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于“水莲珠”、军事五项、“英雄军事五项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31:37
前段时间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宣传解放军八一军事五项队的文章中读到如下一段文字:
      这是一支组建不到一年、专项训练不足3个月的年轻队伍,他们肩上背着20世纪30年代的老式“水莲珠”步枪,脚上穿着解放鞋。
      装备器材落后,没有比赛经验,与拥有先进装备、征战国际赛场几十年的西方军事强国同场竞技,有人说,中国军事五项队不过是来凑热闹的。然而,比赛的结果却令外军选手深感意外。
      第一场射击比赛,队员庞红云硬是用打一发退一发子弹壳的老式“水莲珠”步枪打出了192环的好成绩,用劣势装备征服了拥有优势装备的欧美对手。……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7/27/content_3344661.htm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读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水莲珠”是一种精度很高的步枪。
      第二,原文作者认为“水莲珠”步枪很落后,是一种“劣势装备”,理由是需要“打一发退一发子弹壳”。
      第三,引文没有引,但是从后面的章节中发现,似乎从1983年我军第二次参加国际军事五项赛开始就在也没有提到“水莲珠”,而且再也没有提到我军在射击比赛上有过好成绩,相反,两次提到射击比赛落后别人84分。
      那么“水莲珠”是不是一种高精度步枪呢?显然是的。“水莲珠”其实就是著名的俄国莫辛-纳甘1891年式步枪。这种步枪曾经造就过两位彪炳史册的著名狙击英雄,一位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苏军狙击之王、影片《决战中的较量》的主人公的原型瓦西里,另一位是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狙击之王张桃芳。这两人都曾凭借莫辛-纳甘步枪狙杀过数百名敌人。说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莫辛-纳甘步枪一直是被用作狙击步枪的,可见其精度之高。
      那么“水莲珠”是不是很落后呢?也可以说是。因为“水莲珠”的确需要“打一发退一发子弹壳”,步枪发展的主流是自动化和高射速,而“水莲珠”的自动化程度十分初始(仅实现了弹仓自动压弹),从这个意义上说“水莲珠”的确是“落后”的。
      这里就产生了两个问题:1981年我国首次参加国际军事五项赛时为何要选择“水莲珠”步枪以及为何后来又不用了?显然,1981年我国已经有了几种更现代化的步枪,包括56式、56半和63式等,也就是说当时并不是无枪可用。当时之所以依然选择“水连珠”想必是因为当时的队领导相信这种抢更加适合于射击比赛,可以推断在当年的队领导眼中“水连珠”的精度优于仿自苏联SKS的56半,而“水连珠”也确实表现不俗,在国际赛场上首战折桂。而之后的比赛不用“水连珠”,无非是两种可能,一种是大赛组委会不让用了,另一种是队领导自己不想用了。推测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后来八一军事五项队参赛用的是哪一种步枪,我没有查到详细资料。但考虑到1983年之后81式自动步枪已定型投产的情况,猜测之后较长时间里军事五项队有可能用的是这种步枪,因为这样至少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反映一些我军现代化建设成果,毕竟军队也要与时俱进,总是把1930年代生产的枪拿出去面子上太不好看了。当然这些纯属猜测。
     以上这些猜测可能属实,也可能不属实,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面子问题在我们国家是一个大问题。值得推敲的一点是:原文作者为何要突出强调“水莲珠”的自动方式而非射击精度?两种可能,一种是作者对步枪射击精度问题毫无研究,认为凡是“落后”的东西必定一无是处,一种是作者选择性失明,通过突出“水莲珠”自动方式落后来暗示该枪性能低劣,从而突出我英雄军事五项队“以劣胜优”的宣传效果。应该说这种宣传方式是比较安全也可能是比较有效的,因为可能有99%的读者对相关轻武器既不了解也没有兴趣去深究。但如果实际工作也按那种宣传思路去操作,就可能会导致不太好的结果,这里指的是没有处理好“面子”与“里子”、“先进性”与“适用性”之间的关系。八一军事军事五项队放弃“水莲珠”之后射击项目长期短板只是一个例子。
      很多时候“好”与“不好”,“先进”与“落后”都不是绝对的。如今这个时代“先进”与“现代”的标准我个人觉得主要是“高效”和“高速”,就是要能在相同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贡献产量、产值、GDP。于是造船被要求采用区域施工、壳舾涂一体化,传统手工业被现代工业取代,家禽家畜开始规模化饲料化养殖,北京烤鸭开始使用高效的电磁炉,图书报刊文艺院团被“转企改制”,总之一切都在向“做大做强”方向发展,一切都是以数字论英雄。

情绪中暑,做不好文章,抒发一下观点,大家将就着看前段时间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宣传解放军八一军事五项队的文章中读到如下一段文字:
      这是一支组建不到一年、专项训练不足3个月的年轻队伍,他们肩上背着20世纪30年代的老式“水莲珠”步枪,脚上穿着解放鞋。
      装备器材落后,没有比赛经验,与拥有先进装备、征战国际赛场几十年的西方军事强国同场竞技,有人说,中国军事五项队不过是来凑热闹的。然而,比赛的结果却令外军选手深感意外。
      第一场射击比赛,队员庞红云硬是用打一发退一发子弹壳的老式“水莲珠”步枪打出了192环的好成绩,用劣势装备征服了拥有优势装备的欧美对手。……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7/27/content_3344661.htm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读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水莲珠”是一种精度很高的步枪。
      第二,原文作者认为“水莲珠”步枪很落后,是一种“劣势装备”,理由是需要“打一发退一发子弹壳”。
      第三,引文没有引,但是从后面的章节中发现,似乎从1983年我军第二次参加国际军事五项赛开始就在也没有提到“水莲珠”,而且再也没有提到我军在射击比赛上有过好成绩,相反,两次提到射击比赛落后别人84分。
      那么“水莲珠”是不是一种高精度步枪呢?显然是的。“水莲珠”其实就是著名的俄国莫辛-纳甘1891年式步枪。这种步枪曾经造就过两位彪炳史册的著名狙击英雄,一位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苏军狙击之王、影片《决战中的较量》的主人公的原型瓦西里,另一位是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狙击之王张桃芳。这两人都曾凭借莫辛-纳甘步枪狙杀过数百名敌人。说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莫辛-纳甘步枪一直是被用作狙击步枪的,可见其精度之高。
      那么“水莲珠”是不是很落后呢?也可以说是。因为“水莲珠”的确需要“打一发退一发子弹壳”,步枪发展的主流是自动化和高射速,而“水莲珠”的自动化程度十分初始(仅实现了弹仓自动压弹),从这个意义上说“水莲珠”的确是“落后”的。
      这里就产生了两个问题:1981年我国首次参加国际军事五项赛时为何要选择“水莲珠”步枪以及为何后来又不用了?显然,1981年我国已经有了几种更现代化的步枪,包括56式、56半和63式等,也就是说当时并不是无枪可用。当时之所以依然选择“水连珠”想必是因为当时的队领导相信这种抢更加适合于射击比赛,可以推断在当年的队领导眼中“水连珠”的精度优于仿自苏联SKS的56半,而“水连珠”也确实表现不俗,在国际赛场上首战折桂。而之后的比赛不用“水连珠”,无非是两种可能,一种是大赛组委会不让用了,另一种是队领导自己不想用了。推测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后来八一军事五项队参赛用的是哪一种步枪,我没有查到详细资料。但考虑到1983年之后81式自动步枪已定型投产的情况,猜测之后较长时间里军事五项队有可能用的是这种步枪,因为这样至少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反映一些我军现代化建设成果,毕竟军队也要与时俱进,总是把1930年代生产的枪拿出去面子上太不好看了。当然这些纯属猜测。
     以上这些猜测可能属实,也可能不属实,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面子问题在我们国家是一个大问题。值得推敲的一点是:原文作者为何要突出强调“水莲珠”的自动方式而非射击精度?两种可能,一种是作者对步枪射击精度问题毫无研究,认为凡是“落后”的东西必定一无是处,一种是作者选择性失明,通过突出“水莲珠”自动方式落后来暗示该枪性能低劣,从而突出我英雄军事五项队“以劣胜优”的宣传效果。应该说这种宣传方式是比较安全也可能是比较有效的,因为可能有99%的读者对相关轻武器既不了解也没有兴趣去深究。但如果实际工作也按那种宣传思路去操作,就可能会导致不太好的结果,这里指的是没有处理好“面子”与“里子”、“先进性”与“适用性”之间的关系。八一军事军事五项队放弃“水莲珠”之后射击项目长期短板只是一个例子。
      很多时候“好”与“不好”,“先进”与“落后”都不是绝对的。如今这个时代“先进”与“现代”的标准我个人觉得主要是“高效”和“高速”,就是要能在相同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贡献产量、产值、GDP。于是造船被要求采用区域施工、壳舾涂一体化,传统手工业被现代工业取代,家禽家畜开始规模化饲料化养殖,北京烤鸭开始使用高效的电磁炉,图书报刊文艺院团被“转企改制”,总之一切都在向“做大做强”方向发展,一切都是以数字论英雄。

情绪中暑,做不好文章,抒发一下观点,大家将就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