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不吐不快:医生被刺的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05:22
http://www.dzwww.com/rollnews/news/201006/t20100624_6228517.htm
患者杀害医生,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悲哀,也是一个法治社会的耻辱

  日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连发两起血案。凶手在刺杀了肿瘤中心一名医生之后逃匿,次日又将一名护士刺成重伤。据了解,凶手周某系因宿怨杀人,其父13年前患原发性肝癌,曾在该院就医,不久后去世。周某将其父去世原因归结于医院,长期怀恨在心,最终采取极端手段制造此案。

  近年来,医生被害事件屡屡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记得去年6月,全国先后发生了5起“血溅白衣”事件,媒体称为医生的“黑色六月”。一年之后,类似血案再次发生。这些事件看似偶然,却又隐含着一定的必然性,值得深刻反思。

  医生被患者杀害,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悲哀,也是一个法治社会的耻辱。作为“生命的保护神”,如果医生连自身安全也无法保障,又怎能给患者以安全呢?

  医生是救人的职业,医患关系本应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但是,中国的医患关系为什么如此紧张?原因很复杂。其中,既有医患双方的原因,也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原因,以及更深层的经济社会原因。

  从患者来看,对医学的局限性和风险性认识不够,是导致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很多人认为,看病就是“消费”,只要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如果治不好,医生就是“图财害命”。事实上,现代医学远没有达到包治百病的阶段,这是由生命的复杂性决定的。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医学上更多的是缓解而非治愈,这不是医生的问题,而是医学的局限性。即便是对于某些常见病,治疗上也有无效概率。因此,一位西方医学家说:“医学是一种可能性的科学。”医生只能告诉病人成功的概率,而不能保证绝对成功。然而,一些重症患者在家庭花费了巨额费用之后,往往难以接受人财两空的结果,很容易产生过激反应,这属于对医学的误解。

  从医生来看,缺乏人文精神、忽视沟通解释是激化矛盾的主要原因。一位美国医生有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对医学的精辟概括。当今,很多医生过分关注技术,把医学的目标仅仅视为“治愈”,而忘记了“帮助”和“安慰”。个别医生态度生硬、冷漠、傲慢,不愿和患者多说一句话。他们认为,只要在治疗上做了最佳选择,技术上做了最好发挥,就算问心无愧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解释,更没有义务解决心理问题。结果,医学越发达,医生越冷酷。其实,人都是感情动物,尤其是当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心灵格外脆弱敏感。医生的一句解释、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会对病人产生很大作用。但遗憾的是,我国真正具备人文修养、善于换位思考的医生还不多。据统计,在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医患交流不畅造成的。而纠纷发生最多的,往往是那些不屑交流、不善交流的医生,或在手术签字时只会说“丑话”的医生。事实上,医疗技术绝不能解决全部健康问题,人文关怀也是医学的重要部分。因为技术是有局限的,而爱是无疆界的。

  从长远来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仅靠医患双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制度。近年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百姓的医药费用负担很重,“一场大病,拖垮全家”的现象十分普遍,看病难、看病贵呼声日益强烈。而医院作为直接面向百姓的窗口行业,很容易成为社会矛盾喷发的“火山口”。尤其是医护人员身处“前沿阵地”,往往代“体制”受过,成为被伤害的对象。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早日实现“病者有其医”,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让医务人员受鼓舞,医患关系的坚冰才能化作春水。http://www.dzwww.com/rollnews/news/201006/t20100624_6228517.htm
患者杀害医生,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悲哀,也是一个法治社会的耻辱

  日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连发两起血案。凶手在刺杀了肿瘤中心一名医生之后逃匿,次日又将一名护士刺成重伤。据了解,凶手周某系因宿怨杀人,其父13年前患原发性肝癌,曾在该院就医,不久后去世。周某将其父去世原因归结于医院,长期怀恨在心,最终采取极端手段制造此案。

  近年来,医生被害事件屡屡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记得去年6月,全国先后发生了5起“血溅白衣”事件,媒体称为医生的“黑色六月”。一年之后,类似血案再次发生。这些事件看似偶然,却又隐含着一定的必然性,值得深刻反思。

  医生被患者杀害,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悲哀,也是一个法治社会的耻辱。作为“生命的保护神”,如果医生连自身安全也无法保障,又怎能给患者以安全呢?

  医生是救人的职业,医患关系本应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但是,中国的医患关系为什么如此紧张?原因很复杂。其中,既有医患双方的原因,也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原因,以及更深层的经济社会原因。

  从患者来看,对医学的局限性和风险性认识不够,是导致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很多人认为,看病就是“消费”,只要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如果治不好,医生就是“图财害命”。事实上,现代医学远没有达到包治百病的阶段,这是由生命的复杂性决定的。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医学上更多的是缓解而非治愈,这不是医生的问题,而是医学的局限性。即便是对于某些常见病,治疗上也有无效概率。因此,一位西方医学家说:“医学是一种可能性的科学。”医生只能告诉病人成功的概率,而不能保证绝对成功。然而,一些重症患者在家庭花费了巨额费用之后,往往难以接受人财两空的结果,很容易产生过激反应,这属于对医学的误解。

  从医生来看,缺乏人文精神、忽视沟通解释是激化矛盾的主要原因。一位美国医生有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对医学的精辟概括。当今,很多医生过分关注技术,把医学的目标仅仅视为“治愈”,而忘记了“帮助”和“安慰”。个别医生态度生硬、冷漠、傲慢,不愿和患者多说一句话。他们认为,只要在治疗上做了最佳选择,技术上做了最好发挥,就算问心无愧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解释,更没有义务解决心理问题。结果,医学越发达,医生越冷酷。其实,人都是感情动物,尤其是当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心灵格外脆弱敏感。医生的一句解释、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会对病人产生很大作用。但遗憾的是,我国真正具备人文修养、善于换位思考的医生还不多。据统计,在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医患交流不畅造成的。而纠纷发生最多的,往往是那些不屑交流、不善交流的医生,或在手术签字时只会说“丑话”的医生。事实上,医疗技术绝不能解决全部健康问题,人文关怀也是医学的重要部分。因为技术是有局限的,而爱是无疆界的。

  从长远来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仅靠医患双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制度。近年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百姓的医药费用负担很重,“一场大病,拖垮全家”的现象十分普遍,看病难、看病贵呼声日益强烈。而医院作为直接面向百姓的窗口行业,很容易成为社会矛盾喷发的“火山口”。尤其是医护人员身处“前沿阵地”,往往代“体制”受过,成为被伤害的对象。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早日实现“病者有其医”,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让医务人员受鼓舞,医患关系的坚冰才能化作春水。
那天路过省妇幼医院门口还看见那家人在门口挂的大横幅。中国人么,总是自家人的命最值钱,别人的命无所谓。
回复 2# strongp2


    是这样吗?
回复 2# strongp2


    省妇幼社会上很多微词  上次整的一个毒奶瓶事件后来什么人都没处理
  哎。医患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组成。
医生也不是傻瓜的,如果不是很有把握救活的病人,一般人肯定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了,谁想惹麻烦,指不定这个病人要是去人了,家属抬着棺材就要在医院门口大闹一场,科室里面一赔钱,搞不好今年就白干了。医生也要养家糊口的,要不是关系好,这年头有时候还真不敢冒险给病人认真看病。
医学是一种可能性的科学:handshake
和谐社会,要和谐,要稳定,不折腾{:Bingo:}
看文笔像白剑峰写的
嘿嘿,,,了解,,医生一般把不确定的病人都往ICU送。。

反正那是死亡率高的地方。。。。ICU也是郁闷,,经常拆皮。
回复 3# haha2001


    中国人的自私我是深有体会。
   绝大多数患者一听说临床试验研究,马上把头摇得象拨浪鼓,即便他能从该研究中获益也坚决不同意,用他们的话说“我才不要当小白鼠呢,谁爱当谁当”。
   反观国外,临床研究的志愿者很好招募,就算有些患者未必能从该研究中获益仍很积极。很多人认为就算自己不能获益,如果医生从我身上获得的经验与数据对别的同样的患者有所帮助也是我参加试验研究的动力。
回复 11# nmd

别把责任全推给患者,在生与死的选择上人都是自私的。这个话题好像这几年都在说,争论了这么久好像还没有结果,或者是有人不希望有结果。我只想说一个例子,前几个月我身体不适到A医院就诊,化验等结果然后开药打针,去了几天时间,病情还是没有好转,不得已到B医院就诊,同样的化验等结果然后开药打针,检查结果是一样的开的药不同,第二天病情开始好转。虽然是医疗保险买单,但病假被扣了工资。其实很多时候病人不在乎是钱的多少,只是希望花了钱不要耽误事。
只要让医生成为赚钱的工具,就没法改变医患关系.
医院系统要提高投入。
13楼走极端了,看病贵在世界上哪里都一样。
回复 9# hawkee


    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我是先在报纸上看的
回复 16# damo56030


    白剑锋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hawkee 发表于 2010-6-25 14:10

哦,似乎是这个人写的
回复 12# haha2001


    那为何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临床试验研究的志愿者招募比中国国内容易得多?
回复 19# nmd

别人不愿做自愿者就是自私吗?什么是“自愿者”呢?
回复 20# haha2001


    志愿者就是自愿加入临床试验研究的符合该项研究条件的患者。
   如果所有人都不愿意加入这样的研究,那么临床医学科学的进步就无从谈起。你现在所应用的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是来自于以前接受研究的志愿者的经验,如果从现在开始都拒绝新的研究,那大家也就别指望有什么新的方法或药物了。
回复 21# nmd
别人不愿意就说别人自私,这种逻辑本身就是错的。看来你是个学医的人,你怎么不多从自身想想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呢?如果有个人跑来邀请我去做临床试验,我首先会想到自己躺在手术台上,被一群只露出眼睛的白大褂研究。事实是这样吗?我想不是。如果有一天有这么一个广告“在一间温暖舒适的房间里摆满了鲜花,在一位亲切可人的护士陪同下,你穿着舒适的衣服,看看书,听听音乐,度假一样不知不觉中度过两天试验生活体验,事后还能拿到一些津贴”那么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别把自愿者的觉悟都抬得太高,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都会排斥,关键是怎么去宣传引导当然还有投入。
PS:以前我是一个献血志愿者,但05年有人报出本地血站和某生产血液制品的药物制品公司是股东关系时我就不在献血了,这个世界怎么都是这些让人联想的事情呢?
nmd 发表于 2010-6-25 11:20


    你也一个样自私。
nmd 发表于 2010-6-25 14:37

那是你们医生本职工作。配合你是义务,不配合你是权利。
回复 23# 歼10无忌


    也许吧。但是至少在临床研究这个问题上我可能会比一般人开明得多。如果将来我患某种病适合加入某种临床研究,我会非常积极地参加的。将来亡故之后如果符合条件我也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