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韬 危害最大的盗墓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34:32
不转的木马      发表于 2010年08月09日 15:37 阅读(13618) 评论(18) 分类:  个人日记

连武则天在内,唐朝共有21位皇帝。其中9位皇帝的陵都在汉陵以北的北山山脉一带,号“关中十八陵”(武则天与李治同陵)。但其中17座都被盗掘了。



而第一祸首就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节度使温韬。温韬也算是历史上盗掘帝王陵最多的一个人,许多珍贵的文物都让他给毁了,实乃危害最大的盗墓者。



  温韬,易名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温韬祖籍京北华原(今陕西耀县),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节度使,镇辖关中地区。



  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行政长官,关中地区几乎所有唐朝皇陵,就是温韬趁战乱,在这一时间内动手掘掉的。温韬盗掘唐皇陵是有案可稽的,不论正史,还是野史,都有明确记载。



  《新五代史温韬传》:“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旧五代史温韬传》:“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亦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而乾陵保住不被盗掘之身,要感谢奇异的天象。宋人程大昌《考古编》中称,“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



就是说,在盗掘乾陵时。出现了极为反常的天象,狂风骤雨闪电雷鸣,怕遭报应的温韬被吓跑了。



  温韬给中国帝王陵墓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许多珍贵的文物让其给毁了,所以史学界、考古界都认定温韬是中国历史上危险最大的一个盗墓者,有千古之罪。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把《兰亭序》等众多珍贵的名家书画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



搞笑的是,不通文墨的温韬在把一批书画作品带出陵后,看上的却不是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而是装裱在外的华美绸缎,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来,而把作品扔了。



史学界推测,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从此不再出现,可能就是让温韬给撕毁了。但让人不解的是,在温韬逐一登记的盗得宝物中,却无此帖。



后世学者抱着一份美好的心愿,希望《兰亭序》在武则天的乾陵内,果真如此,真乃中华文化之大幸。不转的木马      发表于 2010年08月09日 15:37 阅读(13618) 评论(18) 分类:  个人日记

连武则天在内,唐朝共有21位皇帝。其中9位皇帝的陵都在汉陵以北的北山山脉一带,号“关中十八陵”(武则天与李治同陵)。但其中17座都被盗掘了。



而第一祸首就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节度使温韬。温韬也算是历史上盗掘帝王陵最多的一个人,许多珍贵的文物都让他给毁了,实乃危害最大的盗墓者。



  温韬,易名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温韬祖籍京北华原(今陕西耀县),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节度使,镇辖关中地区。



  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行政长官,关中地区几乎所有唐朝皇陵,就是温韬趁战乱,在这一时间内动手掘掉的。温韬盗掘唐皇陵是有案可稽的,不论正史,还是野史,都有明确记载。



  《新五代史温韬传》:“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旧五代史温韬传》:“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亦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而乾陵保住不被盗掘之身,要感谢奇异的天象。宋人程大昌《考古编》中称,“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



就是说,在盗掘乾陵时。出现了极为反常的天象,狂风骤雨闪电雷鸣,怕遭报应的温韬被吓跑了。



  温韬给中国帝王陵墓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许多珍贵的文物让其给毁了,所以史学界、考古界都认定温韬是中国历史上危险最大的一个盗墓者,有千古之罪。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把《兰亭序》等众多珍贵的名家书画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



搞笑的是,不通文墨的温韬在把一批书画作品带出陵后,看上的却不是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而是装裱在外的华美绸缎,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来,而把作品扔了。



史学界推测,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从此不再出现,可能就是让温韬给撕毁了。但让人不解的是,在温韬逐一登记的盗得宝物中,却无此帖。



后世学者抱着一份美好的心愿,希望《兰亭序》在武则天的乾陵内,果真如此,真乃中华文化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