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发现郑和副使太监洪保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32:41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0-06/25/c_12261404.htm

2010年06月25日 08:56:42  来源: 扬子晚报


考古人员正在勘察古墓后室。

    大墓正在挖掘中,初步推断此处仍是其衣冠冢,明史一大悬案有望即将破解

    南京祖堂山发现一座明代中早期大墓消息,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一对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被秘密运回南京市博物馆,虽然考古专家对墓主身份始终不愿透露一丝风声,称目前挖掘还没结束,最后会向社会做出一个交代,但昨晚10点钟,记者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这座明代大墓正是明代功臣郑和之墓。

    氛围神秘 考古专家封锁消息

    昨天,市民张先生致电本报记者,说他就住在牛首山附近,近些年来,他知道牛首山发现了不少宦官墓,看到本报报道后,他有一种直觉,认为昨天报道的这个明代大墓可能是一个宦官墓,很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的太监。

    张先生的这个大胆猜测是否是真的呢?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也进行了多方打探。首先,记者来到位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到处搜寻,结果大院里一点动静都没有,文物保管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墓志被运回后,首先会放置在二楼考古部的清理仓库,清理浮尘等,然后再进行拓片以便研究确定墓主的身份以及与该墓有关的铭文信息,然后再进入保管程序。可记者在考古部找了一圈,也没能看到墓志。考古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等墓志铭文公布了一切就自然清楚了。

    虽然墓葬的墓志已经发现,考古人员为何如此神秘地封锁消息?这一切举动证明这座大墓非同寻常。记者多次拨打参与大墓考古的专家的手机,得到的回答是该墓葬确实埋着一位明代著名人物,墓主具体是谁,该专家却始终不肯透露。

    旁证推理 这里就是郑和墓

    记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张先生的推测也许有些来源。比如,近几年,围绕着牛首山郑和墓先后发现的太监墓中仅有名有姓的就有罗智、杨寿藏、金英、怀忠、郑强、余俊、吴经、王瑾、杨庆等数人,而且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宦官墓葬围绕着牛首山郑和墓而建,形成众星拱月的陪葬之势。

    “从已发现的墓葬分析,该明代大墓应该为宦官墓。牛首山一带葬了许多太监,我感觉这个也是太监墓,很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的太监。”张先生坚信地说。

    昨晚,记者通过相关部门证实,虽然,相关部门没能给出肯定答复,但一位负责人的话语间已经透露,墓主就是——郑和。

    不少学者认为,郑和归葬南京,其墓至多只是衣冠冢。郑和1433年4月逝世于印度古里,船队同年7月返回国内。这就是说,郑和去世到船队返国历时三个多月,正是炎热的季节,航线地处热带,郑和的遗体显然不可能保存好带回国内安葬,很可能葬在古里、苏门答腊或爪哇。据历史学家古代艺术品研究学者盛华杰分析,此次发现的郑和墓可能还是衣冠冢,但也不排除运回了郑和的骨灰,一切还要等墓室打开才能揭开谜底。从郑和去世的年代看,与此次发现墓的明代早中期,断代是吻合的。

    探墓

    券顶砌筑异常考究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牛首山南麓的祖堂山弘觉寺旁,爬上山岗,眼前是个数百平方米的探坑,数十名考古人员正在清除浮土,探坑中央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砖室古墓。古墓之所以被发现,主要是上周五,祖堂山福利院施工队在为扩建项目到后山取土时,挖掘机一抓,抓出几块青砖,当时施工队就报告了南京市文物局。

    古墓的墓室总长约8.5米,宽约4.1米。古墓的券顶砌筑则十分讲究,为三券三幅式六层,也就是一层竖排砖下叠压一层横排砖,共交叠成三券三幅。这类形制的待遇,只有明代功臣和王侯才能够享用。记者从已经破口的古墓后壁的洞口向里眺望,隐约能够看见墓室是分为前后两部分,就是分前后墓室。记者看见中间分隔墓室的门道为青石材质,分为左右开启,高约近2米,宽达1米左右,显得十分厚重。据了解,23日上午出土了一对墓志,被运回博物馆。目前,墓室里究竟埋藏着什么宝物,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相关新闻

    牛首山郑和墓

    当年依传说命名

    郑和七下西洋,创下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其死后埋在哪里却是个谜。

    1964年的《江宁文物简志》中披露牛首山的一座墓葬应是郑和墓。此墓坐落在一名为“回回山”的山坡上,旁边有一个郑家村,村中的郑氏自称其祖辈世代在此守看墓地。当地的人则说,这座墓与这一带的罗智墓等明太监墓形制相同,可能是郑和墓。

    1981年,有关部门对“回回山”明代古墓进行了勘察。不久,江宁县文教局将这座古墓修缮一新,正式认定为“郑和墓”,修缮后的“郑和墓”上刻“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之墓”字样。墓下方有七层台阶多组,象征着郑和七下西洋。

    由于当年指认“回回山”古墓是郑和墓主要依据村民的传说和推测,也没有发现证明此墓是郑和墓的文物,因此学界起了争议。不少学者认为这座“郑和墓”不可信,至多只是郑和衣冠冢。但是这桩学术公案没定论,这座古墓就被匆匆冠以“郑和墓”,此后多数出版物中都宣称郑和墓在江宁。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0-06/25/c_12261404.htm

2010年06月25日 08:56:42  来源: 扬子晚报


考古人员正在勘察古墓后室。

    大墓正在挖掘中,初步推断此处仍是其衣冠冢,明史一大悬案有望即将破解

    南京祖堂山发现一座明代中早期大墓消息,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一对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被秘密运回南京市博物馆,虽然考古专家对墓主身份始终不愿透露一丝风声,称目前挖掘还没结束,最后会向社会做出一个交代,但昨晚10点钟,记者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这座明代大墓正是明代功臣郑和之墓。

    氛围神秘 考古专家封锁消息

    昨天,市民张先生致电本报记者,说他就住在牛首山附近,近些年来,他知道牛首山发现了不少宦官墓,看到本报报道后,他有一种直觉,认为昨天报道的这个明代大墓可能是一个宦官墓,很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的太监。

    张先生的这个大胆猜测是否是真的呢?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也进行了多方打探。首先,记者来到位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到处搜寻,结果大院里一点动静都没有,文物保管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墓志被运回后,首先会放置在二楼考古部的清理仓库,清理浮尘等,然后再进行拓片以便研究确定墓主的身份以及与该墓有关的铭文信息,然后再进入保管程序。可记者在考古部找了一圈,也没能看到墓志。考古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等墓志铭文公布了一切就自然清楚了。

    虽然墓葬的墓志已经发现,考古人员为何如此神秘地封锁消息?这一切举动证明这座大墓非同寻常。记者多次拨打参与大墓考古的专家的手机,得到的回答是该墓葬确实埋着一位明代著名人物,墓主具体是谁,该专家却始终不肯透露。

    旁证推理 这里就是郑和墓

    记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张先生的推测也许有些来源。比如,近几年,围绕着牛首山郑和墓先后发现的太监墓中仅有名有姓的就有罗智、杨寿藏、金英、怀忠、郑强、余俊、吴经、王瑾、杨庆等数人,而且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宦官墓葬围绕着牛首山郑和墓而建,形成众星拱月的陪葬之势。

    “从已发现的墓葬分析,该明代大墓应该为宦官墓。牛首山一带葬了许多太监,我感觉这个也是太监墓,很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的太监。”张先生坚信地说。

    昨晚,记者通过相关部门证实,虽然,相关部门没能给出肯定答复,但一位负责人的话语间已经透露,墓主就是——郑和。

    不少学者认为,郑和归葬南京,其墓至多只是衣冠冢。郑和1433年4月逝世于印度古里,船队同年7月返回国内。这就是说,郑和去世到船队返国历时三个多月,正是炎热的季节,航线地处热带,郑和的遗体显然不可能保存好带回国内安葬,很可能葬在古里、苏门答腊或爪哇。据历史学家古代艺术品研究学者盛华杰分析,此次发现的郑和墓可能还是衣冠冢,但也不排除运回了郑和的骨灰,一切还要等墓室打开才能揭开谜底。从郑和去世的年代看,与此次发现墓的明代早中期,断代是吻合的。

    探墓

    券顶砌筑异常考究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牛首山南麓的祖堂山弘觉寺旁,爬上山岗,眼前是个数百平方米的探坑,数十名考古人员正在清除浮土,探坑中央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砖室古墓。古墓之所以被发现,主要是上周五,祖堂山福利院施工队在为扩建项目到后山取土时,挖掘机一抓,抓出几块青砖,当时施工队就报告了南京市文物局。

    古墓的墓室总长约8.5米,宽约4.1米。古墓的券顶砌筑则十分讲究,为三券三幅式六层,也就是一层竖排砖下叠压一层横排砖,共交叠成三券三幅。这类形制的待遇,只有明代功臣和王侯才能够享用。记者从已经破口的古墓后壁的洞口向里眺望,隐约能够看见墓室是分为前后两部分,就是分前后墓室。记者看见中间分隔墓室的门道为青石材质,分为左右开启,高约近2米,宽达1米左右,显得十分厚重。据了解,23日上午出土了一对墓志,被运回博物馆。目前,墓室里究竟埋藏着什么宝物,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相关新闻

    牛首山郑和墓

    当年依传说命名

    郑和七下西洋,创下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其死后埋在哪里却是个谜。

    1964年的《江宁文物简志》中披露牛首山的一座墓葬应是郑和墓。此墓坐落在一名为“回回山”的山坡上,旁边有一个郑家村,村中的郑氏自称其祖辈世代在此守看墓地。当地的人则说,这座墓与这一带的罗智墓等明太监墓形制相同,可能是郑和墓。

    1981年,有关部门对“回回山”明代古墓进行了勘察。不久,江宁县文教局将这座古墓修缮一新,正式认定为“郑和墓”,修缮后的“郑和墓”上刻“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之墓”字样。墓下方有七层台阶多组,象征着郑和七下西洋。

    由于当年指认“回回山”古墓是郑和墓主要依据村民的传说和推测,也没有发现证明此墓是郑和墓的文物,因此学界起了争议。不少学者认为这座“郑和墓”不可信,至多只是郑和衣冠冢。但是这桩学术公案没定论,这座古墓就被匆匆冠以“郑和墓”,此后多数出版物中都宣称郑和墓在江宁。
封锁消息?
回复 2# 正统


    怕有人跑来说挖了他家祖坟,然后开始漫天要价
明朝的太监就是牛!{:jian:}
有啥宝贝,被盗与否?
摸到什么好东西没有。。
明代的海军一直太监控制的
挖出一堆假JJ~~{:chan:}
宇文泰 发表于 2010-6-25 13:39


所以就悲剧得太监了:(
消息称南京发现郑和墓 文物局火速澄清谣言

http://news.sohu.com/20100625/n273078643.shtml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6月25日17:23

  中新网南京6月25日电 (申冉 唐娟)今天凌晨一则《南京发现明代早期墓 有关部门证实为郑和墓》消息引来大量关注之后,下午三点南京市文物局和南京市博物馆相关官员及专家火速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否认误传。

  “南京祖堂山发现一座明代中早期大墓消息,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一对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被秘密运回南京市博物馆,虽然考古专家对墓主身份始终不愿透露一丝风声,称目前挖掘还没结束,最后会向社会做出一个交代,但昨晚10点钟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这座明代大墓正是明代功臣郑和之墓。”

  今天凌晨在网上出现的这则消息,早上已经被各大网站竞相转载并迅速成为南京各家报纸的头条。但实际上南京早已有一座“郑和墓”,南京南郊牛首山的郑和墓是于2008年由南京博物院专家葛晓康先生历经15年的考察研究确认的郑和真身葬所,如今又现“郑和墓”,颇有“真假曹操墓”的嫌疑。

  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博物馆华国荣副馆长申明,6月20日发现的南京祖善堂明代中早期大墓实为明都知监太监洪保之墓,据考证,此人曾几次随三宝太监郑和西下西洋,为郑和的副使。

  华馆长表示,不分青红皂白地下判断,是完全没有考虑考古工作的正常流程。实际上,该馆考古部是在 6月20日正式开始对该墓地进行清理,对墓志铭的考证工作也只是刚刚启动,预计整个考证工作需要20天以上的时间。

  南京市文物局副处长于江也说,要对墓地真正的主人做出确切的判断一般都是需要在考证工作结束以后才会发布,但此次为了防止媒体和民众的过度关注带来的“以讹传讹”,南京市文物局和南京市博物馆才尽快出面澄清,以正视听。
南京发现明代贵族墓 墓主为郑和副使太监洪保

http://news.sina.com.cn/o/2010-06-25/175817710152s.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5日17:5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6月25日电(记者 唐娟 申冉)25日下午,南京市博物馆对外公布:此前在南京祖堂山发现的明代贵族墓,其墓主人的真实身份是七下西洋的郑和副使——明都知监太监洪保。

  据出土的墓志记载,洪保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参加此次考古发掘的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志高介绍,洪保是云南太和县人,和郑和是老乡关系,在郑和七下西洋中担任副使。

  南京牛首山南麓的祖堂山,山谷幽深,风景秀美,被称为南京五大“风水宝地”之一,也是历代达官贵人选择葬所之地。6月18日,位于祖堂山福利院一处工地,一台挖掘机在施工时,轻轻一抓,一座气势恢宏的明代中早期大墓露出地表。随后南京博物馆的考古人员介入调查。

  据南京博物馆介绍,20日,考古人员开始对墓室进行抢救性发掘。23日,于墓道中紧靠封门墙上部出土墓志一盒,据墓志记载,墓主为明都知监太监洪保。目前初步考古发掘结果表明墓葬为竖穴土坑砖室结构,砖室分为前后室。后室顶部后半部分坍塌,从已暴露的情况推测后室早年已被盗。墓室规模为中型偏大,是一座明代贵族墓。

  “此前有传言称此墓为郑和之墓完全没有根据”王志高如是说。据他介绍:“墓志记载洪保七下西洋,但是否与郑和所走路线全部重叠目前还未可知,还需进一步的考证。而且作为随郑和下西洋的重要人物,其墓中是否会发现一些人们不知道的历史,都需要进一步对墓志进行释读。”

  据了解,目前,此墓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对此墓室的考古发掘,最少还要20天的时间”王志高如是说。
  也算是重大发现了。

封锁消息?
正统 发表于 2010-6-25 12:36


海军在三亚修机场时就是这样

不慎走漏了消息(其实也没什么“走漏”之说)

附近白帽子村集体过来撒泼耍赖、殴打海军工兵战士,指着唐宋时期不知名的阿拉伯商人死倒的古墓,哭喊说推平的是他们的祖墓

然后就是就地打滚、漫天要价,阻挠国防施工

伊光网之流的论坛也趁机火上浇油,大有号召全国各地白帽子组成圣战军、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宣战之势

海军答应每座墓给他们村六七千元的“迁葬费”,还是不干

后来专家仔细一查,这些海南白帽子是明代移民过来的,和建于明朝之前几百年的这些古墓没有一点关系,于是白帽子又改口说推平的是“伊斯兰先贤墓”,拿出他们在三亚旅游区向外地游客强买强卖时的同一幅嘴脸,哭叫说海军在伤害他们的“民族感情”,就是不让施工,除非给几亿元“赔偿”

后来怎么样了就不知道了,估计是给点钱息事宁人?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封锁消息?
正统 发表于 2010-6-25 12:36


海军在三亚修机场时就是这样

不慎走漏了消息(其实也没什么“走漏”之说)

附近白帽子村集体过来撒泼耍赖、殴打海军工兵战士,指着唐宋时期不知名的阿拉伯商人死倒的古墓,哭喊说推平的是他们的祖墓

然后就是就地打滚、漫天要价,阻挠国防施工

伊光网之流的论坛也趁机火上浇油,大有号召全国各地白帽子组成圣战军、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宣战之势

海军答应每座墓给他们村六七千元的“迁葬费”,还是不干

后来专家仔细一查,这些海南白帽子是明代移民过来的,和建于明朝之前几百年的这些古墓没有一点关系,于是白帽子又改口说推平的是“伊斯兰先贤墓”,拿出他们在三亚旅游区向外地游客强买强卖时的同一幅嘴脸,哭叫说海军在伤害他们的“民族感情”,就是不让施工,除非给几亿元“赔偿”

后来怎么样了就不知道了,估计是给点钱息事宁人?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他们弱势的少数民族无力抵抗。(幽灵注:谁帮忙找一下那个卡菲尔两脚羊被割喉后、豆奶老大妈对着西方记者的镜头哭天喊地、装作“弱势”状的照片?)

专家指,唐代曾经有很多外国MSL商人到中国经商,而他们有些人留在中国,到目前为止,海南省一共发现五处YSL教徒墓葬群,包括争议中的回新村墓群。三亚的白帽子人口现有八千人左右。
歌幽的马甲 发表于 2010-6-25 20:08

他们是清代乾隆年间从越南逃到中国避难的古占婆国遗民,早年还是信奉印度教烧寡妇的。
郑家人之前就知道发掘此墓的事情,也没有异议。
che 发表于 2010-6-25 20:35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马三宝太监有姓郑的后人么{:3_83:}
歌幽的马甲 发表于 2010-6-25 20:38

在南京,侄子的那一支还在,不过只有一部分信教。
后面文章中说已经在南京有确认的郑和墓了。。。?
回复 13# 歌幽的马甲


    给个链接
马三宝还真有后啊????{:3_79:}
在云南和南京都有,而且都姓郑,他们祖先叫詹斯丁赛典赤
墓志中详细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一些事情,包括郑和下西洋时出使国家的先后顺序。其次,还透露了一些航海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墓志中记载了关于郑和宝船大小、型制、名称等记载,而这些内容在目前学界中有一些争议,无疑这些难题因墓志得以解决。

  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王志高呼吁,洪保墓最好能原址保护下来,不要再重蹈以前出土的太监墓被毁坏的覆辙了。


  据王志高介绍,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的高层领导大多安葬于南京。这几年,南京考古工作者先后在牛首山、祖堂山一带发现了参与郑和下西洋的多位太监、官员墓,包括都知监太监杨庆墓、内官监太监罗智墓等,以及南京后军都督府佥事洪浩墓。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墓葬一座都没有保存下来。

  洪保墓可以揭开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很多疑团,保护下来能起到很好的参照作用。“可以参照上坊孙吴大墓的经验,将洪保墓墓室妥善地回填,然后在上面封土,在旁边树碑绿化,告诉后人这里埋葬的是曾经和郑和一起下西洋的重要人物洪保。”
歌幽的马甲 发表于 2010-6-25 20:08


    哈哈哈!
南京的郑和墓考古的议论能扯到三亚的机场建设。
不是一般的思维……
墓志中记载了关于郑和宝船大小、型制、名称等记载.

这可算是重大发现了。
简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