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传》涉嫌剽窃 作者吴晓波与新华书店遭起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23:59
《吴敬琏传》涉嫌剽窃 作者吴晓波与新华书店遭起诉
2010年12月04日   来源: 中广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书《吴敬琏传》自今年1月出版以来,备受关注,在各大畅销书榜上都曾拔得头筹。没曾想却因此惹上官司。吴敬琏前学术助手柳红看到这本与自己的著作《吴敬琏评传》名字极相似的书后,发现里面的内容存在多处剽窃,于是一纸诉状将吴晓波,以及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主持人:昨天北京东城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庭上原告公布了哪些证据?被告又做了怎样的回应?采访传主的素材能否为原告所属著作权?
    记者:昨天的庭审从上午9点半开始,一直持续了5个小时,原告柳红到庭,而被告之一吴晓波却没有参加。双方围绕着争论的焦点举证质证。
    焦点一,原告柳红凭什么说吴晓波侵权?
    提起吴晓波,很多人的第一反映便是畅销书作家,其著作《激荡三十年》更是在各大图书销量榜上屡拔头筹。这位高产财经作家,出书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而原告柳红却名不见经传,她所著的《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评传--吴敬琏传》,自2002年出版后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所以柳红一起诉,就有人说她想借机出名,那么她凭什么说吴晓波写的《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侵权?庭审中,原告的代理律师一一列举了30多处涉嫌侵权的段落证明了自己的主张。
    原告代理律师:“经统计,两者近似的部分,目前达到32处,约8千字。第二项,《吴敬琏评传》和《吴敬琏传》在文献引证方面也存在着多处相同,其中引用文献相同部分30处左右,约7千字,其中包括柳红首度披露的文献有五处,约两千字。第三部分是《吴敬琏传》和《吴敬琏评传》在篇章结构安排上有多处相似之处。
    记者:原告认为,《吴敬琏传》出版后进行了大规模宣传,在各大书店的醒目位置上架销售,并跻身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她起诉要求三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50万元,同时还要求赔礼道歉。”
    原告代理律师:“被告方实际上他的作品剽窃了原告的作品导致公众对两个作品造成混淆,我们要求他赔礼道歉并给原告方赔偿精神损害。”
    如果说选择一家媒体赔礼道歉的话,原告代理律师表示将选择第一财经。





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2/04/c_12847194.htm《吴敬琏传》涉嫌剽窃 作者吴晓波与新华书店遭起诉
2010年12月04日   来源: 中广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书《吴敬琏传》自今年1月出版以来,备受关注,在各大畅销书榜上都曾拔得头筹。没曾想却因此惹上官司。吴敬琏前学术助手柳红看到这本与自己的著作《吴敬琏评传》名字极相似的书后,发现里面的内容存在多处剽窃,于是一纸诉状将吴晓波,以及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主持人:昨天北京东城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庭上原告公布了哪些证据?被告又做了怎样的回应?采访传主的素材能否为原告所属著作权?
    记者:昨天的庭审从上午9点半开始,一直持续了5个小时,原告柳红到庭,而被告之一吴晓波却没有参加。双方围绕着争论的焦点举证质证。
    焦点一,原告柳红凭什么说吴晓波侵权?
    提起吴晓波,很多人的第一反映便是畅销书作家,其著作《激荡三十年》更是在各大图书销量榜上屡拔头筹。这位高产财经作家,出书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而原告柳红却名不见经传,她所著的《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评传--吴敬琏传》,自2002年出版后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所以柳红一起诉,就有人说她想借机出名,那么她凭什么说吴晓波写的《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侵权?庭审中,原告的代理律师一一列举了30多处涉嫌侵权的段落证明了自己的主张。
    原告代理律师:“经统计,两者近似的部分,目前达到32处,约8千字。第二项,《吴敬琏评传》和《吴敬琏传》在文献引证方面也存在着多处相同,其中引用文献相同部分30处左右,约7千字,其中包括柳红首度披露的文献有五处,约两千字。第三部分是《吴敬琏传》和《吴敬琏评传》在篇章结构安排上有多处相似之处。
    记者:原告认为,《吴敬琏传》出版后进行了大规模宣传,在各大书店的醒目位置上架销售,并跻身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她起诉要求三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50万元,同时还要求赔礼道歉。”
    原告代理律师:“被告方实际上他的作品剽窃了原告的作品导致公众对两个作品造成混淆,我们要求他赔礼道歉并给原告方赔偿精神损害。”
    如果说选择一家媒体赔礼道歉的话,原告代理律师表示将选择第一财经。





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2/04/c_12847194.htm
焦点二,从时间点上看,原告柳红2002年就出版了其著作《吴敬琏评传》,而吴晓波的《吴敬琏传》是今年1月才与读者见面,对于那些相似的文字表述,是吴敬琏接受不同采访者所做的同样表述还是拿来主义直接采用呢?柳红说自己是采访了大量的人付出了很多心血。
    柳红:“我当时采访了30多个人,他的亲人,比如他的大姐,二姐,大姐夫,他的夫人还有夫人的同事,老师,然后还有学生,还有他们共过事的人,吴敬琏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甚至于吴敬琏父母的同事的孩子。”
    记者:同时被告方也向法庭取证,证明自己的主张,认为这些采访证据与原告所诉的32处抄袭存在关联性和对应性出入。
    原告代理律师:“但是我相信原告是做了这样一个采访工作,但是因为他记录下来的是这些人被采访的口述,这些口述部分是没有被采访人确认的,这是对它真实性的疑点。那么对于观点性,我们是这么认为的,这些采访笔记首先他所引证的并不涵盖全部的32处,但是从证据规则的角度上来讲,他必须证明,这32处都是来源于原告的采访并且由他独立完成,那么这个证据的对应性不存在。”
     焦点三,如何看待鸣谢的表述?    记者:在吴晓波的书中,最后的鸣谢名单里确实出现了柳红的名字,这种方式是文人的礼貌还是表示对书中引用他人著作不承担法律责任的表述呢?双方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柳红说,采访只是写传记的其中一部分,还有后续大量的整理工作。
    柳红:不是说采访了传记就能写出来了,因为你想想每个人说的都是非常零星的,不是那么精确的,当你落到文字上只要是写作的人,写这样书的就知道落在文字上是需要非常精确,你得把所有的年代,甚至于月份都要连起来的,这些人在这样的时候是不能空缺的,是不能消失的。
    记者:而被告代理人则坚持认为,这些内容都是吴敬琏的口述。
    原告代理律师:“从这些笔记上来看,采访人有吴敬琏,包括和吴敬琏相关的其他人物,那我们认为通过这些笔记,更能证明了原告的作品是一部传记作品,里面很多内容是来源于传记以及相关人的阐述及观点,因此这个表述应当是属于相关传注,而并非由原告所创。”
    记者:昨天法庭认为,原被告双方还要继续细化手中所掌握的证据,因此此案并没有当庭宣判,最新进展中国之声还将继续关注。 (记者孙莹 实习记者刘璐)
给活人立传,这是咒人家死啊。
这年头m没本传记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混过。。。。真是什么人都出来写传。。。
吴晓波在<经济观察报>上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是1个月写完这个书的,而且说自己写的如何辛苦.

现在要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