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教授走失3天 曾参与我国首颗卫星研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2:07:25
离北京太远,只能帮着顶下帖
这个应该到中国国家科学院去寻求下帮助!
人年轻时再聪明老了也会不认得回家的路呢~~~甚为伤感[:a10:]
很伤感,,,,
一定要找到啊:dizzy:
到电视发个寻人广告吧,要尽快。
人工置顶
警察呢????
忙着扫黄
MLGB的,领导家丢一只狗搞不好当天就找到了。
国家需要的时候把这些学者捧为英雄
用完了就把他们忘记
不过说实话东方红一号基本就是个砖头,能播放东方红乐曲而已。没有任何实际用处。美国当年虽然扔了颗土豆,却发现了范艾伦辐射带。
将来是长久的··回忆是开心的··未来是期待的·现在呢闷`!
molec 发表于 2010-6-28 01:10


    别想太多了,也就是多装个盖革计数器的事
molec 发表于 2010-6-28 01:10

美国人的早期火箭运力如果不成问题,不打土豆,就不会以抛物飞行进入载人太空时代了,不知道你感觉如何呀。{:jian:}
老人家已经找到了 太好了
已走失五天的北京科技大学退休教授裘尧健,终于在木樨园附近被好心人发现并送回家。目前,裘教授身体虚弱,不能说话,她这五天究竟如何度过的,仍然是个谜。80岁的裘教授本月23日走失,她参与研究的不含铬镍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曾作为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使用。

  本月23日上午10点多,裘教授和老伴在北京科技大学北门乘690公交车时走失。当时,裘教授身上没带一分钱,只有一张老年证,她还患有老年痴呆症。家人报警并向红星救援队求助,几天来大家沿690公交路线多次搜寻,一无所获。昨天上午,裘教授的儿女仍分三路寻找老人,甚至一直找到昌平区。直到中午,终于传来消息,老人在木樨园被人发现。

  据裘教授儿女介绍,昨天中午,木樨园附近一商店老板发现裘教授正在路边。老人身体很虚弱,店老板给裘教授一些吃的喝的,询问老人情况。老人说出自己家里电话,但号码错了一位。店老板通过114查出最接近的电话号码,正好是裘老师家里电话。

  老板联系到裘老师家里人,想开车把老太太送回家,没想到老太太自我保护意识还挺强,不想上陌生人的汽车。老板只好让老太太和儿子通了个电话。老人脑子不是很清楚,但儿子问她:“你是裘尧健吗? ”她立刻答应:“是!是!”

  “我妈经常健忘,没想到她关键时刻还能想起家里电话。”裘教授的女儿说。昨天下午3点多,家人终于把老人接回北京科技大学北门附近的家中。此时,老人身体极度虚弱,已经不能说话,只能在家里卧床休息。经过家人简单的检查,老人有些低烧,血压稍高,脉搏也较快。

  “没人知道老太太这五天是怎么过来的,吃了没有,睡了没有。”老人的女儿说,老人短时间内可能难以开口说话。她准备让老人在家里稍作休息后,再联系医院进行全身检查。

  九旬导师登门看望 追忆昔日科研往事

  本报讯(记者 赵卓)昨天裘教授回家后,她的同学、老师、好友纷纷赶到家中看望。这些来访者中,有裘教授当年的导师杨让教授,杨教授如今年已九旬。裘老师84岁的大学老师董德元教授在现场也一度激动得落泪。

  ■曾是班里唯一的女学生

  84岁的董德元是裘尧健的大学老师,听说裘尧健走失的消息,他饭都吃不下。昨天,他在裘教授床头,眼泪不住地流下来。裘教授的女儿一直抚摸着他的脸,劝他多多放心。

  董老师说,1952年,五所大学采矿系和矿冶系组建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裘尧健是材料系班里唯一的女学员。当时条件很艰苦,宿舍不够,董教授把自己办公室让出来当作裘尧健的宿舍。“后来系里有三人留校,裘尧健就是其中之一,也说明她的成绩很不错。”

  年已九旬的杨让教授也赶到裘老师家,他是裘教授在“超高强度钢研究组”工作时的导师,这个研究组的成果最终应用到东方红卫星发射火箭上。“课题1962年开始研究,1969年基本出成果,1970年应用在卫星发射火箭上,自始至终作为国家保密项目,对家人也不能透露的。那几年大家都没少付出。”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原校长王润、李静波,昨天也来到裘教授家中探望。李静波是裘教授的大学同学,78岁的他笑称自己是屋里最年轻的。

  ■老人平日身体很好

  一同前来探望的李秀卿比裘尧健大两岁,两人同时从北京科技大学退休,平日就是好朋友。李秀卿说,裘尧健平日很爱锻炼,50多岁时,两人还参加了学校里50岁以上组的1500米长跑比赛,包揽了前两名。

  李秀卿说,她和裘尧健都爱喝山上的泉水。平日里,两人经常带饮料瓶子到山里接泉水。“裘老师能背十几瓶子水,总计得有20多斤重,我们一清早坐公交到山里,临近中午再坐车回来。”

  李秀卿回忆,2005年大家一起去三亚时,裘尧健精神还很好,但近几年受老年痴呆症的困扰,人经常犯糊涂。“好在她身体基础好,要不也坚持不了这五天。”李秀卿说。裘尧健的儿女也表示,老人平日就“很能走路”。

  ■女儿儿媳共同照料

  昨天下午,裘教授头上敷着毛巾躺在床上,女儿和儿媳帮她擦洗身体、按摩脚心。“妈,喝点水吧。”女儿开始用小勺一口口给老人喂水,等老人稍有意识,又把水倒进矿泉水瓶,插上吸管让老人吸。躺在床上的老人对外界有反应,但仍不能睁眼说话。

  昨天,老人家里不断有各界好朋友赶来慰问,也不断有朋友打电话来询问情况,老人儿女也不时向老人的一些好友电话报平安。“找到了就好啊!”裘教授的老伴昨天在屋里招呼访客,他几天来悬着的心总算踏实了。老人的儿子说,几天来他们就怕父亲担心,让父亲在家休息,儿女整天一起出去找人,今天听说找到了,一家人才踏实下来。

  他说,平日裘教授出门,都有老伴不离左右,之前裘教授曾迷路半个小时,让家人虚惊一场。“我父亲不爱给我妈带着联系卡片什么的,看来以后得预备着了。我也考虑给我妈买一个GPS,能随时找到她。”
他说,平日裘教授出门,都有老伴不离左右,之前裘教授曾迷路半个小时,让家人虚惊一场。“我父亲不爱给我妈带着联系卡片什么的,看来以后得预备着了。我也考虑给我妈买一个GPS,能随时找到她。”
这个办法不错,老人找到就好:)
wdsy81 发表于 2010-6-29 08:52

应该是买个北斗
molec 发表于 2010-6-28 01:10
范艾伦辐射带也不是一颗星就发现的。
第一颗星上面带着仪器,结果发现是辐射量从地面起持续上升,但超过一定高度后就降低到0。这个发现引发了争论。范艾伦认为是辐射量太大,仪器饱和了,于是后续卫星上加了铅层屏蔽削弱辐射。
测量结果证实了范艾伦的猜想,存在辐射强度远超想象的辐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