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高人多,求教个事情 - 关于孩子入托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3:18:46


娃娃现在4岁了,我两口子工作又太忙了,接送娃娃经常成了个头痛的事情。现在想把娃娃送去全托,就是只有双休日才回家里。但是我很担心这样会不会对娃娃的性格产生大的影响。到处问了一下,都不是专家,看似都说得有道理。彻底把我给整糊涂了。

CD高人多,麻烦有这方面知识或经历的人给我指下路。

娃娃现在4岁了,我两口子工作又太忙了,接送娃娃经常成了个头痛的事情。现在想把娃娃送去全托,就是只有双休日才回家里。但是我很担心这样会不会对娃娃的性格产生大的影响。到处问了一下,都不是专家,看似都说得有道理。彻底把我给整糊涂了。

CD高人多,麻烦有这方面知识或经历的人给我指下路。
我也不是专家,但可以在总结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给你建议。

实际上,幼儿越早寄宿越好,幼儿园阶段就是全托。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

幼儿单纯,一张白纸,正好作画。一般来说,他会老老实实的听从老师安排,按时作息,学会集体生活,掌握自己生活的初步安排规划的原则,同时学会忍让,学会群体生活的处事原则。

简单的说,就是建立起时间概念,建立起个人与集体的概念,建立起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概念,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自理能力初步成型,关键在于将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

我认为,全托、寄宿……应该持续到孩子的小学阶段。从一开始,上幼儿园起就要让他过集体生活,直至青春期发育前的小学毕业为止。

不要认为孩子受委屈。实际上,孩子在学校受的伤远远少于在自己家庭里受伤的概率。为什么觉得在幼儿园不安全?就是认为老师不是父母,可能不会像父母那样精心……。实际上呢?差矣。正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知道家家户户都金贵,老师当然也了解,他会虐待孩子吗?可能有这样的,但绝对是极少数。换了我们任何一个人当老师,会虐待人家的孩子吗?甚至……你敢虐待吗?

孩子在幼儿园摔一跤……腿上破个口,你可能会记一辈子,你念念不忘。而孩子在家里,在父母手上,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手上摔过多少次?破过多少次?你记得住吗?……从概率来说,幼儿园绝对比家里安全。这个事实家长们不是不清楚,而只是不去想罢了。血缘和亲情因素造成的。

也不要认为孩子苦。实际上,现在的正规幼儿园伙食很科学,可能不都是大鱼大肉,但绝对营养足够,定时定量定营养成分,正餐与辅食搭配,主餐与水果搭配,现在的幼儿园都有营养师,有食谱,比家长们自己搞得怎么样?比爷爷奶奶们在屁股后面追着孩子的那种进食方式如何?

身心成长更是了。是在温室里发育的好,还是及早融入团队活动、集体生活得好?是大水漫灌、放任散养的方式好,还是有规律的作息、尊敬师长、懂得忍让、团结小朋友的生活方式健康?哪一个更能培养孩子的心智全面健康发展?

退一万步,要论孩子苦不苦,先要明确一点:几岁的孩子,到底有没有这个苦与不苦的概念呢?

我告诉你,没有。

孩子的观念里没有好坏美丑,没有这类概念,他只有比较。其他小朋友如何,他就如何。其他小朋友寄宿,他就没问题。绝对是如此。凡是说孩子苦的,那不是说孩子,而是在说自己。是自己感情上舍不得。


什么情况下不能寄宿呢?

那就是小学毕业以后,孩子要青春期了,要发育了,这个阶段最典型的是他要初步形成“自我”的概念。无论什么事情,无论对谁,先要确定“自我”。你们不管是谁,也不管你们说得对不对,那都没用,关键在于我自己是怎么认识的,你们到底尊不尊重“我自己”。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分男女,都比较执著,较劲,天天都跟谁欠他们多少钱似的,整个的状态不对头,潜意识里都是反社会、反家庭、反对一切成规这么个状态,甚至她明明知道自己错了……那也决不认账,顶牛到底。都这样。

那么这个时候你让他寄宿,坏了!……他学好很难,学坏很容易。因为他的状态是尝试,什么没干过得都想干干,很容易走偏学坏。正是顶牛的年龄,你想纠偏都困难。

本坦网友都是这个年龄段过来的,回忆一下自己的情况,当时若有“机会”,是不是学坏很容易?

不学坏都已经瞧谁都不顺眼了,然后这帮愤怒青年凑一起……,能有什么好事儿吗?你能指望他们凑一起讨论学习、复习功课、遵守纪律吗?……那还是他们吗?

所以这个年龄段反倒不能把他们推向学校,绝对不能寄宿。应该是家长勤于沟通,关爱有加,随时掌握动向,帮助他们安全度过这个发育的叛逆阶段。不能犯大错误啊,否则别说家长,以后连他自己都会后悔。

孩子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有条件的要首选全托、寄宿。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尽快成长,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初步学会自我表达与团队精神。

中学阶段,决不能寄宿,要克服一切困难陪伴孩子,给其以家庭的温暖,做好“大朋友”,对他的思想和身体、学习情况要全盘掌握,因势利导。促使他心智健康发育,保证他状态安定,相对“平静”的过渡到大学阶段。

针对你的情况,孩子四岁了,可能已经上了一两年幼儿园,那么现在要全托,他会比较,会觉得失去妈妈,失去自由。他现在关心的就是怎样要糖吃,而显然老师肯定不会像爷爷奶奶那样随时给他……,他也不可能跟老师撒娇耍赖,所以他会有抵触。

还是那句话,我建议孩子全托,但决心要家长来下。孩子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大不了当作再断一次奶。抵抗一个星期就过去了。
两由之同学说得好!
本贼补充一下,谨慎。一看孩子的承受能力,二要补回与孩子的沟通。就怕家长撒手后以为还不错疏忽了交流。身边有两个负面例子了,不是自闭就是统合失调,究其根本就是放羊心态,孩子真记仇。
我的娃两岁开始上幼儿园,三岁全托……甚至躲着观察他的学习生活交流情况,严密观察许久才放下心啊。
没经验,但我觉的,不能高估幼儿园老师的素质,即使全托也不能一周大部分时间甩手不管,搞不好会像农村留守儿童,让爷奶培养出和自己预想相差很远的人
谢谢楼上的
我觉得这事情因人而已的

我认识的朋友中,也有这样的,他不但没有一般人担心的对父母疏远,反而相当孝顺,而且很早就相当独立,但是,就是为人比较计较,我们说的就是算死草,对朋友不能说是自私,但总觉得处处在找便宜

个人认为,在小孩没能清楚认识对错的时候,还是要多加管教!当然,如果有负责任的老师在管教,也一样!问题是,现在还有多少这样的老师?
两由之的话貌似在理论上没错,只是……

1. 从三口之家到两口之家,再回到三口之家,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在心理上产生微妙的影响,是好是坏暂且不论,LZ估计还得承受来自老人地痛斥和街坊的冷眼。
2. 两由之的方案可以培养出一个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但是忽视了父母与小孩间的亲情培养。当某一天,你看到自己小孩脸上浮现出你所不熟悉的表情,忽然想到那表情很像幼儿园里的某位老师时,不知道做为父母的心理会是什么感受……。

最后想问LZ几句,
小孩是不是已经成为了你们个人发展的包袱了呢?
您和您的爱人在职场的奋斗的目的难道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发展吗?
难道您梦想中的幸福之家就是这样的吗?
{:wugu:}
经验贴啊
全托可以,但是要选好幼儿园
占个坑学习一下,各位大叔继续!
回复 7# bluescj1109


    我还是不想送娃娃去全拖,确实也想不出更好办法,不过这个事还没有决定


  重复一遍我上面贴子里说过的话:……孩子全托苦不苦,关键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家长作为正常人理智是清醒的,哪一个有利?明明白白。但亲情关不好过,舍不得。对某些选择采取选择性无视,尤其是祖辈。

  祖辈的心理定势是……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受过不少苦,那时候客观因素等等造成的,全民性的。但现在条件好了,第三代不能再受苦了!


  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孩子的适应能力是极强的。现今三十多岁四十出头的男男女女,小时候经常被家长关在家里,反锁。更有住筒子楼、吃百家饭长大的。没办法,那时候家长工作忙,顾不过来,街坊邻居拉扯一把给顿饭吃睡一觉很正常。过来人们说一说,有哪一位因此而影响与家长的感情的么?

  怎么现今在正规的幼儿园、按时作息、小朋友玩耍、定时接送、营养丰富均衡的环境下,反倒影响与家长的感情了呢?……这种事情到底有没有?还是自己臆想出来的?

  第二,我接触的人里,小时候全托、寄宿的不在少数,现在作为成年人,我没有见到谁不孝顺的。反倒个别跟祖辈长大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不上与祖辈那样亲密,但也远远够不上冷漠不孝。与他们聊天,说起小时候的事情都眉飞色舞,幼儿园里怎么与小朋友玩,星期六怎么激动得等着家长来接,周末怎么被领着逛公园吃好东西等等……都是这些,没一个说不爱去幼儿的,没有一个反对全托,没有一个觉得自己小时候受委屈的。有些人甚至离开幼儿园后还经常回去看看……。幼儿园对孩子们来说也许算不上天堂,但绝对不是地狱。

  我们从心理上不要把家庭与孩子的教育场所对立起来。你这个对立是没有现实基础的,是自己头脑里虚幻出来的。是先从心理上不愿意孩子全托,先入为主,然后再反过来凑不利的一面。


  退一万步,现在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天天在家里跟父母与祖辈、两辈大人对话沟通,大家没有注意到现在的孩子们成熟的越来越快了么?几岁的小不点,满嘴大人话……,别扭不别扭?这是不是一种扭曲?这是孩子的健康表现吗?

  为什么?……因为孩子平日没有伙伴。外面各种危险,怕摔跤,怕这怕那,都是尽量不出门。出去也是大人陪着,他的思维接触的都是大人的思路,听的都是大人话,理解的也是大人话,所以必然只会说大人话。环境改变人。

  那么他在幼儿园里,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与众多同龄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和监督下一起作息好不好?一起做游戏好不好?一起吃饭看谁吃得又快又好好不好?比赛看谁睡得快、起得快好不好?看谁先学会做手工好不好?看谁刷牙最认真好不好?看谁叠被子最整齐好不好?看谁做的送给妈妈的礼物最好看好不好?看谁养的花最先开好不好?……等等。

  这些都不需要答案,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明白。


  一个星期是七天七夜。现在全托的孩子们是星期五下午接,星期一早晨送,也就是说每星期有两天三夜在家里跟父母在一起,会因接触时间短而影响与父母的感情吗?……没有的事。

  孩子们不愿回家,不愿见父母吗?……不可能。每星期的放风时间就是吃大餐时间、尽情玩耍时间、为所欲为时间,那是真真正正的期盼的、高兴的。反之,父母每星期来接来送,每星期与孩子共度周末,会觉得孩子讨厌吗?恐怕亲都来不及,会打孩子吗?会皱眉头吗?……

  这些也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根本不必讨论的。


  归根结底,一点:

  大家回忆一下认识的人,看看那些经历过全托的、乃至小学时期寄宿的,肯定有,看看他们与父母的感情如何,对那段时间的体会如何,参考参考,这才有意义。不管得出什么结论,不管适不适合自己的情况,最起码比自己关起门来凭空臆想要有意义的多。

  重复一遍我上面贴子里说过的话:……孩子全托苦不苦,关键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家长作为正常人理智是清醒的,哪一个有利?明明白白。但亲情关不好过,舍不得。对某些选择采取选择性无视,尤其是祖辈。

  祖辈的心理定势是……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受过不少苦,那时候客观因素等等造成的,全民性的。但现在条件好了,第三代不能再受苦了!


  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孩子的适应能力是极强的。现今三十多岁四十出头的男男女女,小时候经常被家长关在家里,反锁。更有住筒子楼、吃百家饭长大的。没办法,那时候家长工作忙,顾不过来,街坊邻居拉扯一把给顿饭吃睡一觉很正常。过来人们说一说,有哪一位因此而影响与家长的感情的么?

  怎么现今在正规的幼儿园、按时作息、小朋友玩耍、定时接送、营养丰富均衡的环境下,反倒影响与家长的感情了呢?……这种事情到底有没有?还是自己臆想出来的?

  第二,我接触的人里,小时候全托、寄宿的不在少数,现在作为成年人,我没有见到谁不孝顺的。反倒个别跟祖辈长大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不上与祖辈那样亲密,但也远远够不上冷漠不孝。与他们聊天,说起小时候的事情都眉飞色舞,幼儿园里怎么与小朋友玩,星期六怎么激动得等着家长来接,周末怎么被领着逛公园吃好东西等等……都是这些,没一个说不爱去幼儿的,没有一个反对全托,没有一个觉得自己小时候受委屈的。有些人甚至离开幼儿园后还经常回去看看……。幼儿园对孩子们来说也许算不上天堂,但绝对不是地狱。

  我们从心理上不要把家庭与孩子的教育场所对立起来。你这个对立是没有现实基础的,是自己头脑里虚幻出来的。是先从心理上不愿意孩子全托,先入为主,然后再反过来凑不利的一面。


  退一万步,现在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天天在家里跟父母与祖辈、两辈大人对话沟通,大家没有注意到现在的孩子们成熟的越来越快了么?几岁的小不点,满嘴大人话……,别扭不别扭?这是不是一种扭曲?这是孩子的健康表现吗?

  为什么?……因为孩子平日没有伙伴。外面各种危险,怕摔跤,怕这怕那,都是尽量不出门。出去也是大人陪着,他的思维接触的都是大人的思路,听的都是大人话,理解的也是大人话,所以必然只会说大人话。环境改变人。

  那么他在幼儿园里,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与众多同龄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和监督下一起作息好不好?一起做游戏好不好?一起吃饭看谁吃得又快又好好不好?比赛看谁睡得快、起得快好不好?看谁先学会做手工好不好?看谁刷牙最认真好不好?看谁叠被子最整齐好不好?看谁做的送给妈妈的礼物最好看好不好?看谁养的花最先开好不好?……等等。

  这些都不需要答案,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明白。


  一个星期是七天七夜。现在全托的孩子们是星期五下午接,星期一早晨送,也就是说每星期有两天三夜在家里跟父母在一起,会因接触时间短而影响与父母的感情吗?……没有的事。

  孩子们不愿回家,不愿见父母吗?……不可能。每星期的放风时间就是吃大餐时间、尽情玩耍时间、为所欲为时间,那是真真正正的期盼的、高兴的。反之,父母每星期来接来送,每星期与孩子共度周末,会觉得孩子讨厌吗?恐怕亲都来不及,会打孩子吗?会皱眉头吗?……

  这些也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根本不必讨论的。


  归根结底,一点:

  大家回忆一下认识的人,看看那些经历过全托的、乃至小学时期寄宿的,肯定有,看看他们与父母的感情如何,对那段时间的体会如何,参考参考,这才有意义。不管得出什么结论,不管适不适合自己的情况,最起码比自己关起门来凭空臆想要有意义的多。
  你们都当爸爸了……委员争取明年也当爸爸……
所有的办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弊端
这里的平衡肯定要靠家长来调节
不过前面几位指出的方向,还是很有积极意义滴
这帖子好,,学习!!!!
这帖子真好。我已经很久没有一字一句通篇读完一个帖子啦。
感谢大家 {:hao:}
我对两由有点赞同,我有个小侄女5岁时趴地上找东西,露出屁股来,被我们几个叔叔看到了,扭过头来说我们是大流氓,看女孩子的屁股。当时我就晕了,她从哪学的呀
因人而异吧
全托.

爹妈怎么想得啊

你有多忙啊.忙到没有时间管孩子了?

你那么忙是为了啥啊?如果你是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那我没话说

要是为了挣钱.钱比孩子还重要?
各有各情况,各地也有各地的问题,可以先试一个学期(不是一个星期,也不是一个月,那样太短),行了就继续,不行就撤.
身边的人舍得将自己的孩子全托的,只怕100里面也未必有1个。

两由之的理性不禁让我产生这样的疑问:
如果说小孩子只有经过幼儿时代的全托教育才能更孝顺、更懂事的话,
那你们又何必自己生养孩子呢?!
直接去孤儿院领一个不就完了吗?!

有人把当年很多人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
实在理性过头了点,接近昏头状态。

LZ的矛盾心态本人完全理解,因为我也遭遇过相似的境遇。
相信包括LZ在内绝大数人都会说,如果条件允许,我肯定会自己带孩子的……

我只想提醒LZ,在这样的事件中,只有小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而绝不会是做父母的。

人生苦短,很多的自然规律和突发的意外状况我们不能回避,更加无从选择,
但我想LZ说的这个事情绝对是可以选择的。
两由之 发表于 2010-9-7 00:51

真是热心又通达,赞一下!
其实即使在发达的西方社会,
LS某人的论调也绝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主流思想,
君不见有多少人放弃自己的事业为的只是回家照顾家庭照顾自己的孩子……

在情感和理智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这对于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相信LZ经过思想上的反复,最终会找到更加平衡兼顾的方法。

至于LS某人的理论,个人得出的唯一结论,
就是缺少人味儿。
俺娃读的幼儿园离家只有一堵墙,所以每天下班顺便接回家
每天娃娃看见俺,都是高喊“爸爸”,一把冲进俺怀里
然后就像只小猴子一样爬上俺的肩膀,抱住俺的头
或者吊在俺的胳膊上荡秋千
每到这时候,俺就觉得一天的疲劳和压力顿时消失
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此
个人觉得,孩子是否寄宿不是什么大问题,在学校是否能遇上称职的启蒙老师那才是最关键的,切身体会!
不要和国外比,国外很多都是家庭主妇,起码是偏重家庭,工作岗位、待遇是不一样的,比如欧美和日本。情况不同。那里的女性把厨房视为领地,男性基本不进厨房。我们不说谁好谁坏,就是说现在国内没有这个环境,做不到。

其实也不是做不到,旧社会就是这样的。家里的事情……吃喝儿女由女人搞定,外面的、社会上的由男人应付。后来推行男女都一样、女人半边天,于是女性就太累了。按习惯、传统和天性,她们是喜欢家庭生活的,老辈家庭也要求女性管家里的大小事,但现实要求她们必须还要出门上班,并且与男性一较短长,劳动强度、对社会贡献、工资待遇、晋升机会等等都一样,甚至更多。里外都累,比男人累。所以现在社会被戏称为“阴盛阳衰”,男人干家务带孩子炒菜做饭很正常,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是必然的。

任何人的经历,都是两方面:一个成长,一个教育。也就是一个长好身体,一个长好本事,体魄健康,心智健康成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不能偏废。

长身体好理解,吃好喝好,营养充分,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身体健康发育。家长都有工作,不可能天天带孩子,怎么办?送幼儿园。这好理解。幼儿园有菜谱食谱营养师,有活动场所,相对稳定科学的作息控制,等等,比家里差么?

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孩子小时候喝配方奶粉,每罐奶粉的外包装上都印着用量,比如哪个月龄的孩子喂多少“勺”,在加水换算成多少毫升,勺子给配好,水温给说清,都很清楚,按照执行就可以。

但是呢,家里老人(也有个别父母)往往觉得医生的话不可全信,毕竟孩子是自己的,医生一天接待那么多孩子,他能对我自己的孩子有多关心呢?……于是就按自己的主观臆断觉得“喝那么少,孩子肯定会饿”,进而觉得“孩子那么小,饿也不会说,多可怜?”再于是每次喂食时……不是把勺子装的岗尖突起,就是干脆多给两勺……,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是为孩子着想,是对孩子好。

实际上呢?……我们提倡母乳喂养、牛奶为辅,是有道理的。牛奶尽管营养成分不少,配方奶粉又添加了各种适合孩子的东西,但毕竟与母乳不同。反映在孩子身体上,就是容易上火。说句俗话:孩子拉的屎都不一样。

好了,简单的喂奶就出问题了……。

有人家的孩子非常容易上火,时间长了大便不正常,食火积累到发烧,去医院吧。打点滴。孩子太小,只能用针插额头……,一个个小玩意儿那么眼泪汪汪的,可怜不可怜?发烧原因呢?医生往往第一句就问是不是喂牛奶!第二句就是你家是怎么喂的……是不是每次都往多里喂!

然后就是受教育呗……,你以为为孩子好?你要真为孩子好就应该严格按照定量喂。人家标注的“勺”是指平勺,不是岗尖的,更不能多给。

再然后就知道了。以后喂奶就会喂了。

家家户户都是这么个思路和过程!

孩子就这样被一次次的关爱着、折腾着长大。完了家长还总结呢……,要能再生一个的话就什么都明白了……,就不会走这么多弯路了。

好,现在我告诉你,有一个地方有专门的儿科医生,有专门的营养师,依此类推,等等,……而你只有这一个孩子,你觉得怎么对孩子才是爱护?

天天搂在自己怀里,天天按照自己的观念“爱”孩子,就是真正的爱护么?

真正的爱孩子应该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有关婴幼儿的各种知识,要明白什么地方对孩子的健康发育最有利,要明白养育孩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你“亲情”只是这其中的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远远不是全部。最简单的,祖辈最亲孩子,孩子最喜欢祖辈,但也正因如此,因溺爱带来的反面作用就在身边,谁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被惯的不象话,谁都讨厌被惯的不象话的孩子。因此,既要保证孩子与祖辈的亲热交流,又不能完全放手不管,把握好这个度。

我上面仅举了一个小例子,仅试图说明一个微小的侧面,而影响孩子成长的东西太多了,无法言尽,只能自己体会。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自己话太多了。其他的,比如心智成长方面的例子就不举了,也不废话了。就是这个思路吧,供网友们拍转。

正因为孩子只有一个,正因为期盼孩子以后成长为一个身体健康、思想健康、有健全思维方式及有独立人格的人,所以要敞开胸怀,多角度思考,从小就帮他选择一个更为全面、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

孩子还小,他确实不懂事,他可能把糖罐子吃完,可能把巧克力吃到吐。正因如此,父母们不能跟着不懂事,而应该以理性的表达方式去释放自己对孩子感性的爱。
LS举的这个例子,个人倒是非常赞同的,
许许多多的父母在养大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之前,并不真正懂得如何教养孩子的。

但如果说因此就应该把幼儿、小学阶段的孩子送入全托班,那未免牵强且过于理想化简单化。

个人倒是觉得在与小孩日常交流的好处就在于促进了为人父母在另一方面的成长,那就是家庭的责任感。
当然,很多人并不看重这个,但我相信这些人不论在过去还是在将来都不会成为主流。

很多问题见仁见智,只是忠告大家一句:
有些事情可以大胆的去假设去想象,想实践的话还是小心谨慎为好。
毕竟有些事情是没有后悔药可以买的。
有一部片子叫《幼儿园》的,LZ可以搜来看看。会有所收获的......
我小时候就上全托,想想那真是一段痛苦的记忆啊。至今20多年了。
其实很多地方的中学都有寄宿,我大学那些同学,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不少都是,我看也没学坏么。
两由之的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也要考虑到中国幼教人员并不是素质都很高的现状(CD这不刚有个60万买进去吃铁饭碗的么)
老师好, 娃也好;

碰上老师素质差的, 啥结果自己想去吧, 更何况孩子个性还未定形....

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 在小学毕业前, 全托幼教/小学老师的个性素质, 很大程度就决定你孩子的个性素质.
全托不合适。教师素质比较悬。
有运气的成分。碰到了好老师好幼儿园,肯定好!不幸碰到坏的,只能自求多福了。现在徐州那个幼儿园的事不是很受关注么。CD综合版有人转了。恨得牙根痒痒啊.


孩子4岁,经验不多,思考不少

先说个人观点:不赞同两由之的“全托越早越好”,无论从父母还是孩子的角度都是不赞同

再说为啥不赞同:

几方收获不同。幼儿园是一对多的抚养加教育,家庭是多对一的抚养加教育,这两个环境根本没有可比性,无论教师再怎么负责再怎么有职业素养,三五个老师分给一二十个孩子的总比不上三五个家人凑份给一个孩子的,三五个老师能关注到的更多是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三五个家人则是关注到全方位的,编辑下补充一句:这两种关注不仅是少对多和多对一的区别,还有水分在里面。楼主只是接送成问题又不是民工,一家子都是民工那主要考虑的就是温饱,下一代的教养是愿望(仅不带感情色彩的阐述现实)。

立场不同。先打个比方:起步阶段的三五个高管(还是干了一二十分份兼职的那种)对公司的付出和贡献再怎么评价也比不上股东们做出的付出和贡献,从公司收益上比拟也是如此——公司从股东身上收益的总比从高管那儿得到的多,股东从公司赚的也比高管赚的多,所以几乎搭上全部身家的股东们关注和爱护要超过高管,这也可以看做是不同立场导致结果不同。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管们以智商为主的培养,某种意义上说,经验和智商可以通过三五年公式化的程序速成,而情商只能靠实打实的耳鬓厮磨和潜移默化来滋养。亲情基本是靠血缘和依靠而产生,不可能被保姆和师生关系取代,现代社会基础依然是血缘和亲情,反正绝不是读书读出来的,这俩根本是两个层面的事物。

分工不同结果不同。幼儿园不具备亲情产生的基本条件,具备的是家庭没有的专业能力,能力决定分工,在细分的现代社会里,没有基本条件的大包大揽、凭空想象出的创造条件硬上,结果多好不到哪去——不管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一样,而这结果却主要是由孩子承担。

提个我自己身边的例子参考下:一伙计中年得双胞胎,马上该小班,男的大学教书,女的广电财务,老一代虽多但各种原因都接送困难,这伙计的计划是在学校附属幼儿园边上租个小房子住几年,家里的房子租出去做补贴,上班时顺道送小孩,下班的接麻烦些,估计是给孩子报各种班来解决从上班地儿到幼儿园的路上一小时时间,报些不需要器材教具的语言班舞蹈班费用并不高的,总之是这样计划,到小学再说(很多小学中午不管饭也不管看的)。

孩子4岁,经验不多,思考不少

先说个人观点:不赞同两由之的“全托越早越好”,无论从父母还是孩子的角度都是不赞同

再说为啥不赞同:

几方收获不同。幼儿园是一对多的抚养加教育,家庭是多对一的抚养加教育,这两个环境根本没有可比性,无论教师再怎么负责再怎么有职业素养,三五个老师分给一二十个孩子的总比不上三五个家人凑份给一个孩子的,三五个老师能关注到的更多是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三五个家人则是关注到全方位的,编辑下补充一句:这两种关注不仅是少对多和多对一的区别,还有水分在里面。楼主只是接送成问题又不是民工,一家子都是民工那主要考虑的就是温饱,下一代的教养是愿望(仅不带感情色彩的阐述现实)。

立场不同。先打个比方:起步阶段的三五个高管(还是干了一二十分份兼职的那种)对公司的付出和贡献再怎么评价也比不上股东们做出的付出和贡献,从公司收益上比拟也是如此——公司从股东身上收益的总比从高管那儿得到的多,股东从公司赚的也比高管赚的多,所以几乎搭上全部身家的股东们关注和爱护要超过高管,这也可以看做是不同立场导致结果不同。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管们以智商为主的培养,某种意义上说,经验和智商可以通过三五年公式化的程序速成,而情商只能靠实打实的耳鬓厮磨和潜移默化来滋养。亲情基本是靠血缘和依靠而产生,不可能被保姆和师生关系取代,现代社会基础依然是血缘和亲情,反正绝不是读书读出来的,这俩根本是两个层面的事物。

分工不同结果不同。幼儿园不具备亲情产生的基本条件,具备的是家庭没有的专业能力,能力决定分工,在细分的现代社会里,没有基本条件的大包大揽、凭空想象出的创造条件硬上,结果多好不到哪去——不管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一样,而这结果却主要是由孩子承担。

提个我自己身边的例子参考下:一伙计中年得双胞胎,马上该小班,男的大学教书,女的广电财务,老一代虽多但各种原因都接送困难,这伙计的计划是在学校附属幼儿园边上租个小房子住几年,家里的房子租出去做补贴,上班时顺道送小孩,下班的接麻烦些,估计是给孩子报各种班来解决从上班地儿到幼儿园的路上一小时时间,报些不需要器材教具的语言班舞蹈班费用并不高的,总之是这样计划,到小学再说(很多小学中午不管饭也不管看的)。
再多一句:教师能和父母比关爱么?幼儿园能和家里比温馨么?好几天不见,会不会提心吊胆?

2010年...不得不再加再加定语:多数时侯多数人
我一个表弟就是因为幼儿园教师懒于照顾,出现了神经官能症状,还好发现的早,接回来后经过一年修养,基本恢复正常……
楼主,你娃娃他(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
这个啊 很难讲,家里人能统一意见就可以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啊
本人小孩5岁多点,一直是自己带的,从两岁多开始上幼儿园,都是我和老婆自己接送,现在上学前班,明年下学期开始上一年级。
老家父母曾表示,可以帮我们带小孩,要我们全力忙事业,被我断然拒绝;老婆现在蠢蠢欲动,说等小孩上学了,就托付给老师,中饭、晚饭都在老师那里吃,晚上8点半再接回来,也被我立马否决。
个人认为,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管是从感情上说还是教育效果来说,都代替不了。我现在即使每天没有一点休息时间,我都不放弃我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