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雷达成像卫星提前失效 忧太空情报网崩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41:22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19/12624985.html

日雷达成像卫星提前失效 忧太空情报网崩溃

●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岳 光 本报特约记者 张家齐

2010年09月03日09:15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打造一张独立的东亚太空监视网络是日本一直以来的梦想。2007年日本终于首次实现由两颗雷达成像卫星和两颗光学侦察卫星组成的监视网络,但好景仅维持一个月。日本《读卖新闻》8月28日披露,日本唯一能穿透云层并能在夜间侦察的雷达成像卫星因电源故障失灵,让日本在“中国加强军备和朝鲜发展核武器” 的关键时期失去最重要的“天眼”,这一困境甚至惊动日本首相菅直人。

  雷达成像卫星提前失效

  报道称,这次发生故障的卫星是2007年2月发射的“雷达卫星二号”。日本内阁卫星情报中心说,8月23日他们发现卫星故障,并发出遥控指令试图重启系统。但是该中心一名官员说,修复这颗卫星的希望“微乎其微”。报道称,这颗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按照计划应该一直运行到2012年。该中心初步判定卫星提前报废的原因是电池系统故障。报道认为,这颗卫星的故障严重影响日本的情报收集活动,“特别是当朝鲜进行核武器试验,而且中国在加强军备的时刻”。按照计划,日本将2011财年发射下一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这样日本必须等到2012财年才能再次形成由两颗光学卫星和两颗雷达卫星组成的侦察卫星体系。目前,除这颗雷达卫星外,日本另有3颗光学侦察卫星在轨,但其中一颗已超过寿命期限。

  日本政府以前主要使用美国商业卫星的图像情报,但是美国以涉及军事安全为由对图像数据进行限制,因此本国的情报收集卫星对于日本是十分重要的情报来源。一名日本防务省高级官员形容说,“情报收集卫星能通过监视任何类型的活动而起到震慑作用”。菅直人28日表示:“卫星在夜间情报收集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出现故障非常令人遗憾。”他同时强调:“为了不给情报收集造成不良影响,要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挽救。”

  日本卫星监视网道路曲折

  实际上,日本太空侦察系统的组建工作一直都不怎么顺畅。1998年朝鲜发射弹道导弹穿越日本领空后,日本就启动太空卫星监视网络组建工程。根据最初计划,日本将建成由两颗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和两颗光学侦察卫星组成的太空侦察系统,它们运行在400到600千米高的轨道上,能在24小时内收集全球任何地区的图像信息。2003年3月28 日,日本将“光学卫星一号”和“雷达卫星一号”成功送入轨道,为日本太空侦察情报网开了一个好头,但好运气似乎到此为止。2003年11月29日,搭载有 “光学卫星二号”和“雷达卫星二号”侦察卫星的H-2A火箭发射失败,星箭俱毁。尽管此后两次补充发射成功,日本终于组建完两颗光学侦察卫星和两颗雷达侦察卫星在轨的太空侦察网络,但这一局面维持时间只有一个月。2007年3月27日,日本内阁卫星情报中心称,可能是电源系统长期老化引发故障,“雷达卫星一号”于当年3月25日停止工作。此后日本就一直维持只有一颗雷达卫星在轨的局面。

  雷达卫星技术难度更大

  有分析认为,与光学侦察卫星相比,尽管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分辨率相对较低,但它能穿过云层雨水对地面实施侦察,具有全天候昼夜间侦察能力,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侦察效果。从技术角度看,合成孔径雷达比光学侦察卫星更加昂贵复杂。日本发射的两颗雷达卫星均由于电池故障而提前报废,说明即便对于电子工业发达的日本而言,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的可靠性仍嫌不足。

  随着唯一一颗雷达成像卫星的失效,日本天基侦察体系再次重返“光学侦察时代”,而且由于较早发射的“光学卫星一号”已处于超期服役,随时可能寿终正寝,未来两年日本可能面临只剩两颗光学侦察卫星在轨的窘境。

  (《环球时报》2010年08月30日 第08版)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19/12624985.html

日雷达成像卫星提前失效 忧太空情报网崩溃

●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岳 光 本报特约记者 张家齐

2010年09月03日09:15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打造一张独立的东亚太空监视网络是日本一直以来的梦想。2007年日本终于首次实现由两颗雷达成像卫星和两颗光学侦察卫星组成的监视网络,但好景仅维持一个月。日本《读卖新闻》8月28日披露,日本唯一能穿透云层并能在夜间侦察的雷达成像卫星因电源故障失灵,让日本在“中国加强军备和朝鲜发展核武器” 的关键时期失去最重要的“天眼”,这一困境甚至惊动日本首相菅直人。

  雷达成像卫星提前失效

  报道称,这次发生故障的卫星是2007年2月发射的“雷达卫星二号”。日本内阁卫星情报中心说,8月23日他们发现卫星故障,并发出遥控指令试图重启系统。但是该中心一名官员说,修复这颗卫星的希望“微乎其微”。报道称,这颗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按照计划应该一直运行到2012年。该中心初步判定卫星提前报废的原因是电池系统故障。报道认为,这颗卫星的故障严重影响日本的情报收集活动,“特别是当朝鲜进行核武器试验,而且中国在加强军备的时刻”。按照计划,日本将2011财年发射下一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这样日本必须等到2012财年才能再次形成由两颗光学卫星和两颗雷达卫星组成的侦察卫星体系。目前,除这颗雷达卫星外,日本另有3颗光学侦察卫星在轨,但其中一颗已超过寿命期限。

  日本政府以前主要使用美国商业卫星的图像情报,但是美国以涉及军事安全为由对图像数据进行限制,因此本国的情报收集卫星对于日本是十分重要的情报来源。一名日本防务省高级官员形容说,“情报收集卫星能通过监视任何类型的活动而起到震慑作用”。菅直人28日表示:“卫星在夜间情报收集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出现故障非常令人遗憾。”他同时强调:“为了不给情报收集造成不良影响,要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挽救。”

  日本卫星监视网道路曲折

  实际上,日本太空侦察系统的组建工作一直都不怎么顺畅。1998年朝鲜发射弹道导弹穿越日本领空后,日本就启动太空卫星监视网络组建工程。根据最初计划,日本将建成由两颗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和两颗光学侦察卫星组成的太空侦察系统,它们运行在400到600千米高的轨道上,能在24小时内收集全球任何地区的图像信息。2003年3月28 日,日本将“光学卫星一号”和“雷达卫星一号”成功送入轨道,为日本太空侦察情报网开了一个好头,但好运气似乎到此为止。2003年11月29日,搭载有 “光学卫星二号”和“雷达卫星二号”侦察卫星的H-2A火箭发射失败,星箭俱毁。尽管此后两次补充发射成功,日本终于组建完两颗光学侦察卫星和两颗雷达侦察卫星在轨的太空侦察网络,但这一局面维持时间只有一个月。2007年3月27日,日本内阁卫星情报中心称,可能是电源系统长期老化引发故障,“雷达卫星一号”于当年3月25日停止工作。此后日本就一直维持只有一颗雷达卫星在轨的局面。

  雷达卫星技术难度更大

  有分析认为,与光学侦察卫星相比,尽管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分辨率相对较低,但它能穿过云层雨水对地面实施侦察,具有全天候昼夜间侦察能力,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侦察效果。从技术角度看,合成孔径雷达比光学侦察卫星更加昂贵复杂。日本发射的两颗雷达卫星均由于电池故障而提前报废,说明即便对于电子工业发达的日本而言,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的可靠性仍嫌不足。

  随着唯一一颗雷达成像卫星的失效,日本天基侦察体系再次重返“光学侦察时代”,而且由于较早发射的“光学卫星一号”已处于超期服役,随时可能寿终正寝,未来两年日本可能面临只剩两颗光学侦察卫星在轨的窘境。

  (《环球时报》2010年08月30日 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