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那些不得不说的硬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3:45:19
<br /><br />本人看了这部剧,仅建议作为补充教科书使用。除了剧本粗制滥造外,还有不少硬伤,大家来一起找找:
1.U2入侵中国大陆因油料不足返航那次(首次击落的前一次),标航线用的地图上赫然印着“香港特别行政区”。
2.69年首次地下核爆炸前,王淦昌带领人马入洞排查故障,从形状和植被来看,那个洞显然是南方天然形成的溶洞,并无半点人工开凿迹象。
3.长征一号发射居然有10秒倒计时。而在纪录片上,这段时间是靠机械时钟计算的,没有喊倒计时。
实际上是,零号杨桓下达一分钟准备,一分队长张积华下达点火口令,胡世祥按的按钮。
4.凡导弹、核试验指挥所,必有一大片红绿指示灯在闪烁,搞得那么科幻有啥用?
5.最后一集中,邓稼先养病前,最后一次去了首枚原子弹爆炸遗址——模型太假了!
6.连东方红一号发射前临时换三级发动机这样细节的事都讲了,而首次返回卫星发射失败却只字未提。
7.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3D演示图像居然还是东方红一号的。
8.建国后培养的航天人中,只提到了孙家栋。而对东风导弹和长征三号有重大贡献的谢光选只字未提。
没有戚发轫就算了,毕竟他是孙家栋提拔的,可没有谢光选就有问题了。
9.航天十八勇士随便找群众演员演的。我没有发现那张标志性的大圆脸。
10.长征一号发射前天气会商的时候,把气象部主任彭凤绍的性别都搞错了!
彭是零号指挥员杨桓的妻子,而在剧中成了老爷们!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sd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hnw.cc">
<link href="http://sdw.cc/q.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hnw.cc/w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br /><br />本人看了这部剧,仅建议作为补充教科书使用。除了剧本粗制滥造外,还有不少硬伤,大家来一起找找:
1.U2入侵中国大陆因油料不足返航那次(首次击落的前一次),标航线用的地图上赫然印着“香港特别行政区”。
2.69年首次地下核爆炸前,王淦昌带领人马入洞排查故障,从形状和植被来看,那个洞显然是南方天然形成的溶洞,并无半点人工开凿迹象。
3.长征一号发射居然有10秒倒计时。而在纪录片上,这段时间是靠机械时钟计算的,没有喊倒计时。
实际上是,零号杨桓下达一分钟准备,一分队长张积华下达点火口令,胡世祥按的按钮。
4.凡导弹、核试验指挥所,必有一大片红绿指示灯在闪烁,搞得那么科幻有啥用?
5.最后一集中,邓稼先养病前,最后一次去了首枚原子弹爆炸遗址——模型太假了!
6.连东方红一号发射前临时换三级发动机这样细节的事都讲了,而首次返回卫星发射失败却只字未提。
7.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3D演示图像居然还是东方红一号的。
8.建国后培养的航天人中,只提到了孙家栋。而对东风导弹和长征三号有重大贡献的谢光选只字未提。
没有戚发轫就算了,毕竟他是孙家栋提拔的,可没有谢光选就有问题了。
9.航天十八勇士随便找群众演员演的。我没有发现那张标志性的大圆脸。
10.长征一号发射前天气会商的时候,把气象部主任彭凤绍的性别都搞错了!
彭是零号指挥员杨桓的妻子,而在剧中成了老爷们!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sd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hnw.cc">
<link href="http://sdw.cc/q.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hnw.cc/w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认真你就输了,
我一集不落的看完了


凡 导弹 、核试验指挥所,必有一大片红绿指示灯在闪烁,搞得那么科幻有啥用?
——————————
这些镜头直接用的是纪录片里发射基地的视频……

片子还行,那部影视作品没有穿帮的镜头?
本来这部作品主要讲的是两弹一星的,难道非要在里面提后来的人物?

凡 导弹 、核试验指挥所,必有一大片红绿指示灯在闪烁,搞得那么科幻有啥用?
——————————
这些镜头直接用的是纪录片里发射基地的视频……

片子还行,那部影视作品没有穿帮的镜头?
本来这部作品主要讲的是两弹一星的,难道非要在里面提后来的人物?
回复 1# miliamlau


你说的都是些技术上的小偏差,拍戏总会有漏洞,没办法完美复原当时的场景。
你能容忍《潜伏》通篇胡说八道,为什么不能容忍《五》的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错误呢?
没怎么看,觉得还行吧。

凡 导弹 、核试验指挥所,必有一大片红绿指示灯在闪烁,搞得那么科幻有啥用?
——————————
这些 ...
fenghuo21 发表于 2011-2-20 11:44


您大概没仔细看,我说的不是历史资料镜头。
    另:谢光选是从DF-2开始出道的,并且DF-2首次失败后主导改进的也是他,有历史镜头为证。论资格比孙家栋老。当然后来的成就还是孙家栋大些。
DF-2中还涌现了另一位领军人物:王永志
凡 导弹 、核试验指挥所,必有一大片红绿指示灯在闪烁,搞得那么科幻有啥用?
——————————
这些 ...
fenghuo21 发表于 2011-2-20 11:44


您大概没仔细看,我说的不是历史资料镜头。
    另:谢光选是从DF-2开始出道的,并且DF-2首次失败后主导改进的也是他,有历史镜头为证。论资格比孙家栋老。当然后来的成就还是孙家栋大些。
DF-2中还涌现了另一位领军人物:王永志

回复  miliamlau


你说的都是些技术上的小偏差,拍戏总会有漏洞,没办法完美复原当时的场景。
你能容 ...
壮东风 发表于 2011-2-20 11:55


《潜伏》本身有原型,但虚构了很多故事;《江南锄奸》是确有其事,但人物姓名和许多东西改了。而历史传记片可以有、允许有多少偏差?《五》的片头写的什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注定跟前面两个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
其他的偏差忍忍就罢了,连DFH-1发射的有功之臣性别都要搞错,这个态度怎么说?
回复  miliamlau


你说的都是些技术上的小偏差,拍戏总会有漏洞,没办法完美复原当时的场景。
你能容 ...
壮东风 发表于 2011-2-20 11:55


《潜伏》本身有原型,但虚构了很多故事;《江南锄奸》是确有其事,但人物姓名和许多东西改了。而历史传记片可以有、允许有多少偏差?《五》的片头写的什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注定跟前面两个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
其他的偏差忍忍就罢了,连DFH-1发射的有功之臣性别都要搞错,这个态度怎么说?
回复 7# miliamlau

只能说工作不细罗。
壮东风 发表于 2011-2-20 12:20


    看来俺是受9ifly熏陶太深,转不过弯来了,见谅。
最服气邓稼先,郭永怀。两位科学家能力不可估量。
凑合着看吧
看这个片子什么演员的演技啊,剧本啊什么的都不重要,最主要看的是那段历史和那些人。昨天看最后一集邓稼先那段,搞的俺这个大老爷们哭的稀里哗啦的
莽撞者 发表于 2011-2-20 17:11


    郭老走得太早了,飞机失事,唉
在导演、影星下了床就不会演戏的今天,这个就算很难得的正剧了——
楼主看的一定是CCAV的阉割版
正式版本一共有40集
CCAV版只有36集
《中国神火》最经典。
剧本还行吧,就是大部分演员的表演包括陈建斌在内都很不到位,导演的功力也十分有限,很多煽情的本来应该出彩的地方节奏处理的很不好。
给总理做报告前,背诵毛主席语录的家伙就是戚发轫,怎么没有?

另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返回的镜头,是用的神舟7号着陆的镜头。
已经重复拍摄了。
同行小人物写的《禁地青春》要真实的多。
最郁闷的就是。。每次原子弹倒计时的时候。。机器声音不是原来的嗒嗒声。。。而是郁闷的报警声。搞的好像大家要遇难似地。。
比中国神火差远了,中国神火有几处时间搞错了,但是90年那种特殊历史时期拍出了中国人的压抑,里面中央大佬们开们估计是所有影视片中最为压抑的。现在国家自信了,搞成欢乐的样子。
最让我不能容忍是原子弹爆炸时大家在人民大会堂唱歌居然把美国尼亚加拉和非洲维多利亚瀑布给放进来了,估计这片剪辑是不是八零年后的小年青人干的,胡乱在网上找。
片子我看了,感觉当成纪录片看比较合适. 现在的片子都是短期内拍成的, 有点粗制滥造.
都是在逗你呢
LZ吹毛求疵
spacedog 发表于 2011-2-20 18:19


    是的是的。能拍成这个样子不坏了。
wqs 发表于 2011-2-22 01:51


    人家是想告诉你:全球同庆!呵呵
最大的硬伤就是NC广电局的文!

一口普通话,接受不了,伟人还是伟人么?
转一篇杨老“红山居士”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博文
毫无疑问,《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一部优秀电视连续剧,但其中存在不少瑕疵。主要问题就是有一些情节失实,甚至严重失实,有损于纪实性,有损于人物形象。下面,试举若干例:


    (1)片中说:取样飞机伊尔—12飞行高度是8500米,这是严重失实的。

    当时主管取样的副主任、现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国当时能用的飞机中有苏制的伊尔—12或伊尔—14,带上取样器后升限只有5000米左右,升限差2000~3000米。由三机部研制的“651”发动机装上飞机后,携带取样器飞行获得成功,并且升限超过了7000米。


    实际上,1964年的首次核试验,烟云取样用的是苏联老大哥的伊尔—12运输机和138型取样器,取样高度是7000米。这在总结报告中,也是这样明确记载的,我看过,还摘记过。。


    (2)片中说:张爱萍为了验证伊尔—12是否能飞8500米,非要亲自登机试试不可。

    这也是有悖于事实的。作为副总参谋长和总指挥,张爱萍应该也必须相信空军的试飞结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亲自登机试试。张爱萍确实非常关心飞机取样任务,也亲临过现场。当时负责飞机取样的副队长赵之刚,在他的《我国首次核试验飞机穿云取样》一文中是如此记载的:


    方案确定后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就是取样飞机从马兰机场起飞穿云取样后,机身被放射性污染得一塌糊涂,不能再返回马兰机场了,因为那里来往客机很多,尤其是接送中央首长的专机更不能受此影响。怎么办?所以我们只能另选返航机场。经过我们反复查找,初步确定为离场区较近的吐鲁番机场。吐鲁番机场是乌鲁木齐的备用机场,平时没有飞行任务。方案确定后,上报试验场区总指挥部,总指挥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立即决定乘专机亲自去吐鲁番勘察定点,与张爱萍同机去勘查的还有基地付司令员张英和三室主任陆祖荫和我。

  专机到达吐魯番机场后, 我们下飛机一看,机场的土跑道坎坷不平, 一片凋零的景象,根本没法使用。 通过反复研究讨论,最后由張爱萍拍板確定,取样后的飛机就在吐魯番机场降落,但须要马上对这个机场进行工程修复和改造。同时在现场我们勘察確定了取样飛机的停机坪、洗消场、和样品分裝场的具体位置,并由我画出施工图并提出施工要求。張爱萍当场指示張付司令员立即从马兰抽调工兵营到吐魯番机场紧急施工, 要求十天内务必完成任务。


    (3)片中用一些镜头表现:张爱萍、张震寰、张蕴钰、李觉、王淦昌和邓稼先等云集在铁塔处,最后安装原子弹雷管之事。这也是严重失实的。

    请看作为现场第一见证人、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在他的回忆录中的详细描述:


    按照张爱萍总指挥的指示,李觉、朱卿云和我在上午十时分乘两辆吉普车向铁塔驰去。车到铁塔前,在警戒线外下车,简单地问候执勤的哨兵。李觉将军对上塔的同志说,张司令和朱主任都在下面,等一会再上去。我向操作吊车的卷扬机手举手致意。然后我们围着铁塔小步地来回走着,像在清闲地散步。不一会儿李觉又钻进了铁塔旁的一间小砖房,这里安装着引爆电缆的电闸和一部与塔上通话的电话机。按程序,塔上正在进行接插雷管的工作。

    塔上缓缓地放下吊篮,几个操作手走下来,李觉将军从砖房里走出来在塔下迎接他们。接着我和他登上吊篮,朱卿云主任留在塔下。吊篮徐徐往上升,把我们送入了塔上的工具间内,在那里我们清除了身上的静电又登上了几级台梯才进入爆室。九院试验部副主任方正知和他的助手正在做最后的检查。他简单地对我们说:“就完了。”然后又继续埋头检查。

    这个核装置在试装时我已经看到过,现在再看忽然觉得它已经具有了灵魂,令人肃然起敬。检查完后,方正知在塔上的最后一件工作是合上起爆电缆的电闸。我把墙上贴着的那张操作规程顺手取下来,即时在上面签了字:

    “1964年10月16日,张蕴钰”


    事实就是:在现场,完成原子弹最后安装工作的是由方正知带领的九院试验部的几位技术干部;助阵的是张蕴钰、李觉和朱卿云。现场没有也不可能有张爱萍、张震寰、王淦昌和邓稼先等人。当时,张爱萍在白云岗,张震寰在720主控站。而邓稼先只负责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不负责试验工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有各的岗位,这是“五定”中有明文规定。否则的话,这也管那也管,那还不乱了套!

   事实上,在核试验场上,唱主角的是核试验基地,而不是核武器设计院,但是在电视中却恰恰相反,似乎是来了个颠倒,喧宾夺主。


   (4)1979年秋进行的那次氢弹试验,出了严重事故。事后,对邓稼先在这次事故中的描写,一言以蔽之:肆意发挥,胡编乱造。

    2008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评《段子·房东·不被消化掉的人》,批驳了这篇文章。原文如下:


    请列位先欣赏下面一段文章:


    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下的死因。


    看完之后,您有何感想?是哭,是笑,还是啼笑皆非?

我看完之后,先是瞠目结舌,然后是哑然失笑。我万万没想到,作者竟然胡编乱造出这样一个离奇的、荒诞的天下奇闻!

    这段文章选自2001年第7期《读者》上的《段子·房东·不被消化掉的人》。作者在《段子》里写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在1979年秋季进行的那次失败的氢弹试验中的非凡表现,比董存瑞还英雄的“英雄事迹”。那一次试验任务,核弹头折戟沉砂,没有炸响。

    作者首先都没有搞清楚,那是一次氢弹试验,而不是原子弹试验。


   当时我们火箭取样队正隐蔽在爆心南的一个工号里等着朝蘑菇云里打火箭,对事件发生的过程了如指掌,记忆犹新。

   电话听筒不断送出重型轰炸机翱翔在爆心上空的信息:

   “飞机第三次飞临爆心上空,请首长和同志们戴上防护防护眼镜,塞上耳塞!”我们几个人开始各就各位。

   “脱钩!”氢弹被投入蓝天,即将爆炸,我的心开始紧张起来。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本应该传送出的“10、9、8 ……”的倒计时声却没有送出来,电话哑巴了。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

   过了1分钟了,还是没任何动静,我们心急惶惶,又不敢动。

   过了5分钟了,依然是没有下文,工号里死一般的寂静,空气都似乎凝固了。

   我们的副主任冒广根打电话问指挥部,氢弹为什么没有爆炸。指挥部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外,他们也不清楚究竟出了什么事故,让我们原地待命。

   此时,指挥部也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正在紧急商量对策。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之后,方接到指挥部“撤退”的命令。我们怀着种种疑虑驱车返回驻地。车到达驻地,我们一下车,科技处处长李文峰立即迎上来,告诉我们事故的原委:

   为了搞清楚究竟出了什么事故,指挥部派了一架直升飞机飞到爆心上空实施侦察,才发现那颗不幸核弹头的落点的方位和状态。

    原来是,氢弹出舱后,降落伞没有张开,因此核弹头成了自由落体,一头栽进戈壁滩里,把地砸了一个大窟窿。弹体摔破了,大量核燃料泄露出来,污染了周围一大片,形成了一个严重的沾染区。

    后来,指挥部派了研究所几个人,穿戴全副防护装备来到沾染区边缘,采集了一部份土壤样品进行放化分析外,再没有派人进去过。

    再后来,基地派了几辆推土机将这颗未响的核弹头就地掩埋。

    最后,用水泥给它修了一座坚固的坟墓,因为这次任务的代号是21—715,所以李文峰叫它715 坟墓。

    这就是事实的全部真相。


    作者在这仅仅二百多字的文章里,除了第一句是真的外,其余全是假的。

    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

    两弹元勋邓稼先虽然是核武器设计所的所长,但他谦虚谨慎,他绝对不会说这种大话。核武器设计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所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完成的。作为所长,他主要主持设计,具体设计都是下面各个设计项目组完成的。我经常参加核试验任务数据讨论会,结识了设计所的几个朋友,对设计所知道个大概。再说了,即使是他对这颗氢弹了如指掌,那跟这颗氢弹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这是第一假。

核燃料钚是剧毒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指挥部除了派研究所几个人到沾染区采集了一部份土壤样品外,没有派任何人进入沾染区。莫说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两弹元勋,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战士,为了寻找什么重要部件,试验指挥部也坚决不会批准他进去,因为那就意味着让他去送死。

   这是第二假。

   姑且就算是邓稼先进去了,也根本不可能将数吨重的核弹头捧出来,即便是数十公斤的炮弹头,邓稼先也捧不动吧?要么邓稼先是一个力大无穷的超人,要么他捧出来的是一颗子弹头。

   这是第三假。

   邓稼先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们都感到十分惋惜。他是搞核武器理论设计的,又是所领导,不直接参与放射性试验,又不可能用手捧着核弹头,所以最后一句结论还是假的。

   这是第四假。

   短短的一段文章里,居然造出4处假来,这篇文章就是一堆垃圾,恐怕连一分钱也不值了。


    在看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我希望这种严重失实的画面不再出现,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但是,这一幕还是遗憾地在2月18日晚上出现在荧屏上了:

    事故发生后,指挥部派一些防化战士去寻找那颗未炸响的氢弹,但居然没有找到。这时,邓稼先主动请缨:我设计的我知道,我去找。于是,他和某某穿戴好防化服装,驱车前去寻找。那么多战士都没有找到的氢弹的落点,居然被邓稼先找到了,真神!

    邓稼先虽然没有捧那颗弹头,但还是摸了摸,于是他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

    一个著名核科学家如此举动,好像是既无知又愚蠢,真傻!如此表现邓稼先的献身精神,只能严重损害邓稼先的光辉形象。假如邓稼先的在天之灵有知,也一定会愤慨地:莫说我没有到过现场,就是我我到了,那颗核弹头已经深深地扎进地里,周围都塌陷了,即使我想摸,能摸得着吗?!再说了,那是核弹头,不是孩子的头,我干嘛要摸它呀?!如果如此,那我不是傻得浑身都冒傻气了吗?!

    电视剧的编导者们,道听途说,不调查,不研究,不核实,于是又演绎出一段荒诞、离奇的故事来。蒙外行的广大观众尚可,他们能信以为真,甚至于津津乐道:但是,绝对蒙不了内行的、身历其境的科学家们,他们不但不信,甚至于予以批驳,因为他们反对弄虚作假、哗众取宠。


    (5)邓稼先、王淦昌等一伙科学家躲在工号里,用望远镜观看飞机投弹,居然看到了降落伞没有打开。

    假也!

    投弹飞机在10000米高空飞行,201工号在50公里之外,即使用最高倍数的望远镜也不可能看到投弹过程。再者,核爆炸产生极强的光辐射,可传到几百公里之外,在场区参观时必须带上减弱倍数上万的专用墨镜,因此是绝对不允许用望远镜观看核爆炸的。

    (6)那颗落地的氢弹,指挥部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断定:它掉不远,就在空爆靶心附近几公里之处!但是,编导者们却故弄玄虚,首先让防化战士们拉网式去寻找,但没有找到,这样就让邓稼先出场了。

    (7)片中说:核燃料钚是剧毒的,邓稼先由于摸了摸弹头,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编导者们不懂装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钚是α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体内形成内照射,那是致命的。但是,α射线很容易被阻挡住的,一张纸就能把它全部吃掉,因此对它的外照射是很容易防护的,穿上防护服就足够了。因此,说在这次事件中邓稼先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那是不科学的。

    我从事二十来年的α放射性研究工作,实验室里放着一盘又一盘的钚样品,我们随便用镊子夹来夹去,毫不在意的。我也曾经和钴-60放射源打过多年的交道。钴-60放射源放射出穿透力极强的γ射线,这家伙厉害得很,必须把它关闭在厚厚的铅罐中使用。做实验时,必须注意防护。

    (8)片中说:邓稼先穿着防护服在现场还照了一张相,留做纪念。

     在试验失败了之后,他的心情一定是十分沉重的,哪还有什么闲情逸致照相,不合乎情理也!

    的确,邓稼先穿着防护服照过相,但肯定是在某次试验之前照的,而不是在其后。张爱萍、刘西尧和张蕴钰等首长,在第一次核试验时就穿着防护服照过相,但是在试验之前,而不是在其后。这些照片,只能证明他们在核试验现场,不能证明他们进过沾染区,因为根本不需要他们进去。

    进沾染区工作的,都是普通干部和战士。我和我的战友们就多次穿着防护服,在那片被污染了的土地上走来走去,好像是闲庭信步,根本不紧张的。

    (9)他们把事故发生的时间搞错了,提前了十几年。那次事故实际发生在1979年9月,而不是1967年12月;是在第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之后,而不是在之前。

    1967年12月的确是发生了一次事故,那是我国核试验第一次失败。12月末,我国进行第二次氢弹试验。核爆炸后,我从30公里处的工号里跑出来,往东方的天空一看,一股小小的蘑菇云悬在空中,我心里咯噔一下:槽糕!甲球响了,但没有引爆乙球!

    这次氢弹试验失败了。事后,邓稼先当面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并做了检讨。这是事实。

转一篇杨老“红山居士”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博文
毫无疑问,《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一部优秀电视连续 ...
shuguang 发表于 2011-2-23 11:37


这个作者的观点有问题。
1.就算实验室里的a射线用纸就可以挡住,可氢弹扳机有多少千克钚?碎核弹周围的放射强度和一般放射实验室里能一样吗?a射线导致的二次b辐射考虑到了吗?还敢在核弹污染区闲庭信步,真嫌自己命长。
2.不信那张照片的真实性的话请直接向邓夫人许鹿希质询。
3.电视剧并未把邓受辐射的时间提前,显然是在长征一号以后。这作者打脸了。

还有一句话,总认为别人比他二的人,有问题。
转一篇杨老“红山居士”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博文
毫无疑问,《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一部优秀电视连续 ...
shuguang 发表于 2011-2-23 11:37


这个作者的观点有问题。
1.就算实验室里的a射线用纸就可以挡住,可氢弹扳机有多少千克钚?碎核弹周围的放射强度和一般放射实验室里能一样吗?a射线导致的二次b辐射考虑到了吗?还敢在核弹污染区闲庭信步,真嫌自己命长。
2.不信那张照片的真实性的话请直接向邓夫人许鹿希质询。
3.电视剧并未把邓受辐射的时间提前,显然是在长征一号以后。这作者打脸了。

还有一句话,总认为别人比他二的人,有问题。
真牛啊,如果邓稼先是个纯理论的核弹设计专家,谁能告诉我邓稼先是怎么死的??
谁转的白痴文啊!靠自己的想象来判断科学家的作为么
miliamlau 发表于 2011-2-23 11:57


    权限不够 原博地址无法贴上来 可以自己百度“红山居士的BLOG” 作者杨老是从事多年核试验的工程师 主要从事取样火箭采集核爆烟云工作
杨老虽然是核武器研制的亲历者,但是关于邓稼先进入被污染地区这件事上,他确实搞错了。当时邓确实进入了污染区,有其他一些比较可靠的回忆史料可以参考。和他一起进去的是国防科委的高健民。确实为人敬佩。当时可能这件事也没有怎么宣传,所以内部的人也不知道。摔碎的核武器是防化兵找到的。

照片那个事情倒可能是和其他事情搞混了。
杨老是21基地的技术人员,负责防化取样分析。他所属的部门只能算是协作单位,不清楚邓稼先受沾染的事很正常,就算是核九院恐怕也没几个人能说清楚。希望大家搁置争议,继续讨论。
硬伤不是一般的多,谈到导弹基地选址的时候居然有一句“距离陇海铁路较近”,还有钱学森给孩子看的中国地图是最新版的……
1979年核爆失败邓老受到辐射这件事情是真实的,但具体怎么发生的辐射过程并没有详细披露,只知道因为这次辐射邓的身体遭受严重的伤害,直接导致了他的早逝
miliamlau 发表于 2011-2-23 11:57

核弹用的武器级钚戴个口罩手套就能拿了,根本不会有多大危害。要真那么恐怖平时谁敢去维护核弹。
最不满意的是陈建斌还理着他的板寸演钱学森,钱老年轻时候的照片找不到么?连这么一点点造型的代价都不肯付出,还指望能演好角色?这种态度演一百个角色在别人眼里还是陈建斌,都是没有灵魂的空壳
最大的问题是两弹一星是什么都搞错啦。电视里头竟说两弹一星是原子弹、氢弹、卫星!
中国睡教教主 发表于 2011-2-23 22:14


    这个绝对不应该,氢弹是后来加进去的,只能和原子弹合称“一弹”
凡 导弹 、核试验指挥所,必有一大片红绿指示灯在闪烁,搞得那么科幻有啥用
====================
老式继电器控制系统需要信号指示灯,绿灯表示运行,红灯表示设备带电。每个设备都要有一组红绿灯指示,所以集中控制台上有很多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