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南方周末 南中国上空的暗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39:24
原文地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5000



RC-135,广州亚运的不速之客

光点闪烁。“又出现了……”

2010年11月下旬,广州亚运会因为刘翔、因为中国女排的绝地反击……正如火如荼。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又悄然出现在南海。

它的兴趣当然不是正在进行的比赛,,虽然它的电子设备可以轻易截获正在直播的电视信号。那个处于它的天线覆盖之下的城市里正在发生的一切与它无关。它唯一感兴趣的是,它所搜集到的军用频谱和数据库早先存储的相比,又多了几种。

它惦记这些隐匿的数据流好久了。亚运是难得一遇的好机会——为了确保空中安全,按照惯例,举办国会开启大量平时轻易不会开启的空中侦察、监控设备。

它沿着一条无形的线做着波浪形的飞行,那条线是它的前辈经过无数次的对抗、试探之后标记下来的,波浪形飞行则可以增加对一些微小发射源的捕获和定位。

RC-135、EP-3绝对是南中国空域,最讨厌的“熟悉的陌生人”。但你又不得不承认,它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出色的侦察机。强大的信号捕获能力远达数百公里之外,扫描区域内几乎所有的民用、军用信号都难以躲藏。前苏联军队对付它们的方式,就是隔三差五重新设定电子设备的频率。“现代战争离不开电子战,雷达、导弹,通信、指挥都会产生一定的频率。电子频谱保密至关重要,而这实际上也是和平时期侦察与反侦察、间谍与反间谍的焦点。”一位空军指挥官说。自从中国装备三代机以来,外军侦察机有针对性的侦察越来越频繁,其侦察范围涉及中国空军机载雷达频率,中国武器装备、战法、训练、作战模式等各个方面。

最及时、有效的方式当然是驱离,与其事后弥补,不如让它什么也搜集不到,所以空防的反应时间就格外重要。

在有地面引导的情况下,拦截敌机并不困难。驾驶着歼-11的刘宝和他的僚机赶上了这次猫鼠戏。

“发现‘敌机’……”刘宝和僚机一个蛇形机动,迅速对不速之客形成上下夹击之势。

剩下的,就是得给对方提个醒。把对方的侦察机留在火控雷达的波束内零点几秒,让对方知道自己被锁定就足够了。

侦察机一侧机翼,明智地选择了撤出。

刘宝随即向指挥所报告,“‘敌机’退出……”

大多数时候,博弈都是平静地落幕。像2001年4月1日美国侦察机意外冲撞中国战斗机的情况极少。

升空即战斗

不需要按下导弹发射的按钮,并不意味着这不是战斗。这恰恰是战斗最常见的方式。侦察与反侦察的猫鼠戏,既有规则,也没有规则,要赢得这场“隐性的军事较量”,靠装备,靠技术,还要靠一股气。用航空兵副师长王少华的话来说,就是“和平其实更需要一种力量”。

中国从来都是国外重点侦察的对象,而南中国空情尤其复杂。在这里,侦察与反侦察隔三差五上演,仿佛家常便饭。而王少华所在的部队所守护的就是这一片天空。

这支部队历史上曾有过相当不错的战绩,首创国土防空作战击落敌机的战例,击落击伤敌机达17架。今天,这支部队更是首支实现歼-10和歼-11“高低搭配”的空军作战部队。这支部队里,许多飞行员和王少华一样都能驾驶多种机型。

在机场,记者初步见识了王少华所说的力量。战机刚刚离开跑道,机头便猛然拉到垂直于地面的角度爬升,忽而又急转直下……这大大颠覆了国外报道中,中国空军为了避免事故,平时训练总是选择最四平八稳的飞起落的印象。

文质彬彬打不赢隐型的战争。只有把飞机的性能飞出来,飞出气势,才能赢。“你飞什么型号的战斗机?”“飞过多少小时?”“飞过9个G没有?”这是王少华曾经遭遇到的外军飞行员的质疑。对于对方的轻视,王少华给出答案的方式是送给他一次印象深刻的空中对抗。

王少华看来,“性能全面的战斗机是任何飞行员眼中理想的空战利器,但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

和平时期并不是只有一种隐型的战斗。2000年6月的战斗就属于一种新的形式。

一架超轻型小飞机擅闯中国领空,李明全双机紧急升空拦截。超轻型飞机利用小速度、超低空性能强的优势,与重型战斗机“玩”起了捉迷藏,企图利用地形特点逃脱。对于中国空军指挥官的无线电——“这是对中国主权的藐视”,对方干脆来了个充耳不闻。

李明全指挥僚机在高空盘旋监视,自己则下降高度,贴近小飞机作下半径盘旋,并适时在超轻型飞机航路前方打出一长串曳光弹,最后迫使对方降落在鱼塘里。

经过讯问才知道,驾机的是英国飞行协会的一位资深飞行员,这一次只是侥幸想抄近路直飞香港。

击落超低空小目标

中国战斗机飞行员,最小年龄24岁,最大46岁,平均年龄30岁。这个群体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80后所填充。王少华就带着一支80后的少壮战斗队。

对于民间对这“垮了的一代”的损誉,王少华不以为然。“飞行战斗师都驻扎在偏远乡村,离市区远,许多飞行员家庭都比较富裕,他们选择到战斗部队,不就是为了飞行,为了‘保家为国’的理想吗?”

北约国家空军年飞行时间在180小时到250小时左右,而中国飞行员也早就达到190小时以上。而且,中国年轻的飞行员似乎也颇能吃苦。

拦截侦察机的刘宝告诉记者,“敌人是不跟你客气的,外军战机最远可发现并截获100公里外目标,锁定大约需要0.4秒。而这0.4秒,对于装备落后的一方则是摆脱的机会。S型急转、来回变换方向都可以甩开锁定,否则就意味着死亡。”

武器装备原本与对手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有付出超过对手几倍的努力,才能练就制胜之道和打赢本领。”比如,为了实现全天候作战,训练中,每架飞机座舱都会被蒙起来,飞行员完全按机载设备飞。另外,每次训练还都要加入一些预设的特殊情况:比如发动机停车、操纵系统故障、GPS导航故障或者无线电故障等等,加大模拟训练难度。

更为重要的是,这批年轻人更加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战法往往是“吵”出来的。

超音速战斗机打超低空小目标的战法就是这么“吵”出来的。小目标超低空飞行,速度快,不易被雷达发现,需要很强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王少华还记得,他的小队和另一支小队在作战室里大动干戈的场景:你刚在黑板上画图说明一个观点,他马上就上来夺你的粉笔,画他的图,阐述他的观点……

实战检验碰上了梅雨季,天气复杂。100米至200米超低空飞行,气流极不稳定,飞机颠簸得像风浪中的小船。受杂波的影响,机载雷达搜索截获也不稳定,而攻击时间又只有几十秒。为解决这一难题,王少华对新型战机雷达不同高度上的性能进行多次试飞,终于摸清了新型战机雷达的脾气,为实现精确打击扫清了障碍。

实弹打靶定在一个清晨。

40公里、30公里、25公里……在20公里处,王少华发现了小目标。在稳定跟踪10秒钟后,王少华同时发射2枚空空导弹……准确命中。

国家影响力就是战机能达到的距离

战鹰的利爪到底能伸多长?这是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空军的问题。

这支航空兵师首次组织团建制下半夜跨区机动训练,横跨6个省,行程三千多公里,穿越大半个中国,并在陌生机场起飞战巡,首开空军部队下半夜大机群远程奔袭的纪录。“我喜欢战机这种富于美感的杀气,没有挂装武器的战斗机就只是一个飞行器,装挂上武器,战机才真正有了战斗的灵魂。”王列虎参谋长和记者谈起2009年末的一次沿海奔袭和加油训练,那是第一次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联合预警指挥协同体系对抗训练的序曲。

中国海岸线一万六千多公里,海洋的领土是三百万平方公里,岛屿是一万多个。南疆是中国的战略门户,随时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战情。战机飞行会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没有远程海上空中加油能力,新型战机无法显露它的耐力极限。
一万米高空,海上天气多变,气流多,飞机的加油锥套上下摆动,速度差是保证安全的关键因素,没有对接上容易导致锥套与飞机碰挂,对接过猛容易引起软管“鞭打”现象折断探头。
“这种巡航是必须具备的一种保护国家海洋利益的重要措施。”王列虎带着一帮飞行员飞了出去。

近十年发生的战争已经改变战斗的方式。世界上近几场局部战争中,信息技术以巨大的力量,左右着战局,影响着部队作战力量的发挥,为什么南联盟同样优秀的米格29战机一升空,就被北约一口气打下5架,不搞信息化的军队,不能发挥战斗作用。再先进的战鹰,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武装,就失去了魂魄。“向优势装备对手‘叫板’,信息是对方单向透明,打这种不对称战争,这样只有挨打。正因为如此,中国在信息化和体系化两方面投入很大。中国空军战斗力建设抓住两个关键,一个是信息系统,一个是体系作战。否则战斗力建设就只能在低层次徘徊。”

天空的较量从来是“诡异”和“玄妙”。和平就像空气,存在时感觉不到它的价值。一旦丧失了,才感觉到没有和平是不行的。
师政委李峰说,“中国的军事力量必须要让对手相信,他们不会从使用军事力量对抗我们的重要利益上得到任何好处。”原文地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5000



RC-135,广州亚运的不速之客

光点闪烁。“又出现了……”

2010年11月下旬,广州亚运会因为刘翔、因为中国女排的绝地反击……正如火如荼。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又悄然出现在南海。

它的兴趣当然不是正在进行的比赛,,虽然它的电子设备可以轻易截获正在直播的电视信号。那个处于它的天线覆盖之下的城市里正在发生的一切与它无关。它唯一感兴趣的是,它所搜集到的军用频谱和数据库早先存储的相比,又多了几种。

它惦记这些隐匿的数据流好久了。亚运是难得一遇的好机会——为了确保空中安全,按照惯例,举办国会开启大量平时轻易不会开启的空中侦察、监控设备。

它沿着一条无形的线做着波浪形的飞行,那条线是它的前辈经过无数次的对抗、试探之后标记下来的,波浪形飞行则可以增加对一些微小发射源的捕获和定位。

RC-135、EP-3绝对是南中国空域,最讨厌的“熟悉的陌生人”。但你又不得不承认,它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出色的侦察机。强大的信号捕获能力远达数百公里之外,扫描区域内几乎所有的民用、军用信号都难以躲藏。前苏联军队对付它们的方式,就是隔三差五重新设定电子设备的频率。“现代战争离不开电子战,雷达、导弹,通信、指挥都会产生一定的频率。电子频谱保密至关重要,而这实际上也是和平时期侦察与反侦察、间谍与反间谍的焦点。”一位空军指挥官说。自从中国装备三代机以来,外军侦察机有针对性的侦察越来越频繁,其侦察范围涉及中国空军机载雷达频率,中国武器装备、战法、训练、作战模式等各个方面。

最及时、有效的方式当然是驱离,与其事后弥补,不如让它什么也搜集不到,所以空防的反应时间就格外重要。

在有地面引导的情况下,拦截敌机并不困难。驾驶着歼-11的刘宝和他的僚机赶上了这次猫鼠戏。

“发现‘敌机’……”刘宝和僚机一个蛇形机动,迅速对不速之客形成上下夹击之势。

剩下的,就是得给对方提个醒。把对方的侦察机留在火控雷达的波束内零点几秒,让对方知道自己被锁定就足够了。

侦察机一侧机翼,明智地选择了撤出。

刘宝随即向指挥所报告,“‘敌机’退出……”

大多数时候,博弈都是平静地落幕。像2001年4月1日美国侦察机意外冲撞中国战斗机的情况极少。

升空即战斗

不需要按下导弹发射的按钮,并不意味着这不是战斗。这恰恰是战斗最常见的方式。侦察与反侦察的猫鼠戏,既有规则,也没有规则,要赢得这场“隐性的军事较量”,靠装备,靠技术,还要靠一股气。用航空兵副师长王少华的话来说,就是“和平其实更需要一种力量”。

中国从来都是国外重点侦察的对象,而南中国空情尤其复杂。在这里,侦察与反侦察隔三差五上演,仿佛家常便饭。而王少华所在的部队所守护的就是这一片天空。

这支部队历史上曾有过相当不错的战绩,首创国土防空作战击落敌机的战例,击落击伤敌机达17架。今天,这支部队更是首支实现歼-10和歼-11“高低搭配”的空军作战部队。这支部队里,许多飞行员和王少华一样都能驾驶多种机型。

在机场,记者初步见识了王少华所说的力量。战机刚刚离开跑道,机头便猛然拉到垂直于地面的角度爬升,忽而又急转直下……这大大颠覆了国外报道中,中国空军为了避免事故,平时训练总是选择最四平八稳的飞起落的印象。

文质彬彬打不赢隐型的战争。只有把飞机的性能飞出来,飞出气势,才能赢。“你飞什么型号的战斗机?”“飞过多少小时?”“飞过9个G没有?”这是王少华曾经遭遇到的外军飞行员的质疑。对于对方的轻视,王少华给出答案的方式是送给他一次印象深刻的空中对抗。

王少华看来,“性能全面的战斗机是任何飞行员眼中理想的空战利器,但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

和平时期并不是只有一种隐型的战斗。2000年6月的战斗就属于一种新的形式。

一架超轻型小飞机擅闯中国领空,李明全双机紧急升空拦截。超轻型飞机利用小速度、超低空性能强的优势,与重型战斗机“玩”起了捉迷藏,企图利用地形特点逃脱。对于中国空军指挥官的无线电——“这是对中国主权的藐视”,对方干脆来了个充耳不闻。

李明全指挥僚机在高空盘旋监视,自己则下降高度,贴近小飞机作下半径盘旋,并适时在超轻型飞机航路前方打出一长串曳光弹,最后迫使对方降落在鱼塘里。

经过讯问才知道,驾机的是英国飞行协会的一位资深飞行员,这一次只是侥幸想抄近路直飞香港。

击落超低空小目标

中国战斗机飞行员,最小年龄24岁,最大46岁,平均年龄30岁。这个群体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80后所填充。王少华就带着一支80后的少壮战斗队。

对于民间对这“垮了的一代”的损誉,王少华不以为然。“飞行战斗师都驻扎在偏远乡村,离市区远,许多飞行员家庭都比较富裕,他们选择到战斗部队,不就是为了飞行,为了‘保家为国’的理想吗?”

北约国家空军年飞行时间在180小时到250小时左右,而中国飞行员也早就达到190小时以上。而且,中国年轻的飞行员似乎也颇能吃苦。

拦截侦察机的刘宝告诉记者,“敌人是不跟你客气的,外军战机最远可发现并截获100公里外目标,锁定大约需要0.4秒。而这0.4秒,对于装备落后的一方则是摆脱的机会。S型急转、来回变换方向都可以甩开锁定,否则就意味着死亡。”

武器装备原本与对手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有付出超过对手几倍的努力,才能练就制胜之道和打赢本领。”比如,为了实现全天候作战,训练中,每架飞机座舱都会被蒙起来,飞行员完全按机载设备飞。另外,每次训练还都要加入一些预设的特殊情况:比如发动机停车、操纵系统故障、GPS导航故障或者无线电故障等等,加大模拟训练难度。

更为重要的是,这批年轻人更加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战法往往是“吵”出来的。

超音速战斗机打超低空小目标的战法就是这么“吵”出来的。小目标超低空飞行,速度快,不易被雷达发现,需要很强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王少华还记得,他的小队和另一支小队在作战室里大动干戈的场景:你刚在黑板上画图说明一个观点,他马上就上来夺你的粉笔,画他的图,阐述他的观点……

实战检验碰上了梅雨季,天气复杂。100米至200米超低空飞行,气流极不稳定,飞机颠簸得像风浪中的小船。受杂波的影响,机载雷达搜索截获也不稳定,而攻击时间又只有几十秒。为解决这一难题,王少华对新型战机雷达不同高度上的性能进行多次试飞,终于摸清了新型战机雷达的脾气,为实现精确打击扫清了障碍。

实弹打靶定在一个清晨。

40公里、30公里、25公里……在20公里处,王少华发现了小目标。在稳定跟踪10秒钟后,王少华同时发射2枚空空导弹……准确命中。

国家影响力就是战机能达到的距离

战鹰的利爪到底能伸多长?这是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空军的问题。

这支航空兵师首次组织团建制下半夜跨区机动训练,横跨6个省,行程三千多公里,穿越大半个中国,并在陌生机场起飞战巡,首开空军部队下半夜大机群远程奔袭的纪录。“我喜欢战机这种富于美感的杀气,没有挂装武器的战斗机就只是一个飞行器,装挂上武器,战机才真正有了战斗的灵魂。”王列虎参谋长和记者谈起2009年末的一次沿海奔袭和加油训练,那是第一次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联合预警指挥协同体系对抗训练的序曲。

中国海岸线一万六千多公里,海洋的领土是三百万平方公里,岛屿是一万多个。南疆是中国的战略门户,随时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战情。战机飞行会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没有远程海上空中加油能力,新型战机无法显露它的耐力极限。
一万米高空,海上天气多变,气流多,飞机的加油锥套上下摆动,速度差是保证安全的关键因素,没有对接上容易导致锥套与飞机碰挂,对接过猛容易引起软管“鞭打”现象折断探头。
“这种巡航是必须具备的一种保护国家海洋利益的重要措施。”王列虎带着一帮飞行员飞了出去。

近十年发生的战争已经改变战斗的方式。世界上近几场局部战争中,信息技术以巨大的力量,左右着战局,影响着部队作战力量的发挥,为什么南联盟同样优秀的米格29战机一升空,就被北约一口气打下5架,不搞信息化的军队,不能发挥战斗作用。再先进的战鹰,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武装,就失去了魂魄。“向优势装备对手‘叫板’,信息是对方单向透明,打这种不对称战争,这样只有挨打。正因为如此,中国在信息化和体系化两方面投入很大。中国空军战斗力建设抓住两个关键,一个是信息系统,一个是体系作战。否则战斗力建设就只能在低层次徘徊。”

天空的较量从来是“诡异”和“玄妙”。和平就像空气,存在时感觉不到它的价值。一旦丧失了,才感觉到没有和平是不行的。
师政委李峰说,“中国的军事力量必须要让对手相信,他们不会从使用军事力量对抗我们的重要利益上得到任何好处。”
南方系刚换了主编,就变调子了
终于不是那个总好像带着淡淡哀怨文笔的编辑了。
算是有料的文章吖
有没有发现南方系目前报道军队的文章多了起来
yxydna 发表于 2011-2-10 10:49


    是呀,以前南方都是文化考古,现在军事多了
年均飞行190小时以上,达到北约标准了。
看着有点意思
关注民生,敢于质疑,南方周末是份难得的好报纸。中国大地遍布环球时报,那才算是好事?
算有点信息量的八股
“比如,为了实现全天候作战,训练中,每架飞机座舱都会被蒙起来,飞行员完全按机载设备飞”:Q
~~记者啊,记者;funk:L
cy37mkk 发表于 2011-2-10 13:08


    楼上怎么啦?SU27UB上的确有布帘嘛
roamer_2001 发表于 2011-2-10 12:14


    关注民生,为民请命,当然是好报纸。但靠造谣,拍美国的马屁,贩卖私货就很恶心。比如关于很多粉饰美国,打击国人自信心的报道就很令人恶心。ps,例如波士顿隧道工程的报道等,这篇报道就完全是造谣。一个超支700%,被美国纳税人人骂死的垃圾工程都能被南方系美化成民生工程,你说领人恶心不恶心? 本人在美国,亲眼所见。
npusinictide 发表于 2011-2-10 13:19


    刚查了一下,好像超支300%。结局是变作花园街道。哇哈哈了
回复 3# 青之六


    原来那个深闺怨妇滚蛋了
歼-10和歼-11“高低搭配”?
原来还是环球谣言报粉丝多
什么时候TG的侦察机也到MD东西两边的海岸去侦察一下呀。
回复 18# ericye

可能我们奉行的国防政策原因,其实我们不动称霸世界的念头,就在我们东亚这一亩三分地,研究针对这个区域使用的武器平台,我看比搞什么两洋战略全球到达的更节省经费!
npusinictide 发表于 2011-2-10 13:19
表激动,理论上说。南方与党的宣传部距离更近
啊,南方周末太反动啦,美帝走狗呀!楼下帮我找个理由。:D
回复 15# vincentR0414


    那就好
回复 9# roamer_2001


    不仅敢于质疑 而且敢于造谣 可牛逼了;P
回复 14# 轩辕夏禹剑

http://news.sohu.com/20071227/n254323914.shtml
原文为南方都市报报道:
    “建设过程中经历过隧道漏水、交通堵塞等问题,工程造价也从26亿飙升到148亿美元,波士顿人可能无法用香槟迎接12月31日的竣工日。”
了解国内政经,要三个报纸的组合就够了:D

南方周末 + 经济观察报 + “南方周末”和“经济观察报”以外的一份报纸
不信南方周末 我只相信环球 环球看着提气 南方看着泄气
RC135是该死的
我可不希望报纸中又多了一个“民族大本营”,报纸我觉得还是中性的好些,还原事实真相,让大众来作为评论者,可是在国内能做到却很难,南方自从9月开始就已经很让我失望了,原来是每周都定的,可是接连几个社会反响巨大的事件都只是一笔带过,真是换了主编了??估计南方高层也被收拾的差不多了吧
还是十年前的南方周末厉害啊,现在差的太远了。
我说怨妇味怎么没了,闹了半天
库兹涅佐夫上将 发表于 2011-2-10 14:59


    南方造谣报的粉丝也不少!


07年的一个帖子,原来南方报业的主编还是需要他们骂得最狠的五毛来帮南方系唱赞歌的.

http://bbs.chinaswim.com/viewthread.php?tid=133395

============================================

《南方周末》报资深记者集体辞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一周前珠海开了全体会议后,因对新任主编,南方集团派来的向熹独裁作风不满,《南方周末》十名左右资深记者向报社递交辞职报告。这些记者是《南方周末》辉煌时代仅存的一批人马,知情者相信,随他们的出走,饱受弹压,苦难深重的南方周末,将沦为一张普通的小报。一位辞职者说:“我们是雅典的公民,但现在是斯巴达人的臣民。”

  《南方周末》城市版主编陈菊红,头版编辑方三文,消费广场主编曹西洪已经递交辞职报告,记者李玉宵,杨海鹏,翟明磊,贾明,朱强,杜卫东,甄茜,江华,贾明,周浩已经明确离职意向。

  都是向熹惹的祸。让一个在体制外毫无经验的干部,负责一个体制外的媒体,这是《南方日报》集团领导用人的失策。向熹此人纸上谈兵可以,但为人浮夸,不够坦诚,《南方周末》的城市版投入大,收益小,挤压原版面的广告资源,是典型的样板工程。向熹曾在三年前欲到《南方周末》当记者,为江艺平所拒,理由是向熹与南报记者气质上有差异。《南方日报》的老人都会记得几年前的“七一晚会”,向熹朗诵一歌颂党的诗,未罢居然泣不成声,给人以大伪之徒的感觉。他那一套在体制内行得通,但在《南方周末》行不通。除非对南报彻底换血。问题是南报彻底换了血,魂魄将不复存在。

  南报的内部冲突,实际上是体制内外两种文化的冲突。这次事件中,率先倒戈一击的是上海记者站的两个记者,杨海鹏和翟明垒,他们批评南报新任领导在内部事务中起码的知情权,居然对记者降薪一半这种大事,事先不沟通,事后不解释。在上海站对此质询时,也不予理会。按党报传统,这种事无须多解释;但按《南方周末》的传统,碰到如此大事,领导层会对大家说明,寻求谅解。向熹年纪虽轻,但一直深受体制内文化的浸润,自然不知南报的“理路”,把权力的分量看得太重,而轻视下层的反应。在翟杨公开批评后,南报资深编辑曹西弘深受刺激,此人一向在周末有清誉,在能力操守上无可指责,他的行动是上书《南方日报》老总,要求撤换能力及理念无法与《南方周末》报契合的向熹。但《南方日报》处理此事者,主观臆断曹是“非组织活动”,要求曹及附议的翟明垒,杨海鹏道歉,遂使人们对《南方日报》彻底绝望。询问他们的人揣测,他们是想把向熹拉下马,背后有《南方周末》前领导的主使。但事实上,他们没有证据,甚至在三人(翟杨的信是给曹的私信)的信中,观点也有很大差异,罗织罪名非常困难。何况以私人信件治人处分,于理于法不通,遂使向熹步入僵局。处分难,大家会不服;不处分也难领导威信自然扫地,他的强权会被瓦解。但让他道歉,以向熹的自负,他是不能错的。于是,因为此三人(俱为记者中的憨货)而拉开的伤口,就不会愈合,南方周末就只有失血了。对《南方日报》来说,调换向熹恐怕是最得人心的选择。向熹与《南方周末》的记者,本不是同类,硬凑在一起,冲突不可避免。即便当局者,也不会想到记者们的反应会这么快,如不及时处置,《南方周末》几个月精华尽去,不是什么假设。

  《南方日报》的自信,在于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投奔在去年最受大学毕业生欢迎的中国境内企业中,《南方日报》排行三十六位。因此,他们对那些《南方周末》主张自身权力的资深记者编辑,态度简慢。虽然他们理应知道,南方报业集团的荣誉,很大程度是由这些合同制记者编辑创造的。在总体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他们更多会顾及内部职工的利益和保障,《南方周末》的合同制记者(多是广东以外投奔南报的一流人才),人均收入十几万的高成本,在南方报业集团中,遂成众矢之的。在强敌已灭(《羊城晚报》境遇不佳,《广州日报》因为领导层腐败案元气大伤),狡兔死走狗烹,也是一个必然选择。降低劳动成本,招揽起薪底的新人,或许成了一个大的方向。向熹只是忠实执行命令者,这场风波的背后,《南方日报》的经济环境和广州媒体的竞争减弱,恐怕是个重要原因。

  任何报纸都有她的生命周期。《南方周末》红了十几年,对中国的报纸已经是奇迹了。今年全国广告爆跌,广东媒体更是惨不忍睹。《南方周末》虽然有足够财力,维持原有薪酬标准,问题是她有赡养父母责任,而且要求发展如城市版,要大量投入。这就为她布置了重重障碍。向熹一手策划的城市版,定位不准,格调与《南方周末》读者期望距离很大,也为他的被攻击制造了口实。向熹理应明白,他不是沈颢,不是*,也不是刘洲伟,即便龚小跃,李戎,连清川,也胜他好几分。一位南方周末的大姐说,以向熹的判断力,写作采访能力,如果参加南报公开招考,十有八九不会被录用,他如何能让《南方周末》的记者心服呢?她评价向氏用了“味道不对”四个字。如果用GOOGLE搜向熹的文章,难有一篇符合《南方周末》的标准。

  《南方周末》最近在珠海开会,新任主编向熹在会上公布了一个决定,让一些周末老记者倒吸一口凉气。向熹说:由于近期网络上对本报不实攻击很多,为保护《南方周末》品牌,命令新组建的“品牌工作室”收集网上文章,对恶意批评,将组织以“网友”身份回击。记者们对这种愚蠢的做法议论纷纷。如何界定“恶意”和“善意”?一张大报,有些恶意批评,也属平常,何必在意?何必专门安排人手,鬼鬼祟祟搞匿名“回应”?这与“网特”何异?

  《西祠胡同》斑竹“牛吃草”,五个月前已归化《南方周末》,在进入南报后,他被要求控制那些对《南方周末》批评的帖子,这令他十分难堪。

  《南方周末》的记者队伍不稳定,近期又遇大规模出走。向熹的无知和独裁,使《南方周末》处境岌岌可危。钳制网上非议,是他粉饰太平工程的一部分。

  SB,这是记者们对这位从某报空降到《南方周末》的年轻主编的评价。

  但向熹对他的这个“愚不可及”之举,好象甚为得意。

  “如果网上到处都是《南方周末》的赞美诗,小心,也许是向熹和他手下的创作。如果匿名答辩做得出,以读者名义赞美,也是可以预期的。”一位与向熹相熟的《南方日报》人士说。他还记起在某次“七一晚会”,作为新人的向熹曾当众朗诵了一首歌颂党的长诗,未罢,即被泪水遮住面孔。“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表演。但我实在无法想象他对党的深情。”

  江艺平,钱刚,向熹,陈菊红,方三文,曹西洪,李玉宵,杨海鹏,翟明磊,贾明,朱强,杜卫东,甄茜,江华,贾明,周浩。数数正好十六头,看来是有关部门提前预祝了。面对整个事件,《南方周末》目前的克制令人尊敬。他们完全可以以捏造事实、人身攻击为名进入法律程序。但他们至今仍没有。两相对比,这两天已经说明了是品格而不是态度的魅力,更让人信服。

  《南方周末》从独裁主编向熹到任后内部发生的人事动荡??

  毛哲趁机进入《南方周末》赶走陈明洋担任主管新闻部的副主编;

  经济部主任冯启若辞职;

  《南方周末》城市版主任陈菊红已去美国哈佛大学学习;

  谢方伟担任即将出炉的《新知时报》副主编;

  专栏编辑拉家渡干脆回家休养,传闻去《羊城晚报?新闻周刊》担任编务总监;

  头版编辑方三文、消费广场编辑曹西洪、城市版编辑甄茜已经递交辞职报告;

  记者李玉宵,杨海鹏,翟明磊,贾明,朱强,杜卫东,江华,贾明,周浩已经明确离职意向……

  一位辞职者说:“我们是雅典的公民,但现在是斯巴达人的臣民。”

07年的一个帖子,原来南方报业的主编还是需要他们骂得最狠的五毛来帮南方系唱赞歌的.

http://bbs.chinaswim.com/viewthread.php?tid=133395

============================================

《南方周末》报资深记者集体辞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一周前珠海开了全体会议后,因对新任主编,南方集团派来的向熹独裁作风不满,《南方周末》十名左右资深记者向报社递交辞职报告。这些记者是《南方周末》辉煌时代仅存的一批人马,知情者相信,随他们的出走,饱受弹压,苦难深重的南方周末,将沦为一张普通的小报。一位辞职者说:“我们是雅典的公民,但现在是斯巴达人的臣民。”

  《南方周末》城市版主编陈菊红,头版编辑方三文,消费广场主编曹西洪已经递交辞职报告,记者李玉宵,杨海鹏,翟明磊,贾明,朱强,杜卫东,甄茜,江华,贾明,周浩已经明确离职意向。

  都是向熹惹的祸。让一个在体制外毫无经验的干部,负责一个体制外的媒体,这是《南方日报》集团领导用人的失策。向熹此人纸上谈兵可以,但为人浮夸,不够坦诚,《南方周末》的城市版投入大,收益小,挤压原版面的广告资源,是典型的样板工程。向熹曾在三年前欲到《南方周末》当记者,为江艺平所拒,理由是向熹与南报记者气质上有差异。《南方日报》的老人都会记得几年前的“七一晚会”,向熹朗诵一歌颂党的诗,未罢居然泣不成声,给人以大伪之徒的感觉。他那一套在体制内行得通,但在《南方周末》行不通。除非对南报彻底换血。问题是南报彻底换了血,魂魄将不复存在。

  南报的内部冲突,实际上是体制内外两种文化的冲突。这次事件中,率先倒戈一击的是上海记者站的两个记者,杨海鹏和翟明垒,他们批评南报新任领导在内部事务中起码的知情权,居然对记者降薪一半这种大事,事先不沟通,事后不解释。在上海站对此质询时,也不予理会。按党报传统,这种事无须多解释;但按《南方周末》的传统,碰到如此大事,领导层会对大家说明,寻求谅解。向熹年纪虽轻,但一直深受体制内文化的浸润,自然不知南报的“理路”,把权力的分量看得太重,而轻视下层的反应。在翟杨公开批评后,南报资深编辑曹西弘深受刺激,此人一向在周末有清誉,在能力操守上无可指责,他的行动是上书《南方日报》老总,要求撤换能力及理念无法与《南方周末》报契合的向熹。但《南方日报》处理此事者,主观臆断曹是“非组织活动”,要求曹及附议的翟明垒,杨海鹏道歉,遂使人们对《南方日报》彻底绝望。询问他们的人揣测,他们是想把向熹拉下马,背后有《南方周末》前领导的主使。但事实上,他们没有证据,甚至在三人(翟杨的信是给曹的私信)的信中,观点也有很大差异,罗织罪名非常困难。何况以私人信件治人处分,于理于法不通,遂使向熹步入僵局。处分难,大家会不服;不处分也难领导威信自然扫地,他的强权会被瓦解。但让他道歉,以向熹的自负,他是不能错的。于是,因为此三人(俱为记者中的憨货)而拉开的伤口,就不会愈合,南方周末就只有失血了。对《南方日报》来说,调换向熹恐怕是最得人心的选择。向熹与《南方周末》的记者,本不是同类,硬凑在一起,冲突不可避免。即便当局者,也不会想到记者们的反应会这么快,如不及时处置,《南方周末》几个月精华尽去,不是什么假设。

  《南方日报》的自信,在于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投奔在去年最受大学毕业生欢迎的中国境内企业中,《南方日报》排行三十六位。因此,他们对那些《南方周末》主张自身权力的资深记者编辑,态度简慢。虽然他们理应知道,南方报业集团的荣誉,很大程度是由这些合同制记者编辑创造的。在总体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他们更多会顾及内部职工的利益和保障,《南方周末》的合同制记者(多是广东以外投奔南报的一流人才),人均收入十几万的高成本,在南方报业集团中,遂成众矢之的。在强敌已灭(《羊城晚报》境遇不佳,《广州日报》因为领导层腐败案元气大伤),狡兔死走狗烹,也是一个必然选择。降低劳动成本,招揽起薪底的新人,或许成了一个大的方向。向熹只是忠实执行命令者,这场风波的背后,《南方日报》的经济环境和广州媒体的竞争减弱,恐怕是个重要原因。

  任何报纸都有她的生命周期。《南方周末》红了十几年,对中国的报纸已经是奇迹了。今年全国广告爆跌,广东媒体更是惨不忍睹。《南方周末》虽然有足够财力,维持原有薪酬标准,问题是她有赡养父母责任,而且要求发展如城市版,要大量投入。这就为她布置了重重障碍。向熹一手策划的城市版,定位不准,格调与《南方周末》读者期望距离很大,也为他的被攻击制造了口实。向熹理应明白,他不是沈颢,不是*,也不是刘洲伟,即便龚小跃,李戎,连清川,也胜他好几分。一位南方周末的大姐说,以向熹的判断力,写作采访能力,如果参加南报公开招考,十有八九不会被录用,他如何能让《南方周末》的记者心服呢?她评价向氏用了“味道不对”四个字。如果用GOOGLE搜向熹的文章,难有一篇符合《南方周末》的标准。

  《南方周末》最近在珠海开会,新任主编向熹在会上公布了一个决定,让一些周末老记者倒吸一口凉气。向熹说:由于近期网络上对本报不实攻击很多,为保护《南方周末》品牌,命令新组建的“品牌工作室”收集网上文章,对恶意批评,将组织以“网友”身份回击。记者们对这种愚蠢的做法议论纷纷。如何界定“恶意”和“善意”?一张大报,有些恶意批评,也属平常,何必在意?何必专门安排人手,鬼鬼祟祟搞匿名“回应”?这与“网特”何异?

  《西祠胡同》斑竹“牛吃草”,五个月前已归化《南方周末》,在进入南报后,他被要求控制那些对《南方周末》批评的帖子,这令他十分难堪。

  《南方周末》的记者队伍不稳定,近期又遇大规模出走。向熹的无知和独裁,使《南方周末》处境岌岌可危。钳制网上非议,是他粉饰太平工程的一部分。

  SB,这是记者们对这位从某报空降到《南方周末》的年轻主编的评价。

  但向熹对他的这个“愚不可及”之举,好象甚为得意。

  “如果网上到处都是《南方周末》的赞美诗,小心,也许是向熹和他手下的创作。如果匿名答辩做得出,以读者名义赞美,也是可以预期的。”一位与向熹相熟的《南方日报》人士说。他还记起在某次“七一晚会”,作为新人的向熹曾当众朗诵了一首歌颂党的长诗,未罢,即被泪水遮住面孔。“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表演。但我实在无法想象他对党的深情。”

  江艺平,钱刚,向熹,陈菊红,方三文,曹西洪,李玉宵,杨海鹏,翟明磊,贾明,朱强,杜卫东,甄茜,江华,贾明,周浩。数数正好十六头,看来是有关部门提前预祝了。面对整个事件,《南方周末》目前的克制令人尊敬。他们完全可以以捏造事实、人身攻击为名进入法律程序。但他们至今仍没有。两相对比,这两天已经说明了是品格而不是态度的魅力,更让人信服。

  《南方周末》从独裁主编向熹到任后内部发生的人事动荡??

  毛哲趁机进入《南方周末》赶走陈明洋担任主管新闻部的副主编;

  经济部主任冯启若辞职;

  《南方周末》城市版主任陈菊红已去美国哈佛大学学习;

  谢方伟担任即将出炉的《新知时报》副主编;

  专栏编辑拉家渡干脆回家休养,传闻去《羊城晚报?新闻周刊》担任编务总监;

  头版编辑方三文、消费广场编辑曹西洪、城市版编辑甄茜已经递交辞职报告;

  记者李玉宵,杨海鹏,翟明磊,贾明,朱强,杜卫东,江华,贾明,周浩已经明确离职意向……

  一位辞职者说:“我们是雅典的公民,但现在是斯巴达人的臣民。”
难道中国青年报军版主编去南周了?
向祖国的蓝天卫士们致敬~![:a15:]
roamer_2001 发表于 2011-2-10 12:14 \

说的对

可惜有你这这种看法的人太少了  。。
没人说不让关注民生,但是公然造谣不该成为媒体的习惯。


了解国内政经,看报纸,还是要左右倾向的各订一份,这样有助于获得独立的观点,谈出有见地的见解。
环球类的文章往往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忽视一些人性本质的东西,而且对好人好事一昧歌功颂德,不着边际,代表了人民的呼声和诉求却常常脱离人民的实际目地和需要。
南方的文章大多从个人主义角度出发,以偏概全,他们关注民生,总是那么冷静,好象是站在别墅的窗口观察挑夫民妇的苦难,那几滴热泪也分不清是真是假,但他们注意人性的私利性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从中有助于让人看出真正的政策走向~

了解国内政经,看报纸,还是要左右倾向的各订一份,这样有助于获得独立的观点,谈出有见地的见解。
环球类的文章往往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忽视一些人性本质的东西,而且对好人好事一昧歌功颂德,不着边际,代表了人民的呼声和诉求却常常脱离人民的实际目地和需要。
南方的文章大多从个人主义角度出发,以偏概全,他们关注民生,总是那么冷静,好象是站在别墅的窗口观察挑夫民妇的苦难,那几滴热泪也分不清是真是假,但他们注意人性的私利性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从中有助于让人看出真正的政策走向~
绿色魔鬼 发表于 2011-2-11 02:21
说的不错!
空2师的报道最近好多哦,嘿嘿
这玩意怎么看怎么像是南方系背后的政治力量再向军队示好。联想到广东当地前段时间所谓地方财政负担预备役的一个新闻,让俺没法不往阴谋论的角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