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管火神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3:24:32
:D


1860年的:D


1860年的


早期的枪都是前装枪,每次需要从枪管先填入火药、再放入铅弹,然后用纸捻等物压紧铅弹封住枪口,此时才能够击发。后来带弹壳的枪弹出现后,枪的威力大大增强,操作也更为简便,但火力密度仍无多大的变化。正因为早期枪每次射击前都要经历较长的准备时间,以便让射手完成开膛、退壳、装填、闭锁、击发等过程,因此当时的步兵大多排成密集的队形进行作战,以增加火力密度,或者大量步兵分成数组轮流射击装填,以保持火力的连续性。



如果能够让一支枪不停地连续发射,那不就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嘛?这一想法吸引了无数早期枪械设计师。1718年,詹姆斯·帕克尔发明了一种称为防御枪的武器,这种武器有一根枪管,其后有一个大大的弹轮,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放大了的左轮手枪,其弹轮通过首要机械驱动转动,这种武器在7分钟内可以发射63发弹。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人们还尝试过用其他手段研制连射武器。这次人们把24根枪管排列在一起,用特殊的机构实现同时击发,这样24枚弹丸就能同时发射出去。但尽管如此,这种武器每射击一次后就得人工进行退壳和重新装填,才能进行下一次发射,并不能真正实现连续射击。


  1861年,一名叫做查德·加特林的美国医生设计出一种新型连射武器,这也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机枪。加特林1818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农场主家庭。年轻的加特林除了天生喜欢琢磨农业问题外,还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17岁时,他就进行过各种不同的发明试验,有时搞个船用螺旋桨,有时又搞台插秧机。美国内战爆发后,加特林在一家军队医院服役。一次,他在医治伤员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假如少数士兵使用速射武器,能够对付敌方一个步兵团,那么己方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了。于是,加特林对连射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潜心钻研,加特林终于设计出一款“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也被后世称为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有6根枪管,通过一套巧妙的旋转机构依次对每根枪管实现装填、击发、退壳,射手只需人力摇动手柄,就能实现旋转机构的运动。加特林机枪的优势在于,把过去需要人工完成的装填和退壳都改由旋转机构来完成,这样6根枪管就可以连续不停地发射,把密集的火力射向目标,首次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连续发射。


  1865年,美国军队购买了加特林机枪,此后欧洲各主要国家军队先后都装备了这种机枪。1870年,英军对加特林机枪进行了测试,试验中加特林机枪在两分钟内连续发射了616发子弹!


  此后的战争中,加特林机枪开始投入使用。1877年,俄国和土耳其爆发战争,参战的俄军中就有8个连使用加特林机枪,每连50挺。1879年的祖鲁战争中,英国军队的加特林机枪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然而,尽管加特林机枪真正做到了连续发射,但是要想操作这种机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机枪需要4名士兵一起操作,非常麻烦。



1.jpg


194911164_a9610a8334_b.jpg

早期的枪都是前装枪,每次需要从枪管先填入火药、再放入铅弹,然后用纸捻等物压紧铅弹封住枪口,此时才能够击发。后来带弹壳的枪弹出现后,枪的威力大大增强,操作也更为简便,但火力密度仍无多大的变化。正因为早期枪每次射击前都要经历较长的准备时间,以便让射手完成开膛、退壳、装填、闭锁、击发等过程,因此当时的步兵大多排成密集的队形进行作战,以增加火力密度,或者大量步兵分成数组轮流射击装填,以保持火力的连续性。



如果能够让一支枪不停地连续发射,那不就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嘛?这一想法吸引了无数早期枪械设计师。1718年,詹姆斯·帕克尔发明了一种称为防御枪的武器,这种武器有一根枪管,其后有一个大大的弹轮,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放大了的左轮手枪,其弹轮通过首要机械驱动转动,这种武器在7分钟内可以发射63发弹。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人们还尝试过用其他手段研制连射武器。这次人们把24根枪管排列在一起,用特殊的机构实现同时击发,这样24枚弹丸就能同时发射出去。但尽管如此,这种武器每射击一次后就得人工进行退壳和重新装填,才能进行下一次发射,并不能真正实现连续射击。


  1861年,一名叫做查德·加特林的美国医生设计出一种新型连射武器,这也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机枪。加特林1818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农场主家庭。年轻的加特林除了天生喜欢琢磨农业问题外,还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17岁时,他就进行过各种不同的发明试验,有时搞个船用螺旋桨,有时又搞台插秧机。美国内战爆发后,加特林在一家军队医院服役。一次,他在医治伤员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假如少数士兵使用速射武器,能够对付敌方一个步兵团,那么己方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了。于是,加特林对连射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潜心钻研,加特林终于设计出一款“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也被后世称为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有6根枪管,通过一套巧妙的旋转机构依次对每根枪管实现装填、击发、退壳,射手只需人力摇动手柄,就能实现旋转机构的运动。加特林机枪的优势在于,把过去需要人工完成的装填和退壳都改由旋转机构来完成,这样6根枪管就可以连续不停地发射,把密集的火力射向目标,首次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连续发射。


  1865年,美国军队购买了加特林机枪,此后欧洲各主要国家军队先后都装备了这种机枪。1870年,英军对加特林机枪进行了测试,试验中加特林机枪在两分钟内连续发射了616发子弹!


  此后的战争中,加特林机枪开始投入使用。1877年,俄国和土耳其爆发战争,参战的俄军中就有8个连使用加特林机枪,每连50挺。1879年的祖鲁战争中,英国军队的加特林机枪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然而,尽管加特林机枪真正做到了连续发射,但是要想操作这种机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机枪需要4名士兵一起操作,非常麻烦。



1.jpg


194911164_a9610a8334_b.jpg
1888年的
0f482d0087029cc1_large.jpg
[i=s] 本帖最后由 whykkk 于 2010-6-3 13:07 编辑 [/i]

Nanjing-Arsenal_1566429i.jpg

加特林手摇机枪:被中国视为“大炮” ,美国柯尔特公司从1872年开始向中国出口先进得多的加特林手摇机枪。

它是美国著名机械师理查德·杰丹·加特林的杰作。他把6-10根枪管焊接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

一个熟练的射手可在一分钟里打出400发子弹,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奇迹。加特林机枪广泛用于美国南北战争和西部拓荒运动,成为仅次于大口径榴弹炮之后的“杀人机器”。


加特林机枪的降临使中国如获至宝。清政府相继在上海、南京和天津等地建立生产线,进 行大规模仿制。由于这种瞬间吐出大量弹药的机枪发出类似火炮的声响,于是清军索性把它称为“大炮”。一本由英国简氏集团出版的图书曾刊载了一幅清军士兵操作加特林机枪的铅版画。画面显示清军进行了“特色创新”,把机枪装在独轮车上,为了怕机枪被日晒雨淋,清军还特意在车上加装了一把油布伞。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曾多次遭到清军携带的加特林机枪的重创。这些情景被日本随军记者一一记录在案。另外在1900年义和团战争期间,清军和义和团民兵也曾用这种速射兵器保卫过北京和天津。据参加过八国联军的美国士兵回忆:“一挺加特林机枪可以封住宽阔的大街。它的杀伤效果相当厉害……我们必须顶着中国人射来的弹雨前进


金陵机器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李鸿章在安徽组建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事行动。为了满足战争中军火的需要,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军中创办了一个兵工厂——上海洋炮局。该局由英国人马格里主持,开始由手工操作,主要生产枪、炮、弹药,规模比较小。1863年李鸿章任江苏巡抚,上海洋炮局也由上海迁往苏州,改称苏州枪炮局,并委托马格里到英国购买制造枪炮、弹药的机器,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子弹和火药。但随后不久,李鸿章又升任两江总督。于是,他再次将枪炮局从苏州迁往南京并加以扩充,改称金陵机器局。



1865年,金陵机器局在南京雨花台动工,次年建成。又称金陵制造局,亦称宁局。经费最初由淮军军饷调拨,每年5万两。该局仍然由深得李鸿章信任的马格里任督办,刘佐禹任总办。但马格里掌握着实际权力。建厂初期,机器局设有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制造开花炮弹、抬枪和铜帽等产品,规模相对比较小。1867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李鸿章调任湖广总督。



李鸿章虽然离开了南京,但是他仍然掌握着金陵机器局。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局中生产的枪械子弹等军用品也大部分运往天津,以备大沽炮台和李鸿章的军队使用。随着近代军事需求的加强,机器局生产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李鸿章便提出了扩充机器局的要求。1870年7月兴建火箭分局;1871年9月又建火药局。同时在1873和1874年,李鸿章授命马格里到欧洲,从英国、德国和瑞士购回一批机器,进行安装使用。使制造能力更为加强,也为后来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扩充后的机器局,规模进一步扩大。但由于主要的技师马格里是军医出身,不精通军工生产。再加上由于得到了李鸿章的信任,他在机器局中专权跋扈,虐待中国的工人,随意责骂中国的官员。同时在1873年购买机器的过程中,任意挥霍经费,也使李鸿章逐渐对他不满。



1875年1月5日,金陵机器局为大沽炮台制造的两尊68磅重炮弹在试行的过程中发生爆炸,死伤官兵18人。2月底,李鸿章召见马格里到天津,要求他亲自试放,结果同样发生了爆炸。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要求马格里承认错误,并按中国的惯例上书“自请严议”,但马格里拒绝承认错误,并且对自己的错误百般狡辩,推卸责任。于是李鸿章撤去马格里的职务,局内管理事务由龚仰遽指挥调度。1879年2月,宁局又合并乌龙山机器局。此局系因筹备江防需要,于1874年在南京郊外建立。机器设备有了显著增加。生产能力进一步的提高。


在武器制造方面,1881年宁局仿制成功美式加特林机关炮(亦称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仿制成功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亦称四门神机连珠炮)。至此,宁局已发展成为既可生产劈山炮、24磅子生铁开花炮、12磅子来福铜炮等前膛炮,亦可生产山炮、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等后膛枪炮,并能配套生产炮弹和炮架。宁局出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军火除了供应南北洋军需以外,还接受了广东、云南、浙江、台湾、湖北、江西等省定制的大炮,在此次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于是,两江总督曾国荃奏报朝廷拨银10万两,从美国购进机器50多台,进行扩建,并奏准每年增拨经费5万两,使该局能“放手制造”。扩建工程于1887年竣工,宁局又得到一次较大的扩充。 1888年,宁局仿制成功马克沁单管机枪(亦称赛电枪),这是中国制成的第一代重机枪。至1896年,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和赛电枪相继停造,遂制造抬枪及l磅子快炮。1894年,宁局建立东子弹厂,采用无烟药装弹,这是制造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此时,员工发展到1’200多人,比初创时期增加近两倍。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后膛抬枪显示了威力,受到使用防营的赞赏。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失势,洋务运动破产,机器局也逐渐失去了以往的辉煌。民国建立以后 ,被国民政府接管。1928年,国民党政府将该局并入上海兵工厂,改称“上海兵工厂金陵分厂”,次年又改称“金陵兵工厂”。日本全面侵华以后,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机器局也被日军改为兵械制造厂。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原来的基础上成立了南京晨光集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直到今天,仍然为中国航天和军事事业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金陵机器局是洋务派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而创立的近代军事企业,其目的是为了自强。虽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它们的创立对制抵外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中国培养了近代第一批军事人才。


index.jpg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

1912年,在北京的美军海军陆战队很担心1.jpg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

1912年,在北京的美军海军陆战队很担心1.jpg
0f482d0087029cc1_large.jpg
回复 7# lovehls


不是我加的广告:dizzy:
回复 4# whykkk


    图上清兵那个不是加特林,看地上的蜂窝状板子,那个是弹巢
394997695_c1dec022ca_o.jpg
军博也有
话说当年李鸿章那帮人没少囤积西洋货
只是人不行
武器都成了烧火棍
1617862351_e4a663811a_o.jpg
咳咳……楼主这个标题和把什么自动手枪都称作五四式的记者有的一拼。:L
1881年,美国发明家希拉姆·马克沁到巴黎参加电器设备展览,展会上有人告诉他,“如果你想赚大钱,那么你就发明一种威力更为强大的作战武器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马克沁后来移居伦敦,此后就开始钻研连射武器。马克沁想,过去的机枪都是通过人力操纵一套机构实现连续发射,那么这种动力能不能用其他方式实现呢?他发现,每发子弹射出后,火药能量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后坐力,那么这种力量应该能够帮助驱动机构实现连续动作。


本着这种概念,马科沁设计了一种新型机枪,他利用一套巧妙的机构,借助每一发子弹发射后的后坐能量完成抛出空弹壳以及推送下一发枪弹入膛,巧妙地实现了全自动连续发射。马克沁机枪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动连射武器,只要射手扣下扳机,就可以连续不断地发射,直到耗尽所有子弹。


  1885年,马科沁向英军展示了他的机枪,试验中该枪每分钟可以发射500发枪弹,这种火力密度超过了100支步枪。1887年冬,马克沁带上他的样枪到俄罗斯圣彼得堡表演。当他一扣扳机,将全部333发子弹在半分钟内打完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惊叹。俄国人马上决定装备马克沁机枪。后来,马克沁又到德国展示他的产品,德国国王亲临现场参观表演。表演结束后,德国国王大为赞赏,这种机枪只需一两名射手就可以操作,远比加特林机枪简便。他立即下令德国军队装备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的发明极大地启发了各国的轻武器设计者,他们纷纷效仿马克沁的方案设计机枪,一时间,各种机枪纷纷出现。


  一战中,马克沁机枪大显威力。1916年7月,英法联军在法国索姆地区40千米正面上向德国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国调动了众多马克沁机枪进行防御,密集的火力让英法联军遭到重大伤亡,仅一天之内,英法联军就死伤5.7万余人!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机枪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战场上几乎80%以上的伤亡都是机枪造成的。机枪那可怕的射击声,成了士兵们的噩梦。


  机枪的出现让战争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人海战术顿时变得毫无用处。在过去,士兵们排列成密集的队形冲向敌人的阵地,这常常给防御一方的士兵造成极大的恐慌。而现在,他们不必担心了,机枪发射的密集子弹完全可以抵挡敌方的集群进攻。


1881年,美国发明家希拉姆·马克沁到巴黎参加电器设备展览,展会上有人告诉他,“如果你想赚大钱,那么你就发明一种威力更为强大的作战武器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马克沁后来移居伦敦,此后就开始钻研连射武器。马克沁想,过去的机枪都是通过人力操纵一套机构实现连续发射,那么这种动力能不能用其他方式实现呢?他发现,每发子弹射出后,火药能量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后坐力,那么这种力量应该能够帮助驱动机构实现连续动作。


本着这种概念,马科沁设计了一种新型机枪,他利用一套巧妙的机构,借助每一发子弹发射后的后坐能量完成抛出空弹壳以及推送下一发枪弹入膛,巧妙地实现了全自动连续发射。马克沁机枪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动连射武器,只要射手扣下扳机,就可以连续不断地发射,直到耗尽所有子弹。


  1885年,马科沁向英军展示了他的机枪,试验中该枪每分钟可以发射500发枪弹,这种火力密度超过了100支步枪。1887年冬,马克沁带上他的样枪到俄罗斯圣彼得堡表演。当他一扣扳机,将全部333发子弹在半分钟内打完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惊叹。俄国人马上决定装备马克沁机枪。后来,马克沁又到德国展示他的产品,德国国王亲临现场参观表演。表演结束后,德国国王大为赞赏,这种机枪只需一两名射手就可以操作,远比加特林机枪简便。他立即下令德国军队装备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的发明极大地启发了各国的轻武器设计者,他们纷纷效仿马克沁的方案设计机枪,一时间,各种机枪纷纷出现。


  一战中,马克沁机枪大显威力。1916年7月,英法联军在法国索姆地区40千米正面上向德国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国调动了众多马克沁机枪进行防御,密集的火力让英法联军遭到重大伤亡,仅一天之内,英法联军就死伤5.7万余人!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机枪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战场上几乎80%以上的伤亡都是机枪造成的。机枪那可怕的射击声,成了士兵们的噩梦。


  机枪的出现让战争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人海战术顿时变得毫无用处。在过去,士兵们排列成密集的队形冲向敌人的阵地,这常常给防御一方的士兵造成极大的恐慌。而现在,他们不必担心了,机枪发射的密集子弹完全可以抵挡敌方的集群进攻。

c.jpg


1.jpg

1881年,美国发明家希拉姆·马克沁到巴黎参加电器设备展览,展会上有人告诉他,“如果你想赚大钱,那么你就发明一种威力更为强大的作战武器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马克沁后来移居伦敦,此后就开始钻研连射武器。马克沁想,过去的机枪都是通过人力操纵一套机构实现连续发射,那么这种动力能不能用其他方式实现呢?他发现,每发子弹射出后,火药能量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后坐力,那么这种力量应该能够帮助驱动机构实现连续动作。


本着这种概念,马科沁设计了一种新型机枪,他利用一套巧妙的机构,借助每一发子弹发射后的后坐能量完成抛出空弹壳以及推送下一发枪弹入膛,巧妙地实现了全自动连续发射。马克沁机枪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动连射武器,只要射手扣下扳机,就可以连续不断地发射,直到耗尽所有子弹。


  1885年,马科沁向英军展示了他的机枪,试验中该枪每分钟可以发射500发枪弹,这种火力密度超过了100支步枪。1887年冬,马克沁带上他的样枪到俄罗斯圣彼得堡表演。当他一扣扳机,将全部333发子弹在半分钟内打完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惊叹。俄国人马上决定装备马克沁机枪。后来,马克沁又到德国展示他的产品,德国国王亲临现场参观表演。表演结束后,德国国王大为赞赏,这种机枪只需一两名射手就可以操作,远比加特林机枪简便。他立即下令德国军队装备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的发明极大地启发了各国的轻武器设计者,他们纷纷效仿马克沁的方案设计机枪,一时间,各种机枪纷纷出现。


  一战中,马克沁机枪大显威力。1916年7月,英法联军在法国索姆地区40千米正面上向德国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国调动了众多马克沁机枪进行防御,密集的火力让英法联军遭到重大伤亡,仅一天之内,英法联军就死伤5.7万余人!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机枪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战场上几乎80%以上的伤亡都是机枪造成的。机枪那可怕的射击声,成了士兵们的噩梦。


  机枪的出现让战争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人海战术顿时变得毫无用处。在过去,士兵们排列成密集的队形冲向敌人的阵地,这常常给防御一方的士兵造成极大的恐慌。而现在,他们不必担心了,机枪发射的密集子弹完全可以抵挡敌方的集群进攻。

c.jpg


1.jpg


c _8_.jpg

c _8_.jpg
1914年一战爆发了,法国很缺机枪,于是对哈其开斯早期枪略做改进,这就是在一战中大量使用的M1914式8毫米哈其开斯机枪,此型号在很多国家一直用到二战结束c1.jpg
司古的文章。。。
这家伙在当时确实是个大杀器


测试柯尔特自动机枪,19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