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太平洋》第二集的历史细节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4:02:49
1,开头的小规模战斗应该是1942年10月7日-9日间的第二次马塔尼考河战斗。马塔尼考河位于美军环形阵地的西面(第一集的鳄鱼溪位于阵地东面,我们所熟知的血岭位于阵地南面),在该河对岸当时有不少日军集结,给美军阵地造成不少威胁。因此美军于1942年9月23日渡河组织了第一次马塔尼考河战斗,但此次战斗遭日军埋伏而失败。而1942年10月7日的攻击则取得了成功,重创了日军第2师团的第4联队,美军以伤亡约2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约700人。
  2,登陆的美陆军部队是第164步兵团,他们于1942年10月13日登陆。同时运上岛的还有足够陆战1师60天之用的补给品和大量其他物资。此时瓜岛上美军总兵力达到23000多人,日军此时兵力也接近2万,但装备和补给无法和美军相提并论。第164步兵团在后来的机场争夺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影片中陆战队员“盗窃”陆军补给的事是真实的,当时164团刚刚登陆,几架日军轰炸机照例前来对机场进行轰炸;陆军士兵急忙四散躲开寻找隐蔽,而习以为常的陆战队员料定日机不会对滩头物资实施攻击,于是对陆军兄弟的补给来了个顺手牵羊。此时陆军164团已经装备了M1步枪,但不少陆战队员却认为春田步枪更有准度而对M1不屑一顾,不过仍有少数陆战队员偷拿了陆军的M1尝鲜。
  4,164步兵团的登陆给瓜岛的陆1师带来了希望,但是就在1942年10月13日当夜,这些步兵和陆战队员们一起品尝了日军对瓜岛机场最猛烈的一次舰炮攻击(即影片里的那次夜间炮击):两艘日军战列舰共发射了918枚360毫米炮弹,炮击持续了整整80分钟。此次炮击给瓜岛机场造成了极大损害,共有48架飞机被击毁或击伤,41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大量燃油被毁。
  5,在战前动员中,陆战7团1营的Puller中校(就是那个干瘪老头)说日军试图从马塔尼考河附近进攻,这是对的。当时美军判断日军的进攻方向是阵地西面的马塔尼考河,因为那里日军部署有重炮和坦克部队;而且日军曾在此发起过数次小规模的攻击,更让美军坚信这里将是日军的主攻方向。(事实上日军的主攻方向是位于阵地南面的血岭地区,即1营的防区。)
  6,动员中Puller提到的Hanneken的部队其实是陆战7团2营,Hanneken是营长,这支部队当时正从阵地南面调往位于阵地西部的马塔尼考河一线增援陆战5团以防止日军从那里进攻。影片里提到的sector 3不是像字幕里所说的是“三排”,而是指第三防区,即血岭一带的防区。当时美军将瓜岛分为5个防区,陆战7团1营所防守的血岭一线即位于第3防区。
  7,影片中提到的Briggs是指陆战7团1营的一名排长Ralph Briggs,他当时带领46个人在美军主阵地前方建立了一个前哨站。在日军攻击机场那晚,Briggs的前哨站最先发现日军的动向,但按兵不动,日军在黑夜中也未发现他们。Briggs随后和Puller联系(影片中有叙述),Puller要求所有火炮静默,以保证Briggs等人安全撤回。最终Briggs等46人有42人撤回美军防线(其中一人直到2周后才逃回),有4人在途中被日军发现而被杀。
  8,这里主要提点日军进攻瓜岛机场(亨德森机场)的情况,同时谈谈为什么日军会采取影片中的那种“自杀”战法。日军在遭遇泰纳鲁河口战斗和血岭战斗失利后,于1942年10月上旬陆续将第二师团主力运抵瓜岛,并决定对瓜岛美军展开绝地反击,夺回机场。当时日军的计划是将兵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牵制兵力部署在美军阵地西面的马塔尼考河一带,一部分主攻部队前往美军阵地南面的血岭一带。为了达成这个计划,以三个联队为主力的南线攻击部队约7000名日军从马塔尼考河附近开始长途跋涉至美军阵地南面,其中不少日军还被要求每人携带一枚炮弹。这次跋涉从10月16日开始,途中穿越了无数河流、山谷和丛林,等 10月23日好不容易抵达目的地,这支日军早就筋疲力尽,绝大部分火炮和炮弹都被扔在了沿途,以至于发起进攻时南线日军竟然只有1门75毫米山炮和20发炮弹,加上日军登陆时候普遍只携带7天左右的口粮(因为日军只有夜间登陆,白天会遭遇美军飞机的轰炸,且搬上岸的物资也常在海滩被美军炸毁,因此日军的补给十分稀缺),等进攻当日大多数日军其实早就饿得半死了。
  本来日军的从南面发起进攻的战略还是非常隐蔽的,美军对此毫无察觉;加上马塔尼考河一线的牵制兵力于10月22日、10月23日还发起了多次小规模攻击,更使美军坚信日军的主攻方向应该是阵地西线的马塔尼考河,甚至将原部署在阵地南面的陆战 7团2营调往阵地西面加强防御。但日军在很多细节上还是没有做好:
   首先是通信不到位,西线的日军打得火热,转移了美军的注意力,尤其是吸引了大量的美军炮兵,但此时南线日军却迟迟不发起攻击,等10月24日终于发起攻击时,美军炮兵的枪口早就调回来了,后来究其原因,是由于日军的无线电在夜间会产生亮光,日军为隐蔽,在夜间通常处于静默,等白天再通讯,这不就等于失去了先机嘛!如果与西线的牵制兵力配合不到家还能容忍的话,日军南线进攻部队自己内部都没协调好就更不能原谅了。攻击当日,日军南线部队分为左右两个分支,结果开打了,左边那支杀得天昏地暗,死伤惨重,右边那支却又按兵不动迟迟停滞不前,说是预防美军包抄,结果么就是被美军一一击溃。
   其次,日军的隐蔽工作还是不到家,本来美军对南线日军的集结毫不知情,但在10月24日当日,日军连续有三处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一是有日军军官大摇大摆地在美军战线前用望远镜查看美军阵地,让美军哨兵发现;二是有少数日军当天在树林里用明火烧煮食品,让美军发现了炊烟;三是在向美军防线推进时竟然没有发现隐蔽在密林中的美军观察哨(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46人观察哨),让美军提前知晓了日军的动向。更要命的是当天晚上还下了场大雨(影片中有体现),将日军的进攻推迟了好几个小时,却反而给美军充足的准备时间,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军及时将炮兵部署到位。
   其三,日军的补给和火力太过欠缺。日军南线攻击部队从马塔尼考河前往美军阵地南面,这条路虽然只有24公里,但极其难走,以作风顽强著称的日军竟然走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总算抵达目的地,沿途抛弃了大量武器装备不说,最后走到目的地的人都早就饿得半死,连走路的气力都差不多没了,加上攻击前又被一场大雨打乱了编制,真正进攻时日军可谓是强弩之末。
   至于有人问为什么日军还是搞这种“自杀”攻击,个人认为主要是日军还没有认清局势。先前的一木支队全灭,日军认为是兵力太少;第二次川口支队虽然失败,但是差一点就得手了,让日军认为还是兵力因素;因此这第三次,日军还是没有真正认清局势,还是按部就班就上了,而且还是饿得半死、没有重武器支援的饿殍!怎能不败?
  9,影片中主要塑造了荣誉勋章获得者约翰-巴斯隆的英雄事迹,他也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荣誉勋章的陆战队步兵(有趣的是巴斯隆是一名意大利后裔,他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可比他的意大利同胞们强太多了)。不过历史上扛住7000名日军进攻的可绝非是靠巴斯隆一个人或者他所在的陆战7团1营。事实上10月24日当晚陆战1师的炮兵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一晚上仅75毫米和105毫米炮弹就发射了约8000枚之多!很多日军还没见美军阵地是啥样子就被炸翻,甚至有整个中队的日军被美军炮弹覆盖而几乎全灭的情况发生。而除了炮兵支持,美军的工事也修筑得相当严密,地雷、铁丝网、金属箔在美军阵地前密布,阵地前数十米内的杂草树木全部夷平,空地外都用机枪、迫击炮、37毫米炮校准,再远些75毫米、105毫米炮伺候,到了白天再用飞机对日军集结地轰炸扫射,这都是美军针对先前东南亚作战的教训而总结出来对付日军的渗透和冲锋的对策,你日军就是有上天的本事,也难突破如此防守的美军阵线。而且当晚除了陆战7团1营的守军外,2号防区的美军164步兵团也对陆战队员提供了火力支援。于是乎,几乎没有重武器的7000名饿得半死的日军轻步兵,还能怎么打?躲在后面,美军各式火炮打过来;冲到前面,一片光秃秃的空地,机枪步枪伺候,那只有硬着头皮往前冲争取能进入美军阵地与美军展开近战;但真有机会和美军肉搏了,已经饿得半死筋疲力尽的日军饿殍又能打得过以逸待劳的美军么?于是乎机场争夺战的结果也就这么注定了,日军猛攻三日无果,损失约3000,而美军伤亡只有300人。
  10,影片结尾陆战1师开始撤出瓜岛,片中莱基的战友戴着顶圣诞帽,这是对的,因为莱基所在的陆战1团是1942年12月22日圣诞节前夕撤出瓜岛的;而巴斯隆所在的陆战7团则于1943年1月5日撤出瓜岛。他们将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做休整,以迎战下一场战役。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286249.shtml1,开头的小规模战斗应该是1942年10月7日-9日间的第二次马塔尼考河战斗。马塔尼考河位于美军环形阵地的西面(第一集的鳄鱼溪位于阵地东面,我们所熟知的血岭位于阵地南面),在该河对岸当时有不少日军集结,给美军阵地造成不少威胁。因此美军于1942年9月23日渡河组织了第一次马塔尼考河战斗,但此次战斗遭日军埋伏而失败。而1942年10月7日的攻击则取得了成功,重创了日军第2师团的第4联队,美军以伤亡约2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约700人。
  2,登陆的美陆军部队是第164步兵团,他们于1942年10月13日登陆。同时运上岛的还有足够陆战1师60天之用的补给品和大量其他物资。此时瓜岛上美军总兵力达到23000多人,日军此时兵力也接近2万,但装备和补给无法和美军相提并论。第164步兵团在后来的机场争夺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影片中陆战队员“盗窃”陆军补给的事是真实的,当时164团刚刚登陆,几架日军轰炸机照例前来对机场进行轰炸;陆军士兵急忙四散躲开寻找隐蔽,而习以为常的陆战队员料定日机不会对滩头物资实施攻击,于是对陆军兄弟的补给来了个顺手牵羊。此时陆军164团已经装备了M1步枪,但不少陆战队员却认为春田步枪更有准度而对M1不屑一顾,不过仍有少数陆战队员偷拿了陆军的M1尝鲜。
  4,164步兵团的登陆给瓜岛的陆1师带来了希望,但是就在1942年10月13日当夜,这些步兵和陆战队员们一起品尝了日军对瓜岛机场最猛烈的一次舰炮攻击(即影片里的那次夜间炮击):两艘日军战列舰共发射了918枚360毫米炮弹,炮击持续了整整80分钟。此次炮击给瓜岛机场造成了极大损害,共有48架飞机被击毁或击伤,41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大量燃油被毁。
  5,在战前动员中,陆战7团1营的Puller中校(就是那个干瘪老头)说日军试图从马塔尼考河附近进攻,这是对的。当时美军判断日军的进攻方向是阵地西面的马塔尼考河,因为那里日军部署有重炮和坦克部队;而且日军曾在此发起过数次小规模的攻击,更让美军坚信这里将是日军的主攻方向。(事实上日军的主攻方向是位于阵地南面的血岭地区,即1营的防区。)
  6,动员中Puller提到的Hanneken的部队其实是陆战7团2营,Hanneken是营长,这支部队当时正从阵地南面调往位于阵地西部的马塔尼考河一线增援陆战5团以防止日军从那里进攻。影片里提到的sector 3不是像字幕里所说的是“三排”,而是指第三防区,即血岭一带的防区。当时美军将瓜岛分为5个防区,陆战7团1营所防守的血岭一线即位于第3防区。
  7,影片中提到的Briggs是指陆战7团1营的一名排长Ralph Briggs,他当时带领46个人在美军主阵地前方建立了一个前哨站。在日军攻击机场那晚,Briggs的前哨站最先发现日军的动向,但按兵不动,日军在黑夜中也未发现他们。Briggs随后和Puller联系(影片中有叙述),Puller要求所有火炮静默,以保证Briggs等人安全撤回。最终Briggs等46人有42人撤回美军防线(其中一人直到2周后才逃回),有4人在途中被日军发现而被杀。
  8,这里主要提点日军进攻瓜岛机场(亨德森机场)的情况,同时谈谈为什么日军会采取影片中的那种“自杀”战法。日军在遭遇泰纳鲁河口战斗和血岭战斗失利后,于1942年10月上旬陆续将第二师团主力运抵瓜岛,并决定对瓜岛美军展开绝地反击,夺回机场。当时日军的计划是将兵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牵制兵力部署在美军阵地西面的马塔尼考河一带,一部分主攻部队前往美军阵地南面的血岭一带。为了达成这个计划,以三个联队为主力的南线攻击部队约7000名日军从马塔尼考河附近开始长途跋涉至美军阵地南面,其中不少日军还被要求每人携带一枚炮弹。这次跋涉从10月16日开始,途中穿越了无数河流、山谷和丛林,等 10月23日好不容易抵达目的地,这支日军早就筋疲力尽,绝大部分火炮和炮弹都被扔在了沿途,以至于发起进攻时南线日军竟然只有1门75毫米山炮和20发炮弹,加上日军登陆时候普遍只携带7天左右的口粮(因为日军只有夜间登陆,白天会遭遇美军飞机的轰炸,且搬上岸的物资也常在海滩被美军炸毁,因此日军的补给十分稀缺),等进攻当日大多数日军其实早就饿得半死了。
  本来日军的从南面发起进攻的战略还是非常隐蔽的,美军对此毫无察觉;加上马塔尼考河一线的牵制兵力于10月22日、10月23日还发起了多次小规模攻击,更使美军坚信日军的主攻方向应该是阵地西线的马塔尼考河,甚至将原部署在阵地南面的陆战 7团2营调往阵地西面加强防御。但日军在很多细节上还是没有做好:
   首先是通信不到位,西线的日军打得火热,转移了美军的注意力,尤其是吸引了大量的美军炮兵,但此时南线日军却迟迟不发起攻击,等10月24日终于发起攻击时,美军炮兵的枪口早就调回来了,后来究其原因,是由于日军的无线电在夜间会产生亮光,日军为隐蔽,在夜间通常处于静默,等白天再通讯,这不就等于失去了先机嘛!如果与西线的牵制兵力配合不到家还能容忍的话,日军南线进攻部队自己内部都没协调好就更不能原谅了。攻击当日,日军南线部队分为左右两个分支,结果开打了,左边那支杀得天昏地暗,死伤惨重,右边那支却又按兵不动迟迟停滞不前,说是预防美军包抄,结果么就是被美军一一击溃。
   其次,日军的隐蔽工作还是不到家,本来美军对南线日军的集结毫不知情,但在10月24日当日,日军连续有三处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一是有日军军官大摇大摆地在美军战线前用望远镜查看美军阵地,让美军哨兵发现;二是有少数日军当天在树林里用明火烧煮食品,让美军发现了炊烟;三是在向美军防线推进时竟然没有发现隐蔽在密林中的美军观察哨(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46人观察哨),让美军提前知晓了日军的动向。更要命的是当天晚上还下了场大雨(影片中有体现),将日军的进攻推迟了好几个小时,却反而给美军充足的准备时间,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军及时将炮兵部署到位。
   其三,日军的补给和火力太过欠缺。日军南线攻击部队从马塔尼考河前往美军阵地南面,这条路虽然只有24公里,但极其难走,以作风顽强著称的日军竟然走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总算抵达目的地,沿途抛弃了大量武器装备不说,最后走到目的地的人都早就饿得半死,连走路的气力都差不多没了,加上攻击前又被一场大雨打乱了编制,真正进攻时日军可谓是强弩之末。
   至于有人问为什么日军还是搞这种“自杀”攻击,个人认为主要是日军还没有认清局势。先前的一木支队全灭,日军认为是兵力太少;第二次川口支队虽然失败,但是差一点就得手了,让日军认为还是兵力因素;因此这第三次,日军还是没有真正认清局势,还是按部就班就上了,而且还是饿得半死、没有重武器支援的饿殍!怎能不败?
  9,影片中主要塑造了荣誉勋章获得者约翰-巴斯隆的英雄事迹,他也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荣誉勋章的陆战队步兵(有趣的是巴斯隆是一名意大利后裔,他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可比他的意大利同胞们强太多了)。不过历史上扛住7000名日军进攻的可绝非是靠巴斯隆一个人或者他所在的陆战7团1营。事实上10月24日当晚陆战1师的炮兵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一晚上仅75毫米和105毫米炮弹就发射了约8000枚之多!很多日军还没见美军阵地是啥样子就被炸翻,甚至有整个中队的日军被美军炮弹覆盖而几乎全灭的情况发生。而除了炮兵支持,美军的工事也修筑得相当严密,地雷、铁丝网、金属箔在美军阵地前密布,阵地前数十米内的杂草树木全部夷平,空地外都用机枪、迫击炮、37毫米炮校准,再远些75毫米、105毫米炮伺候,到了白天再用飞机对日军集结地轰炸扫射,这都是美军针对先前东南亚作战的教训而总结出来对付日军的渗透和冲锋的对策,你日军就是有上天的本事,也难突破如此防守的美军阵线。而且当晚除了陆战7团1营的守军外,2号防区的美军164步兵团也对陆战队员提供了火力支援。于是乎,几乎没有重武器的7000名饿得半死的日军轻步兵,还能怎么打?躲在后面,美军各式火炮打过来;冲到前面,一片光秃秃的空地,机枪步枪伺候,那只有硬着头皮往前冲争取能进入美军阵地与美军展开近战;但真有机会和美军肉搏了,已经饿得半死筋疲力尽的日军饿殍又能打得过以逸待劳的美军么?于是乎机场争夺战的结果也就这么注定了,日军猛攻三日无果,损失约3000,而美军伤亡只有300人。
  10,影片结尾陆战1师开始撤出瓜岛,片中莱基的战友戴着顶圣诞帽,这是对的,因为莱基所在的陆战1团是1942年12月22日圣诞节前夕撤出瓜岛的;而巴斯隆所在的陆战7团则于1943年1月5日撤出瓜岛。他们将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做休整,以迎战下一场战役。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286249.shtml
多谢老大的解说:D
这样啊 还没看
等下下载下来看
电影中那个手抱水冷M1917当冲锋枪使的牛人印象深刻:dizzy:
很详细的资料,可以转到历史版了,呵呵
用1917的牛人果然牛啊
天涯-明月 发表于 2010-3-24 10:27

此猛汉在打硫磺岛时壮烈了
天涯-明月 发表于 2010-3-24 10:27


现实中可行吗?不考虑卡弹的因素
svds 发表于 2010-3-24 11:31
现实中就是以真人为原型设计的剧情
真。州长
写的真好啊,片中m1917不用枪架,直接手持设计。
如果在水套筒上有个把手就不用牛人用自己的手臂扛了,确实是牛人啊
M1917什么时候退出陆战队的?陆战队最早何时开始装备加蓝的?

看着陆军的加蓝的和勃朗宁,再看看陆战队的 “春田”和m1917,感觉陆战队就是后妈养的{:3_95:}
虽然看过2集了,还是严重支持:handshake
西北望射天狼 发表于 2010-3-24 13:52 朝战时陆战一师还在用M1917.
那后面攻击佩里流机场的军队用的是M1啊...那是什么部队?


怎么看M1917都不能算重机枪,不装架子才15公斤{:3_82:}

怎么看M1917都不能算重机枪,不装架子才15公斤{:3_82:}
刚看了第二集,汗那个拿重机枪的哥们!
什么时候第三集出来一起看。
hteel 发表于 2010-3-24 09:21


    这造型最初见于某手办模型:D
那啥,第一集的介绍呢?
每次看见小日本对着重机枪板载冲锋就暗爽不已
正在看
如果说没有炮火支援的话

很奇怪日军居然连手榴弹这等“曲射武器”都没用上,就是一股脑的硬冲阵地
甚至都没看到啥火力压制的配合

按理说机枪点这种应该是第一个被照应到的才是,何况美帝那边的工事也就是一道战壕而已
等老美拍长津湖的时候,志愿军的冲锋也基本等于自杀。
puller中校的介绍,最后当到中将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esty_Puller#World_War_II
oldwatch 发表于 2010-3-24 21:19

就说一点,机枪是要在几个预设的机枪阵地间不停转移的。这在第一集里重点表现了一下,就是主角的那挺机枪连续“撤退”了好几次,那就是在转移机枪阵地。否则人家的迫击炮或者抛弹筒就过来了……

而且这一仗也根本就是屠杀,当时日本人就是那么傻。
传说中的鬼子掷弹筒也没上啊,两挺1917蹲在坑里打了那么久……也没点曲射火力过来招呼,就这么硬冲啊……
十月清风 发表于 2010-3-24 21:59


    一个参加过长津湖的美国老兵称他们平均一个人就杀了40多个志愿军,怪怪不得了,那第9兵团早就全军覆没了,这样第10集团军还往38线另一头转进干嘛啊?杀到手软了?
长乐无忧 发表于 2010-3-24 23:44


    所以说某些人也别怨国产抗战片里鬼子兵总是拥在一起冲锋了,当然无论是国家还是八路拼刺刀能以一敌几个鬼子皆属扯蛋。
副机枪手和支架手平时配备武器吗?
牛人旁边的副机枪手用的雷鸣登是自己配的还是发的?
回复 30# molar


    发的,貌似在一战时米军就用了,后来协约国说太不人道,就没用在二战的欧洲,只用在太平洋了
sagaliang 发表于 2010-3-25 11:27 美军当时用全部火炮覆盖日军冲击发起阵地,日军已发组织火力协同,实际上,冲向美军的日军建制完全被打乱,各冲各的,左边冲右边在观望,右边冲左边都杯具了。。。。
瓜岛日军整个在战役战术情报后勤。。。上都是教科书。。。反面的。
唯一可提的是最后的撤退。
f22 发表于 2010-3-25 16:48


还是钢铁火药撵人肉……没办法啊
十月清风 发表于 2010-3-24 21:59


    据霉菌回忆,志愿军士兵向他们投掷了大量手榴弹。。。。。看片子里面,日本人对战壕几乎没有任何威胁
要啃动美军已组织好火力的预设阵地,没强大火力和良好协同是不可能的,邸平里一战,志愿军犯的错误和瓜岛日军是略有雷同的,误判敌情加上包围美军的部队互不统属,进攻不协调。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3-25 17:02 长期的国内战争中,手榴弹是人民军队唯一可靠和能大量供应的大杀伤力武器,所以被发挥到极致。


10月23日,第1独立坦克中队出动约9辆坦克(在海岸线向前运动时是10辆,后中队长前田仪人的坐车发生故障抛锚)和第4步兵联队的第6,第7中队搞了次步坦协同突击结果被全部击毁/伤,30-27名坦克乘员被击毙,约10人受伤。

10月23日,第1独立坦克中队出动约9辆坦克(在海岸线向前运动时是10辆,后中队长前田仪人的坐车发生故障抛锚)和第4步兵联队的第6,第7中队搞了次步坦协同突击结果被全部击毁/伤,30-27名坦克乘员被击毙,约10人受伤。
chinesefox 发表于 2010-3-25 17:32

这种突击放在中国的话。。。。。。
f22 发表于 2010-3-25 17:11
如果手榴弹杀伤力还强点的话。。。。。哎。。。。。{:yan:}
学习了 收藏之
希望以后 有时间 能跟进