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耀武算是国军第一名将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8:43:19
感觉王耀武完全是战功升上去的,解放战争时期被俘也基本不是他主观上的错。抗日战争时期更是有许多出彩的表现。比起什么孙立人被吹起来的之流。老王才是真正国军的第一战将吧。感觉王耀武完全是战功升上去的,解放战争时期被俘也基本不是他主观上的错。抗日战争时期更是有许多出彩的表现。比起什么孙立人被吹起来的之流。老王才是真正国军的第一战将吧。
回复 1# 小道哥


    薛岳应该比他强点吧,不过薛岳是保定军校+粤军
都差不多。
可能是他 发表于 2010-11-22 12:45

薛岳、王耀武俩个个人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现在网上动辄出现国军所谓抗战名将排行榜,我说这些排行榜根本就是脑残人的脑残之作!一点军事常识和历史常识都没有!记得某个排行榜是这样的——张灵埔、胡链、孙立人、王耀武、薛岳、、、、、、下面我就不说了,这是网间流行最广的排行榜,其实懂点历史和军事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个完全就是胡扯!首先这些人物根本就不是一个层级的,薛岳是国民党元老,抗战之前就已经是陆军二级上将了,抗战中他是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主席,而其他人在抗战之初都是少将级别,只有王耀武在抗战后期晋升了中将,而他在抗战时期的最高职务也不过是集团军总司令和后期的方面军总司令,这与薛岳是有根本差距的,终其国民政府在大陆整个统治时期,除了薛岳外这些所谓名将没一个能升到二级上将的,他们逃台的也是后期授的,所以这样的排行榜根本没有意义,一个战略指挥官能和一个战术指挥官相比吗?这完全就是常识性的问题!
那么,从战术的角度来看,黄百韬和王耀武之间比谁更优秀一些呢?
个人认为的国军5位名将:
李宗仁、薛岳、傅作义、卫立煌、杜聿明

条件:都是军事主官、都做过方面统帅,都指挥过一场以上的大战役并取得过胜利
风君子 发表于 2010-11-22 15:54


    这个排名还算客观,虽然杜聿明最终也没能升到上将,但他在解放战争其间基本就是各大战略区的救火队员!哪里危及去哪里,而且去就是指挥全面作战,所以他排在上将、方面主管里面还是客观的!
风君子 发表于 2010-11-22 15:54

老卫在抗战中战绩很一般,中条山之战实在是其人生一大污点!
风君子 发表于 2010-11-22 15:54

我觉得国军上将级别的军事指挥能力排名应该是这样的:薛岳、傅作义、白崇禧、李宗仁、卫立煌、杜聿明也可!其他的可以无视。
国军第一名将,在台北“忠烈祠”排第一的不是张团副吗?
王耀武作为“黄埔三期第一人”表现的确不错,无论在十年内战,抗日期间都有不错的表现。实际上74军也是在他的指挥下才有“五大主力”的名号的,张帅哥还是算了。。。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11-22 17:51


    个人感觉杜聿明同志当参谋长比较合适,打顺风顺水的仗更合适。

在己方力量弱于地方力量时,显得有些不够果断,拖泥带水的。

比如,远征军那一次,真的集中死士往密支那猛冲一下,或许能杀出一条血路呢,就算受了损失也比往野人山里面钻,像没头苍蝇一般在原始丛林里面乱窜强。

当然了,我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了
山中无老虎 发表于 2010-11-22 18:18

国军最大的问题我认为一是蒋总统越权指挥,这点蒋总统和宋朝赵二弟有一拼,二是军队指挥不畅,派系林立,杂牌军出工不出力。三是党国嫡系也没拧成一股绳,很多人私心太重。四是庸碌者窃据高位,能力出众者则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国军中将级别将领排名(个人愚见):王耀武、胡链、孙立人、张灵甫、陈明仁、廖耀湘、郑洞国、宋希濂、
飞扬温相专栏有讲王耀武的帖子
杜聿明实在是极品啊::

在东北,把几十万军队扔给林副吃光甚至连东野主力的毛都没摸着,去淮海的途中,面见傅,称关外共军,装备精良远非关内可比,不出意外共军将在一年内统一中国,把傅总吓的屁滚尿流,没多久就起义了,然后到了淮海,又把几十万人葬送,自己还被活捉,三大战役都跟他有关,真是惨到家了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11-22 17:54


    中条山之战和卫立煌没有多大关系吧?日军发起中条山之战前卫立煌已经被老蒋解职,请看资料:

孙蔚如被调离卫立煌突然离开 蒋介石防共之心昭然  


  陈晓楠:此时的中条山似乎是座坚不可摧的抗战堡垒,很多军校的学生毕业之后,纷纷要求来中条山抗战,中条山一时之间成了全国抗日青年的神往之地。但1940年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


  首先被称为“中条山铁柱子”的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突然被蒋介石调离了中条山,而接着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也突然离开。蒋介石派军政部长何应钦来第一战区指挥中条山的防务,这一不寻常的军事调动和人事变动,对正在中条山抗日的中国军民意味着什么?


  解说:1940年10月,曾在中条山抗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第4集团军司令孙蔚如将军接到蒋介石的调令,第4集团军撤出中条山南渡黄河移防洛阳至郑州一线,此前中条山由第4、第5、第14集团军共同防御,其中第4集团军在前几次战役中被誉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孙蔚如奉命率部调防,“铁柱子”移走了,中条山的防务塌了半边天,蒋介石为何要把这根“铁柱子”移开呢?其实蒋介石调开这支“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旧部队另有隐情。  


  孙存京(孙蔚如之子):“双十二事变”以后,蒋介石对这个部队是很头疼,这个部队一直跟共产党联系比较紧密。


  解说:当时第4集团军,尤其是38军军长赵寿山部下有不少中共人士加入,蒋介石知道后十分恼火,曾多次下令清除中共势力。


  孙存京:他派各部队都有特务,发现这名单要求你就直接给你,给我父亲打电报,给杨虎城打电报,谁谁谁是共产党,把这人送到南京来军法处置。我父亲就是给这些人都是发放路费,以后都叫离开部队了,等形势好转的时候,陆陆续续就回来了。


  解说:孙蔚如和第4集团军调走前后,中条山的老百姓就嗅出了空气中发生的变化,此前中共领导的抗日牺盟会,曾在这一带很活跃。


  杨圣清:国共合作组织了牺盟会,这牺盟会人员就到了村里边,首先就是演剧,再一个就是教唱革命歌曲。我们当时最喜欢唱的就是《五月的鲜花》,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埋着志士的鲜血。《义勇军进行曲》这些歌都是很流行的,当时写的标语,墙上也写的很多“国共合作”啊,“共同抗战到底”啊,像这样的标语很多的。


  解说:但不知从何时正在上小学的杨圣清发现,墙上的标语不见了,学生们唱的歌曲也从《五月的鲜花》改成国民革命军的军歌《满江红》。


  杨圣清:突然间呢,那些牺盟会的人都不见了,而且学校里边呢,就要我们不要唱革命歌曲,它教我们唱什么呢?唱《满江红》,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教我唱这,这个歌唱起来,我们小孩子才上一年级的,就听不懂。


  解说:年幼的杨圣清不知道1939年,蒋介石在国民党全会上,两次提出要“溶共、限共”。这年12月,时任山西省主席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发动了袭击牺盟会等中共抗日武装的“十二月事变”国共两党又一次撕破了脸。


  杨圣清:阎锡山呢,就下命令要部队消灭这些游击队,后来这些游击队就退出59团就退到晋东南,同时38军这个第4集团军的,1940年10月间呢,也被蒋介石调离中条山地区,他就怕它受共产党的影响。


  解说:此前指挥中条山作战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曾到过延安,在前几次中条山作战中,卫立煌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合作甚密。


  杨圣清:他是反对反共的,主动跟共产党合作的,坚决合作的,另外他还给了很多武器的,在这武器方面还有很多支援的。


  解说:蒋介石知道后,威胁要撤去卫立煌河南省主席的职务。


  杨圣清:他(蒋介石)是认为他(卫立煌)反共不得力。


  解说:卫立煌一怒之下躲到峨眉山撂挑子不干了。


  杨圣清:“中条山战役”开始前,他到重庆去述职嘛,述职就受到蒋介石的批评,最后他一气之下就到峨眉山去休息了。


  解说:卫立煌离开后,蒋介石派国民政府大员何应钦来到第一战区主持军事会议,讨论中条山防务,何应钦是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高高在上,对中条山的防务一无所知,他甚至都不知道哪支部队在什么地方。


  杨圣清:他提出了“防共”与“去日”,要大家商量如何“防共去日”之策,把这两个是吧,并驾齐驱,两种“防共”和“去日”这两项任务同等看待,而且把防共放在前面的。


  解说:公秉藩当时是第34师师长,他的防线与云南籍将领唐淮源的第3军相邻,同属第5集团军指挥。他在回忆录中提到,何应钦在洛阳西工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召开了三天军事会议,对日军的进攻毫无警觉,对中条山的防御没有任何新部署,却一再提醒大家要“防共、限共”,把一切失利全推到中共头上。


  杨圣清:对形势估计的错误,蒋介石一直认为日本呢,发动“中条山战役”是要攻占中原,是要渡河的,渡黄河的,他把重点放在如何防止日本渡河的问题,而不是放在就是怎么样保住中条山,防守中条山的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雪竹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8-21/1829501.shtml


回复 17# 风君子


    卫立煌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条山战役就是他防区的战斗,卫立煌前期确实在峨眉山上,但是中条山战役开打后他回到了一战区指挥部,但是以无力扭转战局,中条山之战失败虽然有日军战略意图隐蔽得很好,战役发起突然迅速的原因,但也不是没有先兆!阎锡山、李家钰都曾致电蒋介石言,“据情报显示,日军近日调动频繁,似要渡黄河进攻洛阳”。为此,中条山开战的前三天,蒋介石还致电卫立煌、阎锡山等“晋南、豫北敌人增加甚多,似有渡河企图,各战区应速征集民夫积极加强各该方面阵地及河防工事”。所以说卫立煌在中条山之战还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回复 17# 风君子


    卫立煌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条山战役就是他防区的战斗,卫立煌前期确实在峨眉山上,但是中条山战役开打后他回到了一战区指挥部,但是以无力扭转战局,中条山之战失败虽然有日军战略意图隐蔽得很好,战役发起突然迅速的原因,但也不是没有先兆!阎锡山、李家钰都曾致电蒋介石言,“据情报显示,日军近日调动频繁,似要渡黄河进攻洛阳”。为此,中条山开战的前三天,蒋介石还致电卫立煌、阎锡山等“晋南、豫北敌人增加甚多,似有渡河企图,各战区应速征集民夫积极加强各该方面阵地及河防工事”。所以说卫立煌在中条山之战还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山中无老虎 发表于 2010-11-22 18:18


    这个不是你觉得,粟裕以前评价杜聿明就说过此公善于打顺风仗,但极不善于在逆境中作战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11-22 17:56


    白崇禧基本上都是作为参谋长存在,做军事主官只有2次,2次记录都不太光彩

  1次是1939年指挥桂南会战,将一个全军唯一的精锐机械化军—第5军投入山地攻坚战,白白消耗宝贵的机动战力,结果是费尽重大牺牲攻下的昆仑关在日军凌厉的反击下又仓促地放弃,几乎所有的桂南会战国军都被日军重创。

   还有1次是解放战争后期作为华中军政长官,结果大家都知道,全军覆没。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11-22 20:54

     那个时候卫立煌处境非常困难,受到老蒋猜忌得不到信任,中条山战役开打后再变更调整作战部署已经不太可能,回到一战区指挥部肯定是无力回天
风君子 发表于 2010-11-22 21:29


    看过一个资料说:卫一听别人提中条山就羞愧难当!
风君子 发表于 2010-11-22 21:27


    那时的中国又有几人懂什么是机械化?即便是杜聿明这样机械化部队的主官也对机械化一知半解,毕竟他们都是传统军事教育出来的,当时长官们认为五军是装备最好的王牌,攻坚打恶战当然首先用王牌。即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军依然对机械化一知半解!
薛岳也是吹的吧,后来败在了小将韩先楚手下。
CCAV的《解放海南岛》可是把薛岳拍得一标准的国军庸将啊
薛岳也是吹的吧,后来败在了小将韩先楚手下。
CCAV的《解放海南岛》可是把薛岳拍得一标准的国军庸将啊
若论凶狠狡猾,首推胡链。
薛岳也是吹的吧,后来败在了小将韩先楚手下。
CCAV的《解放海南岛》可是把薛岳拍得一标准的国军庸将啊
薛岳的名声也是被吹起来的。什么天炉战,名字比较拉风,不过就是早就被TG吃透的诱敌深入分割包围战术罢了。三次长沙会战,第一次被人打到长沙城下,第二次直接连长沙也丢掉,所有参战部队基本残废,只有第三次准备够充分加上死守长沙的第十军够争气才算打了胜仗,等到豫桂湘,又被彻底打回原形了。

要说薛岳出彩的地方,倒是在抗战前的国内内战时期出彩,不管是东征北伐还是中原大战……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11-22 21:51

说起来 把坦克拖上城墙当移动炮台的是KMT的哪位?

当年KMT对机械化的理解真是一个杯具

若论凶狠狡猾,首推胡链。
李鹤帅 发表于 2010-11-22 22:24


在大陆上,论跑路速度 胡琏其实也没比长腿孙元良好哪里去

包括胡琏在内的土木系基本被PLA歼灭了一个遍,也就后来在海岛上扳了一局而已

要是中间没有海峡,打孤军深入用添油战术的3个轻步兵团花3天,早就被全灭了
若论凶狠狡猾,首推胡链。
李鹤帅 发表于 2010-11-22 22:24


在大陆上,论跑路速度 胡琏其实也没比长腿孙元良好哪里去

包括胡琏在内的土木系基本被PLA歼灭了一个遍,也就后来在海岛上扳了一局而已

要是中间没有海峡,打孤军深入用添油战术的3个轻步兵团花3天,早就被全灭了
请科普:汤恩伯这个祸害,到底有什么像样战绩没有?台儿庄这厮仿佛是来摘桃子的,而且还拖拖拉拉!
回复 30# 19821201


    那肯定是在国军内部排名,要不然国军全是败军之将还搞个P呀。
很讨厌超大 发表于 2010-11-22 22:44

话说汤,刘痔,胡座在军阀混战的时候还是打的不错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每况愈下
体制内 发表于 2010-11-22 22:29
平庸吗?我看拍的很好,薛岳还是保住了大部分部队,电视剧基本没丑化他
zetaplus 发表于 2010-11-22 22:29


    薛岳最大的毛病就是骄狂,每次战胜接着就是大败,看看3次长沙会战和豫桂湘,基本都成规律了
很讨厌超大 发表于 2010-11-22 22:44


    汤恩伯在抗战之初表现还是不错的,比如说南口战役,在日军击溃29军欲沿津浦线南下时附日军侧背,迫使日军转向消除侧后威胁

南口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斗志,从此,“中国不会亡!”“筑成我们民族新的长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等抗战口号,深入人心,传遍祖国大地。正如我党编辑出版的《解放》周刊短评所言:南口战役“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1937年8月31日《解放》周刊第1卷第15期。)南口战役的政治动员作用,远远超出了它的军事意义。(来源:《北京党史》 作者:李良志)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11/09/content_7037372.htm
风君子 发表于 2010-11-22 21:22


   呵呵,粟公的此段评论贫僧还真是不曾在哪本书上见过。

可能杜聿明同志不善于打硬仗,不光是自己的问题吧,他手下那些兵,也没有那种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

贫僧一直认为,近代真正从根基上变革了中国军队的,只有土鳖了,国军在这一方面不及格。
土鳖变革的几大法宝我们都可以数得出来: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充分发扬军事政治民主
李鹤帅 发表于 2010-11-22 22:24


    记得以前看过张忽悠召忠写的一篇关于金门战役的文章,提到过胡琏
据他说当年胡琏在淮海战场,高祖多次发电报提醒502要注意胡琏
回复 33# 可能是他


    因为他们是共谍。:D
回复 38# 山中无老虎


    是刘亚洲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