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望族--安徽肥西刘铭传家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8:27:41
  刘家世代居住的地方,位于今安徽省肥西县(旧属合肥县)井王乡大潜山脚下,现称刘老圩。这里青山绿水,古木参天,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在刘铭传以前,肥西刘氏在明朝和清朝基本上没有产生过什么特别有名的人物,而只是一支在当地默默无闻的普通家户


                           台湾近代化的先驱--刘铭传




<P>
<P>  肥西刘氏到公元19世纪晚期,因第十四代产生了一位抗击法国入侵的民族大英雄、被称为"台湾近代化的先驱者"的刘铭传而一鸣惊人,成为近现代中国刘姓大家族中的名门望族。
  刘铭传,字省三,生于公元1836年。因排行第六,又小时候出天花而留下麻点,人称"刘六麻子"或"刘老麻子"。
刘铭传家境贫寒,11岁丧父,生活极为艰辛,但他心有大志,不屑农事,颇有些象当年的刘邦。据说他年轻时曾登上附近的大潜山,仰天感叹:"大丈夫当生有爵,死有谥!"
  但少年时的刘铭传却走过一段弯路。他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私塾后,在18岁时因家贫停止读书,开始贩卖私盐,在江湖上混日子。后因杀死当地豪强被官府通缉,被迫离家出走,沦为强盗,从此走上结党贩卖私盐和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道路。刘铭传做强盗时甚至曾抢劫过自己舅父家,他的母亲周氏也因受其牵连,于1856年被逼上吊自杀身亡。
  母亲去世后,刘铭传痛定思痛,决定不做强盗,而在家乡办团练,筑堡扎寨,守土保闾,与官府和土匪斗争。
时势造英雄。
  当刘铭传在家乡办团练的时候,中国大地正发生着一件改变刘铭传历史命运的大事--太平天国运动。
  当时,在家乡占山为王的刘铭传曾一度准备参加太平军,只因祭旗时狂风吹断旗杆,众人认为此是不祥之兆,这才作罢。公元1857年,太平军攻占六安,第二年又攻陷庐州,刘铭传都采取坐山观斗的策略。当时,清朝合肥知县英翰在合肥县城失守后曾逃到西乡向刘铭传求救,但刘铭传拒不接纳。事后,刘铭传因此事被清政府逮捕入狱,但不久又被赦免。刘铭传被赦免出狱后,因感激朝廷不杀之恩,决定率所部团练归服朝廷,从此走上一条为清朝政府效力的道路。
  此后,刘铭传一方面到处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拥护朝廷,积极参加朝廷镇压捻军和太平天国的军事活动。由于刘铭传指挥有方,所部团练作战英勇,在镇压捻军和太平军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刘铭传的地位也得到清政府的承认,由千总五品顶戴经都司、游击、参将,一直升到记名提督、头品顶戴。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刘铭传表现突出,成为李鸿章淮军系统的一员虎将,深受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器重和赏识。
  清同治三年(1864年),刘铭传因攻陷常州,生俘并处死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有功,被清朝廷赏穿黄马褂,晋升为直隶总督。同年,刘铭传在常州获得举世闻名的"虢季子白盘",并秘密运回肥西老家收藏。1865年率部赴山东,镇压捻军,后擢为直隶提督。1867年2月,在湖北安陆尹隆河,被赖文光所率东捻军打败,经鲍超驰救得脱。次年10月率军至陕西,与当地回民军作战,后以病归。同治七年,清政府平定捻军,刘铭传因剿捻居首功,被清政府封为一等男爵,祖上三代也都受封为一品官爵。肥西刘氏至此名扬天下。
  此后数年内,他一方面仍经常奉旨进京参与朝政决策,另一方面利用难得空闲在家乡办肥西书院,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与此同时,为了光宗光耀祖,刘铭传还在家乡修庙建词,出资主持修撰第三次和第四次续修《刘氏宗谱》。
  如果说镇压捻军和太平天国是刘铭传崛起的基础,那么在保卫台湾的中法战争和对台湾近代化治理上的卓越贡献,就是刘铭传得以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关键。
  公元1884年,因法国入侵越南而引发的中法战争由越南向中国沿海地区漫延。由孤拔将军率领的法国中国海舰队入侵我国领海,台湾告急!就是在这样一种危急情势下,刘铭传在7月临危受命,以巡抚衔督办台湾防务,全台各镇、道官员均受其节制。刘铭传在进京面圣后,于7月率旧部130人开赴台湾,抵达基隆,从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台湾保卫战的序幕。
  当法军第一次炮轰基隆港时,刘铭传亲自督战,重挫法军,清政府也宣布对法开战。后来,当孤拔将军所率法国舰队再次凭借强大的火力进攻基隆时,刘铭传力排众议,采取主动放弃基隆,重点援守沪尾港的战略。然后,刘铭传率领所部与台湾人民一道,孤军驻守台湾达8个月之久,多次粉碎了法国侵略军的进攻,并在沪尾大败法军,取得了抗法保台的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沪尾大捷",或称"淡水大捷"。这此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捍卫了台湾,也有力地支持了下在进行抗击法国侵略者的陆路友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刘铭传也因此成为一位威名远播海内外的民族大英雄。
  台湾保卫战胜利后,清朝政府于1885年正式下诏将台湾由福建省的一个道上升为台湾省,并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省巡抚。此后,刘铭传一直在台湾任巡抚长达6年之久,直到1891年因病退休回乡。
  刘铭传在任期间,对台湾实行了大量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巩固海防和加强建设两个方面。他先整理台湾的军备,重建了有关炮台,安装了新型大炮,购买新式枪支弹药武装守台军队。在军队建设上,他提出了"辟全台自有之利,养全台自守之兵"的思想。刘铭传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在台湾首先开始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改革实践。他在台湾设立了机械局、电报局、邮政局、抚垦总局、煤务局、铁路总局,修建了台湾最早的铁路,接通了连接台湾与福建的第一条海底电缆,发行邮票。他在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外,还设立招商局,专门负责引进外资事宜,成为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先驱。刘铭传还注重台湾教育改革和人才的培养,他执政期间,举办了在台湾本岛进行的首次科举考试(乡试),为台湾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人才。
  刘铭传在台湾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奠定了台湾近代化的基础,因此,他被人们称为"近代台湾资本主义开发的先驱者"。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年底,刘铭传在故乡肥西刘老圩病逝,终年60岁。他的著述有《刘壮大肃公奏议》、《盘亭小录》、《大潜山房诗抄》、《大潜山房诗抄补遗》等流传于世。</P>
肥西刘氏后裔近况




<P>
<P>  刘铭传原配夫人周氏,另有妻妾程氏、李氏等,共生有4个儿子2个女儿。刘铭传的儿子分别是:刘盛芬、刘盛芸、刘盛芾、刘盛芥。
  刘铭传的子孙也都比较优秀,其中,长子刘盛芬,直隶候补道,于1894年早死。次子刘盛芸,举人,袭三等轻车都尉;三子刘盛芾,员外郎;四子刘盛芥,举上,候选知府。
  刘铭传的长孙、刘盛芬的儿子刘朝仰,承袭男爵;另有一孙刘朝望,举人,官任刑部郎中。
  刘铭传去世后,他的后裔一直在故乡刘老圩内居住,到今天已传至刘铭传的第五代。
  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刘铭传的曾孙刘文彪(字肃曾)将刘氏家族珍藏数代的国宝--"虢季子白盘"等珍贵文物献给了国家。此文物当年由刘铭传在镇压太平军攻陷常州时所得,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8 15:52:39编辑过]
刘家世代居住的地方,位于今安徽省肥西县(旧属合肥县)井王乡大潜山脚下,现称刘老圩。这里青山绿水,古木参天,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在刘铭传以前,肥西刘氏在明朝和清朝基本上没有产生过什么特别有名的人物,而只是一支在当地默默无闻的普通家户


                           台湾近代化的先驱--刘铭传




<P>
<P>  肥西刘氏到公元19世纪晚期,因第十四代产生了一位抗击法国入侵的民族大英雄、被称为"台湾近代化的先驱者"的刘铭传而一鸣惊人,成为近现代中国刘姓大家族中的名门望族。
  刘铭传,字省三,生于公元1836年。因排行第六,又小时候出天花而留下麻点,人称"刘六麻子"或"刘老麻子"。
刘铭传家境贫寒,11岁丧父,生活极为艰辛,但他心有大志,不屑农事,颇有些象当年的刘邦。据说他年轻时曾登上附近的大潜山,仰天感叹:"大丈夫当生有爵,死有谥!"
  但少年时的刘铭传却走过一段弯路。他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私塾后,在18岁时因家贫停止读书,开始贩卖私盐,在江湖上混日子。后因杀死当地豪强被官府通缉,被迫离家出走,沦为强盗,从此走上结党贩卖私盐和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道路。刘铭传做强盗时甚至曾抢劫过自己舅父家,他的母亲周氏也因受其牵连,于1856年被逼上吊自杀身亡。
  母亲去世后,刘铭传痛定思痛,决定不做强盗,而在家乡办团练,筑堡扎寨,守土保闾,与官府和土匪斗争。
时势造英雄。
  当刘铭传在家乡办团练的时候,中国大地正发生着一件改变刘铭传历史命运的大事--太平天国运动。
  当时,在家乡占山为王的刘铭传曾一度准备参加太平军,只因祭旗时狂风吹断旗杆,众人认为此是不祥之兆,这才作罢。公元1857年,太平军攻占六安,第二年又攻陷庐州,刘铭传都采取坐山观斗的策略。当时,清朝合肥知县英翰在合肥县城失守后曾逃到西乡向刘铭传求救,但刘铭传拒不接纳。事后,刘铭传因此事被清政府逮捕入狱,但不久又被赦免。刘铭传被赦免出狱后,因感激朝廷不杀之恩,决定率所部团练归服朝廷,从此走上一条为清朝政府效力的道路。
  此后,刘铭传一方面到处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拥护朝廷,积极参加朝廷镇压捻军和太平天国的军事活动。由于刘铭传指挥有方,所部团练作战英勇,在镇压捻军和太平军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刘铭传的地位也得到清政府的承认,由千总五品顶戴经都司、游击、参将,一直升到记名提督、头品顶戴。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刘铭传表现突出,成为李鸿章淮军系统的一员虎将,深受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器重和赏识。
  清同治三年(1864年),刘铭传因攻陷常州,生俘并处死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有功,被清朝廷赏穿黄马褂,晋升为直隶总督。同年,刘铭传在常州获得举世闻名的"虢季子白盘",并秘密运回肥西老家收藏。1865年率部赴山东,镇压捻军,后擢为直隶提督。1867年2月,在湖北安陆尹隆河,被赖文光所率东捻军打败,经鲍超驰救得脱。次年10月率军至陕西,与当地回民军作战,后以病归。同治七年,清政府平定捻军,刘铭传因剿捻居首功,被清政府封为一等男爵,祖上三代也都受封为一品官爵。肥西刘氏至此名扬天下。
  此后数年内,他一方面仍经常奉旨进京参与朝政决策,另一方面利用难得空闲在家乡办肥西书院,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与此同时,为了光宗光耀祖,刘铭传还在家乡修庙建词,出资主持修撰第三次和第四次续修《刘氏宗谱》。
  如果说镇压捻军和太平天国是刘铭传崛起的基础,那么在保卫台湾的中法战争和对台湾近代化治理上的卓越贡献,就是刘铭传得以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关键。
  公元1884年,因法国入侵越南而引发的中法战争由越南向中国沿海地区漫延。由孤拔将军率领的法国中国海舰队入侵我国领海,台湾告急!就是在这样一种危急情势下,刘铭传在7月临危受命,以巡抚衔督办台湾防务,全台各镇、道官员均受其节制。刘铭传在进京面圣后,于7月率旧部130人开赴台湾,抵达基隆,从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台湾保卫战的序幕。
  当法军第一次炮轰基隆港时,刘铭传亲自督战,重挫法军,清政府也宣布对法开战。后来,当孤拔将军所率法国舰队再次凭借强大的火力进攻基隆时,刘铭传力排众议,采取主动放弃基隆,重点援守沪尾港的战略。然后,刘铭传率领所部与台湾人民一道,孤军驻守台湾达8个月之久,多次粉碎了法国侵略军的进攻,并在沪尾大败法军,取得了抗法保台的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沪尾大捷",或称"淡水大捷"。这此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捍卫了台湾,也有力地支持了下在进行抗击法国侵略者的陆路友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刘铭传也因此成为一位威名远播海内外的民族大英雄。
  台湾保卫战胜利后,清朝政府于1885年正式下诏将台湾由福建省的一个道上升为台湾省,并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省巡抚。此后,刘铭传一直在台湾任巡抚长达6年之久,直到1891年因病退休回乡。
  刘铭传在任期间,对台湾实行了大量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巩固海防和加强建设两个方面。他先整理台湾的军备,重建了有关炮台,安装了新型大炮,购买新式枪支弹药武装守台军队。在军队建设上,他提出了"辟全台自有之利,养全台自守之兵"的思想。刘铭传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在台湾首先开始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改革实践。他在台湾设立了机械局、电报局、邮政局、抚垦总局、煤务局、铁路总局,修建了台湾最早的铁路,接通了连接台湾与福建的第一条海底电缆,发行邮票。他在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外,还设立招商局,专门负责引进外资事宜,成为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先驱。刘铭传还注重台湾教育改革和人才的培养,他执政期间,举办了在台湾本岛进行的首次科举考试(乡试),为台湾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人才。
  刘铭传在台湾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奠定了台湾近代化的基础,因此,他被人们称为"近代台湾资本主义开发的先驱者"。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年底,刘铭传在故乡肥西刘老圩病逝,终年60岁。他的著述有《刘壮大肃公奏议》、《盘亭小录》、《大潜山房诗抄》、《大潜山房诗抄补遗》等流传于世。</P>
肥西刘氏后裔近况




<P>
<P>  刘铭传原配夫人周氏,另有妻妾程氏、李氏等,共生有4个儿子2个女儿。刘铭传的儿子分别是:刘盛芬、刘盛芸、刘盛芾、刘盛芥。
  刘铭传的子孙也都比较优秀,其中,长子刘盛芬,直隶候补道,于1894年早死。次子刘盛芸,举人,袭三等轻车都尉;三子刘盛芾,员外郎;四子刘盛芥,举上,候选知府。
  刘铭传的长孙、刘盛芬的儿子刘朝仰,承袭男爵;另有一孙刘朝望,举人,官任刑部郎中。
  刘铭传去世后,他的后裔一直在故乡刘老圩内居住,到今天已传至刘铭传的第五代。
  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刘铭传的曾孙刘文彪(字肃曾)将刘氏家族珍藏数代的国宝--"虢季子白盘"等珍贵文物献给了国家。此文物当年由刘铭传在镇压太平军攻陷常州时所得,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8 15:52:3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