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万串羊肉串串出"助学情"阿里木获年度网络人物提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01:06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8年来,和静青年阿里木江·哈里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用卖羊肉串挣的10余万元捐助了百余名贫困学生。如今,纪录还在继续书写。

12月13日,由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正式启动。这次评选活动的候选人原本都是散布民间、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在网民的一次次“顶起”和“围观”后,广为人知。和静青年阿里木江·哈里克在贵州卖羊肉串捐资助学的感人故事也位列其中。

和其他候选人一样,阿里木江·哈里克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传奇,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12月18日,记者采访了阿里木江·哈里克的家乡人、报道过他的媒体记者和受过他帮助的贫困人群,再次还原草根英雄的助学情怀。

新疆人的骄傲和好口碑

12月18日,记者联系到和静县乃门莫墩乡一名村民,这位村民说:“阿里木江·哈里克复员后在一个供销社工作,他那时候就喜欢帮助别人。现在去了贵州毕节地区卖羊肉串,还是忘不了帮助别人。如果没有他,那些(贫困)孩子可能就辍学了,这让我们都很佩服。不过,作为家乡人,我们还是希望他能早点成家。”

和静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县政府网站多次刊登转载阿里木江·哈里克的事迹,他8年如一日,坚持用卖羊肉串的钱资助贫困学生,实在是难能可贵,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民族团结之歌,是和静人的骄傲。

当天,记者联系到贵州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他说,阿里木江·哈里克自2006年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助学金”后,每年都会拿出5000元资助贫困学生。

汤宇华说,媒体报道阿里木江·哈里克将10万余元捐给百余名学生不太准确,因为他捐出的零散善款未计其中。

“在毕节学院每年为贫困学生发放的100多万元助学金中,其中不少都是热心人听说了阿里木江·哈里克的事迹后主动和学院联系的,阿里木江·哈里克乐于助人的精神远远超过了他的捐款本身。”汤宇华这样赞叹。

小人物也能很伟大

今年4月16日,青海玉树地震后的第三天,阿里木江·哈里克带着行军床、被褥、衣物、锅碗瓢盆以及1万多元现金从贵阳乘飞机飞往西宁。他在西宁购买了8000多元的牛肉和蔬菜后,坐车赶到玉树,协助部队官兵实施救援。救援步入正轨,阿里木江·哈里克返回贵阳时,只剩下两套衣服和一双鞋。

12月初,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曾花了两天时间跟踪拍摄阿里木江·哈里克,并在新华网上刊登名为《30多万串羊肉串串起的“慈善家”》系列组图,这组图片很快被亚心网图片中心图透镜栏目转载。图片受到网友热捧,网民对阿里木江·哈里克的善举给出很高的评价。

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念红梅告诉记者,阿里木江·哈里克以小人物的身份演绎了人间大家,体现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阿里木江·哈里克的报道将在本周《朝闻天下》的专题节目《我的这五年》播出。    (记者 姚成)

□人物介绍

阿里木江·哈里克,和静县乃门莫墩乡人。2002年,来到贵州毕节地区卖羊肉串。8年来,先后捐赠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并在贵州的高校设立“阿里木助学金”。2007年当选贵州年度人物,2010年当选贵州省第二届道德模范。

□投票方法

从即日起至12月31日,市民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为阿里木江·哈里克投票:门户网站开通微博投票;登录新华网投票http://www.xinhuanet.com/newmedia/zgwsgd2010/index.htm);中国移动“手机早晚报”开通手机WAP网站投票。最终,网民评选结果与专家媒体评审团投票相结合,选出10位“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活动预计于2011年1月中旬举行,现场公布评选结果,并通过文字、图片、电视、网络等方式进行直播。(完)(责任编辑:马敏)http://www.xj.xinhuanet.com/zt/2010-12/27/content_21730525.htm“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8年来,和静青年阿里木江·哈里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用卖羊肉串挣的10余万元捐助了百余名贫困学生。如今,纪录还在继续书写。

12月13日,由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正式启动。这次评选活动的候选人原本都是散布民间、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在网民的一次次“顶起”和“围观”后,广为人知。和静青年阿里木江·哈里克在贵州卖羊肉串捐资助学的感人故事也位列其中。

和其他候选人一样,阿里木江·哈里克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传奇,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12月18日,记者采访了阿里木江·哈里克的家乡人、报道过他的媒体记者和受过他帮助的贫困人群,再次还原草根英雄的助学情怀。

新疆人的骄傲和好口碑

12月18日,记者联系到和静县乃门莫墩乡一名村民,这位村民说:“阿里木江·哈里克复员后在一个供销社工作,他那时候就喜欢帮助别人。现在去了贵州毕节地区卖羊肉串,还是忘不了帮助别人。如果没有他,那些(贫困)孩子可能就辍学了,这让我们都很佩服。不过,作为家乡人,我们还是希望他能早点成家。”

和静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县政府网站多次刊登转载阿里木江·哈里克的事迹,他8年如一日,坚持用卖羊肉串的钱资助贫困学生,实在是难能可贵,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民族团结之歌,是和静人的骄傲。

当天,记者联系到贵州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他说,阿里木江·哈里克自2006年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助学金”后,每年都会拿出5000元资助贫困学生。

汤宇华说,媒体报道阿里木江·哈里克将10万余元捐给百余名学生不太准确,因为他捐出的零散善款未计其中。

“在毕节学院每年为贫困学生发放的100多万元助学金中,其中不少都是热心人听说了阿里木江·哈里克的事迹后主动和学院联系的,阿里木江·哈里克乐于助人的精神远远超过了他的捐款本身。”汤宇华这样赞叹。

小人物也能很伟大

今年4月16日,青海玉树地震后的第三天,阿里木江·哈里克带着行军床、被褥、衣物、锅碗瓢盆以及1万多元现金从贵阳乘飞机飞往西宁。他在西宁购买了8000多元的牛肉和蔬菜后,坐车赶到玉树,协助部队官兵实施救援。救援步入正轨,阿里木江·哈里克返回贵阳时,只剩下两套衣服和一双鞋。

12月初,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曾花了两天时间跟踪拍摄阿里木江·哈里克,并在新华网上刊登名为《30多万串羊肉串串起的“慈善家”》系列组图,这组图片很快被亚心网图片中心图透镜栏目转载。图片受到网友热捧,网民对阿里木江·哈里克的善举给出很高的评价。

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念红梅告诉记者,阿里木江·哈里克以小人物的身份演绎了人间大家,体现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阿里木江·哈里克的报道将在本周《朝闻天下》的专题节目《我的这五年》播出。    (记者 姚成)

□人物介绍

阿里木江·哈里克,和静县乃门莫墩乡人。2002年,来到贵州毕节地区卖羊肉串。8年来,先后捐赠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并在贵州的高校设立“阿里木助学金”。2007年当选贵州年度人物,2010年当选贵州省第二届道德模范。

□投票方法

从即日起至12月31日,市民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为阿里木江·哈里克投票:门户网站开通微博投票;登录新华网投票http://www.xinhuanet.com/newmedia/zgwsgd2010/index.htm);中国移动“手机早晚报”开通手机WAP网站投票。最终,网民评选结果与专家媒体评审团投票相结合,选出10位“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活动预计于2011年1月中旬举行,现场公布评选结果,并通过文字、图片、电视、网络等方式进行直播。(完)(责任编辑:马敏)http://www.xj.xinhuanet.com/zt/2010-12/27/content_21730525.htm
现在举出这种典型,有什么意思呢?
和静好青年贵州助学忙 维wu er青年阿里木先后资助了120名贫困生
----------------------------------------------------------------------------------------------------
www.xjbz.gov.cn        [2007/12/26 11:25:57]         来源:巴州报社        点击:212

  12月17日,已经37岁的阿里木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和静县乃门莫墩乡,这是他14年来第一次回家过古尔邦节。

  在外流浪多年,当朋友们再次见到阿里木时,明显地感觉他变了,似乎变得有些“怪异”——“怎么张口闭口都是‘给谁资助,资助多少’?都快‘奔四’的大男人,竟然还没娶上媳妇。”

  对此,阿里木显得很固执:“钱财是身外物,况且,助人为乐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得不到别人的理解,阿里木非常痛苦,他还是忍不住怀念起在内地那些每天忙碌着卖烤肉的日子。

  每天下午六七点钟出摊,11点多迎来客流高峰,直到凌晨两三点才收摊。尽管每天如此辛苦忙碌,独自打拼了这么多年,但他并没有攒下多少钱,而且他是通过媒体才知道,自己已经资助了120名贫困学生:“花在这上面的钱大概有8万元吧!”

  阿里木认为钱财是身外之物,应该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因此,这么多年来,哪里有需要救助的贫困学生,哪里就有阿里木的身影。

  12月24日,阿里木来到巴音郭楞日报社,他身穿灰色西服,头戴崭新棉帽,整个人看起来很有精神。

  落座后,他掏出一包5元钱的红河,还有一盒变了形的火柴。

  阿里木操着不太熟练的汉语说:“好多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感觉真好!”

  通过交谈,记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个被多家报纸刊登转载的维wu er青年内心的沧桑,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限憧憬。

  在贵州毕节呆了7年后,如今的阿里木在当地大小也算个名人,他用自己捐资助学的举动温暖着贫困学生的心灵,也感染着当地“有钱人”的良知:“捐款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上学,祖国的明天才有希望。”

  当然,阿里木的行为还有一个效果,就是让内地人认识新疆人的善良与友爱。

  远走他乡 缘定贫困毕节

  1987年10月,阿里木因家庭贫困含泪辍学,走进了军营,在石河子度过人生的一段时光。

  3年后他复员了,被分配到和静某乡。由于工资太低,阿里木几度想外出挣钱,可这样一来,全家9口人的生活都将依靠爸爸一人的工资,阿里木不敢轻易放弃,于是一呆就是7年。

  直到1997年,阿里木才下了狠心离别亲人和家乡,独自背着烤肉炉子,踏上开往重庆的火车。这之后,北京、山西、四川、广西、云南等地都留下了这个维wu er青年执著忙碌的身影。

  由于新疆烤羊肉串不合内地人的口味,阿里木不得不从一个城市奔向另一个城市。辛苦的劳作并没有换来预想中的收获,加上背井离乡的忧愁,他的心里写满了凄凉、辛酸和无助。

  回忆起那段日子,阿里木动情地说:“一天吃上一个馍馍就算是好的了,有时候没饭吃了,只能从垃圾桶里捡点别人吃剩下的鸡骨头。没有钱租房子,大大小小的车站就是我睡觉的地方。”

  生活拮据、气候不适加上屡屡无端受辱,阿里木曾多次萌生了回家的念头,但每到这时,他总是一再地鼓励自己:“再坚持几天,生意肯定会好起来的。”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一次次地考验着他,有时一天最多只能卖掉十几串烤肉,连自己起码的温饱都难以彻底解决。

  在生活不下去的时候,阿里木曾在昆明一家砖厂干过体力活,每天吃着米饭拌辣椒,干着超出体力范围的工作,一个月后就瘦得皮包骨头。尽管如此,阿里木仍然顶着压力咬牙挺着,同时从未放弃心中一直坚守的信念——“要做一个好人,做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2000年,阿里木来到贫困的贵州毕节地区,他喜欢上了毕节人的豪爽和真诚,毕节人也爱上了新疆烤肉的自然和特色。

  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后,他知道,自己的流浪生活也许就要在这里结束了。

  意外奖励 激起资助之心

  到达毕节两年后,一件事彻底改变了阿里木的人生。

  当时,他到邻县办事,突然看到山火大作,周围几千名群众旁观,却无一人上前扑救,无论阿里木怎样动员都没有用。

  气愤之余,倔强的阿里木只身奋勇上前,经过3个小时的奋斗,他和林业部门及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扑灭了这起山火。

  山火熄灭,阿里木准备离开时,却意外地被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叫住并登记了身份证号码。

  “我当时吓了一跳,以为他们把我当成纵火犯了。最后才知道,林业部门要奖励我300元钱。”当时阿里木坚持不要,但对方硬是把钱塞进了他的口袋。拿着这笔钱,阿里木心里感到很不安。

  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毕节妇联,阿里木联系到了一个叫赵敏的毕节艺术学院贫困学生,他拿出500元(300元奖金和卖烤肉挣来的200元)交到赵敏手中。这个失去母亲、面临辍学的孩子突然双膝一软,跪在阿里木面前大哭不已。

  这一幕让阿里木内心非常震撼,开始思考这难以解释的场面。

  “过了一段时间,我才真正了解了毕节的贫穷,那里只有靠天下雨才能种地,当地的多数人只能到外面打工谋生。很多上不起学的孩子都光着脚板,一些上学的学生甚至没有书包……”说到这里,阿里木的声音有些哽咽了,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阿里木第二个资助对象是周勇,他受阿里木资助的时间最久,两家的感情至今都很不错。

  周勇患有肾病综合征,家里因缺钱延误了他的病情,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后,父亲甚至打算把周勇扔了。

  就在这时,阿里木及时出现了,他掏出身上的220元钱,又联系周勇的学校资助了1万多元。

  后来经过当地电视台的报道,贵阳的一家医院免费治好了周勇的病,他终于得以重返校园。

  资助路上 有辛酸有愤慨

  在周勇之后,阿里木资助贫困生像是“上了瘾”,平时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可一旦手里有了点钱就赶紧送给贫困生。

  张丹是阿里木在给周勇交学费时认识的,在张丹家里,阿里木哭了——一间房,一口锅,几只碗,胃癌晚期的父亲躺在床板上等死。

  给张丹家里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后,张丹的父亲拉着阿里木的手说:“你是好人,希望我死后你能帮助我的孩子完成学业……”阿里木含着眼泪答应了这个父亲的请求。

  去年,张丹的父亲去世了,阿里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资助张丹继续上学。

  在资助贫困生的过程中,阿里木也碰到过气愤的事:一名老师“慕名”找到他的烤肉摊,称自己的学生家庭困难,希望得到资助。当她无意间拉开包,阿里木看到里面有好几叠百元大钞,他立刻反问:“为什么不用这些钱资助学生?”没想到他得到的答复是“要用这些钱装修自己家的房子”,阿里木的心一下子凉透了——“自家的房子装修得再好,能比得上帮助一个孩子改变命运重要吗?”

  当然,这样的事情只是个例,所以,阿里木资助贫困生的行为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

  ——2003年,阿里木来到毕节市三板桥办事处灵峰村,资助两名苗族贫困生继续上学;

  ——2004年,阿里木资助大方县安洛乡学子李英300元,并给她买了返京上学的火车票;

  ——2007年,阿里木踏着泥泞的山路来到干堰塘村小学,给该校100名贫困生送去书包;

  ——2007年,阿里木省吃俭用购买了181个书包,送到大方县达溪镇聚河小学贫困生手里;

  ——2007年,阿里木来到大方县理化乡长春小学,为41名贫困生资助5000元学费……

  以个人名义 设立助学基金

  以个人名义设立助学基金,对卖烤肉的阿里木来说并不陌生,他有两项个人助学基金。

  2006年10月,阿里木听说毕节学院不少学生成绩优秀,家庭条件困难。于是,阿里木拿着零零整整、沾着羊肉味的5000元找到毕节学院领导,表达了向贫困生献爱心的愿望。

  经过研究,毕节学院决定,再拿出5000元,成立了以阿里木名字命名的“阿里木助学基金”。

  12月7日下午,“阿里木助学金颁发仪式”举行,20名贫困生领到了500元特殊的助学金。

  12月25日,记者辗转联系到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他谈到阿里木时不住地夸奖:“他生活非常简朴,有了钱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资助贫困生。他的思想境界很高,难能可贵。”

  发放助学金的当天,学院领导还亲自为阿里木做访谈,他的精神感动了学院的每一个人。

  “对于阿里木来说,每年拿出5000元并不是个小数目,我们建议他可以少拿一些,表达个心意就行了。可他却说,如果能让贫困的孩子不失学,自己的生活苦一点不算什么。”汤宇华说。

  2007年10月,以阿里木个人名义设立的第二项助学基金在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发放,毕节籍的杨梅、杨海、张丽等20名贫困新生,每人都获得了“阿里木基金”500元的资助。

  当地媒体报道,自2002年至今,阿里木靠卖羊肉串已资助贵州省120名贫困学生继续上学。

  在采访中,阿里木说:“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我希望自己省吃俭用供出来的贫困学生好好学习,毕业之后能到更加贫困的地区当老师,像我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星星之火 绝对可以燎原

  阿里木留给别人的印象常常是一掷千金,而他自己平时吃的却是面条、馍头和卖剩下的烤肉。

  12月25日,记者联系到多次采访阿里木的《贵州都市报》记者朱光伦。他说,11月底,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节目在毕节采访时,听说了阿里木的事情。来到他在桂花路的租住房时,映入大家眼帘的只有一床一锅一碗一烤炉,很多记者当时就忍不住哭了。

  “阿里木从来不考虑自己,立志做个好人,他最大的闪光点在于,捐资助学的行为感染了许多企业家,带动了集体的爱心意识,毕节的百姓见了他都会竖起大拇指。”汤宇华说。

  2006年10月,看了阿里木的报道后,一个煤矿老板交给他1万元;随后,一个刘姓老板也以自己的名义成立了一项助学金;前一段时间,哈佛大学一个博士给毕节学院捐赠了100万元。

  “去年的12月24日非常有意义。”阿里木回忆道,在毕节腾龙凯悦大酒店举办的一个晚会上,受阿里木精神的感染,酒店员工捐赠8800元,私营企业主秦波捐赠5000元,将爱心款交至毕节学院:“我感到自己不孤独了,有了这么多好心人和我一路同行。”阿里木说。

  今年11月,感慨于阿里木的捐资助学行为,毕节学院党委宣传部向《贵州都市报》递交了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推荐参评材料。但由于某种原因,他最终没有进入候选人物。

  “我觉得,阿里木的行为非常值得提倡,并且有利于爱心的传递,巴州当地媒体应给予推荐参评,让社会上出现更多的阿里木,让贫困生都有学上。”汤宇华向记者建议。  (记者 姚成)
新疆羊肉串, 大大滴,好吃
看了电视,很不错
少见啊 所以更要树典型
支持。我也要努力
这才是同胞!
好人啊
愿好人得好报
汗。。。。
我就是毕节人

其实这个阿里木烤肉在我还在老家的时候,经常路过。。。
这个要顶,投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