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燕国有什么重大的变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0:39:35
战国七雄能成为七雄之一都是有两把刷子才能抢到一个位置的。
大家是因为国力增强而成为七雄的。其实韩国和燕国的底子并不比中山越宋更厚。

魏国李锂变法,(422BC)战国时期最早变法
赵国公孙仲连变法(403BC),外加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前一次隔靴搔痒,后一次偏重军事。
楚国吴起变法(382BC),变法失败
齐国在齐威王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356BC),力度不大,但是齐国本身也没有其他国家变法的迫切性。
秦国商鞅变法(356BC)
韩国申不害变法(355BC)。

这些变法的时间上都是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之前进行的。只有增强国力的才能度过战国中期的混战,熬到秦始皇的统一。
但是燕国在战国前期并没有进行什么重大变法,只是中期倒是在昭王手下勃起一下。很灿烂壮观的一下
但是以燕国的国力怎么在昭王手下度过这个历史的峡谷,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要知道燕国并未进行重大改革
仅仅是地缘和外交因素吗?这些外因重要还是燕国自身情况更重要?战国七雄能成为七雄之一都是有两把刷子才能抢到一个位置的。
大家是因为国力增强而成为七雄的。其实韩国和燕国的底子并不比中山越宋更厚。

魏国李锂变法,(422BC)战国时期最早变法
赵国公孙仲连变法(403BC),外加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前一次隔靴搔痒,后一次偏重军事。
楚国吴起变法(382BC),变法失败
齐国在齐威王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356BC),力度不大,但是齐国本身也没有其他国家变法的迫切性。
秦国商鞅变法(356BC)
韩国申不害变法(355BC)。

这些变法的时间上都是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之前进行的。只有增强国力的才能度过战国中期的混战,熬到秦始皇的统一。
但是燕国在战国前期并没有进行什么重大变法,只是中期倒是在昭王手下勃起一下。很灿烂壮观的一下
但是以燕国的国力怎么在昭王手下度过这个历史的峡谷,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要知道燕国并未进行重大改革
仅仅是地缘和外交因素吗?这些外因重要还是燕国自身情况更重要?
偏安一隅,谁绕远路去那儿打他呀,那点实力,变不变法都差不多~~应该就是地缘因素吧,燕在战国七雄中应该属于“传缴而定”的角色
战国时期,燕国在乐毅和燕昭王的带领下,曾经尝试过变法强军,最大成果的伐齐连下70城,让齐国从东帝沦为二流强国。
燕国的改革始于燕王哙(前320—前314年在位)。六国的改革早已完成,致力于合纵连横,而燕国尚未改革,国弱民贫,处境险恶。燕王哙苦身忧民,“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甚至亲自参加农耕活动。但他轻信鹿毛寿的进言,竟仿效传说中的尧舜禅让,将国家拱手交给子之。燕内乱外患并起,几乎亡国。昭王即位后,“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经过昭王的励精图治,燕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但燕国的变法很不彻底,燕昭王去世后乐毅远走,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齐国得以复国,燕国的实力也衰落得厉害。
长平之战后,燕国曾希望在赵国身上讨便宜,被赵军大败。
总体而言,战国时期,燕国的所作所为非常不识时务,战国中后期山东六国的屏障只有赵国,但燕国却屡次和赵国纠缠,消耗了赵国大量的国力。
奔向航母的导弹 发表于 2010-5-25 17:25


    同样是地缘政治的因素,燕国要扩张强国,要么攻齐,要么攻赵。秦国只对三晋和楚国有威胁,齐国和燕国并没有受到秦国直接威胁。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0-5-25 19:45
燕国可向东北扩张,仿秦穆公征伐西戎的例子,开疆扩土,进而向东胡,楼烦、中山一带进展(在赵崛起之前)。
赵崛起之后,秦国一家独大,山东六国弱势已成,合纵则收成,相互攻伐则秦国必然统一,燕国若全力促成连横,联络齐、魏、韩供给粮草战马辎重于赵,与楚南北呼应,相信秦统一没那么容易。
赵国很强
战国中后期,唯一能和秦国在军事上抗衡的,就只有赵国的了。
廉颇、赵奢、李牧……名将迭出,可惜后面君主一个比一个弱。

总体而言,战国时期,燕国的所作所为非常不识时务,战国中后期山东六国的屏障只有赵国,但燕国却屡次和赵国纠缠,消耗了赵国大量的国力。 ...
奔向航母的导弹 发表于 2010-5-25 17:25



燕和赵过不去,这可能是秦楚魏韩的作用结果

内情史载很隐讳,各国史官也不细说~~~~
总体而言,战国时期,燕国的所作所为非常不识时务,战国中后期山东六国的屏障只有赵国,但燕国却屡次和赵国纠缠,消耗了赵国大量的国力。 ...
奔向航母的导弹 发表于 2010-5-25 17:25



燕和赵过不去,这可能是秦楚魏韩的作用结果

内情史载很隐讳,各国史官也不细说~~~~
奔向航母的导弹 发表于 2010-5-25 20:16


嗯,我也觉得向东北扩张是最好的选择

燕国这方面也算是有作为了~~~~~
奔向航母的导弹 发表于 2010-5-25 21:59


赵国是抗秦的砥柱,最后几乎全民皆兵了。
但钳制抗衡秦国的,不只是赵一家,
呵呵毕竟赵国还得抽空揍那匈奴。

赵有长平之痛,楚有召陵鄢郢之痛,魏韩有伊阙之痛,赵魏韩有华阳之痛。
NND,白起太狠了。
赵有武城和宜安破桓齮十多万,楚有城父之战破李信20万,
赵有番吾灰泉拒秦,楚有丹阳蓝田攻秦,
赵邯郸之胜是因楚魏相救~~~所以说差不离。
不战屈人 发表于 2010-5-26 02:36

问题是燕国向东北扩张的时候已经是战国中后期,
秦国和楚国大规模的向外扩张领土都是春秋时期就开始了,燕国扩张晚了几百年。
战国前期列国变法高潮的时候,,整合和提高国力,消化和进一步扩张的时候,
燕国再干什么?打酱油??!!战国前期其余六国变法高潮的时候他在干什么?
一直要到战国最后几十年才苏醒过来,不是太晚了吗?
而且导致中国没有通过辽西走廊彻底的消化东北,并且没有时间向朝鲜半岛进一步扩张。
导致以后中原王朝东北在历史上多次丢失。
燕国能在7熊中抢一个位置真的不容易。
不战屈人 发表于 2010-5-26 03:25
白起是牛,不过很想知道他如果和李牧对垒,谁会赢,只可惜长平之战时李牧才刚刚崭露头角。
不战屈人 发表于 2010-5-26 03:25
赵在番吾灰泉,以即将亡国之军连却秦军,消灭了不下15万人,李牧和赵军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楚在丹阳蓝田却是自取其辱,丧师不说,土地也丢了不少,恐怕不能相提并论。
楚军破李信之战,只是击溃,未能取得赵军那种几乎全歼的效果。
kkgodygah 发表于 2010-5-26 09:02
战国七雄中,燕国是唯一一个姬姓大国,属于周王室血脉相连的诸侯国,也是资历最老的诸侯国。
由此,燕国中传统势力也是相当强大,变法殊为不易,加之周边邻国威胁不大,变法动力更显不足。
哪儿是东北的土地没开发,人口又少。占领了也没太大作用
奔向航母的导弹 发表于 2010-5-26 13:29

本说是钳制消耗抗衡秦国
丹阳蓝田那不是防御,是主动单独进攻的秦国的。
尤其蓝田是破武关深入打到秦腹地,秦军已不可再退,再退就是咸阳了。
不能相提并论的是,呵呵那时都有魏韩在趁机助秦袭楚,却不知死期将至。

至于番吾灰泉全歼不下15万之说,
没找到史载出处我不晓得~~~~~
哇!
各位都是高人呀!

不战屈人兄能否开个贴子,专门谈谈赵国呀!
长平之战后,邯郸保卫战,赵国打得也不错呀1、!
赶上斯大林保卫战了!
呵呵哈揖兄正在写东周着,会等到赵骨那悲壮一页的
邯郸保卫战题材很好,
滂湃,期间衍生的分支故事也很多

呵呵多数名公子都粉墨上场着
不战屈人 发表于 2010-5-26 13:58
不好意思,是我记忆混了,全歼秦军10万是肥之战。
番吾之战李牧击败的是南路军,依照当时秦军的规模,灭国之战南北两路出击,应该任何一路都在10万以上,按照李牧的风格,要么不战,要么聚歼,因此推测此战消灭秦军5万左右。
灰泉之役,僵持中李牧就被杀了,这一仗秦军倾国而来,赵国国力衰微,李牧纵有奇才,估计也是难以抵挡。
丹阳蓝田之战却是楚军少有的进攻战役,但此战之前楚军明显准备不足,有怒而兴师之嫌,进攻中又有内部倾轧,缺乏亮点啊!攻破武关,恐怕主要是因为当时秦军在那一带防守力量比较薄弱之故。
你说全歼秦军10万的肥之战,
呵呵就是我在10楼说的那宜安破桓齮十多万。

至于亮点无所谓,
即使楚灭越灭鲁都没多少修辞传世的,更何况那蓝田一役。
着墨主观的差异~~
506参谋长 发表于 2010-5-26 13:52


    土地是开发出来的,人口是增殖出来的。
   秦国的西扩,向南吞并巴蜀,设立黔中的时候这些地方都还没有开发出来的。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是秦国占领之后修建的,而不是之前。
燕国的问题
一个是占领这些地方太晚了,都到战国中后期了。
另一个是没有合适的制度吸引人民垦殖开发。

如果燕国春秋时期就占领这些地方,并且能在战国中前期进行变法的话,
燕国国力将有极大的增强,
以辽东为基地向东南扩展到朝鲜半岛不成问题
回复 22# kkgodygah


   
xuyaokaolv
qihouwenti
燕国地理偏僻,三家分晋后,邻居赵国忙于应付秦国和匈奴,顾不上他。另一个邻居齐国,自恃大国,早期看不上燕国偏僻,扩张方向不在北面,中后期不太热衷于领土扩展,后来虽然有吞并燕国之心了,也打闹了一段时间,却碰上燕国乐毅拜将雄奇,弄的差点亡国。是以燕国得保,做了战国七雄最后的交椅。后期出了个丹太子与荆轲惺惺相惜,荆轲毅然刺秦,留下千古美名。另外,七雄之中韩国更像是打酱油的,国家虽然没雄奇过,但是人才辈出,吕不韦、韩非子、郑国、还有张子房,个个名震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