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泪谷:戈兰高地坦克防御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23:25


戈兰高地坦克防御战


发生在1973年10月的中东战争,是现代化战争历史上第一次展现高强度、高消耗特点的一场战争。在戈兰高地的攻防战斗中,坦克再次成了战场的主宰,突破与反突破、割裂与反割裂、包围与反包围,交织更替,殊死搏斗,异常激烈。以色列装甲兵倚仗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以少击众,拼死顽抗,最终击退了叙军并转入反攻。此战,作为坦克在山地进行防御的经典战例而载入战争史册。



高地特点



戈兰高地位于叙利亚西南边境内,是一块由南向北逐渐隆起、略呈长方形的狭长山地,长约71千米,宽20~40千米,面积约1150平方千米。它居高临下,以色列东北部平原尽陈眼底。高地内的奈法赫和库奈特拉城是通往大马士革公路线的咽喉要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高地北部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南部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坦克行动。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1973年埃、叙两国为收复失地,决定统一行动,利用伊斯兰教斋月和犹太教赎罪日以军戒备易于松懈之时,向以色列开战。



临战态势



战前,叙军在戈兰高地东侧部署了6万人、坦克1000辆、火炮600门、400门防空火器和100个防空导弹分队。
第一梯队有3个步兵师,各师由两个步兵旅、1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旅编成。每个步兵旅各配属有1个编有30辆坦克的营,而1个机械化旅则编有1个坦克营和2个装甲步兵营。总共拥有540辆坦克的第7、第9和第5步兵师分别负责突破高地北部、中部和南部地段;
总共拥有460辆坦克的第1和第3装甲师作为第二梯队,准备在一梯队打开突破口后扩张战果,夺占戈兰高地。
另外,叙军统帅部还掌握有3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步兵旅等战略预备队,同时还可得到约旦、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军队的支援。
叙军坦克主要是T-54/55型,该坦克装1门100毫米火炮,有1套红外夜视设备。另外,还有一部分当时先进的T-62型坦克。



整个叙军所面对是以色列北部军区所属部队,军区司令为霍菲少将。统辖两个装甲师和1个机械化师。10月6日前,以军为对抗叙军可能的进攻,在戈兰高地部署了1.2万人、坦克195辆,统一受第36机械化师师长艾坦准将指挥。其防御部署是:“戈兰尼”步兵旅的官兵以10~30人为单位分散配备在防御工事内固守,第188装甲旅(90辆坦克)以排为单位部署在步兵防御工事的后方。
第7装甲旅作为机动兵力配置在拉菲德地区。多年来,以军已把整个高地改建成一个庞大的军事阵地网,前沿构筑了宽而深的防坦克壕,壕后构筑了17个支撑点和112个碉堡式阵地或地堡群,并设置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为便于坦克机动,整修了高地内的道路网,并在最高峰赫尔蒙山顶上配置了有电子侦观设备的哨所(以色列称之为“国家的眼睛”,其电子侦察范围覆盖叙利亚大部地区)。以军企图利用纵深节节顽抗,逐渐消耗叙军的战斗力,等待增援部队(第240和146装甲师)到达后再转入反攻。以军坦克主要是英制“百人队长”坦克。该坦克经以色列人改进后称为“肖特”(Shot)坦克,装有1门105毫米火炮。



仓促应战



10月6日下午2时,正当以军坦克手离开坦克,走到一旁去背诵赎罪日祈祷文之时,叙军100多架米格—17战斗机粹然呼啸而来,“百人队长”坦克首当其冲遭受袭击。
同时,叙军近1000多门火炮向以军整个防线进行了55分钟的猛烈轰击,霎时间,戈兰高地湮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叙军3个步兵师在20个防空导弹营和27个高炮连的掩护下,利用炮火准备时间,首先占领了冲击出发地区。
炮火准备刚一结束,600辆T-54/55坦克超越步兵线,引导着跃起的步兵,分三路如潮水般地冲向戈兰高地。
与此同时,叙军第82突击营乘直升机袭击并夺取了赫尔蒙山上的以军哨所。以色列战斗机刚刚起飞就遭到叙军防空火力的歼灭性打击,使失去空中支援的地面部队陷入苦战。
叙军第9步兵师强攻库奈特拉,第5步兵师则猛扑向拉菲德,其来势凶猛及兵力之多,远远超出了以军的预料。在库奈特拉以南近20千米的重要防御地段,以军只有4个支撑点和第188装甲旅第53营在防守。
到下午4时半,北部军区司令霍菲将军确信非常危险的局势正在发展之中,他当机立断,命令第7装甲旅向北机动,负责防守库奈特拉以北的阵地;让第188装甲旅收缩防区,负责库奈特拉以南防御,一场典型的、惨烈的山地坦克攻防战全面展开。



神奇的“戈兰壕”



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的叙军士气高涨,收复戈兰似乎志在必得。其坦克部队采用苏联军队在二战时的集群坦克“波浪式”进攻战术,战斗队形密集而有序,大摇大摆地宛如阅兵式训练一般。然而,叙军的队形很快就出现了混乱。以军“百人队长”坦克105毫米火炮的俯仰角、最大射程、弹种及威力,均优于叙军T-54/55坦克。
当叙军距离2000米时,居高临下的以军坦克就先敌射击,只见叙军坦克一辆接一辆地被击中起火。最使叙军大伤脑筋的是在通过防坦克壕所面临的险境。这种壕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按一般构筑方法,掘出的积土通常堆在壕的两侧。
但以军却一反常规,将积土全部堆在己方一侧,并垒成一道2米多高的土堤。壕宽4~6米、深4~9米,坦克无法直接通过。当叙军使用推土机欲添平壕沟时,却无土可用;当使用架桥坦克架设车辙桥时,又因壕一侧有松软的土堤而使桥面呈前高后低状,上桥的坦克摇摇晃晃,极易翻入壕中。坦克在跨越2米多高的土堤时,速度很慢,车体上昂,底部薄弱的装甲暴露于外。
同时,后面还不断有等待通过车辙桥的坦克开来,聚集在防坦克壕附近,这就为以军坦克机动发射点和反坦克武器提供了绝好的射击时机。在这场激烈的迟滞战斗中,以军1个坦克乘员竟喜不自禁地报告说:就像在射击场上打靶一样。据称,4天的战斗中,在全线防坦克壕附近有250辆叙军坦克被打得东倒西歪,火焰熊熊。战后这种防坦克壕被称为“戈兰壕”而名噪一时。



“眼泪谷”血战



战前,以军在高地北部布斯特尔高地和赫尔蒙尼特山之间的山谷,选定了“诱歼地域”,该地域南北长2千米、宽1.2千米,后来因战场惨不忍睹而被称为“眼泪谷”。10月6日晚10时,叙军第78坦克旅向“眼泪谷”发起了进攻,以军坦克兵在夜幕中惊奇地注视着T-54/55坦克红外线灯光形成的无数“猫眼”,在月光下缓慢地向前移动。为了获得最大杀伤效果,第7装甲旅旅长加尔命令部队等敌人抵近后再射击。当“猫眼”到达800米距离时,“百人队长”坦克突然开火,一辆接一辆的叙军坦克爆炸起火,火光把黑夜照得通明。激战持续了5个小时。


10月7日凌晨2时许,加尔接到报告:一支叙军坦克部队由南面沿公路驶来,企图包抄7旅右翼,他立即命令在外围隐蔽待机的“老虎连”南下迎击。该连在公路两侧设下埋伏。当叙军坦克一辆接一辆鱼贯驶入伏击圈时,以军发起了疾风暴雨般的打击。45分钟后,叙军丢下20辆坦克残骸南撤。“老虎连”乘胜追击,在公路更南的地段又设下一个伏击圈。天将破晓之时,叙军卷土重来,没想到再一次掉入陷阱,又损失了25辆坦克。上午8时,叙军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企图突入沿瓦塞特方向的赫尔蒙尼特山麓的干河床。以军第77坦克营的33辆“百人队长”坦克与叙军整整1个坦克旅激战,双方从2000米一直打到10米,完全是炮口对炮口的坦克白刃战。与此同时,以军第79坦克营遭到了叙军2个坦克营及其配属装甲步兵的进攻。战斗到中午1时结束,叙军撤退了,丢弃了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在第7旅的前沿燃烧。


当晚10时,叙军第3装甲师进入战斗,装备有T-62型坦克的第81旅作为先头部队。由于以军缺乏夜视器材,叙军能比较从容的接近到以军阵地前沿,双方在30~60米的距离上再次展开坦克肉搏战。叙军携带反坦克火箭筒的步兵绕到了以军坦克的后方射击,以军的许多坦克被火箭筒击毁,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0月8日凌晨1时,双方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破晓时分,首先映入筋疲力竭的以军眼帘的是一片可怕的景象:130辆被击毁的叙军坦克以及大量装甲输送车散布在“眼泪谷”中。有的叙军坦克还被击毁在以军阵地后方。第7旅官兵第一次意识到他们所对抗的叙军部队的规模是如此之大。10月8日的整个白天,第7装甲旅都在与叙军第7机步师、装备有T-62型坦克的第3装甲师和“阿萨得”装甲旅激战。下午,叙军集中了3个坦克营在装甲步兵的伴随下向第7旅防区北段的赫尔蒙尼特地区进攻。在叙军炮兵精密标定出以军阵地后,第7旅的伤亡开始直线上升,坦克数量不断减少,而叙军的进攻一浪高过一浪。


10月8日夜间,叙军利用夜视器材的优势向布斯特尔高地中部发起进攻,战斗持续了3个小时。9日拂晓,第7旅的坦克部队几乎消耗殆尽。残部开始从斜坡阵地上后撤400米,放弃他们所依仗的地形优势,准备与叙军做最后一搏。就在第7旅后撤的同时,叙军炮兵开始延伸弹幕,先头装甲部队占领了以军原来的阵地前沿,残酷的坦克对决战再次展开。当叙军“阿萨得”装甲旅2个营迂回到以军第7旅后方约500米处的干涸河道时,第77营实施机动,彻底将其击溃。但中部地段的大约15辆“百人队长”坦克,成了叙利亚坦克洪流中的15座孤岛,他们在250~500米距离上与叙军激战。以军每辆坦克在各自为战,乘员发现自己混杂在一群叙军坦克之中;叙军坦克也在高地上迷失了方向。此时已是10月9日上午,这是第7旅的最后一战,叙军也已成了强弩之末。旅长加尔突然接到了被叙军包围并处于叙军进攻部队的远后方的A-3支撑点报告:叙军正在掉头撤退。此时,第7装甲旅的残存部队总共也就20辆坦克,加尔茫然凝视着“眼泪谷”,大约260辆叙军坦克、数百辆装甲输送车和其它车辆的残骸散布在狭窄战场上。远处尘土烟雾中,后撤的叙军纵队正迤逦而去。师长艾坦准将向第7旅全体官兵发话:“你们拯救了以色列民族”。



魂断拉菲德



以军第188装甲旅收缩防线,专门防守库柰特拉以南地区,防御正面为40千米,正好是叙军的主要突击方向。10月6日,叙军第9步兵师进攻受挫。7日晨,100多辆坦克绕过以军支撑点突入以军纵深8千米,不断扩大的叙军装甲部队如潮水般地涌进来。南部防区全部敞开,以军1个排要对付叙军1个营,第188旅开始崩溃。到午夜,只剩下15辆坦克还在战斗。随着夜幕降临,旅长肖哈姆和前进指挥所乘车撤离了柰菲德。他们试图查明情况,但很困难。翌日,在拉菲德附近,1辆淤陷在壕沟里的T-62坦克正冒着浓烟,其实这种坦克有热烟幕施放装置,该装置通过驾驶员控制面板上的1个开关,将柴油喷入发热的发动机排气管,形成白色的不透明烟雾。坚持在车里的叙军坦克手就是用这种方法将自己伪装成被击毁的坦克。此刻,正值第188旅旅长肖哈姆乘坦克经过此地,他在伸出炮塔外观察战场时,只是扫了一眼这一司空见惯的景象,突然,T-62坦克的机枪响了起来,生于土尔其的38岁的肖哈姆当即被击毙,同他一起被打死的还有旅指挥所的3名校级军官。很快,第188旅全部被叙军歼灭。



蓄势反攻



10月8日,叙军第46装甲旅、第1装甲师等的600辆坦克投入高地南部战斗,进抵距以色列本土约数千米的地区。叙军虽然收复了大片领土,但其初期的锋芒已被“磨灭”。9日,以军虽然耗尽了3个旅的兵力,但却赢得了不断蓄积后备兵力的宝贵时间,掩护主力第146、第240装甲师迅速赶到了战场。10月9日,约1000辆坦克的以军装甲部队分3路发起反攻,叙军兵败如山倒,至10月10日,整个高地又重新落入以军手中。以军趁势沿通向大马士革的公路挺进,叙军虽在伊拉克、约旦等国军队支援下将以军攻势遏止,却又丢失600平方千米的土地。10月24日,叙以双方签署停火协定,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此战,叙军损伤坦克1150辆,以军损伤250辆。

Tension-in-the-Koreas25-1.jpg

Tension-in-the-Koreas25-2.jpg

Tension-in-the-Koreas25-6.jpg


3290365308_82b3c285d7_b.jpg

戈兰高地坦克防御战


发生在1973年10月的中东战争,是现代化战争历史上第一次展现高强度、高消耗特点的一场战争。在戈兰高地的攻防战斗中,坦克再次成了战场的主宰,突破与反突破、割裂与反割裂、包围与反包围,交织更替,殊死搏斗,异常激烈。以色列装甲兵倚仗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以少击众,拼死顽抗,最终击退了叙军并转入反攻。此战,作为坦克在山地进行防御的经典战例而载入战争史册。



高地特点



戈兰高地位于叙利亚西南边境内,是一块由南向北逐渐隆起、略呈长方形的狭长山地,长约71千米,宽20~40千米,面积约1150平方千米。它居高临下,以色列东北部平原尽陈眼底。高地内的奈法赫和库奈特拉城是通往大马士革公路线的咽喉要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高地北部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南部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坦克行动。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1973年埃、叙两国为收复失地,决定统一行动,利用伊斯兰教斋月和犹太教赎罪日以军戒备易于松懈之时,向以色列开战。



临战态势



战前,叙军在戈兰高地东侧部署了6万人、坦克1000辆、火炮600门、400门防空火器和100个防空导弹分队。
第一梯队有3个步兵师,各师由两个步兵旅、1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旅编成。每个步兵旅各配属有1个编有30辆坦克的营,而1个机械化旅则编有1个坦克营和2个装甲步兵营。总共拥有540辆坦克的第7、第9和第5步兵师分别负责突破高地北部、中部和南部地段;
总共拥有460辆坦克的第1和第3装甲师作为第二梯队,准备在一梯队打开突破口后扩张战果,夺占戈兰高地。
另外,叙军统帅部还掌握有3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步兵旅等战略预备队,同时还可得到约旦、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军队的支援。
叙军坦克主要是T-54/55型,该坦克装1门100毫米火炮,有1套红外夜视设备。另外,还有一部分当时先进的T-62型坦克。



整个叙军所面对是以色列北部军区所属部队,军区司令为霍菲少将。统辖两个装甲师和1个机械化师。10月6日前,以军为对抗叙军可能的进攻,在戈兰高地部署了1.2万人、坦克195辆,统一受第36机械化师师长艾坦准将指挥。其防御部署是:“戈兰尼”步兵旅的官兵以10~30人为单位分散配备在防御工事内固守,第188装甲旅(90辆坦克)以排为单位部署在步兵防御工事的后方。
第7装甲旅作为机动兵力配置在拉菲德地区。多年来,以军已把整个高地改建成一个庞大的军事阵地网,前沿构筑了宽而深的防坦克壕,壕后构筑了17个支撑点和112个碉堡式阵地或地堡群,并设置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为便于坦克机动,整修了高地内的道路网,并在最高峰赫尔蒙山顶上配置了有电子侦观设备的哨所(以色列称之为“国家的眼睛”,其电子侦察范围覆盖叙利亚大部地区)。以军企图利用纵深节节顽抗,逐渐消耗叙军的战斗力,等待增援部队(第240和146装甲师)到达后再转入反攻。以军坦克主要是英制“百人队长”坦克。该坦克经以色列人改进后称为“肖特”(Shot)坦克,装有1门105毫米火炮。



仓促应战



10月6日下午2时,正当以军坦克手离开坦克,走到一旁去背诵赎罪日祈祷文之时,叙军100多架米格—17战斗机粹然呼啸而来,“百人队长”坦克首当其冲遭受袭击。
同时,叙军近1000多门火炮向以军整个防线进行了55分钟的猛烈轰击,霎时间,戈兰高地湮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叙军3个步兵师在20个防空导弹营和27个高炮连的掩护下,利用炮火准备时间,首先占领了冲击出发地区。
炮火准备刚一结束,600辆T-54/55坦克超越步兵线,引导着跃起的步兵,分三路如潮水般地冲向戈兰高地。
与此同时,叙军第82突击营乘直升机袭击并夺取了赫尔蒙山上的以军哨所。以色列战斗机刚刚起飞就遭到叙军防空火力的歼灭性打击,使失去空中支援的地面部队陷入苦战。
叙军第9步兵师强攻库奈特拉,第5步兵师则猛扑向拉菲德,其来势凶猛及兵力之多,远远超出了以军的预料。在库奈特拉以南近20千米的重要防御地段,以军只有4个支撑点和第188装甲旅第53营在防守。
到下午4时半,北部军区司令霍菲将军确信非常危险的局势正在发展之中,他当机立断,命令第7装甲旅向北机动,负责防守库奈特拉以北的阵地;让第188装甲旅收缩防区,负责库奈特拉以南防御,一场典型的、惨烈的山地坦克攻防战全面展开。



神奇的“戈兰壕”



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的叙军士气高涨,收复戈兰似乎志在必得。其坦克部队采用苏联军队在二战时的集群坦克“波浪式”进攻战术,战斗队形密集而有序,大摇大摆地宛如阅兵式训练一般。然而,叙军的队形很快就出现了混乱。以军“百人队长”坦克105毫米火炮的俯仰角、最大射程、弹种及威力,均优于叙军T-54/55坦克。
当叙军距离2000米时,居高临下的以军坦克就先敌射击,只见叙军坦克一辆接一辆地被击中起火。最使叙军大伤脑筋的是在通过防坦克壕所面临的险境。这种壕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按一般构筑方法,掘出的积土通常堆在壕的两侧。
但以军却一反常规,将积土全部堆在己方一侧,并垒成一道2米多高的土堤。壕宽4~6米、深4~9米,坦克无法直接通过。当叙军使用推土机欲添平壕沟时,却无土可用;当使用架桥坦克架设车辙桥时,又因壕一侧有松软的土堤而使桥面呈前高后低状,上桥的坦克摇摇晃晃,极易翻入壕中。坦克在跨越2米多高的土堤时,速度很慢,车体上昂,底部薄弱的装甲暴露于外。
同时,后面还不断有等待通过车辙桥的坦克开来,聚集在防坦克壕附近,这就为以军坦克机动发射点和反坦克武器提供了绝好的射击时机。在这场激烈的迟滞战斗中,以军1个坦克乘员竟喜不自禁地报告说:就像在射击场上打靶一样。据称,4天的战斗中,在全线防坦克壕附近有250辆叙军坦克被打得东倒西歪,火焰熊熊。战后这种防坦克壕被称为“戈兰壕”而名噪一时。



“眼泪谷”血战



战前,以军在高地北部布斯特尔高地和赫尔蒙尼特山之间的山谷,选定了“诱歼地域”,该地域南北长2千米、宽1.2千米,后来因战场惨不忍睹而被称为“眼泪谷”。10月6日晚10时,叙军第78坦克旅向“眼泪谷”发起了进攻,以军坦克兵在夜幕中惊奇地注视着T-54/55坦克红外线灯光形成的无数“猫眼”,在月光下缓慢地向前移动。为了获得最大杀伤效果,第7装甲旅旅长加尔命令部队等敌人抵近后再射击。当“猫眼”到达800米距离时,“百人队长”坦克突然开火,一辆接一辆的叙军坦克爆炸起火,火光把黑夜照得通明。激战持续了5个小时。


10月7日凌晨2时许,加尔接到报告:一支叙军坦克部队由南面沿公路驶来,企图包抄7旅右翼,他立即命令在外围隐蔽待机的“老虎连”南下迎击。该连在公路两侧设下埋伏。当叙军坦克一辆接一辆鱼贯驶入伏击圈时,以军发起了疾风暴雨般的打击。45分钟后,叙军丢下20辆坦克残骸南撤。“老虎连”乘胜追击,在公路更南的地段又设下一个伏击圈。天将破晓之时,叙军卷土重来,没想到再一次掉入陷阱,又损失了25辆坦克。上午8时,叙军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企图突入沿瓦塞特方向的赫尔蒙尼特山麓的干河床。以军第77坦克营的33辆“百人队长”坦克与叙军整整1个坦克旅激战,双方从2000米一直打到10米,完全是炮口对炮口的坦克白刃战。与此同时,以军第79坦克营遭到了叙军2个坦克营及其配属装甲步兵的进攻。战斗到中午1时结束,叙军撤退了,丢弃了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在第7旅的前沿燃烧。


当晚10时,叙军第3装甲师进入战斗,装备有T-62型坦克的第81旅作为先头部队。由于以军缺乏夜视器材,叙军能比较从容的接近到以军阵地前沿,双方在30~60米的距离上再次展开坦克肉搏战。叙军携带反坦克火箭筒的步兵绕到了以军坦克的后方射击,以军的许多坦克被火箭筒击毁,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0月8日凌晨1时,双方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破晓时分,首先映入筋疲力竭的以军眼帘的是一片可怕的景象:130辆被击毁的叙军坦克以及大量装甲输送车散布在“眼泪谷”中。有的叙军坦克还被击毁在以军阵地后方。第7旅官兵第一次意识到他们所对抗的叙军部队的规模是如此之大。10月8日的整个白天,第7装甲旅都在与叙军第7机步师、装备有T-62型坦克的第3装甲师和“阿萨得”装甲旅激战。下午,叙军集中了3个坦克营在装甲步兵的伴随下向第7旅防区北段的赫尔蒙尼特地区进攻。在叙军炮兵精密标定出以军阵地后,第7旅的伤亡开始直线上升,坦克数量不断减少,而叙军的进攻一浪高过一浪。


10月8日夜间,叙军利用夜视器材的优势向布斯特尔高地中部发起进攻,战斗持续了3个小时。9日拂晓,第7旅的坦克部队几乎消耗殆尽。残部开始从斜坡阵地上后撤400米,放弃他们所依仗的地形优势,准备与叙军做最后一搏。就在第7旅后撤的同时,叙军炮兵开始延伸弹幕,先头装甲部队占领了以军原来的阵地前沿,残酷的坦克对决战再次展开。当叙军“阿萨得”装甲旅2个营迂回到以军第7旅后方约500米处的干涸河道时,第77营实施机动,彻底将其击溃。但中部地段的大约15辆“百人队长”坦克,成了叙利亚坦克洪流中的15座孤岛,他们在250~500米距离上与叙军激战。以军每辆坦克在各自为战,乘员发现自己混杂在一群叙军坦克之中;叙军坦克也在高地上迷失了方向。此时已是10月9日上午,这是第7旅的最后一战,叙军也已成了强弩之末。旅长加尔突然接到了被叙军包围并处于叙军进攻部队的远后方的A-3支撑点报告:叙军正在掉头撤退。此时,第7装甲旅的残存部队总共也就20辆坦克,加尔茫然凝视着“眼泪谷”,大约260辆叙军坦克、数百辆装甲输送车和其它车辆的残骸散布在狭窄战场上。远处尘土烟雾中,后撤的叙军纵队正迤逦而去。师长艾坦准将向第7旅全体官兵发话:“你们拯救了以色列民族”。



魂断拉菲德



以军第188装甲旅收缩防线,专门防守库柰特拉以南地区,防御正面为40千米,正好是叙军的主要突击方向。10月6日,叙军第9步兵师进攻受挫。7日晨,100多辆坦克绕过以军支撑点突入以军纵深8千米,不断扩大的叙军装甲部队如潮水般地涌进来。南部防区全部敞开,以军1个排要对付叙军1个营,第188旅开始崩溃。到午夜,只剩下15辆坦克还在战斗。随着夜幕降临,旅长肖哈姆和前进指挥所乘车撤离了柰菲德。他们试图查明情况,但很困难。翌日,在拉菲德附近,1辆淤陷在壕沟里的T-62坦克正冒着浓烟,其实这种坦克有热烟幕施放装置,该装置通过驾驶员控制面板上的1个开关,将柴油喷入发热的发动机排气管,形成白色的不透明烟雾。坚持在车里的叙军坦克手就是用这种方法将自己伪装成被击毁的坦克。此刻,正值第188旅旅长肖哈姆乘坦克经过此地,他在伸出炮塔外观察战场时,只是扫了一眼这一司空见惯的景象,突然,T-62坦克的机枪响了起来,生于土尔其的38岁的肖哈姆当即被击毙,同他一起被打死的还有旅指挥所的3名校级军官。很快,第188旅全部被叙军歼灭。



蓄势反攻



10月8日,叙军第46装甲旅、第1装甲师等的600辆坦克投入高地南部战斗,进抵距以色列本土约数千米的地区。叙军虽然收复了大片领土,但其初期的锋芒已被“磨灭”。9日,以军虽然耗尽了3个旅的兵力,但却赢得了不断蓄积后备兵力的宝贵时间,掩护主力第146、第240装甲师迅速赶到了战场。10月9日,约1000辆坦克的以军装甲部队分3路发起反攻,叙军兵败如山倒,至10月10日,整个高地又重新落入以军手中。以军趁势沿通向大马士革的公路挺进,叙军虽在伊拉克、约旦等国军队支援下将以军攻势遏止,却又丢失600平方千米的土地。10月24日,叙以双方签署停火协定,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此战,叙军损伤坦克1150辆,以军损伤250辆。

Tension-in-the-Koreas25-1.jpg

Tension-in-the-Koreas25-2.jpg

Tension-in-the-Koreas25-6.jpg


3290365308_82b3c285d7_b.jpg
以色列坦克,红外大灯是紧急加装的4345656887_db4774d627_b.jpg
英制“百人队长”坦克。该坦克经以色列人改进后称为“肖特”(Shot)坦克,装有1门105毫米火炮。
4910040231_0bb413e732_b.jpg


叙利亚和朝鲜领导人
阿萨德和金日成。1970年十月战争纪念馆。3290365308_82b3c285d7_b.jpg

3621376931_e837746e50_b.jpg

3290365308_82b3c285d7_b.jpg

3621382501_37f45300a7_b.jpg

3622195216_4a281c9ba4_b.jpg

3622196694_12a66c6e1b_b.jpg

叙利亚和朝鲜领导人
阿萨德和金日成。1970年十月战争纪念馆。3290365308_82b3c285d7_b.jpg

3621376931_e837746e50_b.jpg

3290365308_82b3c285d7_b.jpg

3621382501_37f45300a7_b.jpg

3622195216_4a281c9ba4_b.jpg

3622196694_12a66c6e1b_b.jpg


萨达特于1972年公开宣称埃及将会和以色列开战,并说埃及已经准备好“牺牲1百万名士兵”。1972年底以来,萨达特专注于建军备战,从苏联那里取得了MiG-23战机、SA-6防空飞弹、RPG-7反坦克榴弹、T-62坦克,尤其是AT-3反坦克飞弹,并且改良了军事战术。在六日战争中造成军事失败的无能将领被有才能者取代。   

超级大国的介入也是影响两场战争结果的主要因素。苏联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埃及军事上的弱点,美国与盟国支持以色列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攻击性武器,而苏联则只在相当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供埃及防卫性的武器。前任总统纳赛尔曾经造访莫斯科,纳塞尔极力恳求莫斯科高层,并且宣称如果苏联拒绝提供武器,他将会返回埃及向埃及人民宣布苏联已经遗弃了他们,并反过来向美国求取支持,如此美国将会在此地区占上风。


由于苏联无法接受美国介入埃及,最后只好答应提供埃及防空飞弹以防御边界。


  事实上埃及在之前1968年所发动消耗战役(War of Attrition)的一个潜在目标便是为了逼迫苏联提供埃及更先进的武器军备,埃及感觉到唯一足以说服苏联相信埃及军备落后不足的方法,便是将这些落后的武器投入实战中,对抗由美国提供以色列的先进武器,并以这些实战的落败来说服苏联提供更先进的军武。   纳赛尔与苏联的关系在1967年的战争中产生冲突,苏联希望埃及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和以色列的冲突。苏联不计代价希望避免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突以免与美国展开进一步的对抗。美苏于奥斯陆的与会更进一步朝向保持现状,而这是埃及所无法接受的。


由于担心准备战争的意图被苏联察觉,埃及开始驱逐当时停留在埃及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1972年7月萨达特驱逐了几乎全部20,000名苏联军事顾问,并且在外交政策上开始向美国靠拢。   
苏联认为萨达特不会有机会赢得战争,他们警告萨达特,任何跨越苏伊士运河的行动都会由于以色列严密的防御而死伤惨重。
苏联当时正致力于缓和政策,因此极不乐见中东出现不稳定的情势。在1973年6月与尼克松的会面中,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建议以色列应该撤回1967年的边界,勃列日涅夫称如果以色列不这样做,“苏联将很难维持目前的和平状态”,暗示了当时苏联对萨达特发动战争的意图已经无能为力。  
 在萨达特1973年4月9日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的访问时,他再次威胁向以色列发动战争。
在1973年里,阿拉伯国家举行了数次大型的军事演习,每次都引起以色列军方提升到最高的警戒状态,而每次都在几天后回复平静。以色列的领导人相信,如果战争爆发,以色列空军能像以往一样很快的击溃敌人。
3290365308_82b3c285d7_b.jpg


在西奈半岛
  战争开始后埃及军队出动了200架飞机对以色列一方进行了空袭,随后埃及士兵一边口中呐喊:“真主万岁”,一边强渡运河。在进攻的前一晚上,埃及的蛙人将巴列夫防线埋藏的汽油管封死,使得埃及的渡船在苏伊士运河上畅通无阻。埃及军队到达对岸后,立即组织商讨如何穿越巴列夫防线,埃及指挥官听从了一位工兵军官的建议,使用高压水枪冲刷由沙子建成的防线,很快在以色列的防线制造了好几个缺口,随后埃及军队击破了几乎所有的巴列夫防线上的堡垒。埃及军继续前进了大约15公里,以2个军的兵力,进入了西奈半岛的沙漠地带。




  因为预料到以色列装甲部队会进行反击,埃及军替担任第一波攻势的部队装备了空前数量的反装甲武器,包括单兵携带的RPG火箭推进榴弹(Rocket propelled grenades)以及更为先进的AT-3反坦克飞弹。平均3名埃及士兵便有1人装备反装甲武器。同时,在埃及那一边的运河斜坡被埃及军填高,比以色列那边运河足足高出两倍,给了埃及军完美的视野和发动攻击的有利位置,使埃及军队能够轻易的射击任何逼近的以色列步兵和坦克。   在10月8日,以色列的装甲部队很快开始反击,以色列王牌190装甲旅开始攻击埃及军队,却在20分钟内被埃及步兵使用反坦克火箭在菲尔丹桥附近全歼,指挥官阿萨夫·亚里古被俘。随后,以色列空军为了扭转颓势,出动空军进行反击,又遭到埃及的萨姆—6,萨姆—7防空导弹的埋伏,损失惨重。  




 埃及军队首战全胜,但是他们现在却犯了致命的战略错误:他们开始巩固他们在据点,并未乘胜追击。[2]   在以色列于8日灾难性的攻势后,双方都停顿了下来,开始巩固自身阵地并且期盼对方先发动攻击。埃拉扎尔取代了能力不足的葛农接掌指挥,葛农没有立即被撤职,因为这在战时可能对士气造成伤害。   在几天的对峙后,萨达特想要帮助缓和叙利亚战线的压力,下令再次发起攻击。10月14日,埃及军离开防空火力阵地展开攻势,当埃军于投入1000辆坦克展开第2次大规模进攻时,以军投入800辆坦克,步、坦、炮协同作战,并使用武装直升机和其他飞机发射“小牛”、“百舌鸟”式空地导弹、“白星眼”式电视制导炸弹等,击毁埃坦克250辆,迫使埃军当日撤回进攻出发阵地。   隔天,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反击,在这次代号勇敢壮士行动(Operation Stouthearted Men)的攻击中,以色列大幅改变一直以来依赖坦克和飞机支援的战术,运用步兵发起攻势,迅速穿透了埃及军的地对空飞弹基地和反坦克飞弹阵地,一个由夏隆所领导的师攻击埃及在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北边Ismailiya附近的阵地,进攻埃及军战线最脆弱的部分,也是北边的埃及第二军团和南边的第三军团交界处。在一座日本人经营的农场附近地区(一项在运河东方的灌溉计画,当时以军称其为中国农场)经历了整场战役中最残酷的战斗后,以色列终于凿穿了埃及军的战线来到苏伊士运河,将埃及军一分为二。紧接着一小批以军部队横渡运河来到对岸,迅速建立桥头堡。在24小时内,大量步兵藉着轻型充气船渡河,尽管没有装甲部队的支援,他们大量配备了美制的M72 LAW反坦克火箭以对付埃及装甲部队。这批突击部队迅速清除了运河西岸一个又一个的埃及军防空和反坦克飞弹阵地,这些阵地清除后,以色列军队便重新获得了具压倒性优势的空军和装甲部队的支援。   在战争之前,由于担心以色列会渡过运河,没有西方国家愿意提供以色列架桥的装备。然而以色列仍然从法国购买了大量二战报废的修桥模件、浮桥架设装备。以色列甚至准备了较为复杂的自制“滚轴桥”,不过由于后勤耽误而没有运用上。在10月16日/17日的晚上以色列架设浮桥完成,紧接着渡河的Avraham "Bren" Adan师迅速南下,以切断埃及第三军团向西撤回埃及的后路,同时派出突袭部队继续扫荡运河东方的埃及地对空飞弹阵地。到了10月19日,在埃及军的密集炮轰下,以色列仍然在大苦湖北边的运河上架起了4座浮桥。到战争结束时,以色列部队已经大量攻入埃及,距离首都开罗只剩下101公里了

萨达特于1972年公开宣称埃及将会和以色列开战,并说埃及已经准备好“牺牲1百万名士兵”。1972年底以来,萨达特专注于建军备战,从苏联那里取得了MiG-23战机、SA-6防空飞弹、RPG-7反坦克榴弹、T-62坦克,尤其是AT-3反坦克飞弹,并且改良了军事战术。在六日战争中造成军事失败的无能将领被有才能者取代。   

超级大国的介入也是影响两场战争结果的主要因素。苏联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埃及军事上的弱点,美国与盟国支持以色列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攻击性武器,而苏联则只在相当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供埃及防卫性的武器。前任总统纳赛尔曾经造访莫斯科,纳塞尔极力恳求莫斯科高层,并且宣称如果苏联拒绝提供武器,他将会返回埃及向埃及人民宣布苏联已经遗弃了他们,并反过来向美国求取支持,如此美国将会在此地区占上风。


由于苏联无法接受美国介入埃及,最后只好答应提供埃及防空飞弹以防御边界。


  事实上埃及在之前1968年所发动消耗战役(War of Attrition)的一个潜在目标便是为了逼迫苏联提供埃及更先进的武器军备,埃及感觉到唯一足以说服苏联相信埃及军备落后不足的方法,便是将这些落后的武器投入实战中,对抗由美国提供以色列的先进武器,并以这些实战的落败来说服苏联提供更先进的军武。   纳赛尔与苏联的关系在1967年的战争中产生冲突,苏联希望埃及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和以色列的冲突。苏联不计代价希望避免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突以免与美国展开进一步的对抗。美苏于奥斯陆的与会更进一步朝向保持现状,而这是埃及所无法接受的。


由于担心准备战争的意图被苏联察觉,埃及开始驱逐当时停留在埃及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1972年7月萨达特驱逐了几乎全部20,000名苏联军事顾问,并且在外交政策上开始向美国靠拢。   
苏联认为萨达特不会有机会赢得战争,他们警告萨达特,任何跨越苏伊士运河的行动都会由于以色列严密的防御而死伤惨重。
苏联当时正致力于缓和政策,因此极不乐见中东出现不稳定的情势。在1973年6月与尼克松的会面中,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建议以色列应该撤回1967年的边界,勃列日涅夫称如果以色列不这样做,“苏联将很难维持目前的和平状态”,暗示了当时苏联对萨达特发动战争的意图已经无能为力。  
 在萨达特1973年4月9日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的访问时,他再次威胁向以色列发动战争。
在1973年里,阿拉伯国家举行了数次大型的军事演习,每次都引起以色列军方提升到最高的警戒状态,而每次都在几天后回复平静。以色列的领导人相信,如果战争爆发,以色列空军能像以往一样很快的击溃敌人。
3290365308_82b3c285d7_b.jpg


在西奈半岛
  战争开始后埃及军队出动了200架飞机对以色列一方进行了空袭,随后埃及士兵一边口中呐喊:“真主万岁”,一边强渡运河。在进攻的前一晚上,埃及的蛙人将巴列夫防线埋藏的汽油管封死,使得埃及的渡船在苏伊士运河上畅通无阻。埃及军队到达对岸后,立即组织商讨如何穿越巴列夫防线,埃及指挥官听从了一位工兵军官的建议,使用高压水枪冲刷由沙子建成的防线,很快在以色列的防线制造了好几个缺口,随后埃及军队击破了几乎所有的巴列夫防线上的堡垒。埃及军继续前进了大约15公里,以2个军的兵力,进入了西奈半岛的沙漠地带。




  因为预料到以色列装甲部队会进行反击,埃及军替担任第一波攻势的部队装备了空前数量的反装甲武器,包括单兵携带的RPG火箭推进榴弹(Rocket propelled grenades)以及更为先进的AT-3反坦克飞弹。平均3名埃及士兵便有1人装备反装甲武器。同时,在埃及那一边的运河斜坡被埃及军填高,比以色列那边运河足足高出两倍,给了埃及军完美的视野和发动攻击的有利位置,使埃及军队能够轻易的射击任何逼近的以色列步兵和坦克。   在10月8日,以色列的装甲部队很快开始反击,以色列王牌190装甲旅开始攻击埃及军队,却在20分钟内被埃及步兵使用反坦克火箭在菲尔丹桥附近全歼,指挥官阿萨夫·亚里古被俘。随后,以色列空军为了扭转颓势,出动空军进行反击,又遭到埃及的萨姆—6,萨姆—7防空导弹的埋伏,损失惨重。  




 埃及军队首战全胜,但是他们现在却犯了致命的战略错误:他们开始巩固他们在据点,并未乘胜追击。[2]   在以色列于8日灾难性的攻势后,双方都停顿了下来,开始巩固自身阵地并且期盼对方先发动攻击。埃拉扎尔取代了能力不足的葛农接掌指挥,葛农没有立即被撤职,因为这在战时可能对士气造成伤害。   在几天的对峙后,萨达特想要帮助缓和叙利亚战线的压力,下令再次发起攻击。10月14日,埃及军离开防空火力阵地展开攻势,当埃军于投入1000辆坦克展开第2次大规模进攻时,以军投入800辆坦克,步、坦、炮协同作战,并使用武装直升机和其他飞机发射“小牛”、“百舌鸟”式空地导弹、“白星眼”式电视制导炸弹等,击毁埃坦克250辆,迫使埃军当日撤回进攻出发阵地。   隔天,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反击,在这次代号勇敢壮士行动(Operation Stouthearted Men)的攻击中,以色列大幅改变一直以来依赖坦克和飞机支援的战术,运用步兵发起攻势,迅速穿透了埃及军的地对空飞弹基地和反坦克飞弹阵地,一个由夏隆所领导的师攻击埃及在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北边Ismailiya附近的阵地,进攻埃及军战线最脆弱的部分,也是北边的埃及第二军团和南边的第三军团交界处。在一座日本人经营的农场附近地区(一项在运河东方的灌溉计画,当时以军称其为中国农场)经历了整场战役中最残酷的战斗后,以色列终于凿穿了埃及军的战线来到苏伊士运河,将埃及军一分为二。紧接着一小批以军部队横渡运河来到对岸,迅速建立桥头堡。在24小时内,大量步兵藉着轻型充气船渡河,尽管没有装甲部队的支援,他们大量配备了美制的M72 LAW反坦克火箭以对付埃及装甲部队。这批突击部队迅速清除了运河西岸一个又一个的埃及军防空和反坦克飞弹阵地,这些阵地清除后,以色列军队便重新获得了具压倒性优势的空军和装甲部队的支援。   在战争之前,由于担心以色列会渡过运河,没有西方国家愿意提供以色列架桥的装备。然而以色列仍然从法国购买了大量二战报废的修桥模件、浮桥架设装备。以色列甚至准备了较为复杂的自制“滚轴桥”,不过由于后勤耽误而没有运用上。在10月16日/17日的晚上以色列架设浮桥完成,紧接着渡河的Avraham "Bren" Adan师迅速南下,以切断埃及第三军团向西撤回埃及的后路,同时派出突袭部队继续扫荡运河东方的埃及地对空飞弹阵地。到了10月19日,在埃及军的密集炮轰下,以色列仍然在大苦湖北边的运河上架起了4座浮桥。到战争结束时,以色列部队已经大量攻入埃及,距离首都开罗只剩下101公里了
whykkk 发表于 2010-11-26 08:19

没有注明转帖,红外6904快来扣分;P

红外6904.jpg
whykkk 发表于 2010-11-26 08:53

十月战争是73年:b
whykkk 发表于 2010-11-26 08:45


    工作环境相当轻松嘛,看着哥们叼着烟,很惬意嘛
叙利亚实在打得窝囊。
这体现战争中人的因素。
此贴不错,值得学习战争中的经验教训


后边 有三张彩色照片的是苏联T62坦克, 据说是世界上防弹外形最好的坦克, 想看到车身和炮塔被告击穿的图片没有, 却是履带被炸断。

后边 有三张彩色照片的是苏联T62坦克, 据说是世界上防弹外形最好的坦克, 想看到车身和炮塔被告击穿的图片没有, 却是履带被炸断。
巴沙尔总统和他老爹年轻的时候还真像:D
这两人居然还能牵手,
围观
17樓的真是正統普通話嗎???

我聽的很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