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百将初聚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31:40
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之战,从中诞生了日后驰骋疆场的大批我军优秀将领。七十多年前的一声枪响,引得无数英雄从此抛头。今略一梳理,撰文以作永怀之念。
南昌起义是受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以周恩来为负责人组成前敌委员会,李立三、恽代英、张国焘、彭湃、邓中夏、林伯渠等中共要人悉数参与其中。在这里,我们不做展开叙述,而着重回顾一下那些在起义中诞生的将帅们:
    贺龙,时为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从小赶山货出身,走南闯北。后二把菜刀端了盐税局子,从此投身国民革命。在二次北伐中,这支部队大战朱仙镇,横扫奉军张学良部,一时威名远扬。贺龙是旧军队出身的高级将领,当时各方力量都在拉拢他。但他信了共产党,毅然参与发动起义,并担任了起义总指挥。他的部队人数最多,是起义军的主力。起义失败后贺龙潜回洪湖再起红旗,打出一支红二军团,后又担当了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成为我军具有代表性的一大“山头”。贺龙作战灵活多变,不吃亏,长征途中的乌蒙山回旋战及抗战的冀中三战是其代表作。可惜的是解放战争中未能领军独挡一面。1955年,贺龙被授予元帅军衔。
    叶挺,英勇善战的北伐名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副军长兼24师师长。叶挺是周恩来的挚友,其曾带领的独立团是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叶挺担任了南昌起义的前敌总指挥,负责具体战斗的指挥。他的部队以共产党员为骨干,战斗力上更强于贺龙的部队。起义失败后,叶挺到莫斯科述职,被共产国际任命为中国红军总司令。随后他又遭到了不公平的批判。性格宁折不弯的叶挺负气出走,脱离了共产党。十年后,叶挺为抗日而回国,担任了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后,叶挺被扣五年多,但他对共产党的信仰从未动摇。1946年4月8日,终于获释的叶挺重回党的怀抱,赴延安参加整军会议,因飞机失事而牺牲。叶挺指挥作战以勇猛著称,但略显粗疏。
    朱德,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参议、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公安局长。朱德曾参加过讨袁护国,在军中资格较老,在党内却没什么地位。起义时朱德并不显山露水,职务也是空架子,只是在三河坝分兵后才独立掌握了一支军队。在贺龙、叶挺的起义军主力溃散后,朱德顽强地将自己带领的部队保存了下来,并发动了湘南暴动和上了井冈山,终于奠定了其“红军之父”的历史地位。1955年,朱德被授予元帅军衔。
    刘伯承,时任国民革命军暂编15军军长,此前已有“川中名将”之称。15军只是一个空架子,刘伯承担任的是起义军的参谋长,制订了起义计划。起义失败后刘伯承赴苏学习军事,后回国任中央红军总参谋长。1937年初为救援西路军而成为援西军总指挥,就此独立领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谋善断,百战功勋,成为一代著名军事家。1955年,刘伯承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毅,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教导团特务连文书。陈毅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中共负责人之一,是有名的“红帽子”。南昌起义时陈毅并没有什么地位,在起义失败后,陈毅始终没有离开队伍,和朱德一起保存并领导了这支起义余部,后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终于成为了我军高级将领。1955年,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
    叶剑英,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叶是很有名气的粤军青年将领,蒋介石方面和汪精卫方面都很看重他。他是黄埔军校的创立者之一,早就倾向了共产党,却因其高级将领身份而无法入党,直到起义前夕才如愿以偿。叶剑英并没有直接参加起义,却在甘棠湖上的“小划子”会议中向贺龙、叶挺透露了汪精卫要武力解决他们的阴谋,为起义顺利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叶剑英后来又参加了广州起义,成为建军元老之一。1955年,叶剑英被授予元帅军衔。
    聂荣臻,原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奉周恩来之命担任起义的前敌军委书记。起义失败后,聂荣臻护送病重的周恩来出走香港,再转到广东省军委任职。聂荣臻后来去了中央苏区,成为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跨入了我军高级将领之列。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林彪,黄埔四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5师73团2营7连连长。25师驻马回岭,赶到南昌时起义已结束。三河坝分兵后25师归朱德指挥,后经天心圩整军而保存了下来,林彪是当时的八百壮士之一。林彪在作战中很有头脑,指挥机动灵活,很快成长了起来。上了井冈山后,林彪的军事才华更加显露,终于后来居上成为了我军高级将领。解放战争中从东北到中南横扫万里。其辖下的38军、39军至今仍是我军最强的重装集团军。林彪作战谨慎细致,以谋略著称,可谓“叩桥而不渡”。1955年,林彪被授予元帅军衔。
    粟裕,师范生出身,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教导大队班长,起义时负责警卫周恩来的前敌指挥部。粟裕在三河坝分兵后随朱德所部转战,同样是天心圩整军后的八百壮士之一,一直上了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并不显眼,在抗日战争中崭露头角,在解放战争中一鸣惊人,成为了指挥一个大战略区的我军高级指挥员。粟裕因长期在敌后的险恶环境中战斗,因此作战指挥奇诡大胆,敢于犯险。孟良崮上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是其指挥风格的典型代表作。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
    陈赓,黄埔一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3师6团2营营长。在起义南下的会昌之战中,陈赓被打断了腿,留在长汀福音医院养伤。后在警卫员卢冬生护送下回到上海,在中共特科工作。陈赓后来当了红四方面军的师长,又当了红一方面军的干部团团长。抗日战争时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解放战争时任第二野战军4兵团司令员,迈入了高级将领之列。陈赓打仗十分机灵,所领之军也成独挡一面的劲旅。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周逸群,黄埔二期学生,军政双全的人物,时任国民革命第20军政治部主任兼3师师长。周逸群是贺龙的领路人,后来又搭档一起搞出了红二军团。1931年,周逸群在转移途中遇敌袭击牺牲,殊为可惜。
    王尔琢,黄埔一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5师75团党代表。王尔琢是朱德天心圩整军后的第三号人物,又是井冈山会师后的第四号人物,任红4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1928年8月,王尔琢在追击叛将袁崇全时中弹牺牲。他曾立誓革命不胜利就不剃须,死时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周世第,黄埔一期学生,曾任过叶挺独立团参谋长,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5师73团团长,起义后任25师师长。三河坝失利后周世第脱离部队回上海,一时与党失去联系,参加过一段“黄埔革命同学会”。后周世第重回中央苏区,总算归队。抗战时在贺龙的八路军120师任参谋长,解放战争时任华北军区18兵团司令员。1955年,周世第被授予上将军衔。
    贺锦斋,贺龙族弟,时任国民革命军20军1师师长。起义失败后,其部队在广东陆丰被敌军缴械,贺锦斋化装逃跑。后追随贺龙在湘鄂西再起红军,担任了红4军师长。1928年9月,贺锦斋在湖南泥沙遇敌袭击牺牲。
    黄鳌,黄埔一期学生,任职于国民革命军11军25师。追随朱德上了井冈山,接任王尔琢的红四军参谋长。1928年,在赣南战斗中牺牲。
蔡申熙,黄埔一期生。任职于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参谋长。是鄂豫皖红15军的创始人。张国焘对黄埔出来的人大开了一顿杀戒,却十分欣赏蔡申熙。如果不是蔡在一次战斗中右臂负伤致残,极有可能成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在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的河口血战中,蔡申熙亲临前线,中弹牺牲。
    周子昆,任职于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11军。南昌起义后追随朱德去了湘南。后任新四军副参谋长。1941年于皖南事变中牺牲。
    卢冬生,时任国民革命军20军3师6团2营营部副官。会昌战斗后护送陈赓去了上海。后去湘鄂西追随贺龙,成为红二军团高级将领。抗战时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因受反军阀主义斗争牵连,赴苏联学习军事,未能参加抗日战争。1945年随苏联红军回到东北,任松东军区司令员。1945年12月13日,卢冬生在外出途中遭几名苏联红军抢劫。在表明身份后,苏军士兵怕受处罚,突然开枪将他杀害。
    李硕勋,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5师政治部主任。三河坝兵败后受朱德委托回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后任中共江浙省委书记、广东省军委书记。1931年9月在海南遭敌人杀害。其子李鹏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刘畴西,黄埔一期学生,曾在第一次东征中被打断左臂。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营长,起义失败后潜回上海,后去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前往中央苏区历任师长、军长职务。1933年赴闽浙赣苏区任红10军军长,又任红10军团军团长。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地区遭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剿,重伤被俘。8月,与方志敏一起牺牲于南昌百花洲下沙窝。
    李鸣珂,黄埔四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教导中队一中队队长、营长。起义失败后,回上海参加中央特科工作。后任四川省委委员兼军委书记。1930年4月,在重庆被敌人逮捕杀害。
    贺文选,贺龙族弟,时任国民革命军20军2师副师长兼第4团团长。在南下广东的江西壬田战斗中负伤,辗转到上杭牺牲。
    陶铸,黄埔五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团部副官。起义失败转回湘南继续革命斗争。后一直当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国务院副总理。在文化大革命中,陶铸被打倒迫害。1969年在安徽合肥逝世。
    彭干臣,黄埔一期学生,时任南昌公安局局长。起义失败后被中央派往赣东北,与方志敏一起创立红军,任红10军参谋长和红十军团参谋长。1935年1月在赣东北转战中牺牲。
    李天柱,黄埔四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连长。起义失败后留在湘赣边界展开游击战争。后任红8军军长,1935年4月在江西寻乌牺牲。
    唐天际,黄埔四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20军特务连副连长。后任红31军参谋长,参加过长征,八路军129师新编1旅政委,解放战争时任四野21兵团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袁也烈,时任国民革命军24师72团3营营长。解放后任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洪水,越南人,黄埔四期学生,参加南昌起义并随起义军南下。后历任红军、八路军军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除了直接参加南昌起义的上述将领外,还有很多人从不同地方赶向南昌。他们有的追上了起义军,有的却未能追上。
    许光达,黄埔五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直属炮兵营见习排长。他没能参加南昌起义,却追上了起义军。后追随贺龙去了湘鄂西,又去苏联学习军事。解放战争时回国,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装甲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谭政,历任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高级军职。建国后任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程子华,黄埔六期学生,没能追上起义军,转回参加了广州起义。后历任红25军军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副政委,第4野战军第13兵团司令员。解放后转入国务院系统工作,未能授军衔。
    卢德铭,黄埔二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率全团未能赶上南昌起义,随后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1927年9月23日,在江西萍乡芦溪遇敌袭击牺牲。卢德铭不死,井冈山会师后定会成为红四军副军长,建国后当然的元帅。
    伍中豪,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第10连连长,参加秋收起义。历任红4军31团团长、3纵队司令员、红12军军长。伍中豪指挥作战机智多变,对战略上有独立见解,和黄公略、林彪并称为毛泽东麾下“三骁将”。1930年10月在带伤员追赶部队时在江西安福遇敌袭击牺牲。
    叶镛,黄埔四期学生,没能追上起义军队伍,转回参加了广州起义。后任左右江工农革命军第4师师长。1928年6月在养病时被敌人俘获杀害。死后由徐向前继任其职。
    肖人鹄,黄埔三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独立团参谋长。起义前奉派回湖北省募兵。后未追上起义军,转回领导了鄂中暴动,任河南省军委书记。1932年2月被捕牺牲。
    王良,黄埔武汉分校学生,未能追上起义军,转入卢德铭所部警卫团,参加秋收起义。后任红一军团4军军长。1932年6月在江西武平县大禾圩战斗中牺牲。
    吴展,黄埔一期学生。未能追上起义军,后任红四方面军10师参谋长,1932年在肃反中被杀害。
    张子清,黄埔长沙分校学生。未能追上起义队伍,参加秋收起义,任红5军参谋长。1930年负伤不治牺牲。
    陈毅安,黄埔四期学生。未能追上起义队伍,后任红8军一纵队队长。1930年7月牺牲。
    张赤男,黄埔武汉分校学生。未能追上起义队伍,后任红11师政委,1931年10月在赣南新城战斗中牺牲。
    段玉林,黄埔武汉分校学生。未能追上起义队伍,后任贺龙部红3军8师师长。在肃反中被杀害。
    徐彦刚,黄埔武汉分校学生。未能追上起义队伍,后任红一方面军红16师师长。1934在湖南永修牺牲。
    陆更夫,黄埔四期学生。未能追上起义队伍,后任工农革命军第4师政治部主任。1931年牺牲。
    陈伯钧,黄埔武汉分校学生。未能追上起义军队伍,后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奇涵,黄埔学生队队长。后任解放军江西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宗逊,黄埔五期学生。后任红三军团师长、八路军358旅旅长、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士榘,后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郭天民,黄埔六期学生,后任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郭化若,黄埔四期学生。后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政委。擅长著述军事理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谭希林,后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2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以上统计,或有疏漏,望对南昌起义有研究的网友予以补足。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之战,从中诞生了日后驰骋疆场的大批我军优秀将领。七十多年前的一声枪响,引得无数英雄从此抛头。今略一梳理,撰文以作永怀之念。
南昌起义是受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以周恩来为负责人组成前敌委员会,李立三、恽代英、张国焘、彭湃、邓中夏、林伯渠等中共要人悉数参与其中。在这里,我们不做展开叙述,而着重回顾一下那些在起义中诞生的将帅们:
    贺龙,时为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从小赶山货出身,走南闯北。后二把菜刀端了盐税局子,从此投身国民革命。在二次北伐中,这支部队大战朱仙镇,横扫奉军张学良部,一时威名远扬。贺龙是旧军队出身的高级将领,当时各方力量都在拉拢他。但他信了共产党,毅然参与发动起义,并担任了起义总指挥。他的部队人数最多,是起义军的主力。起义失败后贺龙潜回洪湖再起红旗,打出一支红二军团,后又担当了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成为我军具有代表性的一大“山头”。贺龙作战灵活多变,不吃亏,长征途中的乌蒙山回旋战及抗战的冀中三战是其代表作。可惜的是解放战争中未能领军独挡一面。1955年,贺龙被授予元帅军衔。
    叶挺,英勇善战的北伐名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副军长兼24师师长。叶挺是周恩来的挚友,其曾带领的独立团是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叶挺担任了南昌起义的前敌总指挥,负责具体战斗的指挥。他的部队以共产党员为骨干,战斗力上更强于贺龙的部队。起义失败后,叶挺到莫斯科述职,被共产国际任命为中国红军总司令。随后他又遭到了不公平的批判。性格宁折不弯的叶挺负气出走,脱离了共产党。十年后,叶挺为抗日而回国,担任了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后,叶挺被扣五年多,但他对共产党的信仰从未动摇。1946年4月8日,终于获释的叶挺重回党的怀抱,赴延安参加整军会议,因飞机失事而牺牲。叶挺指挥作战以勇猛著称,但略显粗疏。
    朱德,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参议、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公安局长。朱德曾参加过讨袁护国,在军中资格较老,在党内却没什么地位。起义时朱德并不显山露水,职务也是空架子,只是在三河坝分兵后才独立掌握了一支军队。在贺龙、叶挺的起义军主力溃散后,朱德顽强地将自己带领的部队保存了下来,并发动了湘南暴动和上了井冈山,终于奠定了其“红军之父”的历史地位。1955年,朱德被授予元帅军衔。
    刘伯承,时任国民革命军暂编15军军长,此前已有“川中名将”之称。15军只是一个空架子,刘伯承担任的是起义军的参谋长,制订了起义计划。起义失败后刘伯承赴苏学习军事,后回国任中央红军总参谋长。1937年初为救援西路军而成为援西军总指挥,就此独立领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谋善断,百战功勋,成为一代著名军事家。1955年,刘伯承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毅,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教导团特务连文书。陈毅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中共负责人之一,是有名的“红帽子”。南昌起义时陈毅并没有什么地位,在起义失败后,陈毅始终没有离开队伍,和朱德一起保存并领导了这支起义余部,后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终于成为了我军高级将领。1955年,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
    叶剑英,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叶是很有名气的粤军青年将领,蒋介石方面和汪精卫方面都很看重他。他是黄埔军校的创立者之一,早就倾向了共产党,却因其高级将领身份而无法入党,直到起义前夕才如愿以偿。叶剑英并没有直接参加起义,却在甘棠湖上的“小划子”会议中向贺龙、叶挺透露了汪精卫要武力解决他们的阴谋,为起义顺利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叶剑英后来又参加了广州起义,成为建军元老之一。1955年,叶剑英被授予元帅军衔。
    聂荣臻,原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奉周恩来之命担任起义的前敌军委书记。起义失败后,聂荣臻护送病重的周恩来出走香港,再转到广东省军委任职。聂荣臻后来去了中央苏区,成为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跨入了我军高级将领之列。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林彪,黄埔四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5师73团2营7连连长。25师驻马回岭,赶到南昌时起义已结束。三河坝分兵后25师归朱德指挥,后经天心圩整军而保存了下来,林彪是当时的八百壮士之一。林彪在作战中很有头脑,指挥机动灵活,很快成长了起来。上了井冈山后,林彪的军事才华更加显露,终于后来居上成为了我军高级将领。解放战争中从东北到中南横扫万里。其辖下的38军、39军至今仍是我军最强的重装集团军。林彪作战谨慎细致,以谋略著称,可谓“叩桥而不渡”。1955年,林彪被授予元帅军衔。
    粟裕,师范生出身,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教导大队班长,起义时负责警卫周恩来的前敌指挥部。粟裕在三河坝分兵后随朱德所部转战,同样是天心圩整军后的八百壮士之一,一直上了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并不显眼,在抗日战争中崭露头角,在解放战争中一鸣惊人,成为了指挥一个大战略区的我军高级指挥员。粟裕因长期在敌后的险恶环境中战斗,因此作战指挥奇诡大胆,敢于犯险。孟良崮上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是其指挥风格的典型代表作。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
    陈赓,黄埔一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3师6团2营营长。在起义南下的会昌之战中,陈赓被打断了腿,留在长汀福音医院养伤。后在警卫员卢冬生护送下回到上海,在中共特科工作。陈赓后来当了红四方面军的师长,又当了红一方面军的干部团团长。抗日战争时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解放战争时任第二野战军4兵团司令员,迈入了高级将领之列。陈赓打仗十分机灵,所领之军也成独挡一面的劲旅。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周逸群,黄埔二期学生,军政双全的人物,时任国民革命第20军政治部主任兼3师师长。周逸群是贺龙的领路人,后来又搭档一起搞出了红二军团。1931年,周逸群在转移途中遇敌袭击牺牲,殊为可惜。
    王尔琢,黄埔一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5师75团党代表。王尔琢是朱德天心圩整军后的第三号人物,又是井冈山会师后的第四号人物,任红4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1928年8月,王尔琢在追击叛将袁崇全时中弹牺牲。他曾立誓革命不胜利就不剃须,死时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周世第,黄埔一期学生,曾任过叶挺独立团参谋长,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5师73团团长,起义后任25师师长。三河坝失利后周世第脱离部队回上海,一时与党失去联系,参加过一段“黄埔革命同学会”。后周世第重回中央苏区,总算归队。抗战时在贺龙的八路军120师任参谋长,解放战争时任华北军区18兵团司令员。1955年,周世第被授予上将军衔。
    贺锦斋,贺龙族弟,时任国民革命军20军1师师长。起义失败后,其部队在广东陆丰被敌军缴械,贺锦斋化装逃跑。后追随贺龙在湘鄂西再起红军,担任了红4军师长。1928年9月,贺锦斋在湖南泥沙遇敌袭击牺牲。
    黄鳌,黄埔一期学生,任职于国民革命军11军25师。追随朱德上了井冈山,接任王尔琢的红四军参谋长。1928年,在赣南战斗中牺牲。
蔡申熙,黄埔一期生。任职于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参谋长。是鄂豫皖红15军的创始人。张国焘对黄埔出来的人大开了一顿杀戒,却十分欣赏蔡申熙。如果不是蔡在一次战斗中右臂负伤致残,极有可能成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在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的河口血战中,蔡申熙亲临前线,中弹牺牲。
    周子昆,任职于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11军。南昌起义后追随朱德去了湘南。后任新四军副参谋长。1941年于皖南事变中牺牲。
    卢冬生,时任国民革命军20军3师6团2营营部副官。会昌战斗后护送陈赓去了上海。后去湘鄂西追随贺龙,成为红二军团高级将领。抗战时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因受反军阀主义斗争牵连,赴苏联学习军事,未能参加抗日战争。1945年随苏联红军回到东北,任松东军区司令员。1945年12月13日,卢冬生在外出途中遭几名苏联红军抢劫。在表明身份后,苏军士兵怕受处罚,突然开枪将他杀害。
    李硕勋,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5师政治部主任。三河坝兵败后受朱德委托回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后任中共江浙省委书记、广东省军委书记。1931年9月在海南遭敌人杀害。其子李鹏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刘畴西,黄埔一期学生,曾在第一次东征中被打断左臂。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营长,起义失败后潜回上海,后去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前往中央苏区历任师长、军长职务。1933年赴闽浙赣苏区任红10军军长,又任红10军团军团长。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地区遭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剿,重伤被俘。8月,与方志敏一起牺牲于南昌百花洲下沙窝。
    李鸣珂,黄埔四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教导中队一中队队长、营长。起义失败后,回上海参加中央特科工作。后任四川省委委员兼军委书记。1930年4月,在重庆被敌人逮捕杀害。
    贺文选,贺龙族弟,时任国民革命军20军2师副师长兼第4团团长。在南下广东的江西壬田战斗中负伤,辗转到上杭牺牲。
    陶铸,黄埔五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团部副官。起义失败转回湘南继续革命斗争。后一直当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国务院副总理。在文化大革命中,陶铸被打倒迫害。1969年在安徽合肥逝世。
    彭干臣,黄埔一期学生,时任南昌公安局局长。起义失败后被中央派往赣东北,与方志敏一起创立红军,任红10军参谋长和红十军团参谋长。1935年1月在赣东北转战中牺牲。
    李天柱,黄埔四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连长。起义失败后留在湘赣边界展开游击战争。后任红8军军长,1935年4月在江西寻乌牺牲。
    唐天际,黄埔四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20军特务连副连长。后任红31军参谋长,参加过长征,八路军129师新编1旅政委,解放战争时任四野21兵团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袁也烈,时任国民革命军24师72团3营营长。解放后任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洪水,越南人,黄埔四期学生,参加南昌起义并随起义军南下。后历任红军、八路军军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除了直接参加南昌起义的上述将领外,还有很多人从不同地方赶向南昌。他们有的追上了起义军,有的却未能追上。
    许光达,黄埔五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直属炮兵营见习排长。他没能参加南昌起义,却追上了起义军。后追随贺龙去了湘鄂西,又去苏联学习军事。解放战争时回国,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装甲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谭政,历任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高级军职。建国后任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程子华,黄埔六期学生,没能追上起义军,转回参加了广州起义。后历任红25军军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副政委,第4野战军第13兵团司令员。解放后转入国务院系统工作,未能授军衔。
    卢德铭,黄埔二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率全团未能赶上南昌起义,随后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1927年9月23日,在江西萍乡芦溪遇敌袭击牺牲。卢德铭不死,井冈山会师后定会成为红四军副军长,建国后当然的元帅。
    伍中豪,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第10连连长,参加秋收起义。历任红4军31团团长、3纵队司令员、红12军军长。伍中豪指挥作战机智多变,对战略上有独立见解,和黄公略、林彪并称为毛泽东麾下“三骁将”。1930年10月在带伤员追赶部队时在江西安福遇敌袭击牺牲。
    叶镛,黄埔四期学生,没能追上起义军队伍,转回参加了广州起义。后任左右江工农革命军第4师师长。1928年6月在养病时被敌人俘获杀害。死后由徐向前继任其职。
    肖人鹄,黄埔三期学生,时任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独立团参谋长。起义前奉派回湖北省募兵。后未追上起义军,转回领导了鄂中暴动,任河南省军委书记。1932年2月被捕牺牲。
    王良,黄埔武汉分校学生,未能追上起义军,转入卢德铭所部警卫团,参加秋收起义。后任红一军团4军军长。1932年6月在江西武平县大禾圩战斗中牺牲。
    吴展,黄埔一期学生。未能追上起义军,后任红四方面军10师参谋长,1932年在肃反中被杀害。
    张子清,黄埔长沙分校学生。未能追上起义队伍,参加秋收起义,任红5军参谋长。1930年负伤不治牺牲。
    陈毅安,黄埔四期学生。未能追上起义队伍,后任红8军一纵队队长。1930年7月牺牲。
    张赤男,黄埔武汉分校学生。未能追上起义队伍,后任红11师政委,1931年10月在赣南新城战斗中牺牲。
    段玉林,黄埔武汉分校学生。未能追上起义队伍,后任贺龙部红3军8师师长。在肃反中被杀害。
    徐彦刚,黄埔武汉分校学生。未能追上起义队伍,后任红一方面军红16师师长。1934在湖南永修牺牲。
    陆更夫,黄埔四期学生。未能追上起义队伍,后任工农革命军第4师政治部主任。1931年牺牲。
    陈伯钧,黄埔武汉分校学生。未能追上起义军队伍,后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奇涵,黄埔学生队队长。后任解放军江西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宗逊,黄埔五期学生。后任红三军团师长、八路军358旅旅长、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士榘,后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郭天民,黄埔六期学生,后任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郭化若,黄埔四期学生。后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政委。擅长著述军事理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谭希林,后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2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以上统计,或有疏漏,望对南昌起义有研究的网友予以补足。
先后两部关于南昌起义的影片《南昌起义》和《八月一日》,对比一下就很有意思。孔祥玉当年算是英俊潇洒,演青年周恩来恰到好处。在周逸群陪同下与贺龙初次见面那段很精彩:
贺:“自从有了黄埔,你的名字就在我的心中唱歌。虽然没有见过面,却是神交已久。”
周:“神交已久,贺军长,我们都是神交已久嘛!”
知识丰富
黄埔师生真的是当年国共两军将帅的主力啊
基本上都是黄埔的.......
将星会聚。
黄埔果然厉害
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