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航天科学家要么特别老,要么特别年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6:42:07
发现航天工程的那些科学家要么是特别老60岁以上的,要么很年轻40岁以下的,在40,50岁这个段的不能说没有,但是比较少。中国文革时代断层真的很严重发现航天工程的那些科学家要么是特别老60岁以上的,要么很年轻40岁以下的,在40,50岁这个段的不能说没有,但是比较少。中国文革时代断层真的很严重
15年后中国科技大爆发
90年以后人才辈出。。。期待他们的群体性爆发。。。
40-50都出国了,某年以后的出国潮。
人才辈出,年轻化
我估计吧,40-50的都是现在的骨干领导,坐镇的是核心机密位置,所以电视上是拍不到的。


很正常,上大学时我们学院一批老专家教授集中退休,一下子青黄不接,结果连教育部理科基地的牌子都被撤销了,后来年轻的上来了,前两年又回来了。

怎么回事?中校的牌子变成这种了?

很正常,上大学时我们学院一批老专家教授集中退休,一下子青黄不接,结果连教育部理科基地的牌子都被撤销了,后来年轻的上来了,前两年又回来了。

怎么回事?中校的牌子变成这种了?
90年代航天系统人才流失严重,所以才有今天的情况。
890年代人才断档的典型表现
40-50有人才断层,好点的都投奔MD去了.
zhanqing2008 发表于 2010-10-1 21:34

你确定是文革造成的吗,我倒觉得得感谢邓爷爷的科学的春天啊,80年代好啊,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啊;P
那么您觉得现在就没有移民了吗?
slf85 发表于 2010-10-2 11:45


    要没有文革…………至于80年代狂砍项目吗??

   当时是吃饭都有问题了………………
造汽 发表于 2010-10-1 23:06


    我父亲那代人跟本连读大学的机会都没有,还出国?
飘缈神龙 发表于 2010-10-2 12:11


    slf85绝对是毛左,邓当时砍掉很多超过当时能力的项目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饭要一口口吃,最近十年上马的大项目越来越多也证明了邓当时决策的正确
slf85 发表于 2010-10-2 11:45


    不顾当时的国力上一些不切实际超过能力范围的项目才是对国家不负责,文革十年的人才断代才是中国最大的悲剧
tomcat650093 发表于 2010-10-2 11:12

    现在40岁50岁的人有机会出国的很少
riemann 发表于 2010-10-2 09:51


    不是流失严重,而是当时人才本来就匮乏
tomcat650093 发表于 2010-10-2 11:12


    现在出国留学的人远比20年前多得多,航天依然有那么多的新秀,说明90年代人才本来就少
70后工作的时候正是航空航天的低谷期,很多人自谋生路去了,所以很多航空航天企业、研究室这个年龄段的断档。
文革影响不止10年。。
哈工大,BUAA的本科生研究生目前在航天系统还不是抢着要的。。。

和国家庞大的航天规划相比,人才缺口还是存在。。。
回复 4# 造汽
某年出国潮的那批人今天也回来了不少。
回复 22# yankee
那是因为军工系统现在还是喜欢守着那国防口七校招人。其实除了他们之外的理工科院校水平也很高,奈何就是不太入军工法眼呀。

我父亲那代人跟本连读大学的机会都没有,还出国?
zhanqing2008 发表于 2010-10-2 12:29



    呵呵,家父50岁,78年上的本科,当年班上的出去的太多了,国内已经不剩几个了……:(
我父亲那代人跟本连读大学的机会都没有,还出国?
zhanqing2008 发表于 2010-10-2 12:29



    呵呵,家父50岁,78年上的本科,当年班上的出去的太多了,国内已经不剩几个了……:(
真正惨痛的还是改革开放初的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那段时期,所以断档的是文革后-90年代中期毕业的这帮人,科研人员大多自谋职业或者出国去了

以至于现在的主力一般是40以下的90年代中期以后毕业的,而上面的老头一般则是两弹一星时期的,很老了。

你确定是文革造成的吗,我倒觉得得感谢邓爷爷的科学的春天啊,80年代好啊,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啊
slf85 发表于 2010-10-2 11:45


也比赵九章挖沟、沈从文扫女厕所、季羡林拉煤、梁思礼(火箭专家)养猪、陈景润跳楼、虞光裕拆锅炉(飞机发动机专家,拆锅炉被砸伤致死)、姚桐斌、钱晋被红卫兵活活打死强。

起码有做人的尊严。

80年代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在国内混,走出去的人好歹可以回来个几分之一。

而文革中一开始大学没招生,后来招了一帮基础普遍极差的工农民学员,等于彻底废了一代人。

要不是老毛把中国折腾的穷的叮当响,要环境没环境、要设备没设备、要条件没条件。80年代出去的人还能回来的多些。
你确定是文革造成的吗,我倒觉得得感谢邓爷爷的科学的春天啊,80年代好啊,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啊
slf85 发表于 2010-10-2 11:45


也比赵九章挖沟、沈从文扫女厕所、季羡林拉煤、梁思礼(火箭专家)养猪、陈景润跳楼、虞光裕拆锅炉(飞机发动机专家,拆锅炉被砸伤致死)、姚桐斌、钱晋被红卫兵活活打死强。

起码有做人的尊严。

80年代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在国内混,走出去的人好歹可以回来个几分之一。

而文革中一开始大学没招生,后来招了一帮基础普遍极差的工农民学员,等于彻底废了一代人。

要不是老毛把中国折腾的穷的叮当响,要环境没环境、要设备没设备、要条件没条件。80年代出去的人还能回来的多些。
T62 发表于 2010-10-2 17:21


    季老什么时候挖过煤啊?陈跳楼的事情我知道
zhanqing2008 发表于 2010-10-2 17:26


    见他的《牛棚杂记》,不但被罚去拉煤,而且随时可能被人毒打,在他眼里文革是一个人吃人的时代,只是动物吃人是因为本能,不要讲上一通道理。

  本来也是要自杀的,怕死在家里不好,准备出门找个公园吃安眠药,结果闯进一帮红卫兵又把他暴打通,把他自杀的念头也打没了。

  可惜老舍没那么坚强,被打后,罚跪,跪桌子觉得不够高,在桌子上架凳子让老舍跪上去(据老舍夫人回忆)。
T62 发表于 2010-10-2 17:42


    一个连陈景润这样与世无争的科学家都被逼的要自杀的年代,可想而知是多么可悲,毛一定会被历史清算的
T62 发表于 2010-10-2 17:21


    国内科研人员的待遇差人才流失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文革之后国家真是一穷二白
我现在还记得八十年代那句“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季羡林此人很不地道,文革初期此人积极投入,而且担任了某系的“勤务员”。后来被送入牛棚,从此充满怨念。
重剑无锋 发表于 2010-10-2 17:16


    还30来岁的"小小子"能有多大本领,估计再过个十年左右这些人才能真正的称起局面来
汝儿乃我 发表于 2010-10-3 08:20

嫦娥一期工程副总师当年立项的时候33岁,到现在是二期工程总师,刚好40岁

年轻化在分系统里面更明显,骨干一律40打下,带头往往也仅仅40出头,基本看不见快50岁的。也就是总指挥那批是两弹一星时代走出来的老人。
重剑无锋 发表于 2010-10-3 08:44


    乃想说啥?{:3_79:}
其实现在人都不太显老的,40岁看着像30出头很正常,特别是宅在科研基地的人,不是很容易衰老的。
天天上班 发表于 2010-10-1 23:02


    学棍太多,风气不正,
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