,当时leica不止是记者们的宝贝,就是在交战双方的将帅里面,也不乏leica的铁杆用户,下面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位</P>
<P>
</P>
<P>乔治·S·巴顿</P>

<P>  这位以铁血豪胆外加臭脾气而闻名于世的美国将军,除了有着诸如用马鞭抽坦克,用穿了军靴的脚猛揣装甲车等等之类的嗜好之外,对摄影也是兴趣十足,常戏称自己是一个业余战地摄影师。</P>
<P>
</P>
<P>Leica If 1952供科研所用</P>
<P></P>
<P>  Leica IIf也是1952年</P>
<P>
 要说的第二位使用者来自巴顿的敌对阵营</P>
<P>  德国陆军元帅"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P>
<P></P>
<P>1954年在科隆博览会上莱兹公司推出了一款划时代的35毫米相机leica M3,奠定了莱卡在旁轴取景式相机领域的绝对地位。</P>
<P></P>
<P>M3型相机</P>
<P>  虽然仍保持着30年代以来的基本结构,但是更完美,更精密,在机械和光学性能各方面都大有改进,取景窗与测距窗合二为一增加了视差调节装置,快门运行更滑顺更安静,镜头接口也改为卡口,机身有后盖可以掀起打开便于装片。</P>
<P>  M3的面世</P>
<P>  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相机的理解,从而带动起35毫米相机普及化的风潮,一直延续至今。</P>
<P>  M3在1954—1966年12年间总共生产了22万多台,这个数量即使在现在也足够让人咋舌,由此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P>
<P>  再来一台M3</P>
<P></P>
<P>下面出场的是leica M2</P>
<P>  你也许会觉得奇怪
</P>
<P>为什么先说M3,后说M2,看以往的型号M2不是应该在M3前面吗?事实上,莱卡M3比M2发明得早,可以说M2是M3的简化型1958年开始生产,与M3相比简化了取景器,自拍器也减掉了,成本自然比M3要低。</P>
<P>leica M1</P>
<P></P>
<P>leica M1推出时间在M2之后功能上比M2还要简化,你也许会说怎么这个相机越做越缩水,其实不是这样。</P>
<P>  M1是专为科学研究显微摄影用而制作,所以一切附属功能,全都被削掉了,1967年leica推出了M4型相机,M4和它的老大哥们有许多不同之处。</P>
<P>  M3虽是一款赢得过如潮好评的相机可惜白玉微瑕,它上底片的方式不够方便,于是在后继者M4身上,leica公司从善如流,把那个装底片的小转轴舍弃,改为固定的轴心,使装片效率大大提升。</P>
<P>  leica M4 1967--1975</P>
<P></P>
<P> 第一台加入了TTL测光计功能的M系列相机leica M5</P>
<P></P>
<P>1971年leica生产了富有革命性的M5型相机</P>
<P>  说它创新是因为它是首台加入了TTL测光计功能的M系列相机,以前的M系列机身都需要外加测光,这些测光表要装在机身顶部上,换句话说它们是不能经过镜头测光的,这对使用者来说无疑是一大恩惠。</P>
<P>  可惜呀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机身内要容纳测光元件,而使得M5的机身,显著增大,因此被当时的摄影者弃如敝屣销售量一直没有起色,只生产了5年就停产了。</P>
<P>  1977年,深受欢迎的M4已经停产,可是后继者M5的销售情况又很不理想,为了迎合对M4喜爱的摄影者的胃口,(主要还想扳回M5的败局),leica公司在复辟浪潮中生产了M4-2型相机。</P>
<P>
</P>
<P> M4-2型相机</P>

<P>  外形和性能与M4型相机相同,取消了机内测光,反增加了可以装用马达卷片,同时取消了自拍器。</P>
<P>  M4-2机身全部为黑色</P>
<P>  且主要由加拿大厂家生产,leica CL相机与M5几乎是同时面世,不过比M5显得小巧多了。</P>
<P>
</P>
<P> leica M4-P</P>
<P></P>
<P>上面这一款相机看起来是不是比较另类在一众方方正正的M系列相机里面M4-P的外形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乍见之下还以为是新推出的数码相机呢)。</P>
<P>
M4-P性能和M4-2型相仿</P>
<P>  只是取景器内增加了28和75两种焦距的取景框一共有六种之多,这样虽有方便的一面,但取景范围越来越大取景比率却越来越小对于中焦的90和135焦距时,不容易看得清楚。</P>
<P>  一款军用相机:KE-7A</P>
<P>  加拿大leica工厂1972年为美国陆军生产。</P>
<P></P>
<P>  KE-7A</P>

<P>  这台相机外型同徕卡M4相同,但内部机械的材料上做了更换,使其在野外严酷的条件下有更好的耐久性,尤其适用于寒冷地区,即使在零下20°快门光圈也可照常工作,镜头间的缝隙也相应做了防尘处理,在相机的背面刻有美国陆军军用相机编号。</P>
<P>  leica厂商不止是战时的相机供应商,即使在二战后,依然为军方提供专用相机,leica甚至在相机出厂同时附送给使用者一柄锤子,告诫使用者紧急时刻可以用来砸毁相机"宁毁己手不落敌手"。</P>
<P>  leica M6</P>
<P>  被许多莱卡迷认为是仅次于M3的相机,同时它也被认为是旁轴取景连动测距相机的典范。</P>
<P>  M6内部加装了TTL测光表,在方便摄影者的同时没有失去leica一贯雅致圆顺的设计风格,leica M6 1984年开始生产,至今生产超过了10万台。</P>
<P>
</P>
<P> 内部结构图</P>
<P></P>
<P>  全方位立体图</P>
<P></P>
<P>加装有不同镜头的M6三兄弟</P>
<P></P>
<P>leica M7</P>
<P>  无论外观还是性能都酷似M6,在保留M6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将其机械帘幕快门改为为电子控制帘幕快门,从而使M7具有了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功能。</P>
<P></P>
<P>  leica M7全方位图</P>
<P></P>
<P>leica R系列单反机R6</P>

<P>  1989开始生产,全手动专业相机,使用传统金属机身,镜头没得说,就是太贵了。</P>
<P></P>
<P> R8 1996推出</P>
<P></P>
<P> R8是一部令爱好者望而却步的专业相机,可以使用莱卡R系列从15mm到800mm焦距的所有镜头,leica绝佳的镜头质素,即使在最大光圈亦细致入微,所以其成像质量足以傲视全球,当然价格也一样可以。</P>
<P></P>
<P>还是R8感觉leica单反机比较臃肿,没有旁轴机那末惹人喜爱,当然体积方面旁轴一直是占优势的不管那个牌子。</P>
<P>R9</P>
<P>  leica最新的专业单反机Cool的一塌胡涂</P>
<P></P>
<P>leica MINI系列</P>
<P>  品种不多,名气也不及M旁?系列,但是设计与M系列一样简洁干练。</P>
<P></P>
<P> leica minilux相机</P>
<P></P>
<P>leica miniluxzoom</P>
<P>leica C系列的三款</P>
<P>  为便于比较我把它们做在一张图上从左至右依次为C1 C2 C3。</P>
<P></P>
<P>  leica数码相机系列也是3款做在一起了乍看之下,以为是打火机,小巧可爱的leica数码相机。</P>
<P></P>
<P> Digilux 1数码相机</P>
<P>  是一款拥有376万有效像素的轻便数码相机,秉承了光学相机一贯优雅干练的设计传统。</P>
<P></P>
<P>Leica最新数码专业单反相机象素:1,000万最大解像度:3,876×2,584 尺寸:26.4×17.6mm、ISO感度:100~800。</P>
<P>  RAW、TIFF、JPEG格式均可记录采用SD卡,IEEE 1394接口体积:158×89×140mm 将会推出DIGITAL-MODUL-R8和R9两款价格不详</P>
<P></P>
<P>上世纪80年代以来leica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来自日本相机制造界的冲击,leica厂商想方设法要保住自己在旁轴相机领域的领袖地位,也同日本厂商进行了某些领域的合作,但是目前看来收效甚微,虽然leica相机性能卓越,做工精良,但是不菲的价格,确是令众多爱好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喜欢上leica相机不完全是因为它"高贵"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和这个品牌血肉相连的文化内涵。</P>
真正的杰作
<P>莱卡相机在二战时期是交战双方记者共同使用的“武器”~连隆美尔也随身带着莱卡相机指挥战斗。</P>
好像没介绍莱卡的数码相机啊?
这个帖子相当好,就是下不了。
这个帖子很好,就是莱卡买不起,看一次吐一次血……
<P>呵呵~~拍出来的效果色彩真的挺饱和的~~拍风景好使</P><P>会让人有被欺骗的感觉~~不过偶不喜欢~~偶还是比较喜欢数码~~</P><P>吼吼~~但是拍出来的人,皮肤的缺点暴露无遗~~怕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