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奴”一族日渐增多 生活艰辛只因孩子(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33:40
http://www.chinanews.com.cn/life/2010/07-13/2398579.shtml

“孩奴”一族日渐增多 生活艰辛只因孩子(组图)
2010年07月13日 13:21 来源:三秦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放学前家长的守候

奶奶带孙子司空见惯

  新闻提示

  “孩奴”,是一个流行网上的新名词,用来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忙碌、挣钱,从而失去了自我价值。当上了“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不敢轻易换工作。“孩奴”现象空袭80后,涉及60、70后,一项针对年轻家庭的调查显示,61.5%的人认为自己是“孩奴”。

  近日,一篇来自网上的热帖《80后准妈妈怕生子后成“孩奴”患上忧郁症》称:今年27岁的李女士怀孕3个月,看了网上家长们关于养孩子要付出无数金钱和精力、要一生劳苦的“现身说法”之后,她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原本性格活泼的她,脾气越来越古怪。丈夫只好带她到医院心理科检查,医生得出的结论是,患上了抑郁症。帖子引发了一场关于要不要当“孩奴”的大讨论,更有无数家长晒自己这一年养孩子的惊人花销,以告诫年轻人要想生孩子一定要有金钱和心理的双重准备。

  7月7日本报报道《一所改制小学的乱象背后》揭示黄陵县店头镇北川小学16位任课老师采用请长假泡病号等方式,长期赴西安、铜川等地陪读,揭开了冰山一角。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在西安知名中学和各大院校附近的村落和小区租住着许多陪读妈妈、陪读爷爷和奶奶,他们无意中沦为“孩奴一族”,而他们的生活状况,日愈引起世人的关注。

  “陪读”母亲孩子是我唯一的寄托

  对于45岁的汪晓云来讲,网上流行的“孩奴”一词,她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她的生活无意中成了“孩奴”的注解。

  在今年高考中,汪晓云的女儿小赵以630分的成绩被华东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作为对女儿的奖赏,在高考后,她让女儿如愿踏上了北上的路程,到天津她舅舅家避暑游玩去了。临走前,汪晓云“狠心咬牙”给女儿2000元的路费盘缠,这项支出意味着她丈夫老赵一个月的工资,或她加工针织品一个半月挣的辛苦费。

  女儿当年中考,以高分被西安东郊一所重点中学录取,缴了5万多元的借读费,已经花完了家中的所有积蓄。女儿入学后不久,汪晓云办了停薪留职手续,从秦东一个小县城来到西安为女儿陪读,在西安城东沙坡村花200元租了一间民房。等女儿到学校上学去了,她自己骑着自行车到一家医院做清洁工。后来,她经人介绍又给一家出口针织品的私营企业加工产品,交一定的押金,然后每周一领回毛线,周六交货。每日晚上,在女儿学习的灯光中一针一线地编织生活的艰辛与希望。最多时她一个月挣到2200元,而付出的代价是右手指弯曲一个月后才恢复正常。

  妻子汪晓云在西安陪读,丈夫老赵自己在家做饭,照顾老人。在两口子的努力下,把借人的3万元择校费还清了还略有节余。下一步就是女儿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了,最保守的估计,也在十万元左右。这又成了她的心理负担。更让她郁闷的是,女儿伸手要钱时理直气壮的表情让她难以忍受,她想女儿什么时候才能理解父母良苦的用心啊?当清晨照镜子时,看到自己额头上平添的皱纹,还有不知何时增添的白发,泪水悄然沁湿了她的眼帘……

  留守妈妈 当“孩奴”从孩子出生开始

  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80后小夫妻抚养儿女必须有一人作出牺牲,充当“孩奴”。这在西安80后孩奴族中已成定论。

  来自河南郑州的小华,2001年考上西安旅游学校,毕业后在一家旅行社当导游。2006年她和在西安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律师的小柯结为夫妇。一提起看护孩子,小华就是一肚子的气。怀孕4个月,她就办了长假,回家待产。可小柯忙着替人打官司,跑得不停脚,把小华一人留在家中。孩子出生后,小柯在家陪了一个月,就照常上班去了。小华家在河南郑州,小柯家在河北邯郸,双方父母身体欠佳,居住太远无法帮他们照顾孩子。小华长期呆在家中,看着小姐妹带着旅游团满世界的跑,而自己只能呆在家中当“留守女士”心急上火,动不动就给小柯发脾气,小柯开始还能忍受,时间长了再听到小华发牢骚,就躲到办公室去几天不照面,小两口矛盾逐渐加深。

  另一80后母亲小梅,今年孩子5岁了。她生孩子前在西安南郊一家公司当会计,她丈夫是一个长途货运司机,常年在外。小梅一人在家带孩子,给孩子喂奶洗尿布,平常没事还可以应付,遇到孩子发烧感冒,打预防针,比在单位上班还累,只好花钱请保姆。等她回到单位上班才发现,自己不适应工作了,她把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成了他的生活的唯一目的,离开孩子一下很难适应,目前她还处在调整期。

  “现在养孩子太难啦”,小梅扳着指头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人月薪3000元,都不足以支付孩子的全部生活费用,幼儿园托费:1000/月,饭费:300/月,杂费:20/月,才艺费:是在幼儿园白天上,包括钢琴费:600元、国画100元、珠心算:120元。保姆费:1200元、小孩衣服 300元、食物和零食200元、玩具加书和光盘100元。玩和看节目:100元(不包括大人陪同的费用)、教育基金1500元、奶粉及鲜奶100元。不算因为孩子而产生的其他费用,每个月共计:5640元。这一大笔花销,靠小两口根本无法应对,只能靠父母支援。父母家条件好的还可以帮着减轻负担,家境一般或较差,只能靠小两口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抠了。“大人苦点没事,只要孩子不受苦,我们当父母的就心满意足了。”小梅不无感叹地说道。
为你守候 我的心思你是否能够读懂

  在许多人的意识中,只有孩子的父母才是“孩奴”的组成主体,但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父母之外,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充当了“孩奴”的角色。家住西安东郊的赵铨老人今年65岁了,从单位退休下来,他本可和老伴安享晚年,由于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忙着上班挣钱,把孩子寄放在他家中。他把孙子从2岁看护到到上初中。今年孙子刚参加完中考,女儿又把接送外孙子上学的任务交给他们,女婿在新疆部队服役,女儿在铁路上当乘务员,他和老伴除了带孩子还要承担外孙子的家教、监督作业、代开家长会的责任。赵先生血压高不能过度劳累,老伴心脏病,不能受吵闹,可女儿已经张口了,不带外孙没办法回绝,只能勉为其难。好在女儿每跑一趟车有3天的倒休,能替他们一下,要不老两口真受不了。

  其实,陪读当“孩奴”的不只是小学生、中学生家长。大学生陪读现象也不在少数,甚至在校园周围形成了“陪读村”。大学陪读家长,大多是收入比较高的阶层,父母辛苦挣下了钱,生活无虞,唯一的希望就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其中,不乏“富二代”,当然也有个别贫困家庭。在西安鱼化寨附近陪女读书的吴芳,她的家境就不富裕。她和丈夫离婚后,只身一人带着女儿从黑龙江佳木斯来到西安,她女儿考上西安一所民办大学,由于家庭贫困,她在学校附近村子花 200元租了一间房屋。女儿在学校上课,母亲吴芳在学校打扫卫生,每月有700多元的收入,母女借此为生。

  据记者调查,在西安大学陪读的家长大多来自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河南、山西、甘肃、青海等地,而中学陪读主要来自西安周边地区或省内边远地区。

  巨额费用“孩奴”难以承受之重

  对于“孩奴”现象,超八成年轻家长感到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太大,而养育费用水涨船高使一些家长沦为“孩奴”。很多受访者说:“没有经济能力,不能让孩子受罪”、“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把孩子生出来,不是害了一家嘛!”然而,也有人认为“孩奴”的产生是80后追求物质的结果,是被夸张的“孩奴”恐惧症。“孩子要吃好的,穿好的,孩子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奶粉都要原装进口”,“上学要上名校,望子成龙就给孩子上各种早教班。”他们认为,这都是物质压力下家长的“奴性”,是对高消费行为的普遍夸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刊发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根据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据相关资料显示,一个小孩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北京一般人家平均花费56万。记者采访时,虽无西安的数据统计,但经过走访诸多孩子家长,记者了解到在古城西安以中等家庭为例,培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所需的费用保守估计应该在40万元以上。而西安所谓的“孩奴”,主要由80后、40岁以上的中年人以及孩子的爷爷奶奶这三部分人群构成。

  据专家分析,“孩奴”的形成既有心理因素又有现实原因,总的来说,三类父母容易成为“孩奴”:第一种是心理“孩奴”,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凡事都求最好,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第二种是现实“孩奴”,生子之前没有全面考虑经济状况,家庭收入赶不上子女开销;第三种是惯性“孩奴”,婚前大手大脚习惯了,婚后没有改变消费习惯,对家庭财富也缺乏规划,没有积累,造成“小事乱花钱,大事没钱花”。应该说,大多数家庭属于最后一种。

  对于“孩奴”现象的消除和制约,没有灵丹妙药,只能劝说孩子家长,面对现实量力而行。套用一句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父母为马牛”,投资教育孩子也应顺其自然,既不要娇惯孩子,更不要委屈自己。

  新闻链接

  “孩奴”症状自测

  1、一家人的生活全部围绕孩子。

  2、尽自己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哪怕自己未老先衰。

  3、行为极端性格急躁,只有孩子的喜怒哀乐才能影响自己的情绪。

  4、不主动和朋友联络出游,不敢生病、不敢娱乐、不敢创业、不敢轻易换工作。

  5、为了让孩子上名校,不惜倾家荡产购买校区房。

  (网友提供,仅供参考)文/图 本报记者 杨立http://www.chinanews.com.cn/life/2010/07-13/2398579.shtml

“孩奴”一族日渐增多 生活艰辛只因孩子(组图)
2010年07月13日 13:21 来源:三秦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放学前家长的守候

奶奶带孙子司空见惯

  新闻提示

  “孩奴”,是一个流行网上的新名词,用来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忙碌、挣钱,从而失去了自我价值。当上了“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不敢轻易换工作。“孩奴”现象空袭80后,涉及60、70后,一项针对年轻家庭的调查显示,61.5%的人认为自己是“孩奴”。

  近日,一篇来自网上的热帖《80后准妈妈怕生子后成“孩奴”患上忧郁症》称:今年27岁的李女士怀孕3个月,看了网上家长们关于养孩子要付出无数金钱和精力、要一生劳苦的“现身说法”之后,她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原本性格活泼的她,脾气越来越古怪。丈夫只好带她到医院心理科检查,医生得出的结论是,患上了抑郁症。帖子引发了一场关于要不要当“孩奴”的大讨论,更有无数家长晒自己这一年养孩子的惊人花销,以告诫年轻人要想生孩子一定要有金钱和心理的双重准备。

  7月7日本报报道《一所改制小学的乱象背后》揭示黄陵县店头镇北川小学16位任课老师采用请长假泡病号等方式,长期赴西安、铜川等地陪读,揭开了冰山一角。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在西安知名中学和各大院校附近的村落和小区租住着许多陪读妈妈、陪读爷爷和奶奶,他们无意中沦为“孩奴一族”,而他们的生活状况,日愈引起世人的关注。

  “陪读”母亲孩子是我唯一的寄托

  对于45岁的汪晓云来讲,网上流行的“孩奴”一词,她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她的生活无意中成了“孩奴”的注解。

  在今年高考中,汪晓云的女儿小赵以630分的成绩被华东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作为对女儿的奖赏,在高考后,她让女儿如愿踏上了北上的路程,到天津她舅舅家避暑游玩去了。临走前,汪晓云“狠心咬牙”给女儿2000元的路费盘缠,这项支出意味着她丈夫老赵一个月的工资,或她加工针织品一个半月挣的辛苦费。

  女儿当年中考,以高分被西安东郊一所重点中学录取,缴了5万多元的借读费,已经花完了家中的所有积蓄。女儿入学后不久,汪晓云办了停薪留职手续,从秦东一个小县城来到西安为女儿陪读,在西安城东沙坡村花200元租了一间民房。等女儿到学校上学去了,她自己骑着自行车到一家医院做清洁工。后来,她经人介绍又给一家出口针织品的私营企业加工产品,交一定的押金,然后每周一领回毛线,周六交货。每日晚上,在女儿学习的灯光中一针一线地编织生活的艰辛与希望。最多时她一个月挣到2200元,而付出的代价是右手指弯曲一个月后才恢复正常。

  妻子汪晓云在西安陪读,丈夫老赵自己在家做饭,照顾老人。在两口子的努力下,把借人的3万元择校费还清了还略有节余。下一步就是女儿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了,最保守的估计,也在十万元左右。这又成了她的心理负担。更让她郁闷的是,女儿伸手要钱时理直气壮的表情让她难以忍受,她想女儿什么时候才能理解父母良苦的用心啊?当清晨照镜子时,看到自己额头上平添的皱纹,还有不知何时增添的白发,泪水悄然沁湿了她的眼帘……

  留守妈妈 当“孩奴”从孩子出生开始

  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80后小夫妻抚养儿女必须有一人作出牺牲,充当“孩奴”。这在西安80后孩奴族中已成定论。

  来自河南郑州的小华,2001年考上西安旅游学校,毕业后在一家旅行社当导游。2006年她和在西安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律师的小柯结为夫妇。一提起看护孩子,小华就是一肚子的气。怀孕4个月,她就办了长假,回家待产。可小柯忙着替人打官司,跑得不停脚,把小华一人留在家中。孩子出生后,小柯在家陪了一个月,就照常上班去了。小华家在河南郑州,小柯家在河北邯郸,双方父母身体欠佳,居住太远无法帮他们照顾孩子。小华长期呆在家中,看着小姐妹带着旅游团满世界的跑,而自己只能呆在家中当“留守女士”心急上火,动不动就给小柯发脾气,小柯开始还能忍受,时间长了再听到小华发牢骚,就躲到办公室去几天不照面,小两口矛盾逐渐加深。

  另一80后母亲小梅,今年孩子5岁了。她生孩子前在西安南郊一家公司当会计,她丈夫是一个长途货运司机,常年在外。小梅一人在家带孩子,给孩子喂奶洗尿布,平常没事还可以应付,遇到孩子发烧感冒,打预防针,比在单位上班还累,只好花钱请保姆。等她回到单位上班才发现,自己不适应工作了,她把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成了他的生活的唯一目的,离开孩子一下很难适应,目前她还处在调整期。

  “现在养孩子太难啦”,小梅扳着指头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人月薪3000元,都不足以支付孩子的全部生活费用,幼儿园托费:1000/月,饭费:300/月,杂费:20/月,才艺费:是在幼儿园白天上,包括钢琴费:600元、国画100元、珠心算:120元。保姆费:1200元、小孩衣服 300元、食物和零食200元、玩具加书和光盘100元。玩和看节目:100元(不包括大人陪同的费用)、教育基金1500元、奶粉及鲜奶100元。不算因为孩子而产生的其他费用,每个月共计:5640元。这一大笔花销,靠小两口根本无法应对,只能靠父母支援。父母家条件好的还可以帮着减轻负担,家境一般或较差,只能靠小两口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抠了。“大人苦点没事,只要孩子不受苦,我们当父母的就心满意足了。”小梅不无感叹地说道。
为你守候 我的心思你是否能够读懂

  在许多人的意识中,只有孩子的父母才是“孩奴”的组成主体,但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父母之外,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充当了“孩奴”的角色。家住西安东郊的赵铨老人今年65岁了,从单位退休下来,他本可和老伴安享晚年,由于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忙着上班挣钱,把孩子寄放在他家中。他把孙子从2岁看护到到上初中。今年孙子刚参加完中考,女儿又把接送外孙子上学的任务交给他们,女婿在新疆部队服役,女儿在铁路上当乘务员,他和老伴除了带孩子还要承担外孙子的家教、监督作业、代开家长会的责任。赵先生血压高不能过度劳累,老伴心脏病,不能受吵闹,可女儿已经张口了,不带外孙没办法回绝,只能勉为其难。好在女儿每跑一趟车有3天的倒休,能替他们一下,要不老两口真受不了。

  其实,陪读当“孩奴”的不只是小学生、中学生家长。大学生陪读现象也不在少数,甚至在校园周围形成了“陪读村”。大学陪读家长,大多是收入比较高的阶层,父母辛苦挣下了钱,生活无虞,唯一的希望就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其中,不乏“富二代”,当然也有个别贫困家庭。在西安鱼化寨附近陪女读书的吴芳,她的家境就不富裕。她和丈夫离婚后,只身一人带着女儿从黑龙江佳木斯来到西安,她女儿考上西安一所民办大学,由于家庭贫困,她在学校附近村子花 200元租了一间房屋。女儿在学校上课,母亲吴芳在学校打扫卫生,每月有700多元的收入,母女借此为生。

  据记者调查,在西安大学陪读的家长大多来自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河南、山西、甘肃、青海等地,而中学陪读主要来自西安周边地区或省内边远地区。

  巨额费用“孩奴”难以承受之重

  对于“孩奴”现象,超八成年轻家长感到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太大,而养育费用水涨船高使一些家长沦为“孩奴”。很多受访者说:“没有经济能力,不能让孩子受罪”、“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把孩子生出来,不是害了一家嘛!”然而,也有人认为“孩奴”的产生是80后追求物质的结果,是被夸张的“孩奴”恐惧症。“孩子要吃好的,穿好的,孩子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奶粉都要原装进口”,“上学要上名校,望子成龙就给孩子上各种早教班。”他们认为,这都是物质压力下家长的“奴性”,是对高消费行为的普遍夸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刊发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根据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据相关资料显示,一个小孩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北京一般人家平均花费56万。记者采访时,虽无西安的数据统计,但经过走访诸多孩子家长,记者了解到在古城西安以中等家庭为例,培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所需的费用保守估计应该在40万元以上。而西安所谓的“孩奴”,主要由80后、40岁以上的中年人以及孩子的爷爷奶奶这三部分人群构成。

  据专家分析,“孩奴”的形成既有心理因素又有现实原因,总的来说,三类父母容易成为“孩奴”:第一种是心理“孩奴”,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凡事都求最好,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第二种是现实“孩奴”,生子之前没有全面考虑经济状况,家庭收入赶不上子女开销;第三种是惯性“孩奴”,婚前大手大脚习惯了,婚后没有改变消费习惯,对家庭财富也缺乏规划,没有积累,造成“小事乱花钱,大事没钱花”。应该说,大多数家庭属于最后一种。

  对于“孩奴”现象的消除和制约,没有灵丹妙药,只能劝说孩子家长,面对现实量力而行。套用一句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父母为马牛”,投资教育孩子也应顺其自然,既不要娇惯孩子,更不要委屈自己。

  新闻链接

  “孩奴”症状自测

  1、一家人的生活全部围绕孩子。

  2、尽自己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哪怕自己未老先衰。

  3、行为极端性格急躁,只有孩子的喜怒哀乐才能影响自己的情绪。

  4、不主动和朋友联络出游,不敢生病、不敢娱乐、不敢创业、不敢轻易换工作。

  5、为了让孩子上名校,不惜倾家荡产购买校区房。

  (网友提供,仅供参考)文/图 本报记者 杨立
都是被功利教育的教育产业闹的
哪有这么严重
以前一家3、4个孩子,每月工资四、五十元,没见谁抱怨做孩奴。
有钱看书养,没钱当猪养……
可能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感觉在北京,家庭月薪2。5万一下的,只能说养活孩子,不能说培养孩子。
什么培养,什么养活,说白了都是养活,

我们80后的,小时候被逼去学钢琴,学书法.到头来还不是全丢了,小孩子,关键是培养性格,培养性格的事情,靠上什么课有什么用啊,只有靠玩,靠和小朋友做游戏,做大人的,对小朋友的游戏,能不能懂都是问题,还谈什么培养
有点无病呻吟了
个人感觉:虽然很累,但很快乐
额~~不知道2000年后出生的小孩以后会怎么成长
r626 发表于 2010-7-13 14:16
兄弟这话说得对。人生的悲剧就是性格的悲剧,我一个同学从小到大学习贼好,02年清华硕士毕业,现在在家待着呢,精神有问题,说别人害他,包括我这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
什么狗屁文章。
大人焦虑症而已...
人类就这么回事嘛
有个奋斗下去的精神支柱也不错
算是一个甜蜜的负担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0-7-13 13:43


    那时候孩子是啥生活状况啊:L现在养孩子的成本和那时能比吗?
各位有孩子吗?不是兄弟我抬杠,如果没有孩子的,自己有了孩子就知道什么状况了,收入高的怎么都好说,低收入的和普通P民养个孩子真的不容易。
"每个月共计:5640元"  这么高的成本啊, 太夸张了。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0-7-13 15:25


      你同学应该是很聪明的人了,怎么会这样呢?受了什么刺激么?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7-13 16:12

大实话,没有孩子的可以天马行空,真有了孩子就知道辛苦了
孩子的成本是越来越高啊!所有周围的生孩子的年龄也越来越大!
看怎么养了,穷还富养,那就没办法了。
沧海一涑 发表于 2010-7-13 16:44
他从小学开始考试就是第一名,没当过第二,我们是星星他是月亮。上了清华就有点不如意了,牌不进前五名。研究生时代申请出国,但一直没走,为什么跟谁都没说。毕业时华为去清华招人,只要是研究生,不管学啥都要,工资7K,培养费全报,解决北京户口,干得不爽随时走人,我建议他去,结果他去了一家小公司,户口落回家,自己交培养费,每月6K,跟我说因为比较清闲。然后就是工作和出国的一系列不顺利,问他咋回事,不说。再后来到了08年,我回老家发现他待在家里没工作,就约出来聊聊,结果他说,我高中的时候用法术吸了他的灵气,所以我后来比他强。大爷的,我一听就火了,老子一本成绩上二本学校,毕业以后磕磕绊绊这么多年,还TMD叫顺利。我说,咱们二十多年的朋友,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他很认真的解释了为啥是我吸他的灵气。无语啊!
讲是讲没钱当猪养,真轮到自己的小孩哪个舍得不拿出尽量多的资源,提供尽量好的条件。名副其实的贫困叫做没话说,实在没机会,那些所谓中产可能反而更辛苦。

而且要注意,很多时候不是家长很主动很愿意地给,而是狗崽子主动伸手要。我们那些学生里,明明家境很不怎样的,吃喝玩乐照样精通。
朋友a 发表于 2010-7-13 17:43

这只能怪家长自己啊, 还不是很小的时候骄纵惯了.
穷人日子穷过法,富人日子富过法
加上现在中国人比较扭曲的价值观
所以才有这样的文章
再富不能富孩子
将来我有孩子还是要地狱式训练
我粗略算了一笔帐,我父母养我从出生到工作的总开支大概在20万元左右(主要还是高中到大学期间直线上升,初中以前的开支简直是零头)。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将来我养孩子的开支绝不允许超过这个数的3倍。
回复 1# 我忘了

孩子就是宝贝啊,没有孩子的人不能体会啊。:D

这只能怪家长自己啊, 还不是很小的时候骄纵惯了.
季路 发表于 2010-7-13 17:47



当然,问题是当下娇惯者多,理性者少,所以依然成为了社会性问题,无论对家长还是学生.虽然起因是个人的,但对教育界而言这早已不是个对他们说句“你自己负责”就行的事了.

而且投入大也不一定伴随着娇惯,很多家长是投入大,管得严,期望高,结果一样是搞得学生不知所谓。并不能简单地说花钱少就是好.
这只能怪家长自己啊, 还不是很小的时候骄纵惯了.
季路 发表于 2010-7-13 17:47



当然,问题是当下娇惯者多,理性者少,所以依然成为了社会性问题,无论对家长还是学生.虽然起因是个人的,但对教育界而言这早已不是个对他们说句“你自己负责”就行的事了.

而且投入大也不一定伴随着娇惯,很多家长是投入大,管得严,期望高,结果一样是搞得学生不知所谓。并不能简单地说花钱少就是好.
人家孩子有好吃的东西吃、有好玩的玩具玩、有漂亮衣服穿,你家没有,你说你是什么心情?你孩子是什么心情?当猪养的话就不要说了!孩子都是自己身上的骨血那能让孩子受委屈?作为孩子的父母首要的就是让自己的宝贝能快乐的成长!

人家孩子有好吃的东西吃、有好玩的玩具玩、有漂亮衣服穿,你家没有,你说你是什么心情?你孩子是什么心情? ...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7-13 19:38


家长也要攀比,那能不累么?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穿什么,自己的孩子就非得穿什么?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吃什么,自己的孩子就非得吃什么?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玩什么,自己的孩子就非得玩什么?

我小时后家里不算穷,但我在吃、穿、用上都比同班不少小朋友差一点。但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难为情或者嫉妒,更不会向父母吵闹着要买这买那。

比如外出春游时有的小朋友带烧鸡,带饮料,我就带只带面包榨菜,带水壶里面装白开水。从来也没觉得比别人低一等啊。

我在班里学习成绩好,在同学中有号召力,这就足够我骄傲了。:D
人家孩子有好吃的东西吃、有好玩的玩具玩、有漂亮衣服穿,你家没有,你说你是什么心情?你孩子是什么心情? ...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7-13 19:38


家长也要攀比,那能不累么?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穿什么,自己的孩子就非得穿什么?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吃什么,自己的孩子就非得吃什么?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玩什么,自己的孩子就非得玩什么?

我小时后家里不算穷,但我在吃、穿、用上都比同班不少小朋友差一点。但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难为情或者嫉妒,更不会向父母吵闹着要买这买那。

比如外出春游时有的小朋友带烧鸡,带饮料,我就带只带面包榨菜,带水壶里面装白开水。从来也没觉得比别人低一等啊。

我在班里学习成绩好,在同学中有号召力,这就足够我骄傲了。:D
你如果认定吃的比别人差,穿的比别人差,就是委屈了孩子,就是让孩子抬不起头。那你活得累,就不能怪别人。
中国的家长,很多就是要让小孩上名牌幼儿园,名牌小学,名牌中学等等。到孩子长大了才知道学的好不如爸爸好,人家的爸爸在赚钱、做官,你的爸爸当年干嘛去了,你的爸爸陪你读书去了,杯具啊。

所以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担心输在起跑线呢,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是爸爸。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7-13 19:38


    这话心情可以理解,不过不易实施。小时候孩子要吃的、玩的,好满足。长大了一点,到了大城市,发现富二代的父母在北京上海都把房子都给小孩买好了。好,你什么心情,你家小孩什么心情,人家小孩有房子,我家小孩没房子。倒是也想给小孩买一套房子今后结婚用呢,你就买呗。
呵呵!让孩子生活能与别的孩子相差不多在你们眼中就是攀比?呵呵!我也不多说了,自己养个孩子自己去感受吧!老邓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用在这里可能不恰当,但是我觉得对于还没有结婚生子的各位来给一位孩子都上小学四年级的爸爸来讲怎样养孩子、教育孩子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养不起就不要养,要不自己移民
多大能耐做多大的事
本地幼儿园最好的是妇联,其次是我家附近的一个幼儿园。
我选择的是稍次的那家,原因么
妇联里的孩子很讲攀比。过生日,这个孩子买个一般蛋糕,下一个孩子过生日会买个更大的,再一下个会来个三四层的大蛋糕。这种心态不利孩子成长。
关于玩具,买玩具一是,孩子是否喜欢,二是对孩子是否有利
我才不会看到别的孩子有什么,我就买什么,
这孩子不喜欢,再贵也白搭。
我家小子喜欢汽车,对他来说,报纸上的几张汽车图片胜过上百元的玩具。
深蓝的儿子要上幼儿园了,
好快啊。。。
回复 38# zh020
再过一个来月就要去幼儿园了。
本来打算让他去妇联的,一个学期四千多,我还出的起。附近的幼儿园一个学期三千八,也没便宜多少。亲戚的一句话让我打消了去妇联的念头:“那里太讲攀比”
深涧悠蓝 发表于 2010-7-13 22:14


    我的意思不是去攀比,没有谁会让孩子去攀比,只不过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让孩子吃穿用不要别别的孩子相差太大而已,难道别的孩子穿好的吃好你为了所谓培养孩子的某某精神就让他吃窝头穿破衣?显然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