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为世界和平燃烧——追记牺牲在苏丹维和战场的“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1:10:26
http://news.mod.gov.cn/headlines/2010-09/23/content_4195733.htm

成长于“铁军”大熔炉里的某装甲团榴炮三连战士谢保军,深怀一种朴素的情感:在参加重大任务中摔打磨炼。

    但现实并不如愿:2004年12月入伍的他,没能参加次年8月举行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当时他还在坦克训练基地接受训练;2008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谢保军因在训练中脚踝扭伤被连队安排留守,未能随队赴灾区抢险救灾;2009年3月选拔国庆阅兵队员时,谢保军又因身高低于标准两厘米而落选。

    去年8月,得知部队组建赴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的消息,他咬破手指向连队递交了血书。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水电修理骨干谢保军成为全连70名官兵中唯一入选参加维和的人员,他打心底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在苏丹维和战场上,在280多个日日夜夜里,谢保军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当代革命军人对世界和平的守望、对神圣使命的担当,直到他26岁生命的最后一息。

    “一定要对得起将授给我的勋章”

    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官员说:“UN城里最忙碌的是空调、发电机和中国工兵!”

    中国维和官兵说:“我们营区里最忙最累的人是谢保军!”

    3月的苏丹南部重镇科瓦乔克正值旱季,白天平均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DDR(武器换食品)办公区建筑工地上,谢保军和战友们填深坑、运板材、建板房,每天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大队参谋长李乐要求大家每天必须喝6升水,但奇怪的是,官兵们却几乎不出一滴汗,也没有一次小解。

    “科瓦乔克简直就是中国工兵的‘伤心之地’。”忆及当时的情形,大队长齐成喜至今心有余悸。天气有多热?体温计放在药箱里都爆了,动不动就有人中暑、脱水,一名军医中暑昏迷两天两夜,幸亏抢救得当才幸免于难。

    这里远离UN城,大队只有两台小型发电机,加油换机比较麻烦。谢保军是保障中队的水电工,他白天施工,晚上每隔3个小时还要给发电机加一次油,换一次机。领导担心他过度劳累加上睡眠不足会吃不消,就安排哨兵晚上替替他。谢保军却不领情:“哨兵不懂操作规程,万一弄坏电机,就耽误大事了!”施工20天,他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一小解就胀痛,还经常尿血。

    “他把任务看得比什么都重,你不让他干活简直就是要他的命!”水电班班长石慧豪曾郑重其事地劝谢保军“注意身体”,谢保军嘴上应着,扭头又是另一回事儿。

    瓦乌地区毒蛇、毒蝎、蚊虫肆虐,黄热病、疟疾、霍乱等10多种恶性传染病流行,卫生防疫任务异常艰巨。谢保军发现医疗队人手紧缺,常常顾不上消、杀、灭,便自告奋勇揽下了这份差事。每天中午温度最高,蚊蝇最猖獗,消杀效果也最好,谢保军就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将口罩戴得严严实实,顶着毒辣如火的烈日,进厕所、上垃圾场、去污水池,喷洒消毒液、撒石灰、埋垃圾,一圈下来就是一个多小时,刺鼻的臭味和药水味熏得他头晕目眩、干哕呕吐。

    经年岁月,能够检验人格操守的高下;瞬间举止,则是生命素质的积淀迸发。

    简易机场施工,他第一个报名,挂上安全带,爬上滚烫的电线杆高空作业。飞机时起时落,在土质跑道上卷起漫天灰尘,呛得人喘不过气来,但他一干就是大半天。

    5月中旬,大队组建迎接联合国授勋的阅兵方队。考虑到谢保军每天要检修线路、维护供水设备、开启淋浴车,保障任务很重,大队把他编为预备队员,但他软磨硬泡,硬是“挤”进了受阅方队。

    “没有任务争任务,有了任务就兴奋,任务越重越起劲。”280多个日日夜夜,57项临时任务,谢保军始终像一根上紧的发条,总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他,终于被累倒了。

    5月23日早上,谢保军突然感到头晕,班长石慧豪命令他看病休息,军医李宏斌也劝他不要再工作了,但他说:“我休息一下就行,明天继续参加方队训练,一定要对得起将授给我的勋章……”

    5月24日早上,谢保军头痛难忍,被紧急送往苏丹首都喀土穆的医院抢救。在与死神顽强抗争了4天4夜后,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此时,距联合国授勋仪式还有7天。

    谢保军没能等到这一光荣的时刻。

    6月5日,授勋仪式如期举行。当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总司令摩西·欧比庄严宣布“授予牺牲在维和一线的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战士谢保军‘维和特别贡献奖’”时,台下434名中国维和官兵不禁泪飞如雨。大队长齐成喜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这枚勋章,紧紧地搂在怀里,久久不愿松开。一枚小小的勋章,熔铸了一名中国维和军人滚烫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

    谢保军牺牲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写信吊唁,“对其为苏丹和平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深表敬意”。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只有平时多准备几手,关键时刻才能顶上去”

    维和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多样化的军事任务需要多样化的能力素质。

    维和集训,只有初中学历的谢保军,给自己定下了掌握一定数量的日常英语用语的目标,坚持每天早起晚睡各一小时,认真背记。好几个周末的清晨,睡梦中的大队翻译组同志都被敲门声惊醒。次数多了,他们不用开门也知道,这个起得早、卡着点、不怕人烦的来访者,肯定就是水电工谢保军。他每次进门都憨憨一笑,先说声“不好意思,打搅领导了”,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请教发音不准的单词或句子。

    出征前,大队要组织一次维和防卫演习,谁也不愿扮演“非法武装分子”,谢保军听到消息却欣然前往。演练中,“非法武装分子”被抓捕、被扭送、被审讯,折腾得够呛,有人叫苦不迭,他却乐呵呵地说:“这次收获大了。”原来,他扮演的角色安排有多场对话,涉及国际法等多种知识,要求直接用英语交流,这使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在大队组织的英语综合口语对话考试中,谢保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任务区后还担任了编外翻译。一次执行机场维护任务,翻译人员临时有事不在场,他主动为前来检查的战区工程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流利的英语让老外竖起了大拇指。

    谢保军在国内就了解到,维和一线的条件非常艰苦,各种保障都要立足自身。他想,自己毕竟是一名业余水电工,在连队小修小补没问题,但在复杂情况下执行各种急抢快修任务,自己的“三脚猫”功夫恐难胜任。

    为了尽快提高实战能力,谢保军自费购买了《水电维修手册》等书籍反复学习钻研,并拜团营房股电工李勇为师。不仅如此,他还利用休息时间跑到驻地企业“取经”。他经常对战友们说:“只有平时多准备几手,关键时刻才能顶上去。”

    正是由于这种对使命的担当和热爱,两个月下来,谢保军的“看家本领”大增,一到维和任务区就打了几场“漂亮仗”。

    去年11月,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第二战区司令部保障区内一排灯柱损坏,几个国家维和分队的电工都没能修好。谢保军受领任务后,拆开灯箱,只见线路复杂,标牌全是英语。同去的战友认为这是块“烫手山芋”,提议找工程部的专家来维修,谢保军却说:“咱是‘铁军’战士,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他连续5个多小时不厌其烦地检测、研究、试验,终于解决了问题,让负责此项工作的利比亚军官德·胡安赞叹不已。

成长于“铁军”大熔炉里的某装甲团榴炮三连战士谢保军,深怀一种朴素的情感:在参加重大任务中摔打磨炼。

    但现实并不如愿:2004年12月入伍的他,没能参加次年8月举行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当时他还在坦克训练基地接受训练;2008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谢保军因在训练中脚踝扭伤被连队安排留守,未能随队赴灾区抢险救灾;2009年3月选拔国庆阅兵队员时,谢保军又因身高低于标准两厘米而落选。

    去年8月,得知部队组建赴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的消息,他咬破手指向连队递交了血书。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水电修理骨干谢保军成为全连70名官兵中唯一入选参加维和的人员,他打心底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在苏丹维和战场上,在280多个日日夜夜里,谢保军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当代革命军人对世界和平的守望、对神圣使命的担当,直到他26岁生命的最后一息。

    “一定要对得起将授给我的勋章”

    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官员说:“UN城里最忙碌的是空调、发电机和中国工兵!”

    中国维和官兵说:“我们营区里最忙最累的人是谢保军!”

    3月的苏丹南部重镇科瓦乔克正值旱季,白天平均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DDR(武器换食品)办公区建筑工地上,谢保军和战友们填深坑、运板材、建板房,每天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大队参谋长李乐要求大家每天必须喝6升水,但奇怪的是,官兵们却几乎不出一滴汗,也没有一次小解。

    “科瓦乔克简直就是中国工兵的‘伤心之地’。”忆及当时的情形,大队长齐成喜至今心有余悸。天气有多热?体温计放在药箱里都爆了,动不动就有人中暑、脱水,一名军医中暑昏迷两天两夜,幸亏抢救得当才幸免于难。

    这里远离UN城,大队只有两台小型发电机,加油换机比较麻烦。谢保军是保障中队的水电工,他白天施工,晚上每隔3个小时还要给发电机加一次油,换一次机。领导担心他过度劳累加上睡眠不足会吃不消,就安排哨兵晚上替替他。谢保军却不领情:“哨兵不懂操作规程,万一弄坏电机,就耽误大事了!”施工20天,他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一小解就胀痛,还经常尿血。

    “他把任务看得比什么都重,你不让他干活简直就是要他的命!”水电班班长石慧豪曾郑重其事地劝谢保军“注意身体”,谢保军嘴上应着,扭头又是另一回事儿。

    瓦乌地区毒蛇、毒蝎、蚊虫肆虐,黄热病、疟疾、霍乱等10多种恶性传染病流行,卫生防疫任务异常艰巨。谢保军发现医疗队人手紧缺,常常顾不上消、杀、灭,便自告奋勇揽下了这份差事。每天中午温度最高,蚊蝇最猖獗,消杀效果也最好,谢保军就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将口罩戴得严严实实,顶着毒辣如火的烈日,进厕所、上垃圾场、去污水池,喷洒消毒液、撒石灰、埋垃圾,一圈下来就是一个多小时,刺鼻的臭味和药水味熏得他头晕目眩、干哕呕吐。

    经年岁月,能够检验人格操守的高下;瞬间举止,则是生命素质的积淀迸发。

    简易机场施工,他第一个报名,挂上安全带,爬上滚烫的电线杆高空作业。飞机时起时落,在土质跑道上卷起漫天灰尘,呛得人喘不过气来,但他一干就是大半天。

    5月中旬,大队组建迎接联合国授勋的阅兵方队。考虑到谢保军每天要检修线路、维护供水设备、开启淋浴车,保障任务很重,大队把他编为预备队员,但他软磨硬泡,硬是“挤”进了受阅方队。

    “没有任务争任务,有了任务就兴奋,任务越重越起劲。”280多个日日夜夜,57项临时任务,谢保军始终像一根上紧的发条,总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他,终于被累倒了。

    5月23日早上,谢保军突然感到头晕,班长石慧豪命令他看病休息,军医李宏斌也劝他不要再工作了,但他说:“我休息一下就行,明天继续参加方队训练,一定要对得起将授给我的勋章……”

    5月24日早上,谢保军头痛难忍,被紧急送往苏丹首都喀土穆的医院抢救。在与死神顽强抗争了4天4夜后,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此时,距联合国授勋仪式还有7天。

    谢保军没能等到这一光荣的时刻。

    6月5日,授勋仪式如期举行。当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总司令摩西·欧比庄严宣布“授予牺牲在维和一线的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战士谢保军‘维和特别贡献奖’”时,台下434名中国维和官兵不禁泪飞如雨。大队长齐成喜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这枚勋章,紧紧地搂在怀里,久久不愿松开。一枚小小的勋章,熔铸了一名中国维和军人滚烫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

    谢保军牺牲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写信吊唁,“对其为苏丹和平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深表敬意”。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只有平时多准备几手,关键时刻才能顶上去”

    维和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多样化的军事任务需要多样化的能力素质。

    维和集训,只有初中学历的谢保军,给自己定下了掌握一定数量的日常英语用语的目标,坚持每天早起晚睡各一小时,认真背记。好几个周末的清晨,睡梦中的大队翻译组同志都被敲门声惊醒。次数多了,他们不用开门也知道,这个起得早、卡着点、不怕人烦的来访者,肯定就是水电工谢保军。他每次进门都憨憨一笑,先说声“不好意思,打搅领导了”,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请教发音不准的单词或句子。

    出征前,大队要组织一次维和防卫演习,谁也不愿扮演“非法武装分子”,谢保军听到消息却欣然前往。演练中,“非法武装分子”被抓捕、被扭送、被审讯,折腾得够呛,有人叫苦不迭,他却乐呵呵地说:“这次收获大了。”原来,他扮演的角色安排有多场对话,涉及国际法等多种知识,要求直接用英语交流,这使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在大队组织的英语综合口语对话考试中,谢保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任务区后还担任了编外翻译。一次执行机场维护任务,翻译人员临时有事不在场,他主动为前来检查的战区工程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流利的英语让老外竖起了大拇指。

    谢保军在国内就了解到,维和一线的条件非常艰苦,各种保障都要立足自身。他想,自己毕竟是一名业余水电工,在连队小修小补没问题,但在复杂情况下执行各种急抢快修任务,自己的“三脚猫”功夫恐难胜任。

    为了尽快提高实战能力,谢保军自费购买了《水电维修手册》等书籍反复学习钻研,并拜团营房股电工李勇为师。不仅如此,他还利用休息时间跑到驻地企业“取经”。他经常对战友们说:“只有平时多准备几手,关键时刻才能顶上去。”

    正是由于这种对使命的担当和热爱,两个月下来,谢保军的“看家本领”大增,一到维和任务区就打了几场“漂亮仗”。

    去年11月,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第二战区司令部保障区内一排灯柱损坏,几个国家维和分队的电工都没能修好。谢保军受领任务后,拆开灯箱,只见线路复杂,标牌全是英语。同去的战友认为这是块“烫手山芋”,提议找工程部的专家来维修,谢保军却说:“咱是‘铁军’战士,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他连续5个多小时不厌其烦地检测、研究、试验,终于解决了问题,让负责此项工作的利比亚军官德·胡安赞叹不已。

向你致敬!!你的生命重于泰山!![attachimg]1565772[/attachimg]http://news.mod.gov.cn/headlines/2010-09/23/content_4195733.htm

成长于“铁军”大熔炉里的某装甲团榴炮三连战士谢保军,深怀一种朴素的情感:在参加重大任务中摔打磨炼。

    但现实并不如愿:2004年12月入伍的他,没能参加次年8月举行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当时他还在坦克训练基地接受训练;2008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谢保军因在训练中脚踝扭伤被连队安排留守,未能随队赴灾区抢险救灾;2009年3月选拔国庆阅兵队员时,谢保军又因身高低于标准两厘米而落选。

    去年8月,得知部队组建赴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的消息,他咬破手指向连队递交了血书。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水电修理骨干谢保军成为全连70名官兵中唯一入选参加维和的人员,他打心底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在苏丹维和战场上,在280多个日日夜夜里,谢保军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当代革命军人对世界和平的守望、对神圣使命的担当,直到他26岁生命的最后一息。

    “一定要对得起将授给我的勋章”

    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官员说:“UN城里最忙碌的是空调、发电机和中国工兵!”

    中国维和官兵说:“我们营区里最忙最累的人是谢保军!”

    3月的苏丹南部重镇科瓦乔克正值旱季,白天平均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DDR(武器换食品)办公区建筑工地上,谢保军和战友们填深坑、运板材、建板房,每天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大队参谋长李乐要求大家每天必须喝6升水,但奇怪的是,官兵们却几乎不出一滴汗,也没有一次小解。

    “科瓦乔克简直就是中国工兵的‘伤心之地’。”忆及当时的情形,大队长齐成喜至今心有余悸。天气有多热?体温计放在药箱里都爆了,动不动就有人中暑、脱水,一名军医中暑昏迷两天两夜,幸亏抢救得当才幸免于难。

    这里远离UN城,大队只有两台小型发电机,加油换机比较麻烦。谢保军是保障中队的水电工,他白天施工,晚上每隔3个小时还要给发电机加一次油,换一次机。领导担心他过度劳累加上睡眠不足会吃不消,就安排哨兵晚上替替他。谢保军却不领情:“哨兵不懂操作规程,万一弄坏电机,就耽误大事了!”施工20天,他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一小解就胀痛,还经常尿血。

    “他把任务看得比什么都重,你不让他干活简直就是要他的命!”水电班班长石慧豪曾郑重其事地劝谢保军“注意身体”,谢保军嘴上应着,扭头又是另一回事儿。

    瓦乌地区毒蛇、毒蝎、蚊虫肆虐,黄热病、疟疾、霍乱等10多种恶性传染病流行,卫生防疫任务异常艰巨。谢保军发现医疗队人手紧缺,常常顾不上消、杀、灭,便自告奋勇揽下了这份差事。每天中午温度最高,蚊蝇最猖獗,消杀效果也最好,谢保军就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将口罩戴得严严实实,顶着毒辣如火的烈日,进厕所、上垃圾场、去污水池,喷洒消毒液、撒石灰、埋垃圾,一圈下来就是一个多小时,刺鼻的臭味和药水味熏得他头晕目眩、干哕呕吐。

    经年岁月,能够检验人格操守的高下;瞬间举止,则是生命素质的积淀迸发。

    简易机场施工,他第一个报名,挂上安全带,爬上滚烫的电线杆高空作业。飞机时起时落,在土质跑道上卷起漫天灰尘,呛得人喘不过气来,但他一干就是大半天。

    5月中旬,大队组建迎接联合国授勋的阅兵方队。考虑到谢保军每天要检修线路、维护供水设备、开启淋浴车,保障任务很重,大队把他编为预备队员,但他软磨硬泡,硬是“挤”进了受阅方队。

    “没有任务争任务,有了任务就兴奋,任务越重越起劲。”280多个日日夜夜,57项临时任务,谢保军始终像一根上紧的发条,总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他,终于被累倒了。

    5月23日早上,谢保军突然感到头晕,班长石慧豪命令他看病休息,军医李宏斌也劝他不要再工作了,但他说:“我休息一下就行,明天继续参加方队训练,一定要对得起将授给我的勋章……”

    5月24日早上,谢保军头痛难忍,被紧急送往苏丹首都喀土穆的医院抢救。在与死神顽强抗争了4天4夜后,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此时,距联合国授勋仪式还有7天。

    谢保军没能等到这一光荣的时刻。

    6月5日,授勋仪式如期举行。当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总司令摩西·欧比庄严宣布“授予牺牲在维和一线的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战士谢保军‘维和特别贡献奖’”时,台下434名中国维和官兵不禁泪飞如雨。大队长齐成喜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这枚勋章,紧紧地搂在怀里,久久不愿松开。一枚小小的勋章,熔铸了一名中国维和军人滚烫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

    谢保军牺牲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写信吊唁,“对其为苏丹和平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深表敬意”。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只有平时多准备几手,关键时刻才能顶上去”

    维和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多样化的军事任务需要多样化的能力素质。

    维和集训,只有初中学历的谢保军,给自己定下了掌握一定数量的日常英语用语的目标,坚持每天早起晚睡各一小时,认真背记。好几个周末的清晨,睡梦中的大队翻译组同志都被敲门声惊醒。次数多了,他们不用开门也知道,这个起得早、卡着点、不怕人烦的来访者,肯定就是水电工谢保军。他每次进门都憨憨一笑,先说声“不好意思,打搅领导了”,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请教发音不准的单词或句子。

    出征前,大队要组织一次维和防卫演习,谁也不愿扮演“非法武装分子”,谢保军听到消息却欣然前往。演练中,“非法武装分子”被抓捕、被扭送、被审讯,折腾得够呛,有人叫苦不迭,他却乐呵呵地说:“这次收获大了。”原来,他扮演的角色安排有多场对话,涉及国际法等多种知识,要求直接用英语交流,这使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在大队组织的英语综合口语对话考试中,谢保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任务区后还担任了编外翻译。一次执行机场维护任务,翻译人员临时有事不在场,他主动为前来检查的战区工程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流利的英语让老外竖起了大拇指。

    谢保军在国内就了解到,维和一线的条件非常艰苦,各种保障都要立足自身。他想,自己毕竟是一名业余水电工,在连队小修小补没问题,但在复杂情况下执行各种急抢快修任务,自己的“三脚猫”功夫恐难胜任。

    为了尽快提高实战能力,谢保军自费购买了《水电维修手册》等书籍反复学习钻研,并拜团营房股电工李勇为师。不仅如此,他还利用休息时间跑到驻地企业“取经”。他经常对战友们说:“只有平时多准备几手,关键时刻才能顶上去。”

    正是由于这种对使命的担当和热爱,两个月下来,谢保军的“看家本领”大增,一到维和任务区就打了几场“漂亮仗”。

    去年11月,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第二战区司令部保障区内一排灯柱损坏,几个国家维和分队的电工都没能修好。谢保军受领任务后,拆开灯箱,只见线路复杂,标牌全是英语。同去的战友认为这是块“烫手山芋”,提议找工程部的专家来维修,谢保军却说:“咱是‘铁军’战士,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他连续5个多小时不厌其烦地检测、研究、试验,终于解决了问题,让负责此项工作的利比亚军官德·胡安赞叹不已。

成长于“铁军”大熔炉里的某装甲团榴炮三连战士谢保军,深怀一种朴素的情感:在参加重大任务中摔打磨炼。

    但现实并不如愿:2004年12月入伍的他,没能参加次年8月举行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当时他还在坦克训练基地接受训练;2008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谢保军因在训练中脚踝扭伤被连队安排留守,未能随队赴灾区抢险救灾;2009年3月选拔国庆阅兵队员时,谢保军又因身高低于标准两厘米而落选。

    去年8月,得知部队组建赴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的消息,他咬破手指向连队递交了血书。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水电修理骨干谢保军成为全连70名官兵中唯一入选参加维和的人员,他打心底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在苏丹维和战场上,在280多个日日夜夜里,谢保军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当代革命军人对世界和平的守望、对神圣使命的担当,直到他26岁生命的最后一息。

    “一定要对得起将授给我的勋章”

    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官员说:“UN城里最忙碌的是空调、发电机和中国工兵!”

    中国维和官兵说:“我们营区里最忙最累的人是谢保军!”

    3月的苏丹南部重镇科瓦乔克正值旱季,白天平均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DDR(武器换食品)办公区建筑工地上,谢保军和战友们填深坑、运板材、建板房,每天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大队参谋长李乐要求大家每天必须喝6升水,但奇怪的是,官兵们却几乎不出一滴汗,也没有一次小解。

    “科瓦乔克简直就是中国工兵的‘伤心之地’。”忆及当时的情形,大队长齐成喜至今心有余悸。天气有多热?体温计放在药箱里都爆了,动不动就有人中暑、脱水,一名军医中暑昏迷两天两夜,幸亏抢救得当才幸免于难。

    这里远离UN城,大队只有两台小型发电机,加油换机比较麻烦。谢保军是保障中队的水电工,他白天施工,晚上每隔3个小时还要给发电机加一次油,换一次机。领导担心他过度劳累加上睡眠不足会吃不消,就安排哨兵晚上替替他。谢保军却不领情:“哨兵不懂操作规程,万一弄坏电机,就耽误大事了!”施工20天,他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一小解就胀痛,还经常尿血。

    “他把任务看得比什么都重,你不让他干活简直就是要他的命!”水电班班长石慧豪曾郑重其事地劝谢保军“注意身体”,谢保军嘴上应着,扭头又是另一回事儿。

    瓦乌地区毒蛇、毒蝎、蚊虫肆虐,黄热病、疟疾、霍乱等10多种恶性传染病流行,卫生防疫任务异常艰巨。谢保军发现医疗队人手紧缺,常常顾不上消、杀、灭,便自告奋勇揽下了这份差事。每天中午温度最高,蚊蝇最猖獗,消杀效果也最好,谢保军就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将口罩戴得严严实实,顶着毒辣如火的烈日,进厕所、上垃圾场、去污水池,喷洒消毒液、撒石灰、埋垃圾,一圈下来就是一个多小时,刺鼻的臭味和药水味熏得他头晕目眩、干哕呕吐。

    经年岁月,能够检验人格操守的高下;瞬间举止,则是生命素质的积淀迸发。

    简易机场施工,他第一个报名,挂上安全带,爬上滚烫的电线杆高空作业。飞机时起时落,在土质跑道上卷起漫天灰尘,呛得人喘不过气来,但他一干就是大半天。

    5月中旬,大队组建迎接联合国授勋的阅兵方队。考虑到谢保军每天要检修线路、维护供水设备、开启淋浴车,保障任务很重,大队把他编为预备队员,但他软磨硬泡,硬是“挤”进了受阅方队。

    “没有任务争任务,有了任务就兴奋,任务越重越起劲。”280多个日日夜夜,57项临时任务,谢保军始终像一根上紧的发条,总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他,终于被累倒了。

    5月23日早上,谢保军突然感到头晕,班长石慧豪命令他看病休息,军医李宏斌也劝他不要再工作了,但他说:“我休息一下就行,明天继续参加方队训练,一定要对得起将授给我的勋章……”

    5月24日早上,谢保军头痛难忍,被紧急送往苏丹首都喀土穆的医院抢救。在与死神顽强抗争了4天4夜后,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此时,距联合国授勋仪式还有7天。

    谢保军没能等到这一光荣的时刻。

    6月5日,授勋仪式如期举行。当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总司令摩西·欧比庄严宣布“授予牺牲在维和一线的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战士谢保军‘维和特别贡献奖’”时,台下434名中国维和官兵不禁泪飞如雨。大队长齐成喜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这枚勋章,紧紧地搂在怀里,久久不愿松开。一枚小小的勋章,熔铸了一名中国维和军人滚烫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

    谢保军牺牲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写信吊唁,“对其为苏丹和平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深表敬意”。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只有平时多准备几手,关键时刻才能顶上去”

    维和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多样化的军事任务需要多样化的能力素质。

    维和集训,只有初中学历的谢保军,给自己定下了掌握一定数量的日常英语用语的目标,坚持每天早起晚睡各一小时,认真背记。好几个周末的清晨,睡梦中的大队翻译组同志都被敲门声惊醒。次数多了,他们不用开门也知道,这个起得早、卡着点、不怕人烦的来访者,肯定就是水电工谢保军。他每次进门都憨憨一笑,先说声“不好意思,打搅领导了”,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请教发音不准的单词或句子。

    出征前,大队要组织一次维和防卫演习,谁也不愿扮演“非法武装分子”,谢保军听到消息却欣然前往。演练中,“非法武装分子”被抓捕、被扭送、被审讯,折腾得够呛,有人叫苦不迭,他却乐呵呵地说:“这次收获大了。”原来,他扮演的角色安排有多场对话,涉及国际法等多种知识,要求直接用英语交流,这使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在大队组织的英语综合口语对话考试中,谢保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任务区后还担任了编外翻译。一次执行机场维护任务,翻译人员临时有事不在场,他主动为前来检查的战区工程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流利的英语让老外竖起了大拇指。

    谢保军在国内就了解到,维和一线的条件非常艰苦,各种保障都要立足自身。他想,自己毕竟是一名业余水电工,在连队小修小补没问题,但在复杂情况下执行各种急抢快修任务,自己的“三脚猫”功夫恐难胜任。

    为了尽快提高实战能力,谢保军自费购买了《水电维修手册》等书籍反复学习钻研,并拜团营房股电工李勇为师。不仅如此,他还利用休息时间跑到驻地企业“取经”。他经常对战友们说:“只有平时多准备几手,关键时刻才能顶上去。”

    正是由于这种对使命的担当和热爱,两个月下来,谢保军的“看家本领”大增,一到维和任务区就打了几场“漂亮仗”。

    去年11月,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第二战区司令部保障区内一排灯柱损坏,几个国家维和分队的电工都没能修好。谢保军受领任务后,拆开灯箱,只见线路复杂,标牌全是英语。同去的战友认为这是块“烫手山芋”,提议找工程部的专家来维修,谢保军却说:“咱是‘铁军’战士,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他连续5个多小时不厌其烦地检测、研究、试验,终于解决了问题,让负责此项工作的利比亚军官德·胡安赞叹不已。

向你致敬!!你的生命重于泰山!![attachimg]1565772[/attach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