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主的三个女儿:从一个古代故事看当前的社会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26:37
<P>记得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财主有三个女儿,都已出嫁,全部嫁的是大户人家。这个财主快要过六十大寿了。按理说,他的几个乘龙快婿都要来给泰山做寿,财主没有其他爱好,就是嗜酒。  
  到了他过六十大寿的这一天,他早早准备了一个放酒的大缸,他知道,他的三个女婿一定会给他送好酒的。当他把酒缸放好后,看到酒缸里没有一点酒,这样也会给三个女婿笑话的,如果预先在里面放酒,还要花钱去买,反正三个女婿一会儿都送酒来,我用一些水放在里面冒充酒,也没有多少关系。想到这里,他就用一些水掺了很少一点酒冒充是酒放在了缸里。
  过了一会儿,大女婿来了,后面跟着一个伙计,挑着一个担子,大女婿未进门就对老丈人说,恭贺泰山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托人从杏花村带来了一些好酒,不成敬意,敬请笑纳。说着就让人把酒倒在了财主已经早准备好的酒缸里。
  又过了一会儿,二女婿来了,后面同样跟着一个伙计,挑着一个担子,二女婿也恭贺泰山大人长命百岁,接着自我吹嘘,我今天准备的酒是十里香,也是托人从很远的地方带来的,特地拿来孝敬你老人家。说着也让人把酒倒在了财主已经早准备好的酒缸里。
  最后,三女婿也来了,三女婿后面也同样跟着一个伙计,挑着一个担子,三女婿先抱歉来晚了,接着又说上了一些恭贺岳丈长命百岁等客套话,又开始吹嘘自己带来的酒是出门倒,同样也是自己为了给岳父大人过生日,让朋友从千里之外捎来的。寒喧了一阵以后,也把酒倒进了财主早已经准备好的酒缸里了。
  接着就要开席,财主心里非常高兴,三个女婿都这么孝顺,今天要畅饮三个女婿带来的好酒,开席以后,大家共同举杯,财主先饮了第一口,酒若如水,怎么回事?他又心虚了,但是很快他就联想到,是不是我放的那一点水,把酒都冲淡了?
  三个女婿也同时饮了第一口酒,同时都感到味道不对。三个人也都感到心虚,因为,他们都太聪明了,大女婿、二女婿、三女婿在来之前,都想到自己要单独送一担酒,要花很多钱,反正其他人会送酒的,我不如用一点酒掺些水去,滥竽充数,反正大家都要掺在一起,谁也不知道是谁送的。现在三个人都感到酒的味道不对,但各人都在进行盘算,都在想会不会是我是里面放的水太多了?
  财主喝了酒以后,明知道不对,为了掩盖自己掺水的行为,他就大声地说,好酒,真是好酒呀!果然名不虚传。三个女婿正在纳闷呢,一听到老丈人说好酒,正中他们下怀,也共同举杯说,真是好酒,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的酒!席间翁婿四人一边喝酒,一边吹嘘酒好。旁边的佣人听他们讲酒这么好,也偷着尝了一下,接着,就吐了出来,呸!什么好酒,就是一些水。
  这个故事虽然好笑,但是说明了一个问题。明明大家都知道所喝的酒是水,明明是掺了很多的水的酒,但是因为自己从中做了弊,为了掩盖自己所作的弊,也就只好夸夸其谈,也就只好自我吹捧,把淡淡的水说成是世界上最好的酒。
  明明不对,反而把自己说成对的,明明是假的,反而说成是真的,明明是假冒伪劣,反而吹成是真正的美酒。关键的问题一是牵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因为自己从中作弊,如果查出事情的真相,那么自己就得落个灰头灰脸,这是因为受利益驱动而说假话,二是说假话以后,还可以落个皆大欢喜,试想一下,财主和他的三个女婿其中,要是誰说了他们喝的是假酒的话,那么一桌人都不得安宁,财主的生日也过不好,财主见机行事,说了假话以后,每个人都没有错误,而且财主也可以高高兴兴地过一个生日。
  这样说来,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从这个故事联想到现在,我发现和我们当前的许多的社会现象比较相似。最为突出的是统计数据,因为数据是体现到一个领导的成绩所在,所以大意不得,在统计数据方面,做假确实非常盛行。简单地举一个例子,有些乡镇统计产值时,有两个前提,就是一年要比一年产值高,二是只要有注册的企业都要有产值,哪怕是已经关门不生产的,实在不行的话,就可编造出产值来,结果是已经关门很长时间的乡镇企业也报出了几百万元的产值。
  还有听说到了年底乡镇报了产值到县里,从乡里往上报的时候,为了出成绩,就虚了很大的一块,可是到报到县里一看不行,县领导嫌产值太低,发回去,让乡镇重新再报,乡镇的领导没有办法,就只好在原有虚的基础上,再咬着牙往上虚报。
  我听说过,统计局的农调队到农村进行统计农民家庭收入,对产值的统计是,首先统计谁家有几只鸡,几只鸡要生多少蛋,又可以拿出多少蛋孵化出多少鸡,这多少鸡可以卖出多少钱,剩余的鸡蛋可以卖多少钱?这样采取几何级的增长,农民的收入也几何级的进行了增长。结果是鸡生蛋,蛋生鸡,每家都可以平空增加收入二三千元。
  很多的时候,我们一直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有人最后这样总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大官出大数字,大数字出大官。我们有些官员们,为了自己能够得到升迁,出虚假数字,他们有些人对自己所负责的地方和部门的实际情况是清楚的,但是出于某种目的需要,进行了虚报,也就好象这个故事中所说,明明是掺了水的假酒,反而一边饮着假酒,一边在高呼好酒呀好酒!
  有些地方大员们,虚上瞒下,领导来了,大唱赞歌,大报功绩。我上次看到媒体揭露出来的,原总理朱鎔基到安徽去考察粮食工作,地方官员们,把其他粮库的粮食抓紧运到一个粮仓给朱鎔基总理看,当然总理看了非常高兴,下面有这么多的储备粮,可没有想到,除此以外,其它地方的粮仓都是空的。
  每年都要进行普法考试,说是考试,其实也就是把卷子发给大家,让大家从书本上找上答案,然后填写到卷子上去。领导们也要考试,领导们考试一般是由手下的秘书等人代劳的,考试的分数再由某些部门进行评定,到最后,每个人都是九十分以上,到年底写总结的时候有东西可写。举行了普法考试,考试平均成绩九十分以上,特别是领导带头参加,某领导取得了一百分的好成绩。从材料上看,确实成绩不少,但是真正达到的效果如何,那就不用管了。
  如果只有一人造假,那还算了,假的成份占的比例还少些,如果大家一齐造假,那么就太让人心焦了。当大家都没有诚信而言的时候,到最后,只能自欺其人。  
</P><P>记得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财主有三个女儿,都已出嫁,全部嫁的是大户人家。这个财主快要过六十大寿了。按理说,他的几个乘龙快婿都要来给泰山做寿,财主没有其他爱好,就是嗜酒。  
  到了他过六十大寿的这一天,他早早准备了一个放酒的大缸,他知道,他的三个女婿一定会给他送好酒的。当他把酒缸放好后,看到酒缸里没有一点酒,这样也会给三个女婿笑话的,如果预先在里面放酒,还要花钱去买,反正三个女婿一会儿都送酒来,我用一些水放在里面冒充酒,也没有多少关系。想到这里,他就用一些水掺了很少一点酒冒充是酒放在了缸里。
  过了一会儿,大女婿来了,后面跟着一个伙计,挑着一个担子,大女婿未进门就对老丈人说,恭贺泰山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托人从杏花村带来了一些好酒,不成敬意,敬请笑纳。说着就让人把酒倒在了财主已经早准备好的酒缸里。
  又过了一会儿,二女婿来了,后面同样跟着一个伙计,挑着一个担子,二女婿也恭贺泰山大人长命百岁,接着自我吹嘘,我今天准备的酒是十里香,也是托人从很远的地方带来的,特地拿来孝敬你老人家。说着也让人把酒倒在了财主已经早准备好的酒缸里。
  最后,三女婿也来了,三女婿后面也同样跟着一个伙计,挑着一个担子,三女婿先抱歉来晚了,接着又说上了一些恭贺岳丈长命百岁等客套话,又开始吹嘘自己带来的酒是出门倒,同样也是自己为了给岳父大人过生日,让朋友从千里之外捎来的。寒喧了一阵以后,也把酒倒进了财主早已经准备好的酒缸里了。
  接着就要开席,财主心里非常高兴,三个女婿都这么孝顺,今天要畅饮三个女婿带来的好酒,开席以后,大家共同举杯,财主先饮了第一口,酒若如水,怎么回事?他又心虚了,但是很快他就联想到,是不是我放的那一点水,把酒都冲淡了?
  三个女婿也同时饮了第一口酒,同时都感到味道不对。三个人也都感到心虚,因为,他们都太聪明了,大女婿、二女婿、三女婿在来之前,都想到自己要单独送一担酒,要花很多钱,反正其他人会送酒的,我不如用一点酒掺些水去,滥竽充数,反正大家都要掺在一起,谁也不知道是谁送的。现在三个人都感到酒的味道不对,但各人都在进行盘算,都在想会不会是我是里面放的水太多了?
  财主喝了酒以后,明知道不对,为了掩盖自己掺水的行为,他就大声地说,好酒,真是好酒呀!果然名不虚传。三个女婿正在纳闷呢,一听到老丈人说好酒,正中他们下怀,也共同举杯说,真是好酒,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的酒!席间翁婿四人一边喝酒,一边吹嘘酒好。旁边的佣人听他们讲酒这么好,也偷着尝了一下,接着,就吐了出来,呸!什么好酒,就是一些水。
  这个故事虽然好笑,但是说明了一个问题。明明大家都知道所喝的酒是水,明明是掺了很多的水的酒,但是因为自己从中做了弊,为了掩盖自己所作的弊,也就只好夸夸其谈,也就只好自我吹捧,把淡淡的水说成是世界上最好的酒。
  明明不对,反而把自己说成对的,明明是假的,反而说成是真的,明明是假冒伪劣,反而吹成是真正的美酒。关键的问题一是牵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因为自己从中作弊,如果查出事情的真相,那么自己就得落个灰头灰脸,这是因为受利益驱动而说假话,二是说假话以后,还可以落个皆大欢喜,试想一下,财主和他的三个女婿其中,要是誰说了他们喝的是假酒的话,那么一桌人都不得安宁,财主的生日也过不好,财主见机行事,说了假话以后,每个人都没有错误,而且财主也可以高高兴兴地过一个生日。
  这样说来,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从这个故事联想到现在,我发现和我们当前的许多的社会现象比较相似。最为突出的是统计数据,因为数据是体现到一个领导的成绩所在,所以大意不得,在统计数据方面,做假确实非常盛行。简单地举一个例子,有些乡镇统计产值时,有两个前提,就是一年要比一年产值高,二是只要有注册的企业都要有产值,哪怕是已经关门不生产的,实在不行的话,就可编造出产值来,结果是已经关门很长时间的乡镇企业也报出了几百万元的产值。
  还有听说到了年底乡镇报了产值到县里,从乡里往上报的时候,为了出成绩,就虚了很大的一块,可是到报到县里一看不行,县领导嫌产值太低,发回去,让乡镇重新再报,乡镇的领导没有办法,就只好在原有虚的基础上,再咬着牙往上虚报。
  我听说过,统计局的农调队到农村进行统计农民家庭收入,对产值的统计是,首先统计谁家有几只鸡,几只鸡要生多少蛋,又可以拿出多少蛋孵化出多少鸡,这多少鸡可以卖出多少钱,剩余的鸡蛋可以卖多少钱?这样采取几何级的增长,农民的收入也几何级的进行了增长。结果是鸡生蛋,蛋生鸡,每家都可以平空增加收入二三千元。
  很多的时候,我们一直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有人最后这样总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大官出大数字,大数字出大官。我们有些官员们,为了自己能够得到升迁,出虚假数字,他们有些人对自己所负责的地方和部门的实际情况是清楚的,但是出于某种目的需要,进行了虚报,也就好象这个故事中所说,明明是掺了水的假酒,反而一边饮着假酒,一边在高呼好酒呀好酒!
  有些地方大员们,虚上瞒下,领导来了,大唱赞歌,大报功绩。我上次看到媒体揭露出来的,原总理朱鎔基到安徽去考察粮食工作,地方官员们,把其他粮库的粮食抓紧运到一个粮仓给朱鎔基总理看,当然总理看了非常高兴,下面有这么多的储备粮,可没有想到,除此以外,其它地方的粮仓都是空的。
  每年都要进行普法考试,说是考试,其实也就是把卷子发给大家,让大家从书本上找上答案,然后填写到卷子上去。领导们也要考试,领导们考试一般是由手下的秘书等人代劳的,考试的分数再由某些部门进行评定,到最后,每个人都是九十分以上,到年底写总结的时候有东西可写。举行了普法考试,考试平均成绩九十分以上,特别是领导带头参加,某领导取得了一百分的好成绩。从材料上看,确实成绩不少,但是真正达到的效果如何,那就不用管了。
  如果只有一人造假,那还算了,假的成份占的比例还少些,如果大家一齐造假,那么就太让人心焦了。当大家都没有诚信而言的时候,到最后,只能自欺其人。  
</P>
<P>靠,这帖子举的例子太好了,十分恰当</P><P>这个社会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制度是人顶的,在中国绝对是</P><P>这样!!</P>
还真贴切呀!!
是的,就是这个心理造成“掺水酒”不断制造
由此可见说谎的成本是很高的:你要不断用新的越来越大谎言去掩盖旧的谎言。
<P>我要是贪官,我就大声怒斥!别人一定会认为我的是真酒,且我是反腐英雄!</P><P>说不准还飞黄腾达呢!</P><P>想我这样的欺士盗名的贪官不少啊!</P>
照你这么说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那些什么国民生产总值,公民人均年收入等都掺了水份了吗?
<B>以下是引用<I>赖皮龙</I>在2004-9-3 23:05:00的发言:</B>
照你这么说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那些什么国民生产总值,公民人均年收入等都掺了水份了吗?

<P>你这话问的!
<P>不过,由于我国在计税及统计方面基本上是按生产环节计算,这种方法适用于计划经济。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本身就会有比较大的误差(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虽然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改进,但也是刚刚开始尝试。</P>
<B>以下是引用<I>neohaly</I>在2004-8-31 14:15:00的发言:</B>

<P>靠,这帖子举的例子太好了,十分恰当</P>
<P>这个社会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制度是人顶的,在中国绝对是</P>
<P>这样!!</P>


[em01]
主题应为"财主和他的三个女儿"
应该是"财主和他的三个女婿"
<P>这个故事有漏洞</P><P>3个女婿怎么会知道财主放着个酒缸等他们来到酒,使他们有机可乘?每个人的酒都不同,倒在一起不是浪费吗,没人会这么做啊.如果,财主如此小气,又怎么可能会拿着3个人的酒来请客?如果以上都成立,那财主倒的那点水又怎么能冲淡3个人的酒呢,财主不可能会想是自己的水冲淡了酒啊.</P>
<P>我认为主题应该是:好酒!!!</P><P>支持楼主</P>
掺水酒,太贴切了!
<P>真是好贴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