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坦克歼击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30:28
<P>原载于兵工科技 转载请保留</P>
<P>早在1942年1月6日,德国著名的军火生产商克虏伯公司就开始了安装PAK43 88毫米炮的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工作。但是进展一直不顺利:4型坦克的底盘太小太轻,菲迪南“虎”式又太重,结构也过于复杂。就这样浪费了半年时间后,理想的“黑豹”坦克问世了。它适中尺寸的底盘和良好的机动性立即引起了德国陆军兵器局的注意。1942年8月3日,兵器局6处指令克虏伯以“黑豹”坦克的车体开发新的歼击车。7月底,克虏伯已经完成了1个1:10的木制模型;并于11月10日完成了1:1木制模型。6天后,各个方面的技术人员审查了木制样车。由于在“黑豹”坦克设计竞争中失败,强大的戴姆勒-本茨公司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为了不浪费该公司颇具实力的技术力量,德国军备部9月15日的一次会议上决定,本茨公司将参与并逐步接手新式歼击车的设计任务。于1943年1月5日本茨公司转包了开发合同,同时指定生产商-MIAG公司也要参与进一步的研制。由于在设计过程中,诸如装甲厚度和倾角、火炮射界和乘员人数等关键技术指标一改再改,1:1的全尺寸模型一直拖到10月中旬才完成。10月20日,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阿利斯训练场参观了这个模型并予以好评。接下来的样车制造比较顺利,12月17日,第2辆样车和“虎王”重型坦克、改进的“黑豹”坦克等重型车辆一起向希特勒做了表演。希特勒再次高度评价了该型歼击车,认为它的火力和“虎王”一样,但机动性更好,车型也比较低矮,应该立即投入生产。有趣的是,当时的“猎豹”还没有最终定型,而且还有2个名字:安装StuK43炮的“豹”式突击炮,编号SDKFZ172,另一个名字叫安装PAK43/4 88毫米炮的“豹”式坦克歼击车,编号SDKFZ173。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最终将其命名为“猎豹”歼击车,制式编号SDKFZ176。
“猎豹”歼击车在外形设计上继承了“黑豹”战斗坦克线条简洁明快的风格。车体前上装甲倾角很大并一直延伸到车顶,侧面装甲也有一定倾斜,整车防弹外形良好。车辆战斗全重45.5吨,全长9.87米、车体长6.87米、高2.72米、车宽3.27米、3.42米(含裙板)、履带接地长3.92米、车底距地高540毫米。乘员5人:驾驶员和无线电员分别位于车体前部左右两侧,他们的后方是炮长和车长的战斗位置,装填手位于战斗室后部。车长、驾驶员和装填手各有2具潜望镜。其中车长和装填手的1具是安装在旋转基座上的。这些潜望镜型号一样,拆卸方便且完全可以互换,另有3具放置在车内备用。由于车长没有指挥塔,因此他向两侧和后方的视野受到了相当限制。无线电员操作1台FuG-5电台,功率10瓦,平均作用距离6.4千米;指挥车型另有1台功率30瓦、作用距离10千米的FuG-8电台。

“猎豹”的主武器是1门克虏伯下属多特蒙德·赫尔博工厂生产的PAK43/3 71倍径88毫米火炮,全长6686毫米、重2200千克,炮身重1225千克;身管为单肉式,膛内有32条等齐右旋膛线,膛线长5150.5毫米(58.56倍径),缠距27.57倍径;身管设计膛压370兆帕,实际膛压300兆帕;平均后坐力6300千克力,正常后坐距离550毫米,最大后坐距离580毫米。火炮的方向射界左右各11度、高低射界-8度~+14度。炮长通过1具SflZF5单目剪型镜瞄准。陆军武器局原要求为车长配备1具1.5米测距仪,但由于供应紧张,改为1具可升降的双目炮队镜,可供粗略测距。PAK43/3 发射弹丸重量为10.16千克的PzGr39/43穿甲弹(带50克弹底装药)时,初速为1000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86毫米的垂直钢装甲板,2000米处侵彻威力为154毫米;发射7.2千克的PzGr40/43钨芯穿甲弹时初速达1130米/秒,可以在相同的距离击穿237和175毫米厚的装甲。凭借这门性能优越的火炮,“猎豹”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所有的敌军坦克。另外,还备有破甲威力为90毫米的Gr39HL高爆反坦克弹和Spgr榴弹,弹药基数57发。当然如此优秀的火炮价值不菲,成本达21000帝国马克,约占整车成本的1/5。辅助武器为1挺备弹600发的MG-34 7.92毫米前机枪,由无线电员操作;车顶处还装备了1具26毫米防步兵榴弹发射器。乘员携带2支MP-40冲锋枪,可以从车体周围的射击孔对外射击。

“猎豹”的整个推进系统及行走悬挂系统赋予了它卓越的机动性能。“猎豹”歼击车的发动机是1台马巴赫HL230P30 12缸V型水冷汽油机,功率700马力(3000转/分),最大扭矩1850牛·米(2100转/分),空转时转速为800转/分。由1台博世BPD6/24 6马力电动启动机启动,另有1台AL/ZM1惯性飞轮启动机备用。HL230P30是战斗车辆上安装的功率最大的发动机,可靠性也不错。只是由于当时德国的燃料供应不足,HL230只能使用辛烷值很低的74号汽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性能的正常发挥。动力舱里的5个油箱的总容积为720公升。与HL230配套的AK7-200是ZF公司设计生产的,有7个前进挡和1个倒档,主离合器是3片干式离合器。原来本茨公司原来为“猎豹”选择了“虎”式坦克的半自动变速箱,后来为了保持同族技术上的延续性还是沿用了AK-7。AK7-200有7个前进挡和1个倒档,带有同步器,故换档时冲击平缓,有利于延长变速箱的寿命。它的转向机构是复杂的差速再生式,功率损失很小,驾驶员操纵时很省力,响应也比较快,挂1挡时的最小转向半径仅为5米。对于没有旋转炮塔的“猎豹”来说,良好的转向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发动机的动力最后经2级齿轮侧减速器(总传动比1:8.4)传递至主动轮。不过,整个“黑豹”系列车辆的侧减速器设计不合理,寿命很短。曾经有25辆“猎豹”在5天中完成了1次300千米的履带行军。结果竟然报废了18套侧减速器,乘员为此叫苦不迭。SDKFZ176的行走装置每侧有8个的负重轮,交错布置。这样的布局有利于减小车辆的最大平均接地压力,但是同时造成行走装置和悬挂系统部件数量太多过于复杂、难以保养。“猎豹”的履带板是汉堡的穆贝格拖拉机厂生产的KGS64型全钢单销式,宽640毫米,节距150毫米,每条履带由86块履带板连接而成,重2200千克。它的的悬挂系统是莱尔教授设计的并列双扭杆式,由于扭杆长度大负荷又比较小,负重轮垂直行程达510毫米,是同时代最大的。同比T-34和M-4坦克的相应数据只有240和111毫米。而当今先进的“豹”2坦克的负重轮行程也不过530毫米。另外在每侧第2和7根平衡肘处装有1个HT-90筒型液力减震器。“猎豹”歼击车的最大公路速度达55千米/小时,越野速度30千米/小时。但是由于发动机油耗率比较大,加之燃油携带量不足,其公路和越野最大行程只有250千米和100千米。

“猎豹”整车采用焊接结构,各部位装甲板厚度和倾角比较合理。盟军大量装备的M-4和“克伦威尔”及苏军的T-34坦克只能从侧面击穿“猎豹”的装甲。只有苏联的JS-2和装备77毫米及90毫米火炮的盟军战车才能从正面击毁它。从实战结果来看,“猎豹”的装甲防护是可靠的,主装甲被击穿的战例极少。大部分的战车都是被击中侧面或因机械故障无法回收而损失掉的。

从1944年1月起,MIAG就开始了“猎豹”的试生产。同年11月和12月,MNH和MBA公司也加入了生产行列。到战争结束时,3个公司的产量分别为270、112和37辆。截至1945年2月1日,“猎豹”的生产计划在制订到450辆时终止了。和其他的德军战车一样,“猎豹”自问世来,也在不断的进行改进。首先,为了增强侧装甲的强度,批量生产的“猎豹”取消了车体侧面的4个手枪射击孔;将驾驶员的潜望镜减少到1个;履带也更换为“豹”A坦克使用的带6道接地筋式。1944年5月起,部分“猎豹”安装了双节炮管的主炮。由于88炮的初速和膛压都很高,因此导致火炮膛线磨损非常严重,需要频繁更换身管。但是由于设计原因,“猎豹”的炮管无法从前部抽出,只能把碍事的防盾卸下,并将整门炮从耳轴上拆掉,才能将其从战斗室后部的方形门抽出。整个更换过程极为费功费时。后来克虏伯的技术人员人员采取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将火炮身管分成2节。前半段有膛线单独为1节,后半段则是药室和滑膛身管。这样,乘员自己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直接从前面更换磨损比较快的前身管。而无须进行在野战条件下无法完成的火炮校正等工作。自11月后生产的所有“猎豹”战车都是双节身管式,炮口也换装的是经过重新设计的小型化制退器。最初,“猎豹”火炮开口处的护圈是焊接在装甲板上的,后来为方便更换变速箱改成用螺栓固定。
此外,“猎豹”上进行过一系列没有投入实用,但亦十分有趣和具有技术前瞻性的试验:德军从1945年10月25日库麦斯道夫试验场的一次对比试验获知,“黑豹”坦克的射速比美国M-4坦克的慢。而88毫米炮的射速就更低了。为此,武器局责成克虏伯设法增加火炮射速。12月1日,克虏伯完成了炮尾上带多发弹鼓的半自动装填机方案(和现代以色列“梅卡瓦”坦克的类似装备功能一样)。1945年2月8日,赫尔博工厂完成了2门结构不同的样炮,第2门安装到“猎豹”上进行了测试,结果不详。但是许多“猎豹”的战斗记录中并没有发现因射速不如人贻误战机的记载,部队也从来没有抱怨射速低的报告。尽管如此,军备部1945年2月20日的会议还是决定,开始为所有装备88和128毫米火炮的战车及配套的弹药输送车生产弹容为3-5发的弹鼓式装填机。与此同时,又重新试验了原本准备安装的火炮废气高压空气吹除系统。但是测试结果表明,射击时产生的大部分烟气可以被车顶的风扇抽出,因此进一步的研制计划随即被取消了。不过法国的AMX-30和“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就采用了原理完全相同的高压空气吹除系统。这种系统的效能比常见的抽烟筒高,但是结构更复杂,体积也大,因此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最后的一次改进是让人感到的匪夷所思的。一向崇尚先进技术的德国人复古了,试图在歼击车上安装19世纪水平的刚性炮架火炮。自1943年中开始,德国就开始了在车辆上安装无反后坐装置火炮的试验。这种火炮取消了常规火炮尾部的复进机、驻复机等机构,将火炮简化到只剩身管和炮尾的程度。从结构上讲,它的组成并不比单发手动步枪等复杂。因此,这项计划受到了原料和能源供应日益紧缺的德国工业界的欢迎。此外,由于刚性炮架无需为火炮预留后坐空间,因此还可以大幅度增加火炮的射界。但是刚性炮架火炮的后坐力瞬间全部作用在车辆上,是对战车整体结构强度和悬挂系统性能的严峻考验。1944年圣诞节,1辆经过改装的“猎豹”进行了火炮发射测试。由于88炮的后坐力实在太大,车辆向后的瞬时加速度达4.55G,摇动严重。好在悬挂系统性能优越,将大部分能量吸收后逐步释放,车辆向后的位移只有65毫米。乘员表示可以忍受,对其他系统的影响也不太大。 次年年情人节,军备部科技局长官绍尔在一次会议上作出决定,要求立即生产刚性炮架的“猎豹”。而实际上生产准备工作2天前就开始了。3月5日MIAG收到了指令,要求其马上从“猎豹”3月份的生产计划中抽出1辆,且不得迟于15日完成改装工作;刚性炮架型“猎豹”的生产应该从4月20日全面展开。但是这所有的计划都因为战争的迅速结束而化为泡影了。

</P><P>原载于兵工科技 转载请保留</P>
<P>早在1942年1月6日,德国著名的军火生产商克虏伯公司就开始了安装PAK43 88毫米炮的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工作。但是进展一直不顺利:4型坦克的底盘太小太轻,菲迪南“虎”式又太重,结构也过于复杂。就这样浪费了半年时间后,理想的“黑豹”坦克问世了。它适中尺寸的底盘和良好的机动性立即引起了德国陆军兵器局的注意。1942年8月3日,兵器局6处指令克虏伯以“黑豹”坦克的车体开发新的歼击车。7月底,克虏伯已经完成了1个1:10的木制模型;并于11月10日完成了1:1木制模型。6天后,各个方面的技术人员审查了木制样车。由于在“黑豹”坦克设计竞争中失败,强大的戴姆勒-本茨公司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为了不浪费该公司颇具实力的技术力量,德国军备部9月15日的一次会议上决定,本茨公司将参与并逐步接手新式歼击车的设计任务。于1943年1月5日本茨公司转包了开发合同,同时指定生产商-MIAG公司也要参与进一步的研制。由于在设计过程中,诸如装甲厚度和倾角、火炮射界和乘员人数等关键技术指标一改再改,1:1的全尺寸模型一直拖到10月中旬才完成。10月20日,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阿利斯训练场参观了这个模型并予以好评。接下来的样车制造比较顺利,12月17日,第2辆样车和“虎王”重型坦克、改进的“黑豹”坦克等重型车辆一起向希特勒做了表演。希特勒再次高度评价了该型歼击车,认为它的火力和“虎王”一样,但机动性更好,车型也比较低矮,应该立即投入生产。有趣的是,当时的“猎豹”还没有最终定型,而且还有2个名字:安装StuK43炮的“豹”式突击炮,编号SDKFZ172,另一个名字叫安装PAK43/4 88毫米炮的“豹”式坦克歼击车,编号SDKFZ173。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最终将其命名为“猎豹”歼击车,制式编号SDKFZ176。
“猎豹”歼击车在外形设计上继承了“黑豹”战斗坦克线条简洁明快的风格。车体前上装甲倾角很大并一直延伸到车顶,侧面装甲也有一定倾斜,整车防弹外形良好。车辆战斗全重45.5吨,全长9.87米、车体长6.87米、高2.72米、车宽3.27米、3.42米(含裙板)、履带接地长3.92米、车底距地高540毫米。乘员5人:驾驶员和无线电员分别位于车体前部左右两侧,他们的后方是炮长和车长的战斗位置,装填手位于战斗室后部。车长、驾驶员和装填手各有2具潜望镜。其中车长和装填手的1具是安装在旋转基座上的。这些潜望镜型号一样,拆卸方便且完全可以互换,另有3具放置在车内备用。由于车长没有指挥塔,因此他向两侧和后方的视野受到了相当限制。无线电员操作1台FuG-5电台,功率10瓦,平均作用距离6.4千米;指挥车型另有1台功率30瓦、作用距离10千米的FuG-8电台。

“猎豹”的主武器是1门克虏伯下属多特蒙德·赫尔博工厂生产的PAK43/3 71倍径88毫米火炮,全长6686毫米、重2200千克,炮身重1225千克;身管为单肉式,膛内有32条等齐右旋膛线,膛线长5150.5毫米(58.56倍径),缠距27.57倍径;身管设计膛压370兆帕,实际膛压300兆帕;平均后坐力6300千克力,正常后坐距离550毫米,最大后坐距离580毫米。火炮的方向射界左右各11度、高低射界-8度~+14度。炮长通过1具SflZF5单目剪型镜瞄准。陆军武器局原要求为车长配备1具1.5米测距仪,但由于供应紧张,改为1具可升降的双目炮队镜,可供粗略测距。PAK43/3 发射弹丸重量为10.16千克的PzGr39/43穿甲弹(带50克弹底装药)时,初速为1000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86毫米的垂直钢装甲板,2000米处侵彻威力为154毫米;发射7.2千克的PzGr40/43钨芯穿甲弹时初速达1130米/秒,可以在相同的距离击穿237和175毫米厚的装甲。凭借这门性能优越的火炮,“猎豹”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所有的敌军坦克。另外,还备有破甲威力为90毫米的Gr39HL高爆反坦克弹和Spgr榴弹,弹药基数57发。当然如此优秀的火炮价值不菲,成本达21000帝国马克,约占整车成本的1/5。辅助武器为1挺备弹600发的MG-34 7.92毫米前机枪,由无线电员操作;车顶处还装备了1具26毫米防步兵榴弹发射器。乘员携带2支MP-40冲锋枪,可以从车体周围的射击孔对外射击。

“猎豹”的整个推进系统及行走悬挂系统赋予了它卓越的机动性能。“猎豹”歼击车的发动机是1台马巴赫HL230P30 12缸V型水冷汽油机,功率700马力(3000转/分),最大扭矩1850牛·米(2100转/分),空转时转速为800转/分。由1台博世BPD6/24 6马力电动启动机启动,另有1台AL/ZM1惯性飞轮启动机备用。HL230P30是战斗车辆上安装的功率最大的发动机,可靠性也不错。只是由于当时德国的燃料供应不足,HL230只能使用辛烷值很低的74号汽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性能的正常发挥。动力舱里的5个油箱的总容积为720公升。与HL230配套的AK7-200是ZF公司设计生产的,有7个前进挡和1个倒档,主离合器是3片干式离合器。原来本茨公司原来为“猎豹”选择了“虎”式坦克的半自动变速箱,后来为了保持同族技术上的延续性还是沿用了AK-7。AK7-200有7个前进挡和1个倒档,带有同步器,故换档时冲击平缓,有利于延长变速箱的寿命。它的转向机构是复杂的差速再生式,功率损失很小,驾驶员操纵时很省力,响应也比较快,挂1挡时的最小转向半径仅为5米。对于没有旋转炮塔的“猎豹”来说,良好的转向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发动机的动力最后经2级齿轮侧减速器(总传动比1:8.4)传递至主动轮。不过,整个“黑豹”系列车辆的侧减速器设计不合理,寿命很短。曾经有25辆“猎豹”在5天中完成了1次300千米的履带行军。结果竟然报废了18套侧减速器,乘员为此叫苦不迭。SDKFZ176的行走装置每侧有8个的负重轮,交错布置。这样的布局有利于减小车辆的最大平均接地压力,但是同时造成行走装置和悬挂系统部件数量太多过于复杂、难以保养。“猎豹”的履带板是汉堡的穆贝格拖拉机厂生产的KGS64型全钢单销式,宽640毫米,节距150毫米,每条履带由86块履带板连接而成,重2200千克。它的的悬挂系统是莱尔教授设计的并列双扭杆式,由于扭杆长度大负荷又比较小,负重轮垂直行程达510毫米,是同时代最大的。同比T-34和M-4坦克的相应数据只有240和111毫米。而当今先进的“豹”2坦克的负重轮行程也不过530毫米。另外在每侧第2和7根平衡肘处装有1个HT-90筒型液力减震器。“猎豹”歼击车的最大公路速度达55千米/小时,越野速度30千米/小时。但是由于发动机油耗率比较大,加之燃油携带量不足,其公路和越野最大行程只有250千米和100千米。

“猎豹”整车采用焊接结构,各部位装甲板厚度和倾角比较合理。盟军大量装备的M-4和“克伦威尔”及苏军的T-34坦克只能从侧面击穿“猎豹”的装甲。只有苏联的JS-2和装备77毫米及90毫米火炮的盟军战车才能从正面击毁它。从实战结果来看,“猎豹”的装甲防护是可靠的,主装甲被击穿的战例极少。大部分的战车都是被击中侧面或因机械故障无法回收而损失掉的。

从1944年1月起,MIAG就开始了“猎豹”的试生产。同年11月和12月,MNH和MBA公司也加入了生产行列。到战争结束时,3个公司的产量分别为270、112和37辆。截至1945年2月1日,“猎豹”的生产计划在制订到450辆时终止了。和其他的德军战车一样,“猎豹”自问世来,也在不断的进行改进。首先,为了增强侧装甲的强度,批量生产的“猎豹”取消了车体侧面的4个手枪射击孔;将驾驶员的潜望镜减少到1个;履带也更换为“豹”A坦克使用的带6道接地筋式。1944年5月起,部分“猎豹”安装了双节炮管的主炮。由于88炮的初速和膛压都很高,因此导致火炮膛线磨损非常严重,需要频繁更换身管。但是由于设计原因,“猎豹”的炮管无法从前部抽出,只能把碍事的防盾卸下,并将整门炮从耳轴上拆掉,才能将其从战斗室后部的方形门抽出。整个更换过程极为费功费时。后来克虏伯的技术人员人员采取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将火炮身管分成2节。前半段有膛线单独为1节,后半段则是药室和滑膛身管。这样,乘员自己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直接从前面更换磨损比较快的前身管。而无须进行在野战条件下无法完成的火炮校正等工作。自11月后生产的所有“猎豹”战车都是双节身管式,炮口也换装的是经过重新设计的小型化制退器。最初,“猎豹”火炮开口处的护圈是焊接在装甲板上的,后来为方便更换变速箱改成用螺栓固定。
此外,“猎豹”上进行过一系列没有投入实用,但亦十分有趣和具有技术前瞻性的试验:德军从1945年10月25日库麦斯道夫试验场的一次对比试验获知,“黑豹”坦克的射速比美国M-4坦克的慢。而88毫米炮的射速就更低了。为此,武器局责成克虏伯设法增加火炮射速。12月1日,克虏伯完成了炮尾上带多发弹鼓的半自动装填机方案(和现代以色列“梅卡瓦”坦克的类似装备功能一样)。1945年2月8日,赫尔博工厂完成了2门结构不同的样炮,第2门安装到“猎豹”上进行了测试,结果不详。但是许多“猎豹”的战斗记录中并没有发现因射速不如人贻误战机的记载,部队也从来没有抱怨射速低的报告。尽管如此,军备部1945年2月20日的会议还是决定,开始为所有装备88和128毫米火炮的战车及配套的弹药输送车生产弹容为3-5发的弹鼓式装填机。与此同时,又重新试验了原本准备安装的火炮废气高压空气吹除系统。但是测试结果表明,射击时产生的大部分烟气可以被车顶的风扇抽出,因此进一步的研制计划随即被取消了。不过法国的AMX-30和“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就采用了原理完全相同的高压空气吹除系统。这种系统的效能比常见的抽烟筒高,但是结构更复杂,体积也大,因此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最后的一次改进是让人感到的匪夷所思的。一向崇尚先进技术的德国人复古了,试图在歼击车上安装19世纪水平的刚性炮架火炮。自1943年中开始,德国就开始了在车辆上安装无反后坐装置火炮的试验。这种火炮取消了常规火炮尾部的复进机、驻复机等机构,将火炮简化到只剩身管和炮尾的程度。从结构上讲,它的组成并不比单发手动步枪等复杂。因此,这项计划受到了原料和能源供应日益紧缺的德国工业界的欢迎。此外,由于刚性炮架无需为火炮预留后坐空间,因此还可以大幅度增加火炮的射界。但是刚性炮架火炮的后坐力瞬间全部作用在车辆上,是对战车整体结构强度和悬挂系统性能的严峻考验。1944年圣诞节,1辆经过改装的“猎豹”进行了火炮发射测试。由于88炮的后坐力实在太大,车辆向后的瞬时加速度达4.55G,摇动严重。好在悬挂系统性能优越,将大部分能量吸收后逐步释放,车辆向后的位移只有65毫米。乘员表示可以忍受,对其他系统的影响也不太大。 次年年情人节,军备部科技局长官绍尔在一次会议上作出决定,要求立即生产刚性炮架的“猎豹”。而实际上生产准备工作2天前就开始了。3月5日MIAG收到了指令,要求其马上从“猎豹”3月份的生产计划中抽出1辆,且不得迟于15日完成改装工作;刚性炮架型“猎豹”的生产应该从4月20日全面展开。但是这所有的计划都因为战争的迅速结束而化为泡影了。

</P>
<P></P><P></P>
我就喜欢上面的两张图
炮不错,其他很一般。
<P>二战最棒的歼击车!</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9 21:26:25编辑过]
<P>哦!兵器上也介绍过~!</P><P>我还是喜欢灰狗~!!!</P><P>那个不错~!</P>
犀角也不错
我喜欢美军的坦克歼击车,虽然有点像坦克。
<B>以下是引用<I>qq115</I>在2004-8-9 23:59:00的发言:</B>
我喜欢美军的坦克歼击车,虽然有点像坦克。

<P>恩,都是有炮塔的</P>
<B>以下是引用<I>qq115</I>在2004-8-9 23:59:00的发言:</B>
我喜欢美军的坦克歼击车,虽然有点像坦克。

<P>
<P>不是吧。。。</P>
<P>美军坦克歼击车比美军坦克还臭</P>
<B>以下是引用<I>汉唐再现</I>在2004-8-10 0:21:00的发言:</B>


<P>
<P>不是吧。。。</P>
<P>美军坦克歼击车比美军坦克还臭</P>

<P>M36可以</P>
<B>以下是引用<I>qq115</I>在2004-8-9 23:59:00的发言:</B>
我喜欢美军的坦克歼击车,虽然有点像坦克。

<P>兵器给的评价是:跑的飞快的薄皮坦克</P>
德军的地盘系列化的思想开二战后之先
<P>美军的歼击车根本没有用啦,就是跑的蛮快</P><P>犀角么,压根没装甲...</P><P>要是看炮,还是猎虎NB啊</P><P>不过猎豹还是2战最好的歼击车</P>
<P>同意楼上的说法。</P><P>猎豹很好的平衡了火力、装甲、机动性的三点要素……所以以后世来说比猎虎坦克歼击车更有启迪未来装甲研究发展的价值</P>
精品啊,就是数量太少了,后勤保障也跟不上,也没有制空权,被盟军飞机摧毁不少.
<B>以下是引用<I>碧落红尘</I>在2004-8-15 23:55:00的发言:</B>

<P>美军的歼击车根本没有用啦,就是跑的蛮快</P>
<P>犀角么,压根没装甲...</P>
<P>要是看炮,还是猎虎NB啊</P>
<P>不过猎豹还是2战最好的歼击车</P>

<P>美军的歼击车还有就是有旋转炮塔的优势</P>
<P>不要忘了歼击车的作战用途,是用来歼灭敌方坦克地,不是拿来冲锋在前的</P><P>德国当时基本都是依托地形的防御作战,要旋转炮塔有什么用?</P>
<B>以下是引用<I>碧落红尘</I>在2004-8-16 21:06:00的发言:</B>

<P>不要忘了歼击车的作战用途,是用来歼灭敌方坦克地,不是拿来冲锋在前的</P>
<P>德国当时基本都是依托地形的防御作战,要旋转炮塔有什么用?</P>

<P>知道,可至少在美国歼击车被打坏履带时还能像敌军开炮吧,而德军歼击车可以吗?</P>
<P>晕,这也算那</P><P>再说履带一般都是怎么坏的,进攻时压到地雷,遭到反坦克炮或者装甲拳,芭祖卡之类的近距离射击,总之多是在进攻战中出现的</P><P>没听说坦克进攻时瞄着歼击车的履带开炮的</P>
<B>以下是引用<I>碧落红尘</I>在2004-8-16 21:25:00的发言:</B>

<P>晕,这也算那</P>
<P>再说履带一般都是怎么坏的,进攻时压到地雷,遭到反坦克炮或者装甲拳,芭祖卡之类的近距离射击,总之多是在进攻战中出现的</P>
<P>没听说坦克进攻时瞄着歼击车的履带开炮的</P>

<P>我可没说坦克进攻时瞄着歼击车的履带开炮的,总之美国这方面比德国强,还有你说什么装甲拳,芭祖卡不解,应该是铁拳吧,芭祖卡是美国的。再说铁拳和芭祖卡打坦克,大多数坦克肯定被击毁,铁拳和芭祖卡穿甲达180MM啊。
<P>美国和德国的歼击车压到地雷和遇到反坦克枪的攻击履带时,美国的歼击车还能开炮</P>
<P>我不想跑题,我强调的就是坦克歼击车在防御作战中旋转炮塔没有多大意义.</P><P>所以猎豹是非常均衡并且满足作战需要的一款成功的坦克歼击车</P><P>零碎的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P>
<B>以下是引用<I>碧落红尘</I>在2004-8-16 22:05:00的发言:</B>

<P>我不想跑题,我强调的就是坦克歼击车在防御作战中旋转炮塔没有多大意义.</P>
<P>所以猎豹是非常均衡并且满足作战需要的一款成功的坦克歼击车</P>
<P>零碎的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P>

<P>猎豹是不错,都旋转炮塔不是没多大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