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遭遇用工荒 产业园区工人缺口上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7:33:08
2月17日上午11时,重庆南纪门劳务市场,应聘务工的人已经逐渐稀少,招工单位还在等待。由于正在建设的重庆西永微电子等产业园、开发区急需数以万计的工人,劳务输出大省重庆市今年春节以来遭遇严重“用工荒”,2011年仅电子产业用工岗位需求就达10万个。富士康、英业达等5家企业从春节前开始招工,至今报名人数远远低于用工需求。在市内最大的南纪门劳务市场,春节以来仅有100余名务工者填报了用工意向。劳务市场工作人员表示,年龄在30岁以下、要求高中或技校学历成为电子产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2月17日上午11时,重庆南纪门劳务市场,应聘务工的人已经逐渐稀少,招工单位还在等待。由于正在建设的重庆西永微电子等产业园、开发区急需数以万计的工人,劳务输出大省重庆市今年春节以来遭遇严重“用工荒”,2011年仅电子产业用工岗位需求就达10万个。富士康、英业达等5家企业从春节前开始招工,至今报名人数远远低于用工需求。在市内最大的南纪门劳务市场,春节以来仅有100余名务工者填报了用工意向。劳务市场工作人员表示,年龄在30岁以下、要求高中或技校学历成为电子产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中西部劳务大省与沿海地区展开夺人大战

 近年来,随着产业西进的步伐加速,中西部用工需求激增,提前遭遇“用工荒”。原为东部源源不断输出农民工的中西部劳务大省,开始与东部沿海地区展开“夺人大战”。

  四川一直是珠三角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要来源地,但不少珠三角企业反映,不少川籍工人今年春节返乡后并未如期“东南飞”。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赴四川调查发现,当地政府以前是努力将劳动力“送出去”,现在则千方百计把他们“留下来”。有四川“打工第一县”之称、18万赴外务工的金堂县,因为用工紧缺,甚至组团到周边省份招聘民工。

  “民工潮”的源头开始“缩水节流”。

  【四川】

  【现象一】

  七千岗位只有千人求职

  14、15日,成都火车北站,有企业招聘员冒雨穿梭在人群中散发招工资料。在出站口的广场上,十多个为成都富士康招工的摊点一字排开,时不时地听到有人吆喝“在家乡就近就业”。在火车北站附近的荷花池长途汽车站,也可以看到招聘海报和摊点。

  成都蜀都英汇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常务总经理古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用工需求增加了很多,我们一天大概有400家企业提供近7000个岗位,但求职者每天只有1000人”。

  成都人才市场策划部部长江淳告诉记者,企业招工需求很旺,从节后开始人才市场每天都有招聘会,而且企业展位场场爆满。26—27日,成都今年首届特大型招聘活动将在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召开,“往年只要租1.5个展馆,今年翻了一番,租了3个展馆”。

  【现象二】

  “打工第一县”出外招工

  成都近郊的金堂县是传统的务工人口输出地,被称为四川“打工第一县”。该县约有18万人在外地务工,主要集中在广东沿海一带,以致广DG的厚街有“小金堂”之称。

  羊城晚报记者一到金堂,就看到车站出口处的一个大展板上,印有金堂县县委、县政府致外出人员的一封信,呼吁他们返乡就业创业。“政府希望他们留下来。”金堂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梁元惠坦言,今年随着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金堂新增的就业岗位就超过了1.5万个,而金堂一年新增的劳动力也就7000—10000人,供不应求。

  除了金堂本地企业激增的用工需求,金堂还得帮助成都几个重大项目招工。梁元惠告诉记者,金堂县2月份为成都富士康招工的指标就有206人。“从去年8月开始,我们已经为富士康输送了700多人,以后每个月还得按一定数额给富士康招人。”梁元惠说,以前是想把人送出去,现在是想人留下来。为了缓解压力,金堂县甚至计划到云南、贵州、陕西等地去招兵买马,“下周二,我就要带队去陕西招聘,希望他们来金堂就业”。

  【现象三】

  薪酬提高留住“南飞孔雀”

  “用工紧缺,导致企业为了招工,不得不降低门槛和提高薪酬。”古娟介绍,以成都为例,过去招聘保洁人员通常要求35岁以下,今年普遍放宽到45岁以下;以前成都的物业公司招保安要求身高1.75米以上,现在只要1.7米以上就可以。“薪酬提高也很明显。就企业委托我们招工的岗位薪酬来看,综合薪酬今年相比去年提高了23%,像以前保安要1500元左右,今年增加到1800—1900元,餐厅的传菜员也从原来的800—1000元增加到1200元。”古娟说。

  “本地工资与沿海的差别已经比以前缩小了很多。”江淳认为,内地与沿海的薪酬待遇差距会越来越小。记者在成都人才市场碰到一位求职者小郭,她说自己原来在江苏,现在打算回到成都找工作,因为待遇已经差不多,“而且在家还可以照顾父母,生活成本还没有那么大”。

  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调研显示,东部地区外出打工者的月收入为1455元,中部地区为1389元,西部地区为1382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仅高5%,而5年前东部地区工资比西部地区平均高15%。工资待遇差距缩小,东部薪酬优势减小。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发现,在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人数下降了8.9%,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当年该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较上年减少22.5%。

  专家指出,农民工、企业和地方政府都需不断调整以应对新形势

  应对“用工荒”,别只顾留人

  从沿海到内地一路蔓延的“用工荒”,为广大企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新生代民工需自我提升

  郭晓鸣关注到,现在四川省外出务工的主体已经变化,出现了明显的代际转换。“与老一代民工相比,新生代民工就业需求和选择有明显的差异,以前还是为了生存外出就业,挣钱回四川,现在新一代民工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如发展要求和成为城市人、改变农民身份。”

  夏学銮教授告诉记者,从沿海到内地一路蔓延的民工荒,客观上有利于扩大农民工就业主动权,使他们拥有更大的职业选择余地,“但也容易滋生他们频繁跳槽的心理”。他提醒,年轻的新一代农民工一定要有长期发展规划,不能随心所欲,在一个地方干个三五天,马上就转移,“这不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他特别强调,在“民工荒”的背景下,找一份工作可能容易,但找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却不是那么容易,新一代民工必须调整心态,积极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后进地区谨防粗放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主要是看中西部低廉的用工成本与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郭晓鸣说,现在从沿海入川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像服装、制鞋业,“而且是粗加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像珠三角地区上世纪80年代那种引进外资设厂的情况,是一种很低端、很粗放的发展方式”。

  现实来看,沿海的“民工荒”场景在中西部地区也上演了,这说明这种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方式已经受到挑战。“可以说,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郭晓鸣说。

  “四川一定要避免照搬珠三角模式,虽然国家倡导中西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对四川这样的后发地区很重要,但这绝不意味着照搬他们的发展模式。即便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四川也得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因为沿海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发展模式最后是条死胡同。”郭晓鸣说,依赖廉价劳动力、粗放发展的那种劳动密集型迟早都会遇到瓶颈。在他看来,招工难能形成倒逼,促使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消亡,从而减少部分用工需求,但这会经历阵痛。

  地方政府切莫强行留人

  产业西进,用工需求激增,内迁的企业也不得不为招工犯难。在这样的现实之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通过下发红头文件形式,要求官员春节加班帮助截留农民工。

  对政府的这种行为,郭晓鸣认为不可取。夏学銮甚至直指,政府帮助企业截留民工,带有地方保护主义的色彩。在两人看来,在应对“民工荒”或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上,政府一定要有自己正确的定位———更应该是帮助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加大培训力度。

  “靠政府行政命令把人强行留下来,即便把人留下了,但如果企业的待遇、福利跟不上,工人最后还会走掉。”夏学銮建议,政府要帮助企业在改善用工环境上多花功夫。郭晓鸣则指出,新一代民工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以及对城市身份的渴望,也应该纳入政府考虑的事项之内。

  【DG】

  缺工“双刃剑”倒逼莞企

  各行业齐喊“招工难”,这也逼企业求变留旧人招新人

  2月15日,DG厚街劳务市场里举办的一场家具业招聘会刚刚结束。“招工不理想”,成为招聘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不过,不少企业对此都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急也没有用,招工难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然而,“招工难”这把双刃剑也刺出了一系列的新现象。

  人一年比一年少

  春节过后的DG厚街,到处可见各种招聘广告。火车站、汽车站、酒店大堂、饭店、工厂门口、就连火车站附近一间三层民宅也被企业借用来挂上了醒目的“招女工”条幅。同时,大大小小的劳务招聘会连番登场。

  羊城晚报记者在厚街招聘会现场看到,招聘岗位的起薪都在1600元以上,1800元到2500元这个区间最为集中,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如锣机师傅等更是达到3500元以上,在场绝大部分企业还表示“包吃住,买工伤、医疗二险”。DG市长实家具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杨轲驻守招聘一线现场多年了,他摇头告诉记者,虽然现场气氛还算热闹,但其实人是一年比一年少。“去年我们一样年初十开工,第一天就收了近100人。今年在这两天多了,还不到20人,”他说,“招聘不理想,我们今年参加了多场招聘会,还是没有解决缺工的问题。”

  在DG东火车站广场,冷雨中,高举着“大量招收女普工”招牌的DG利铿电子有限公司的员工非常引人瞩目。“没办法,电子产业女工缺口非常大,我们工厂一共有600多个岗位,现在我们想招三四百名女普工。”前来负责招聘的一位女士无奈地表示。

  在DG的多家饭店,一进门口看到的除了特色菜推介,还有大号的招聘启事。一家湖南菜馆的启事上还写明“招兼职钟点工,学生或厂职工皆可”。该店楼面经理黄小姐表示,餐饮服务业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目前他们店内缺工率就达到10%左右。而据她了解,服务业缺工的情况在珠三角地区非常普遍。

  各行有各行的缺

  招工难是相同的,但是缺的什么工,则各行有各行的不同。在手艺技术要求相对高的家具行业,中等技术人员最抢手。电子产业则是四处招揽流水线上的普工,服务业同样缺乏的是大量的普通工人。

  就拿家具行业来说,“技术工比较难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生产赶不上销售是我们这个行业、甚至我们这个地区这两年来的常态,”金凤凰家具(国际)集团的莫经理总结,“而且缺人不仅缺量,更缺质。”去年家具业招一个技术工,月薪开到2500元左右就能招到,今年出到2800—3500元还不一定找到。理想人才市场的黄总监用这个数据说明技术工的抢手程度。

  有装饰材料厂的经理透露:“熟手工难得啊。很多年纪大了的就想回老家,年轻普工成长起来要两三年。但我们这些行业流动性实在太大,一年大换血几次。我们其实各岗位都缺,最不缺就是大学毕业生啦。”

  DG市长实家具有限公司的杨轲经理对此表示非常理解:“老乡们越来越不愿意到珠三角来。在我老家陕西,不少行业起薪能达到1600—1800元的水平,但那边东西便宜得多呀。而且就算低个几百一千,现在的人还是越来越愿意一家团聚的。”

  不至于撑不下去

  缺工现象逐渐成为近年来的常态,大部分企业表示不至于撑不下去,谨慎接单、缩小资方利润空间是最有效的短期补救措施。

  “今年招聘的企业明显没有去年急,企业对于缺工的现象普遍有了心理准备。”厚街理想人才市场总监黄京表示,去年春节过后,不少企业刚刚从2009年下半年的经济复苏中获得大量订单,急于恢复生产,因此非常着急招人。今年节后,不少企业的经营状况进入稳定阶段。“现在,不少企业缺工就会适当减少订单。同时,想尽办法增加企业的吸引力。”黄京说。

  加薪才是硬道理。“我们今年的薪金比同行的平均水平高出15%—20%。”台湾一家家具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招聘会现场,利普家具有限公司王经理正在修改新的薪金,比一周前的价格统统加两百。他私下告诉记者,因为别的企业都升了,自己不升就没有了优势。

  “要把员工留下来,得让他们觉得这儿是家,”在深圳经营纤维板工厂的王老板告诉记者,“不仅工人的各种保险福利要保证,现在还得安排好家属在广东这边的工作。工作环境也得改善,现在工人们的维权意识、生活质量意识越来越高了,其实这也是好事。”

  开拓招聘新渠道。“当然不能只靠招聘会,从那里招的人只占我全部员工三四成。”佛山顺达鞋业肖经理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从老家带人、熟人介绍、老员工带新员工都是很重要的渠道。”近年来珠三角各市政府都相当关注“招工难”的问题,和政府合作宣传也是不少较大型企业的选择。

  “70后”想多赚点,“80后”想多看世界

  应聘者们到底在想什么?

  40岁的张师傅到DG已经12年了,换过很多工厂和岗位,最长的一次在一家石料工厂做了近6年。他撑着单车在招聘摊位前说:“谁不想稳定呀,换工作基本都是因为薪水问题。”在和张师傅聊天过程当中,围上来几位大约在40岁的应聘者,他们都表示“哪里钱多就去哪儿,再老一点了才考虑回家做”。

  小韦来自广西桂平,算是张师傅口中的“现在的年轻人”。“首先考虑的是工作环境,不能太辛苦,在工厂里一天十几个小时实在是太累了;第二才是考虑工资,这家饭店每天只要工作八小时,其实,实际忙起来就四个小时,包吃包住一个月也有1500多元,还可以带薪过年,我觉得挺人性化的。”在一家湖南饭店工作三个月的“85后”小韦讲述了他找工作的标准。

  对于年轻一代工人的想法,厚街理想人才市场总监黄京也感叹:“现在的年轻人思维和我们不一样了,我们以前喜欢稳定。现在很多“80后”、“85后”不太在意工资,就是喜欢到处跑,在杭州上海待长了就想跑到北京去,北京做腻了说不定又想下广东来。”

  同样将薪资放在第二位,来自重庆的许晓辉的想法却和小韦不尽相同。小许本科毕业后已经在福建的陶瓷厂干了一年多技术工作,今年第一次到DG来找工作,希望挑战一下销售岗位,“工资方面过得去就好,毕竟还年轻,有锻炼的机会更重要,广东这边平台还是比较大”。


中西部劳务大省与沿海地区展开夺人大战

http://news.sina.com.cn/c/2011-02-18/143621976542.shtml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赴四川调查发现,当地政府以前是努力将劳动力“送出去”,现在则千方百计把他们“留下来”。有四川“打工第一县”之称、18万赴外务工的金堂县,因为用工紧缺,甚至组团到周边省份招聘民工。

中西部劳务大省与沿海地区展开夺人大战

http://news.sina.com.cn/c/2011-02-18/143621976542.shtml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赴四川调查发现,当地政府以前是努力将劳动力“送出去”,现在则千方百计把他们“留下来”。有四川“打工第一县”之称、18万赴外务工的金堂县,因为用工紧缺,甚至组团到周边省份招聘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