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第8集的历史细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26:21
看还没有人转发,我来转发吧:

1,《太平洋》中陆续出现了两个陆战队训练营,第4集是埃里奥特营(Camp Elliott)本集的彭德莱顿营(Camp Pendleton)。两个训练营都位于美国的加州。其中埃里奥特营成立较早但规模也较小,只适合小规模部队的训练,主要是炮兵和装甲部队。随着二战的深入,美军在西海岸急需要大型的训练营,因此在1942年3月,在加州圣迭戈北部的一个名为圣马加里塔的农场被买下作为陆战队的新训练营,同年9月罗斯福总统题词命名为彭德莱顿营,同月第一支陆战队从埃里奥特营迁至该营,而巴斯隆后来所在的陆战5师也在该营完成了其早期的训练。当然,该营不仅仅只有战斗部队,陆战队妇女预备役部队自1943年起也入驻该营从事后勤管理工作,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巴斯隆妻子的Lena Riggi。由于巴斯隆曾经在此待过,彭德莱顿营中有一条主要公路被命名为“巴斯隆”大道。
  2,巴斯隆虽然在推销战争债券中一帆风顺,但是他最终还是决定重返战场,这次他加入的部队是陆战5师第27团1营C连,并主动要求仍然担任机枪手。陆战5师于1944年1月21日在彭德莱顿营正式成立,但陆战5师绝非是菜鸟部队,相反,该师有大量参加过前期战役的陆战伞兵和突击部队的老兵。在太平洋战场中后期,美军意识到伞兵部队和轻装突击部队已经不和时宜,加上兵员短缺,因此决定撤消伞兵和突击部队,全部纳入一线战斗部队,后来在硫磺岛上插旗的5名陆战队员(另1名是海军医护兵)中有3名就是原伞兵或突击部队的老兵。该师在彭德莱顿营训练至1944年中旬,然后前往位于夏威夷的塔拉瓦军营接受进一步训练;1944年12月该师接到攻击X岛的命令,1945年1月得知X岛就是硫磺岛。巴斯隆结婚后一个月即随部队离开彭德莱顿营前往夏威夷,并参加了后来的硫磺岛战役,一去不复返。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待在妻子身边时,他的回答是:我要和我的战友在一起,他们需要我。
  3,影片中提到了陆战队员的新兵训练。在二战中,陆战队员的新兵训练日程和项目经过了多次变革:以1940年1月东海岸的帕里斯训练营的日程为例,主要包括了军事礼仪、刺刀训练、指令训练、野战训练、内卫训练、射击训练、检阅、复习等8个大项,为期约6周,总课时100多个小时;而到了1944-1945年,训练主要包括武器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守备训练、野战训练4个大项,为期约8周,总课时达到450多个小时。
  4,如前所述,在彭德莱顿营不仅仅有作战部队,还有陆战队妇女预备役部队,该部队成立于1942年,征召的妇女一般不经正式的培训,直接参与各类后勤管理工作,以便男性能腾出手从事战斗任务。在当时陆战队中的妇女们要担任包括无线电操作员、司机、厨师、洗衣工、机械师等等200多项不同的工作。巴斯隆的妻子Lena Riggi比巴斯隆要大3岁,生于1913年,于1999年去世。
  5,这里简单开始谈谈硫磺岛的背景,想必大家也已经熟知了。美军自马里亚纳战役大破日军,夺取塞班、关岛和提尼安后,得以直接派遣重型轰炸机攻击日本本土。但在前往日本的途中美军飞机要越过日军把守的小笠原群岛,日军可以提前将美军的动向报告本土,同时位于该区域的硫磺岛日军飞机也可以及时起飞拦截美机;另外,马里亚纳离日本本土还是太远,轰炸机前往日本本土时缺乏战斗机护航,而且从本土返回的受伤飞机又往往难以坚持飞回基地。因此美军决定拿下小笠原群岛及附近海域唯一一个适合建立机场但也守备最为森严的硫磺岛。拿下该岛不仅可以为攻击日本本土的轰炸机提供战斗机护航,还可以为受伤返航的飞机提供中途庇护所。
  6,硫磺岛的面积约21平方公里,岛屿南端是岛屿制高点折钵山,中部和北部是地势相对较为平坦,共建有2个机场(第3个机场在美军进攻时还未完工)。日军也知晓该岛的重要性,先后派遣2万余陆海军(包括约2000韩国劳工)登岛。如果说日军在佩里琉的坑道工事还只算是一种“尝试”,那么在硫磺岛的坑道工事则是一门“科学”了。日军在全岛建立了复杂的地下通道,计划建立27公里(实际建成了18公里),很多暗道都建立在地下数米甚至数十米处。如岛上日军最高指挥官栗林的指挥所和主通讯室都建在地下约20米处。而硫磺岛日军还有2个优势,一是该岛守军比先期其他岛屿的日本守军获得了更多的建筑材料,可以建造更为坚固的大型掩体,岛上有的掩体厚达1米多。二是硫磺岛是火山岛,密布松软的火山灰,大大阻碍了美军的推进速度。当然,在充满硫磺味而且酷热的地下坑道(温度达30—50度)里过日子也是很不好受的,在初期挖掘坑道时,很多劳力都要戴防毒面具,而且经常只干十多分钟就不得不让人替换,因此在建成后,坑道里装备了大量通气设备。日军在该岛的主防御带位于岛屿中部,贯穿二号机场;二号机场南部是一号机场,再南部就是折钵山。在折钵山和一号机场之间,日军预设了严密的火力点,火炮也予以校正,后来也就是在这里(一号机场南部边缘),巴斯隆不幸阵亡。
  7,硫磺岛战役于1945年2月19日打响,影片中有几个细节:一是海滩的位置明显比内陆要低很多,这是正确的,因为海浪的冲刷,硫磺岛的海滩呈梯形,海岸线比高处平台要矮3-5米,而内陆则要比海岸线高10多米。二是黑色而松软的沙滩,这是因为硫磺岛是火山岛,覆盖有大量黑色的火山灰;当时《太平洋》剧组为了确保影片的真实性,特意花数百万美元购买了足够的火山灰铺满拍摄地。三是在登陆场左边是一座山丘,这座山就是岛屿南部的折钵山,美军登陆场是在岛屿东南部,折钵山正好在其左面。四是巴斯隆等人冲到了机场附近,这就是岛上的一号机场南部边缘,也就是在这里巴斯隆战死。
  8,美军在硫磺岛登陆点是岛屿东南方,其中陆战5师28团的2个营在绿滩登陆,负责分割和夺取折钵山(也是他们插起了旗帜);巴斯隆所在的陆战27团1营在红2滩登陆,他们左边是27团1营,右边是陆战4师的部队。一同参与登陆的还有两名特殊人物,一位也是瓜岛战役的荣誉勋章获得者Robert E. Galer中校,他在瓜岛战役中击落过27架日机,后来他也自愿重返战场,在硫磺岛他负责一支雷达部队;另一位则是巴斯隆的弟弟乔治-巴斯隆,作为陆战4师的一员他也参加了硫磺岛战役。幸运的是两人都活到了战后。在日军方面也有著名人物,在硫磺岛战役中日军有2名奥运会奖牌获得者战死,一位是第10届奥运会马术金牌获得者西竹一,一位是第10届奥运会的100米自由泳银牌获得者河石达吾。
  9,巴斯隆在硫磺岛的死因官方公布是迫击炮击中而亡,影片中似乎则似乎是机枪或步枪击中而亡。为此我查了下,发现确实有多种说法,当时战场混乱,巴斯隆又往返于海滩和机场,有很多亲历者都声称亲眼看到巴斯隆战死。如有一种说法是巴斯隆是踩到地雷,双腿被炸飞,为了解决痛苦他自己掏出手枪自杀;还有人说他是在海滩附近中弹身亡的。而目前官方版本是一名熟悉巴斯隆的人提供的,他说在一号机场附近他听到一声爆炸声,转头一看发现巴斯隆和3名战友倒在血泊里,全部当场死亡,巴斯隆的腿上、腹股沟、脖子和左臂都有弹片伤。个人估计有可能影片导演不想让大家看到一个血肉模糊的巴斯隆,而且可能也认为巴斯隆之死并无定论,所以设计了中弹身亡这一情节吧。
  10,硫磺岛战役美军伤亡惨重,超过了日军守军,引起国内轩然大波,甚至有报纸呼吁由麦克阿瑟指挥陆战队,还一度引发陆战队老兵前去抗议。不过战役的价值还是得到了体现,截止战争结束,共有约2万多轰炸机机组人员在该岛紧急降落得以幸免。另外,个人感觉硫磺岛之战可能并非是唯一美军伤亡大于日军的登陆战,帕劳群岛的昂格尔战斗应该也是。不过不管怎么说,论惨烈程度,哪场仗都不如后面的冲绳战役来得猛烈。看还没有人转发,我来转发吧:

1,《太平洋》中陆续出现了两个陆战队训练营,第4集是埃里奥特营(Camp Elliott)本集的彭德莱顿营(Camp Pendleton)。两个训练营都位于美国的加州。其中埃里奥特营成立较早但规模也较小,只适合小规模部队的训练,主要是炮兵和装甲部队。随着二战的深入,美军在西海岸急需要大型的训练营,因此在1942年3月,在加州圣迭戈北部的一个名为圣马加里塔的农场被买下作为陆战队的新训练营,同年9月罗斯福总统题词命名为彭德莱顿营,同月第一支陆战队从埃里奥特营迁至该营,而巴斯隆后来所在的陆战5师也在该营完成了其早期的训练。当然,该营不仅仅只有战斗部队,陆战队妇女预备役部队自1943年起也入驻该营从事后勤管理工作,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巴斯隆妻子的Lena Riggi。由于巴斯隆曾经在此待过,彭德莱顿营中有一条主要公路被命名为“巴斯隆”大道。
  2,巴斯隆虽然在推销战争债券中一帆风顺,但是他最终还是决定重返战场,这次他加入的部队是陆战5师第27团1营C连,并主动要求仍然担任机枪手。陆战5师于1944年1月21日在彭德莱顿营正式成立,但陆战5师绝非是菜鸟部队,相反,该师有大量参加过前期战役的陆战伞兵和突击部队的老兵。在太平洋战场中后期,美军意识到伞兵部队和轻装突击部队已经不和时宜,加上兵员短缺,因此决定撤消伞兵和突击部队,全部纳入一线战斗部队,后来在硫磺岛上插旗的5名陆战队员(另1名是海军医护兵)中有3名就是原伞兵或突击部队的老兵。该师在彭德莱顿营训练至1944年中旬,然后前往位于夏威夷的塔拉瓦军营接受进一步训练;1944年12月该师接到攻击X岛的命令,1945年1月得知X岛就是硫磺岛。巴斯隆结婚后一个月即随部队离开彭德莱顿营前往夏威夷,并参加了后来的硫磺岛战役,一去不复返。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待在妻子身边时,他的回答是:我要和我的战友在一起,他们需要我。
  3,影片中提到了陆战队员的新兵训练。在二战中,陆战队员的新兵训练日程和项目经过了多次变革:以1940年1月东海岸的帕里斯训练营的日程为例,主要包括了军事礼仪、刺刀训练、指令训练、野战训练、内卫训练、射击训练、检阅、复习等8个大项,为期约6周,总课时100多个小时;而到了1944-1945年,训练主要包括武器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守备训练、野战训练4个大项,为期约8周,总课时达到450多个小时。
  4,如前所述,在彭德莱顿营不仅仅有作战部队,还有陆战队妇女预备役部队,该部队成立于1942年,征召的妇女一般不经正式的培训,直接参与各类后勤管理工作,以便男性能腾出手从事战斗任务。在当时陆战队中的妇女们要担任包括无线电操作员、司机、厨师、洗衣工、机械师等等200多项不同的工作。巴斯隆的妻子Lena Riggi比巴斯隆要大3岁,生于1913年,于1999年去世。
  5,这里简单开始谈谈硫磺岛的背景,想必大家也已经熟知了。美军自马里亚纳战役大破日军,夺取塞班、关岛和提尼安后,得以直接派遣重型轰炸机攻击日本本土。但在前往日本的途中美军飞机要越过日军把守的小笠原群岛,日军可以提前将美军的动向报告本土,同时位于该区域的硫磺岛日军飞机也可以及时起飞拦截美机;另外,马里亚纳离日本本土还是太远,轰炸机前往日本本土时缺乏战斗机护航,而且从本土返回的受伤飞机又往往难以坚持飞回基地。因此美军决定拿下小笠原群岛及附近海域唯一一个适合建立机场但也守备最为森严的硫磺岛。拿下该岛不仅可以为攻击日本本土的轰炸机提供战斗机护航,还可以为受伤返航的飞机提供中途庇护所。
  6,硫磺岛的面积约21平方公里,岛屿南端是岛屿制高点折钵山,中部和北部是地势相对较为平坦,共建有2个机场(第3个机场在美军进攻时还未完工)。日军也知晓该岛的重要性,先后派遣2万余陆海军(包括约2000韩国劳工)登岛。如果说日军在佩里琉的坑道工事还只算是一种“尝试”,那么在硫磺岛的坑道工事则是一门“科学”了。日军在全岛建立了复杂的地下通道,计划建立27公里(实际建成了18公里),很多暗道都建立在地下数米甚至数十米处。如岛上日军最高指挥官栗林的指挥所和主通讯室都建在地下约20米处。而硫磺岛日军还有2个优势,一是该岛守军比先期其他岛屿的日本守军获得了更多的建筑材料,可以建造更为坚固的大型掩体,岛上有的掩体厚达1米多。二是硫磺岛是火山岛,密布松软的火山灰,大大阻碍了美军的推进速度。当然,在充满硫磺味而且酷热的地下坑道(温度达30—50度)里过日子也是很不好受的,在初期挖掘坑道时,很多劳力都要戴防毒面具,而且经常只干十多分钟就不得不让人替换,因此在建成后,坑道里装备了大量通气设备。日军在该岛的主防御带位于岛屿中部,贯穿二号机场;二号机场南部是一号机场,再南部就是折钵山。在折钵山和一号机场之间,日军预设了严密的火力点,火炮也予以校正,后来也就是在这里(一号机场南部边缘),巴斯隆不幸阵亡。
  7,硫磺岛战役于1945年2月19日打响,影片中有几个细节:一是海滩的位置明显比内陆要低很多,这是正确的,因为海浪的冲刷,硫磺岛的海滩呈梯形,海岸线比高处平台要矮3-5米,而内陆则要比海岸线高10多米。二是黑色而松软的沙滩,这是因为硫磺岛是火山岛,覆盖有大量黑色的火山灰;当时《太平洋》剧组为了确保影片的真实性,特意花数百万美元购买了足够的火山灰铺满拍摄地。三是在登陆场左边是一座山丘,这座山就是岛屿南部的折钵山,美军登陆场是在岛屿东南部,折钵山正好在其左面。四是巴斯隆等人冲到了机场附近,这就是岛上的一号机场南部边缘,也就是在这里巴斯隆战死。
  8,美军在硫磺岛登陆点是岛屿东南方,其中陆战5师28团的2个营在绿滩登陆,负责分割和夺取折钵山(也是他们插起了旗帜);巴斯隆所在的陆战27团1营在红2滩登陆,他们左边是27团1营,右边是陆战4师的部队。一同参与登陆的还有两名特殊人物,一位也是瓜岛战役的荣誉勋章获得者Robert E. Galer中校,他在瓜岛战役中击落过27架日机,后来他也自愿重返战场,在硫磺岛他负责一支雷达部队;另一位则是巴斯隆的弟弟乔治-巴斯隆,作为陆战4师的一员他也参加了硫磺岛战役。幸运的是两人都活到了战后。在日军方面也有著名人物,在硫磺岛战役中日军有2名奥运会奖牌获得者战死,一位是第10届奥运会马术金牌获得者西竹一,一位是第10届奥运会的100米自由泳银牌获得者河石达吾。
  9,巴斯隆在硫磺岛的死因官方公布是迫击炮击中而亡,影片中似乎则似乎是机枪或步枪击中而亡。为此我查了下,发现确实有多种说法,当时战场混乱,巴斯隆又往返于海滩和机场,有很多亲历者都声称亲眼看到巴斯隆战死。如有一种说法是巴斯隆是踩到地雷,双腿被炸飞,为了解决痛苦他自己掏出手枪自杀;还有人说他是在海滩附近中弹身亡的。而目前官方版本是一名熟悉巴斯隆的人提供的,他说在一号机场附近他听到一声爆炸声,转头一看发现巴斯隆和3名战友倒在血泊里,全部当场死亡,巴斯隆的腿上、腹股沟、脖子和左臂都有弹片伤。个人估计有可能影片导演不想让大家看到一个血肉模糊的巴斯隆,而且可能也认为巴斯隆之死并无定论,所以设计了中弹身亡这一情节吧。
  10,硫磺岛战役美军伤亡惨重,超过了日军守军,引起国内轩然大波,甚至有报纸呼吁由麦克阿瑟指挥陆战队,还一度引发陆战队老兵前去抗议。不过战役的价值还是得到了体现,截止战争结束,共有约2万多轰炸机机组人员在该岛紧急降落得以幸免。另外,个人感觉硫磺岛之战可能并非是唯一美军伤亡大于日军的登陆战,帕劳群岛的昂格尔战斗应该也是。不过不管怎么说,论惨烈程度,哪场仗都不如后面的冲绳战役来得猛烈。
霉菌之所以强大,除了经济强,武器好外,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像巴斯隆这样的人
smallwork 发表于 2010-5-6 18:18

是啊,从小舞刀弄枪的,追求的是牛仔精神。美国青年基本过的是清教徒式的生活---当然是和国内比。业余生活要么是摆弄工具,要么是驴行,徒步。去酒吧和杯啤酒就爽到天的。当然,不是全部。
看这一集就要看硫磺岛来信了
感谢lz,学习了
这集全是快进看的
这集的解释来的晚了些,但是还是要谢谢楼主的
这个帖子一定要顶
看的时候就巴斯隆这集得死,果不其然。。。
他生是美军的人,死是美军的。。。。。死人
不管怎么说巴斯隆都是一个战争英雄,一个老兵,一个负责任的教官,他在1942年获得荣誉勋章后是可以不返回战场的,最后还是选择重回战场,很值得尊敬。
那个,当时想过去硫磺岛直接拍摄没??还有《硫磺岛》两部电影里场景的做法是否与《太平洋一致》?
chenfeng1898 发表于 2010-5-7 02:09

结果回去打仗,没活着回来,对得起他那新婚妻子吗?

如果把重返战场看得这麽重要,根本不该在期间组织家庭....
onepiece 发表于 2010-5-7 09:07
记得魏特曼是怎么死的吗?
硫磺岛的手纸。。。。。。鬼子自爆
硫磺岛的手纸 :victory:
原来意大利也出猛人.
现在看太平洋实在是很鸡肋的感觉
很经典的一场战役!
论战争场面感觉还是《父辈的旗帜》搞得最好,尤其是登陆场面
jumin 发表于 2010-5-7 15:21


    国内能拍出这水平就牛大了
jumin 发表于 2010-5-7 15:21


    那你完全可以不看,要是和兄弟连拍的一样才是失败啊。我们总要看看不同的东西。我个人认为每一集都可以当电影看了。要是67集合成一部电影在影院放映肯定可以横扫票房。
赞一下这个历史细节系列帖子的原作者,写得不错
感觉从第四集开始进入高潮了.
比兄弟连好看.
可能兄弟连和拯救大兵有点接近,无形中给比下去了.
终于出了,lz的评论已经让人期盼很久了
basilong回老家结婚了 ……
抱怨鸡肋的人,请先看看国内的战争影片。。。
美军在打仗的时候还可以泡妞。
硫磺岛家书里有那个马术冠军的戏份,不过这片子过于丑化了日军的形象
日军有何形象可供丑化呢。在它士气最旺训练最好的时候,精锐的仙台师团还是搞不过肃反刚结束的苏军边防部队。那时的苏军可是失血严重。在芬兰都被搞的灰头土脸的。可在亚洲轻松的日了日本最精锐的师团。所以日本也就只能欺负下国军了。
我觉得硫磺岛手纸美化了日军形象
txdys2008 发表于 2010-5-8 22:29


    我也觉的是。。。还有这次日本人拍了一部《盛夏的猎户座》,也是美化的不行
强烈推荐(来自硫磺岛的信!父辈们的旗帜!)
看第九集拍成啥样?
【The Pacific EP8补充知识】英雄之妻..2010-05-04 20:14
  在第8集里,我们看到了英雄巴斯龙人生中的最高峰,与女兵美丽的邂逅,一见钟情,携手步入教堂,床上的缠绵......然后就是战场上的杯具,当然这也是所有军人及他们的家属必然要面对,只是那一刻到来的时候谁都无法面对,更何况是新婚燕尔!
   第8集结尾处,巴斯龙妻子穿着军装坐在海边的石头上眺望大海,从她的神态上我们可以看得出她是已经知道了丈夫的结局
   很多人看到这一幕之后不禁对这位刚结婚就守寡的女人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怜悯之心:她到底是谁呢?以后她的生活或许是什么样子啊?
   很可惜,巴斯龙是个大名人,相比之下他的太太实在是太不知名了,不过这也是这位女士行事低调,国外好心的网友经过不懈的查找,终于找到了一些关于这位女士的生平资料。
   她叫Lena Mae Riggi,1913年出生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的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二战爆发前就读商科学校,后来加入陆战队,成为南加州佩德莱顿军营里的一名中士厨娘。她与巴斯龙邂逅,倾心,经过几次约会之后二人于1944年7月10日结婚。
   此时正是人生得意的时候,对于将来的事情也不会去多想什么了,尽欢吧.美好的事物毕竟短暂,让人无可奈何。1944年8月11日,动身的命令传达到了佩德莱顿。蜜月期结束了,巴斯龙返回军营进行最后的准备,随后便与大部队一起登上了开往硫磺岛前线的船。1945年2月19日,硫磺岛血战,一如影片表现的那样,巴斯龙永远地倒在了硫磺岛上。按照当时的战斗记录,巴斯龙是被日军的迫击炮弹片击中前胸,他并没有立刻死去,挣扎了大约30分钟之后才断气。
   当莱娜得知巴斯龙阵亡的消息,已经是3月7日了。这一天恰好是她32岁的生日,可想而知当时的景况如何了。像千千万万个阵亡军人家属一样,莱娜之后的生活便无人知道太多了,战后她去拜访了巴斯龙的家人一次,毕竟双方从未谋面,但是可以肯定的这是一次极其糟糕的会面,此后莱娜和婆家不再来往。目前唯一一张流传出来的照片是1945年12月她与巴斯龙的家人在德克萨斯州出席了美国海军一艘以其亡夫名字命名的驱逐舰的下水仪式,应该是这一次的时候了。
 按理说,既然是一家人就该互相有些照应。但可惜的是,这位媳妇和婆家的关系是相当糟糕。据莱娜的侄女维拉科拉回忆,唯一的一次东海岸拜会,巴斯龙家人让莱娜觉得恐惧,“Raritan(巴斯龙的家乡)的人都是一群疯子!”这主要是巴斯龙的姐姐作风独断,把持一切,又总想借死去的弟弟出风头,她周围的人也是如此。莱娜没有想到巴斯龙的家人都是如此自私自利!
  
  
  伤心透了的莱娜回到了西海岸,在Lakewood买了房,开始自己的生活。她没有再结婚,侄女曾经问过莱娜为什么不再结婚,她回答道:“最美好的一生拥有一次就够了,实在没有必要再去求其次了!”
  与婆家势如水火的关系,使得这位遗孀竟然没有出现在1948年其夫遗骨下葬阿灵顿公墓的仪式上。“我不清楚她是否被邀请了。她的婆婆曾经想让她搬回到Raritan来住,但她不会听的,那不是她的风格”维拉科拉说,“她离开了陆战队,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她不喜欢被人摆布,巴斯龙家族的人让她伤心透了。”
  
  
  
  莱娜退役前已经是军士长军衔,退役之后供职于一家大型电器公司,据说里面还有她的股份。她有一手很好的厨艺,经常热心于社区公益活动,也很热心于宣传国防知识。人们经常在长滩老兵看护中心,美国老兵辅助联谊会看到她的身影,她也是陆战队女兵联谊会的负责人之一。
  
  
  1999年6月11日,莱娜与世长辞,终年86岁。“哎,她看起来总是那么年轻,精神,好像50多岁的人”巴斯龙的伴郎,MC老兵Clitton Walters这样评价她。
  
  
  莱娜生前从不跟身边的人提起她曾经是一个荣誉勋章获得者的妻子,直到她去世之后,当地出了一份报纸报道此事,人们才知道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竟然有这样的过去。
  
  
  当地政*府安排了隆重的葬礼仪式,长滩当地有5443名陆战队员参与全程事务,并且鸣放21响礼炮。不过有相当一部分陆战队员都不知道这位巴斯龙夫人是怎么一回事,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荣誉勋章获得者巴斯龙。“新生代的锅盖头们都不知道巴斯龙是谁了”Frank Turiance,出席葬礼的一个MC韩战老兵,怏怏说道。
  
  
  巴斯龙夫人下葬于居住地附近的RiverSide的一个属于老兵事务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墓地。联邦政*府在她生前曾经询问过是否与其夫一起合葬于阿灵顿墓地,但是巴斯龙夫人拒绝了,理由是“不给任何人添麻烦”,但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只有她的好友和亲属知道。侄女维拉科拉说:“姑姑告诉我她不想给他们有任何关系。这个他们不是指政*府而是指婆家的人,因为他们对待她的态度很不好。所有巴斯龙的至亲都收到了政*府发的一万元抚恤金,但是她没有要这笔钱,而是让婆家的人拿走了。”
  原帖 http://hi.baidu.com/上海衰哥/blog/item/d1c6d9d3c22ed738960a1672.html
blwu 发表于 2010-5-8 23:31

硫磺岛的信的确有如聊备一格,不如父辈旗扬。但是,至少比日本人自己拍的战争片强;日本战争片从头到尾始终如一,矫情造作拖泥带水,到了男子汉的大和还是司毫无长进。

颇同情那位中村狮童,霍原甲里的日本武师尚且算个光明磊落的人物,之後硫磺岛的手纸丶赤壁,演的角色越来越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