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上韩军人坦言:北方几分钟可让我们变齑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07:52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2010年12月07日 09:44 时代周报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07/3377631_0.shtml
核心提示:“非军事区”两边布满树木,但树上常常挂有一些红色三角标记,据专家介绍“那意味着树下可能布有地雷”,因此在此值勤的朝韩双方的士兵虽说都荷枪实弹,但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据一位曾在此值勤的韩国士兵回忆说,在大多数日子里,韩国军队的士兵们都凝视着周围的地形。但他们却不敢有任何的松懈,因为:“那座小山下掩藏的一群大炮,在几分钟内就可让我们化为齑粉,因此,我们都神经紧崩”。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2010年12月2日版,作者:葛晓光,原题:《三八线上战与和》

近日来,朝鲜半岛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朝韩双方剑拔弩张。在韩国电视的画面上,朝韩双方的军人都荷枪实弹注视着彼此的一举一动。西方媒体评论说:“朝鲜半岛就像一个危险的火药桶,哪怕是有一点儿火星,也将造成不可估算的后果。”

一时间,擦抢走火的担心笼罩着东北亚的上空。

11月28日下午3时许,一枚155毫米口径的炮弹,落在军事分界线南侧的“非军事区”(DMZ)内。针对突如其来的炮声,居住在这一带的韩国居民误以为是朝鲜发射的炮弹,非常恐慌。因此,一些人开始向韩国部队和官公署打电话咨询了相关情况。

很快,韩国军方表示“是演习失误,并无其它意图”,朝鲜炮击延坪岛以后,该部队正在进行紧急状况应对演习。而在此过程中,一名炮兵将演习误认为实战,并发射了迫击炮。炮弹降落在部队以北约14公里远的板门店附近军事分界线(MDL)和南方警戒线之间的非军事区内一山区上,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情势非常紧急。如果朝鲜方面产生了错误判断,则后果无法想象。”韩国长安大学的国际问题专家詹德斌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非军事区’是一个军事缓冲地带,而这一区域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则后果将极难预料”。

非军事区的对峙

按照国际法上的理解,“非军事区”(DMZ)的意思是指“国际法规定的,国家没有义务驻扎军事兵力和保持军事设施的,该国家的特定地区”。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后,双方决定建立“非军事区”作为缓冲地带,基本上与北纬38度线平行,并在事实上成为朝韩两国的边界线。

据相关资料显示,朝韩军事分界线横贯朝鲜半岛,从礼成江和汉江入口的乔桐岛,经由开城南边的板门店和中部的铁原、金华,连接到东海岸高城明湖里。南北长4公里,东西长250公里—离军事分界线向南2公里的一条线是“非军事区”的南方界线,向北2公里的一条线则是“非军事区”的北方界线。

据韩国媒体报道,如今的“非军事区”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0。5%。然而,随着南方界线向北移动和北方界线向南移动,因此,实际上的宽度不到4公里,面积也有所减少。

“作为冷战时期的遗留物,‘非军事区’戒备森严,可以说是世界上戒备最严的地区”。韩国长安大学的詹德斌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近60年来,两支庞大的军队在两边对峙,日复一日地琢磨着彼此的意图,因此可以说‘战争一触即发’。”

据韩国媒体报道,在朝韩“非军事区”240公里的地带上,数十万名军人和数千门大炮处于备战状态,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曾称这里是“地球上最可怕的地区”。据统计,在这240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共有1291个黄色的界标:向着韩国方向,界标用英语和韩语书写,而向着朝鲜方向则用朝鲜语和中文书写。

“非军事区”两边布满树木,但树上常常挂有一些红色三角标记,据专家介绍“那意味着树下可能布有地雷”,因此在此值勤的朝韩双方的士兵虽说都荷枪实弹,但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据一位曾在此值勤的韩国士兵回忆说,在大多数日子里,韩国军队的士兵们都凝视着周围的地形。但他们却不敢有任何的松懈,因为:“那座小山下掩藏的一群大炮,在几分钟内就可让我们化为齑粉,因此,我们都神经紧崩”。

尽管,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对于“非军事区”附近的许多居民来说,战争并没有结束。

朝鲜战争期间,双方在这一地区埋设了数百万颗地雷。自1953年以来已经有数十人被地雷炸死。因此,在“非军事区”内,人们经常可以看见被地雷炸伤、失去一条腿的野猪或梅花鹿在森林中跛行。

零星冲突频现

不仅如此,据公开的资料显示,“非军事区”还经常成为朝韩小规模武装冲突的爆发地。

1968年1月17日,31名朝鲜突击队队员伪装成韩国士兵,在青瓦台企图暗杀韩国总统朴正熙,结果任务失败:29名突击队员死亡、一人自杀,68名韩国人死亡、66人受伤,其中包括约24名平民。

1968年10月,130名朝鲜突击队员攻入韩国江原道南部的三陟市和蔚珍地区,结果共110人死亡、7人被俘及13人逃脱。

1969年3月,六名朝鲜渗透人员越过边界,在江原道打死一名站岗的韩国警察。

1969年10月,朝鲜渗透人员在靠近南部边界的非军事区枪杀四名美国士兵。

1970年4月,在京畿道的战斗中,三名朝鲜渗透者被打死,五名韩国士兵受伤。

1979年10月,三名朝鲜渗透人员试图渗透非军事区东段时被拦截,一人被打死。

之后,韩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格措施,因此朝鲜对于“非军事区”的渗透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从1974年11月15日开始,韩国发现了四条穿过“非军事区”的隧道。

第一条隧道是被一名巡逻的韩国士兵发现,当时该士兵发现蒸汽从地面往上升。在仔细检查时,与朝鲜士兵发生交火。

随后,在80年代,第二条和第三条隧道被发现,而在1990年,第四条类似的隧道被发现。据韩国媒体报道,这些隧道都是“朝鲜用于向南入侵韩国的秘密通道”,其内部空间非常宽阔,每小时足可通过一个师的兵力。

另外,据美国专业军事网站“全球安全网”估计,在朝韩边境“非军事区”可能存在多达20条这样的隧道,但大多数还不为韩方所知。

不过,虽说朝韩双方经常剑拔弩张,但在1998年之后,朝韩双方由于实行了“阳光政策”,朝鲜和韩国还是迎来一段“蜜月期”。尤其,离散家属的会面更让人看到了朝韩双方“血浓于水”的真情。然而,好景不长,在2003年之后朝韩双方的关系又开始趋于紧张。

2003年7月,朝韩在“非军事区”发生交火事件。当时,在韩国京畿道涟郡与朝鲜相接的军事分界线“非军事区”内,朝鲜士兵从朝方警戒哨所向韩国军队警戒哨所发射了4发枪弹。随后,韩国士兵用喇叭向朝鲜提出警告并向朝方哨所发射了17发机关枪子弹,交火持续了将近1分钟。

三年之后,在2006年7月31日,朝韩士兵又发生短暂交火,这起事件发生在“非军事区”江原道杨口郡附近。当时,朝鲜人民军哨所向韩国军方哨所首先发射了两发子弹,韩国军队当即发射6发子弹回应。

“虽然,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朝韩双方在‘非军事区’没有发生过大的军事冲突,但零星的冲突一直持续不断,这当然对朝韩双方的关系构成了巨大压力,”詹德斌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这种在‘非军事区’里的发生的零星冲突,虽说威力不大,但一旦双方发生误判的情况下,后果将极为严重,因此,‘非军事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带。”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2010年12月07日 09:44 时代周报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07/3377631_0.shtml
核心提示:“非军事区”两边布满树木,但树上常常挂有一些红色三角标记,据专家介绍“那意味着树下可能布有地雷”,因此在此值勤的朝韩双方的士兵虽说都荷枪实弹,但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据一位曾在此值勤的韩国士兵回忆说,在大多数日子里,韩国军队的士兵们都凝视着周围的地形。但他们却不敢有任何的松懈,因为:“那座小山下掩藏的一群大炮,在几分钟内就可让我们化为齑粉,因此,我们都神经紧崩”。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2010年12月2日版,作者:葛晓光,原题:《三八线上战与和》

近日来,朝鲜半岛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朝韩双方剑拔弩张。在韩国电视的画面上,朝韩双方的军人都荷枪实弹注视着彼此的一举一动。西方媒体评论说:“朝鲜半岛就像一个危险的火药桶,哪怕是有一点儿火星,也将造成不可估算的后果。”

一时间,擦抢走火的担心笼罩着东北亚的上空。

11月28日下午3时许,一枚155毫米口径的炮弹,落在军事分界线南侧的“非军事区”(DMZ)内。针对突如其来的炮声,居住在这一带的韩国居民误以为是朝鲜发射的炮弹,非常恐慌。因此,一些人开始向韩国部队和官公署打电话咨询了相关情况。

很快,韩国军方表示“是演习失误,并无其它意图”,朝鲜炮击延坪岛以后,该部队正在进行紧急状况应对演习。而在此过程中,一名炮兵将演习误认为实战,并发射了迫击炮。炮弹降落在部队以北约14公里远的板门店附近军事分界线(MDL)和南方警戒线之间的非军事区内一山区上,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情势非常紧急。如果朝鲜方面产生了错误判断,则后果无法想象。”韩国长安大学的国际问题专家詹德斌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非军事区’是一个军事缓冲地带,而这一区域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则后果将极难预料”。

非军事区的对峙

按照国际法上的理解,“非军事区”(DMZ)的意思是指“国际法规定的,国家没有义务驻扎军事兵力和保持军事设施的,该国家的特定地区”。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后,双方决定建立“非军事区”作为缓冲地带,基本上与北纬38度线平行,并在事实上成为朝韩两国的边界线。

据相关资料显示,朝韩军事分界线横贯朝鲜半岛,从礼成江和汉江入口的乔桐岛,经由开城南边的板门店和中部的铁原、金华,连接到东海岸高城明湖里。南北长4公里,东西长250公里—离军事分界线向南2公里的一条线是“非军事区”的南方界线,向北2公里的一条线则是“非军事区”的北方界线。

据韩国媒体报道,如今的“非军事区”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0。5%。然而,随着南方界线向北移动和北方界线向南移动,因此,实际上的宽度不到4公里,面积也有所减少。

“作为冷战时期的遗留物,‘非军事区’戒备森严,可以说是世界上戒备最严的地区”。韩国长安大学的詹德斌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近60年来,两支庞大的军队在两边对峙,日复一日地琢磨着彼此的意图,因此可以说‘战争一触即发’。”

据韩国媒体报道,在朝韩“非军事区”240公里的地带上,数十万名军人和数千门大炮处于备战状态,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曾称这里是“地球上最可怕的地区”。据统计,在这240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共有1291个黄色的界标:向着韩国方向,界标用英语和韩语书写,而向着朝鲜方向则用朝鲜语和中文书写。

“非军事区”两边布满树木,但树上常常挂有一些红色三角标记,据专家介绍“那意味着树下可能布有地雷”,因此在此值勤的朝韩双方的士兵虽说都荷枪实弹,但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据一位曾在此值勤的韩国士兵回忆说,在大多数日子里,韩国军队的士兵们都凝视着周围的地形。但他们却不敢有任何的松懈,因为:“那座小山下掩藏的一群大炮,在几分钟内就可让我们化为齑粉,因此,我们都神经紧崩”。

尽管,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对于“非军事区”附近的许多居民来说,战争并没有结束。

朝鲜战争期间,双方在这一地区埋设了数百万颗地雷。自1953年以来已经有数十人被地雷炸死。因此,在“非军事区”内,人们经常可以看见被地雷炸伤、失去一条腿的野猪或梅花鹿在森林中跛行。

零星冲突频现

不仅如此,据公开的资料显示,“非军事区”还经常成为朝韩小规模武装冲突的爆发地。

1968年1月17日,31名朝鲜突击队队员伪装成韩国士兵,在青瓦台企图暗杀韩国总统朴正熙,结果任务失败:29名突击队员死亡、一人自杀,68名韩国人死亡、66人受伤,其中包括约24名平民。

1968年10月,130名朝鲜突击队员攻入韩国江原道南部的三陟市和蔚珍地区,结果共110人死亡、7人被俘及13人逃脱。

1969年3月,六名朝鲜渗透人员越过边界,在江原道打死一名站岗的韩国警察。

1969年10月,朝鲜渗透人员在靠近南部边界的非军事区枪杀四名美国士兵。

1970年4月,在京畿道的战斗中,三名朝鲜渗透者被打死,五名韩国士兵受伤。

1979年10月,三名朝鲜渗透人员试图渗透非军事区东段时被拦截,一人被打死。

之后,韩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格措施,因此朝鲜对于“非军事区”的渗透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从1974年11月15日开始,韩国发现了四条穿过“非军事区”的隧道。

第一条隧道是被一名巡逻的韩国士兵发现,当时该士兵发现蒸汽从地面往上升。在仔细检查时,与朝鲜士兵发生交火。

随后,在80年代,第二条和第三条隧道被发现,而在1990年,第四条类似的隧道被发现。据韩国媒体报道,这些隧道都是“朝鲜用于向南入侵韩国的秘密通道”,其内部空间非常宽阔,每小时足可通过一个师的兵力。

另外,据美国专业军事网站“全球安全网”估计,在朝韩边境“非军事区”可能存在多达20条这样的隧道,但大多数还不为韩方所知。

不过,虽说朝韩双方经常剑拔弩张,但在1998年之后,朝韩双方由于实行了“阳光政策”,朝鲜和韩国还是迎来一段“蜜月期”。尤其,离散家属的会面更让人看到了朝韩双方“血浓于水”的真情。然而,好景不长,在2003年之后朝韩双方的关系又开始趋于紧张。

2003年7月,朝韩在“非军事区”发生交火事件。当时,在韩国京畿道涟郡与朝鲜相接的军事分界线“非军事区”内,朝鲜士兵从朝方警戒哨所向韩国军队警戒哨所发射了4发枪弹。随后,韩国士兵用喇叭向朝鲜提出警告并向朝方哨所发射了17发机关枪子弹,交火持续了将近1分钟。

三年之后,在2006年7月31日,朝韩士兵又发生短暂交火,这起事件发生在“非军事区”江原道杨口郡附近。当时,朝鲜人民军哨所向韩国军方哨所首先发射了两发子弹,韩国军队当即发射6发子弹回应。

“虽然,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朝韩双方在‘非军事区’没有发生过大的军事冲突,但零星的冲突一直持续不断,这当然对朝韩双方的关系构成了巨大压力,”詹德斌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这种在‘非军事区’里的发生的零星冲突,虽说威力不大,但一旦双方发生误判的情况下,后果将极为严重,因此,‘非军事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