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完)打造交通版第一口水帖:市场化真是万灵丹么?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30:47


十年前我对TDB和JTB的认识跟大部分人都一样,认为TDB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余孽,JTB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代表。工作以后自己经历了很多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同学们也遍布JTB和TDB的建设单位。闲来无事同学间交流让大家慢慢对很多问题都有了重新的认识。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春节,半夜在工地上监督桩基础的施工,一个读研的同学发了一条短信:“我在回东北的火车上,左手拎着包,右腿单立,左腿被挤得悬空,右手给你发短信,公路不让超载,火车严重超载,GOURI的TDB!”
       这样的愤怒可能坛子里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愤怒每年都有一次集中爆发。那时候我跟大家一样有这样的想法:裁掉TDB,最多在JTB给他们留个TD司,这群家伙就老实了!              
       现在说裁掉不适合也不是维护TDB的体制,而是想跟大家说说我对TDB和JTB的理解,讨论下如何让其更有效的运转。虽然咱们不是决策人,但作为一个公民还是应该很冷静客观的为国家发展说说自己的想法。我认为目前裁掉TDB并入JTB,只是大家泄一时之愤惩罚了某些人,对铁路发展并无好处。但是同样认为改革是必需的,而且大交通部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得从我和同学们的个人经历说起,从铁路和公路的施工到运营说起。超大历来是专家云集的地方,论证都是引经据典。我只是铁路建设的从业人员之一,才疏学浅对很多问题并不精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本文是在超大首发,本人没写草稿,难免有很多疏漏和错误,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修改完成。

       一、公路、铁路交通建设的意义
         其实意义不用多说,交通对国防、经济的作用大家都很清楚。在这之所以要啰嗦一下,只是想从源头上说说公路及铁路各自的特点,弄清楚形成过程,在讨论其各自体制组成、建设特点的时候更便于理解。
         交通历来是国家大事。《左传》里记载楚国送给某小国鼎,条件是先把路修好,结果路一修好楚军长驱直入灭了其国;齐国打了败仗,晋国要求齐国田埂修成东西向以便于兵车行进。等到六国统一,秦国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和直道以便于统治。到了近现代交通的经济意义超过了军事意义,便捷的交通为经济腾飞提供了动力。
         交通的修建和维护一直都是以国家意志做主导。汉代的时候各地方官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保持驿路的畅通,并沿途修亭、种树。刘邦就曾是亭长,相当于现在公路养护班的班长或者是铁路工务段的段长。由于道路的修建工程量从古至今都是巨大的,所以没有国家主导,完全靠市场经济去修建只会造成一种局面:富的地方交通便利,穷的地方依然封闭。这一点在后面再详细讨论。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的交通远远落后世界水平。无论果粉如何粉饰,真相是黄金十年期间没有一条通达全国的公路,铁路就更别提。建国初期发展交通只能是靠国家意志,铁路和公路的特点又决定了其各自的发展道路。通常情况下把铁路比喻成动脉,公路比喻成静脉。全国各地的发展不均衡和产业特点以及公路交通、汽车工业的落后,铁路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在现在都是大宗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首选运输途径(水路也是大型设备和大宗物品的主要运输途径,但受一定限制)。大家可以想象下,如果您处在建国初期的决策者位置面对百废待兴的建设中需要各类物资运输却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该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统筹安排,统一调配。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效率。铁路除了经济建设任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军事运输。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了!比如今年SB大会期间广铁集团承担了防空部队的调运任务。其他如每年新装备新补给品等等的运输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很多运输都是保密的,所以很容易被军迷忽视。公路交通的意义在于点对点的运输,将物资分送到每一个点上这是铁路做不到的,所以公路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更为直接。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公路和铁路的建设特点及运营的特点了。

十年前我对TDB和JTB的认识跟大部分人都一样,认为TDB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余孽,JTB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代表。工作以后自己经历了很多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同学们也遍布JTB和TDB的建设单位。闲来无事同学间交流让大家慢慢对很多问题都有了重新的认识。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春节,半夜在工地上监督桩基础的施工,一个读研的同学发了一条短信:“我在回东北的火车上,左手拎着包,右腿单立,左腿被挤得悬空,右手给你发短信,公路不让超载,火车严重超载,GOURI的TDB!”
       这样的愤怒可能坛子里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愤怒每年都有一次集中爆发。那时候我跟大家一样有这样的想法:裁掉TDB,最多在JTB给他们留个TD司,这群家伙就老实了!              
       现在说裁掉不适合也不是维护TDB的体制,而是想跟大家说说我对TDB和JTB的理解,讨论下如何让其更有效的运转。虽然咱们不是决策人,但作为一个公民还是应该很冷静客观的为国家发展说说自己的想法。我认为目前裁掉TDB并入JTB,只是大家泄一时之愤惩罚了某些人,对铁路发展并无好处。但是同样认为改革是必需的,而且大交通部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得从我和同学们的个人经历说起,从铁路和公路的施工到运营说起。超大历来是专家云集的地方,论证都是引经据典。我只是铁路建设的从业人员之一,才疏学浅对很多问题并不精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本文是在超大首发,本人没写草稿,难免有很多疏漏和错误,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修改完成。

       一、公路、铁路交通建设的意义
         其实意义不用多说,交通对国防、经济的作用大家都很清楚。在这之所以要啰嗦一下,只是想从源头上说说公路及铁路各自的特点,弄清楚形成过程,在讨论其各自体制组成、建设特点的时候更便于理解。
         交通历来是国家大事。《左传》里记载楚国送给某小国鼎,条件是先把路修好,结果路一修好楚军长驱直入灭了其国;齐国打了败仗,晋国要求齐国田埂修成东西向以便于兵车行进。等到六国统一,秦国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和直道以便于统治。到了近现代交通的经济意义超过了军事意义,便捷的交通为经济腾飞提供了动力。
         交通的修建和维护一直都是以国家意志做主导。汉代的时候各地方官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保持驿路的畅通,并沿途修亭、种树。刘邦就曾是亭长,相当于现在公路养护班的班长或者是铁路工务段的段长。由于道路的修建工程量从古至今都是巨大的,所以没有国家主导,完全靠市场经济去修建只会造成一种局面:富的地方交通便利,穷的地方依然封闭。这一点在后面再详细讨论。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的交通远远落后世界水平。无论果粉如何粉饰,真相是黄金十年期间没有一条通达全国的公路,铁路就更别提。建国初期发展交通只能是靠国家意志,铁路和公路的特点又决定了其各自的发展道路。通常情况下把铁路比喻成动脉,公路比喻成静脉。全国各地的发展不均衡和产业特点以及公路交通、汽车工业的落后,铁路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在现在都是大宗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首选运输途径(水路也是大型设备和大宗物品的主要运输途径,但受一定限制)。大家可以想象下,如果您处在建国初期的决策者位置面对百废待兴的建设中需要各类物资运输却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该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统筹安排,统一调配。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效率。铁路除了经济建设任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军事运输。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了!比如今年SB大会期间广铁集团承担了防空部队的调运任务。其他如每年新装备新补给品等等的运输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很多运输都是保密的,所以很容易被军迷忽视。公路交通的意义在于点对点的运输,将物资分送到每一个点上这是铁路做不到的,所以公路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更为直接。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公路和铁路的建设特点及运营的特点了。


二、公路、铁路的建设及运营特点
    1、项目的制定
        在建国初期,为了军事上的需要也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由国家意志修建了以北京为起点的多条国家公路,比如107国道、207国道等等,最著名的就是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修建这些公路的时候还谈不上项目运作,就是国家命令。沿线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都一起上,条件艰苦的地方就是解放军上。青藏公路就是慕生忠将军带领官兵修建的,川藏公路则有一首著名歌曲《二郎山》,歌中唱到“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这首歌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以前在工地累了听一听就觉得无比振奋。正因为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很多地方的道路工程修建就必须由国家为主导,为了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由解放军组建了不少建设队伍,著名的铁道兵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如中土集团、中交集团等等很多单位都是有工程兵经历。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方面以国家意志的修建少了,转为由地方政府组织的省内路网规划。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每个省份的情况不一样,即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铁路依然由国家为主导,原因就在于铁路的特殊性。首先铁路是跨省的,需要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其次每个省份的经济情况不一样,由地方政府分段修建则影响工期、质量,这样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比如浙赣线如果由地方政府主导修建,就可能出现浙江省修好了江西省还没完成土方施工的情况。可铁路不拉通就无法显现中远途运输的优势。再加上铁路对国防有特殊的意义,在项目规划的时候要服从国防需要,所以铁路的修建都是统筹安排的。也有一些地方铁路,如广东就有广梅汕和海南东环、西环等。这些铁路也是以国铁为基础作为延伸。也可以说这些铁路是国家让地方政府管理铁路的尝试。不过遗憾的是这些线路并没有达到很多人想要的结果。
    2、资金的来源
       无论公路和铁路的修建都是移山填海的活,需要大笔的资金和无数的人力物力,更需要统一的管理、协调,达到统筹规划统一调配,使有效的资源最大化的被利用。
       首先说说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一般来说公路因为与本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公路的修建技术条件要低一些,本地政府可以主导发动沿线群众。人山人海彩旗招展这种场景在建国初期是常见的。公路按技术等级有二级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等等。没钱先修个二级的,把路拉通;有钱了再扩宽整整路基变成一级;什么时候阔了就围起来变成高速公路。公路建设的资金就比较杂了,常见的有自凑资金,没钱我出工还不行?地方政府的拨款;地方政府没钱就贷款;也许本地银行没钱,可以找亚洲银行等外资贷款;外资贷不到可以找港商、台商投资。还钱好办:路修通后建两个收费站,来个人就要交买路钱。如果有兴趣您回去查查本省的公路建设历史,肯定有外资和个人投资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类投资的回报也是巨大的,一般都是多少年的过路费由出资人收走。说个例子,这个不保证真实性,但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1996年湖南修建洞庭湖大桥,岳阳洞庭湖大桥东接岳阳市区洞庭大道和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西连省道306线,总投资80564万元。这个投资是最终的结果。当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采取了很多新技术,这座大桥是全国第一座三联跨不等高斜拉索桥,所以在修建的时候预算资金没人敢定死,这导致无法在银行贷款。湖南省政府也没有多余的资金投进去了。在万般无奈之下找到香港一家投资公司,人家愿意投钱但是有个条件:这座桥修好后三十年的过桥费由他们收取。这样苛刻的条件是刚烈的湖南人无法同意的。事情的转机是朱相到湖南视察,地方政府觉得是个机会趁其视察时带路路过此座大桥,朱相一看很是震惊,湖南省政府领导趁机汇报困难及处境。朱相一听立刻拍板说这么好的项目国家当然要支持。于是顺利的贷款保证了工期。听前辈说这桥最大的困难是桩基础部分,由于有一条地下暗河桩基础无法顺利完成,导致投资一再提高。
       先把事情真伪放在一边。从这个事情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国家意志支持,很多重大工程都无法顺利完成,即使完成也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大家回忆下1996年时国内经济情况就能理解当时为何有这样进退两难的事情发生。
       铁路的特点决定了其建设不能跟公路一样。公路可以修一段缓一缓,这段的养路费再修另外一段。铁路是无法这么做的,必须一次完成建设才有经济效益,所以铁路必须由国家主导建设。由于沿线更地的经济发展不一样,也不可能由地方政府出资修建,比如福建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差距就很大,东部的经济可以支持铁路,西部还等着铁路通了发展经济呢。其次铁路的技术标准要高于公路,必须由专业队伍施工完成,群众性的建设在铁路是行不通的。目前国内铁路有地方政府出资,如广东等地;有外资贷款,比如浙赣线电气化改造等;最主要的是国家投资。由国家投资建设也是有技术原因的。
    3、建设的标准及要求
       前面提到了公路的建设标准。公路建设标准相对来说要灵活,也比较低,主要是因为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决定的。大家平常热议的99坦克自重问题就涉及到桥梁的承载。公路桥梁的设计规范中最大承载力是120挂,就是120吨的挂车,然后根据汽车类型求出最不利荷载即荷载造成桥梁最大扰度的情况(什么情况下桥弯曲度最大)。公路由于建设标准不一,所以假设一辆大货车在某乡村公路过不去,没关系,出门左拐上省道,绕个弯再回来就是了,实在绕不过来就叫一群人来把路拓宽或者先卸一部分货,多拉几趟嘛。铁路则不行,没见过浙江省开出的火车到甘肃过不去了。铁路的标准必须是全国统一的。
       再比如公路可以根据本地的经济条件决定修成什么样。没钱就是砂石路双向两车道,有钱铺沥青双向四车道,大款就水泥硬化双向六车道,反正车能过去。铁路不能这么干,您能想象京九复线在广东是双线,进江西就是单线吗?那火车不挤成堆才怪。如果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区经济决定,江西省说我单线就够用了,广东有钱可以修双线嘛……这不开玩笑么?所以要统一标准也只能由国家主导,经济落后地区补贴点,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点,全线修成一个标准。
    4、运营管理
       公路的运营管理相对来说简单,红灯停绿灯行,慢的超过去,实在过不去大家都停下来等。
       铁路则需要统一规划行车时间,不然就是追尾和对撞。所以公路可以划给各地方管理,铁路必须统一管理。本坛有个帖子说铁道部是唯一的特例,因为有警察、有法院。其实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假设在北京开往广西的K21车上有一位旅客下车的时候发现被盗了,窃贼不知道在哪下车了,您说他去哪报案呢?肯定是找广西的公安局。受理了怎么调查?沿途经过那么多省份,盗窃案是发生在何时何地也不清楚,广西的公安机关只好发电报要求沿途各省公安机关协查。然后各省公安机关在这趟车进入本省就开始上车调查,出了本省再将调查结果移交下一省份……再假设窃贼是在河北上车在湖北被抓了,您说窃贼是在湖北审理还是该移交河北省或者广西省审理?说到这,您估计也看晕了吧。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铁路上管。至少这是在建国初期经济不发达,交通、通讯都不便利的情况下是最有效的。

二、公路、铁路的建设及运营特点
    1、项目的制定
        在建国初期,为了军事上的需要也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由国家意志修建了以北京为起点的多条国家公路,比如107国道、207国道等等,最著名的就是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修建这些公路的时候还谈不上项目运作,就是国家命令。沿线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都一起上,条件艰苦的地方就是解放军上。青藏公路就是慕生忠将军带领官兵修建的,川藏公路则有一首著名歌曲《二郎山》,歌中唱到“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这首歌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以前在工地累了听一听就觉得无比振奋。正因为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很多地方的道路工程修建就必须由国家为主导,为了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由解放军组建了不少建设队伍,著名的铁道兵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如中土集团、中交集团等等很多单位都是有工程兵经历。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方面以国家意志的修建少了,转为由地方政府组织的省内路网规划。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每个省份的情况不一样,即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铁路依然由国家为主导,原因就在于铁路的特殊性。首先铁路是跨省的,需要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其次每个省份的经济情况不一样,由地方政府分段修建则影响工期、质量,这样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比如浙赣线如果由地方政府主导修建,就可能出现浙江省修好了江西省还没完成土方施工的情况。可铁路不拉通就无法显现中远途运输的优势。再加上铁路对国防有特殊的意义,在项目规划的时候要服从国防需要,所以铁路的修建都是统筹安排的。也有一些地方铁路,如广东就有广梅汕和海南东环、西环等。这些铁路也是以国铁为基础作为延伸。也可以说这些铁路是国家让地方政府管理铁路的尝试。不过遗憾的是这些线路并没有达到很多人想要的结果。
    2、资金的来源
       无论公路和铁路的修建都是移山填海的活,需要大笔的资金和无数的人力物力,更需要统一的管理、协调,达到统筹规划统一调配,使有效的资源最大化的被利用。
       首先说说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一般来说公路因为与本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公路的修建技术条件要低一些,本地政府可以主导发动沿线群众。人山人海彩旗招展这种场景在建国初期是常见的。公路按技术等级有二级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等等。没钱先修个二级的,把路拉通;有钱了再扩宽整整路基变成一级;什么时候阔了就围起来变成高速公路。公路建设的资金就比较杂了,常见的有自凑资金,没钱我出工还不行?地方政府的拨款;地方政府没钱就贷款;也许本地银行没钱,可以找亚洲银行等外资贷款;外资贷不到可以找港商、台商投资。还钱好办:路修通后建两个收费站,来个人就要交买路钱。如果有兴趣您回去查查本省的公路建设历史,肯定有外资和个人投资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类投资的回报也是巨大的,一般都是多少年的过路费由出资人收走。说个例子,这个不保证真实性,但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1996年湖南修建洞庭湖大桥,岳阳洞庭湖大桥东接岳阳市区洞庭大道和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西连省道306线,总投资80564万元。这个投资是最终的结果。当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采取了很多新技术,这座大桥是全国第一座三联跨不等高斜拉索桥,所以在修建的时候预算资金没人敢定死,这导致无法在银行贷款。湖南省政府也没有多余的资金投进去了。在万般无奈之下找到香港一家投资公司,人家愿意投钱但是有个条件:这座桥修好后三十年的过桥费由他们收取。这样苛刻的条件是刚烈的湖南人无法同意的。事情的转机是朱相到湖南视察,地方政府觉得是个机会趁其视察时带路路过此座大桥,朱相一看很是震惊,湖南省政府领导趁机汇报困难及处境。朱相一听立刻拍板说这么好的项目国家当然要支持。于是顺利的贷款保证了工期。听前辈说这桥最大的困难是桩基础部分,由于有一条地下暗河桩基础无法顺利完成,导致投资一再提高。
       先把事情真伪放在一边。从这个事情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国家意志支持,很多重大工程都无法顺利完成,即使完成也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大家回忆下1996年时国内经济情况就能理解当时为何有这样进退两难的事情发生。
       铁路的特点决定了其建设不能跟公路一样。公路可以修一段缓一缓,这段的养路费再修另外一段。铁路是无法这么做的,必须一次完成建设才有经济效益,所以铁路必须由国家主导建设。由于沿线更地的经济发展不一样,也不可能由地方政府出资修建,比如福建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差距就很大,东部的经济可以支持铁路,西部还等着铁路通了发展经济呢。其次铁路的技术标准要高于公路,必须由专业队伍施工完成,群众性的建设在铁路是行不通的。目前国内铁路有地方政府出资,如广东等地;有外资贷款,比如浙赣线电气化改造等;最主要的是国家投资。由国家投资建设也是有技术原因的。
    3、建设的标准及要求
       前面提到了公路的建设标准。公路建设标准相对来说要灵活,也比较低,主要是因为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决定的。大家平常热议的99坦克自重问题就涉及到桥梁的承载。公路桥梁的设计规范中最大承载力是120挂,就是120吨的挂车,然后根据汽车类型求出最不利荷载即荷载造成桥梁最大扰度的情况(什么情况下桥弯曲度最大)。公路由于建设标准不一,所以假设一辆大货车在某乡村公路过不去,没关系,出门左拐上省道,绕个弯再回来就是了,实在绕不过来就叫一群人来把路拓宽或者先卸一部分货,多拉几趟嘛。铁路则不行,没见过浙江省开出的火车到甘肃过不去了。铁路的标准必须是全国统一的。
       再比如公路可以根据本地的经济条件决定修成什么样。没钱就是砂石路双向两车道,有钱铺沥青双向四车道,大款就水泥硬化双向六车道,反正车能过去。铁路不能这么干,您能想象京九复线在广东是双线,进江西就是单线吗?那火车不挤成堆才怪。如果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区经济决定,江西省说我单线就够用了,广东有钱可以修双线嘛……这不开玩笑么?所以要统一标准也只能由国家主导,经济落后地区补贴点,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点,全线修成一个标准。
    4、运营管理
       公路的运营管理相对来说简单,红灯停绿灯行,慢的超过去,实在过不去大家都停下来等。
       铁路则需要统一规划行车时间,不然就是追尾和对撞。所以公路可以划给各地方管理,铁路必须统一管理。本坛有个帖子说铁道部是唯一的特例,因为有警察、有法院。其实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假设在北京开往广西的K21车上有一位旅客下车的时候发现被盗了,窃贼不知道在哪下车了,您说他去哪报案呢?肯定是找广西的公安局。受理了怎么调查?沿途经过那么多省份,盗窃案是发生在何时何地也不清楚,广西的公安机关只好发电报要求沿途各省公安机关协查。然后各省公安机关在这趟车进入本省就开始上车调查,出了本省再将调查结果移交下一省份……再假设窃贼是在河北上车在湖北被抓了,您说窃贼是在湖北审理还是该移交河北省或者广西省审理?说到这,您估计也看晕了吧。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铁路上管。至少这是在建国初期经济不发达,交通、通讯都不便利的情况下是最有效的。


三、市场化的迷思
    前面两楼简单说了公路和铁路建设的特点。现在回到本帖的主题:市场化是万灵丹吗?市场化可以改变铁路目前的问题吗?我的看法是:市场化会把问题更加复杂化。
    从具体的问题说起吧,不然真会成为口水帖。就从跟我们有关的问题开始:
    1、票。
    2、服务。
    回家的票难买,车上脏乱差,乌烟瘴气,这些都是坐火车的噩梦经历。市场化会改变这一切么?难,非常难!
    一票难求说明客源充足,车上脏乱差还有人坐说明客流稳定。有这两大前提还担心什么?要换作我,嘿嘿,首先就是提价!在市场条件下凭什么不提价?我提价是为了分客流啊,支持你们公路交通和航空的发展,保证我的运输质量啊。再说了,您不是嫌条件不好么?提价我可以涨工资啊,可以招更多的服务人员提供服务。您要是出的起价,包个车厢都可以。什么?我垄断?没关系,您换其他铁路公司的车也行,火车不坐还有汽车飞机,您爱怎么回去就怎么回去,反正我不担心没人坐。
    您能接受么?
    铁路客运赔钱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赔钱?原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为了照顾经济不发达地区。您要不理解,咱从的士说起。深圳的士上车就是12块,内地一般是3块或者是4块。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深圳的生活水准高,的士司机得生活嘛。火车司机就不生活了?深圳罗湖车站的工作人员就不生活了?深圳地区的工务段机务段的人就不生活了?这么说您理解吧。恩,好,从深圳上车加收50块钱物价差额费。为什么不能收?的士上车差别就有三四倍,火车只多收50块钱还不成?结局就是本地人无所谓,回家的民工可就吃亏了。再比如在市场条件下从贵阳开往上海的车,上车没加价但是在湖南公司收一笔过路费,江西公司收一笔过路费,浙江收一笔过路费,到上海再收一笔过路费……得,您还是加价吧!收费理由等同于的士,无论哪的的士过路过桥费都是乘客出的。
     铁路的社会任务之一就是大众交通工具,票价也是根据全国各地的生活水平综合考虑的。您要不信可以上网查查,国铁的票价只要是运输里程差不多,票价绝不会差别很大。从郑州到巩义70公里是19块钱软座,从惠州到DG54公里是18块钱软座。按理说惠州到DG收38块也不贵,不信比比汽车票价。可以这么说,我们都享受了很多年铁路的福利,习惯了这种福利后一提价就难受了。可提价就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武广高铁的票价都觉得高,可那是市场化的武广公司定的,武广公司就是负责武广客运专线运营的公司。事实也证明武广高铁的票价并不离谱,现在的票价刚刚能满足运营需要。凭啥要求一个市场化的公司赔钱运营?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司哪一个不是把利润放在第一位?TDB还是实诚,要是民航总局来定票价,嘿嘿,一等座1200,平常可以打个6折7折的,票价就跟现在的780差不多。坐的人也舒服:哇塞,这么高科技的东西居然买到了7折票,赚大了!春节或者节假日,哼哼,不客气,今天没折扣!哦,您坐的次数多,是VIP客户,给您打个85折……这种事情每天在各大商场各大超市都有发生,为什么铁路上不可以发生呢?就是因为铁路有一部分社会公益服务性质,有段时间的春运铁路票加价引起骂声一片,公路系统的运输加价年年有大家却习惯了。加价后还有个好处就是一旦晚点我退点钱,大家都说我服务好,态度端正。这事民航常干,您见过公交车火车长途汽车因为堵车退钱么?
     火车上人挤人那是国情决定的,不全是是TDB的问题。每年春运期间都增加临时列车减少货运列车。可面对庞大的回家人潮,了解铁路的人感叹运力不够,不了解的就是骂娘了。。。有人会说公路服务好,不超载,汽车上比火车干净多了。恩,那是,您说的一点没错。提醒您个经典笑话:有个哥们说“北京地铁太挤了,我媳妇都被挤得流产了”,上海的哥们立刻说“您算好的了,我媳妇都被挤得怀孕了!”在巨大的运输压力下,市场化的地铁也没见服务好到哪去啊?在地铁上要是吃喝拉撒睡,再来两个抽烟的,环境也好不到哪去。
      再说说路网建设。在沿海发达地区公路网密布,中西部省份公路里程少得可怜。毕业后在福建工地见到当地村与村之间都是水泥硬化路面,想起家乡雨天一脚泥的小道时不甚唏嘘。福建两个村自己集资就能修条路,我的家乡两个村集资还不够平路基。这完全符合市场准则,有什么条件就修什么标准的路呗。可铁路市场化后会有什么后果?青藏线只是一个构思,宜万线也别修了,修了得多少年收回成本?没钱赚谁投资?这种结局是谁也不想看到的。不信你看看美国的铁路,东部南部密集而中西部很少,车票价格也非常高,还要政府补贴。当然美国人放弃铁路还有汽车和飞机作为选择,这也是有原因的。飞机没有沿途的维护,是点对点的运输;汽车是个人行为,自己开车就过去了。再说人家占着伊拉克呢,不缺油。咱们还没阔气到那一步。

    四、TDB的改革与交通系统的整合
        我们为铁路60年来建设成就欢欣鼓舞,特别是这几年的高铁更是给力,但也不能回避存在的问题。前面只是和大家一起谈谈国情,谈谈交通发展的各种制约,这样谈到改革的时候大家会心平气和的多。
        由于铁路的特殊性,铁路形成了独立的、集权的政企合一的怪胎。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这个定义?!形成这种体制的原因也是由国情决定的。建国直到80年代初期的半军事化体制让铁路系统习惯于计划经济的模式。这种体制在国家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铁路人开山跨河将铁路修到了全国各地。今天我们嘲笑这种体制是不厚道的,有点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味道。如果一开始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全国有很多地方还没通铁路呢。这些年铁路针对自身问题进行了不少改革,如精简人员、提升网络科技含量、提高效率等等,铁路系统的效率大大提高。可改革还是晚了点,抬眼看看其他行业才发现自己的收入水平、行业水准等远远落后。这几年铁路的一些政策倒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到其他交通系统。
       1、集权与市场
         集权不利于经济发展,自由经济又会如脱缰野马把经济带到毁灭。我们在讨论改革的时候不能矫枉过正,因为过去是集权现在就完全自由经济,那是不成熟的。反思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各个领域都没有绝对正确完美的体制。中国几千年的集权后果是固步自封最终沦落到半封建半殖民的地步;美国的自由经济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也应看到这种繁荣是建立在牺牲别人的利益上,甚至美国人民也在经济发展周期中沉浮,唯有少数的人得以积聚大批财富。集权在资源少发展落后的时候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最近很多帖子热议高铁的时速,也在讨论TDB引进技术的过程。这次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是很成功的。过程大家都很清楚了,这里为了方便讨论再简单啰嗦下。在高铁建设初期,机车的引进由TDB主导国内车厂与国外企业谈合作,并且规定外资必须与国内企业合作才有投标资格,并且必须将技术转让。在整个过程中TDB掌握了主动权,在合理的价位上引进了技术并顺利的消化吸收。现在的CRH我们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没有知识产权的争议。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呢?
        首先,制定了游戏规则。中国的高铁市场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诱人的,但是要进入这个市场必须通过TDB,而TDB利用这个条件制定了游戏规则。掌握主动权后就能很好的压价。
        其次,整合内部资源。简单点的说就是跟国内企业说:你们不要抢,不要擅自抬价,不能自己定谈判的筹码。这样外企无法利用国内企业抢占市场的思想抬高价码。
        最后一条也最重要的,我们制定了自己的标准!!这一点很重要却往往被人忽视。在高铁建设前,国内很多线路分别引进了国外技术进行实验,并根据使用情况修订了铁标。如高铁的轨枕就引进了日本的大板、Ⅱ型Ⅲ型枕等等,最终形成了自己标准无砟轨道板。都说信息化时代美国人只要编几个协议就可以限制其他国家,其实各行业都是这样的,比如医药出口美国要经过FDA认证。甚至国家都要经过信用评级,不然就别想得到投资。个人认为TDB这次最成功的就是制定了标准。这样外企进入国内市场必须符合我们的标准,而不是我们去适应他们的标准。
        我们再看看汽车行业的技术引进。为了招商引资各自为政的和外企谈合作,虽然有税收等手段调节,结果被外资利用了急切心理各个击破,最终汽车行业也没自己产业标准。虽然汽车行业比铁路先进行技术引进,可大家看看国产车是什么状态?当然汽车引进过程是完全合法的,也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则,但是对国家、对消费者带来了多少好处呢?同型号的车外国比国内还便宜,同样价钱我们只能买到简配版本……
        但是我也不否认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企业的自主性很差,很多企业靠订单过日子,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集权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腐败提供了便利,有些腐败触目惊心;计划体制下的企业服务意识差,社会反响非常糟糕……这两年铁路系统频频出事,有工程事故,有腐败大案……国家已经开始整顿铁路行业,如项目的审计由铁道部自审到国家审计;哈大客专的施工由中交、中土单位施工,而不是中铁……TDB已经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个受到全面监督、公开透明的“项目管理单位”。相对于公路建设,铁路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反而最少。原因一是设计偏保守,余量较大;二是集权下的各施工单位不担心材料问题,舍得下本钱保质量。副作用是浪费较大,管理不够专业精细,和现代企业管理相悖。
         随着高铁速度的一再刷新,个人对贪求速度的绝对值不太赞同。从工程技术人员角度看,如果线路的设计速度是380,试验速度超过设计速度的27%是有点冒险的。当然我只是基础的技术员,对整体的设计余量并不了解。现在新闻说要在京沪上试验时速500公里以上的列车,个人觉得有点“疯”。高铁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开创性的,特别是修建了这么长的高铁,如果试验有问题会给高铁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毕竟高铁的安全性、舒适性还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时速创新高不会提高大家对高铁安全性的认可度,但出事就严重影响高铁的发展。运行、试验、积累数据、改进、突破,这样的过程可能更稳妥一些,法国人也是经过很多年才创造了世界最快速度,但欧洲的运营时速也才300公里左右。当然TDB的领导每次试车时都在车头,这一点也算难得。
         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的发展,有时候需要国家意志的推动,有时候也需要领导的魄力和铁腕,但我更希望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这样交通系统建设多统筹规划,少一些重复建设;少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多一些企业效益;少一些行政命令,多一些技术创新;少一些领导决策,多一些科学管理……
         那个啥,神马都是浮云……

三、市场化的迷思
    前面两楼简单说了公路和铁路建设的特点。现在回到本帖的主题:市场化是万灵丹吗?市场化可以改变铁路目前的问题吗?我的看法是:市场化会把问题更加复杂化。
    从具体的问题说起吧,不然真会成为口水帖。就从跟我们有关的问题开始:
    1、票。
    2、服务。
    回家的票难买,车上脏乱差,乌烟瘴气,这些都是坐火车的噩梦经历。市场化会改变这一切么?难,非常难!
    一票难求说明客源充足,车上脏乱差还有人坐说明客流稳定。有这两大前提还担心什么?要换作我,嘿嘿,首先就是提价!在市场条件下凭什么不提价?我提价是为了分客流啊,支持你们公路交通和航空的发展,保证我的运输质量啊。再说了,您不是嫌条件不好么?提价我可以涨工资啊,可以招更多的服务人员提供服务。您要是出的起价,包个车厢都可以。什么?我垄断?没关系,您换其他铁路公司的车也行,火车不坐还有汽车飞机,您爱怎么回去就怎么回去,反正我不担心没人坐。
    您能接受么?
    铁路客运赔钱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赔钱?原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为了照顾经济不发达地区。您要不理解,咱从的士说起。深圳的士上车就是12块,内地一般是3块或者是4块。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深圳的生活水准高,的士司机得生活嘛。火车司机就不生活了?深圳罗湖车站的工作人员就不生活了?深圳地区的工务段机务段的人就不生活了?这么说您理解吧。恩,好,从深圳上车加收50块钱物价差额费。为什么不能收?的士上车差别就有三四倍,火车只多收50块钱还不成?结局就是本地人无所谓,回家的民工可就吃亏了。再比如在市场条件下从贵阳开往上海的车,上车没加价但是在湖南公司收一笔过路费,江西公司收一笔过路费,浙江收一笔过路费,到上海再收一笔过路费……得,您还是加价吧!收费理由等同于的士,无论哪的的士过路过桥费都是乘客出的。
     铁路的社会任务之一就是大众交通工具,票价也是根据全国各地的生活水平综合考虑的。您要不信可以上网查查,国铁的票价只要是运输里程差不多,票价绝不会差别很大。从郑州到巩义70公里是19块钱软座,从惠州到DG54公里是18块钱软座。按理说惠州到DG收38块也不贵,不信比比汽车票价。可以这么说,我们都享受了很多年铁路的福利,习惯了这种福利后一提价就难受了。可提价就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武广高铁的票价都觉得高,可那是市场化的武广公司定的,武广公司就是负责武广客运专线运营的公司。事实也证明武广高铁的票价并不离谱,现在的票价刚刚能满足运营需要。凭啥要求一个市场化的公司赔钱运营?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司哪一个不是把利润放在第一位?TDB还是实诚,要是民航总局来定票价,嘿嘿,一等座1200,平常可以打个6折7折的,票价就跟现在的780差不多。坐的人也舒服:哇塞,这么高科技的东西居然买到了7折票,赚大了!春节或者节假日,哼哼,不客气,今天没折扣!哦,您坐的次数多,是VIP客户,给您打个85折……这种事情每天在各大商场各大超市都有发生,为什么铁路上不可以发生呢?就是因为铁路有一部分社会公益服务性质,有段时间的春运铁路票加价引起骂声一片,公路系统的运输加价年年有大家却习惯了。加价后还有个好处就是一旦晚点我退点钱,大家都说我服务好,态度端正。这事民航常干,您见过公交车火车长途汽车因为堵车退钱么?
     火车上人挤人那是国情决定的,不全是是TDB的问题。每年春运期间都增加临时列车减少货运列车。可面对庞大的回家人潮,了解铁路的人感叹运力不够,不了解的就是骂娘了。。。有人会说公路服务好,不超载,汽车上比火车干净多了。恩,那是,您说的一点没错。提醒您个经典笑话:有个哥们说“北京地铁太挤了,我媳妇都被挤得流产了”,上海的哥们立刻说“您算好的了,我媳妇都被挤得怀孕了!”在巨大的运输压力下,市场化的地铁也没见服务好到哪去啊?在地铁上要是吃喝拉撒睡,再来两个抽烟的,环境也好不到哪去。
      再说说路网建设。在沿海发达地区公路网密布,中西部省份公路里程少得可怜。毕业后在福建工地见到当地村与村之间都是水泥硬化路面,想起家乡雨天一脚泥的小道时不甚唏嘘。福建两个村自己集资就能修条路,我的家乡两个村集资还不够平路基。这完全符合市场准则,有什么条件就修什么标准的路呗。可铁路市场化后会有什么后果?青藏线只是一个构思,宜万线也别修了,修了得多少年收回成本?没钱赚谁投资?这种结局是谁也不想看到的。不信你看看美国的铁路,东部南部密集而中西部很少,车票价格也非常高,还要政府补贴。当然美国人放弃铁路还有汽车和飞机作为选择,这也是有原因的。飞机没有沿途的维护,是点对点的运输;汽车是个人行为,自己开车就过去了。再说人家占着伊拉克呢,不缺油。咱们还没阔气到那一步。

    四、TDB的改革与交通系统的整合
        我们为铁路60年来建设成就欢欣鼓舞,特别是这几年的高铁更是给力,但也不能回避存在的问题。前面只是和大家一起谈谈国情,谈谈交通发展的各种制约,这样谈到改革的时候大家会心平气和的多。
        由于铁路的特殊性,铁路形成了独立的、集权的政企合一的怪胎。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这个定义?!形成这种体制的原因也是由国情决定的。建国直到80年代初期的半军事化体制让铁路系统习惯于计划经济的模式。这种体制在国家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铁路人开山跨河将铁路修到了全国各地。今天我们嘲笑这种体制是不厚道的,有点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味道。如果一开始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全国有很多地方还没通铁路呢。这些年铁路针对自身问题进行了不少改革,如精简人员、提升网络科技含量、提高效率等等,铁路系统的效率大大提高。可改革还是晚了点,抬眼看看其他行业才发现自己的收入水平、行业水准等远远落后。这几年铁路的一些政策倒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到其他交通系统。
       1、集权与市场
         集权不利于经济发展,自由经济又会如脱缰野马把经济带到毁灭。我们在讨论改革的时候不能矫枉过正,因为过去是集权现在就完全自由经济,那是不成熟的。反思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各个领域都没有绝对正确完美的体制。中国几千年的集权后果是固步自封最终沦落到半封建半殖民的地步;美国的自由经济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也应看到这种繁荣是建立在牺牲别人的利益上,甚至美国人民也在经济发展周期中沉浮,唯有少数的人得以积聚大批财富。集权在资源少发展落后的时候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最近很多帖子热议高铁的时速,也在讨论TDB引进技术的过程。这次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是很成功的。过程大家都很清楚了,这里为了方便讨论再简单啰嗦下。在高铁建设初期,机车的引进由TDB主导国内车厂与国外企业谈合作,并且规定外资必须与国内企业合作才有投标资格,并且必须将技术转让。在整个过程中TDB掌握了主动权,在合理的价位上引进了技术并顺利的消化吸收。现在的CRH我们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没有知识产权的争议。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呢?
        首先,制定了游戏规则。中国的高铁市场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诱人的,但是要进入这个市场必须通过TDB,而TDB利用这个条件制定了游戏规则。掌握主动权后就能很好的压价。
        其次,整合内部资源。简单点的说就是跟国内企业说:你们不要抢,不要擅自抬价,不能自己定谈判的筹码。这样外企无法利用国内企业抢占市场的思想抬高价码。
        最后一条也最重要的,我们制定了自己的标准!!这一点很重要却往往被人忽视。在高铁建设前,国内很多线路分别引进了国外技术进行实验,并根据使用情况修订了铁标。如高铁的轨枕就引进了日本的大板、Ⅱ型Ⅲ型枕等等,最终形成了自己标准无砟轨道板。都说信息化时代美国人只要编几个协议就可以限制其他国家,其实各行业都是这样的,比如医药出口美国要经过FDA认证。甚至国家都要经过信用评级,不然就别想得到投资。个人认为TDB这次最成功的就是制定了标准。这样外企进入国内市场必须符合我们的标准,而不是我们去适应他们的标准。
        我们再看看汽车行业的技术引进。为了招商引资各自为政的和外企谈合作,虽然有税收等手段调节,结果被外资利用了急切心理各个击破,最终汽车行业也没自己产业标准。虽然汽车行业比铁路先进行技术引进,可大家看看国产车是什么状态?当然汽车引进过程是完全合法的,也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则,但是对国家、对消费者带来了多少好处呢?同型号的车外国比国内还便宜,同样价钱我们只能买到简配版本……
        但是我也不否认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企业的自主性很差,很多企业靠订单过日子,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集权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腐败提供了便利,有些腐败触目惊心;计划体制下的企业服务意识差,社会反响非常糟糕……这两年铁路系统频频出事,有工程事故,有腐败大案……国家已经开始整顿铁路行业,如项目的审计由铁道部自审到国家审计;哈大客专的施工由中交、中土单位施工,而不是中铁……TDB已经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个受到全面监督、公开透明的“项目管理单位”。相对于公路建设,铁路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反而最少。原因一是设计偏保守,余量较大;二是集权下的各施工单位不担心材料问题,舍得下本钱保质量。副作用是浪费较大,管理不够专业精细,和现代企业管理相悖。
         随着高铁速度的一再刷新,个人对贪求速度的绝对值不太赞同。从工程技术人员角度看,如果线路的设计速度是380,试验速度超过设计速度的27%是有点冒险的。当然我只是基础的技术员,对整体的设计余量并不了解。现在新闻说要在京沪上试验时速500公里以上的列车,个人觉得有点“疯”。高铁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开创性的,特别是修建了这么长的高铁,如果试验有问题会给高铁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毕竟高铁的安全性、舒适性还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时速创新高不会提高大家对高铁安全性的认可度,但出事就严重影响高铁的发展。运行、试验、积累数据、改进、突破,这样的过程可能更稳妥一些,法国人也是经过很多年才创造了世界最快速度,但欧洲的运营时速也才300公里左右。当然TDB的领导每次试车时都在车头,这一点也算难得。
         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的发展,有时候需要国家意志的推动,有时候也需要领导的魄力和铁腕,但我更希望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这样交通系统建设多统筹规划,少一些重复建设;少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多一些企业效益;少一些行政命令,多一些技术创新;少一些领导决策,多一些科学管理……
         那个啥,神马都是浮云……
占一楼
MARK
占位 等LZ好文
也占一楼等
都是占楼的,没有讨论的。
占位等楼主补空再编辑。不补空的没JJ。
土鳖不是屎壳郎 发表于 2010-12-4 11:10


    呃,我属于没阉干净的那一类……
过来顶一下楼主。
mark一下,等楼主好文。
铁道部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发展高铁,不是计划,而是独立面对市场。
各铁路局名义上是独立法人,实际上不折不扣的是铁道部的分公司而已。
算了吧,我可不想TDB变成中石油和中石化
飞云影疾 发表于 2010-12-4 11:21

对你的夫人表示慰问...
建议楼主不要用计划经济这个词,“大集权经济组织”这个词更合适一些。
TDB就是这样的“大集权经济组织”
集权经济组织与市场经济本来就不是矛盾。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组织基本上都是集权的。“大集权经济组织”内部也会有市场竞争,南车和北车、各个工程局不也有竞争。
coolhihi 发表于 2010-12-4 13:03



{:qiliang:}除了纯表,实在无语了

除了纯表,实在无语了
飞云影疾 发表于 2010-12-4 14:00


开个玩笑而已,飞云大大不要介意,不过,按弗洛伊德的说法,火车是有XX的隐含义的,何况大大是搞高速火车的,这方面肯定是动力强劲
除了纯表,实在无语了
飞云影疾 发表于 2010-12-4 14:00


开个玩笑而已,飞云大大不要介意,不过,按弗洛伊德的说法,火车是有XX的隐含义的,何况大大是搞高速火车的,这方面肯定是动力强劲
coolhihi 发表于 2010-12-4 14:35

搞不懂XX的含义, 我好像记得哪里提到过一嘴: 一次ML的能量足以让火车头前进十米
coolhihi 发表于 2010-12-4 14:35


    呵呵,我也只是开玩笑,你也别介意。
回复 20# 飞云影疾
赶紧更新,我等着呢!


楼主自成一家之言,尤其在工务上见解深刻,如果去Ourail发贴,必起波澜。
期待。

楼主自成一家之言,尤其在工务上见解深刻,如果去Ourail发贴,必起波澜。
期待。
不考虑国情干什么都不行,本贴有营养
woody 发表于 2010-12-4 15:02

看来人类的活塞运动功率很强大啊...
飞云影疾 发表于 2010-12-4 15:04

偶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好了...
先好好看看再發表意見。。。。。。
基本上赞同楼主观点。在目前形势下,公司化难保小民利益。GDH可能会更吃香,但P民就更什么也不是了。但老国企的缺点同样需要改革。
强人!留名!!!!
期待楼主更新~~~


写得好,有技术有经历有文采,支持楼主。

写得好,有技术有经历有文采,支持楼主。
说实话,我是反对铁路系统市场化的。对于铁路这种大动脉来说,不能用直接经济效益来说事儿,就算是直接赔钱,也可以从宏观经济增益上核算出给铁路系统的补贴。我倒腾过煤,从大同到沧州的话,铁路跟汽运,中间一吨上能差200多块钱。高铁分流既有线路客运,释放货运能力这个功能是关键。哪怕中央财政直接补贴,也得干
有些东西市场化不行,火电厂,煤价那么高,发一度赔一度,不发行吗?电厂再赔钱也不敢不发,没事国家补贴你。这不是也没市场化吗?
y329043714 发表于 2010-12-6 17:05


    286的有水快流,算是把煤炭给放了鸭子了
反对铁道部市场化,我不光反对铁道部市场化,我还坚决建议恢复铁道兵建制!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发表于 2010-12-6 20:45


    那倒没必要了。以前是技术工人少,也没有资金项目养活那么多施工单位。现在不一样了,工程局不占用军费,不占军队编制,施工技术和机械化程度比当年高多了,随便拉一个局就比当年几个铁道师的施工能力强。
回复 16# dhfaaa
南车和北车、各个工程局不也有竞争。
---------
国资委的,又不是铁道部的。

铁道部,就是一个运营大公司,无所谓行政不行政,企业不企业的。
铁路一定会公司化改革的。
国家鬼的狠,
不把债权转移成真金白银,
不把银行的借债转阴给全社会,全体老百姓才怪呢!
好文章~
强文,留名
赞一个,铁道部还是很给力的,问题和其他政府部门也差不多,只不过他更多面对老百姓,积累的怨气更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